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计算分析题、判断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解答(第一章至第三章)一、简答题(40分)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5分)指标单位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 45258457114306746947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 39570426074593 53612 62815 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 5511870073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8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8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8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正确答案: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2.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正确答案:原始收入分配账户3.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正确答案:企业资产负债核算4.服务的特点是()正确答案: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5.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正确答案: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6.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

正确答案: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7.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

正确答案: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正确答案: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9.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正确答案:价格10.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正确答案: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11.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可支配收入12.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的国民经济核算。

正确答案:各行政区域13.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正确答案:投入产出表16.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正确答案:100017.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正确答案:第三产业1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正确答案:中间消耗19.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形成有关。

正确答案: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20.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支援给灾区。

国民经济判断与计算题

国民经济判断与计算题

判断题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至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X)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X)。

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9、生产帐户口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X)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10、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X)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11、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X)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在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12、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X)不一定。

因为:国民总收入=GT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净额。

13、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能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14、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

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参考答案3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参考答案3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是密切关联相互结合的。

一般各国总是先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然后将其纳入国外帐户体系。

(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帐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帐户、原始收人和经常转移对外帐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帐户中资本帐户、金融帐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国际收支平衡立足于国内编制,国外账户立足于国外编制;(2)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当期对外交易流量的记录,并不反映对外经济存量的多少,而国外账户却包括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存量的账户;(3)关于分类的差别。

(4)核算目的与分析功能上的差别。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3.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含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统计。

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

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

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以下方面:(1)社会劳动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

(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

(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一、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原则为标准统计的。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购买普通股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6.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额是直接税。

7.所谓的净出口是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8.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9.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受物品和劳务的数量、价格变动的影响。

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11.名义GDP也叫货币GDP,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1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最终产品的增加值的总和。

13.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现期生产的价值,而不是销售的价值。

14.GDP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总体情况的指标,是一个存量指标。

二、单选题1.下列各项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B、购买普通股票C、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2.下列各项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3.2000年的名义GDP大于1999年的名义GDP,这说明()。

A、2000年的价格水平高于1999年B、2000年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高于1999年C、2000年的物价水平和实际产量都高于1999年D、以上三种说法都可能存在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DP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国民经济核算》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

共30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

A.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B.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C.住户和法人单位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保险公司属于( )。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3.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总量是( )
A.国内总产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社会总产出 D.国民总收入
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总产出为4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人为( )亿元。

A.7600B.4600
C.3000 D.160071
5.投入产出表的第l象限主要反映(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C.各部门增加值分配 D.增加值的构成再分配关系
6.某企业为本单位职工交纳退休保险金50万元,这属于( )
A.企业部门转移性支出 B.居民部门转移性支出
C.居民部门转移性收入 D.资本转移.
7.我国财政经常性拨款中的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属于( )。

A。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B.资本转移
C.其他经常转移 D.政府部门转移性收入
8.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计算题分析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已知某地区2013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4640亿元;
(2)最终消费12320元,其中居民消费10472亿元,公共消费1848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462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312亿元,库存增加223.3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84.7亿元;
(4)出口2156亿元,
(5)进口1540亿元;
(6)固定资本折旧2772亿元;
(7)劳动者报酬7700亿元;
(8)生产税680亿元;
(9)生产补贴54.6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解:(1)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2320+4620+(2156-1540)
=17556(亿元)
(2)中间消耗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24640-17556
=7084(亿元)
(3)净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7556-2772-7700-(680-54.6)
=6458.6(亿元)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7680 亿元,其中劳动报酬3200 亿元,生产税净额1280 亿元,固定资本消耗480 亿元;(2) 当期利息收入160 亿元,利息支出56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1440 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880 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16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28.8 亿元,外商企业的留存收益48 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解:
(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
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留存收益
= 160-56 +2880 -16-1440-28.8-48=1451. 2(亿元)
(2) 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 7680-3200-1280= 3200( 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3200-480=272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3、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支出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有情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编制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相关收入分配账户。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
=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776+(0-17-8-450)=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账户如下
4、某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920亿元,中间消耗495亿元
(2)付劳动者报酬280亿元,缴纳生产税净额90亿元
(3)财产收入10亿元,财产支出3亿元
(4)经常转移收入7亿元,经常转移支出5亿元
(5)资本转移净额10亿元
(6)资本形成总额68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7)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总营业盈余、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及资金余缺。

(2)编制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及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解:(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20-495=425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425-280-90=55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55+10-3=62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62+7-5=64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64+10-68=6
(2)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5. 某地区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4000 亿元,当期消费支出1600 亿元,实物投资支出1600 亿元,银行存款640 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560 亿元,向保险机构缴480 亿元。

要求:(1)计算以下指标:居民储蓄额;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2) 编制居民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解: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
= 4000 -1600 = 2400 亿元
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
=2400 一1600=800 亿元
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 (640+560+480) -800=880 亿元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居民部门金融账户单位:亿元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6、已知某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

(4)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

解:(1)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
=44628.72-17844.76-9728.46+2282.72-6517.83
=12820.39(亿元)
(2)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3)此处未涉及消费,故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10280.86(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
=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10280.86+2127.99-21458.47=-9049.62(亿元)
(4)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
资金流量账户单位:亿元
7、已知某企业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1152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1176亿元,存货增加为444亿元,总储蓄1152亿元,资本转移收入54亿元,资本转移支出10.8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

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1176+444=1620(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
=54-10.8=43.2(亿元)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
产获得减处置=1152+43.2-1620-0=-424.8(亿元)
(2)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8、某企业2008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710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460.5万元;(3)缴纳资本税52万元;(4)接受捐赠7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33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716.4万元;(7)年初存货32万元;(8)年末存货17.6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总储蓄指标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1)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710万元(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716.4+(17.6-32)+0=702万元
资本转移收入=79万元
资本转移支出=52+33=85万元
(3)
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