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按这一规定,目前我校仍存在“大班额”现象。形成“大班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总体上看,我省的教育投入与教育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许多不达标的学校。加之近年来城区建设及发展加快,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紧张,形成了“大班额”的格局。
2、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对生源变化的特点缺乏科学认识
前些年,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生源变化的趋势没有科学把握,不恰当地撤并了一批学校,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问题。此外,过去的城市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学校由于生源不足或被合并或被撤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差的区域突然火爆起来,直接导致了邻近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3、自然增员是造成我校“大班额”的主要原因。我校九年级学生远超七八年级人数,主要是我乡当年人口出生率不同所致。再加上合班并校,校舍面积不足,师资力量短缺,造成九年级出现“大班额”现象。
二、“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影响
“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当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班额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传统的班级授课有利于大规模地实施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就现有学校来说,许多班级人数都是五六十人的大班,远超过了实际正常的人数要求,这就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出现了其局限性。当前大班额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难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原有基础与学习动机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高低也不同,教学的设计很难全面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学习。(2)学生需要差异大,实施课堂统一教学难度大。事实上,由于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风格、理解水平等的差异性,学生太多,不可能一一被老师照顾到,部分“差生”长期受到教师忽视,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气氛和纪律差。课堂气氛是影响班级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差,很容易出现涣散的局面。或者压抑沉闷,或者过度兴奋甚至失控。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授课外,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持好课堂纪律,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二是造成安全隐患。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空间相当有限,这对爱动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多空间小,春天和秋天还可以把窗户打开通风,可是到了冬季,学生尤其小学生受不了寒风,只能关起窗户上课,整个教室空气浑浊。在夏天,散发出来的汗臭味,脚臭味,使室内空气更加浑浊,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爆发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由于人多校园空间小,做课间操时,不得不分两拨进行;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三、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要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上,积极争取项目款,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积极争取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
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二)缓解“大班额”压力,当前学校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分层递进教学“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干层次,并确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使教学难度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以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习者之间的水平差距,相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对于当前教育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有一定的作用。通常而言,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复习—新课导入—探究情境—分层探索—归纳总结—矫正反馈—分层提高”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为处理好统一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要将“统一讲授、分层探索、个别指导”
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教学”主要用于新课导入、总结归纳等环节,旨在讲授基本内容,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分层探索”主要是教师针对所探究主题,设置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适应的问题,并分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分层探究。每一层次成员各自发表自己见解,经过共
同讨论和认识,形成观点。对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个别指导时给以解决。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就是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为动力,以组间、组内活动为方法,以实现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为:确定学习主题——小组内设计——安排课堂活动方式——呈现讨论结果——评价反馈学习结果。通过合作学习,那些内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在个体和小组的共同搜集资料,交流、讨论下,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通过合作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多维互动,能够形成师生间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协调精神和团队意识。具体过程如下:(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好各讨论小组及小组长,分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兴趣组成活动,最常见的是直接根据座位方式形成自然小组,由组员推荐小组长,小组长和组员共同确定各组员具体任务及分工,体现民主有序的合作氛围。(2)组织组内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通过各个成员相互交流发表个人见解、讨论,最终形成组内统一观点,进而共同验证结论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闻不问,要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以适当的指导提示。(3)组间总结交流。组间各个小组利用多媒体、图片、语言等手段展示组内对所探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及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仔细倾听,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整合观点。(4)评价反馈。以正面评价为主,对学生所形成的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