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迁徙等;2) 进行课堂实验,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食物等;2) 分析实例,如北极熊因全球变暖而面临生存威胁,让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1.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写一篇短文;2. 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对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课堂讨论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六、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内在机制;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情况各异?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将同一种植物分别种植在光照充足、光照不足、温度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充足、水分缺乏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

3.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报告,总结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和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小鱼的生长和呼吸有影响,或者大气中的空气污染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等。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实验,探索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你认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例子,并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了解生物的适应性;掌握生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教师讲解生物的适应性,并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内容:将白鼠分别放置在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白鼠的反应和生存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察。

例如:观察沙漠植物和热带雨林植物对干旱和湿润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何不同等。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遗传及进化的影响;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遗传及进化的影响。

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的遗传及进化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内容: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果蝇进行不同环境的培养,观察果蝇遗传特征的变化。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八章“环境与生物”的第二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难点: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环保案例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几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

(2)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环境污染与生物”,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对生物的影响;典型环境污染案例解析;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修复技术。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环境科学》学习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污染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结合挂图进行展示。

3.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环境污染。

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20分钟)介绍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重点讲解生物修复技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环境污染案例,提出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

(2)列举三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谈谈你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理解。

2. 答案:(1)环境污染的定义: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2)三种影响:生物死亡、生物种群结构改变、生物遗传变异。

(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生理、生态功能,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教案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教案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教案“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其来源。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生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
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解释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其来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
境污染,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生物的。

3.影响分析: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影响生物
的生存、影响生物的生理机能等。

4.防治方法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包括减少污染源、提高环境质
量、采用防污技术等。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并讨论
防治措施。

6.总结与思考: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
环境保护。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
中实践环境保护。

五、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方法的理
解情况。

2.实践活动报告: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
意识。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 掌握使用图表和实例解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图表和实例,用于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如海报、绘画纸和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图片,例如一个森林或一个污染的河流,并问学生这些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概念。

2. 解释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质、土壤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3. 使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不同环境因素对不同生物的影响。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如植物、昆虫或鱼类。

2. 要求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了解选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依赖性。

3. 学生可以制作海报、绘画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讨论和总结: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何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3. 总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重要性,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研究,了解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以亲身体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或参与垃圾清理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讨论表现来评估。

3. 考察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他们参与扩展活动的程度来评估。

教学延伸:1. 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其他科目进行跨学科整合,如地理、科学和社会学。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②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③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①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②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H试纸,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准备废电池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非酸碱性的),设计科学合理的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①配制雨水模拟液(正常雨水的pH约为5。

6,酸雨的pH 小于5。

6)②对比实验③收集数据④分析数据,讨论交流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活动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pH 为5。

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

活动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

方案一: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

(若当地雨水为酸雨,则可用pH为4的食醋液与自然酸雨做对比实验)方案二:分别用硫酸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三: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四:用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并与方案一和方案三做对比。

一周内不断观察各方案中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尤其要告诉同学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概念、类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特别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案例分析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污染物,掌握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机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科学探究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受到污染影响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展示受到污染影响的动植物图片(5分钟)。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生物受到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来自哪里?”2. 基本概念与分类: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及主要污染物(5分钟)。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污染对生物的影响(5分钟)。

3. 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案例分析:介绍某一特定地区的环境污染事件,讨论其对生物的影响(10分钟)。

例题讲解:通过题目讲解环境污染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15分钟)。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环境污染案例(10分钟)。

答疑环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5分钟)。

5. 环保意识教育: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10分钟)。

分享环保小贴士,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5分钟)。

六、板书设计中心区域: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左侧:环境污染定义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右侧:生物影响案例环保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三种不同的环境污染事件,分析其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它们对生物有哪些影响?2.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来源。

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污染对植物、动物及人类的影响。

(2)水污染展示水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讨论: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3)土壤污染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微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4.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教师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生物种类的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等。

学生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课后作业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逻辑性等。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程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并列举身边的环境污染实例,如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水等。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分类、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具体表现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2)提问:你们知道环境污染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吗?2.环境污染概述(1)讲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分析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2)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3)展示环境污染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案例。

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介绍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

(2)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3)讨论如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防治环境污染。

5.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在本地区开展环保活动,减少环境污染?(2)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环境污染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4.实践活动是否有效,如何改进?5.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课堂内容,如何优化?六、教学资源1.图片:环境污染的实例图片。

2.文字材料: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

3.视频资料:环境污染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案例。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

2.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环境影响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环境影响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环境影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以满足环境需求。

3. 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物关系的思考。

2. 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探讨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如光对植物的生长、温度对动物的分布等。

3. 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北极熊的白色皮肤等。

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如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等。

4. 学生生态保护意识: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生态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等。

2. 小组合作工具:如讨论表格、卡片等。

3. 生态环境保护资料:关于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等方面的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生物”。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和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出发,提出解决方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具体影响,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2.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环境保护宣传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环境保护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环境保护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或者解决方案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环境污染定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了危害。

类型: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农药、生活污水等。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引起生物基因突变,影响生物多样性。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或者解决方案等。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环境科学》教材第五章“环境问题与生物”,主要围绕“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成因”,第二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污染类型与成因: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3.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4. 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讲解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环境污染压力下的生存策略。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6. 例题讲解:针对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类型与成因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

(2)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阐述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2. 答案:(1)环境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成因: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

(2)例如:重金属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农药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空气污染导致植物叶片损伤等。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环境污染与生物”,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机制。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种类。

(2)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成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我国某地区因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 内容:(1)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成因(2)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案例分析:某地区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案例分析:分析某地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答案:(1)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的呼吸、生长和繁衍;水污染: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力;土壤污染:影响生物的生长和食物链。

(2)案例原因: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导致环境污染;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我们知道生物离不开它所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学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在影响着环境。

老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探究新知: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老师:请同学们共同观看幻灯片: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疆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

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对幻灯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酷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但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蓄大量的脂肪,当它又喝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养分和水:骆驼平常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骆驼平常一次能喝下100毫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

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地下有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特别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足够的水。

这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3的讨论如下:海报是哺乳动物,能够在寒冷的海疆生存,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特殊发达,可以达到60mm。

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幻灯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另一侧风向作用的结果,使得树冠的形态发生变化,看起来像一面旗帜,因此称为旗形树。

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不同的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月,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最终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学生:动物的保护色,壁虎断尾,热带植物的叶宽大,刺猬的刺,沙漠里的植物等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质等。

3. 理解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板书。

2. 实验材料,如温度计、土壤样本、水质测试工具等。

3. 生物样本,如植物、昆虫或其他小型生物。

4.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板书展示一些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引起学生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兴趣。

2. 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和影响。

知识讲解:1. 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和水质等因素。

2. 解释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质对鱼类的影响等。

3. 强调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实验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观察所选生物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设计实验,测试不同环境因素对所选生物的影响,如改变温度、土壤湿度或水质等。

4.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强调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减少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实验,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并撰写实验计划。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理解程度,可通过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进行评估。

拓展活动:邀请专家或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生物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性,并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 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环境保护》教材第二章“环境问题与生物”,主要围绕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后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表达、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污染现象对生物有哪些影响?2. 理论知识讲解(1)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水体污染的原因、途径和生物影响。

(2)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大气污染的原因、途径和生物影响。

(3)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土壤污染的原因、途径和生物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6. 学生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2.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后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2. 答案:(1)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的呼吸、生长和繁衍,导致大气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污染: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2)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篇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感受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存会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设疑: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没有影响?小组讨论:以月季(或其它生物)为例,说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分成哪两类?总结: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由周围其他生物构成独立思考后回答:生物与生物之间应该也有影响。

阅读课本“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探究活动:(一)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1、小组讨论:要使一棵植物的幼苗健壮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吗?讨论1: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2:第一组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讨论3: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你怎样设计实验:如何设置对照组?课堂反馈: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A.非生物因素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D.以上都不是3、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A.田野中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 A与B的总和D. 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篇2预习提示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

因为生态学属于宏观生物学,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以及为将来关注、解决世界性问题所产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因为生态因素是直接影响生物分布、形态、生理的环境因素,正是本课题学习的核心内容,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

此部分内容所以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容易把一些间接影响生物的因素,如水域的深度、海拔的高度、纬度的高低等,也当作生态因素。

实际上这些因素是通过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生态因素间接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属于生态因素。

此外,生态因素对生物具有综合性的作用或有某一因素的主导作用,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3.在本课题的教学中对某些内容要组织讨论。

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成为难点。

例如,组织学生对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这几种种间关系讨论时,就要引导学生从两种生物间的利害关系上去分析,使学生的讨论能集中在实质的问题上,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能在老师主导作用下有序地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1.通过实例讨论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绿色植物与环境是什么关系”“蚯蚓与土壤是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讨论或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

从所在地区谈到全国和全世界;从学生已知的谈到未知的;从过去谈到现在;要抓住我国这五大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例,论述其长远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3.讨论和分析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然后概括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4.重点讨论或讲述阳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看书再讨论、归纳出阳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的自学和归纳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1)阳光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从光照强度、光质和日照时间长短几个方面分析归纳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

这是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海湾的浅水处生长许多绿藻,稍深处则有许多褐藻,再深处则生长许多红藻,这是光质对植物影响的例证。

首蓿、鸢尾等植物只在春末夏初开花,菊科植物则在秋季开花,这是日照时间长短对植物影响的例证。

②对动物的影响体现在体色、视觉、繁殖、发育和习性等方面。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生物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窄的,这是因为温度变化影响生物体内酶的活性。

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为-2℃~50℃;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个别生物在极低或极高的温度条件下仍可生存,这种温度称为极限温度。

如某些线虫可忍受-273℃的低温;一些细菌和蓝绿藻喜欢生活在90℃的温泉中。

②温度影响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纬度较低的温暖地带阔叶林较多,这是温度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例证。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的类型也发生变化,海拔较低处为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为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这是温度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例证。

③温度对动物的影响体现在形态、习性等方面。

(3)水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为溶剂才能进行。

这部分内容要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知识。

②水是生命的摇篮。

原始生命就产生于原始海洋,生物从水生到陆生后仍然依赖水。

③水在大陆上的分布,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干旱沙漠地区与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雨季和旱季,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些都是水对生物影响的例证。

5.最后小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列举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是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如分析“南桔北枳”的现象。

三、第二课时:1.本节课可通过提问:“什么是生态因素”导入新课。

然后提问:“在一片麦田中,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有影响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可让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正确看法:有阳光、温度、水、矿物质等非生物因素;还有小麦个体间的相互影响,细菌、真菌、鼠、昆虫、鸟类、杂草等生物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画面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归纳。

教师应该指出:“自然界中没有一种生物能脱离其他生物而孤立生存。

生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网。

各种生物个体都是此网中的一员,它既影响别的生物个体,同时又受到其它生物的影响。

”2.生物之间通过哪些因素形成一定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播放重新编辑的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

最后教师应归纳出:“生物之间形成一定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居住空间、领地和配偶等。

生物间特定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然后引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生物的种内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此部分内容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或者举例生动地讲解,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种内的两种关系的表现形式。

以下过程供参考:(1)种内互助录像:蜜蜂群体生活片段等。

提问:工蜂、蜂王、雄蜂在群体中是如何分工协作的?归纳:三种蜜蜂的职能不同,但分工协作有利于蜜蜂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再举蚂蚁、白蚁、飞蝗、鱼类、鸟类、草食哺乳动物群居生活的实例,进一步明确种内互助是种内关系的一种形式,以及种内互助又分为“社会性”群聚和“非社会性”群聚两种主要类型。

(2)种内斗争录像:雄鹿间的角斗,雄孔雀开屏等。

提问:同种生物这种个体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归纳:这是一种种内斗争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斗争失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生物种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的。

(3)提问:狼攻击麝牛时,狼之间表现出种内互助,麝牛之间也表现出种内互助。

狼捕到食物后,彼此间争夺食物,由互助关系转化为斗争关系。

请问: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利这一生物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归纳出:①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对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利的。

②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哲理。

③结群是种内互助的一种常见形式。

结群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社会性”昆虫是结群的最高形式。

4.生物的种间关系比较复杂,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让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几种主要关系和概念,并将这四种种间关系进行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1)共生:双方有利实例:地衣。

介绍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的共生体。

真菌的菌丝长入单细胞藻内,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二者在生理上互补,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物质,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生存。

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共生后,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共生的实例,上述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

(2)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实例:人与蛔虫,大豆与菟丝子等。

寄生的实例学生可以举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概括出各种寄生关系的实质,寄生物与宿主的特定关系说明二者之间互为生态因素的。

(3)竞争:往往排除一方实例:介绍俄国生态学家高斯在1934年的实验(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巴克实验(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

对上述两个实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①竞争的概念。

②两个物种生态要求越一致,竞争就越激烈,竞争将导致两种结局:一个物种被排除;两个物种发生分化(如达尔文地雀,见后面的小资料)。

③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排除现象只能在人为实验中看到,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看到竞争的结果。

(4)捕食:一方有利,一方致死实例:让学生举出捕食的实例,并分析归纳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互相之间有什么生态影响。

应归纳强调以下几点:①捕食是动物吃动物这样一种弱肉强食的种间关系。

草食动物吃植物不是捕食关系,是一种植食关系。

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的消长是相互制约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出示下列三个坐标图(图7-1),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上述内容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应归纳出:(一)为共生图像,表示AB 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

(二)为竞争图像,表示A B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此消彼长,你死我活。

(三)为捕食图像,表示A B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后增者后减少;后增后减少者为捕食者,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B图像的最高点低于A图像的最高点,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间的复杂关系,可用投影打出下列一段内容,并分析回答生物间存在几种关系。

“有一种植物的根可深入苹果树枝内部,并吸收苹果树的养料。

如果一株苹果树上生长许多这种植物,就会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

这种植物可结出甜美的浆果,由几种鸟类替它传播种子。

”分析上述具体内容,归纳出上述生物间存在寄生、竞争、植食和种内斗争的关系。

5.本节课的结束语:“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关系是生物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

这种关系的相对稳定对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题是本章的起始内容,初步接触生态学知识,首先要树立学生学习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统帅本章内容的学习,才能逐步形成研究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能力。

2.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全球、全国、本地区的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