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新部编本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节:教学目标和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深入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2.掌握小说《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中所展示的社会伦理道德、人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4.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
2. 教学要求1.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2.鼓励学生进行主题阐述和人物形象分析,培养学生文学批评视角和综合素质;3.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第二节: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导读:阅读课文,浏览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小说背景:介绍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3.小说主要人物分析: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4.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展示的伦理道德问题,并进行深入剖析;5.文学鉴赏:辅助学生理解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其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步骤本次课的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好课文及相关讲义资料;2.老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演示材料。
步骤二:课堂导读1.老师通过课堂导读,简要介绍小说《雷雨》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2.学生跟随老师的导读,浏览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步骤三:小说背景介绍1.老师通过课堂讲述,介绍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2.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了解小说所处的社会环境。
步骤四:小说主要人物分析1.老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高老庄、赵夫人、刘姥姥、雷雨等;2.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基本特征和形象刻画。
步骤五: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分析1.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所展示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如婚姻、家庭、爱情、权力等;2.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和分析,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雷雨》教案新部编本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芝兰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学习本课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
(2)能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写观察日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借助生字卡片、插图及雷声录音学习课文和生字;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3)通过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四、本课教学重点:1、会认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五、本课教学难点:1、能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六、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七、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词语接龙蓝天——枝叶——一、揭题导入1、这两天呀,天气变化无常,一会还是太阳高照,一会就雷电交加,下起雨来。
你知道这种雨叫什么雨吗?(板书:18、雷雨)2、雷雨是由积雨云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
我们这儿的雷雨天气一般发生在4—9月份。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抓住作品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提供解读人物形象的视角,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和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鉴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一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现代戏剧。
在中国文学史上,《雷雨》可称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篇目中重中之重,故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可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话剧,所以在学习时应该在课下先给学生们提供话剧的知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预读准备,以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快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戏剧主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揣摩人物语言,归纳人物性格,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培养文学评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分组讨论设问点拨评价效果初一名师讲堂初二名师讲堂初三全科复习高一名师讲堂高二名师讲堂高考全科强化·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人的理解,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入戏剧人物或他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从创设情境中分析讨论归纳出周朴园这一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讨论理解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评价。
【教具安排】powerpoint课件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1)、什么是戏剧和戏剧文学?(2)、什么是戏剧三要素?(3)、戏剧情节分为几部分?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积极踊跃作答。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剧情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
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课文节选的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片断。
三、理清剧中人物关系1.指名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剧情,弄清人物关系。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走进作品,合作商讨《雷雨》的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
2、认识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赏识戏剧的方法。
3、培育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味,加强生命意识,提升语文素质。
教课要点:合作商讨《雷雨》的戏剧矛盾,剖析人物形象。
教课难点:改变语文教课的传统习惯不过用阶级关系对待人物的看法,学惯用人文的看法,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自己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觉,用自己的脑筋思虑。
b5E2RGbCAP教课方法:朗诵法、合作研究法。
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课:大家好。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会、误会与理解。
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
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虑。
和全部经典作品同样,《雷雨》拥有很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责备家,人们喜欢《雷雨》,但又误会误会着《雷雨》。
今日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p1EanqFDPw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商讨《雷雨》的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
二、发问:那么什么叫戏剧矛盾?戏剧矛盾,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心里的各样动机之间的反抗、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矛盾是组成戏剧矛盾最基本的内容。
人物与环境的矛盾,人物心里的矛盾都是人物与人物的矛盾在广度与深度上的睁开。
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在实质上是性格矛盾,是各样不一样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受因为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反抗、摩擦和撞DXDiTa9E3d 击。
三、合作商讨《雷雨》的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商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矛盾。
我们分组商讨。
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找寻依照)。
1)商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何他要扔掉侍萍?他深情的侍萍,他爱着侍萍。
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纯真的、不理智的爱。
这类爱超越了地位身份。
他扔掉侍萍正是因为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抗衡的,他的性格是妥协。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
《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意在引导学生在解读剧本,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戏剧的要求,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讨论会,交流欣赏阅读的心得。
从而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在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的体现人物个性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训练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3、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4、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四.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播放《雷雨》电影,让学生了解剧情,了解剧中的人物。
2.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讨论剧中人物形象。
七.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通读全文,梳理情节。
二、教学过程:1、导入:曹禺先生曾在《<雷雨>序》中说,他创作《雷雨》这个剧本为的是“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那么作者抨击的是何样的家庭和社会呢?我们今天就走进上个世纪30年代的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从中寻找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雷雨》教案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话剧相关文学常识。
2、明确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
3、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4、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度的黑暗和罪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一、自主学习:(学案和课本)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差别迥异。
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清晰透彻的人物性格描写以及揭示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杰出代表。
在高中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雷雨》时,如何制定经验丰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掌握常规剧本的解读方法。
2、全面了解《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掌握角色铺排技巧。
4、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学生能准确表达语言中的表达情感等细节。
5、让学生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深入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本部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因为,本剧集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应注重让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雷雨》剧本作者通过介绍曹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让学生了解该剧剧本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引言引入课文,简要介绍剧情和人物关系,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步:剧情解读详细解读剧本中的情节,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每个环节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第四步:人物塑造针对剧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
同时,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剧本思想。
第五步:情绪表达讲解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情绪和体现角色特点的方法。
通过针对剧中一些情感高潮部分的表演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2.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XXX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3、XXX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1、情境感悟法2.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3、分组讨论法4.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XXX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XXX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XXX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XXX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XXX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XXX进入XXX,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XXX,演出过XXX、XXX、XXX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根蒂根基。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雷雨》的故事梗概,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复杂关系。
2.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欣赏和评价戏剧作品的能力。
3.感受曹禺戏剧语言的魅力,理解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2.理解剧本的结构安排和冲突设置。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如何让学生理解剧本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曹禺的戏剧成就,引导学生对《雷雨》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
三、课堂讨论1.分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虚伪、冷酷。
从周朴园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私、无情。
2.分析鲁侍萍的人物性格:从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中,分析她的刚烈、坚韧。
从鲁侍萍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她的善良、包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剧本结构的紧凑和冲突的设置。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关系。
2.提问:剧本中还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关注?二、课堂讨论1.分析周萍的人物性格:从周萍与周朴园、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矛盾、挣扎。
从周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卑、痛苦。
2.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冲、四凤等。
三、课堂小结2.探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四、课后作业2.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课堂表演。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
2.提问:剧本《雷雨》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二、课堂讨论1.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问题: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姻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恋情。
社会阶层问题: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
人性善恶问题: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话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雷雨》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雨》所体现的人性复杂和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雷雨》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案.doc
《雷雨》教案宝鸡市斗鸡屮学张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有关的情节和时代背景。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休会戏剧屮个性化的对话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究舞台说明,掌握戏剧人物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体会莫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欣赏戏剧冲突,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欣赏人物语言。
三、教学难点:把握剧屮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出场人物Z间的复杂关系。
四、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问世。
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剧坛。
到了60年代,一位H本著名作家在访问屮国时,专程登门拜访了该剧作者,并口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FI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再到了06年,几乎无人不知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也是参照该剧创作的。
这部知名的话剧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作者就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
二、介绍曹禺曹禺,原名力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乂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并从文学屮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Z后,又写出了《日岀》《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匸的阶级给予了冇力的揭露和抨击。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教版必修4《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园形象2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园的形象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周朴园的图片,请同学谈谈对其的感受。
2 概括情节,把握矛盾冲突问题:A请同学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第一个情节可分为几层?B 刻画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矛盾?明确:A 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昔日情人,意外重逢。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
(父子反目,亲人难认。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3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A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明确:(1)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2)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3)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4)记住侍萍的生日。
(5)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6)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B朗读: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朗读要求:深情、低沉C品味“哦”字问题:在这些内容中有一感叹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哪个字?有什么含义?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状态?明确:1.哦。
《失落但想知道》2.哦?你说说看。
《惊奇》3.(苦痛)哦!《苦痛》谎言被揭穿,不由自主发出的耻态语4.(汗涔涔地)哦。
《紧张》做贼心虚的窘态提示:上下文语境、舞台说明、标点符号等。
A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侍萍?当知道侍萍还活着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明确:惊愕、慌张表现:“惊愕”——吃惊而发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连忙”“不,不,不用。
”——害怕与侍萍见面。
“你先下去吧。
”——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
提示: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B朗读:怎么?…………好,你先下去吧?朗读要求:惊奇、紧张、激动C品味“疑问句”句式问题:在这些内容中有一种句式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哪种?有什么含义?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状态?明确:怎么?(怎么就用不着呢?)(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作用:多重可能性、含义丰富、短促有力、干脆A周朴园如何对待面前的侍萍?当认出侍萍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凶相毕露,软硬兼施B朗读:侍萍!是你?…………一点罪过?C品味“破折号”的作用问题:在这些内容中有一种标点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哪种?有什么含义?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状态?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都记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雷雨》教案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话剧相关文学常识。
2、明确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
3、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4、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度的黑暗和罪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一、自主学习:(学案和课本)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差别迥异。
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走近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
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
2.背景资料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3.有关《雷雨》戏从封建资本家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面临破裂开始。
这罪恶的根源却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个大少爷,诱骗了女仆侍萍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将遭受他凌辱的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出家门。
大儿子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后来的鲁大海)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周朴园只好让侍萍抱走了。
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杀,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
后来,侍萍带着儿子嫁给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
侍萍被赶出周家后,在济南某校当女佣,四凤做了周家的使女,鲁大海也在周家矿上当了工人。
周朴园后来又娶了第三任太太蘩漪,蘩漪当时只有十七岁,他的冷酷和专横,使蘩漪如同生活在枯井中,在周公馆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渐渐厌恶了这种关系,又勾引了四凤。
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
当侍萍找到周公馆,才发觉女儿的主人就是周朴园。
此时,鲁大海代表工人也到周家找周朴园谈判。
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侍萍带走四凤后,逼她起誓永远不见周家的人,四凤非常害怕。
这时周萍又跑到四凤家与她纠缠,外面雷雨大作。
鲁大海发现了周萍,但在母亲的压力下又将他放走。
四凤出走。
侍萍和鲁大海寻四凤到了周家,侍萍痛苦万分,要周萍和四凤远走高飞,永不相见。
而一直在死死缠住周萍并暗中窥知这一切的蘩漪,欲愤难捺,孤注一掷。
她令人锁上大门,从楼上叫下周朴园,当众揭开这一切。
四凤和周萍才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汗涔涔(céncén) 谛听(dì) 雪茄(jiā) 离间(jiàn) 江堤(dī)见地(dì) 昧心(mèi) 缜密(zhěn) 亲戚(qì) 惊愕(è)沉吟(yín) 混账(hùnzhàng) 规矩(guīju) 勾当(gòudàng)伺候(cìhòu) 咀嚼(jǔjué) 繁漪(fányī) 打量(dǎliang)纺绸(fǎngchóu)2.字形谛真谛谛听赚赚钱有赚头啼啼叫啼鸣歉歉疚道歉缔缔造缔结盟约谦谦恭谦让3.词义①释义纺绸:一种平纹丝织品,用生丝织成,质地细软轻薄,适宜做夏季服装。
樟木:樟树的木材,致密,适宜制家具和手工艺品,有香气,可以防虫蛀。
贤慧:同“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方)清楚,明白。
意气: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②辨义怨愤:怨恨愤怒。
怨恨:对人或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昧心:主观上愿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一般是指做坏事。
违心: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干事,不一定是干坏事。
拜望:拜访,看望。
探望:有看望的意思,还有试图发现情况的意思。
倾听;多指认真细心地听取意见。
谛听:仔细听,注意听不易听清的声音。
见地;见解,见证,多指具有一定水平的。
见解:不表示认识水平的高低,是中性词。
惊愕:吃惊而发愣。
惊奇:吃惊,感到奇怪。
二、讨论交流: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
本剧的悲剧人物主要是哪几个?理清人物关系并归纳这些悲剧人物构成了哪几组矛盾冲突,主要的冲突是哪两组?课文结构如何?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三、小结:课文中不但人物关系复杂,彼此都有关联而且还有乱伦的关系。
课文一共有两场戏,地点都是周公馆的客厅。
第一场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如在梦中,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父与子相见,却是誓不两立的仇人;母与子相见,却无法相认。
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愤我怒,互不相让。
布置作业: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开头至“哦,侍萍!(低声)是你?”。
※周、鲁两人的谈话是随机而谈的,有两处差点谈不下去。
找出来,加以分析。
①周: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哦。
――老爷没有事了?②周:好,你先下去吧。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侍萍的问话,使谈话得以继续下去,这反映了侍萍什么心态?明确:鲁侍萍的两次回答,固然表现了下人对老爷尊敬,但作者用问语,别有用心。
此时的侍萍,内心无比辛酸、悲恨交加。
同时,她希望周朴园认出她。
这样,故事的情节才得以延续。
文中侍萍既有意识地隐藏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身份,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试加以具体分析。
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上有多次变化: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侍萍平谈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身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有名的事”,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悲愤地诉说了自己30多年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表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已经惊恐语不成声。
(注: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周朴园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侍萍的内心是怎样的?”)板书:周朴园为了掩饰自己,极力美化侍萍。
当得知侍萍还活着,就在眼前时,他的态度陡变。
他为此有何行?采取了什么手段?同时侍萍有何反映?试加以分析。
板书: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书:侍萍被认出后的反映问: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态度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明确: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后又侍萍因他遗弃而投河自尽,他心中难忘一种罪恶感。
再加上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
第三个应当是繁漪,她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他美化死去的侍萍,正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
当他发现侍萍就在眼前时,他“惊愕”“惶恐”,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本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便无人得知,侍萍的出现给他以精神的打击。
他的这种善变正是他虚伪性格的表现。
这正是他资本家本质的表现。
分析人物性格: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遣照”来“纪念”――虚伪。
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鲁侍萍: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控拆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