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C作业2017答案S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及课后答案.ppt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 控制器、被控对象、输入量、输出量、反馈) 控制系统的分类 基本组成(输入元件、比较元件、控制元件、 执行元件、被控对象、反馈元件) 涉及到的名词术语(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 馈信号、偏差信号、误差信号、扰动信号)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0世纪40年代,频率响应法为技术人员设计满 足性能要求的线性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行的 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伊凡思提 出并完善了根轨迹法。 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是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在复数域内利用传递函数 或是频率域内利用频率特性来研究与解决单输 入、单输出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响应快速性与 响应准确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门课要着重 阐明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门课我们主要学习古 典控制理论
1.1历史回顾
第二个时期: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在时域内利用状态空间来研究与解决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第三个时期:大系统理论时期(20世纪70年代) 现代频域方法、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鲁棒控制方法、 预测控制方法。 第四个时期:智能控制时期 智能控制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 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 题。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 专家控制。
1、理解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2、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含义 3、理解反馈的含义 4、掌握基本控制系统的组成
1.1历史回顾
控制理论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40年代末到50年代) 18世纪,瓦特为自动调节蒸汽机运转速度 设计离心式调速器,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 项重大成果。 在控制理论发展初期,作出 过重大贡献的众多学者中有
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题及答案(页)资料
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图 示 系 ()A 1阶;B 2阶;C 3阶;D 4阶。
2.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 ()3. 在图中,K i 、K 2满足什么条件,回路是负反馈?()A K i >0,K 2>0B K i <0,K 2<0C K i >0,K 2<0D K i <0,K 2=04. 通过直接观察,下列闭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稳定的一个是()A 0 °;B —90 ° ;C —i80° ;D —270 °。
6. 在控制系统下列性能指标中,表示快速性的一个是 ()A 振荡次数;B 延迟时间;C 超调量;D 相位裕量。
7. 某典型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那么该典型环节是 () A 比例环节; B 振荡环节; C 微分环节; D 积分环节。
8. 控制系统的超调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稳态误差;B 稳定性;C 系统阻尼;D 开环增益。
9. 如果二阶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 8Hz ,阻尼比为 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具有的过渡过程时间为A 0.5s ;B is ;C 2.5s ;D 5s 。
10.从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都没有变化;B 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输出信号的幅值增大相位滞后;C 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都有变化,变化规律取决于系统的结 构和参数;D 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输出信号的幅值改变但相位不变。
11. 在下列各项中,能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A 一阶; B 二阶; C 三阶; D 四阶。
13.有一种典型环节,其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比输入信号超前 90?,这种典型环节是 ()A 精度;B 稳态误差;C 开环截止频率;D 稳定裕量。
A 稳定; 强。
B 精度高;C 响应快;D 抗干扰能力AB CD(S) (S) (S) (S)i0(S 5)3 S4s 2s;s 1(S1)(s 24) 10 (S 5)3S 4s 3 ;10(S 3)2(s 1)* — K iG(s)5.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i)(S 2),其高频段的相位角为 () 0.5,允许误差为 () 2%,那么,该系统12.如图所示系统的阶次是阶 次 是题1图题12图A 微分环节;B 比例环节;C 积分环节;D 惯性环节。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资料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1.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 】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2.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 】A.数学模型B.被控对象C.被控参量D.结构参数3.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误差信号为【 】A.X i (s )-H (s)X 0(s )B.X i (s )-X 0(s )C.X or (s )-X 0(s )D.X or (s )-H (s )X 0(s ) 3-1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偏差信号为【 】A.X i (s )-H (s)X 0(s )B.X i (s )-X 0(s )C.X or (s )-X 0(s )D.X or (s )-H (s )X 0(s )4.微分环节使系统【 】A.输出提前B.输出滞后C.输出大于输入D.输出小于输入5.当输入量发生突变时,惯性环节的输出量不能突变,只能按【 】A.正弦曲线变化B.指数曲线变化C.斜坡曲线变化D.加速度曲线变化6.PID 调节器的微分部分可以【 】A.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B.提高系统的稳态性C.降低系统的快速响应性D.降低系统的稳态性 6-1.PID 调节器的微分部分可以【 】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B.提高系统的稳态性C.降低系统的稳定性D.降低系统的稳态性7.闭环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8.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脉冲响应为【 】 A.T t e --1 B.T t Te T t -+- C.T t e T-1 D.T t Te T -+ 8-1.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A.T t e --1B.T t Te T t -+-C.T t e T-1 D.T t Te T -+ 8-2.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斜坡响应为【 】 A.T t e --1 B.T t Te T t -+- C.T t e T -1 D.T t Te T -+ 8-3.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A.0B.TC.1TD.T t Te T -+ 8-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A.0B.TC.1TD.T t Te T -+ 9.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单调上升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10.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 】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11.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是【 】 A.1/s B.1 C. 21s D.1+1/s12.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是系统对输入【 】A.阶跃信号的稳态响应B.脉冲信号的稳态响应C.斜坡信号的稳态响应D.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13.积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滞后【 】A.090-B.090C.0180-D.018014.奈魁斯特围线中所包围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G 的极点数为3个,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为2个,则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的奈魁斯特曲线将【 】A.逆时针围绕点(0,j0)1圈B.顺时针围绕点(0,j0)1圈C.逆时针围绕点(-1,j0)1圈D.顺时针围绕点(-1,j0)1圈15.最小相位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A.γ>0和g L <0B.γ<0和g K >1C.γ>0和)(g L ω<0D.γ<0和)(g L ω>016.若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为T ,则将使系统的相位【 】A.滞后1tan ()T ω-B.滞后1tan ω--C.超前1tan ()T ω- D.超前1tan ω-- 17.控制系统的误差是【 】A.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B.给定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C.瞬态输出与稳态输出之差D.扰动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18.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 H s G s F +=,则【 】A.)(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零点B.)(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C.)(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D.)(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19.要使自动调速系统实现无静差,则在扰动量作用点的前向通路中应含有【 】A.微分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比例环节20.积分器的作用是直到输入信号消失为止,其输出量将【 】A.直线上升B.垂直上升C.指数线上升D.保持水平线不变21.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 】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22.系统输入输出关系为i o o o x x x x cos =++,则该系统为【 】 A.线性系统 B.非线性系统 C.线性时变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23.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 】A.振荡衰减关系B.比例线性关系C.指数上升关系D.等幅振荡关系24. 微分环节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能【 】A.增加其固有频率B.减小其固有频率C.增加其阻尼D.减小其阻尼25.用终值定理可求得)8)(5(4)(++=s s s s F 的原函数f (s )的稳态值为【 】 A.∞ B .4 C.0.1 D.026.可以用叠加原理的系统是【 】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离散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27.惯性环节含有贮能元件数为【 】A.2B.1C.0D.不确定28.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t =0处的斜率越大,系统的【 】A.响应速度越快B.响应速度越慢C.响应速度不变D.响应速度趋于零29.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单调上升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30.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振幅的衰减速度取决于【 】A.n ξωB.ξωC.g ξωD.c ξω31.单位加速度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A.1 B. s 1 C. 21s D. 31s32.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t t x i ωsin )(=,则其输出信号响应频率为【 】A.ωB.n ωC.ωjD.n j ω33.微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超前【 】A.090-B.090C.0180-D.018034.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 H s G s F +=,则【 】A.)(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零点B.)(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C.)(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D.)(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3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0()14.0()(2++=s s s K s G 不用计算或作图,凭思考就能判断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是【 】A.稳定B.不稳定C.稳定边界D.取决于K 的大小36.为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稳定裕量,在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应使穿越频率附近)(ωL 的斜率为【 】A.-40 dB/decB.-20 dB/decC.+40 dB/decD.+20 dB/dec37.线性定常系统的偏差信号就是误差信号的条件为【 】A.反馈传递函数H(s)=1B.反馈信号B(s)=1C.开环传递函数G(s) H(s)=1D.前向传递函数G(s)=138.降低系统的增益将使系统的【 】A.稳定性变差B.稳态精度变差C.超调量增大D.稳态精度变好39.含有扰动顺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可以显著减小【 】A.超调量B.开环增益C.扰动误差D.累计误差40.PID 调节器的微分部分可以【 】A.改善系统的稳定性B.调节系统的增益C.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D.减小系统的阻尼比41.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 】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42.求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条件是【 】A.稳定条件B.稳态条件C.零初始条件D.瞬态条件4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 】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C.开环传递函数相同D.误差传递函数相同44.微分环节是高通滤波器,将使系统【 】A.增大干扰误差B.减小干扰误差C.增大阶跃输入误差D.减小阶跃输入误差45.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 】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D.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46.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它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是【 】A.唯一的B.不唯一的C.决定于输入信号的形式D.决定于具体的分析方法47.衡量惯性环节惯性大小的参数是【 】A.固有频率B.阻尼比C.时间常数D.增益系数48.三个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关系为T2<T1<T3,则【 】A.T2系统响应快于T3系统B.T1系统响应快于T2系统C.T2系统响应慢于T1系统D.三个系统响应速度相等49.闭环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 】A.相位裕量B.输入信号频率C.最大超调量D.系统带宽50.输入阶跃信号稳定的系统在输入脉冲信号时【 】A .将变成不稳定系统 B.其稳定性变好 C.其稳定性不变 D.其稳定性变差51.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52.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A.1 B.s 1 C.21s D.31s53.线性控制系统【 】A.一定是稳定系统B.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C.是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是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54.延迟环节Ts e s G -=)(的幅频特性为【 】A.)(ωA =1B.)(ωA =0C.)(ωA <1D.)(ωA >155.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开环极坐标曲线逆时针围绕点(-1,j0)的圈数等于落在S 平面右半平面的【 】A.闭环极点数B.闭环零点数C.开环极点数D.开环零点数56.频率响应是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 】A.脉冲响应B.阶跃响应C.瞬态响应D.稳态响应57.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的系统为【 】A.非最小相位系统B.最小相位系统C.无差系统D.有差系统58.零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59.降低系统的增益将使系统的【 】A.稳定性变差B.快速性变差C.超调量增大D.稳态精度变好60.把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61.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 】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62.同一系统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可有不同的【 】A.稳定性B.传递函数C.谐波函数D.脉冲函数63.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 】A.开环高B.闭环高C.相差不多D.一样高64.积分环节的积分时间常数为T ,其脉冲响应为【 】A.1B.1/TC.TD.1+1/T65.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各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的【 】A.叠加B.相乘C.相除D.相减66.非线性系统的最主要特性是【 】A.能应用叠加原理B.不能应用叠加原理C.能线性化D.不能线性化67.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量正比于【 】A.反馈量的微分B.输入量的微分C.反馈量D.输入量68.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分别为ξ和n ω,则其共轭复数极点的实部为【】 A.n ξω B.n ξω- C.d ξω- D.d ξω69.控制系统的时域稳态响应是时间【 】A.等于零的初值B.趋于零的终值C.变化的过程值D.趋于无穷大时的终值70.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 越小,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 】A.稳定性越好B.稳定性越差C.稳态性越好D.稳态性越差71.二阶临界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72.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t A t x i ωsin )(=,则其稳态输出响应相位【 】A.等于输入信号相位B.一般为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C.大于输入信号相位D.小于输入信号相位73.延迟环节Ts es G -=)(的相频特性为【 】 A.T ωωϕ1tan )(--= B.T ωωϕ1tan )(-=C. T ωωϕ=)(D. T ωωϕ-=)(74.Ⅱ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虚轴上从右侧环绕其极点的无穷小圆弧线所对应的开环极坐标曲线是半径为无穷大,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A.π2的圆弧线B.πv 的圆弧线C.-π2的圆弧线D.π的圆弧线75.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过零时,对应的相频特性【 】A. 180)(-<c ωϕB. 180)(->c ωϕC. 180)(>c ωϕ180)(<c ωϕ76.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稳态性变差B.稳定性变差C.瞬态性变差D.快速性变差77.Ⅰ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78.控制系统含有的积分个数多,开环放大倍数大,则系统的【 】A.稳态性能愈好B.动态性能愈好C.稳定性愈好D.稳态性能愈差7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取决于系统中的【 】A.微分和比例环节B.惯性和比例环节C.比例和积分环节D.比例和延时环节80.比例积分微分(PID)校正对应【 】A.相位不变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校正 D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81.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 】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2.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 】A.传递函数B.反函数C.正弦函数D.余弦函数83.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有影响的系统为【 】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局部反馈系统D.稳定系统84.比例环节能立即地响应【 】A.输出量的变化B.输入量的变化C.误差量的变化D.反馈量的变化85.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是【 】A.定常系统B.非定常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86.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阻尼力与两相对运动构件的【 】A.相对位移成正比B.相对速度成正比C.相对加速度成正比D.相对作用力成正比8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 的虚轴上时,其系统【 】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小于1大于0D.阻尼比小于088.控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 】A.只与阻尼比有关B.只与固有频率有关C.与阻尼比和固有频率都有关D.与阻尼比和固有频率都无关89.过阻尼的二阶系统与临界阻尼的二阶系统比较,其响应速度【 】A.过阻尼的小于临界阻尼的B.过阻尼的大于临界阻尼的C.过阻尼的等于临界阻尼的D.过阻尼的反比于临界阻尼的90.二阶过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衰减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91.一阶系统在时间为T 时刻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A. 1B. 0.98C. 0.95D. 0.63292.线性系统的输出信号完全能复现输入信号时,其幅频特性【 】A.)(ωA ≥1B.)(ωA <1C. 0<)(ωA <1D.)(ωA ≤093.Ⅱ型系统是定义于包含有两个积分环节的【 】A.开环传递函数的系统B.闭环传递函数的系统C.偏差传递函数的系统D.扰动传递函数的系统94.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94-1.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95.系统的穿越频率越大,则其【 】A.响应越快B.响应越慢C.稳定性越好D.稳定性越差96. 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 】A.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右侧B.零点在复平面的右侧而极点在左侧C.零点在复平面的左侧而极点在右侧D.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97.Ⅰ型系统能够跟踪斜坡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其稳态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98.把系统扰动作用后又重新平衡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99.0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100.PID 调节器的比例部分主要调节系统的【 】A.增益B.固有频率C.阻尼比D.相频特性101.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 】A.反馈信号的变化B.干扰信号的变化C.输入信号的变化D.模拟信号的变化 102.传递函数的量纲是【 】A.取决于输入与反馈信号的量纲B.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信号的量纲C.取决于干扰与给定输入信号的量纲D.取决于系统的零点和极点配置 103.对于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有【 】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104.积分调节器的输出量取决于【 】A.干扰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B.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C.反馈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D.误差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105.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A.Ts+11 B.s 1 C.s D.1+Ts 105.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A.Ts +11 B.s 1 C.s D.1+Ts 106.实际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 】A.小于分子阶次B.等于分子阶次C.大于等于分子阶次D.大于或小于分子阶次10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 的负实轴上时,其系统【 】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大于或等于1D.阻尼比小于0 108.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衰减振荡角频率为【 】A.无阻尼固有频率B.有阻尼固有频率C.幅值穿越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 109.反映系统动态精度的指标是【 】A.超调量B.调整时间C.上升时间D.振荡次数110.典型二阶系统在欠阻尼时的阶跃响应为【 】A.等幅振荡曲线B.衰减振荡曲线C.发散振幅曲线D.单调上升曲线111.一阶系统时间常数为T ,在单位阶跃响应误差范围要求为±0.05时,其调整时间为【 】A.TB.2TC.3TD.4T112.比例环节的输出能不滞后地立即响应输入信号,其相频特性为【 】A.00)(=ωϕB.0180)(-=ωϕC.090)(-=ωϕD.090)(=ωϕ 113.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极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 】A.坐标原点B.极点C.零点D.无穷远点114.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114-1.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115.比例微分环节(时间常数为T )使系统的相位【 】A.滞后1tan T ω-B.滞后1tan ω-C.超前1tan T ω-D.超前1tan ω-116.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愈大,则系统的稳定性愈好,且【 】A.上升时间愈短B.振荡次数愈多C.最大超调量愈小D.最大超调量愈大 117.Ⅱ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118.PID 调节器的积分部分消除系统的【 】A.瞬态误差B.干扰误差C.累计误差D.稳态误差119.Ⅰ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120.比例微分校正将使系统的【 】A.抗干扰能力下降B.抗干扰能力增加C.稳态精度增加D.稳态精度减小 120-1.比例微分校正将使系统的【 】A.稳定性变好B.稳态性变好C.抗干扰能力增强D.阻尼比减小 121.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 】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22.实际物理系统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 】A.结构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 123.对于一般控制系统来说【 】A.开环不振荡B.闭环不振荡C.开环一定振荡D.闭环一定振荡 124.积分环节输出量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增长斜率为【 】A.TB.1/TC.1+1/TD.1/T2 125.传递函数只与系统【 】A.自身内部结构参数有关B.输入信号有关C.输出信号有关D.干扰信号有关 126.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2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 的Ⅱ或Ⅲ象限内时,其系统【 】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大于0而小于1D.阻尼比小于0128.欠阻尼二阶系统是【 】A .稳定系统 B. 不稳定系统 C.非最小相位系统 D.Ⅱ型系统129.二阶无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 130.二阶系统总是【 】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稳定系统D.非线性系统131.一阶系统时间常数为T ,在单位阶跃响应误差范围要求为±0.02时,其调整时间为【 】A.TB.2TC.3TD.4T132.积分环节Tss G 1)(=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 C. 20T 1lg D. -20T1lg 132-1.微分环节()G s Ts =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 C. 20T 1lg D. -20T1lg 132-2.积分环节21()G s Ts =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133.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零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 】A.坐标原点B.极点C.零点D.无穷远点134.判定系统稳定性的穿越概念就是开环极坐标曲线穿过实轴上【 】A.(-∞,0)的区间B.(-∞,0]的区间C.(-∞,-1)的区间D.(-∞,-1]的区间135.控制系统抗扰动的稳态精度是随其前向通道中【 】A.微分个数增加,开环增益增大而愈高B.微分个数减少,开环增益减小而愈高C.积分个数增加,开环增益增大而愈高D.积分个数减少,开环增益减小而愈高 136.若系统无开环右极点且其开环极座标曲线只穿越实轴上区间(-1,+∞),则该闭环系统一定【 】A.稳定B.临界稳定C. 不稳定D.不一定稳定137.比例环节的输出能不滞后地立即响应输入信号,其相频特性为【 】A.00)(=ωϕB.0180)(-=ωϕC.090)(-=ωϕD.090)(=ωϕ 138.控制系统的跟随误差与前向通道【 】A.积分个数和开环增益有关B.微分个数和开环增益有关C.积分个数和阻尼比有关D.微分个数和阻尼比有关139.Ⅰ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lim 0s H s G s → 140.Ⅱ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 ∞D.时间常数141.实际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 】A.特征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 142.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 】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 143.传递函数代表了系统的固有特性,只与系统本身的【 】A. 实际输入量B.实际输出量C.期望输出量D.内部结构,参数144.惯性环节不能立即复现【 】A.反馈信号B.输入信号C.输出信号D.偏差信号14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则单位反馈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A.)(1)(s G s G + B.)()(1)()(s H s G s H s G + C.)()(1)(s H s G s G + D.)()(1)(s H s G s H + 146.线性定常系统输出响应的等幅振荡频率为n ω,则系统存在的极点有【 】A.n j ω±1B.n j ω±C.n j ω±-1D.1-147.开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47-1.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48.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等幅振荡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149.一阶系统是【 】A.最小相位系统B.非最小相位系统C.Ⅱ型系统D.不稳定系统150.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是【 】 A.1/s B.1 C.21s D.1+1/s151.一阶系统的响应曲线开始时刻的斜率为【 】A.TB.TC.T 1D.T1 152.惯性环节11)(+=Ts s G 的转折频率越大其【 】 A.输出响应越慢 B.输出响应越快C.输出响应精度越高D.输出响应精度越低153.对于零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 】A.始于虚轴上某点,终于坐标原点B.始于实轴上某点,终于实轴上另一点C.始于坐标原点,终于虚轴上某点D.始于虚轴上某点,终于虚轴上另一点 153-1.对于Ⅰ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 】A.始于(0)180G j =∞∠-的点,终于坐标原点B.始于(0)90G j =∞∠-的点,终于坐标原点C.始于(0)180G j =∞∠-的点,终于实轴上任意点D.始于(0)90G j =∞∠-的点,终于虚轴上任意点154.相位裕量是当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等于1时,相应的相频特性离【 】A.负实轴的距离B.正实轴的距离C.负虚轴的距离D.正虚轴的距离 155.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动态响应变慢B.稳定性变好C.稳态误差增加D.稳定性变差 155-1.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动态响应变慢B.稳态误差减小C.稳态误差增加D.稳定性变好 156.惯性环节使系统的输出【 】A.幅值增大B.幅值减小C.相位超前D.相位滞后156-1.惯性环节使系统的输出随输入信号频率增加而其【 】A.幅值增大B.幅值减小C.相位超前D.相位滞后157.无差系统是指【 】A.干扰误差为零的系统B.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C.动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累计误差为零的系统158.Ⅱ型系统跟踪加速度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常数C.∞D.时间常数15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组成是【 】A.跟随误差和扰动误差B.跟随误差和瞬态误差C.输入误差和静态误差D.扰动误差和累计误差160.Ⅰ型系统的速度静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161.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导数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 】A. 傅氏变换B.拉氏变换C.积分D.导数162.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积分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 】A.傅氏变换B.拉氏变换C.积分D.导数第二部分 填空题1.积分环节的特点是它的输出量为输入量对 的积累。
控制工程基础_第二章(2017)
时,
R F (s) s
18
例 求单位斜坡函数f(t)=t的拉氏变换。 f (t )
单位斜坡函数如图(b) 所示,定义为
0 t 0 f (t ) t t 0
解:利用定义式,可得
O
t
(b)单位斜坡函数
F (s)
0
1 1 st 1 1 st 1 st t e dt t ( e ) e dt 0 e 2 0 0 s s s s 0 s
12
二.举例
1.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机械系统设备大致分两类:平移的和旋转的。它们之间的区 别在于前者施加的力而产生的是位移,而后者施加的是扭矩产生 的是转角。
牛顿定律和虎克定律等物理定律是建立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
c1 m c2 xo xi
例1(1)如图所示机械系统。求其微分方程,图中Xi 表示输入位移,Xo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负 载效应。(c、c1、c2为阻尼系数,k1、k2为弹性系数) 由牛顿定律有: 化为标准式得:
st
例 求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脉冲函数如图(c)所示。定义为
0 t 0 且 (t ) t 0
0
f (t )
(t )
O
0
(t )dt 1
0
t
F ( s) (t )e st dt (t )e st dt (t )e st dt f (0) e st
图c
14
(4)机械旋转系统 图中所示转动惯量为J的转子与弹性系数为k的弹性轴和阻尼 系数为B的阻尼器连接。假设外部施加扭矩m(t),则系统产生一个 偏离平衡位置的角位移(t) 。研究外扭矩m(t)和角位移(t)的关系。
控制工程基础(西交大版)课后习题
控制工程基础(西交大版)课后习题第一章引论1.1 控制工程简介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控制系统的学科。
它在工业自动化、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什么是控制工程?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控制工程是研究如何使事物按我们的要求进行运动或变化的学科。
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即通过测量、计算和操作来影响物理或抽象系统状态的系统。
2.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行为进行分析,控制器设计是根据系统模型和分析结果设计控制器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
3.控制工程与其他学科有哪些关系?控制工程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工程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系统建模和分析,物理学提供了系统行为的基础知识,电子工程则提供了实现控制系统的技术手段。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组件组成的系统,用于对受控对象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节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1.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器。
输入是控制系统的外部信号,输出是控制系统的响应信号,反馈是从输出信号中提取的信息,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产生控制信号。
2.控制系统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按照结构,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只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不考虑系统的输出;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控制来调整系统的输出,使其接近于期望值。
3.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稳定性、精度、速度和鲁棒性。
稳定性指系统的输出在有限时间内是否会趋于稳定;精度指系统输出和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大小;速度指系统达到稳态的时间;鲁棒性指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
1.3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的描述工具,它可以用数学方式表达出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3)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章1.1 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通常指的是待控制的物理系统或过程。
在分析控制系统对象时,首先需要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为了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来建立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这个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频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
1.2 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机械系统:例如机器人、汽车悬挂系统等。
•电气系统:例如电路、电机等。
•热力系统:例如锅炉、冷却系统等。
•化工系统:例如反应器、蒸馏塔等。
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对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其动态特性,并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性能等指标。
第二章2.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物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模型中几何图形法: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法:采用以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转移函数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状态方程法:将系统的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来描述。
在使用这些模型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求解,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2.2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函数,通常用G(s)表示。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下:•定义:传递函数G(s)是系统输出Y(s)和输入U(s)之间的比值,即G(s) = Y(s)/U(s)。
•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可以有零点和极点,零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零的s值,极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无穷大的s值。
控制工程基础C作业2017
《控制工程基础C》作业——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48学时,含6学时实验)说明:以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理论简明教程》为教材,习题的页码以该教材为准。
第一章自动控制概论(参考教材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1-1(P14,1-1)图1-16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16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1-2(P16,1-5)图1-5是电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分析系统保持电炉温度恒定的工作过程,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以及各部件的作用,最后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5 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参考教材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P81,2-5)设弹簧特性由下式描述:F=12.65y 1.1,其中,F 是弹簧力;y 是变形位移。
若弹簧在形变位移0.25附近作微小变化,试推导Δy 的线性化方程。
2-2(P81,2-7)设系统传递函数为:2()2()32C s R s s s =++,且初始条件 (0)1(0)0c c =-=, 。
试求阶跃输入r (t )=1(t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
2-3(P81,2-8)如图,已知G(s)和H(s)两方框相对应的微分方程分别是:()610()20()dc t c t e t dt += ()205()10()db t b t c t dt+=且初始条件均为零,试求传递函数C(s)/R(s)及E(s)/R(s)。
2-4(P82,2-11(a )(b )(c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
(a )(b )(c )2-5(p82,2-12(a ))试简化图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和C(s)/R(s)。
()N s2-6(p83,2-15(b )、(c ))试用梅森增益公式求图中各系统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C(s)/R(s)。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考核试题100分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的()A.左半平面B.左半平面C.上半平面D.下半平面正确答案:A2.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s,则该环节为()A.惯性环节B.积分环节C.微分环节D.比例环节正确答案:B3.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A.代数方程B.特征方程C.差分方程D.状态方程正确答案:B4.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B.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C.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相加D.反馈就是输出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系统正确答案:D5.关于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一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劳斯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奈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奈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正确答案:B6.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A.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系统的输入C.系统的干扰D.系统的初始状态正确答案:A7.典型二阶振荡环节的峰值时间与()有关A.增益B.误差带C.增益和阻尼比D.阻尼比和无阻尼固有频率正确答案:D8.稳定性裕量中G(jω)H(jω)曲线与单位圆相交时的频率是()A.相位交界频率B.幅值交界频率C.截止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正确答案:C9.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ζ,等于()A.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B.临界阻尼系数与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之比C.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D.系统粘性阻尼系数的倒数正确答案:C10.设ωc为幅值穿越(交界)频率,φ(ωc)为开环频率特性幅值为1时的相位角,则相位裕度为()A.180°-φ(ωc)B.φ(ωc)C.180°+φ(ωc)D.90°+φ(ωc)正确答案:C11.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A.当时间常数T较大时有振荡B.当时间常数T较小时有振荡C.有振荡D.无振荡正确答案:D12.设ωc为幅值穿越(交界)频率φ(ωc)为开环频率特性幅值为1时的相位角,则相位裕度为()A.180°-φ(ωc)B.φ(ωc)C.180°+φ(ωc)D.90°+φ(ωc)正确答案:A13.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A.90°B.-90°C.0°D.-180°正确答案:C14.某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sY(s)B.s+Y(s)C.s-Y(s)D.ssY(s)正确答案:A15.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e-2s,它是()A.比例环节B.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正确答案:B16.在开环奈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奈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线,该线与()的夹角。
吉大《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1.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p k=-1,则动态响应为______。
A. 单向脉冲序列B. 双向发散脉冲序列C. 双向等幅脉冲序列D. 双向收敛脉冲序列答案C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 (-2,-1)和(0,∞)B. (-∞,-2)和(-1,0)C. (0,1)和(2,∞)D. (-∞,0)和(1,2)答案D3.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ωc=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
A.B.C.D.答案B4.超前校正装置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为()A.B.C.D.答案A5.在系统中串联PD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D. 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答案D6.闭环离散系统的输出C(z) ______。
A.B.C.D.答案B7.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A. 相位迟后校正;B. 迟后超前校正;C. 相位超前校正;D. A、B、C都不是答案C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 圆B. 上半圆C. 下半圆D. 45°弧线答案B9.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 允许的峰值时间B. 允许的超调量C. 允许的上升时间D. 允许的稳态误差答案D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ωc=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______A.B.C.D.答案A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A. 稳定B. 临界稳定C. 不稳定D. 稳定性不确定。
答案A12.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A. 谐振频率B. 截止频率C. 最大相位频率答案D13.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A(1)=()A.B.C.D.答案D14.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湖南工程学院考试期末考试重点题型及答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1 图1.18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变量。
电位器用来设置期望液位高度*c(通常点位器的上下位移来实现) 。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的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上。
一旦流出水量发生变化(相当于扰动),例如当流出水量减小时,液面升高,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水箱液位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为止,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位恢复给定高度。
反之,当流出水量在平衡状态基础上增大时,水箱液位下降,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 4.1所示。
1.2恒温箱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19所示。
(1)画出系统的方框图;(2) 简述保持恒温箱温度恒定的工作原理;(3) 指出该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和被控变量分别是什么。
给定电压器~解:恒温箱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运行,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平方成正比,电压增高,炉温就上升。
调压器电压由其滑动触点位置所控制,滑臂则由伺服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作为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进行比较,得出的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经减速器调节调压器的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期望温度T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等于给定电压。
此时偏差为零,电动机不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电阻丝获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温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热量流失)时,热电偶输出电压下降,与给定电压比较后出现正偏差,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使调压器电压升高,炉温回升,直至温度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工程控制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田作华(PDF)
A2-7 汽车悬浮系统的简化模型如图 A2-3 所示。汽车行驶时轮子的垂直位移作为一个激励 作用在汽车的悬浮系统上。图 A2-3 (b) 是简化的悬浮系统模型。系统的输入是 P 点(车轮) 的位移 xi ,车体的垂直运动 xo 为系统的输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X o (s) / X i (s) 。
车体
(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 A,并设 A 点位移为 x,方向朝下;而在其下 半部 xo 引出点取为辅助点 B。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 A 和 B 两点可以分 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
K1(xi − x) = b(x − xo ) K2 xo = b(x − xo )
消去中间变量 x,可得系统微分方程
前向通路只有一条:
P1
=
KG1 (s)G2 (s) s
所以
∆1 = 1
C(s) =
KG1 (s)G2 (s)
R(s) s + KG1 (s)G2 (s) + sG1 (s)G2 (s)H 2(s) + sG1 (s)H 3 (s) + sG1 (s)G2 (s)H1 (s)
A2-4 用梅逊公式求下列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C(s) R(s)
P2 = G1(s)G4 (s)G5 (s), ∆1 = 1
C2 (s) = G1(s)G2 (s)G3(s)G4 (s)G6 (s) + G1(s)G4 (s)G5 (s) R1(s) 1− G1(s)G2 (s) − G3 (s)G4 (s) + G1(s)G2 (s)G3(s)G4 (s)
④从 R2 到 C2 有一个前向通道
Eo Ei
=
R2 +
R2
+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1-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其发展过程。
维纳(N.Wiener)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个要素,这就是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控制论的起步、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和成熟、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等阶段。
具体表现为:1.1765年瓦特(Jams Watt)发明了蒸汽机,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离心式飞球调速器,2.1868年麦克斯威尔(J.C.Maxwell)发表“论调速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并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3.劳斯(E.J.Routh)等提出了有关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据4.20世纪30年代奈奎斯特(H.Nyquist)的稳定性判据,伯德(H.W.Bode)的负反馈放大器;5.二次世界大仗期间不断改进的飞机、火炮及雷达等,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得到提高;6.1948年维纳(N.Wiener)通过研究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文,奠定了控制论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要素;7.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8.50年代末开始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很快,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系和新的分支。
9.当前现代控制理论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正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生物系统、医学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它可分为人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人工控制系统就是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
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控制工程 习题解答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
控制工程基础
3.14 c)
X i (s)
H2
G1
G2
H1
G3 H3
仲志丹 X o (s)
X i (s)
H2 G1G2
G1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G2
G3
H3 H1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
控制工程基础
A1
Y
(s)s
1
s1
2s2 5s 4
s 1s 2
1 2
s1
A2
Y (s) s
1
s1
2s2 5s 4
s 1s 2
7 2
s1
A3
Y (s) s
2
s2
2s2 5s
s 1s
4
1
2
s2
y(t) 1 et 7 et 2e2t 22
2 2
s
s4
42
4
s
2
42
4
2 s2
2 s 42 4
10. L
e4t sin 3t cos 2t
L
1 2
e4t
sin
5t
sin
t
1 2
2017年监理工程师三控考试真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2017年监理工程师三控考试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阶段是( C )阶段。
A决策B勘察C施工D设计参考答案:C2建设单位应当自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起( A )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15B20C25D30参考答案:A3涉及建筑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设计方案。
应经( D )审批后方可实施。
A建设单位B监理单位C设计单位D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参考答案:D4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 D )A材料生产厂家B保修期限C材料供应单位D合理使用年限参考答案:D5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核心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 B )。
A科学性和价值B有效性和效率C创造性和价值D管理水平和效率参考答案:B6关于监理单位质量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质量方针应自管理者代表制定B质量方针应自技术负责人制定C质量方针应自最高管理者发布D质量方针应自管理者代表发布参考答案:C7关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是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子系统B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是一个一次性的质量控制工作体系C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是监理单位建立的质量控制工作体系D工程项目质量控系统境不随项目管理机构的解体而诮失参考答案:B8下列质量数据特征值中,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C )。
A极差B标准偏差C均值D变异系数参考答案:C9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分析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的方法是( B )。
A调查表法B分层法C排列图法D控制图法参考答案:B10采用直方图法分析工程质量时,出现孤岛型直方目的原因是( C )。
A组数或组距确定不当B不同设备生产的数据混合C原材料发生变化D人为去掉上限下限数据参考答案:C11采用相关图法分析工程质量时,散布点形成自左向右向下的条直线带,说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A )。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归结为_________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瞬态响应分量,另一个是____________响应分量。
3.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信号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5 函数f(t)=t e 63-的拉氏变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6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分别表征了系统的 稳定性,动态特性,抗干扰能力 ﹑ ﹑ 。
7.Bode 图中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180°线对应于奈奎斯特图中的___________。
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0.51)(0.041)G s s s =++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为 。
9.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 平面的______半平面。
10.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G s s =+,当系统作用有x i (t ) = 2cos(2t- 45?)输入信号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传递函数为2()k G s s=,则其对数幅频特性L (?)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_________ 。
12 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低频段部分主要由 环节和决定。
13.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1+Ts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__________,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t t o x t te e --=+-,则系统的脉冲脉冲响应为__________。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s
Dk J1J2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第Co二urs章ewa习re t题em解plate
(b)解:
Tt k1i t1t
Ts k1i s1s
Tt k21t0t D10t J11t Ts k21s0s D1s0s J1s20s
k2 1 t
0
t
D20
t
J 20
R2
Ui s U As
R1
R2
uA
t
1 C
ic
t
dt
U
A
s
1 Cs
I
c
s
u0t uAt R2i1t
U
0
s
U
R2
A
s
U As
R2
I
c
s
i1
t
u A t
R2
ic
t
U0s 2 R2CsU As
G sU U 0 is s2 R R 1 2 1 R 2 2 C s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2-10:试求题图2-10所示无源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
(a)解:
uitR1itC1itdtR2it u0tC1itdtR2it
U Ui0ssRC11IsIssC1Rs2IIssR2Is
GsU U0issR11RR22C Css1
(b)解:
uui0ttLC1ddtiittdtC1itdtRitU Ui0ssLC1ssIIss C1sIsR2Is
D y 0
t
3
ky
2 0
0 y0
t
Fi
t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董景新 赵长德等
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它可分为人 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人工控制系统就是 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 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 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1-3.何谓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 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 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 影响。系统特点:系统简单,容易建造、一般不存在稳定性问题,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闭环 的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复杂,容易引起振荡。
解:对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得:
300 s 300 sX (s ) − 50 + 100 X (s ) = s 50s + 300 k1 k2 X (s ) = = + s (s + 100) s s + 100 k1 = 3 sX (s ) − x(0 ) + 100 X (s ) = k2 = 47 x(t ) = L−1[X (s )] = 3 + 47e −100t , (t ≥ 0)
2-3.用拉氏变换法解下列微分方程
(1)
dx(t ) d 2 x(t ) dx(t ) +6 + 8 x(t ) = 1(t ) ,其中 x(0 ) = 1, =0 2 dt dt t = 0 dt
解:对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工程基础C》作业和解答第一章自动控制概论1-1解:u(表征液位的希被控对象:水箱。
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c。
给定量:电位器设定点位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
执行元件:电动机。
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面高度不变。
望值ru)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工作原理: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对应r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rc。
生变化,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是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c。
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c。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到给定高度r在上图中,比较环节:电位器(电位比较);控制器:电位器(比例控制器);被控对象:电动机、减速器、控制阀、水箱(输出水位);检测变换:浮子连杆、电位器(位移—>电位)1-2解:被控对象:电炉。
被控量:炉温。
给定量:电位计的给定电压。
放大元件: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执行机构:电动机和减速器。
测量元件:热电偶。
工作原理:热电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反映炉温,其输出电势与给定电信号之差为偏差信号。
偏差信号经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后,带动电机旋转,并经减速器使自耦调压器的活动触点移动,从而改变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当炉温达到预定值时,热电偶感应的电压值与电位计输出电压大小相同,相互抵消,放大器零输出,电机不动,变压器输出电刷不动,电阻的端电压恒定,保持炉温等于希望值。
当炉温偏离希望值时,放大器输入端的平衡会打破,其输出电压会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调节变压器输出电刷位置,改变电阻丝的端电压,使炉温达到希望值。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在上图中,比较环节:电位器(电位比较);控制器:电压放大器(比例控制器);被控对象:功率放大器、可逆电动机、减速器、调压器、电炉(输出温度);检测变换:热电偶(温度—>电位)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解: 1.112.56F y =,弹簧在变形位移0.25 附近作为小变化1.110.250.2512.65 1.112.1137y y dFF y y y y dy-==∆=∆=⨯⨯∆=∆ █2-2解:系统的传递函数2()2()32C s R s s s =++,初始条件(0)1(0)0c c =-=, 可得 ()3()2()2()c t c t c t r t ++=拉氏变换可得 []2()(0)(0)3()(0)2()2()s C s sc c sC s c C s R s --+-+=[]222221()()(0)(0)3(0)323221()(3)3232C s R s c sc c s s s s R s s s s s s ∴=+++++++=+--=+++++12零初态响应C (s)零输入响应C (s)阶跃输入()1()r t t =时,1()R s s =,所以 零初态响应:211221121()()123212t t C s c t e e s s s s s s --==-+=-+++++,零输入响应:2222121()(3)()23212t t C s s c t e e s s s s --=--=-+=-+++++, 系统的输出相应()c t :212()()()142t tc t c t c t e e --=+=-+ █2-3解:由 ()610()20()dc t c t e t dt+= 拉氏变换可得()20()()610C s G s E s s ==+ 由 ()205()10()db t b t c t dt+= 拉氏变换可得()10()()205B s H s C s s ==+ 同时,()10()()E s R s B s =- 所以,2220()()20(205)100(41)61010102010()1()()1223251223251610205C s G s s s s R s G s H s s s s s s s +++====++++++++22220()()()61010(610)(205)10(12235)610102010()()()201202302501223251610205E s E s C s s s s s s s R s C s R s s s s s s s ++++++====+++++++或222()11010(610)(205)10(12235)102010()1()()1202302501223251610205E s s s s s R s G s H s s s s s s s ++++====++++++++█2-4解:(a )[]12122323()()()1()()()1()()1()()G s G s C s G s G s R s G s G s G s G s +=+=++ (b )[]12121211112112()()1()()()()()()()1()()()()1()1()()G s G s H s H s G s C s G s H s R s G s H s H s H s G s H s H s +==-+-+ (c )[][]221321132122211221()()()()1()()()()()()()1()()()()()1()()1()()G s G s G s G s G s H s C s G s G s G s R s G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2-5解:(a )()N s令N(s)=0,则有12121121212121121()()1()()()()()()()()()1()()()()()11()()()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C s G s G s R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 令R(s)=0,则有123231211121121212121121121()()1()()()1()()()()1()()()()1()()()()()1()()()()()111()()()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H s C s G s G s G s G s N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2-6 解:(b )该系统中有9个独立的回路:L1 = -G2H1,L2 = -G4H2,L3 = -G6H3,L4 = -G3G4G5H4, L5 = -G1G2G3G4G5G6H5,L6 = -G7G3G4G5G6H5,L7 = -G1G8G6H5 L8 = G7H1G8G6H5,L9 = G8H1H4。
两两互不接触的回路有6个:L1L2,L2L3,L1L3,L2L7,L2L8,L2L9。
3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1个:L1L2L3 所以,特征式912231327282912311L L + L L + L L + L L + L L + L L L L L i i L =∆=-+-∑该系统的前向通道有四个:P1= G1G2G3G4G5G6Δ1=1P2= G7G3G4G5G6 Δ2=1 P3= G1G8G6 Δ3=1-L2 P4= -G7H1G8G6Δ4=1-L2因此,系统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C(s) / R(s)为1122334491223132728291231()()1L L + L L + L L + L L + L L + L L L L L i i p p p p C s R s L =∆+∆+∆+∆=-+-∑(c )该系统中有3个独立的回路:L1 = -10,L2 = -2,L3 = -0.5 两两互不接触的回路有2个:L1L3=5,L2L3=1所以,特征式Δ=1-(L1 + L2 + L3)+(L1L3+ L2L3)=1-(-10-2-0.5)+(5+1)=19.5 该系统的前向通道有三个:P1=50Δ1=1-L3=1+0.5=1.5P2=20 Δ2=1- L1=1+10=11 因此,系统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C(s) / R(s)为1122()50 1.5201129515.1282()19.519.5p p C s R s ∆+∆⨯+⨯====∆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解:求系统的阶跃响应11)()()()()()()(++==⇒+=+Ts s s R s C s G t r t r t c t cT ττ Ts T T s s Ts s s s G s C 111111)()(---=++==∴ττ Tte TT t c ---=∴τ1)(]ln 11[ln)(TT a T t a t c τ-+-=⇒= 延迟时间: ]ln 693.0[]ln 5.011[ln)(5.0)(T T T T T T t c t c d d ττ-+=-+-=⇒∞=上升时间: ]ln 1.0[]ln 1.011[ln )(1.0)(1010T T T T T T t c t c ττ-+=-+-=⇒∞=]ln 3.2[]ln 9.011[ln )(9.0)(9090TT T T T T t c t c ττ-+=-+-=⇒∞=T t t t r 2.21090=-=∴调节时间:]ln 3[]ln 95.011[ln )(95.0)(TT T T T T t c t c r r ττ-+≈-+-=⇒∞= █3-2解:(1)对方程两边作拉氏变换有:10()()C s R s s= 脉冲响应:1010()()C s R s s s== ()10k t = 阶跃响应:10101()()C s R s s s s==⨯ ()10h t t = █ (2)22()125()0.040.241625C s R s s s s s ==++++ 5,0.6ωζ∴==n阶跃响应:()()35()11sin 453.14ωζωβ--=+=-+n tt d h t t e t脉冲响应:()()()()3335()()(3sin 453.14cos 453.1)4253425(sin 453.1cos 453.1)sin 44554t t t k t h t e t t e t t e t ---==+-+=+-+=(也可直接对传递函数进行拉氏反变换求得)█ 3-3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L[()]s k t Φ=() 1.250.01251()L[()]L[0.0125] 1.25t s k t e s -Φ===+()()()222()L[()]L[510sin 445]55445]s k t t t t s s Φ==++=++= █3-4解:由阶跃响应表达式知: 1.6, 1.2,cos53.10.6,2d n n ωωξξξω===⇒==超调量:34%100%9.489%e eπσ-===峰值时间: 1.96()1.6p d t s ππω===调节时间:ln(0.050.8)2.68()1.2r nt s -⨯===█3-5解:系统开环传函为:11112525(0.8)()25(0.825)1(0.8)t t K K s s G s K K s s s K K s s +==++++ 系统闭环传函为:1112111125(0.825)25()25(0.825)251(0.825)t t t K s s K K K G s K s K K s K s s K K ++==++++++要使6n ω=必有:112536 1.44K K =⇒=111.220.825120.8360.31136n t t t K K K K ωξξ=+⇒=+⇒==█3-6 解:解:(注意:求稳态误差前首先应判定系统是否稳定,课程学习时由于先介绍稳态误差,才介绍稳定性判别,所以做作业时并未考虑稳定,即假设已知系统是稳定的) ① 判断稳定性5005015500)5)(10()(23+++=+++=s s s s s s s D3s 1 50 2s 15 500 s 16.70s 500可见,劳斯表中首列系数全大于零,该系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