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巨灾风险的利器——巨灾债券
发展我国巨灾债券的思考
20 0 8年 5月 1 2日 ,我 国四 川 省汶 川 县 发 生 里 氏 8级 特 大 地 震 ,震 级 超 过 了 1 6 9 7年 的唐 山 大 地 震 ,除 伤 亡 人数 外 ,是 新 中 国建 国 以来 最 严 重 、损 失最 大 的灾 难 。据 官方 统 计 , 到 2 0 年 5 08 月 2 8日上 午 1 2点 ,汶 川 地 震 遇 难 人 数 已达 到 6 9万 多 人 ,受 伤 人 员 3 4 3人 ,失 踪近 1 8万 人 。 . 76 . 根 据现 有 资料 初 步 计 算 ,地 震 带 来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可 达 1 0 亿 人 民 币 ,相 当于 近 十 年 来 中 国年 50
放 给 债 券 发 行 人 ( 常 是 一 家 保 险公 司或 再 保 险 公 司 ) 通 ,从 而 取 得 息 票 形 式 的利 息 和 最 终 返 还 本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 期 ( 第 1 5期 ) 总 0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uinI s tt fFn n il mii rtr o r a o ja n t ueo ia ca Ad n s ao s F i t
展 ,完 善 法律 、会 计 、税 收 以 及 巨灾风 险统 计 资料 的 收 集 制 度 ,建 立 完 善 的 定价 系统 。
关键 词 : 巨灾债 券 ; 风 险证 券化 : S V P 中 圈 分 类号 :F 1 . 80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 7 8(0 8 0 — 0 8 0 084 6 20)800— 6
一
种 简 单 、价 格 透 明且 投 资 人 可 接 受 的 方 式 得 以分 摊 。
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初步探索
摘要:巨灾债券是一种本金和利息的偿还与指定的巨灾损失如地震、飓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挂钩的债券,是一种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由于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化解体系。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巨灾债券目前在中国开展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并对今后应着手努力的方向给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资信评级;风险指数一、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且损失较为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自然灾害更是肆虐无忌,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仅2008年,就发生了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12”举世震惊的大地震。
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巨灾保险体系。
由于中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巨灾之后的损失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救济,这使得国家财政作为社会风险的“终极承担者”而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作为保险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商业保险对巨灾的覆盖面往往是有限的,保险理赔对于巨灾损失的弥补更是捉襟见肘。
因此,中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巨灾损失的补偿只能是低层次和小范围的。
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目前的现状,我们可以考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向资本容量更大的资本市场转移,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分散巨灾风险,从而创造灾后重建的资金来源,改变灾后重建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救助的局面,减少巨灾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因此,中国应把大力发展巨灾债券产品作为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目前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有利条件在国外,巨灾债券产品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但在中国还是未被涉足的领域,因此,发展巨灾债券产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但目前,我们已具备了引入巨灾债券的一些有利条件。
(一)中国资本市场已有长足发展并日趋完善巨灾债券是对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连接。
巨灾债券的定价与模拟讲解
1 前言1.1 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人口、气候以及城市化等的影响,全球巨型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给各国人民带来数以万计的伤亡,更是带来数以亿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而各国经济的相互融合,使全球的巨灾形势更加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愈加广泛。
因此,巨灾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的相关数据作出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巨灾损失统计图如下:图1-1 近十年全巨灾损失统计图从上图中可以得出,进十年来(除去2006年)全球巨灾所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约为1640亿美元,而保险公司平均每年承受的索赔额高达490多亿美元。
由此可见,巨灾损失形式非常严峻,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已经进入了巨灾时代,而如何更好地转移巨灾风险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主流话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家积极尝试将巨灾风险进行转移,研究了很多相关方法并加以尝试,下图是近十年来保险损失额占总损失额的百分比:图1-1 近十年巨灾索赔额所占百分比统计图由上图可以看出,保险公司每年索赔额损失所占比重无明显变化,这证明现阶段巨灾风险转移策略还有待改进。
而经过学术界许多前辈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为我们更深一步地研究铺平了道路。
1.2 巨灾的定义目前,在国内外对巨灾的定义尚有争议,但鉴于本文研究的对象,在这里,本文综合各家说法,给出巨灾的定义,但仅在此文中有效。
在这里,通过总结历年来巨灾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研究动态[19],综合给出一个巨灾的定义:巨灾是指那些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金额损失、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能够对一国财政的收支与政治经济稳定造成极大冲击力的小概率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料、无法规避的性质。
比如地震、海啸、飓风、恐怖主义等。
1.3 研究意义要想深入研究巨灾债券,不得不先了解一些保险证劵化的知识。
由于巨灾发生的偶然性、不可预料性,使得对巨灾的防治处于一种无计可施的境地。
然而巨灾一旦发生,就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更有可能引起一定的社会动荡,巨灾的影响实在是不容忽视。
国际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
三 、结 Leabharlann 保 险 风 险 证 券 化 工 具 的 前 途 十 分 光 明 ,巨灾 债券 等工具 对于 巨灾风 险融 资 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巨灾债券 、巨灾 互 换和 行 业损 失担保 等 风险转 移工 具在 财 产 三 重 保 险 市 场 中 占据 了超 过 一 半 的 份 额 ,并 且 在 其 他 市 场 中 的地 位 也 越 来
一
巨 灾债 券是 一 种 完 全 担 保 债 券 ,投 资 者可以避免发行人的信用风 险。在大多数 巨灾债券的设计 中,投资者的本金完全暴 露 于风 险之 中 ,即如果 巨灾损失足够 大 , 那 么投 资 者 可 能 丧 失 全 部 本 金 。另 外 还 有 些保 本的 巨灾债券 ,在这种设计下 ,巨 灾的发生只会影响是否 支付 利息 以及 本金 的归 还 时 间 。 侧挂车 (ie a ) Sd c r Sd c r 由投 资 者 出资 设 立 的再 保 iea 是 险公司 ,像普通再保 险公 司一样 与发起 人 签 订 成 数 再 保 险 合 同 ,从 而 获 得 发 起 人 的 部 分 保 费 ,承 担 发起 人 的部 分 风 险 。 同 时 s ea 会 支 付 佣 金 给发 起 人 , 金数 目取 i cr d 佣 决于 承 保 业 务 的预 期 利 润 率 。 外 , d c r 另 s ea i 也 对 其 股 东 支 付 股 息 和 红 利 ,当承 保 的业 务赔付率很低 时 ,投资者可 以获得非常高 的收益 。 iea 是表外业务 , Sd c r 能够增加 发 起人承保 的业务 量 ,同时降低其负债 ,将 发起人面临 的风 险转移到表 外 ,降低其杠 杆 比例 。 iea 有一定的存续期 , Sd c r 通常为 1 或2 。 年 年 巨灾风险互换 巨 灾风 险互 换 是 指 交 易 双 方 按 照一 定 的条件交换 彼此 的巨灾风险责 任。由于不 同地域 的风 险状 况不同 ,风险发生 的时 间 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存在 很大 差异 。不 同 的保险公司之间通过签订巨灾风险互换 协 议 ,能够 实 现 承保 风险 的多样 化 和分散 化 。在 大 多 数 情 况下 ,两 个 ( )保 险 公 再 司 会直 接 进 行 互 换 ,不 需 要 中介 机 构 的 参
巨灾保险风险分散工具指数巨灾债券和再保险
巨灾保险风险分散工具——指数巨灾债券和再保险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寇锦玮代佳冯莉花雒庆举【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巨灾损失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的趋势。
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巨灾风险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受资金能力的约束,保险人在承保巨灾风险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单靠保险业自身的资本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对巨灾保险的需求。
实际的问题使人们将目光移向资本市场,保险证券化,特别是巨灾保险证券化,是人们广泛认可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巨灾债券是最常见的保险证券化产品之一。
本文将从直接保险人的角度分析对指数巨灾债券和传统再保险这两种风险分散工具的需求及影响它的因素,其中我们主要讨论指数巨灾债券方面。
然后我们将着重探讨这两种工具的最优组合,并分析指数巨灾债券这种工具的引入将对最优的再保险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将采用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指数巨灾债券再保险保险证券化触发指数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ies and the change of global environment, catastrophe losses have been going up in the whole world in the recent years. As an important risk management tool, insurance place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But insurers are limited by the lack of capital capacity, and they have difficulties in insuring catastrophe risk. It is harder and harder for the capital capacity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lon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catastrophe insurance. Facing the problem, people turn to the capital market. Insurance securitization, especially catastrophe insurance securitization, has been broadly accepted by people to solve the problem. CAT bond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nsurance securitization products. In the primary insurer’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mand for the two risk allocation tools—indexed CAT bond and traditional reinsuranc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Then we will focus on the optimal mix of the two, and discuss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indexed CAT bond will influence the optimal demand for reinsurance. We will use maximum expected utility function in analyzing the issues above.Key words: indexed CAT bond, reinsurance, insurance securitization, trigger index.一、引言及文献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由自然巨灾引起的经济损失是个庞大的数字。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可行性及对策分析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可行性及对策分析作者:酆瑞韩靖和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3期摘要:巨灾债券是最常见的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本文对巨灾债券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我国开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提出了适应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债券对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地域广阔且人口密度大,长期面临地震等巨灾的威胁。
地震、洪水等巨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极大地损失。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往往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体制应对巨灾。
巨灾债券是指利用资本市场,将巨灾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来化解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将其转移给巨灾债券的投资者。
一般是通过再保险公司的主导来成立一个特殊机构开发保险产品然后证券化以在资本市场进行销售,投资者的收益完全取决于未来巨灾是否发生,巨灾债券可以有效的将保险市场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分散化。
一、巨灾债券模式巨灾债券属于保险连接证券的一种。
巨灾债券的发起人是寻求巨灾风险保障的实体,一般为保险公司、大型企业或者政府等实体。
发起人选择一个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为该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充当一个再保险人的角色,向发起人收取保费,来面向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发行债券,同时约定触发机制和收益率。
这个特殊目的机构通常由离岸再保险公司担当,以获取税收和财务上的优惠。
巨灾债券的投资人一般为机构投资者、银行等机构。
特殊目的机构(SPV)将发行债券所得资金存入信托账户。
在约定期限内,如果没有发生巨灾,SPV则将账户资金取出并按适当收益率支付给投资者。
如果发生巨灾,则SPV将本金扣除部分甚至全部,将剩余资金发还给投资人。
二、巨灾债券优势分析(一)保险业发展的供需由于地震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巨大,保险公司可能因为一次地震的发生而破产,因此商业保险公司需要很大的后备资金和赔付能力。
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将地震等巨灾列为了责任免除。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需要巨大的资金,而巨灾债券可以将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直接转移到资本市场,有助于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保险监管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快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本文从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发行巨灾债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建议。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近年来,地震、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十分单一,巨灾之后损失的补偿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救济,保险赔付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政府财政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巨灾风险的随机性若由国家预算承受,势必影响财政支出的平衡与稳健。
汶川地震后,曾有20多个部委参与巨灾险制度的讨论,但巨灾险却一直没有推出。
玉树地震发生后,巨灾险体系的建立再次被寄予厚望。
本文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我国灾后重建发行巨灾债券进行探讨,以期有所贡献。
一、中国发行巨灾债券融资的必要性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
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元人民币,玉树地震据民政部的评估额在8 000亿以上。
灾后重建的任务,并不比救援任务轻,其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至少有两项:其一,巨灾后重建资金来源何处?其二,巨灾所需资金的最佳融资方式是什么?(一)巨灾后重建资金的来源据标准普尔公司的报告显示,1992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重建费用的一半左右来自保险公司;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后,各大保险公司承担了70%重建家园的费用;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损失近1 000亿美元,保险公司赔付款约为4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联邦政府200亿美元的拨款。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以巨灾债券为例
S t u d y o n t h e S e c u r i t i z a t i o n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Ca t a s t r o p h e i n Ch i n a
— —
Ta l 【 i n g Ca t a s t r o p h e Bo n d s a s a n Ex a mp l e
a b l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r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a S a g ic r u l t u r a l c a t a s t r o p h e b o n d s .
险。农业 巨灾债券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 为 巨灾风险转移提供 了新思路 。为此该文探讨发展农业 巨灾
债券的可行性 , 并在 阐述 巨灾债券的基本框 架基础上 , 对一年期农业 巨灾债券的价格及发行条件进行分析 ,
最后 为我 国发 展农 业 巨灾债 券提 出合理 建议 。 关 键词 : 农业 保 险 市 ; 巨灾风 险 ; 农 业 巨灾债 券 中图 分类 号 F 8 4 2 . 6 6 ; F 8 3 2 . 5 1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7 ) 1 3 — 0 0 2 0 - 0 3
e s , t h e i n s u r a n c e ma r k e t c o v e r a g e i s l i mi t e d, c a n n o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a t a s t r o p h e r i s k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c a — t a s t r o p h e b o n d s a s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f i n a n c i a l t o o l , p r o v i d e s a n e w i d e a f o r c a t a s t r o p h e r i s k t r a n s f e r .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a t a s t r o p h e b o n d s i n C hi n a, a n d i n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s i c f r a me wo r k o f c a t a s t r o p h e b o n d s , t h e p r i c e a n d t e r ms o f i s s u a n c e o f o n e —y e a r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a t a s t r o p h e b o n d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f i n a l l y p u t f o r wa r d r e a s o n —
探索巨灾债券 分散巨灾风险
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摘要: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
今年的汶川"5·12”大地震就给四川等省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寿险公司没有把因地震引起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但地震被排除在家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因为保监会在全国统一规定,作为特定的自然现象,将地震做除外责任处理,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
这对我国的保险体系是个挑战,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关键词:巨灾债券,巨灾风险,风险证券化,农产品期权,巨灾风险指数,资信评级,证券市场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
今年的汶川"5·12”大地震就给四川等省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寿险公司没有把因地震引起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但地震被排除在家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因为保监会在全国统一规定,作为特定的自然现象,将地震做除外责任处理,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
这对我国的保险体系是个挑战,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国际上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证券化最主要的形式。
巨灾风险证券化就是一种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保险衍生产品,是指将巨灾风险作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
从简到繁,巨灾风险证券化大体可分为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等。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滞后,股指期货一再难产,农产品期权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笔者认为,现在探讨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为时尚早。
“抗疫”巨灾债券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持续加剧,SARS、新冠病毒性肺炎等恶性病毒引发的疫情持续爆发,全球经济与社会秩序遭到巨大冲击。
对此,美、欧.口等发达经济体及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创新,采取创设发行巨灾债券等方式来提供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缓解受灾客体资金缺口问题。
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存量规模逾百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具备发行“抗疫”巨灾债券的基础与条件,屮央结算公司于2月5日支持农发行推出首只50亿元阻击疫情主题金融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后续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推出“抗疫”主题巨灾债券,为我国当下和未来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长效金融支持。
巨灾债券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亦称自然风险债券,作为债券衍生产品,其通常是由承担巨灾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与标的巨灾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将保险公司承担的巨灾风险部分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巨灾债券的发展,源起于气候变暖及全球环境恶化情况下,自然灾害口趋频发地发生。
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巨灾债券领域快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个由国际化发行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也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避险金融工具。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数年屮,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许多机构投资者被巨灾债券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所吸引,巨灾债券业务由此快速发展,巨灾债券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各国管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场所。
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未偿付的巨灾债券数量增加了-•倍多(见图1)。
在全球巨灾债券领域,美国在发行量、市场余额等方面都保持领先地位,这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自然灾害频发均有密切关系。
从巨灾债券对应的风险类型来看,围绕地震、飓风、龙卷风、台风、流行病与生命保障等重大灾害,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世界银行等陆续推出了数量可观的巨灾债券产品,其中美国飓风和美国地農巨灾债券是占比最高的类型。
2017年,在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肆虐的背景下,世界银行连续推出2期疫情防控债,为当下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借鉴。
打印 巨灾债券运行效应问题研究 这里有个模型还没有用到
收稿日期:2006202223作者简介:沈 蕾(19712),女,浙江德清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博士生,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讲师。
巨灾债券运行效应问题研究沈 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在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中,巨灾债券交易最为活跃,也最具代表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及大型企业倾向于发行巨灾债券来转移、分散巨灾风险。
作为功能上与再保险基本相似的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巨灾债券具有传统再保险不可比拟的优势。
它不仅能使保险市场实现帕累托改进,对证券市场、国家财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本文分析了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巨灾债券;内在效应;外在效应;再保险中图分类号: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892(2006)0420062206一、引 言巨灾是指由自然灾害或人为祸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失踪伤亡事件,由于全球范围内环境、气候条件的逐年恶化以及恐怖主义猖獗,巨灾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抵御巨灾风险、灾后重建及稳定社会秩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区,长期以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寻求有效的巨灾补偿方式来取代政府对巨灾损失的无偿赈灾和救济,同时减轻沉重的财政负担就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保险市场上就出现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的技术和手段,即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债券、巨灾互换、巨灾保险期货和巨灾保险期权都是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其中,交易最为活跃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成功范例。
二、巨灾债券产生的背景分析(一)国际保险市场巨灾保险供需失衡是巨灾债券产生的直接诱因一方面,巨灾的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不断上升,人们分散巨灾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图1显示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与人为灾祸发生的数目。
从中看出,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发生数量增加近3倍,人为灾祸的发生数量增加了215倍,而且从80年代后期开始,巨灾发生数量突然上升,并居高不下,特别是2003年自然灾害与人为灾祸的发生数量达380起,继续保持着持续多年的增长趋势。
巨灾债券定价理论
巨灾债券定价理论1陶正如1,陶夏新2,1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90)E-mail :taozhengru@摘 要:近十几年来,巨灾保险衍生品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用作巨灾保险的补充手段,拓宽了保险资金融资渠道,有效地将巨灾风险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其中交易最活跃、使用最广泛的是巨灾债券。
自巨灾债券公开发行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价方面,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两种条件下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期望能够在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巨灾债券,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定价1. 引言巨灾债券是一种场外交易的债券衍生物,利用债券市场分散巨灾风险的证券化形式。
通过这种方式,承保巨灾损失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将自身的巨灾风险转移给市场投资者,投资者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合同中约定的巨灾事件是否发生。
从分出公司的角度看,巨灾债券在形式上类似于购买一份传统的再保险合同。
因此,巨灾债券受到了习惯传统方式的保险公司的欢迎,成为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巨灾保险衍生品。
目前,对巨灾衍生品定价的研究多集中在巨灾期权上,例如,Cox,S.H. & R.G.Schwebach (1992)、German (1994)、Cummins 和German(1995)、Aase (1995、2001)、Christensen(2000)等。
对巨灾债券定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仅简要介绍几种模型,为我国的巨灾债券定价研究提供一些前期准备。
2. 完全市场模型Cummins 和Geman 用套利思想讨论巨灾衍生品定价。
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股票期权定价的B-S 模型,不同的是保险衍生品没有具体的、参与市场交易的标的资产,而是基于一个损失指数。
损失指数的增量用一个几何布朗运动加一个跳跃过程描述[1]。
首先,定义一个随机过程S (t ),在[t , t+dt ]内可能损失为S (t )dt ,则累积损失为ττd S t L t ∫=0)()(,随机过程S (t )可以表示为: [][]1,0),()()()(T t t kdN t dW dt t S t dS ∈++=−σµ (1) 其中,W (t ))为布朗运动;µ与σ分别表示漂移率和波动性;k 为正常数,表示巨灾引起的跳跃程度;N (t )为密度λ的泊松过程;W (t )与N (t )不相关。
【推荐下载】关于探索巨灾债券 分散巨灾风险
关于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摘要: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
今年的汶川 5 12 大地震就给四川等省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寿险公司没有把因地震引起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但地震被排除在家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因为保监会在全国统一规定,作为特定的自然现象,将地震做除外责任处理,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
这对我国的保险体系是个挑战,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关键词:巨灾债券,巨灾风险,风险证券化,农产品期权,巨灾风险指数,资信评级,证券市场 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
今年的汶川 5 12 大地震就给四川等省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寿险公司没有把因地震引起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但地震被排除在家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因为保监会在全国统一规定,作为特定的自然现象,将地震做除外责任处理,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
这对我国的保险体系是个挑战,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国际上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证券化最主要的形式。
巨灾风险证券化就是一种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保险衍生产品,是指将巨灾风险作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
从简到繁,巨灾风险证券化大体可分为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等。
从国际趋势看我国巨灾债券发展前景
从国际趋势看我国巨灾债券发展前景【摘要】汶川地震已过去数月,应急措施大体完成,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
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初步预测长达10年的重建工作更是需要巨量且持续的资金支持。
虽然财政拨款继续增加,但与所需的巨量资金相比,在总量和持续性上仍显不足。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制的欠缺再次凸显,在巨灾风险融资上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巨灾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发达国家巨灾证券产品的发行经验,对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障碍及相关细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定价发行机制发行条件一、国际巨灾债券的发展及经验1、巨灾债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 Group)提供的数据(见图1),自1997年巨灾债券诞生至2006年的10年间,巨灾债券的发行量增长了约3倍,到2007年已逼近60亿美元。
而据瑞士再保险的预测,到2016年巨灾债券市场将增至300亿—440亿美元。
国际上巨灾债券市场一片繁荣,特别是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Munich Re Group,Cat bonds - Unbroken growth.)2、国际巨灾债券的发行——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地震和飓风多发的国家,而且社会财富的集中程度很高,巨灾损失越发严重,而传统保险市场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美国的巨灾债券起步早发展快,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发行30多起。
其中,USAA公司是巨灾债券市场的最大发行者。
在债券到期时,如果约定的巨灾事件没有达到触发点,投资人将会完整地得到本金与利息。
一旦巨灾风险达到触发点,如果投资者认购的是本金保证型巨灾债券,SPV(特殊目的机构)会足额偿还债券本金给投资人,但会延迟支付;如果是本金风险型,将对债券投资者减少或不支付本金与利息。
3、国际巨灾债券的发行——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第二保险大国,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巨灾债券作用下风险分散的实证分析
航 空 运 输 行 业 的 长 期 平 均 收 益 是 8 。 投 资 原 油 行 业 的 长 期 投 资 也 保 障 型 是 指 , 论 “ 发 事 件 ” 生 与 否 ,P 都 将 承 诺 到 期 支 付 给 % 无 触 发 SV
投 资 者 都 是 风 险 规 避 型 的 , 每 个 投 资 者 的 风 险 规 避 程 度 是 不 券 向投 资 者 的 回报 属 于 “ 有 回报 ”, 支 付 取决 于 “ 发 事件 ” 但 或 其 触 的发
一
样 的 。 也 就 是 说 每 个 投 资 的 风 险 偏 好 是 不 一 样 的 。 有 的 投 资 者 喜 生 与 否 , 如 一 个 以 台 风 为 触 发 事 件 的 巨 灾 债 券 , 果 “ 发 事 件 ” 风 例 如 触 台
亏 损 并 且 挣 钱 和 亏 损 的 量 一 样 的 话 。 我 们 就 可 以 得 到 一 个 没 有 波 动 或 部 分 本 金 也 暴 露 在 风 险 之 下 。 由 于 前 两 种 类 型 的 债 券 在 定 价 上 只
的 长 期 回报 8 的 稳 定 收 益 。这 是 一 个 比 较 理 想 化 的 例 子 , 实 生 活 不 过 是 部 分 本 金 有 保 障 型 债 券 的 极 端 情 况 . 而 只 需 要 对 部 分 本 金 % 现 因
是 8 。 假 设 航 空 运 输 业 和 原 油 业 的 相 关 性 为 负 1 简 单 地 说 , 空 投 资 者 全 部 本 金 , 利 息 的 支 付 则 必 须 依 赖 于 事 件 未 发 生 。 依 此 很 % , 航 而
关于巨灾保险体系建立的探讨
年月(下)一、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损失额度大。
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威胁,近半数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灾害风险很大。
不考虑本年年初南方发生的雪灾、五月份四川发生的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据我国民政部统计资料,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人民币500亿到600亿元之间,平均每天损失一亿多。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洪涝、旱灾和地震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占到损失总量的80%到90%。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到6%,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只是千分之几,多数都在1%以下。
然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各类险种中并没有单独针对自然巨灾而开设的险种,仅在如家庭财产综合险、企业财产综合险、机动车辆险等中对于由于雷击、暴风、暴雨、洪水、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保险标的损失进行赔付,其余险种则将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作为免赔责任。
尤其是地震则被所有险种列为免赔范围,只在少量建工险中作为附加险。
我国大灾之后的损失补偿主要靠国家财政救济,然而国家财力非常有限,对自然巨灾造成的损失的补偿只能是低层次和小范围的。
二、我国保险公司承保巨灾风险的必要性分析在现代保险经营中,保险业的竞争激烈,随着承保技术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承保巨灾风险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
首先,承包巨灾风险是防灾、防损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灾风险损失完全是依靠财政“兜底”或借助银行贷款的补偿机制,这已使政府背负沉重的负担。
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帮助转移风险的行业,当市场需要的时候不应该尽量规避风险,交由政府解决;其次,承保巨灾风险是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保险经营中的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理想的可保条件已不是衡量或判断纯粹风险成为可保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代保险公司不仅应该在总量上,而且应该在结构上拓展其保险业务,扩大保险供给,可保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巨灾风险证券化简介
巨灾风险证券化简介:从电影走向现实近日,各大影院纷纷上映的灾难电影《不惧风暴》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但是影片中灾难过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小镇,居民要如何进行重建,保险业面临巨额的赔付又该如何应对,在巨灾频发的今天,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在重建过程中,保险业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普通民众重建家园通常会依赖于保险金的赔付,通常诸如地震、飓风、洪水等巨灾发生后,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时面对索赔的时间和区域上的群发态势,保险公司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甚至会造成超量现金流出直至资金匮乏而破产,这种情况就是保险业所面临的巨灾风险。
面对如此巨大的与不确定性的风险,保险业界的传统方式仍然是再保险的方式以分散风险,但是1992年的美国安德鲁飓风和1994年的美国加州北岭地震,分别给保险业造成了170亿美元和153亿美元的赔付损失,仅仅通过再保险的分散风险的方式是完全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的。
于是便出现一种新型的巨灾保险产品,即巨灾保险连接证券,可有效的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
一、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定义“巨灾风险证券化”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1973年,由美国金融学家GoshayMichael和RichardSandor共同发表的论文“AnInquiryintotheFeasibilityofaReinsuranceFuturesMarket”提出,首次对保险衍生产品进行研究。
巨灾风险证券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在美国得到实际运用,并且只是众多金融风险管理(FRM)工具的一种。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以未来保险期间或再保险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标的,进行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借以转移风险,融通资金。
按风险类别划分,保险风险证券化可分为财产证券化和人寿风险证券化。
简单的来说,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利用保险资产证券化技术,通过构造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保险连接型证券,使保险市场上的巨灾风险得以分割和标准化,将承保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
巨灾债券的例子
巨灾债券的例子
1. 你知道吗,就像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巨灾债券就在这时候发挥作用啦!比如某次大地震后,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巨灾债券来筹集资金赔偿受灾群众,这不是很棒吗?
2. 嘿,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超级大洪水,那得多少钱来救灾啊!巨灾债券就能帮忙啦。
就像那次大洪水,很多企业购买了相关的巨灾债券来支持救灾工作。
3. 哎呀呀,当海啸来袭时多可怕呀,那损失难以估量!这时巨灾债券可不就挺身而出了嘛。
就像曾经那次大海啸后,巨灾债券为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助力呢。
4. 你看哈,要是发生了特大飓风,那破坏可大了去了。
但有了巨灾债券呢,就像某一次那样,它让受灾地区能快速获得资金来恢复。
5. 哇塞,火灾无情呀,但有巨灾债券就有希望!你想想那次严重的森林火灾,巨灾债券就为灭火和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呀。
6. 哟呵,当面临大规模的雪灾时该咋办呀?这时巨灾债券就是救星呀。
就像曾经有个地方遭遇大雪灾,巨灾债券出手相助啦。
7. 嘿呀,要是遇到了严重的旱灾,那农业可遭罪啦,但巨灾债券可以来帮忙分担呀。
比如说那次大旱灾,就是巨灾债券发挥了作用呢。
8. 啊呀,瘟疫爆发也是大灾难呀,需要好多资金来应对呢。
巨灾债券不就像及时雨一样嘛。
就像那次严重的传染病,巨灾债券助力抗疫工作呢。
我觉得巨灾债券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东西呀,在各种大灾难面前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尽快从灾难中恢复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巨灾风险的利器——巨灾债券摘要: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与所获保险赔付之间的巨大差距提醒我们: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我国,巨灾保险何等匮乏;而可对巨灾风险进行有效分散和管理的有利武器——巨灾债券在西方的蓬勃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借鉴:利用我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发行金融衍生证券分散巨灾风险已渐行渐进。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债券;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4亿元人民币的512汶川大地震,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仅18亿多元!我国巨灾保险的严重缺失正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警醒着我们: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由自然灾害或人为祸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失踪伤亡事件,属于发生频率较低,但破坏性极强的风险。
依美国财产理赔服务公司所定义的“巨灾”,是指财产损失超过50亿美元的天然灾害。
而巨灾风险具有3个特性:其发生频率极低且几乎完全无法预测;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带来市场机会;低频率所造成的高变异,使得其历史资料参考价值降低。
如美国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XX年的911事件,我国XX年的汶川大地震等都属于巨灾事件。
在国外,监管部门通常会对巨灾风险有强制性的保险要求。
例如,加拿大法定要求遇到500年一遇的地震,英国要求遇到200-250年一遇的台风或洪水,美国AMBestminimum要求遇到100年或250年一遇的台风或地震,日本要求遇到200-250年一遇的地震时,必须对相应的风险投保。
对巨灾风险进行管理是困扰全球保险界的难题。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爆发的频率呈上升趋势。
仅1993年就有127起巨型自然灾害和213起技术灾难,分别是1970年同类巨灾的2倍和4倍。
与此同时,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的程度也显著增加,如XX年的9.11事件给保险业带来的损失超过500亿美元,而XX年的东欧大洪水给受灾国造成了财产损失也达到了200亿欧元,这些损失远远超过当年唐山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损失额。
由于巨灾出现的频率增加、程度加深,其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惧怕感刺激了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目前美国的产险市场中约有40%的保费与巨灾风险有关。
然而与普通可保风险相比,巨灾风险不完全具备风险大量和风险同质等可保风险条件,从而使巨灾保险的经营缺乏牢固的大数法则基础,具有难预测性的特点。
虽然巨灾风险发生的频率很低,但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其带来的巨额财产损失,对于单独一个保险公司来说通常是无法承受的。
每次事故的发生使许多受害的被保险人同时向保险人索赔,造成所谓的风险累计。
因为风险累计,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巨额损失将足以影响保险人的获利能力,甚至危及保险公司的生存。
如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为严重的风暴之一、被称为“飓风之母”的“安德鲁飓风”于1992年8月横扫南佛罗里达,造成3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飓风过后,长达1000多英里的地区满目疮痍,30多万人无家可归,25000多座房屋和几千英亩农田毁损;而200亿美元的巨额保险赔付导致了约60家保险公司破产。
感叹于每次巨灾带来的灾难损失,西方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与庞大的资本市场相比,巨额的损失数据变得不再让人瞠目。
一个1000亿美元的地震损失可以使得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破产,然而这只相当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资产的2%,或相当于美国资本市场不到1%的价值。
因此假如可以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对巨灾风险的损失进行提前融资,利用资本市场众多的投资者将巨灾风险迅速分散,将改变巨灾保险市场的局面。
于是保险业的资本市场创新工具或称为保险证券化产品——巨灾债券出现了,并在短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
巨灾债券在美国市场上也被称为保险连接型债券、巨灾运动证券。
巨灾风险证券化,将承保的巨灾风险藉由证券化之方式,分散至资本市场。
巨灾债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债券其直接参与方包括:巨灾债券发行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分保公司、投资者和信托机构等。
SPV与分保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接收分保公司的巨灾风险及相应的再保险保费,开发巨灾债券产品,包括约定期间、致损事件和债券利率等;SPV通过证券市场向投资者发行巨灾债券;投资者购买巨灾债券后,SPV将所得资金存入一个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在使用SPV存入的资金时,主要投资国债等低风险产品。
在约定期间内,若没有发生致损事件,SPV将存入信托机构的资金收回,并按照约定的债券利率支付投资者投资收益,同时交易终止。
在约定期间内,若发生致损事件,SPV 将收回存入信托机构的资金,提供给分保公司,用作投保人的部分赔偿金。
赔偿完成后,SPV将剩余的资金偿还给巨灾债券投资者。
当致损事件发生时,发行人也就是分保公司,可以免除或延期支付部分债券甚至免除全部本利。
这就意味着,当致损事件严重时,投资者将可能得不到任何利息,甚至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本金。
作为承担风险的补偿,巨灾债券的收益要比普通债券高,一般是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风险利差。
风险利差因债券发行的条件与债券信用评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在2-3%之间。
所以,巨灾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7%左右。
巨灾债券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在巨灾风险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首先,它与巨灾互换、巨灾期权和巨灾期货这些同样是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相比,在产品设计、交易等许多方面都相对简单,因而更便于推广和应用。
其次,它与普通债券相比,由于其本金和利息的偿还是与巨灾事故的损失程度挂钩的,故而能够将保险或再保险公司聚集的风险从保险业内部转移到外部的资本市场,从而增强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再次,从发行人的角度,巨灾债券的发行人可以是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企业或政府,这尤其适合于作为需要政府、保险业等多行业参与、具备多层次分担机制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融资方式。
最后,从投资人的角度,如果某项资产与组合中其他资产的关联性越低,将它加入到该组合所能带来的益处就越大。
由于巨灾债券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相关性较低,因此,能够改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
不仅如此,巨灾债券还有颇具吸引力的高收益,其平均收益率能够达到7%左右,且迄今为止,仅有极少数的巨灾债券遭遇清盘。
可见,巨灾债券还能够提高组合的投资收益,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上述种种特性使得巨灾债券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分散特大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根据慕尼黑再保险提供的数据,自1997-XX年的10年间,巨灾债券的发行量增长了约3倍。
特别是近两年来,巨灾债券发行量连创纪录。
XX年发行量约50亿美元,比XX年的20亿美元增长了251%,而XX 年的发行量已逼近60亿美元。
据瑞士再保险的预测,随着全球巨灾再保险覆盖和巨灾债券渗透率的提高,到XX年巨灾债券市场将增至300亿至440亿美元。
遗憾的是,在灾害频发的我国,巨灾债券虽然早已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然而,迄今为止却仍未有一只巨灾债券面世发行。
更为遗憾的是,与国际上多是由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积极地开发和推行巨灾债券不同的是,我国目前正积极酝酿发行巨灾债券的是国家开发银行,而不是保险公司。
阻碍巨灾债券在我国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欠缺。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巨灾债券的发行和运作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如巨灾债券发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设立一家特别目的机构作为债券发行人,SPV通过"真实销售"的方式获得发起人的资产,使巨灾债券与发起人的经营风险相隔离,并保证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运用的独立性。
SPV的特殊性使得其设立和运营要涉及到公司法、信托法、证券法、税法等诸多部门法,要求对现行这些部门法的有关条款的规定有所突破。
其次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证券化产品,巨灾债券较普通债券要求更加严格的评审标准和更加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的信用进行评级,需要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巨灾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资深的发行人对债券进行合理定价,还需要发达的债券市场和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等等。
显然,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最后是巨灾风险数据尚不完备。
巨灾债券的合理定价需要足以支撑产品设计的风险评估结果。
目前,我国仍缺乏完备的关于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的历史统计资料,无法准确测算风险概率和损失。
另外,导致巨灾债券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受长期计划经济中形成的注重财政对巨灾损失补偿惯性思维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对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市场化机制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尚未全面参与巨灾风险管理,使得通常作为积极推动巨灾债券发行主力军的保险公司,在推动我国巨灾债券发行中的主动性不够。
尽管目前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客观基础还不够完善,却也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债券的定价发行技术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已经比较成熟;金融、保险监管水平和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发行为推出巨灾债券提供了充足经验;近年来,我国灾害学的蓬勃发展为引进巨灾债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风险评估基础;而开放的金融市场为我们借鉴国际成熟的巨灾债券发行经验和寻找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现在,全球巨灾风险模型行业3大巨头AIR、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公司RMS以及最早成立的美国EQECAT风险评估公司都已进入我国内地。
而早在XX年4月,AIR就正式进入我国,主要做地震模型。
XX年下半年,RMS和我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推出了一个我国地震风险模型,该模型由我国地震工程研究权威机构与美国灾害风险模型研究权威机构美国阿姆斯公司合作研究。
通过模型分析,揭示了在我国商业和人口密集地区发生重大地震,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和影响。
所以,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巨灾债券将在我国资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分散和管理巨灾风险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美)乔治·C.查科等.金融工具与市场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XX.2、高伟.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XX-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