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
【主题词】教师新课程地位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二、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促进者
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的一切都由教师设计、控制,是授
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指挥操纵着几十个不同的面孔。其结果是,学生被磨平了个性,只能从教师的暗示或明确给予中得到一致的答案,由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千篇一律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未能得到开发,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让学生放纵不羁,信马由缰地在课堂上高谈阔论。群龙无首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教师的指挥棒不要派用上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双善于弹拨各条琴弦的巧手,让它们发出高低缓急不同但又美妙和谐的旋律。这便是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课堂若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则应该起组织好课堂,使主旋律明确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有所发现的反思。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表达,努力培养他们善于探讨,敢于表现的精神,使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将得到发展。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所不能得到的。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叶圣陶就说过,他并不称赞教师讲课时有怎样的高超艺术。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观看老师讲课。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
要始终处于主体位置。在学习过程,教师除了要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之外,自己也应积极参与。传统的教师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四、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在以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病,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尽管现在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科研,但是这些情况仍然存在。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纵观国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研究都充分参与其中,发挥着理性向导的作用。美国就称教师是最具权威的教科研的研究者。可见第一线的教师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另外一个方面,研究其实也可以给教师带来自我实现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