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特色申报建设项目目标及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

2.1 专业特色的体现与标志

本专业自1984年设立以来,在二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作为专业建设的

指导思想并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

2.1.1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质

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学、伦理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

治课教学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1.2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突出青少年行为矫正和法学理论的教学

在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必要的法学课程,如民法学、宪法、行政法理论与实务以及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正与防范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法律规范与法治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与现代公民意识,使学生既能胜任初中与小学法律常识等课程的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又能从事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2.1.3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按照农村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三字一话”训练,将说课、试讲、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育见实习等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校校合作,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做到“早接触、不间断、长流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的实用型人才。

综上,本专业立足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坚持“一体两翼”的教学特色,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突出青少年行为矫正理论与法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又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专业在2005年校重点专业、2008年校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2.2.1师资队伍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本专业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由目前的41.2%提高到50%以上;用1~2年的时间,力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0%达到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组织1~2支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讨与学术研究,以团体作业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

成效。

2.2.2人才培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中小学以及社会对本专业师资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及文理科相融通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写和普通话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咨询能力;具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和研究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类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2.3实践基地在今年内,将本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由目前的8个增加到12个左右,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具备“双师”

素质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2.2.4课程建设鼓励任课教师积极申报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在3年内,增加3~5门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群。在此基础上力争打造1~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2.2.5教学条件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改善专业建设软硬件,增建2~3间多媒体教室,购买5000至10000册专业图书资料,扩建学生图书资料室,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计算机房,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

条件。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知识增长与能力提高的相互协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方案及成果预测

2.3.1 2008年5~9月,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农村中小学以及社会对本专业师资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校内外专家的座谈会,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

式。

2.3.2 2008年9月~2010年7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按照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前沿化的思路,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根据思政教育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建立研究课、讨论课、自学课、辅导课、实践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常规化、制度化;为了落实“早接触、不间断、长流水”的工作思路,大一阶段,与中小学建立“友好班级”,增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感性认识,增进与中小学师生的情感交流;大二阶段,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划内的见习和其他课余时间进行教学观摩;大三阶段,在说课、试讲考核过关的基础上进行顶岗教育教学实习,为学

生就业搭建平台。

2.3.3 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证经费逐年增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式培养等社会联合办学途径,拓宽办学经费来源。对校内的特色品牌专业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加大专业师资的进修、培训以及实践教学

环节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2.3.4 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两年时间内,晋升或引进1~2名教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建立“老带新”的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采取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双

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2.3.5 2010年7月~2010年9月,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地总结,

形成总结报告。

成果预测:

通过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梯队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1~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一整套完备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协调发展,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未来两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

上并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