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失效与失效分析的概念
失效分析与质量控制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一、失效和失效分析的概念
1、失效及其危害性 1)失效 (Failure) 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的现象。(The gap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performance.) A 完全不能工作(直接损失) B 性能劣化,超过规定的失效判据(产生废品) C 失去安全工作能力(事故隐患)
失效分析的目的在于提出对策,以防止同 类事故重演。 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工程需要和经济效益兼顾
失效分析不仅是技术活动,而且是管理活动。
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失效
失效分析工作需要管理
2)失效分析的重要作用
失效分析 修 订 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规 范 改 进 产 品 设 计 提 高 材 料 质 量 改 进 生 产 工 艺 制 订 保 险 条 例 裁 决 事 故 责 任 侦 破 犯 罪 案 件 发 展 新 兴 学 科
2)失效的危害 直接的经济损失 间接的经济损失 几个概念: 失效、故障、事故、废品
2、失效分析
1)概念
分析引起产品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 防止其重复发生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
失效原因分析是失效分析的核心。
多层次性 失效现象
汽车不能开动 发动机损坏 曲轴断裂 曲轴疲劳断裂
失效原因
发动机损坏 曲轴断裂 疲劳 硬度不合格 热处理温度偏低 测温仪表故障 管理混乱
失效分析
(Failure Analysis)
主要参考书:
1、钟群鹏,田永江,失效分析基础,机械工业出版 社,1989.5 2、廖景娱,金属构件失效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8
参考书:
1、查利R. 布鲁克斯,阿肖克 考霍莱著,谢斐娟, 孙家骧译,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主编,机械产品失效 分析与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4
第1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分解
第一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失效分析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在公元前2025 年由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撰写的法典中,而真正把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事故的法律手段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是应用于1862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锅炉监察局。
失效分析走上系统化、综合化、理论化的新阶段是从20 世纪中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开始的。
1.1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各类机电产品的机械零部件、微电子元件和仪器仪表等以及各种金属及其他形成的构件(工程上习惯地统称为零件,以下简称零件)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如承受载荷、传递能量、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等。
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发生了失效。
失效分析的信息,客观上能够反映机械失效的起始、发展、变化和完成的全过程,以及导致这一失效运动的内、外原因和条件等等,通过与失效事件有关的各种途径传出,经过失效分析人员运用各种必要、可能的调查、检验等科学技术手段(借助科学仪器)等接收,产生回溯反馈,在人类已有失效规律和知识的基础上,就能较完整地在认识或实践上再现失效的全过程。
失效事件中的信息量,是由每个具体的失效过程所决定的,而接收这种失效信息多少,则取决于失效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失效分析的科学技术水平。
零件失效即失去其原有功能的含义包括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如经过长期高温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其管道,其内部组织已经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的运行时间,继续使用就存在开裂的可能。
国家标准GB3187-82 中定义:“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
”该定义中涉及到产品、可修复产品、功能、规定的功能和丧失等几个概念。
失效分析
1.2 失效分析的意义
可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或生产者)利益; 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或生产者)利益; 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 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 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ຫໍສະໝຸດ 表2-1失效分析程序表
2.1 现场调查
• 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与失效产品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现场情况 (1)现场调查的内容 1)失效事件发生的时间,失效经过和现场环境,失效产品及相 关场合 2)失效部件损坏的程度及失效的顺序 3)残骸碎片与主体相对位置的分布,应绘制草图或照相 4)失效发生时的操作阶段,失效前有无反常或不正常的音响情 况,失效部件的质量情况 5)在服役中可能导致失效的任何差错 6)访问失效时的目击者,还应询问和听取与失效产品有关的人 员或其他能提供有用信息人员对失效事件的了解和看法
按照失效分析工作进行的时序(在失效的前后) 按照失效分析工作进行的时序(在失效的前后)和主要目 失效分析可分为事前分析 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 事前分析、 的,失效分析可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 事前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思维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 事前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思维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时 序树分析法和特征—因素图分析法等),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失 因素图分析法等), 序树分析法和特征 因素图分析法等),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失 效事件的发生。 效事件的发生。 事中分析,主要采用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 事中分析,主要采用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用于防止运行 中的设备发生故障。 中的设备发生故障。 事后分析,是采用实验检测技术与方法, 事后分析,是采用实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找出某个系统或零件 失效的原因。 失效的原因。 失效分析学的显著特点:一是实用性强, 失效分析学的显著特点:一是实用性强,即它有很强的生产使 实用性强 用背景,与国民经济建设存在着密切关系;二是综合性强,即 用背景,与国民经济建设存在着密切关系;二是综合性强, 综合性强 它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和技术部门 .
失效分析知识点
失效分析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失效的定义:当这些零件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失效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3).零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 失效分析定义: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
也就是研究失效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 失效分析过程:事前分析(预防失效事件的发生)、事中分析(防止运行中设备发生故障)、事后分析(找出某个系统或零件失效的原因)。
5. 失效分析的意义:(1).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2).失效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3).失效分析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生产者)利益;(4).失效分析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5).失效分析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促进作用: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开发与工程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基础知识一.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与来源:1.按照失效的外部形态分类:(1)过量变形失效:扭曲、拉长等。
原因:在一定载荷下发生过量变形,零件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断裂失效:一次加载断裂(静载荷):由于载荷或应力超过当时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起;环境介质引起的断裂:环境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低应力脆断;疲劳断裂(交变载荷):由于周期作用力引起的低应力破坏。
(3)表面损伤失效:磨损:由于两物体接触表面在接触应力下有相对运动,造成材料流失所引起的一种失效形式;腐蚀: 环境气氛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
(4).注:断裂的其他分类断裂时变形量大小:脆性断裂、延性断裂;裂纹走向与晶相组织的关系:穿晶断裂、沿晶断裂;2.失效的来源:(1).设计的问题:高应力部位存在沟槽、机械缺口及圆角半径过小等;应力计算错误;设计判据不正确。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doc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失效分析基础知识钟群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1基本概念1.1失效和失效分析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判断失效的模式,杏找失效原因和机理,提出预防再失效的对策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称为失效分析。
1.2失效和事故失效与事故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范畴,事故强调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而失效强调的是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状态。
失效和事故常常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1.3失效和可靠失效是可靠的反义词。
机电产品的可靠度R(t)是指时间t内还能满足规定功能产品的比率,即n(t)/n(0),n(t)为时间t内满足规定功能产品的数量,n(0)为产品试验总数量。
累积失效概率F(t)就是时间t 内的不可靠度,即F(t)=I-R(t)=[n(0)-n(t)]/n(0)o1.4失效件和废品失效件是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发生故障的零件,而废品则是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前发生质量问题的零件。
废品分析采用的方法常与失效分析方法一致。
1.5失效学研究机电产品失效的诊断、预测和预防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交叉综合的分支学科。
失效学与相关学科的边界还不够明确,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2失效的分类2.1按功能分类由失效的定义可知,失效的判据是看规定的功能是否丧失。
因此,失效的分类可以按功能进行分类。
例如,按不同材料的规定功能可以用各种材料缺陷(包括成分、性能、组织、表面完整性、品种、规格等方面)来划分材料失效的类型。
对机械产品可按照其相应规定功能来分类。
2.2按材料损伤机理分类根据机械失效过程中材料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的本质机理不同和过程特征差异,可以分类如图1所示。
图1失效的分类2.3按机械失效的时间特征分类(1)早期失效可分为偶然早期失效和耗损期失效。
(2)突发失效可分为渐进(渐变)失效和间歇失效。
2.4按机械失效的后果分类(1)部分失效(2)完全失效(3)轻度失效(4)危险性(严重)失效(5)灾难性(致命)失效3失效分析的分类失效分析的分类一般按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为:(1)狭义的失效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引起产品失效的直接原因。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是指针对某一产品或系统出现的故障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的过程。
失效分析旨在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修复或预防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篇关于失效分析的3000字文章。
第一章:引言在现代工业制造和运营过程中,产品失效经常出现。
这些失效不仅会导致生产停滞,还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进行失效分析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失效分析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概述失效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追溯出现故障的原因来寻找解决方案。
失效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
失效分析可以分为有限的(FMEA)和无限的(FMECA)两种类型,具体取决于分析的层次和深度。
第三章:失效分析的步骤失效分析的步骤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收集信息、定义问题、确定失效模式、分析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实施修复措施和验证效果。
每个步骤都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确保整个失效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故障树分析(FTA),它通过建立逻辑关系图来追溯故障发生的路径。
另一种方法是因果推理法,它通过询问“为什么”来逐步分析问题的原因。
此外,还有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等。
第五章:失效分析的应用失效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制造业、军事、航空航天等。
在制造业中,失效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军事领域,失效分析可以帮助确保武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失效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和防止飞机事故。
第六章:失效分析的挑战虽然失效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要进行失效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而且,有时根本原因可能相对复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验证。
此外,失效分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和沟通,以确保成功实施。
失效分析
1、调查现场失效信息
• 调查现场失效信息是失效分析的第一步,它是
整个失效分析工作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必 要前提。 • 一般以机械失效现场为出发点,细致、客观、 全面、系统地观察、收集失效对象、失效现象、 失效环境等现场失效信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 感性材料。如:路况、行驶速度、载重、天气、 事故现场状况等。
• 根据调查情况、试验分析及模拟试验 结果,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推理、演 绎推理、类比推理)综合分析失效的 原因。
6、改进措施及写出失效
分析报告
• 失效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针对失效原因,提 出改进和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并 能够按这些措施进行试生产验证,然后写出 失效分析报告。
7、效果验证
• 对改进后的试验性小批产品装机进行实际运行考 验,如果运行正常,说明改进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有效的。反之,必须及时调整试验方法,重新认 识失效过程,直至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止。
3、塑性断裂
当工件所受的实际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 度时,将产生塑性变形,应力进一步增大就会 产生断裂,称为韧性或塑性断裂。 宏观断口特征:断口附近有明显的宏观变 形,断口表面粗造呈暗灰色,一般可分为三个 特征区-即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
微观断口特征
• 韧窝花样(见图1)、 蛇形滑动、滑移痕迹、 涟波花样、延伸花样。 韧窝越深,平均直径越 大,材料韧性越好。
一失效分析术语
• 1、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不可修复)。 • 2、故障:产品丧失部分规定的功能,但是可以修复。 • 3、失效分析:判断失效产品的失效模式,查找产品失效机 理和原因,提出预防再失效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 • 4、规定功能:是指国家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等规定的 对产品适用、安全及其特殊的要求。 • 5、失效模式:是指失效的外在宏观表现形式和过程规律。 • 6、失效机理:是指失效件的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及微观 (可以追溯到原子、分子)尺度和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此 相对应的一系列宏观的性能、性质变化和联系。
失效学与失效分析
复合材料由多种材料组成,各材料之间的粘附力对于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当 粘附力减弱或丧失时,会发生界面失效。界面失效的原因可能包括环境因素、温度变化、 化学腐蚀等。界面失效会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因此,在复合材料设
计和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各组成材料的相容性和环境适应性。
案例四:压力容器的断裂失效
物理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物理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各种失效模式对产品性能 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靠性框图
通过建立可靠性框图,分析产品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便 找出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
0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的分类
早期失效
产品在初始使用阶段就发生的失效,通常与 产品设计、制造缺陷或材料问题有关。
核能领域
在核能领域,失效物理用于研究核反应堆材料在高温、高 压和高辐射环境下的失效机制,以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
机械工程领域
在机械工程领域,失效物理应用于各种机械部件的失效分 析,如轴承、齿轮和发动机部件等,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 靠性和寿命。
05
失效案例研究
案例一:机械零件的疲劳失效
总结词
机械零件在循环载荷下发生的失效,通常表现为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失效物理的核心原理包括断裂力学、疲劳、蠕变等,这些原理揭示了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失效机制。
失效物理的原理对于预测和预防失效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材料的失效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失效物理的分析方法
01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测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 的性能,观察其失效模式和过程
,分析其失效机理。
03
理论分析
基于物理和数学模型,对材料的 失效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预测。
材料失效分析课件第1章材料失效分析概论
1.2 失效分析的基本概念
1.2.2 失效的新定义*
√ 失效 (failure) 是产品因外观形态或微观结构发生
变化而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功能
外观 形态
截面分离 局部损伤 变形过量 表面变性
微观 结构
电子缺陷 离子缺陷 原子缺陷 线状缺陷 平面缺陷 体型缺陷 组织退化
* 杨振国. 论失效分析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3, 49 (S2): 1-3.(第五届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大会特邀报告)
因此,泰坦尼克号的失效是在冰山撞击力、铆钉及船板的断裂 韧性低、航速过快等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失 效起因)。
附录: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的相关文献
1. Division of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Collec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Public Inquiry Mail Servic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The Titani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May 1997). /resource/faq/nmah/titanic.htm
经济损失巨大!
1.1 概述
1.1.2 失效分析的意义 ● 失效分析是综合运用材料基础知识和各种表征方
法,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和研究的。通过失效分析, 可以找到失效的产生原因,从而避免同类事故的重 复发生,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它的作用主要有:
1. 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保障社会稳定; 2. 明确事故的责任,维护用户的应有权益; 3. 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管理; 4. 促进材料研究的进步,为设计开发新材料、改进
失效分析
26
二. 失效分析的意义
另外历史上:
1.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例如,19世纪中期,铁路运输的出现给工作和 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不久后频繁出现车轴的断裂, 当时都无法解释。通过对大量断轴失效分析和试 验研究工作,找到了原因:金属构件在交变应力 的作用下,即使该应力远远低于金属材料的拉伸 强度,经过一定的循环积累,也会发生断裂,这 就是“疲劳”。此后经物理学家、冶金学家、机 械工程师反复、深入、系统的研究,使疲劳断裂 成为金属材料强度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1
3.失效实例
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 联合碳化物公司所属的一家化工厂,由于安全 装置失灵,系统升压导致储罐管路破裂,泄出 大量毒气,造成375人死亡,2000人重伤。该 市50万居民中有20万受到毒气的侵害,其中2 万人需要住院治疗。有关方面要求美国公司赔 偿150亿美元的损失费。
21
失效分析的分类 失效分析的分类一般按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 为: (1) 狭义的失效分析 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引起 产品失效的直接原因。 (2)广义的失效分析 不仅要找出引起产品失 效的直接原因,而且要找出技术管理方面的薄 弱环节。 (3)新品研制阶段的失效分析 对失效的研制 品进行失效分析。
31
二. 失效分析的意义
2. 提高装备及其构件的质量
试验室内再好的模拟试验也不可能做到与装备构 件服役条件完全相同。任何一次失效都可视为在实际 使用条件下对装备构件质量检查所做的科学试验,失 效越是意想不到的,越能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示,引 导分析复杂多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下装备构件质量的 偏差,找出被忽略的质量问题。由此从设计、材料、 制造等各方面进行改进,便可提高装备及其构件的质 量。
6
失效分析总结
失效分析总结第⼀章1、零件失效: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零件失效的含义: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下作⽤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腐蚀导致尺⼨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的⼀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失效分析可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事后分析。
5、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1)失效将造成巨⼤的经济损失。
(2)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经济损失。
(3)提⾼设备运⾏和使⽤的安全性。
第⼆章1.⼯程构件的失效分为断裂、磨损、腐蚀三⼤类。
2.失效形式分类及原因(表2-1P18)3.失效来源包括1.设计的问题2.材料选择上的缺点 3.加⼯制造及装配中存在的问题 4.不合理的服役条件4.应⼒集中:零件截⾯有急剧变化处,就会引起局部地区的应⼒⾼于受⼒体的平均应⼒,这⼀现象称为应⼒集中。
表⽰应⼒集中⼤⼩的系数称为应⼒集中系数。
5.缺⼝敏感性NSR=σNb/σb(σNb表⽰缺⼝式样抗拉强度,σb表⽰光滑试样抗拉强度)⽐值NSR越⼤,敏感性越⼩。
当NSR>1时,说明缺⼝处发⽣了塑性变形的扩展,⽐值越⼤说明塑性变形扩展越⼤,脆性倾向越⼩。
塑性材料的NSR>1,材料反⽽具有缺⼝强化效应,缺⼝敏感性⼩甚⾄不敏感。
NSR<1,说⾯缺⼝处还未发⽣明显塑性变形扩展就脆断,表⽰缺⼝敏感。
6.内应⼒通常分为3类:第⼀类内应⼒(宏观应⼒)是指存在于物体或者在较⼤尺⼨范围内保持平衡的应⼒,尺⼨在0.1mm以上;第⼆类内(微观)应⼒是指在晶粒⼤⼩尺⼨范围内保持平衡的应⼒,尺⼨为10-1~10-2mm;第三类(微观)应⼒是在原⼦尺度范围保持平衡的应⼒,尺⼨为10-3~10-6。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第一单元 概论 PPT课件
图1-13 以失效抗力指标为线索的失效分析思路示意图
失效残骸分析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判断系统各构件断裂的先后顺序,从而找出最先断裂( 失效)件。可从各构件断裂断口表面花样上判断,并将最先 断裂(失效)件断口进行分析。
如“压力容器爆炸”等众多碎片飞裂失效残骸分析中: ① 在移动残片前,应绘草图、测量列表记录每一残片位置 ; ② 要确保现场的残片都被找到,往往较难,但非常有用; ③ 要确定事故发生时,装置各控制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如飞机的“黑匣子”、设备控制仪表等)。
应特别强调的是失效与以下几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必须加以区别:
(1)失效和事故
(2)失效和可靠
(3)失效况:
(1) 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 失去原有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 ,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和制定任务。
二、失效分析的任务
①失效性质的判定; ②失效原因的分析; ③采取措施,提高材料或产品的失效抗力。
模块三 失效分析的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一、失效分析的思路方法
1、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
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魂。
模块三 失效分析的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2、失效分析的主要思路方法
(3) 金属装备整体功能并无任何变化,但其中某个构 件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虽然装备还能正常工作,但在某 些特殊情况下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这种失去安全工作能 力的情况也属于失效;
2、失效的分类
(1)按材料损伤机理分类 根据机械失效过程中材料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的本
质机理不同和过程特征差异,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变形、 断裂、磨损和腐蚀,如图1-1和1-2所示。
失效分析讲义课件
失效分析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工艺控制和过程改进
失效分析可以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产品失 效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和过程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质量控制和检验
失效分析可以应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阶段,通过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 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失效模式。
失效分析讲义课件
目录
• 失效分析概述 • 失效分析基本原理 • 失效分析技术应用 • 失效分析案例分析 • 失效分析发展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失效分析概述
失效定义与分类
失效定义
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 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出现不可接受 的问题。
失效分类
根据失效的性质和原因,可分为功能 失效、结构失效、疲劳失效、腐蚀失 效等。
设计和开发阶段
失效分析可以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阶段,通过对产品进 行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和 原因,提出相应的设计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 性。
原型测试和验证
在产品原型测试和验证阶段,失效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 潜在的设计问题,确保产品在投入生产之前已经充分考虑了 各种失效模式。
物理化学分析
对产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如成分分析、硬 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以确定失效原因 。
失效分析基本步骤
初步分析
对失效产品进行初步分析,包括 外观检查、内部检查等,以确定 可能的失效原因。
深入分析
对初步分析中确定的失效原因进 行深入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分析 、材料性能测试等,以确定具体 的失效原因。
失效分析在产品维修中的应用
失效分析第一章ppt课件
失效模式是指构件失效后的外观形式,即可观 察的、可测量的失效的宏观特征。比如,脆性断 裂疲劳开裂、接触磨损等。
根据构件失效的宏观特征,失效模式应有五种:
(1) 变形(deformation )
(2) 断裂(fracture)
(3) 腐蚀 (corrosion)
(4) 磨损(wear)
(5) 衰减(attenuation): 微结构随时间、环境等因 素渐变弱化
20钢
Al2O3
橡胶
MMC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1.3.3失效分析的综合性
产品质量管理一般实行“五要素”法管理: “人、机、料、法、环”
“人、机、料、法、环、测” 但产品的失效分析更复杂,分析人员不仅 需要有材料、工艺、结构、力学、控制、 检验等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安装、维护、 运行、环境等工程知识,同时也要熟悉生 产过程涉及的标准、规范、规程,还包括 心理学等在内的一些管理知识。
1.1.1失效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遍及各行 各业
1.1.2失效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6年11月21日发射,2007年11月18日指出,该卫星太阳能帆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板无法打开,一直不能正常工作。直接经济损失20亿RMB,间接 损失1000亿元以上。
应该指出:“失效”和“事故”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机械零件失效分析(刘瑞堂)第一章
1980年3月27日,北海的石 油钻探船Alexander Kielland号, 由于连接五条立柱的水平横梁发 生腐蚀疲劳断裂而完全倾覆,损 失达几千万美元。
• 我国,机械零部件失效率也很高, 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 1979年9月7日,我国某工厂氯气 车间的液氯瓶爆炸,使10吨氯液 (5.12地震期间有一化工厂氯液泄 露,造成恐慌)外溢扩散,波及范 围达7.35km2,致使59人死亡, 779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 元。
失效学是研究机械装备 (Machinery Equipment)的 失效诊断、失效预测和失效预防 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其工程应 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失效学发展的三大基础 (理论基础,技术基础, 方法基础)
理论基础
• 近代材科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和疲
劳学科等对断裂(60年代提出的新术语 KIC,JIC,COD,KISCC,da/dN,da/dt) 、 腐 蚀和磨损的深入研究,积累了相当丰 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见解和物 理模型,为失效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 基础.
2.3.2 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1)装置或系统越复杂,越容易发生失效; 使用的零件、软件(计算机程序、文件类)的数量越多。 并且牵涉到的组织或人员越多,失效或错误就越多。这几 乎都与系统的失效有联系 。零件的数量级:电视机力l02 一103,汽车为104,喷气式飞机为105,阿波罗号为106, 计算机为105-106。 • (2)使用环境多样化使失效变得复杂; 必须能承受严酷的应力 并且要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 (3)在系统或产品开发中采用新材科、新技术会导致新的 失效。 此时,只靠过去的经验进行高可靠件的设计是很因难的。 并且这些技术开发的速度很快,开发的时间愈来愈缩短, 因此,在没有进行充分鉴定和试验的情况下就让产品出厂 或开始使用,就会使以后连续发生失效的危险增大。
第一章 失效及失效分析的概念
16
重大失效案例
1980年3月27日,北海的石油钻探船Alexander Kiellang 号,由于连接五条立柱的水平横梁发生腐蚀疲劳断裂而完全 倾覆,损失达几千万美元。 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 司所属一家化工厂,因安全装置失灵,系统升压导致储罐管 路破裂,泄出大量毒气,造成2500人死亡。 该市50万居民中有20万受到毒气侵害,其中2万人需住院治疗。 后来美国公司赔偿150亿美元的损失费。
5)失效分析也是仲裁失效事故、开展技术保险业务及对外贸 易中索赔的重要依据。
因此,失效分析在国民经济、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世界各国均受高度重视,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27
§1-2 机械产品失效的分类
28
失效的分类
机械零部件(机件)的失效:
机械零件因力(能量)、温度、介质等物理和化学的作用, 而逐渐发生尺寸、形状、状态或性能的变化,并以特定的表 现形式丧失其规定的功能。 特定的表现形式:即各种“失效形式”或“失效类型”。
24
④ 大型化工设备不锈钢零、部件断裂失效,受到关注。
失效分析认识了金属在其敏感介质系统中,存在各类应力 腐蚀开裂行为,并研究其产生机理。
如:1965~1966年间,美国登月计划,用Ti-6Al-4V钛合金 制成压力容器曾发生多起应力腐蚀断裂。 此外,锅炉钢“碱脆”,黄铜弹壳的“季裂”; 镁合金飞机构件存放期间的开裂; 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奥氏体不锈钢的开裂等 均为应力腐蚀造成。
16重大失效案例1944年10月20日美国东俄亥俄州煤气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储藏基地一台直径213m高128m的圆筒形储气罐由于在1312的高度处壳体破裂而喷出气体和液体随后爆炸起火20min后另一台内径为174m的球罐因受热倒塌而爆炸由此造成128人死亡当时经济损失达680万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裂失效与非断裂失效: 机械零、部件产生断裂是失效--断裂失效;而因磨损、变
形或腐蚀使零部件尺寸变化等也称失效--非断裂失效。
断裂失效的灾难性: 机械产品的失效是经常发生的,突如其来的断裂失效带来灾
难性破坏,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在国内外工业发 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机械失效学:研究机械产品(装备)的失效理论、失效诊断 技术和失效预测预防方法新兴学科,它与多种学 科、技术相关,与基础学科相结合,形成不少边缘学科。
如:失效学 + 物理学 --→ 失效物理学;
失效学 + 力 学 -- →失效力学(损伤力学);
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 所属一家化工厂,因安全装置失灵,系统升压导致储罐管路 破裂,泄出大量毒气,造成2500人死亡。
该市50万居民中有20万受到毒气侵害,其中2万人需住院治疗。 后来美国公司赔偿150亿美元的损失费。
17
重大失效案例
1986年1月28日11时39分12秒 (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挑战 者”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 肯尼迪航天中心,第10次发射升 空后73秒钟,到10英里上空,因 助推火箭发生故障,突然爆炸, 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
随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和电子光学仪器 测试技术的进步,在对大量工程失效现象的行为规律与机理
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失效学, 也称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就是分析失效的原因,研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 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 。
19
失效分析的目的:不仅要分析和判断失效原因,更重要找出
6
特别是:大量通用的、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地大量早期失 效,严重影响了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因此需要有更多的 人从事失效分析工作,重视和搞好产品的失效分析,这对提 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将起深远的影响。
本选修课目的:普及失效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材料技术人 员的失效分析水平。通过学习
1. 了解失效分析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失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3. 熟悉典型机械产品失效的规律与特点;
失效分析认识了金属在其敏感介质系统中,存在各类应力 腐蚀开裂行为,并研究其产生机理。
如:1965~1966年间,美国登月计划,用Ti-6Al-4V钛合金 制成压力容器曾发生多起应力腐蚀断裂。
此外,锅炉钢“碱脆”,黄铜弹壳的“季裂”; 镁合金飞机构件存放期间的开裂; 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奥氏体不锈钢的开裂等
“疲劳断裂”成为金属材料强度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设计疲 劳试验机,确立“疲劳极限”的概念,提出抗疲劳设计方法。
21
② 二战期间,美国有4694艘焊接结构 “自由轮” ,有1289艘 发生不同程度失效。
其中:238艘断成两截或严重损坏而报废; 19艘沉没; 24艘甲板完全断裂。
事故多发在美国-冰岛-英国的北大西洋低温寒冷航线上。
30
一、从失效分析技术观点分类
一、从“失效分析技术”观点分类:
逐渐发生尺寸、形状、状态或性能的变化,并以特定的表现 形式丧失其规定的功能。
特定的表现形式:即各种“失效形式”或“失效类型”。 显然,不同物理和(或)化学过程对应着不同的失效形式。 零件失效形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失效形式也很复杂。 为揭示同类失效形式的本质,比较和鉴别各类失效形式,对
各种失效形式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必要的。
失效分析: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创建名牌产品的必由之路。
26
4)失效分析是制订或修改技术标准提供的依据: 如:美国制造“自由轮”的船用钢板,当时未提出韧性要求; 脆性断裂失效分析结果规定:对船用钢板提出韧性要求:15 英尺•磅。 而英国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试验数据,规定了在工作温度 下,船用钢板的韧性:15~35英尺•磅。
钢制桥梁、压力容器、管道等在低温下工作的失效。
23
③ 40~50年代,美国发生数起电站设备的飞裂及英国皇家 空军飞机坠毁事故。
失效分析表明:钢中的氢(H)及夹杂物的有害作用。
奠定了钢的氢脆基本理论,为此发展了碱性和真空冶炼技
术,促使冶金技术的发展。
24
④ 大型化工设备不锈钢零、部件断裂失效,受到关注。
22
战后开展大量失效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
钢的“缺口敏感性”及“钢的低温脆化”。 即碳钢和低合金钢存在脆性转变温度,在低于某一温度就会
变脆(对缺口极为敏感)。
因当时美国船舶技术标准没有对船体钢的“缺口敏感性”和 “低温韧性”提出要求。由此提出了船体钢脆性转变温度的
判据。 钢的低温韧性转变特性:可很好解释焊接结构“自由轮” 、
零件的失效及分析
2018年4月
1
第一章 失效及失效分析的概念
2
本章内容摘要
失效及失效分析的定义; 失效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 机械产品失效的分类; 失效分析的工作内容 ; 失效分析与其他学科、技术间的关系。
3
前言
失效与失效分析: 是一门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实用基础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工程失效事件不断发生,失效分析 技术也不断发展,使用的手段也不断完善,人们对失效的认 识也越来越丰富、充实,工程界已将它列为一门学科即机械 失效学(失效学)。
均为应力腐蚀造成。
25
3)促进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的提高: 零件失效:与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安装等过程相关; 通过失效分析,不断地将失效原因、预防措施等反馈到设计 有关部门,进行相应改进,促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高。 A. 向设计部门反馈:改进产品设计,完善技术规范; B. 向制造部门反馈:改进生产工艺,创制和推广新工艺。 C. 向材料部门反馈:合理化选材,开发和研制新材料; D. 向用户反馈,健全和完善使用、维修制度。
7名宇航员遇难,直接损失12亿 美元,停飞近3年,为人类航天 史上最严重一次载人航天事故。
18
失效分析
1.失效分析(Failure Analgsis) 机器零件的失效特别是断裂失效,危及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
为防止失效现象重复发生,提高产品质量,早在20世纪初, 就开始对零、构件失效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1980年12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产品失效分析委员会 会议上正式统称为“失效”。
10
失效的三种形式
国外资料失效的定义:即失效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完全不能工作(完全丧失功能)
如:发动机中曲轴、连杆的断裂;涡轮机叶片突然断裂; 压力容器壳体开裂等;
2. 虽仍能工作,但不能完全规定的功能(功能衰退) 如:发动机气缸套、活塞环严重磨损,间隙增大,发动机 功能降低。
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以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它是提
高产品的可靠性、寿命的一项积极的工作。即为“坏事变为 好事”。
失效分析的重点: 1.分析失效的原因--即所谓 “失效诊断” 。 2.采取相应预防和补救措施--即 “失效对策” 。
失效分析的依据:
1.机械产品的性能参数; 2.机械零件、设备和系统的可靠度分析(数理统计)资料; 3.机械零、部件的失效残骸。
3. 能工作和完成规定功能,但不能确保安全,应更换维修。 如:经长期高温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其管道,内部组织发生 变化,继续使用存在开裂危险;等。
11
“失效”与“故障”
“失效”与“故障”:二个名词概念不同、但又紧密相关。 “系统故障状态”:因个别或少数几个零部件失效,导致机
器、装备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失去应有的功能,此系统就 处于故障状态。 系统故障状态:指局部的、可修复的、暂时的失效。 若经更换或修复已失效零、部件,系统就能恢复正常; 若失效零、部件过多或损伤过重而不能修复或不宜修复,则该 系统完全失效报废。
12
“失效”与“事故”
“失效”与“事故”: 因个别零件失效而引发系统中其他零、部件或子系统发生快速 破坏,以致系统发生损失严重的整体失效,即“事故”。
“事故”--强调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失效”--强调的是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状态。 “失效”和“事故”: 两者有一定因果关系,但并无必然的联系。 “事故”:可由“失效”引起的,也可其他原因造成的。
5)失效分析也是仲裁失效事故、开展技术保险业务及对外贸 易中索赔的重要依据。
因此,失效分析在国民经济、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 世界各国均受高度重视,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27
§1-2 机械产品失效的分类
28
失效的分类
机械零部件(机件)的失效:
机械零件因力(能量)、温度、介质等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
20
二、失效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
1)失效分析:要找出失效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使同类失效事 故不再重复发生,可避免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 19世纪工业革命,蒸汽机采用,促进铁路运输,但连续发 生多起因火车轴断裂,列车出轨事故。
大量断轴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裂纹均从轮座内缘尖角处开始。 认识到:金属在交变应力下,即使应力远低于金属的抗拉强 度,经一定循环积累,也会发生断裂,即“疲劳”。
发电机--使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 汽车--主要需安全、高速、低油耗、少污染、舒适等。
9
一、失效及失效分析的定义
机械产品在服役中,因应力、时间、温度、介质和操作失误 等因素的作用,常有失去其原有功能的现象。
机械产品丧失其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 “失效”是一个技术名词,曾被称“事故”、“故障”等。
13
“失效”与 “废品”
“失效”与“废品”:两名词含义不同。 “废品”:指不符合技术规范、标准或图纸要求、而又不
宜返修的产品或零件。 “废品”:不具基本功能、尚未投入使用的零件或产品,
故就不存在丧失功能的问题。 但漏检的废品,可能在使用中产生失效。
14
失效的随机性: 早期适应性运行及晚期耗损达到寿命而失效,属可预料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