社会学复习资料重点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某文化交流: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2、某文化采借: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3、某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惊。
4、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学科。
5、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6、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7、城镇化:也叫城市化、都市化。
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
8、偏差行为: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9、社会解组: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了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加以惩罚。
10、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11、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14、社会问题15、社会控制(广义):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16、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17、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8、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9、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0、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关系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社会学中的十六个关键名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
1.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接受社会和文化影响下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2. 社群(Community)社群指的是一群共同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人,他们通过共享共同利益、资源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组织。
社群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形成。
3. 文化(Culture)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共享的知识、信仰、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
文化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模式化和稳定的关系和角色。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层级、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因素,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互动产生影响。
5. 社会规范(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预期和要求。
这些规范通常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期望,对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指的是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资源、权力和机会的分配不均。
这种不平等可以基于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经济地位等因素产生。
7. 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s)社会运动是指一群人团结起来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社会运动通常是为了争取权利、改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而形成的。
8.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带来资源、信息和支持。
社会资本对个体的福利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9. 歧视(Discrimination)歧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基于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特征进行不公正的待遇。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有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2.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和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3.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施教的基本观点:4.社会化:社会化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的过程。
5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6.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的三个阶段:(1)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我们领悟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7.米德的角色置换(角色借用):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借用”,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8.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期。
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目标和期望。
17. 组织: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群体。
社会群体与组织18.社区:居住某一特定区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围绕日常的互动模式而组织起来19.反功能:组织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满足其需求20.显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被认知到的和预期一样的结果21.潜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违背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结果22.符号互动论: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86):“符号互动论”三项基本原理: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23拟剧论:每一个社会情境都被看作一个戏剧舞台,行动者在舞台上表演着真实生活的戏剧。
24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在他人面前制造自身形象的过程25本土方法论:是某种简化的程序,是的人们即便实在彼此并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26.交换:旨在获得酬赏和回报的互动27. 合作:联合行动达致目标的互动28. 冲突:彼此以打败对方为目的的竞争行为。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动态和变迁的学科,致力于探究从个体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历史、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研究社会的变迁、改变和发展。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许多术语及其含义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就重要的社会学术语进行声明和解释,以帮助学者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学。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个成员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之间关联的结构。
它包括家庭、宗教、工作、娱乐、朋友之间的不同社会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彼此关系。
社会动态:指社会中许多变量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和交互作用。
它反映了社会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建构、复原和变迁的。
社会动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迁。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中细微变化的凝结。
它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动态以及文化、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变化。
它反映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为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组织:指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形成、分化和重组。
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的内部关系,社会组织可以为我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变化提供参考。
社会机构:指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或系统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它们可以是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和其他社会机构。
社会机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文化:文化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接受和遵守的共同观念、行为、习俗和价值观等。
它反映了不同社会中的观念、行为和价值观,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社会关系:指社会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社会机构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工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动态的不断变化,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结构、动态和社会变迁等概念是人们构建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重建社会,其结果就是当前的社会。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重点
1.名词解释:社会的恶行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血缘关系: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脚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初级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2.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
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其次,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由此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
再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
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到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生产的社会条件就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或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生产组织的性质规模(是否存在协作及协作规模如何),生产资料的聚散程度及其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二者是直接结合还是间接结合)。
社会学复习资料重点名词解释
社会学复习资料重点名词解释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而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著作:《实证哲学教程》、《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政治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和实证观(军事、过渡、工业时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进步”为其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根本原则,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成两类,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鼻祖,英国社会学的创始人,功能主义观点的早期代表。
代表作:《社会学原理》、《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
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体论”思想:提出社会既是系统又是个人集合体的学说,主张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发展演化。
社会进化论思想: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与孔德一同被视为理论社会学的两大鼻祖。
19世纪上半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批评孔德学说的保守性,主张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把经济问题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思考。
资本主义与阶级斗争。
社会变迁:唯物主义历史观。
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又名涂尔干。
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个社会学专职教授。
代表作:《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
主张社会学重点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研究。
社会学理论观点:以社会关系、社会团结为主线,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韦伯(1864-1920)理解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研究属于百科全书式的,试图把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唯心主义融合在一起。
提出社会学研究的是有意义的行动,而不是机械反应性的行动。
社会学——名词解释
1 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功能: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7. 文化集丛:功能上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
8.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
9.文化反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导向功能的作用相反的,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10. 习俗: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1.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12.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13.宗教:本质定义,从宗教是什么的视角下定义;功能定义,从宗教是作什么的视角下定义。
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
14.文化交流: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15.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16.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第1讲社会与社会运行1.社会: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全部关系的总和,也确实是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2.社会整合:是将许多单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或通过调节矛盾、冲突与对立,将其操纵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3.社会运行:一般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进展。
它表现为社会多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两种形态。
4.结构性协调:说明的是组成社会大系统的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教育子系统、卫生子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联系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以及严密的组织性等问题。
5.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的情况。
功能性协调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另一种是结构不协调基础上功能的临时协调。
6.群体关系:是发生于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的社会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的是中间层次,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7.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它是一种固定化了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8.血缘关系: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的先天联系。
9.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10.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2讲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英文culture,源于拉丁语,为耕耘、耕作之意。
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2.文化堕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变迁时,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导致各部分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在社会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社会:社会指的是人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和。
它包括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机构和社会文化等。
2.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情、师生关系、雇佣关系等。
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中的组织形式,用于实现特定目标或满足特定需求。
社会组织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如慈善机构),也可以是营利性的(如公司、企业)。
4.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是自上而下的(如政府政策引发的变革),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如社会运动)。
5. 社会学派:社会学派是指在社会学领域里持有一定理论观点或方法论的学者团体。
不同的社会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和研究重点,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等。
6.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获得社会认同感,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持社会秩序。
7.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规范和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个体和群体行为的过程。
社会控制可以通过法律、道德、习俗等方式实现,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8.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在社会经济地位、权力和荣誉等方面存在差别的现象。
社会分层可以是基于阶级、种族、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
9.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所制定的准则和规则。
社会规范分为正式规范(如法律)和非正式规范(如习俗),用于指导和规范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10.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或不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
社会问题可以是贫困、失业、犯罪等,需要社会学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以上是社会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领域。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社会是由有一定联系,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3.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各人有强制性,社会是在说认为社会不是简单的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4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所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你信仰和价值等。
5.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从经过有秩序、有条规的整合后形成的整体。
6.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本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7.文化相对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采取的行为方式即为文化。
8.主文化:指在一定族群中在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
9.亚文化: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11.整合:整体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和状态。
12.继续社会化:指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13.在社会化:由于原来社会化的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14.个性:也称人格,是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雷同性格:同一群体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
是社会个性所反映的群体成员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大大超过不同部分所处于支配的地位和现象。
16,.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2.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3.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行为者相互依赖。
4.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5.垂直分化: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及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6.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7.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8.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9.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它有三种具体形态: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12.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13.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二.简答题:1.社会的特点哪有哪些?(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的含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结构的含义: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文化的特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则是指在社会上占次要地位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2.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角色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层级等多个层面。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互动。
这些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友谊关系,也可以是在工作、学校、社区等场所中建立的关系。
4.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角色扮演、社会化过程等方面。
5.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组织是指按照特定目标和职责进行组织化的社会实体。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等。
6.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发生的持久性变动。
这些变动可以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等引起的。
7. 血缘关系 (Kinship)血缘关系是指通过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亲属关系。
它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等关系。
8. 婚姻关系 (Marriage)婚姻关系是指通过法律或俗承认的两个人之间的合法伴侣关系。
它涉及婚姻制度、婚姻俗和夫妻角色等方面。
9. 友谊关系 (Friendship)友谊关系是指基于亲密感情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包含情感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兴趣爱好等元素。
10.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定和期望。
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俗,用于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11.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职责和行为。
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等方面。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
具体来说社会风险是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社区发展:社会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经济、社会的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4.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5.江村经济:30年代,费孝通在抗战爆发前一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期间,利用这些资料写出中国社区研究的名著《江村经济》。
1939年在英国出版。
这本书生动具体的描述了中国一个村庄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刚刚兴起的乡村工业和世界市场波动对这个乡村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6.外在控制:是利用外部力量即各种形式的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控制。
7.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和父母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8.文化集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它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9.文化特质10.社会学的预测性功能:就是要揭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么样的。
11.内在控制: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时控制。
12.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13.内群体: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
14.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释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研究。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5.预测性功能16.解释性功能17.规范性功能18.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19.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而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著作:《实证哲学教程》、《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政治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和实证观(军事、过渡、工业时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进步”为其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根本原则,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成两类,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鼻祖,英国社会学的创始人,功能主义观点的早期代表。
代表作:《社会学原理》、《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
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体论”思想:提出社会既是系统又是个人集合体的学说,主张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发展演化。
社会进化论思想: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与孔德一同被视为理论社会学的两大鼻祖。
19世纪上半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批评孔德学说的保守性,主张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把经济问题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思考。
资本主义与阶级斗争。
社会变迁:唯物主义历史观。
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
又名涂尔干。
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个社会学专职教授。
代表作:《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
主张社会学重点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研究。
社会学理论观点:以社会关系、社会团结为主线,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韦伯(1864-1920)
理解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研究属于百科全书式的,试图把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唯心主义融合在一起。
提出社会学研究的是有意义的行动,而不是机械反应性的行动。
试图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的理解。
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目的合理型、价值合理型、情感型和传统型行动)合理性观点:一切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考虑、权衡、选择都是合理性的,一切受神秘的情绪、传统力量支配的行动都是不合理性的。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2.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初创阶段:法国社会学家孔德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形成阶段: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涂尔干)、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齐美尔、腾尼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
3.形成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大传统
实证主义方法论:迪尔凯姆、人文主义方法论:韦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授予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芝加哥学派——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形成社会学中著名的学派。
代表人有帕克、托马斯、伯吉斯等。
热衷典型的美国社会问题:移民、贫民、城市化。
它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完成,直接影响了社会学在美国的繁荣发展。
其研究显示了社会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为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经验功能主义”
社会冲突论: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功能冲突论”
社会交换论: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结构主义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符号互动论”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表演互动论”(“拟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本土方法论)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风险社会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与结构化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实践社会学
1903年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全文翻译为《群学肆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
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
建国后,由于受苏联的影响,社会学被看作是一门资产阶级学说,于1952年被取消。
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该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式恢复
中国各种书刊中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的是谭嗣同1896年出版的《仁学》,他只是提到社会学,而没有涉及具体内容。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1818-1881),美国人类学家,进化学派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1881)。
结构功能主义:
视角来源:把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
基本理念:社会的组成部分(如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都是社会的的器官,对社会的整体发挥着作用;强调道德共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
冲突论:
基本观点:社会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资源的争夺始终是社会的主旋律,绝大多数社会绝非像功能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处于和谐均衡的状态,社会的基本状态就是冲突,秩序是冲突结果。
冲突产生于权力和社会报酬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的不满,只要不涉及基本价值观或共同观念,它的性质就不是破坏的。
冲突的五项正功能。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展开必然促进社会结构有机性的不断增强。
代表人物:达伦多夫科塞
社会交换论:
交换理论强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了只注重宏观社会制度和结构或抽象社会的功能主义,倡导在个体层次上研究社会的基本现象,提出社会中的交换行为就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交换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基于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们认为,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人们总是在寻求物质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
社会学家却看到了交换中的非功利的一面,在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之下,社会学家们发展了两种不同
取向的分析策略,从个体层次出发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和从人际层次出发来解释宏观社会结构。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符号互动论:
理论特点:完全从主观立场出发来讨论人际交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即人是如何使交往产生实质意义的。
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库利“镜中我”、米德“一般化他人”、戈夫曼“戏剧理论”(老师、学生及课堂)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组成的群体。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
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美国社会学家博加德斯教授在《社会学》著作中提出的几大标准:1.健全的身心;2.有利健康的环境;3.从事创造性工作人数的增加;4.工商业民主的发展;5劳资关系的协调;6.注重精神和宗教的发展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价值观念体系的转换。
强调社会结构的转型
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团社会: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血缘关系:它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应该说,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
纵观不同的历史时期,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庭。
地缘关系:它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由于,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它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