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结构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练习题新人教必修
高考生物《群落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群落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群落的丰富度越大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答案:B解析: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多个物种,既不构成种群也不构成群落。
2.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A.竹林中某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所属范围不是群落,A错误;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栖息空间、食物有关,由植物分层决定,B、C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
3.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
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
下列关系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A.原始合作B.种间竞争C.互利共生D.寄生答案:A解析: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始合作。
4.为建立一年生植物甲、乙的种间竞争模型,在同一温室中以不同比例播种后,统计收获种子的比例。
若环境条件不变,收获种子的比例可视作下一年的播种比例。
如图四条实线中,可表示乙种群将被甲种群淘汰的是()答案:A解析:5.[2024·浙江1月]稻田中常会伴生许多昆虫,如在水稻的叶层会伴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食叶性害虫,在茎秆层常有稻飞虱、叶蝉等害虫,而地下层有稻叶甲虫等食根性害虫,水稻与这些害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种间关系。
水稻、昆虫和杂草等共同构成稻田群落,也形成了其特有的群落结构。
下列关于该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A.昆虫在水稻地上部分不同位置分布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B.昆虫在地上层或地下层分布格局与其所需资源配置有关C.水稻较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简单化D.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不存在镶嵌性答案:B解析:昆虫在水稻地上部分不同位置分布与栖息场所和食物密切相关,A错误;昆虫在地上层或地下层分布格局与其所需资源配置(栖息空间和食物等)有关,B正确;由题意可知,水稻与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故水稻较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化,C错误;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存在镶嵌性,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练习题
群落的物种组成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A.不再分裂 B.呼吸作用降低 C.可以无限增殖 D.水分减少3.一种植物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B.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D.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用未消毒的种子为实验材料测定呼吸速率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小方格内的菌体5.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生物圈6.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D.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高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层,同时枝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B.对种群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D.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9.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10.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关系C.群落的演替过程 D.群落中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结构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研究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通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目测估计法 D.记名计算法2.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B.空气逐渐稀薄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D.高处云量增大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上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4.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些小动物对___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如白天或晚上)同一块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请你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7.研究土壤小动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用趋光法或者趋热收集小动物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8.研究人员对某煤矿区周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土壤中藻类的种类变化和生物量(用叶绿素含量表示)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下列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是()①样方法②标志重捕法③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④制备土壤浸出液⑤土壤理化分析⑥有机溶剂提取色素⑦显微镜观察并记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⑦B. 土壤污染物浓度越高,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越小C. 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 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10.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掩盖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2.答案: A解析:对植物群落来说,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下降,一般来说,海拔上升1 000米,温度平均下降6 ℃,而温度是影响群落变化的很重要的因素,故随温度的下降,植物群落会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习题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解析:选C。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这些物种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种间关系联系起来的。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很多,除丰富度外,还有空间结构等。
2.(2012·吉林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C。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无关。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3.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①年龄组成②种间关系③种群密度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10出生率和死亡率⑨性别比例○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⑦⑧C.②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
群落层次上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
其中的①③⑨○10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
4.下图为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解析:选C。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②;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①;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④。
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的实验题考点攻破
(12)种群和群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题考点攻破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于计数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不适合采用样方法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粪便DNA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4.调查类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手段。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群落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狭长区域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等距取样法B.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可导致调查值偏小C.调查某森林群落的植物丰富度时,应采用样方法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5.科研人员连续多年调查了某种大型动物的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 t表示当年种群数量,N t+1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虚线p表示N t= N t+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般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B.AC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CD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D点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达到K值6.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进行采集B.装置①中的金属筛网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C.装置①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D.装置①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置于70%的酒精中7.为了研究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某学习小组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进行取样,然后进行土壤动物的分类和统计。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2013新课标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析】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考查。
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的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的问题。
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的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的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量。
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的下降未必说明群落的丰富度的下降。
(群落的生物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的概念)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的,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的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能力。
(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20/110=2/11,A错误;B项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C项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D项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4.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5.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 种群数量和密度B. 种群年龄组成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
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 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出生率下降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 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8.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 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 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 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9.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 1个孩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答案是C。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名师】技巧点拨:对“λ”的理解Nt =N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B.C.D.【答案】B【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4.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下图。
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完整word版)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提出问题: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或通过调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 取样采集,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70%的酒精溶液中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 2.跳虫、甲蛾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螭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5)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统计表,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三.注意事项 .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 落。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 、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尽可能多地采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 集。 .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含答案)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以下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
(2)调查时既可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在同一地块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土层,调查结果应一致()。
(4)吸虫器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
(5)采集的小动物应一律放于70%的酒精中()。
(6)统计时,若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则应忽略不记()。
答案 (1) (2) (3) (4) (5) (6)[典例透析]【典例】(宁夏理综卷改编题)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 (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中生物]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阐述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树立进化与适应观。
2.2.科学探究: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能力。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镶嵌分布。
(2)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3)一片竹林中的箭竹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1)× (2)√ (3)× (4)× (5)√探讨点 群落的空间结构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温度。
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练习
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题组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2021·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C.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 C2.(2021·北京朝阳区高二期末)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B.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C.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A正确;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B正确、C错误;人为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分布,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D正确。
题组二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3.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叫作群落季相。
下列关于群落季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C.群落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D.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答案〗 B〖解析〗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
4.下列关于生态位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位是指某物种占用资源的情况B.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间往往存在竞争C.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答案〗 A〖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
高中生物3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练习(教师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1。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错误;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和空气流通,C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B、D正确。
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A【解析】图a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很少,则种间竞争不激烈,而种内在某资源状态下利用量最大,则种类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共用资源较多,则种间竞争激烈,所以A正确;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所以B错误;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哪个物种被排除,因不知竞争的强弱,则无法判断,图b中因三物种间竞争强弱不能判断,所以C错误;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无法判断,所以D错误。
3.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光照、温度D.光照、食物【答案】D【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合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2.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
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
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无蚯蚓,你如何设计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A.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4.下列关于实验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B.用DN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能与CO2反应变成灰绿色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常以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在配制培养基时,当琼脂完全熔化后,一般都用热水定容到所需的容积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芽与叶D.在探究蘑菇为什么是真菌的活动中,用一般的放大镜即可观察菌柄内部组织6.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分布与盐碱度无关B.同一地点任何时间段的丰富度都相同C.土城小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D.需要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人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10.黄石有个1000余亩的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日则如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甸山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则取样最关键的是。
(3)也有同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回了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4)草甸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白芒1~2米,而芭茅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结构。
(5)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
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由题意知,低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高,因此海拔1 000 m处生产力高;结合图可以看出海拔3 000 m左右物种数目最多,海拔1 000 m处物种数目少;“生产力假说”认为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与题中研究结果矛盾,所以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
2.答案: (2)包着纱布的镊子吸虫器(3)某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种类)和数量统计表(4)①b.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c.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d.A、B木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解析: (2)为避免伤及小动物,体型较大的要用包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较小的要用吸虫器采集。
(3)设计的表格要体现出动物的种类及每种的数量。
(4)注意在“新型杀虫剂”有无为自变量的基础上,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设计实验,在A、B两木箱中放置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分别投放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观察A、B两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由于是探究实验,预期结果应注意各种可能性。
3.答案: B解析: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数量差异较大。
从表中数据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
4.答案: A解析: A、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时,可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A正确;B.35S标记标记蛋白质,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用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在开花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A.5.答案: B解析: A、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故A错误;B.配制培养基的溶化步骤中,当琼脂完全熔化后,一般都用热水定容到所需的容积,故B正确;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叶,但要带有少量芽,因为只有插条更容易成活,故C错误;D.在探究蘑菇为什么是真菌的活动中,用一般的放大镜不能观察菌柄内部组织,故D错误.故选B.6.答案: D解析: A、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A错误;B.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B错误;C.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C错误;D.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故选:D.7.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表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的土层不同,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根据表格结果可知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D正确。
8.答案: B解析: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 正确;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正确;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正确.故选:B.9.答案: B解析:样方法通常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0.答案: (1)直接 (2)随机取样 (3)偏小 (4)垂直 (5)演替解析: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中的美学价值。
(2)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调查不实的数据要除去)。
(3)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点,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要使土壤中的小动物能够充分的被收集到收集瓶中,应该打开灯光,否则,统计的数目就会偏小。
(4)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上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不同。
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大小、盐碱度等的差异,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据题意,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