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共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碳氮共渗(第一讲)
碳氮共渗是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最早,碳氮共渗是在含氰根的盐浴中进行的,故此又称氰化。渗碳与渗氮相结合的的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氮的渗入降低了钢的临界点。氮是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
降低了渗层的相变温度A1与A3,碳氮共渗可以在比较低的温度进行,温度不易过热,便于直接淬火,淬火变形小,热处理设备的寿命长。
2.氮的渗入增加了共渗层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了临界淬
火速度。采用比渗碳淬火缓和的冷却方式就足以形成马氏体,减少了变形开裂的倾向,淬透性差的钢制成的零件也能得到足够的淬火硬度。
3.碳氮同时渗入,加大了它的扩散系数。840~860℃共渗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几乎等于或大于930℃渗碳时的扩散速度。
共渗层比渗碳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比渗氮零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表面脆性。
按使用介质不同,碳氮共渗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固体碳氮共渗与固体渗碳相似,经常采用30~40%黄血盐,10%碳酸铵和
50~60%木炭为渗剂。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目前很
少使用。液体碳氮共渗以氰盐为原料,历史悠久,质量容易控制,但氰盐有剧毒,且价格昂贵,使用受到限制。气体碳氮共渗的发展最快。
按共渗温度,碳氮共渗一般分为低温(500~560℃)、中温(780~850℃)和高温~880~950℃)三种。前者以渗氮为主,现在已定义为氮碳共渗,后两者以渗碳为主。习惯上所说的碳氮共渗,主要指中温气体氮碳共渗。
碳氮共渗零件的机械性能同渗层表面的碳氮浓度、渗层深度与浓度梯度有关。
共渗层的碳氮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含量过低,不能获得高的强度、硬度与理想的残余应力,影响耐磨性与疲劳强度。反之,则不仅表层出现大量不均匀的块状碳氮化合物,脆性增加;而且会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剧增,影响表面硬度和疲劳强度。
一般推荐最佳的碳、氮浓度分别为0.70~0.95%C和0.25~0.40%N。对于少数在高接触应力下工作的合金钢零件,当要求表面具有较多均匀分布的碳氮化合物颗粒时,表面含碳量可达1.20~1.50%,甚至2~3%,含氮量仍在0.50%以下。
共渗层的深度应该与工件服役条件和钢材成分相适应。心部的含碳量较高或工件的承载能力较低时,如纺织机钢令圈、40Cr钢制汽车
齿轮,渗层应薄些,常在0.50mm以上。一些原来渗碳的零件改为碳氮共渗,深度要求可适当减薄。
共渗层中的浓度梯度宜尽量平缓,以保证层深与心部良好结合,防止渗层剥落。
我们这里的碳氮共渗一般都采用880℃的温度,通入丙烷和氨气,至于去碳、氮的浓度我不清楚是如何控制的,只知道控制的是流量
液体碳氮共渗(第二讲)
液体碳氮共渗是采用含氰化物的盐浴作为共渗介质,利用氰化盐分解产生的活性碳、氮原子进行,也称氰化。
氰化盐通常由NaCN(KCN)、Na2CO3(K2CO3)以及NaCl(KCl)三种物质组成,其中NaCN是产生活性碳原子的来源,Na2CO3和NaCl用以控
制盐浴的熔点,调节流动性。生产中常用的液体碳氮共渗盐浴成分30%NaCN+40%Na2CO3+30NaCl。熔点为605℃,使用温度在760~870℃之间。
加热时,NaCN与空气和盐浴中的氧作用,产生氰酸钠:
2NaCN+O2→2NaCNO
氰酸钠并不稳定,继续被氧化和自身分解,产生活性碳、氮原子。
2NaCNO+O2→Na2CO3+CO+2[C]
4NaCNO→Na2CO3+CO+2[N]+2NaCN
2CO→CO2+[C]
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盐浴的活性直接决定于NaCNO含量。新配置的盐浴熔化后,不能立即使用,必须停留一段时间,使一部分NaCN 氧化为NaCNO。
适量的碳酸钠在盐浴中与氰化钠发生下列反应,起催化作用
2NaCN+Na2CO3→2Na2O+2[C]+CO
当碳酸钠含量超过限度后,将发生以下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阻碍渗碳
2NaCN+6Na2CO3→7Na2O+2[N]+5CO+3CO2
因而对碳酸钠的含量必须控制。
综上所述,在使用过程中,氰化盐浴的成分是经常变化的。要保持盐浴活性,必须定期添加新盐,更新盐浴,以调整盐浴中各组元的比例。
氰化层中的氮、碳含量随工艺温度不同而不同,温度升高,氰化层中的氮含量不断下降,而碳含量不断增加。最常用的氰化温度为
820~870℃。低于这个温度,盐浴的流动性太差;高于这个温度,则盐浴剧烈蒸发。
因为氰化温度比较低,限制了碳氮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液体碳氮共渗多用于浅层,深度一般不超过0.60mm,时间不超过3h。能够准确控制薄渗层的深度,乃是液体碳氮共渗的一大特点。
氰盐有剧毒,使用、保管必须特别注意,要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所有设备及工件及废盐、废水必须认真进行解毒处理。经氰化的工件,必须在5~10%Na2CO3水溶液中煮10~15min,然后在2%的沸腾磷酸溶液内中和,再在10%硫酸铜或硫酸亚铁溶液中多次洗涤,使得附着在工件表面上的氰盐全部消除。然后再经热水洗涤,并在冷水中冲刷。盐浴的沉淀物与清洗用的废水都需要经消毒处理,判明氰根含量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车间。
为了解决氰盐的剧毒与价格昂贵的问题,国内有些单位研制了以尿素和碳酸盐为原料的无毒液体碳氮共渗剂,其反应原理如下:3(NH2)2CO+Na2CO3→2NaCNO+4NH3+2CO2
其中氨气继续分解,产生氮原子;氰酸钠则分解出活性氮原子和一氧化碳。这种盐浴成分的稳定性比较差,经常需要调整。采用的原料虽然无毒,但反应的产物NaCN是有毒的,仍应注意消毒。
气体碳氮共渗(第三讲)
气体碳氮共渗,是把含碳、氮的气体或液体有机化合物通入炉内,使其在一定温度下析出碳和氮的活性原子并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气体碳氮共渗不用氰盐,只要把一般气体渗碳设备稍加改装,便可进行共渗处理。
一.共渗介质和化学反应
气体碳氮共渗使用的介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渗碳剂加氨,另一类是含有碳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1.渗碳剂加氨渗碳剂是供碳源,可用以丙烷富化的吸热式气体;氨气则是供氮源。碳氮共渗时,将上述两种气体按比例同时通入炉罐,它们除各自发生渗碳反应和渗氮反应外,还相互作用:CH4+NH3→HCN+3H2
CO+NH3→HCN+H2O
新生的氰化氢(HCN)又在工件表面分解产生活性原子
HCN→H2+2[C]+2[N]
活性碳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并向内部扩散,形成共渗表层。调整和控制炉气的碳势与氮势,就能控制渗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