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顺应天性的一套教科书

孩子顺应天性的一套教科书
孩子顺应天性的一套教科书

一、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的特色介绍:

(一)、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对重要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儿童在亲身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分享、讨论、质疑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学会了数学的思考。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

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快乐的午餐”,这是一节新增的帮助学生积累“一一对应”活动经验的课,帮助学生体会数量的多与少,为后面学习数的大小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如,三年级“面积”的学习,教材在问题串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比较两个通过直接观察无法判断的图形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剪拼进行比较。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实际上,教材中处处体现着基本数学思想,对于数的认识,非常重要的是体现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在一年级上册第4页“快乐的家园”,体现出从1个太阳、1棵树、1个萝卜、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数“1”的过程,以及从其他数量中抽象出其他数的过程。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

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目前,教材呈现的问题都来源于真实的学生调研。

对于“综合与实践”,教材在每一年中至少安排1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开始时先不明确活动任务,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其中一些有价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活动任务,在后面的活动中加以分析和解决。

同时,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了“问题银行”,鼓励学生伴随着学习过程将自己提出的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式

对于多角度理解,教材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举例、解释、描述、联系,并通过提供学具操作、图形直观等形式为学生理解提供适当的“脚手架”。教材增加了根据算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故事”或者“画一画”的活动和练习,体现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道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具(小棒、计数器、方块、数线等),并做了系统的设计。其中,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小棒为主要的学具,鼓励学生借助小棒探索方法。同时以计数器、数线为辅助学具,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可以说,新世纪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对于反思习惯,教材通过多种层次的活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在每学期都安排整理与复习、总复习,鼓励学生进行阶段总结

(三)、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这构成了教材的鲜明特点。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意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广泛,富有文化内涵,强调处理好不同题材的平衡。

教材修订中注重了农村情境与城市情境的平衡,尽可能使用通过情境;适当增加农村情境,达到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比例相当。在一年级教材的主题情境设计中,童话、寓言、游戏、环保、体育等通用题材达80%,纯城市题材占9.2%,纯农村题材占10.8%。

(四)、重新梳理和设计练习题,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

第4版教材的练习在保持前3版教材注重解决问题和联系拓展的优势基础上,在习题维度上有了进一步创新,每一个练习特别是每一个单元后的独立练习必须呈现数学理解、技能巩固、解决问题、联系拓展等4个维度的练习设计,力求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体现对学习内容不同方面的要求。

(五)、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本套教材多年来积极倡导“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的第一天始,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学会独立思考并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理解……

二、第四版教材编写体例的基本特点:

(一)、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围绕着“情境+问题串”的展开,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思考过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逐步深化或多角度思考,它具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导航的作用。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第一种: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

第二种: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第三种:前面两种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在某一单元的一组问题中,既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

(二)、栏目重设

1、试一试,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1课时2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页练一练;2课时3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5页的练一练。正文和练习的篇幅按照1:1的比例配置。其中1.5页练习有0.5页配第一课时,后一页中前1-2题与试一试相配,后几题是综合练习。

“试一试”是需要1课时,它不是练习,不是前页内容的简单巩固,而是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2、随堂练习

练习题的设计在层次上更加清晰合理,通常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题量分配比例大致为6:3:1或7:2:1;题目的呈现顺序与正文内容顺序和问题串的顺序尽可能一致。其中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是学生的基本要求,变式练习按照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的角度来帮助思考。

拓展练习是问号题,不作为考试要求,主要体现在:

——设计一些活动,为重要概念和思想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

——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

——解决非常规问题(包括开放性的非常规问题)

随堂练习在排序上做到尽可能与问题串一致,先关注理解,再关注技能巩固。

3、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包括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不作为考试要求),同时它还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的习题。

4、教材还增加了特色栏目——数学好玩

?重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视野、发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本套教材的重要追求。

?按照《课标(2011版)》的要求重新撰写“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并丰

富其内容,形成“数学好玩”。

?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每学期1次。

?第二部分:数学游戏、趣题、应用等。

1-2年每学期1个专题活动,3-6年每学期2个专题活动。

5、教材保留以前的栏目:整理与复习、总复习以及“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系统整理”,并添加适当的练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活动、学习兴趣、作业等多方面反思,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提出问题

“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是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

“问题银行”是鼓励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

总之,教材力求从学生经验出发,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贯穿始终练习与巩固适时适度,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辅相成。最终在突显数学活动经验、强调数学理解的学与教共进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发展。

最后,希望老师们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要尊重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教材,创造性地处理运用新教材,让我们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老师轻轻松松地教。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 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法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埃德加〃莫兰在谈到教育时也说:“教育的任务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开放的自由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知识“箱格化”,以期培养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那么未来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具有“构造得宜的头脑”。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懂得教育对象——学生,并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讲到以人为本,总有人觉得它是个舶来品。其实几千年前的孔子、庄子,早已投出了认同的目光。孔子是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他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种政治伦理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教育中的“仁爱”就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是:“仁,亲也。从人从二。”五代文学家、书法家徐铉的解释是“仁者兼爱,故从二”。“二”就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也说“推己及人”,这都说明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仁爱,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在教育中,我们也应继承这一思想。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当成人,

更要把学生当成人,这是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做“君子”,即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真正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要有“志广思远”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一个真正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当成工具的,推己及人,也不能把别人当工具役使。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然而,反观20世纪工业时代,人已沦为工具,而批量生产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批量生产社会需要的各种人。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拦路大盗名叫达马斯忒斯,外号“铁床匪”,他常把行人请到家中,招待吃喝,然后让他上床休息。但他的床有长、短两张,他总是强使身高的睡短床,截去长出的部分;身矮的睡长床,拉长他的身体,使与床齐。 如果教育也像达马斯忒斯一样,拉长截短,使之整齐划一,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学生只是教学工具、考试工具,当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只能是社会这个复杂机器上一颗没有思想、没有人格的螺丝钉。谈何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所以,做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学生才能释放身为种子的天性,才会在你的浇灌、施肥中生根、发芽、开

顺应孩子的天性出更多真正的人才

顺应孩子的天性,出更多真正的人才 (2012-01-30 16:06:28) 昨天再读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很有感慨。 文中所说的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得相当地成功,成活率高且不说,树干高大,枝繁叶茂,开花及时,结果较早,结的果子可口且多。 有人就向他请教,他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什么意思呢? 他说自己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然后他具体地讲述了种树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并强调把树种

上后,就不要再去看顾它摆弄它,也不要再为它担心。他说移栽树木的时候要象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把树栽好后置于一旁要象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文中的郭橐驼是在讲种树之术,柳宗元是在借橐驼之口讲“吏治”之道,而在我看来,何尝不是在说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一.教育孩子也有一个顺应孩子自然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和发展的问题。 首先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以我们大人的心思来揣度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观念,有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他们自己的喜好和认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和兴趣等方面,也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个体的差异,在心理和兴趣等方面还有不同。根据孩子的天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才是顺应孩子自然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才是成功的教育。 可事实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并不怎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只想着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也不管这想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不研究孩子的年龄特征(包括性格、爱好、擅长等),不根据孩子自身特点一厢情愿地或教条地教育孩子,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通病。尤其是一些家长盲目跟风,看到狼爸学狼爸,出现了羊爸学羊爸,就是不知道揣摩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发现,帮助孩子去放大,但不可让孩子自负;每个孩子肯定也有不足,我们要辨证地去接受,帮助孩子去淡化,但不要让

教育孩子,要顺应其天性!

教育孩子,要顺应其天性! 教育孩子,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自己天性好争斗就强迫孩子样样都是第一名。 儿子“不上进”,违背了父母的期望,让父母很焦虑:为什么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逐渐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 类似的话题已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成功的教育就是让鹌鹑过鹌鹑的人生,让鹰有鹰的翱翔,坚持做一只勇敢的鹌鹑,就是鹌鹑中的雄鹰。 案例]: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很叛逆 孩子妈妈倾诉:我孩子现在上初二,不上学,天天跟外面的孩子疯,也不回家,他之前超乖、超懂事,这么大的转变我没法接受。” 小然,广州某中学的初二男生,妈妈是全职主妇,爸爸做生意,经济条件比较好。由于其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很关注他的教育,从小严格管教。小然在小学阶段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但自从上了中学,就开始叛逆、不听话。 妈妈说,不让玩手机他就锁房间门,没收他的手机,他就不肯去上学。把他锁家里,他就偷跑出去,几天都不回家。妈妈要求他晚上跟朋友上街必须21时前回家,假期去学一两项课外的运动爱好,抽点儿时间享受一下“家庭日”,但他听不

进去,对自己完全没要求。妈妈悲伤地表示:“我真怕他以后的人生过得不怎么样,一想到这个我就特心痛。” 爸爸表示,他平时比较忙,很少在家里,以前孩子不听话就打。现在孩子大了,不好再打了。他也尝试过跟孩子好好谈话,但有时晚上回来母子俩都睡了。即使没睡,小然跟爸爸也是话不投机。他也试过上微信跟儿子聊天儿,有时反被儿子嫌弃,“说妨碍他回复朋友信息”。有时候找到时间,总是聊着聊着就吵起来。小然总说:“你说的我都知道”,然后一家人就没法继续讨论下去。 倾诉:父母只要求我听话,从来没我说话的份 妈妈一直在自顾自地说,甚至没留意老师想要插话。于是,老师单独留下了小然。小然是个很聪明、很有想法的孩子,甚至超越了初二学生的年龄水平。他知道爸妈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他知道自己的个性,也不担心自己的将来。他有自己的规划。 小然说:“从小到大就没有我说的份,他们说啥就是啥,说有事会和我好好商量,其实最终还是要我听他们的。其实他们说的我都知道,不外乎就是要我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说到底就是要我听话。其实有时候我也想和爸妈聊,可他们根本不了解我的想法。” 分析:鹌鹑还是鹰并非家长能决定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摘要: 福禄贝尔关于教育顺应自然,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精髓至今仍能应用到我们的幼儿园中,特别是他的恩物教学对我们的幼儿园很有启发。 把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应用到幼儿园中,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天性、艺术的天分。 关键词: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园、应用 福禄贝尔作为德国的教育家,但他的影响却是世界性的,特别是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在解放以前传人我国,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幼儿教育发生了影响。那些符合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或利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理论,没有时代和时间的局限,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肯定或运用。然而随着国情的变化和发展,关于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在当今幼儿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旧貌换新颜,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关于福禄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顺应自然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在福禄贝尔看来,教育应当顺应自然的发展,人应当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自由健康发展。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自流、任其发展,而是指教师、父母和其他成员应为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运用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手段,顺应儿童的自然性向,促使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据此,他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他们的感官,扩大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发展语言和创造力,养成儿童在同伴中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养成他们守秩序和初步自我照料的习惯以及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等。 2、儿童"自动"发展思想 所谓"自动"发展是指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使内部表现于外部和使外部表现于内部的过程。据此,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和少年期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幼儿期儿童通过活动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使内部的东西成为外部东西的时期;而少年期主要是学习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吸取知识,是使外部的东西转变为内部东西的时期。人的"自动"发展就是通过这两个阶段实现的。 3、作业教学和恩物教学 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了许多适合他们完成的作业,主要有绘画、纸工、用小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珠、刺绣等,还包括一些劳动活动,如初步的自我服务和照料植物等,并开辟劳动园地,组织儿童进行栽种。"恩物"(gifts)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作业所设计的一套教具(玩具),寓意"神赐予幼儿的恩宠物"。它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原理,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儿童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工具。

活动环境与幼儿教育模拟试卷A答案

活动环境与幼儿教育试卷 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园活动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良好的幼儿园活动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基石,幼儿是在参与活动环境创设的 过程中、在与活动环境互动中得到发展。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运动环境的创设中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的6大关键要素? 1.材料自由组合,挑战、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2.材料丰富多样,挑战、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3.场地的充分、合理利用,挑战、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4.明确挑战目标,挑战、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5.创设运动情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6.提供自选材料,鼓励孩子自由选择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结合案例阐述“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与利用对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实践中如何实施更为有效? (一)选材及实施中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全面和谐。 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实施《指南》应把握: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关注年龄差异、个体差异。 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实施《指南》应把握: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环境。 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四)环境创设中关注孩子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不能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大班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大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本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学好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熟知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依法执教。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就是保育园,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孩子”;也有的教师认为小孩子好应付,对教育活动不积极准备,敷衍了事;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填鸭式”教学,把活动搞得非常严肃、死板,束缚了幼儿活泼的天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就要走出这些误区,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注意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树立良好的幼儿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幼儿作为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不要居高临下,无视幼儿的人格与自尊。对幼儿既要关心爱护,又要尊重。 4.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一是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刻苦钻研,成为专业突出的“专家型”幼儿教师。 二是关心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幼儿,保教并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 三是依法执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遵守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严格执教行为,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第二是遵循有关的教育规律和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设计活动内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都应做到这两点,做到遵“规”守“法”。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的世界不是我们大人所能理解的,他们时而天真烂漫,时而活泼好动,小脑袋瓜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就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说不定你就能从他们身上挖掘无尽的宝藏。 班上有个孩子叫文文,非常活泼;也非常聪明;但同时也非常淘气。正因为如此,老师们都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他聪明能干,上课回答问题时清脆响亮的声音和清晰条理的表达能力;“恨”的是:他的不遵守纪律,和一刻也闲不住的小屁股。有次上课,他一如往常的动来动去,不停地在椅子上扭动着小屁股,我提醒了多次仍是如此。于是下课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他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只见他委屈的低着小脑袋,一脸无辜的对我说,“老师,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吗?”这一刻,我不禁反思,是啊,都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好动也是孩子的天性啊,他们喜欢在玩中学,从游戏中获得知识。而不是真的要拍拍小手坐坐好,一板一眼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偶尔根据老师的思路被动的回答几个问题,这样真的就是成功的教育了吗?不,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知道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们根据你的要求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人,你要他动他就动,你要他说话他才说话。对于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我们应该慢慢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否决,这样效果说不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不再刻意要求文文的坐姿,也不再纠正他偶尔的小动作,而是用鼓励的语气去提醒他,希望他能自己改善自己的行为。虽然现在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期待着。 文文的天性比较好动,如果我们用强制性的手段制止他的一些行为,那么可以预见我们永无止境得不到效果的批评和文文满脸无辜的屡教不改。因此,我们还是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吧,给他们自由成长发展的空间。

教育理论 当代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教育的发展很慢,主要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广大的人民没有受教育权。教学内容也十分险隘,主要是道德经典诵读。 2)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在此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产生,教育权扩大,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实用功利性学科。国家更加重视立法以法治教。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改变了教育。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制度日趋国际化。 4)20世纪80年代,新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产生并逐渐改变着世界。对教育又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教育、个性教育、教育的国际化等提供要求和可能。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尽管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一、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和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三、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四、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3、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近代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 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孩子顺应天性的一套教科书

一、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的特色介绍: (一)、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对重要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儿童在亲身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分享、讨论、质疑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学会了数学的思考。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 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快乐的午餐”,这是一节新增的帮助学生积累“一一对应”活动经验的课,帮助学生体会数量的多与少,为后面学习数的大小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如,三年级“面积”的学习,教材在问题串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比较两个通过直接观察无法判断的图形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剪拼进行比较。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实际上,教材中处处体现着基本数学思想,对于数的认识,非常重要的是体现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在一年级上册第4页“快乐的家园”,体现出从1个太阳、1棵树、1个萝卜、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数“1”的过程,以及从其他数量中抽象出其他数的过程。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

2009年《教育学》复习自测试题答案

2009年《教育学》复习自测试题答案1-5 CACBD 6-10 BCAAB 11-15 BDBAD 16-20 DCDDD 21-25 CCBCB 26-30 DAAAB 31-35 BCBAD 36-40 ACCBB 41-45 BACDB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无关变量是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它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也称之为控制变量。 因此,无关变量是对教育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47、答: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这种现象必须是那种具有潜在探索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才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的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 现象作为一种可被观察到的“事实”,它本身并不会自动成为研究的对象,只有当研究者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这种现象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由国家的政体来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有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福禄培尔与幼儿教育

教育思想与方法 一、自由教育 福禄培尔的教育观点是在德国谢林和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给孩子写博客,留下最美好回忆! 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 基本思想在于神与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的中心是神,神是无所不在的。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则人亦须摹仿神的创造性来创造事物,造就适合神性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包括神性的发展,调和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他以裴斯泰洛齐的“蕴藏在人身中的能力的自我发展”的公式为依据,又加以神秘主义的说明,提出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唤起和发展蕴藏在人类内部的“神的本源”,培养人原有的神性。 福氏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人的本质和倾向也都是善的,从诞生时人类内部的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的状态。人类的发展就是这种内在的、完善的本质的发展,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还说:“在儿童的内部有一个熟睡的个体,应当像植物一样展开而成为完全的成人。”他所依据的一个主要的原则是:一切真正的发展、所有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自导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和前进的要旨”。 因此,他相信儿童的自由发展,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他说:“教育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重在维护方面,而不是命令的、专断的、干涉的。他认为儿童的不良表现是由于他们的真实的、原始的本质和不适当的环境之间的一种“被扰乱了”的关系。 对于自由教育的解释,他说,儿童是需要引导和训练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他们的幼稚的活动将沦为无目的的游戏,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工作。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则是帮助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将成人的安排附属于他们的个性。 福禄培尔并描绘一个学校的情景:“两天内我在上课时间和课外的愉快的喧嚣中,都未听到出自教师口中的叱责。上课结束后,在全体儿童一起蹦蹦跳跳的最愉快的活动中,丝毫未看到真的不规矩、粗野的、无礼的和一点儿不道德的举动。孩子无论大小,完全是相互平等而自由地生活着和游戏着,看不到受拘束。 他们处于教师的监督下,教师们注意着他们的游戏和能力的表现,但教师们始终积极地参加在孩子们的活动之中,他们在游戏的规则面前与孩子完全平等。” 福禄培尔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是始终一贯的,他的幼儿园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二、人的发展和阶段性的教育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发展和培养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稳定地、持续地前进着,并且逐步地上升。人类要经过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及老年的发展过程,是连续的,这对人类形成的整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人类的发展的连续过程中进行分裂或离间,则是有害的,其结果将是使始终连续着的、生气勃勃地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即生命的真髓,被忽视。 他说,少年不是由于他达到少年的年龄而成为少年,青年也不是由于他达到青年的年龄而成为青年。他们是在幼儿期以至少年期对其精神,心情以及身体各方面的要求的实现,以及忠实地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一. 儿童为什么爱画画 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把大地、家具、墙壁当纸,把各种能画出痕迹的东西当笔,凡是能涂到的地方都涂上各种点、线、圈等组成的稚拙可笑的作品。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把画画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他们爱随意地自由自在地不愿意受任何约束地画画,最怕的是把成人的方法强加于他们。他们把自己画的画看得不重要,也不在乎别人怎样去评价自己的画。通过绘画使手臂有节奏地动作从中获得主动的身体运动的快感。所以就不停地画,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探索、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无比的快乐。 二.教师和家长应怎样看待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是一种发泄,表达一种情感,是语言的延伸。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教儿童画画,又不要限制得太多,留给孩子一定想象、创造的空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是最可贵的。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切记不要急躁,饭要一口一口吃,知识是靠一天一天地积累。不要急于求成。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要光顾学画画忘掉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保持常人的心态对待孩子们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这样孩子总会看到希望。学画画是没有速成的,如果谁说速成的话那他肯定是骗人的。作为家长要做的是更应该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他们学画创造

条件,不要总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绘画。这样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 三.学生应怎样看待自己 小一点的儿童只是随意性无意识地画画,所以没有任何负担,当开始上小学后随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增加,渐渐的开始有意识地画画,有时教师再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就表现出不相信自己,总是怕画错,不敢下笔,没有信心,其实你应该想世界上你是最棒的!画画的好坏不重要,重要是不半途而废能够尽全力把他做完。学画画不一定非当艺术家,但这种参与的作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事。 1、根据儿童绘画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个性心理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形成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涂鸦到表象符号的形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到简单的情节构思,最后构成较为完整的画面,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能通过直观感受画实物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发展过程,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那种完全放任自由的方法对待儿童绘画是不可取的态度。怎样指导儿童绘画这是家长和教师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使儿童的观察力、记忆、想象、创作能力都得以提高,而且使儿童越学越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好的方法只能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家长不应该把大人的想法强加于儿童,使他们养成概念的画法,画画没有信心,总是表现出缩手缩脚,不相信自己,让他们感到绘画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负担。那么什

实务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

(实务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 第四章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 附设在幼儿园中的社区早期教育基地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婴幼儿及其父母为指导对象、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亲子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教育者、婴幼儿和家长亲临教育现场,通过亲子群体之间的活动和交流,增进亲情关系,加强家长对婴幼儿教育的理解,以普及科学教育观念和早期教育方法,使婴幼儿得到健康发展。 第一节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存在着专门的经营性亲子园(如红黄蓝等早教机构)、幼儿园(包括公办园、街道园和民办园)附设的亲子园以及以社区为依托的亲子园。因此,从亲子园的兴办主体和办园性质的角度,可以归纳为经营性亲子园、幼儿园附设的亲子园、社区公益性亲子园(如北京的“四环游戏小组”)这三种主要类型。其中,幼儿园附设的亲子园等各种形式的社区早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早教基地),是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投入建设的重点。 一、基本定位与任务 幼儿园内附设的早教基地是以正规幼教机构为基地,利用这里的师资、场地、设施等教育资源,为社区散居儿童特别是先学前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所需的教育服务。 (一)基本定位与目标 1.基本定位。 (1)教育性。早教基地是教育性机构或组织,一方面是对孩子实施寓教于乐的保育与教育,提高先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更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2)非正规性。 就早教基地的性质和功能而言,早教基地是一种社区非正规学前教育模式。它是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教育,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但又与生活中的非正式教育不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适宜于特定幼儿及其社区成员的教育内容。 早教基地不同于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办学形式开放灵活。早教基地针对的是在家庭中教养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在时间安排上是半日活动或小时制,也可以是周末来活动;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针对婴幼儿,更要指导家长,并使教育向家庭延伸。 (3)指导家长。 作为非正规教育的早教基地,更强调家长作为重要教育力量与资源的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托幼机构。因此,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向社区儿童家长及看护人普及正确的育儿理念、育儿知识与方法,为社区全体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外来儿童)和家长提供多种早期教育服务。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资源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资源设计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设计?(一)含义 ?(二)分类 ?(三)作用 ?(四)原则 ?(五)指向 ?(六)幼儿园物质环境设计 ?(七)幼儿园精神环境设计 (一)含义 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 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 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及各种信息要素,通 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 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二)分类 –从幼儿园环境存在的形式: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围墙等。 –从组成性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生活设施、玩教具、游戏器械、墙壁装饰、活动角布置、饲养角、种植园等有形物质。精神环境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园风、师幼关系、教师教风与人格等。 (三)作用 –1、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活动区入口的挂饰、盥洗室洗手图、 楼梯小脚印、饮水处小脚印

–2、形成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 “我们的桥”、“我们的动物朋友” –3、展示幼儿活动成果 –4、提供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 –5、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6、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四)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物质环境方面,不仅包括“面”的设计(墙面布置),也包括“体” 的设计(空间环境) –精神环境方面 –二者同时实现 ?2、参与性原则 –深度上被动参与,广度上“小面积”参与 –环境创设过程中请幼儿参与采纳其建议,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包括环境材料投放、每个活动区摆什么、怎么摆、墙角如何布置、墙面贴什么等。 ?3、安全性原则 ?为幼儿提供安全成长的环境 –建筑物的安全性(防火防震;设备橱柜无棱角尖锐;器材下有泡沫板;通道盥洗室防滑地面等) –户外场地的安全性(安全耐用的器材;教师监督;定期维护检修; 地面防止摔伤) –园区的安全性(户外设备与地面固定牢;插座电线幼儿够不到; 楼梯幼儿够到扶手;楼梯踏步以幼儿跨度设计等) ?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师幼之间、教师对幼儿态度、幼儿之间;让幼儿感到受欢迎、受尊重、受信任、爱和温暖) ?4、可变性原则 –一是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可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从弹性空间、变化的器材、变化的功能上着手。(运用移动隔板、

在游戏中如何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回归童年游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游戏童年

让农村孩子回归那些经典的儿童游戏 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游戏童年板桥学区东柳 小学贾彩霞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孩子如果没有童真童趣,就失去了孩子的魅力。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虽然简单,却能给他们带来无上的快乐。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更快地学会分享合作和友爱互助,孩子的身体在运动,心智也在成长;他们释放天性,探索世界。 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 每每临近“六一”,总有一些“大小孩”组织重温童年游戏的活动,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眼角沧桑的中年人,总能从这些简单、经典的游戏中寻觅回儿时的欢乐。 然而,细心的我们可能发现,这些经典的儿童游戏离我们渐行渐远,沉重的课业负担几乎把现在儿童所有“休息和闲暇”的时间全部剥夺了,如今的孩子,等到成年以后,回忆童年,不知他们的脑中会不会有幸福温暖的感觉。 同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欢乐。 和上世纪70后、80后们的童年相比,现在的孩子们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更好,可他们的玩耍生活却单调得多。他们玩的不是70后、 80后们都非常怀念的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这些经典游戏,而是电子游戏,如果没有家长约束,他们可以宅在屋子里一个人玩上一整天。在他们的父辈看来,现在的孩子们生活似乎枯燥了许多。“想想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一放学院子里就会冲出一帮小孩,男的捉迷藏、打弹珠,女的

跳皮筋、跳房子,都是玩到吃晚饭才回家的。现在时代变了,在村子里哪里还能看见孩子们玩耍的身影? “我小时候在家里和妹妹争玩具、做家务。放学了就和邻居小孩漫山遍野地玩,粘蜻蜓、摘牵牛花。那时候连电视都很少看,而现在,我的孩子才9岁就玩电脑玩成近视眼了。”板桥镇东柳村村民张先生如是说。 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11754人进行了调查,53.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没有自己的童年快乐;其中11.3% 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起自己更没有童年。 孩子不会玩,到底谁的错?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让整个社会充满了焦虑感,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安全感的家长们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不断地与周边的人进行攀比,比学习成绩、比兴趣爱好、甚至比身高体重,过分的攀比使家长变得片面和短视,从而造成了孩子成人化的童年。 在学校,课间玩耍的时间有限,放学后又被各种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回到家,有些连父母都搞不清邻居是谁,孩子就更难找到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了。此外,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常常“绑架”孩子们的课余时间,电脑游戏似乎比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在儿童对于游戏的定义也有所变化。他们更多的是借助玩具、器械等外来玩具来玩游戏,对于许多传统的户外体育游戏则已经“不感冒”,这一点,让老师们颇感担忧。“很多传统游戏需要伙伴之间交流配合、可以培养孩子协作互助的团队意识,而现在小孩所玩的什么网络游戏、遥控车比赛大多都是强调排名竞争。” 孩子们在与同龄人玩耍中可以学会与他人的相处之道,能更好地培养沟通能力。这对于孩子世界观、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英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现代儿童由于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或玩电脑,缺乏户外活动,导致他们体质变差,心理抗压能力变差。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观察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观察指导策略 山东淄博学习汇报龙蜀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教师汇报我们去山东学习情况,与老师们一起交流分享我的一些学习收获。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要是“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观察指导”的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了三大方面的内容: 一、区角活动的定位 二、区角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 三、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结合我们园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对内容进行了一些整合,把重点理念以及我们可以借鉴甚至直接拿来运用的实际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区角活动的定位 . 区角活动与其他的一些活动方式,比如说桌面游戏、自主性游戏有什么区别他到底是什么是游戏还是学习(举手表决)所谓游戏狭义的游戏是指自主的、完全自由的、按照自己意愿参加活动的,称为游戏;学习是指有计划、有安排、有目标的活动。它是幼儿完全自主的、自由的活动吗他在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我们教师布置的环境中都蕴含着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所以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环境时一定是有想法、有设计的。 到底什么是区角活动呢如果你还无法在心里准确定位,咱们一起来看这样三个基本观点: 1. 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相对应的。以自己独自参与活动的形式呈现的,也不排除有的活动是合作形式。但是区角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一个人、独自的、个别的参与活动。我们在创设环境、设计游戏材料的时候就应该让幼儿排除干扰,一个人可以独自的活动。设置区角时要有空间设置,大为区,小为角,既有大的块面,也有小的角落,满足幼儿的个别活动需要。 2.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因为是个别化的学习,那么幼儿就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这个、也可以选择那个游戏;可以选择玩,也可以选择不玩。如果幼儿不喜欢玩我们投放的材料,即使目标再准确,再有教育价值也没有意义,不同于集体活动,必须要听。因此我们必须创设吸引幼儿的环境,有兴趣的材料,研究其兴趣特点,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方式,不断变换形式、材料等方式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就像一朵花要用颜色或者

教育也应顺应天性_高一作文

教育也应顺应天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经典中提到的“教”是指依照道的原则涵养,而道的原则指顺着本性行事。而如今的教育,在我看来,怎么那么地“逆道而行”呢? 近一两年,涌现出乐各类“教育名人”。如“虎妈”,她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个顶尖大学的孩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我们若细细“品味”这种教育方式,即可发现这样的成功的代价有多大。她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严定家规,唾骂更是家常便饭,试想在这种缺乏信赖和起码的人格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变得自信、宽容、公正呢?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潜在的,“虎妈”在关注到孩子成绩的同时是否也关注到了呢?人们在效仿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呢?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扭之后,瓜或许照样长得份量十足,但这甜味是否保留得住呢?“狼爸”要求他的孩子绝对服从于他,据说到了出游需制定详细到每一分钟的计划的变态地步。试想哪一天狼爸不再提出要求,孩子们还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吗? 对于这些将孩子狭隘地囿于自己教育思想的圈子的方式我实在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无法持赞成态度。前人在“循其道”这方面实在比我们做得好。其貌不扬的郭橐驼深谙种树之道,“顺乎天性”是也。那些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的人总是过于殷切,今日摇一摇,明日抓一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如此,育人亦如此。而庖丁也知“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其刀使用十九年,仍然“若新发于硎”。在教育中我们是否也可以更自然些,给孩子们相对自由的环境,给予尊重、信赖与观赏,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考究按部就班呢? 试看今日教育,强硬的伎俩,填鸭式的灌输,孩子们又怎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幸福呢?当然尊重个性、给予自由的学习环境其实不等同于溺爱。对于懒惰的孩子严格要求适当揭示是好的;若一味放荡,其后果也是不堪构想的。“猫爸”温和、民主,又不放弃原则,这才是他教育女儿成功的秘诀吧。 成功的教育是教育者能够找到孩子的天性热爱所在并加以塑造培养。教育不是让孩子感到痛苦,而是让教育者与孩子一同享受教育的过程。所以我们期待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杭梅主编第二学期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学教案 序:1 第五章幼儿与教师(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的内涵。 2 理解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3 理解科学儿童观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重难点: 儿童观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幼儿的内涵。 教学准备:PPT VCR 教学过程: 回忆一下一幼儿 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回答: 1 学前早中晚时期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是什么? 2学前早中晚时期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是什么? 观看视频:儿童搞笑片段通过视频思考: 1什么是幼儿? 2什么是年龄特点? 儿童的年龄特点含义: 儿童的年龄特点就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儿童的生长过程中,既可表现为进步,也可表现为退步。但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有价值选择成分的概念,即只有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而且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变化,则是以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方向。 阅读P55归纳幼儿的年龄特点。 什么是幼儿? 思考: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