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击添加标题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 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单击添加标题
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根据学 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单击添加标题
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关 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 要在新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 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创设出符合教 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 师不断更新教育观 念和教学方法,提 高自身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教 师地位和作用的提 升,有助于提高教 学质量,培养更多 优秀人才
推动教师职业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更加突出,有助 于推动教师职业的 专业化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况和情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革命,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师生双边互动、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构建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平台。

以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该如何定位。

一、做开放的组织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开放的组织者,大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做开放的组织者,就是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学的需要,参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发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赏识学生,去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多考虑学生对学习这个内容,可能有哪些好奇或疑问。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赏识其思维,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

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赏识学生,教师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静态的,而是互动的、创新的。

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走既定“路线”,应确定灵活多变的开放意识,把既定方案(即课前教学设计)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

二、做开明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开明的引导者,全心为学生塑造多维的学习空间。

教师做开明的引导者,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时,不能生搬硬套,过于直露,更不能越俎代庖,要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使引导成为一种启迪,成为一串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做开明的引导者,关键是要启发学生自己感悟。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明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迷路时,教师不要直指目的地,而是引导他们去辨明方向,使引导成为一种激励,由于受已有知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看问题往往一叶障目,只看到表面现象。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师角色是新课改的前提。

那么,教师作为课改实施者,在课堂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教师自然就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人。

然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不同内心世界,有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在他们中去交往.互动.引领,不能说说不是一个新的课题。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教育理理念,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文化,需要能够高屋建瓴地统辖现代教育的基本问题、能够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

这其实是一个民族新文化再造的任务。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去改造传统形成的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建立起两者之间新的联系,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价值和教育制度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被学生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的知音。

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

教师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真理的奥秘。

第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法有彻底的转变,成绩评价也有较大的改进。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李志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学方式等,目的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要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作为课改主力军和直接参与者的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

所以重新确立和认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

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解决问题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中调整身份和地位。

(一)由“全方位指导”变为“适时指导”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留可给学生较为充足活动时间。

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活动阶段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

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便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介入过晚,将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

(二)由“学生倾听教师”变为“教师倾听学生”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为“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解决哪些内容,何时参与、何时做出决策有重要作用。

(三)由“教材研究”变为“教材、学生双研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理想中的课程(纲要)、现实中的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课程形式)、学生接受的课程,教师是连接理想中的课程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尽管课程实施有其他多种途径(如自学、社会调查等),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师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时,课程才开始得以实施。

新的课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主动适应、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是关键。

事实表明,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

采用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且有一些曾是很成功的做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准确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是他能成功实施新课程重要前提与保证。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教师的地位1.引导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他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他们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科学问题,共同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估者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评估学生的探究成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三、教师的作用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持续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2.指导探究,培养能力小学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指导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营造氛围,促进交流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营造积极、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

4.关注个体,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引导者、合作者和评估者。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地位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地位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地位蚌埠五中王赐德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地位蚌埠五中王赐德江泽民同志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件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执行者变为促进者。

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由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对教师来说,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比自己的学识水平高低更重要。

当然,宽松并不是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的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通过过去的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把学生尊为“主人”。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帮助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知和重视。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更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建设、个性化教育、情感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浅析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

一、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严守教育伦理,坚决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

同时,教师要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个性化教育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教育在新课标下,情感教育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培养同情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新课标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

总之,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是多维度的、全方位的。

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情感教育,推行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

【主题词】教师新课程地位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

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

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我认为当今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 知识的“非权威”者;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学生的”学友’;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学习的“信息平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 课堂中的”向“应战者”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

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7) 课堂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

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

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

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以及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首先,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

其次,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课程。

他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

最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他们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其他教师、家长、社区等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下降了。

相反,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才能更好地履行新的角色。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总之,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下降了。

相反,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才能更好地履行新的角色。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浅述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石井初中高飞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

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于是,学生对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浅议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主导教育作用

浅议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主导教育作用

浅议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主导教育作用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所学的内容,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学习的愿望、认识的兴趣、学习的习惯,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等是教师正确教育的结果,对学生来说,教师是已知者,是启蒙者,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内容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观念和意识有时难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

为此老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进行能动地加工,创设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现区,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的动机。

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创新因素,让学生了解问题背景、来源有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搞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知识的各个侧面。

只有把握住这些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难点,挖掘本质,领会每一个知识点的“智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空间,以便新知识的建构。

2、教学的民主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求知”的方法创新活动是人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学会”转变成“会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环境和氛围。

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

因为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越扎实,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就越宽广。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培养学生自学入手教会学生求知。

不仅教给掌握阅读、观察、动手、动口等一般方法、同時还要教学生学会演绎、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仅要向学生教知识,还要向学生教思考、教创新、教做人。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所创新,就要提出和解决众人“没想到”的问题。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一、教师角色问题的提出1、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被人们称之为“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经过论证、试验,现在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由于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教学的依据,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牵扯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的变革,同时也涉及到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

作为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可谓是这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自然成为《纲要》的九大部分之一。

实际上,从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教师研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

2、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冲突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与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回应。

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上。

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材是高高在上的“圣经”,而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性使用。

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由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

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新课程实施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背景、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教师角色定位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是指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多元评价”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推动我国教育进入现代化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体系。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教师的角色定位涉及到教师的职责、态度、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在于:1.指导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新教育理念和新教育要求,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教师角色定位的明确,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角色定位的明确,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师角色定位的具体内容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单纯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为学生提供关心和支持。

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育教学。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价者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反馈。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教师的作用在新课标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是知识的启蒙者和思维的引导者。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传递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进行浅析。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他们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可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再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课标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培养者。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最后,教师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而教师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引导者。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和利用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读书、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

【主题词】教师新课程地位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

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

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

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二、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促进者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的一切都由教师设计、控制,是授受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指挥操纵着几十个不同的面孔。

其结果是,学生被磨平了个性,只能从教师的暗示或明确给予中得到一致的答案,由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千篇一律的知识。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未能得到开发,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让学生放纵不羁,信马由缰地在课堂上高谈阔论。

群龙无首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

教师的指挥棒不要派用上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双善于弹拨各条琴弦的巧手,让它们发出高低缓急不同但又美妙和谐的旋律。

这便是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

课堂若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则应该起组织好课堂,使主旋律明确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有所发现的反思。

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表达,努力培养他们善于探讨,敢于表现的精神,使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将得到发展。

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所不能得到的。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

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

叶圣陶就说过,他并不称赞教师讲课时有怎样的高超艺术。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观看老师讲课。

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要始终处于主体位置。

在学习过程,教师除了要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之外,自己也应积极参与。

传统的教师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

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四、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以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实验。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病,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尽管现在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科研,但是这些情况仍然存在。

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纵观国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研究都充分参与其中,发挥着理性向导的作用。

美国就称教师是最具权威的教科研的研究者。

可见第一线的教师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另外一个方面,研究其实也可以给教师带来自我实现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提倡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和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五、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建设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作、联合的关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完成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六、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评价者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

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我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教学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是由教师来决定和负责,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教师是课堂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面对新课程教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