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研学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研究性学习概述教学重点: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2. 第二课时: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教学重点: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计划的合理性。
3. 第三课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对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资料的筛选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4. 第四课时: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探究过程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
5. 第五课时:成果展示、总结评价教学重点: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教学难点:成果展示的生动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教学新课: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经验。
5. 实践活动: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
2. 课件: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动画等。
3. 视频:相关研究性学习的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相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网站和论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问题提出、计划制定、资料收集、问题分析和解决等。
综合实践_研学教案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增强对自然和文化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将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其交融之处。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图片、视频资料3. 课堂活动材料(如地图、笔记本、画笔等)4.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装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提问:你们认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讲解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生物等。
2. 介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如历史、艺术、建筑等。
3. 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交融之处。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文化遗产,探讨其特点和交融之处。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前往自然景观或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察、记录和拍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回到教室后,每组展示实地考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特点。
2. 学生讨论:如何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相结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要求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荷花小学研学课程设计
荷花小学研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荷花的生态特点、生长环境和科学价值;2. 学生能掌握荷花的文学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3. 学生能了解荷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荷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 学生通过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荷花小学的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自然和艺术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荷花的生态特点与生长环境- 课本章节:自然生态篇- 内容:荷花的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介绍2. 荷花的文学形象与艺术表现- 课本章节:文学艺术篇- 内容:古代诗词中对荷花的描绘、现代文学中的荷花形象、荷花绘画和摄影艺术3. 荷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课本章节:传统文化篇- 内容:荷花与佛教文化、荷花在民间传说和习俗中的应用、荷花象征意义的探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荷花的生态特点与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了解荷花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 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第二课时:荷花的文学形象与艺术表现- 分析古代诗词中荷花的描绘手法- 欣赏现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荷花的形象第三课时:荷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探讨荷花与佛教文化的联系- 了解荷花在民间传说和习俗中的应用,解读其象征意义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荷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 课程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常用方法。
(3)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1)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自然界的方法和技巧。
(3)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1.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
(2)户外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2.1 课程目标:(1)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培养对身体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1)人体的基本结构。
(2)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
2.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组成和运作。
(2)图片展示:展示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三章:数学的乐趣3.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1)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数学概念:数的概念、几何图形、计量单位。
(3)数学游戏和趣味问题。
3.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数学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趣味问题解答:让学生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美术的世界4.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学习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3. 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2.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如研究报告、展示作品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材,提供学习内容和参考案例。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
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教案
课程名称:探秘自然,体验生态——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课程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课程时长:2课时课程地点: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自然生态基础知识》、《环境保护知识》2. 研学实践工具:望远镜、记录本、生态调查表、相机等3. 安全保障:安全帽、急救包、地图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二、自然生态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非生物和环境因素。
2. 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
3.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态系统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列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实地观察与调查(30分钟)1. 带领学生前往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
2. 学生使用望远镜、记录本等工具,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
3. 指导学生填写生态调查表,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五、总结与分享(10分钟)1. 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生态现象,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地观察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环保实践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清理河道等。
2. 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重庆小学研学课程设计
重庆小学研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重庆的名字由来、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庆的历史:介绍重庆的名称由来、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等。
2.重庆的文化:介绍重庆的方言、美食、建筑、艺术等特色文化。
3.重庆的地理:介绍重庆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重庆的发展:介绍重庆的经济、科技、教育、旅游等发展现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学生倾听、记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重庆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3.案例分析法:分析重庆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4.实验法:学生参观重庆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重庆研学手册》等。
2.参考书:关于重庆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书籍。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展示重庆的风土人情。
4.实验设备:学生实地考察,观看相关展览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评价。
2.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性作业,如论文、报告等,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设置课程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重庆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讲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
研学实践现场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学实践现场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走进大自然,探索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研学实践,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3)认识我国特有的生物种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3)我国特有的生物种类。
2.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3)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大自然,探索生物多样性。
2.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二)研学实践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生物种类进行实地考察,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物的外部形态、生活环境等,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分组指导,解答学生在考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三)课堂总结1. 各小组汇报考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种类、特点等。
2.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汇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讨论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特有的生物种类,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技能。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素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现代诗歌、散文等。
2.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文本内容、形式和语言特点。
3. 提供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研究性学习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提问、讨论、分析等环节。
2. 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报告、论文、展示等形式。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全面评估。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分组讨论。
2. 第二周:分析文本内容,提出研究问题。
3. 第三周:寻找答案,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周:整理研究成果,准备报告或论文。
5. 第五周: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进行评估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现代诗歌、散文等文本素材。
2. 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资料。
3. 案例分析所需的实例和数据。
4. 评估表和评价标准。
七、教学准备1. 整理和准备文本素材,确保内容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
2.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指南。
3. 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实例和数据。
4. 制定评估表和评价标准。
八、教学实施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研究兴趣。
2. 分配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3. 提供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
4.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准备报告或论文。
小学研学活动方案6篇
小学研学活动方案6篇学校研学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意义1、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培养学生酷爱家乡的.朴实情感。
2、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本领。
二、活动时间四班级:11月1日上午五班级:11月2日全天三、活动地方四班级:泰州市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五班级:扬州科技馆四、参与人员五班级全体师生五、实在人员布置1、组织领导总负责:总策划:现场安全:南校区负责人:北校区负责人:车辆、宣传:2、跟班布置六、实在时间布置1、11月1日上午(四班级)7:50之前到校,8:00按时到操场集中,8:10发车,估计8:50到达海纪馆,在海纪馆参观时间约40分钟,9:30整队上车,9:40启程赶往泰州市博物馆,估计10:00到达泰州市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时间约40分钟,10:50整队上车,估计11:20到校。
北校区自行集中前往。
2、11月2日全天(五班级)8:10到操场集中,8:20发车,估计9:50到达扬州科技馆,在科技馆活动时间约4.5小时(含午餐时间),14:20整队上车,14:30发车,估计16:00到校。
北校区自行集中,至海光红绿灯处与南校区车队合并一同前往。
七、活动准备1、组织四、五班级老师召开准备会。
(责任部门:校长室、大队部)2、提前对接好景点。
(责任部门:大队部)3、联系好大巴车,共12辆,提前在前玻璃醒目位置贴好车辆编号。
(责任部门:办公室)4、让学生佩戴好红领巾、队干标志,有班服的穿班服。
提前跟跟班老师对接好。
统计好班级出行学生人数和家长人数。
五班级学生需备好干粮。
(责任人:班主任)八、出行前教育工作1、安全教育一切行悦耳从老师指挥,有序上下车,行走过程中紧跟队伍,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碰到问题及时跟班主任联系,等候过程中要原地休息,不得擅自离开队伍,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2、文明教育注意言行文明,不高声喧哗,爱惜公共设施,不乱涂乱写,不破坏活动场所的绿化、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保持大巴车内乾净。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目录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2)1.1 增强学生研究兴趣与探究能力 (3)1.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1.3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5)二、课程准备与启动 (6)2.1 课程资源准备 (7)2.2 学生分组与任务分配 (9)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0)3.1 确定研究课题方向 (11)3.2 制定研究计划 (12)3.3 收集与分析信息资料 (13)四、课堂探究活动设计 (14)4.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5)4.2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6)4.3 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17)五、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解析 (18)5.1 案例一 (20)5.2 案例二 (21)六、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方式 (23)6.1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与内容要求 (24)6.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介绍 (24)七、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25)7.1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总结 (26)7.2 对未来课程改进的建议与展望 (28)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学科。
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四年级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实践体验和探究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四年级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
研学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学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教学设计以自然科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共计8课时。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自然科学概述1.1 讲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2 介绍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第二课时:科学探究方法2.1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2 以实例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地球科学探究3.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及地质现象;3.2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地质构造,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4. 第四课时:生物科学探究4.1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4.2 通过采集植物样本,进行植物分类实验。
5. 第五课时:化学科学探究5.1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5.2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6. 第六课时:物理科学探究6.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6.2 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如力学、电磁学等。
7. 第七课时:天文科学探究7.1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了解宇宙的奥秘;7.2 通过望远镜观测星空,了解星座、行星等天体。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一、活动主题: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时间:2024年4月10日四、活动地点:某农耕文化博物馆、烈士陵园五、活动流程:1. 出发前的准备:a. 安全教育:强调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交通、饮食、防火等。
b.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2. 到达农耕文化博物馆:a. 参观农耕工具:了解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农耕劳作的过程。
b. 体验农耕活动:参与耕地、播种、收割等农耕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3. 参观烈士陵园:a. 缅怀革命先烈: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
b. 红色教育:讲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小组讨论:a. 让学生谈谈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的感悟。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农耕文化和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5. 总结与反思:a. 回顾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整理垃圾,乘车返回学校。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活动前,加强与家长沟通,告知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取得家长支持。
3. 活动后,及时总结,将活动成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六、活动准备:1. 联系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确认活动时间和场地。
2. 准备交通车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
3. 准备鲜花,用于献祭革命先烈。
4. 准备活动所需道具和器材,如农耕工具、鲜花等。
5. 准备应急预案,以应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七、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八、活动师资:1. 指导老师:负责组织、协调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
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范文五篇)
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范文五篇)》。
第一篇: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二、教研目标: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
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三、教研措施(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
全体教师透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
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透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群众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
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用心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溺水、骨折、烧伤、中毒、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发生意外后的急救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游泳安全一、活动目标:1、了解游泳时需要注意的安全常识。
2、认识游泳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学会及时处理。
二、活动过程:(一)游泳安全须知1、游泳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体检合格方可游泳。
2、禁止到非游泳区游泳,要在游泳馆、池或标有无危险标记的游泳区游泳。
3、游泳要由家长、老师或可靠的人带领,或结伴,不能单独游泳。
4、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得到活动。
5、头痛、发烧、伤风感冒或者病刚好,及饿肚子、饭后、身体过于疲劳、大量出汗后、喝酒后都不能游泳。
6、在水中游泳的时间,每次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特别使初学的人,在水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3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
(二)问题及处理1、游泳的时间或水温不当时,容易引起抽筋。
这时应立刻停止游泳。
仰面浮在水面上呼救,并拉伸抽筋肌肉,舒缓后,要换个泳式游回岸边,一定不要乱挣扎。
2、游泳时身体感到疲劳或寒冷时,要马上游回岸边。
3、游泳时遇到水中有水草缠身时,要赶快像脱手套或脱袜子那样摆脱水草缠身,然后离开有水草的地方。
4、游泳时可能会出现头痛。
这时要停止游泳,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对准头部太阳、百会、列缺等穴位进行旋转按摩,并用热毛巾做头部保温。
三、活动小结:游泳前、游泳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果游泳时发生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小学研学活动方案(精选)
小学研学活动方案(精选)一、活动主题:探索自然科学活动内容:1.科学实验:为小学生准备一系列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浮力实验、水上魔方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中发现科学的乐趣。
2.动物观察:组织小学生们到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在生动的实例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3.天文观测:安排小学生到天文台观测星星和行星,让他们了解星座、行星运行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4.实地考察:带领小学生到实地考察,例如山区或者海滩,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辅以教师的解说,让他们了解地理和地质知识。
二、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内容:1.书法体验:邀请书法大师来校为小学生们进行传统书法的指导,让他们练习写汉字,领略书法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古代服饰体验:组织小学生们体验穿古代服饰,了解古代服饰的款式和款式背后的文化意义,增长他们对历史的了解。
3.传统戏曲表演:请戏曲艺术团来学校进行表演,让小学生们近距离观赏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感受其中的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艺术魅力。
4.古代手工艺制作:组织小学生们进行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让他们亲自动手,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主题: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内容:1.绘画欣赏:带领小学生们参观美术馆,观赏名家的绘画作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2.文学经典朗读:组织小学生们进行文学经典朗读比赛,让他们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音乐鉴赏:邀请音乐家来校进行音乐鉴赏课程,让小学生们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戏剧表演:引导小学生们参与戏剧表演,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活动主题: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内容:1.环保实践:组织小学生们开展环保活动,例如垃圾分类、减少用纸等,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研究性学习全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全册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1.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意义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计划的制定、数据的收集、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技巧理解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适用场景2.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研究性学习的技巧:信息搜集、数据整理、分析与综合、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适用场景: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适用场景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实施3.1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技巧理解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配任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技巧:时间管理、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意见、处理争议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实施技巧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四章:研究性学习的总结与展示4.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掌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技巧理解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示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整理研究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示的重要性: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学术交流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方法和展示技巧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总结和展示过程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示的重要性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五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反馈5.1 教学目标理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标准学会给予研究性学习反馈掌握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法5.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标准: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能力评价研究性学习反馈的给予:肯定优点、提出建议、鼓励改进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法:自我反思、同伴评价、教师评价5.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标准和反馈的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重要性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评价和反馈过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六章: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研究性学习案例理解研究性学习案例的价值掌握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分析方法6.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案例的选取与分析研究性学习案例的价值与启示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分析方法:背景分析、过程分析、成果分析、评价与反馈分析6.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分析过程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案例的价值与启示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七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7.1 教学目标理解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研究性学习掌握培养创新思维的技巧7.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出创新性问题、设计创新性方案、实施创新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的技巧:拓展知识面、提高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尝试与探索7.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关系以及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创新思维的运用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八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8.1 教学目标了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选择合适的学科交叉点、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术创新8.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案例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跨学科研究的成果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九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9.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数据、使用Presentation 软件进行成果展示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有效搜索信息、评估信息来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9.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信息技术的使用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第十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理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掌握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与技巧10.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发现自身不足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与技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10.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方法与技巧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评价与反思过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方法、计划与实施、总结与展示。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农耕文化体验:了解农耕工具、种植技巧、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等。
2.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了解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3.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传统农耕诗词、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组织学生集合,清点人数,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发放研学手册。
2. 实施阶段:a) 农耕文化体验:参观农耕博物馆,了解农耕工具的发展历程;亲身体验耕种、浇水、施肥等农耕活动。
b)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观看红色影片,感受革命精神。
c)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传统农耕诗词,体会农耕文化的韵味;讲述农耕民间故事,传承农耕文化。
3. 总结阶段:组织学生分享研学心得,总结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的意义,颁发研学证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农耕活动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感受:通过分享会了解学生对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的感悟。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研学手册中的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资源1. 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2. 红色教育基地。
3. 研学手册:包含农耕文化、红色教育相关知识,学生记录和创作的部分。
六、教学时间1. 农耕文化体验:2课时。
2.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1课时。
3. 传统文化学习:1课时。
七、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亲身感受农耕生活。
2. 现场讲解: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解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研学心得。
4.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
八、安全措施1. 确保学生人数,避免走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1
节
2
陶瓷的研究
3
陶瓷是我国的骄傲,其它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这一点从陶4
瓷和中国在英语里同名就可以看出。
在今天,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5
陶瓷了,看,陶瓷碗、陶瓷杯、陶瓷壶,甚至连神舟飞船上也装备了大批陶瓷6
瓦。
它已不仅仅是器具,其中包含着隔热、耐磨、绝缘、艺术、欣赏等价值,7
对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陶瓷,学生们愿意去了解它,去探索它的秘密,并对时8
下流行的陶瓷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几个9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除10
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11
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12
瓷发展史。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13
瓷器。
在古代我国的制陶技术曾领先于世界,在现代我国的特种陶瓷技术却落后14
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特种陶瓷凝聚了许多尖端技术,在现代社会广泛地运用在15
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16
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现在我国的神六飞船已经准备发射升空,17
上面运用了许多的特种陶瓷材料,这也是我们想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
18
一、活动目标
19
(一)认知: 1、知道一些有关陶瓷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培养20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21
(二)情感: 1、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生活的22
美好。
2、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
23
二、活动过程
24
(一)活动准备
25
1、出示研究课题《陶瓷的探究》,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想它包括哪几方面26
的内容。
27
2、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大致可分为陶瓷的历史,陶瓷的作用,陶瓷的家族,28
制作陶瓷的过程等几方面来研究。
29
3、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形成两个小组。
30
(二)活动过程
31
各组分头行动:
32
1、陶瓷的历史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方法获得资料,或走访老师,长33
辈,及陶瓷师傅来得知有关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4
2、陶瓷的作用通过课余时间来到商店,询问有关的陶瓷产品,了解各种陶35
瓷的作用,并填写好表格。
36
3、制作陶瓷的过程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准备好材料,有条件的自己亲手制作37
陶瓷模型,体验其过程。
38
(三)研究延伸
39
1、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作相应的40
补充,同时可出示一些实物成果,如图片,模型等等。
41
2、每个小组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先设计然后制作一个陶瓷作品,最后向42
其他同学展示并欣赏成果。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节59
水果拼盘
60
一、课题的提出
61
水果是人们的日常食品之一,品种丰富,风味各异。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62
越离不开水果了,它已不仅仅是美味,还包含了营养、美容、药用等许多价值。
63
对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学生们愿意去了解它,去探索它的秘密,并对时64
下流行的水果拼盘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65
二、活动目标
66
(一)认知:
67
1、知道一些有关水果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8
2、了解并掌握制作水果拼盘的方法。
69
(二)能力:
70
1、通过调查、访问,接近生活,了解实际,培养学生经济、环保等方面的意71
识。
72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73
(三)情感:
74
1、对食品造型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75
2、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
76
三、活动过程
77
(一)活动准备
78
1、出示研究课题《水果拼盘》,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想它包括哪几方面的79
内容。
80
2、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大致可分为水果的市场价格,水果的营养价值,水81
果拼盘的制作,水果拼盘的造型等四方面来研究。
82
3、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形成四个小组。
83
(二)活动实施
84
各组分头行动:
85
1、水果的市场价格
86
到菜场、超市、水果店了解各种水果的价格,对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水果87
价格不同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88
2、水果的营养价值
89
搜集资料,了解各种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并填写好表格。
90
3、水果拼盘的制作
91
调查研究各种水果的处理方法。
92
剥:如香蕉、桔子……
93
削:如苹果,梨……
94
切:如西瓜、哈密瓜……
95
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菠萝等
96
制作水果拼盘时用到的雕刻技术等。
(可以进行采访)
97
4、水果拼盘的造型
98
收集各种水果拼盘的图片,研究它们的造型,向学生作介绍。
99
(三)成果交流
100
1、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作相应的101
补充,同时可出示一些实物成果,如水果,图片等等。
102
2、每个小组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先设计然后制作一份水果拼盘,最后向其103
他同学展示并品尝成果。
104
(四)总结延伸
105
师生共同对本次活动做一个总结,并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提出的问题作进106
一步的研究。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节116
艺术插花
117
一、课题的提出:
118
花是美丽的象征,是人类的朋友,在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中,人们通常以花119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意。
同时,人们还利用花卉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
孩120
子们从小了解花的一些知识,培养自己用花卉来装扮生活环境的动手能力和审121
美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22
二、活动目标
123
1、了解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124
2、了解插花的相关知识,掌握插花的一般方法。
125
3、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126
4、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和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127
践动手操作中培养自己插花方面的劳动技能。
128
5、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花卉,并在观察花卉、用花朵装扮生活的过程体验129
中得到美的享受。
130
三、活动过程
131
(一)活动准备
132
1.确定研究课题,将艺术插花的研究细化,准备分组实施。
133
2.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别研究插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插花的运用和134
插花小知识四个方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活动计划。
135
(二)活动实施
136
1.根据小组的计划到花卉市场或花店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和市场中店主的交137
流,认识花的品种,了解一些花的特点以及各式各样的花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138
2.种途径了解掌握不同节日和场合用花的礼仪,鲜花的装饰方法及插花艺术139
的基本知识。
140
3.生通过向家长询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收集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花的资料141
(包括花的象征意义,花的趣闻和花朵装饰生活的图片、花的养植知识等等),142
制成各种剪贴报和手抄报。
他们将得到的材料制作成表格形式。
如下表:
143
4.完成一组插花作品。
在学习和练习插花的过程中,相互评点,共同进步,144
掌握插花技能。
在掌握的一定的技巧后,开始设计个性插花艺术,通过各种花145
朵和绿叶的配合,制作成品,请相关教师指点,对制作过程中花朵搭配的不足146
进行调整。
学生们在把美丽的作品做好以后,送给自己老师、家长或自己的朋147
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148
四、成果展示
149
1、结合制作的插花研究专题网站介绍本组研究的内容。
150
2、围绕主题,举行一次插花比赛。
151
3、集体讨论活动的发现和收获。
152
4、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写好总结。
153
5、引发全校性的插花和种花比赛,把亲手插的花卉摆放在教室或办公室一角,154
美化校园。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