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以安徽为例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 三) 返 乡创 业主要从 事的行 业 农 民工返 乡创 业 主要 从 事 规 模 化 种 养殖 业 、 农 产 品深 加工 、 机 械制 造 、 服装 、 玩 具 等 劳 动 密 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2—1 4 基金项 目: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 目( 2 0 1 1 S Q R W0 9 9 ) 作者简 介 : 丁红梅 , 女, 安徽怀宁人 , 讲师 , 研究方 向为区域经 济学 。
动 回到家 乡 创 业 ; 四是 因为 家 庭 原 因 , 部 分 农 民
工提 前返 乡 。
经济实体 7 7 4 7个 , 带动就业 l 5万人 。 目 前安徽
省 建设 了 3 0 0多个 农 民工 创业 园 , 覆 盖 了全 省 近 四分之 一 的 乡 镇 , 共有 9 3 4户 企 业 进 园创 业 , 平 均 每个 园有 3户企 业 , 已有 5 0多户 企业 经过孵 化
关键 词 : 农 民工 ; 返 乡创 业 ; 安 徽
中 图分类 号 : F 3 2 3 .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9 7 3 4 ( 2 0 1 3 ) 0 2— 0 1 2 2— 0 4 成 功搬 出 。带动 6 . 6万人 实 现 就 业 , 平 均 每 个 创 业 园带 动 2 2 0人就业 。 ( 一) 返 乡创 业 的地 区情 况 安徽 省农 民工 返 乡创 业 人 数 较 多 的地 方 为
第3 1 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e n t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山东电大学报
20 06年第 3 期
提 高人 力 资本水平是解决“ 问 题 的 关键 三 农"
胡 颖 哲
( 山东省职业教 育与成人教 育研 究所, 山东 济南 2 0 1 ) 50 4
摘
要 : 力资本不仅是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 的重要推动 力, 人 也是发 展 中国 家摆脱 贫 困落后 、 发展 经 济的根本性先 决条
人 日常学习和积 一次性 配置往 往难 以达 人 到最优状态。人力资本配置是一个持续的配置和再配置过 程。人力资本 的流动是人力资本 再配置的基本手段 。人力 资本的流动也被视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促进农村人力 资本流动即农 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 是推 动农村 经济发展 的 关键 。 改革开放 以前 , 中国农村 劳动力转移缓 慢 。在长 达 3 0 年的时间里 , 中国农村人 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从 8 . % 降到 94 8 %。3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后 , 正意 义 的农 村劳 动力 转 1 真 移开始 出现。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 制的实行 , 大地调 动起 极
欧盟委员会于 20 年 l 月制定 了题为 {00年的欧洲 教 03 1 21 育与培训 一一 不同的体制 、 同的 目标》 共 的教 育发展规 划 ,
提 出“ 2 1 , 到 0 0年 欧洲 的教育 和培训 质量应 领先于世 界水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 , 加快 推进社会 主 义 现代化的新阶段 , 三农 ” “ 问题成 为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 中之 重。2 0 年 ¨ 月党 的十六大召开 , 02 报告 提到农 业 工作时 ,
二、 农村 劳动力转 移是推动农 村经 济社会发 展的强 力 引擎
在我 国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 中 , 重 的人 口压力 和相对 沉 低下的人 口素 质 , 长期 以来 形 成 “ 是 三农 ” 问题 的 重要 原 因。提升农村人 口人力 资本水 平 , 进行 人力 资本 的有效 配
从农民工问题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o v h h e r be o tc n r s ,a r l ea d fr r y t es tl n ga two k rb slet et rep o lm s b u u ty ie g iut r n am esb h et me t fmirn r sp o — a o d c u e o
[ 收稿 日 :06 9 l 期]20 —0~ 5
[ 作者 简介]章伟 煊, 西南民族大学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男, 现在读于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3 8
四川 生殖 卫生 学 院学报 相 当多 的人 仍 旧在 城 市 “ ”是 另 一 种 待 业 、 业 漂 , 失
lm ial e f l n y
Ke r s ywo d :m ir two k rbe ;t r ep o lmsa u o nr sd -a r ut r n ame s g a r sp o lm n h e r be b tc u ty ie g i l ea dfr r o c u
维普资讯
四川生 殖卫生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ih a p o u t eHel n ttt o r a c u n Re r d ci at I si e oS v h u 3 7
从 农 民工 问题 入 手解 决“ 三农 ’ ’ 问题
c u ty ie g iut r n ames o nr sd ,a rc lu ea d fr r ,wemu tk o a d rs let ep o l a o tmirn r s n e s n w n e v h r be o m b u g a twok ,a d r—
章 伟煊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旨在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中的“三农”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方面。
如何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任务。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长三角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这是“三农”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虽然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均较高,但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却依然面临着生活困难。
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资源条件有限、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较低,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贫困现象。
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还可以引导农村企业扶持和发展,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水平,增加其收入来源。
二、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地区的农村区域发展会存在不平衡现象,这也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资源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有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却由于条件限制,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三角地区可以推行产业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进行适度扶持,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扩大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
三、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长三角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严重方面。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安徽省为例
求 的依赖程 度逐 步降低 , 仍然 会增加 不少新 的潜 在转移 劳 动力 , 而全 国劳动 力供 大 于求 ,总 量达 10 0o多 万人 , 就业
压力 明显增 大 , 导致大专 院校毕业生就业层面 向下 推移 , 挤 压农 民务工 空间。二是农 民技 能培训普及难 。随着 国民经 济各产业技术构成 的普遍 提高 , 对务 工农 民的必要 技能相 应提 出了更 高要 求 , 民务工要不断提高 自身 的技 能 , 农 政府 培训农 民技 能的任务越 来越重 。据调查 ,0 6年 安徽省仍 20 然有三 分之 二左右 的乡村从业 人员未受过 专业 培训 , 按原 因分析 : 自认 为不需要培训 的 占 2 .5 , 地没 开展培训 4 8% 本 的 占 2.3 , 8 1% 内容不适合 的 占 4 8 % , .8 交不起培训费 的占
发展 的方针 , 建立 以工促农 、 以城 带乡的长效机 制; 要提 高农民综合 素质 , 统筹城 乡培训 就 业; 用抓 工业 的理 念谋 划农业 , 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 加
关键词 : 乡差距 ; 城 统筹发展 ; 战略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14 F2 文献标识码 : A
缩 小城乡差距 , 筹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展 ,是党 中央 科 统
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思 考 — —以源自 徽 省 为例 余 茂辉
(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安徽 六安 27 1 ) 302
摘 要: 统筹城 乡发展 的关键是 解决“ 三农 ” 问题 。作为 中部 欠发达 地 区的安徽 省 目前城 乡协调发展 方面 面临一
些问题 , 造成这些 问题 最根 本的原 因是工农分割 、 乡分 治的二元 结构体制。 日此“ 城 十一五” 间要贯彻城 乡统筹 期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安徽B卷)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安徽B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满分为100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
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一、给定资料材料一以下是某地报纸“读者来信”专栏刊登的有关Y县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的三封来信的内容摘要——A镇张某:乡村振兴,需要吸引外来的人才、资本、技术“加盟”,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但有的招商引资脱离实际、贪大求洋,导致项目长期落不了地,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成为“空头招商”。
我们镇遇上稍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便承诺送地、免税、贷款,包办工商、环保、用地等各种手续。
可是,真正签订了投资协议,许多手续牵涉到法律规定、部门管理职能等问题,承诺最终要么成了空头支票,要么只能违法强行让企业上马。
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对投资方不加甄别,往往被皮包公司、诈骗集团利用。
前不久,就出现了引进的企业非法融资后跑路,造成群众上访事件,损失巨大。
3年前,我们镇与华南的一家投资公司洽谈,合作开发一个乡村旅游项目。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投资方承诺将在3年内投资数千万元。
镇政府和村“两委”很重视,抓紧做好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可是接下来的几年,投资方却毫无动静,没有投资一分钱,这个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前期投入的数百万元,只能全部由镇里承担。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喜欢招大商,为了引进大项目,舍得投入,先后征用土地数千亩,可由于区位无优势、缺乏竞争力等原因,往往项目“泡了汤”,导致土地长时间撂荒,让农民空欢喜一场。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管 理 需 要 服 务 的 , 乏对 农 民服 务 的针 对 性 , 观 信息 多 , 观 缺 宏 微
信息少 ; 面上信息多 , 区域信息少 ; 单一性 、 时效性信息多, 前瞻 性、 综合性信息少 。 要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 当前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上 ,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者作用。 目前 从
属性 的农业信息服务 , 必须 南政府作为主要角色参与其提供。
12 农 业信 息 服 务体 系建 设 中政 府 主导 角 色 的 分解 。 .
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物 品特性决定 了基层政府必须作为主
要 角 色参 与 其 提供 。 体 系 除 主体 政 府外 包 括 信息 服 务 内 容 、 其 信
的 完 整支 持 系 统 。
Hale Waihona Puke 府在农 业信息服 务体 系建设充 当的角 色及其所发挥 的主导作
用 ,并 以此 分 析 农业 信 息服 务 体 系 建设 面 临 的环 境 以及 需 要 正
确处理的重要关系, 采取切实可行 的对策措施 , 于加快农业信 对
息 服 务 体 系建 设 步伐 , 筹 城 乡经 济 社 会发 展 , 统 实现 党 的十 六 大
可 以说 农业 信 息 服 务具 有 了 公共 物 品 的 基本 特 征 ,这 也就 决 定 了 如果 农 业信 息 服 务完 全 由 以私 人 物 品 为 良好 运 行基 础 的市 场
挥农民种什么 , 什么时候种 , 怎么种 ,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计划要
种 的卖不出去 , 不种的买不 到。发展农业信息服务 同样如此 , 脱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
作为国家级贫 困县 ,2 0 1 1 年砀 山县财政收入为 5 . 1 2亿 元 ,财政综合实力不强直接导致财政资金对合作社扶持的
力 度不 大 。二 是从 银行融 资难 。该 县大 多农 民专业 合作社
营活动 ,水果农 民合作社 占全 市同行业 的 9 0 % 以上。该
县 已成立 4 4 5家水果 专业 合作 社 ,组织 群众 外销 水果 占总
规模 土地 流转 的奖励 。砀 山农 业 、工商 、金融 、科 技等部
农 民专业 合 作社 是独立 的农 业生 产经 营者 为维 护和 发 展 成员 利益 而 自愿联 合起来 的 自主经 营 、自我 服务 、 自负
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颁 布实施 以 来 ,安徽省砀 山县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该 县农 民专业 合作 社进 入 了有 序发 展 的快 车 道 。 与此 同时 ,
门各 自发挥职能作用 ,在宣传 、培训、维权 、资金 等方
面 ,大力 扶持 合作 社 的发展 。 ( 5 ) 建章立 制渐 趋 完善 。砀 山 的农 民 专 业合 作 社 在 规模 不 断壮大 的同时 ,逐 步 走上 制 度 化 、规 范化 的轨 道 , 特 别是被 省 、市农 业部 门认定 的示 范社 ,其 内部 的各项 制 度 ( 社员 代 表 大会 制 度 、理 事会 工作 制 度 、监事 会 工作
[ 中图分类号]F 3 2 1 .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o 5 — 6 4 3 2( 2 0 1 3 )4 — 0 0 9 5— 0 2 接 ,降低农户 流通成本 ;三是合作 社与大型批发 市场合 作 ,实行 “ 合作社 +批发市场 + 农户 ”模 式;四是合作 社 与大 型龙 头企业 合作 ,采 用 “ 龙 头企 业 + 合 作 社 (+ 基 地) + 农户”的经营模式 ,将社员带 向市场。 ( 4 )多方支持保 障发展。砀 山县委、县政府 2 0 0 9年 出台的 《 关 于加快 农 民专 业合作社 发展 的指导意 见》 、 《 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 的指导意见 》 ,规定 县 财政每 年列 支 2 0 0万元 用于农 民专 业合作 社 的扶 持和 对
山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以安徽省潜山县黄柏镇为例
问题也得 到很 大缓解 。黄柏镇 上的大 多数 农民 也参
加 了新农 村合 作医疗保 险 。但 由于新 型农 村合作 医 疗 制 度 是 以 大病 统 筹 兼 顾 小病 理 赔 为 主 的农 民 医 疗 互 助 共 济 制度 , 跌打 损 伤 、 而 头疼 脑 热 的门 诊 等
不在该 保 险范 围内 , 使得 实 际受 益 没有 农 民预 想 这
排 到了全 县 的倒 数第 2位 , 续 多年远 远 落后 于 县 连 区 内其 他 乡镇 和经 济开发 区的水 平 。
二 、 因 分 析 原
疗 体 系的建 设力度 , 型农 村合作 医 疗制度 从 2 0 新 03 年 起 在 全 国 部 分 县 ( ) 点 , 2 1 逐 步 实现 市 试 到 0 0年 基 本覆 盖 全 国农村 居 民 。农 民 的看 病难 、 看病 贵 的
3 7 元 , 黄柏 镇农 民平 均收 入仅 为 2 0 31 而 9 0元 。由此 看 出 黄柏 镇 人均 纯 收入 低 于潜 山 县 的水 平 , 大 低 大
于全 国 、 安徽 省 、 安庆 市水平 , 收入 水平 非常 低 。
( ) 二 收入 构成 不合 理
表 2 2o 0 8年黄柏 镇 与全 国农 民毛收 入构 成表
家 庭总收 入 的比重高 出很 多。山区农 村最大 的优 势
就 是 山多 、 多 , 宜 养 牛 、 草 适 养羊 , 传 统 种 植 习惯 但
使 人 们 很 少 养 牛 、 羊 : 柏 山区 虽然 也有 一 些特 养 黄 色产 品和 珍惜药 材但 种植数量 少且技 术含 量低 。初 级 产 品 多 、 工 产 品 少 , 质产 品 多 、 质产 品 少 。 加 低 优
・
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体制创新等经济手段 , 促使城乡资源和要素合理 流动,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 向一体化转
变, 在缩 小城 乡 差 距 和工 农 差 距 的 同 时 , 给城 乡
居 民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 , 从而促进城乡经
济社会 共 同繁荣 、 调发 展 。 协
一
、
我 国 农 业 为 工 业 化 发 展 提 供 了大
维普资讯
倔所 研宪考 06f 期( 考20 . 7 总第23 期) - 3 g 03
统筹解决 “ 三农 ” 问题 实现 城 乡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安 徽 省 财 政 科 学 研 究 所 王恩奉
叶翠青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管治华 安 徽 省 财 政 厅 预 算 处 王 召 远
业 , 以粮 为纲 、 面发 展 ” 为 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 “ 全 成 基 本 国策 。在较 长 的历 史 时期 内 , 业 背 负着 工 农 业 化过 程 的沉 重使命 , 为我 国国 民经 济 中名 副 成 其 实 的支柱 产业 。 2 村不仅 为工业发展 提供劳动 力支持 , .农 而 且 为工业 产 品 提 供 广 阔 的 消 费 市 场 。作 为 国 民经 济的 基础 产业 和支 柱产 业 , 国的农 业 不仅 我 需 要 承担数 亿 人 口的吃 饭 和 轻 工 部 门大 量 的原 材 料供 给 , 且 为 工 业 发展 提 供 丰 富 的 人 力 资 而 源 。 随着工 业 化进 程 的加快 和 产业 结 构 的转 变 , 农 业 部 门中 的 劳动 力 必 然 不 断地 向 非农 部 门 转
利于 和谐社 会 的构建 和城 乡经 济社会 协调 发展 。
二 、 乡 协 调 发 展 是 国 家 工 业 化 过 程 城
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安徽为例
★ 马九杰 , 中国人 民大学农 业与农 村发展 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中国人 民大学农 村 经济与金 融研 究所常务 副所长 。 张永 升, 北京大学光华 管理 学院博 士后 , 九 三学社 北京 市委金 融委 员会委 员。 本 文 系2 0 1 3 年度 国家社 科基金 重大项 目“ 推动 ‘ 三 农’ 问题 解决的城 乡 发 展一体化 体制机制 与政 策研究” 阶 陡J 生 研 究成 果 ( 编号 : 1 3 & Z D0 2 3 ) 。 地址: 北京市海淀 g _ - N和 园路5 号北京大学光 华管理 学院1 号楼5 1 2 室 邮编 : 1 0 0 8 7 1
反 映了经济基 础 ; X 一金融 案件结案 率 ,反 映了金
融司法 、执法情况 ; X 一 中介机构数 ,反 映了中介服
务 情况 ; x 一 企业足 额、及时纳税 率,反映企 业诚 信 状况 ; x 一 企业 改制 比例 ,反映 企业竞 争力及其
发 展前景 ; 一 金融机 构不 良贷款 率,反 映金融 机
5 4金融市场
中国市场 第4 7 期 总第7 6 2 期
贫 困地 区金融 生态环 境评 价及优化研究 木
张永升 马九 杰
摘要 : 构建农 村金融 生态评价 的理论模 型 ,确 立农村 金融生 态环境 的构成要 素 ; 以安徽 省为例通过定量 分析对农村金融 生态质量进行定量 的描 述分析 ,提 出了优化农村 金融生 态环境 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二元金融 ; 农村金融 生态 ; 评价体 系
一
态 系统 ,各 个主体群落 的发展必 须平衡发展 经济社
会 才能健康 存续 ,因此从系统 的角度对其进行 评价 才 能全面反 应当地的金融 生态环境 。而该 系统的质
安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
为 了将 新 农村 建设 抓 紧抓 实 , 巢湖 市 又 实施 了 “ 百村 十镇 ”示 范 工程 , 分 三 批 进行 。虽 然 也 取 并 得 了较大 的成 效 , 是仍 然存 在 一 些 问题 : 但 一 认 一是
识不到位 。部分镇村干部和群众存在畏难情绪 、 等 靠 要 思想 严 重 。镇 村 干部 对示 范 点重 视不 够 、 支持 不 够 。一 些 干 部 的 观 念 与 “ 农 ” 三 问题 关 系 全 局 、 解决好“ 三农 ” 问题 是 全 党 工作 重 中之 重 的基 本 观 念 还 有相 当大 的差距 。他 们对 经 济指 标 、 商 引 资 招 指 标 、 划生 育 指 标 看 得 很 重 , 对 农 民增 收 的指 计 而 标看 得很 轻 , 有关 新农 村 建设 的基本 思路 仍 处 在 矛 盾 之 中。二 是政 府 职责 不 明确 。调查 发 现 , 益相 利 关部 门能 找 出 许 多 理 由 、 多 借 口 , 论 点 、 依 许 出 找 据, 在具 体执 行 过 程 中 “ 斤 少两 ” 没 有 真 正 把 广 短 , 大农 民的根 本 利 益 放 在 心 上 。 三是 没 有 发 挥 好 群 众的主体作用 。农 民没有认识 到 自己是 新农 村建 设的主体 , 积极性不高 , 导致新农村建设力量薄弱。 四是 没有 建 立新 农村 建设 的长效 机 制 , 如 卫 生 状 诸 况经 常 出现 反 弹等 。 二、 安徽 城镇 化 与 新农 村建 设在 互 动上 存 在 的
安 徽城镇 化与新农 村建设 具有典 型意义 , 其现 状值 得考 察 。针 对 其 中城 乡规 划没有 形成 一体 化 、 城 乡管理 不对称等 问题 , 应该 明确各级 政府 的事权 和财 权 、 快 、 底 改革 现行 的 户籍 、 保 、 房 、 尽 彻 社 住 教 育、 医疗卫 生等制度 , 消除城 乡二元体 制 , 促使 生产要 素 自由流动 , 为城 乡 良性互 动发展 直至 实现城 乡一体化铺 平道路 ; 调动社会 力量 、 建立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的 长效机 制 , 形成城 镇化 与新 农 村建设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为例
1 0 7 5 8
1 73 3 1 2 2 7 2 1 3l 8 9 4
9 3 1 7
1 4 8 6 0 2 O 4 2 O 2 9 2 8 2
4 2 9
43 5 47 3 5 2 0
次 日趋丰富 。合作社创办主体 由以农 民为主 , 逐步形
成 了农村能人大户 、 村组干部 、 农业企业 、 涉农部门和
弱。大多数合作社都有一个“ 章程” , 但“ 章程” 内容不 完备 , 一 些合作社也设 立 了社员大会 、 理事会 、 监事 会, 但“ 三会” 的责 、 权、 利不清晰 , 很多合作社未设账 目或 没有 公 开账 目 , 财务 基础 薄弱 , 为金融 机 构评 级 、 授信 以及监督带来较大 困难 。大多数专业 合作社 的 资金 主要 来 源于 会员 出资 、 销 售提 成 、 服务 收 费等 , 相 当一部分合作社社员只有身份股 , 没有投资股 , 自有
了完善 金 融支 持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的建 议 , 以便 促进 农 民专 业合作 社健康 发 展 。 关 键词 :安徽 省 ;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 发 展 现状 ; 主 要 问题 ; 对 策建议
中图分 类 号 :F 8 3 2 . 7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5 4 7 7 ( 2 0 1 3 ) 0 8 — 0 0 6 5 - 0 4
、
安徽 省农 民专 业合作社 发展及 金融支
持现状
( 一) 农 民 专业合 作 社 总数 和 成 员数 增 长较 快 , 运 作模 式 多样 化 , 产业 结构 日趋优化
近年来 , 安 徽 省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发 展 势 头 迅猛 ,
截至 2 0 1 2 年末 , 全省农 民专 业合作 社发展 到 2 9 2 8 2
对现阶段农民收入增缓的成因分析——以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为例
元 , 江 市为 5 7 镇 26元 , 是与 本 省_ 鞍 山市 的 41 元 就 的马 5 1 合肥 市 的 30 元 , 27 巢期市的 2 1 99元相 比也有 差距。与本市城镇居 民收入相 比差 距则更大。从绝对 量看 2 0 年城镇 居 民人均可 支配 收入达 8 3 元 是 05 37 农村居民的 29 倍 。“ .8 十五 ” 间城镇 居 民可支 配收入 增 收入年增 长 期 9 0 农 民人均 收入年 增长 为 4 9 相 差 4 1 , %. . %, . 个百分 点 . 乡差距 由 城 20 00年的 25 I 扩 大到 20 年 的 2 9 : 就农 民收入本 地区来看 相 . 1 5 05 .8 1 差也很 大 ,05年 最高 的县 市天 长市 为 30 元 , 低是 定元 县 2 3 20 83 最 35 元 i 是后 者的 16 。从 增长速 度来看 , 市农 民人均 收入增长 持 前者 .倍 我 续时内最长 、 稳定的是 17 最 9 8年到 18 9 9年, 1 l 年间持 续增 长 , 年均 增 长 l . %. 7 3 并从, 8 年起连 续 9年超 过全 国水 平 。从 19 年到 1 9 1 1 9 90 92
维普资讯
《 经济 ̄}07 20 年第 3 期
●经济 规察
●史 贤华
摘 要: 随着中央一 系列惠衣政 策的 实施 , 我国农 民收入较 以前有 了较 大的增长 , 但仍存在 着收入增 长缓 慢的 问题 , 主要是 由于财政 支农 力度有限 , 农产品价格低速度 农资和涉农服务 价格过 高, 民在 市场 中 农 的弱势地位 , 第一产业经营后 劲不足 , 农村 劳动 力资源素 质不 高等原周
在农民收入中 , 收入货 币化程 度明显提 高 ,00 , 民人均 现金 收入 2 年 农 13 元 , 9 9 占全年纯收入的 比重为 6 . %,0 5年农 民人均现金 收 入达 56 20 34 元 , 07 比重提高到 7 . %。农 民的家庭经 营收入处于平 稳状态 .十 96 “ 五” 期间 , 农民人均家庭 经营收入由 27 元增加 到 22 元 , 56 6 1 五年仅年均 增加 4 元。中央的支农 、 5 扶农 、 等政 策初 见成效 。 惠农 中央连续一 号文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持续增收互动共赢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持续增收互动共赢作者:杨璟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21期摘要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持续增收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是否能够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也会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顺应了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但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就业创业观念淡薄、技能素质偏低、公共就业服务滞后、组织化程度低、城镇化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加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深化转移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城融合,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方位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增收;就业稳定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1-0247-04Abstract The key to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and the key to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whether the rural labor force can transfer employment.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not only promotes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but also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in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The transfer and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Anhui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mote the income of farmer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armers and develop rural human resources. However,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Anhui Province is aff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the weak concept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low quality of skills, the lag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the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nd the lag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nsfer of employment skills training, deepen the transfer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city,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industry, and creat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employment in an allround way,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and stabl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Key words Rural labor force;Transfer of employment;Farmers’ income increase;Emp loyment stability基金項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337)。
农村中的人力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农村中的人力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摘要】: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穷人经济学”,温家宝总理引用了这一概念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向。
而农村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解决好农村中的人力资源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穷人经济学”三农”问题引言在2005年3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了”穷人经济学”这一概念,”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
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
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再一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态度以及以后政策的制定方向。
舒尔茨早在1960年就把对从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
人力资源并不只存在于现代企业中,解决农村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一、农村人力资源理论的提出经济学研究中通常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称为资源。
1954年,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
后来的研究者给”人力资源”下了多种定义,归结起来,通常有两类。
一类为:人力资源”指一定时空范围内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另一类为: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前者强调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后者强调的是人的能力。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这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从以上所提的人力资源的概念这个角度上看,农村劳动力,即农民,就是一种人力资源--农民具有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
所以在对待”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是不能狭义的理解为现代公司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以安徽为例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以安徽为例摘要:受制于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分割。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不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消除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壁垒;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来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安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因此,积极推进安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对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对安徽城乡经济和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省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1.发育程度不平衡受我国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政策等的影响,我省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不平衡。
农村劳动力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管理落后;相比之城市劳动力市场则要完善得多,各地市都有比较正规的、固定的劳动力市场,也有临时性的、政府组织的大型的劳动力市场,市场组织相对较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且渠道多。
2.就业机会不平等第一,城乡劳动者在各地域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的机会不同。
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其对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供给,使大量的劳动者无法在本土获得就业岗位。
而城镇劳动力市场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要多,城市劳动者比较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第二,城乡劳动者在同一劳动力市场获得的就业机会不同。
这里是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
首先,因主观原因使就业机会不同。
从全省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看,对劳动力素质有要求的都在90%以上,其中,大多要求劳动者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
2006年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2.6%;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71.3%;高中文化程度占4.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8%。
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思考——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
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思考——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摘要:庐江县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大而不强,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县“三农”发展的短板之一。
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庐江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业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三农安徽庐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1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8万,占86.16%;现有耕地72807公顷,其中水田66468公顷、旱地6339公顷。
全县共有192个村民委员会,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农村社区25个),其中有农村集体资产的村(居)222个。
2012年该县被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2013年被定为国家农业改革与试点县,全省乃至全国许多农村改革均在该县试点。
庐江县地形地貌复杂,有田、有地、有山、有水,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农业发展。
但是,县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大而不强,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全县“三农”发展的短板之一。
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庐江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重点。
一、发展状况2016年安徽省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达线”行动,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中间带两头”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消除一批空壳村,提升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和水平。
庐江县抓住发展机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是有效开发利用闲置资源。
盘活利用集体闲置资源,特别是闲置的厂房、村部、小学等建设用地用地资源,前景广阔,效果明显。
汤池茶叶交易市场是原村部临街11间危房,租金每年不到6万元,危房不仅影响市容,还存在安全隐患,试点项目实施后,将危房拆除,新建总占地面积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96.25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2016、2017两年,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严格程序,合规有效开发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共4.45万多平方米,村集体获益2000多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以安徽为例发表时间:2010-08-11T09:51:40.187Z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朝林薛雪梅周加来[导读]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李朝林薛雪梅周加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受制于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分割。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不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消除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壁垒;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来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安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因此,积极推进安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对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对安徽城乡经济和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省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1.发育程度不平衡受我国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政策等的影响,我省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不平衡。
农村劳动力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管理落后;相比之城市劳动力市场则要完善得多,各地市都有比较正规的、固定的劳动力市场,也有临时性的、政府组织的大型的劳动力市场,市场组织相对较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且渠道多。
2.就业机会不平等第一,城乡劳动者在各地域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的机会不同。
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其对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供给,使大量的劳动者无法在本土获得就业岗位。
而城镇劳动力市场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要多,城市劳动者比较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第二,城乡劳动者在同一劳动力市场获得的就业机会不同。
这里是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
首先,因主观原因使就业机会不同。
从全省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看,对劳动力素质有要求的都在90%以上,其中,大多要求劳动者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
2006年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2.6%;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71.3%;高中文化程度占4.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8%。
他们中的大多数又缺乏熟练的劳动技能,因此在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次,因客观原因使就业机会不同。
一方面在现有的城市管理制度下,全省各市基本都有对城市就业困难群体和下岗人员的帮扶政策和措施。
这样,使来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与他们的就业机会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和城镇为保证就业率而对进城务工或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村劳动者所制定的种种限制政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
3. 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第一,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信息传播速度慢且渠道窄,一些偏远的农村根本无信息网络系统,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全省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近几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信息传播面和信息传播速度都要优于农村市场。
第二,在就业服务组织方面,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就业服务组织严重缺乏。
从全省外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看,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状态,缺乏集体组织,少有政府引导。
此外在劳动力市场信息收集、就业指导和咨询、推荐岗位、协助劳资双方签订就业合同等方面提供服务的组织及劳动关系协调组织严重缺乏,即使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也缺乏专门针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服务的机构,从而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在我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
农民工资性收入由1995年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的11.62%提高到2008年的30.11%。
从目前的状况看由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一是使在城市的农民工多处在低工资的部门。
调查显示,2008年全省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三个行业的劳动力占全省转移劳动力的67.6%,大都从事简单劳动;二是使他们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三是使农村劳动力不能顺畅地向城市、向正规部门流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所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必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2.不利于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第一,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
一方面,我省转移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低、工资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使大多数农民工无时间也无能力自己出钱去参加培训;再加上岗位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低,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自身的劳动技能和素质不能有效提高。
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向技术水平要求高的部门和正规部门流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村劳动力不能自由地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影响了他们对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制约了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在农村的传播。
第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不能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培训,职业技能不能迅速提高。
在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政府举办的培训的服务对象是城镇劳动者而不是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农民工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
虽然我省2007年颁布了《安徽省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民工技能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对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助资金相对较少以及缺乏组织,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的作用是有限的。
3. 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要能够实现对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依赖于一个统一、开发、竞争市场的形成。
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市场运行机制不能有效运行,一方面使农村需要的技术人员不能获得,影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劳动力的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其自身的价值,供需双方难以科学决策,导致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失衡。
大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消除现存的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 使城乡劳动力能够自由地流动,能够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进一步消除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壁垒第一,要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关系。
主要是和户籍挂钩的城市公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社会保障、政府住房补贴等,使城乡劳动者在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方面是平等的。
一是要加快统筹全省范围内的义务教育;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要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医保水平;要扩大城乡各类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使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分批、分阶段地统筹各地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城乡居民间的差异。
三是要加大、加快廉租房的建设,进一步放宽获得廉租房的条件,逐步把长期在城市务工的、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列入其中。
第二,要继续逐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一项基本制度。
在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时要注意改革的力度,应在逐步剥离了依附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很容易对城市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2. 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第一,要打破城乡分割的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城乡统筹的工作机制要突破城乡市场建设和管理上的分割局面, 将目前城乡分割的体制转为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体制。
一是协调城乡各级市场管理组织的职能及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抵触的政策规定。
二是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
三是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从法律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状态。
四是统筹城乡市场管理。
整顿市场交易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保障进城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一是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传播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影响了信息传播面和传播速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供需信息发布系统,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免费平台。
整合现存于各级政府的就业供需信息,使之成为统一的系统,做到信息共享,使就业信息利用率最大化。
三是加强市场服务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服务组织建设。
这方面包括:(1)设立驻外省就业信息监测站,收集、分析就业信息,加强与外省就业服务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为农民工提供广泛的市场供求信息。
(2)设立农民工就业指导机构。
(3)加强劳工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利益等。
四是加强市场建设,注重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
各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市场建设,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场所;要注重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尽可能地降低交易费用,减轻就业成本。
同时,要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职业中介的监管,以维护交易的正常秩序和公正。
3.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农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影响其流动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此,要使农民工能够获得同等的就业机会,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
第一,应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孩子能够完成义务教育,提升未来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
第二,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一是各级政府应将愿意转移的农民工纳入到统一的就业培训计划中。
二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农村技术培训任务,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潘煜龙,打破人力资源市场的二元结构,统一城乡人力资源市场[J],科技和产业,2006.6。
张亚、郑予捷、刘青,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J],农村经济,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