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理论研究一旦获得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源自文库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高度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高度关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正常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对我们的工作和国内的发展带来影响。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具备战略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周密考虑国内政策的国际效果,敏锐应对国际事件的国内反应,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有利我国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消解和遏制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切不利条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内改革后社会稳定和发展了才能保证对外的顺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联结和不可分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的发展既要对内改革又要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所以对内改革显的犹为重要。对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对内改革这个矛盾的同一性和对外开放这个矛盾的斗争性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我从衣、食、住、行、用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的根本源泉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民群众再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
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说明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阐述坚持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成分、属性、方面、趋势等之间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以下两中情形: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公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把对立双方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行量变积累并把量变积累的成果巩固起来的条件。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提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桥梁,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四、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闭关自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惨重的教训,它使我国的经济在较低水平徘徊,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逐步拉大,甚至使我们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知之甚少,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处于僵化观念的束缚中。中国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对外开放,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理论研究一旦获得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源自文库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高度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高度关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正常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对我们的工作和国内的发展带来影响。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具备战略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周密考虑国内政策的国际效果,敏锐应对国际事件的国内反应,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有利我国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消解和遏制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切不利条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内改革后社会稳定和发展了才能保证对外的顺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联结和不可分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的发展既要对内改革又要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所以对内改革显的犹为重要。对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对内改革这个矛盾的同一性和对外开放这个矛盾的斗争性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我从衣、食、住、行、用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的根本源泉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民群众再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
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说明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阐述坚持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成分、属性、方面、趋势等之间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以下两中情形: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公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把对立双方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行量变积累并把量变积累的成果巩固起来的条件。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提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桥梁,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四、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闭关自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惨重的教训,它使我国的经济在较低水平徘徊,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逐步拉大,甚至使我们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知之甚少,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处于僵化观念的束缚中。中国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对外开放,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