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能源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pdf
电力系统与现代文明
1891年,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发电机,通过 第一条三相输电线路送电至法兰克福;
16
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历程(12)
早期的电力系统
1894年,建成尼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1897年采用三相交流输电 送至35km外的纽约州水牛城(The city of Buffalo)。工程采用
22
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历程(18)
发展壮大中的电力系统(小结)
① ② ③ ④ 1970年,美国建成±400kV、1330km直流输电线路,送电1440MW; 1989年,前苏联建成第一条1150kV、1900km交流输电线路; 发展壮大中的电力系统,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电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输电距离不断延长 输电电压等级不断增高 电网互联程度不断加强
了特斯拉9项交流发电机和交流输电专利,电站至今仍在使用。该
系统标志着交直流输电优越性争论的结束;
设计者 特斯拉 雕像
17
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历程(13)
早期的电力系统(小结)
19世纪80~90年代,完成了电力系统的初创时期,并在19世纪与20 世纪之交,确立了交流输电系统优先发展的地位,并由此带来了 20世纪交流高压输电和交流电力系统的大发展。
1978年后的中国电力系统
2005年,装机容量5.15亿kW,第一条750kV交流输电线路投运; 2006年,装机容量6.2亿kW; 2007年,装机容量7.13亿kW; 2008年,装机容量7.9亿kW,1000kV、640km晋东南—南阳—荆门 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2009年,装机容量8.6亿kW,输电线路总长125万km,成为世界最大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电力系统与现代文明
说明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说明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人类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文化、科技、艺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成就。
与之不同的是,材料则是指人类利用各种天然或人造物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
虽然看起来材料与文明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材料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种文明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比如,古代陶器、青铜器的制造需要大量的粘土、铜矿等原材料,而工艺的进步和材料的改良则为革命、工业时期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现代社会,我们离不开液晶屏、芯片、光缆、稀土等诸多先进材料,它们的应用使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材料在不同文明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文明中,材料更多地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人们利用丝绸、棉花、麻等纤维材料制作衣物、草木等植物材料制作建筑和家具。
到了中世纪,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石料等工艺品材料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在现代文明中,材料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不仅使用范围广泛,更是应用了一系列的材料设计、材料制备以及材料表征技术,使得材料逐渐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动力。
最后,材料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文明。
新型材料的发明和应用都会对现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比如说,石油、燃气等化石燃料的应用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产业更加发达。
随着环保、低碳等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不断寻求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材料,这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总之,材料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互动互影的。
材料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和改变着文明的发展。
我们需要理解和重视这种材料与文明的关系,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能源资源科学概论第一章 概论
英国:在煤的开采和利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使它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021/8/5
41
一、能源的变迁
3. 石油——黑色金子
19世纪初,石油开始在陆上交通工具的燃料中占有 主要地位。
要根源。
1 .温室效应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2 .酸雨 3 .臭氧空洞
4 .热污染
2021/8/5
5 .放射性污染
62
三、能源与环境
产生机理
(1)温室效应
2021/8/5
63
受不了啦!
(1)温室效应
引发因素
2021/8/5
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物质、能量和信息。
科学史观: 物质构成世界,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
能量是物质的属性,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没 有能量,物质就静止呆滞;
信息是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 信息,物质和能量既无从认识,也毫无用处。
2021/8/5
12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一、能量
宇宙间一切运动着的物体都有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人类一切活动都与能量及其使用紧密相关。
(4)水资源形势严峻
除了 蒸馏水,它 们还有洁净 的栖身之所 吗?
——请关 注
水环境污染!
(5)水土流失严 重
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
(6)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三、能源与环境
3.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能源在其开采、输送、加工、转换、利用和消费过
程中,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成为环境污染的主
2021/8/5
雷电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雷电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雷电是一种具有强大能量的自然现象,它与人类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雷电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雷电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雷电的威胁与防范、雷电在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一、雷电的威胁与防范雷电是一种具有巨大能量的自然现象,它的出现常常带来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和财产因雷击而受到伤害或损失。
雷电所造成的火灾、短路、爆炸等事故常常引发严重后果,对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应对雷电的威胁,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防雷措施。
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网,是当前最常见的防雷手段之一。
此外,雷雨天气时,人们还普遍采取躲避室内、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等措施以保证人身安全。
科技的进步也为防雷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雷达系统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提前预警雷电的出现,避免潜在的危险。
二、雷电在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尽管雷电带来了威胁和破坏,但它也在人类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雷电是自然界中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类正是通过对电能的理解和利用,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在科技领域,雷电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雷电现象,揭示了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能传输的规律,为电气工程、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例如,起初人们对雷电的不理解,造成了很多神秘的传说和迷信,直到科学家们揭示了雷电的真实面貌,推动了人类对电能的探索与利用。
此外,雷电在文化发展中也具备独特的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常常将雷电视为神灵的表现或是象征。
在古代传说和神话中,雷电往往被描述成天神的怒吼,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和象征。
在一些节日和庆典中,人们还会以雷电为主题进行庆祝活动,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雷电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中经常被用作意象和表达形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
科技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科技与人类进步的关系科技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类进步则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科技与人类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驱动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人类进步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来推动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科技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一、科技驱动人类进步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以工业革命为例,蒸汽机、电力、化学工艺等一系列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因此,科技不仅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科技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得医疗设备更加先进,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精准,许多疾病变得可以治愈甚至预防。
在交通方面,高速铁路、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和舒适度。
在通讯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即时交流,信息获取也更加便捷。
因此,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三、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方面,科技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如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教育方面,科技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方式。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形式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成为可能,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素质提高。
科技的进步还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类进步推动科技发展人类进步不仅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科技发展的源泉。
生计方式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计方式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人类通过不断地创新生计方式,不仅满足了生存需要,更推动了社会、经济以及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生计方式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耕种和农业革命自从人类开始定居至今,土地耕种一直是人类最主要的生计方式。
农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过着游牧或采集的生活,生存基本靠自然资源来维持。
而农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通过种植和养殖来稳定地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大大改善了生存条件。
随着农业的发展,城市也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有机会进行非农业生产,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工也逐渐加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生计方式的又一次巨大变革。
随着机器生产的出现,人们不再仅仅依赖手工劳动来获取生存所需,而是通过机器来实现大规模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劳动方式和社会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城市的出现也催生了各种专业职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和科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计方式又迎来了新的变革。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方式,例如远程办公、上线教育、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出现。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生计方式的不断革新,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生计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寻找生计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了社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总结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生计方式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第1章 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简介
2,按产品性质分类 (1)凝汽式发电厂.只供给用户质量合格的电力的电厂. (2)热电厂.除了供给用户合格的电力,还供给用户所需参数的蒸汽或热 水的电厂. (3)综合利用发电厂.除热电联合供应用户外,还将电厂排出的废料灰渣 等作为原料加以利用的电厂.如利用灰渣制造建筑材料等. 3,按发电服务范围分类 (1)系统中发电厂.这种电厂发出的电能直接向电网供电,然后用户再从 电网引下来使用. (2)孤立电厂.这类电厂建在用户附近,向用户直接供电,与电网没有关 联.电厂的停电会影响该地区用电. (3)自备电厂.某企业,矿山或重要部门为保证本部门安全生产和工作建 造的电厂.在外界电源中断,停电或供电不足时,自备电厂将发电,供电,保 证本企业不受外界供电的影响,使本部门用电不会中断,安全可靠. (4)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将发电厂整套设备安装在火车或船舶上,利用 这种交通工具运送发电设备到所需要的地方去发电.--是一座活动的发电站.
第一类能源 来自地球以外) (来自地球以外)
2)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分类 一次能源又叫自然能源,它是以自然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有可再生能源和不 可再生能源之分. 可再生能源----指不会随着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 减少的能源.如风,流水,海浪,海洋热能,潮汐能,太阳能,地 热能,火山活动,地震等. 不可再生能源----指随着人类的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如化 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铀,钍,氘). 目前,石油,煤,天然气,水力和裂变原子能,构成了现代世界 "一次能源"的五大支柱.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通过不同的生产过程转化而成的能源. 如电能,汽油,柴油,煤气,蒸汽等.
能源与世界,与国家,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动力.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现如今,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时也让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科技能为人类解决资源、能源的供求问题,但如果生态环境因此而破坏,那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这就需要科技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两者的关系。
标签:辨证科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之所以在生产力的范畴中要纳入科学技术,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在一定层面上科学技术就等同于一般社会生产力。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的论断,此观点不但总结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眼下,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
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
只有不断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的应用生态化科技,增加资源循环使用次数,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科技发展保护和改造了自然界。
科技发展实现了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使用价值,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人类通过选择先进的科技工具,开发自然界各种资源,实现了从非资源到资源的转变,减少了资源浪费。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不仅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再者,能源的开发需要科技的发展,从以前的水力、畜力到现在的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出现,通过科技发展与创新,人类社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丛林的破坏,水源的污染,臭氧层空洞的产生,全球气候异常等严重问题最后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处理。
能源与环境 的关系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从人类告别了渔猎进入农耕以来,从刀耕火种开始,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直依赖于能源这个物质基础的支撑。
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民的生活已离不开能源。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诱发了不少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是冲突和战争。
为了人类社会的永久和谐,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清洁的、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一、能源(一)能源的定义能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称为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人类所需的燃料或动力来源的物质。
能源既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有些能源储量非常有限,如煤炭、石油等,不能再生;有些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可以再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能源密切相关。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高效的新能源的利用,都会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是从薪柴燃火开始的。
火为原始人提供了温暖、光明和熟食,也是人们防御和围猎动物的工具。
人类先后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
(二)能源的分类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1.按能量蕴藏方式分类根据能量根本蕴藏方式的不同,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
人类现在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太阳有“能源之母”之称。
现在除了直接利用太阳的辐射能之外,还大量间接地使用太阳能。
最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就是千百年前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质而长成的根茎,以及食用它们的动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所形成的。
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生态化的发展和创新 思维。技 术的生态转 向首先需要 技术思维 的生态转向 ,才有可能使技术实现全面转 向 ,而 非功能性的转
向。 21 技 术 的生 态 转 向需 要 有 科 学 思维 的指 导 .
问题。因技术 以 自然 、 生态 、 环境为基础才成其为技术 , 它提高 了 自然生产力 的效 率 , 但是 没有提高 自然生产力 的能力 , 技术 的无 限度开发是对 自然寿命的过度消耗 。人 口膨胀 、 全球 变暖等世界 性 问题 目前还没有 比人文关怀 、 政策制度 、 环保宣传等非技术更 有效 的技术解决途径。 国依靠增 强武器装备来求得世界 和平 的 各 道路显然是走入 了误 区 , 这不会 带来 人类真正 的和平 , 反而有可
因为真正 的科学对有机的 自然充满 了敬畏 , 采用有机辩证 的 思维而非机械 的思维来认 知 自然 ,并指导人们适 时利 用技 术 , 毕 竟科学知道技术对于 自然意味着既 可以破坏也可以保护 。 现在 的 技 术脱离科学知识 , 科学失去其 导向作用 , 技术 超越科学 的地位 成 为现代人崇拜 的对象 , 唯技术 为是 , 但往往技 术不 能提供给我 们对全局做正确判断的信息 , 我们 现在最需要信仰的不是技术应 是 自然 , 或者是 由 自然派生出的有无穷奥妙 的科学知识。
科 学 之 友
Fed fc ne m t r rn ic a u i oS e A e s
21年0月 00 7
科 技 发展 与 生 态 文 明 的关 系
熊 晓 丹
( 北京林 业大学人 文学 院,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 国情和世情决定 中国最迫切 的任务仍是发展和改善 民生 ,科技 能很好地解 决能 源、 资源供 需矛盾 , 以破坏 生态环境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 但 这就要 求科技 以更生态、 更文 明的方式与 自然相 处,帮助人类文明 向生 态文 明发展。 以科 学思维和人文思维作指 导, 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 础 , 激发绿 色技 术的发展 , 实现技 术的生态转向 , 让生 态文 明建设从理论 走向实践 。 术的生态转 向首先要将生 态环境纳入 到技术使 用的考量之 中, 技 技 术 完全 参 与利 用和 改 造 自然 的循 环过 程 , 次 还要 专 门发 展 绿 色生 态技 术 。 其 关键 词 :科 技 ; 态 ; 生 自然 中图分类号 :G6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0 83 (oo2一 1 1 0 10 — 162 l )o 0 1 - 2
能源材料和信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手工处理信息阶段。人们主要通过手工方式收集、整理和使用信息。
第二阶段
机械处理信息阶段。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开始以书籍等形 式进行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
第三阶段
电子处理信息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利 用电子设备处理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速度。
能源、材料和信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三大支柱
目录
• 引言 • 能源 • 材料 • 信息 • 三大支柱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能源、材料和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能源为人类提供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材料是构成人类生活和生产的 基础,支撑着社会物质文明;信息则是人类知识、文化和科技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引领社会变革和进步。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 据更重要的地位。同时,能源储存和智能电网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挑战
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 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和储能问题,以 及核能的废料处理和安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煤炭时代
01
19世纪以前,煤炭是主要能源,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第
一次工业革命。
石油时代
02
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石油成为主导能源,推动了内燃机、汽
车、飞机等技术的发展。
清洁能源时代
03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太阳能、风能等
清洁能源逐渐得到大规模应用。
能源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未来趋势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摘要:现代技术化腐朽为神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演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但是,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趋利避害,加强防范措施,才能使之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现代科技;社会发展;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
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
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
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一、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
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
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现代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人们已能生产出来。
现代科技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
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
中国论文网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追求高度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无限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的状态,她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人类跨越工业文明向更高的生态文明迈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着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
因此,构建生态文明,是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发展“绿色”科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
能源的利用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节能减排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 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未来能源展望:核聚变、可燃冰等
核聚变
核聚变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通过利用轻元素在超 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聚变成重元素的过程释放巨大能量。未 来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有望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主要 用于发电、供暖和化工等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气在
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
水能
水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水流驱动涡轮机发电。 水力发电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建设大型水电站会对生态环 境产生一定影响。
风能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力驱动风力 发电机发电。风能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开发利用。
感谢您的观看
解决方案
多元化能源结构
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 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
科技创新
加强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 能源消耗和排放。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能源政策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 实现互利共赢。
THANKS FOR WATCHING
农业与文明
尼罗河的恩赐使得古埃及人能够发展出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而促进 了手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古埃及文明。
宗教与权力
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具有神圣地位,成为宗教和权力的象征, 对古埃及文明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新学术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吴立姝一、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负效应(一)科学技术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现代科学技术的产业化,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结构。
伽利略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太空,使天文学研究进入了望远镜观测的时代。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大气层外的天文观测活动,开辟了对不可见天体的研究,作出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DNA技术的发展,重组基因,为基因诊断治疗提供方便,使人类可以创造新的物种;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通信的普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情画意,在卫星通信时代显得十分平常;航天技术的发展激发了人类追寻地外文明的热情,航天技术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对人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超越物质、能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最重要的资源。
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技术基础空前雄厚,精神财富也更加丰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科学技术的负效应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了空前强大的力量,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是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人们企图通过科学技术和工业征服、改造和掠夺自然来创造空前繁荣的物质享受。
索取时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环境的不良改造,带来的是文明的毁灭而不是繁荣。
燃煤烟尘和SO2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20世纪八大公害之一;人类不断燃烧固体和液体的各种能源,不停地向大自然释放热量,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大量的矿物资源被开采,大片原野被开发,许多工厂排出了大量的废气、污水和废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肥料和农药使农作物丰收,它们同时也污染着水体,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汽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便利,但它排放的废气却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新技术的利用,导致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能源基础知识
按照OECD/IEA的定义,终端能源消费是终端用 能设备入口得到的能源。因此,终端能源消费量 等于一次能源消费量减去能源加工、转换和储运 这三个中间环节的损失和能源工业所用能源后的 能源量。 中间环节损失包括:选煤和型煤加工损失,炼油 损失,油气田损失,发电、电厂供热、炼焦、制 气损失,输电损失,煤炭储运损失,油气运输损 失。
标准煤
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6MJ(兆焦) 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 在统计计算时可采用:吨标准煤、千吨标准 煤 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处于应用状态时的燃料 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 存在时的反应热。
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的原则
燃料能源均应按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 础,折算为标准煤。 实际消耗的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均按相应的 能源等价值折算为一次能源。 能源等价值:对二次能源,是指生产单位数 量的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对耗能 工质,是指生产单位数量的耗能工质所消耗 的一次能源的量。
能源转换
能源效率
什么是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指在 技术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 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1995年世界能源委员会把“能源效率”定义为:减 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靠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现阶段广义的能源效率:消耗一个单位 能源所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
3.根据是否可以再利用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 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 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 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 发利用。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 汐能、生物能、海洋能;
能源与环境 的关系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从人类告别了渔猎进入农耕以来,从刀耕火种开始,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直依赖于能源这个物质基础的支撑。
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民的生活已离不开能源。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诱发了不少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是冲突和战争。
为了人类社会的永久和谐,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清洁的、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一、能源(一)能源的定义能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称为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人类所需的燃料或动力来源的物质。
能源既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有些能源储量非常有限,如煤炭、石油等,不能再生;有些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可以再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能源密切相关。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高效的新能源的利用,都会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是从薪柴燃火开始的.火为原始人提供了温暖、光明和熟食,也是人们防御和围猎动物的工具.人类先后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
(二)能源的分类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1.按能量蕴藏方式分类根据能量根本蕴藏方式的不同,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人类现在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太阳有“能源之母”之称。
现在除了直接利用太阳的辐射能之外,还大量间接地使用太阳能。
最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就是千百年前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质而长成的根茎,以及食用它们的动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所形成的.此外,生物质能、流水能、风能、海洋能、雷电等,也都是由太阳能经过某些方式转换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标题:
现代能源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分校(站、点):闵二分校
年级、专业: 16春行政
教育层次:专科
学生姓名:
学号: 1680200
指导老师:刘国艳
完成日期: 2016-11-30
现代能源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
近几年连续的能源短缺现象使能源行业备受关注,电荒、煤荒、油荒现象引起广泛重视。
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工信委要就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等作出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措施。
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它们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更加直接。
能源企业将不再只是塑料原料、化学原料的提供者,而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提供者。
从居家的燃气到流动的汽车,能源企业将直接与分散的消费者面对面。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和社会对能源业越来越关注的主要原因。
基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我国在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道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两大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严格控制行业审批。
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在能源领域全面实施投资项目能源评估和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能源评估和审查制度,做到没有开展能源评估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切实把好行业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和污染。
构建能源型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环保产业。
会同财政、质监部门抓好工业能源产品认定工作。
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
加强认定管理,及时了解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切实帮助符合规定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积极推广能源新技术、新产品。
通过组织推介会、现场会、对接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支持开发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变频等能源技术。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拓能源循环技术
加大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力度。
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
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推行行业间废物循环。
加快推进共伴生矿产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工业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
引导和支持建材、冶金等行业对废弃物进行消纳,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
重点推动废渣和废料回收利用产业的集聚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再生产业发展。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在钢铁、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促进企业能源共享、废物互为利用,组织实施机电
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建设再制造示范基地。
“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被更多人所理解,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新型信息技术,将各种能源、信息、服务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城市运行智慧化,建设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并通过建设基础网络设施平台,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城市信息能源,建立信息化社区,智能响应城市的各种需求,创造更美好的信息化城市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市民提供了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智慧城市之关键——“新型能源技术”。
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法,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支持。
具有强大数据分析功能的新型能源技术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动力”,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庞大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新型能源技术为中小型城市开展复杂能源系统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一直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正面临着大跨步前进的基础上,发扬新型能源技术的优势,降低企业日常能耗,开拓和谐、绿色、科技的社会,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