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合集下载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对比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意外拔管及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人工气道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意外拔管和呼吸机相关肺炎[1]。

集束化护理为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有学者[2]将集束化护理运用于人工气道患者后,发现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降低。

因此本文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分别为(54.9±8.2岁、21.6±5.9、男性25例,女性25例)、(55.1±9.1岁、22.3±6.2、男性29例,女性21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无差异。

1.2常规护理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输液、帮助患者服用药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记录患者护理情况,保持呼吸机稳定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

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

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

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

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

32例小儿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与细节管理

32例小儿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与细节管理
低 , 液 黏 稠度 也 低 , 痰 对气 道 及 肺组 织 损 害最 小 ,
湿化作用也最好 ;④ 气管导管 口使用单层潮 湿无菌纱布覆盖 , 需要吸痰掀开纱布时注意尽量 接 触纱 布 外 缘 , 止 污染 导 管 口 , 换 纱 布 6 防 更 ~8 次/ , d 遇有污染及时更换 ; 使用小雾量短时间 ⑤ 间歇 雾化 吸入法 l ,即每 2h雾 化吸 入 1 , ~ 次 8 1 n7 虽然增加了护士工作量 , 0 / mi  ̄, 但在 1 起突 发事件大批气管刀切割伤 患儿 的使用 中效果显 著, 受到北京专家好评。
能, 局部防御机能大大下降, 患儿在原发病及呼吸 衰竭的基础上极易并发感染 , 因此 , 做好消毒隔离
特别 重要 。尽量 住单 问 , 室 内保持 清洁 , 病 通风换
气 3 次 /, ~4 d 物品及地面使用有效氯消毒 1 次/ d ;医 护人 员 注 意 手 卫 生 , 格控 制 探 视 , 有上 严 患
感 染 性 休 克 、 管 切 割 伤 、 重 手 足 口病 并 发 脑 气 严
① 使 用 呼 吸 机 时 , 规 使 用 呼 吸机 湿 化 装 常
置, 日 每 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 , 及时更换冷凝水集 水杯 ; 不使用呼吸机保 留人工气道 的患儿 , ② 采 用喷头式 湿 化 专用 针尖 注入 湿 化液 , 次 < 1 每
收稿 E期 : 0 1 5—2 t 2 1 —0 3
对于无明显呼吸道分泌物的气管切开患儿 ,
吸痰不作为常规操作 , 有痰 才吸。由于I  ̄ 吸 I 1 jL z 道敏感性相对较高 , 腺体分泌旺盛 , 不合理的吸痰
反而会刺激患儿腺体分泌 , 甚至诱发气 道痉挛。 所以科学吸痰分外重要 , 争取吸痰次数少而有效 ,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2 0 1 4年I C U人 工气道 患 者 的集束 化护 理探 讨
牛辉 妮 ’ 曹水 妮’
摘 要 : 目的 :探讨 集柬化 护理 干预对神 外 I C U 人工 气道 患者的影 响 。 方法 :选取 I C U 病房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 按 时 问段 分 为对照组 ( 5 0 例) 和观 察组 ( 7 0 例) 。对照组 采用常规 护理方 法 , 观察组 采用集束化 护理措施 进行 护理 , 于 患者 解 除人 工 气道或 转出I C U 时评 价效 果。 比较 两组 患者 I C U 住 院时 间及 相关并发 症( 意 外脱管 、 肺部 感 染) 发 生率。 结 果 : 观察 组 患者 I C U入 住 时间短 , 相 关 并发 症发 生 率低 , 与 对照组 患者比较 差异 有 统计学意 义 ( P <O . 0 5 ) 。 结论 对 I C U建 立人 工 气道患者进 行 集束化 护理 干预 , 能缩短 住 院时间 , 降低 相 关并发症发 生率 , 值得 在 临床 推广 。 关键词 : I c U; 人工 气道 ; 集 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3 — 0 1 7 1 — 0 1 人 工 气道 是 指 通过 鼻 腔 或 口腔 直接 在 上 呼 吸道 置 人 导管 形 肠 功能恢 复 以后 , 清醒 患 者 ( 无禁 忌症 ) 鼓 励 经 口进食 , 昏迷 患 者 成 的 气 体通 道 , 是 保 证 患者 呼 吸道 通 畅 , 防止 气 道堵 塞 的 主要 措 应 早期 留 置鼻 饲管 。 施, 也 是 连 接患 者 和 呼 吸机 的重 要 途径 。 集 束 化护 理策 略 是近 年 1 . 2 - 3预 防深静 脉 栓塞 : 定 期为 患 者 行肢 体 功 能 锻炼 , 穿 弹力 袜 , 来I C U 内的 专 业新 名 词 ,是 指运 用 循证 护 理 ,将 目前 已证 实 有 双 下肢 气 压治疗 每 日2—3 次。 效 的 一 系列 护 理措 施 集 合在 一 起 ,使 患者 在 住 院期 间 得 到最 好 1 . 3 评价 方 法 : 于 患者 拔 除人 工气 道或 转 出 I C U时进 行 评价 。① 护理 的方 法 I l l 。本 研究 介 绍 我 院对 神外 I C U建立 人 工气 道 患 者 统 计 I C U入住 时间 。②意 外脱 管 , 包 括 导管 自行 滑脱 和 非计 划性 进行 集 束 化 护理 措 施 , 取 得 良好 效果 , 现 报 道 如下 : 拔管。 ③ 肺部 感染诊 断 的主要 依据 : 根据 患者 的临 床症 状和 体征 、 1 资料 和 方 法 影 像 学检 查及 相 关 的细 菌学 检 查 , 患者 表现 为 呼 吸 急 促 , 体温≥ 1 . 1一 般资 料: 选 取 我 院神外 I C U病 房 2 0 1 2 年 7月 2 0 1 3 年6 月 3 8 . 0  ̄ C, 血 wB C>1 0 ×1 0 9 / L , 肺 部 听诊 有湿 罗 音 , 呼 吸道 有脓 性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 者 1 2 0例 , 男7 6例 、 女4 4例 , 年龄 l 8 ~7 8 分 泌物 , x线 胸片 呈片状 阴影 , 气道 分泌 物培 养 阳性病 原菌 1 3 ] 。 岁、 平均 ( 5 2 . 7± 4 . 5 ) 岁; 严 重脑 外 伤 3 5 例, 脑出血 7 2例 , 脑 肿 瘤 1 . 4 统计 学处 理 : 应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进 行统 计 学 处理 , 计 数资 料 6 例, 多 发复 合 伤 患者 7例 ; 气管 插 管 3 6例 , 其 中经 鼻 2例 , 经口 采用 x 2 检验 , 计量 资料 采用 t 检验 , P <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3 4 例, 气管 切 开 8 4例 。按入 院时 间段 , 将2 0 1 2 年7 ~1 2 月 收治 的 2 结 果 5 O 例 分为对 照组 , 2 0 1 3 年 1 ~ 6月收 治 的 7 O 例 分 为观 察组 , 两 组 2 . 1两组 患 者 I C U人住 时 间 比较 见 表 1 。 观察 组 患 者 I C U人 住 性别 、 年龄 、 病 情 等方 面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时间短, 与对 照组 患 者 比较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表 1 两组住 I C U 时 间 比较 1 . 2方法: 对 照 组 患 者进 行 常 规护 理 , 妥 善 固定 导管 , 保 持 导 管通 畅, 注 意 手卫 生 , 严格无菌操作 , 观 察 组 患 者进 行 集 束 化 护理 干 预, 具 体 干 预 措施 如 下 : 1 . 2 . 1预 防 意 外脱 管 1 . 2 . 1 . 1 妥 善 固定 导 管 : 气管 插 管 患者 上 唇 、 下 颌 及 两侧 口角 粘贴 . 2两 组患 者 相关 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见表 2 。观 察组 患 者 意 透 明贴 保 护局 部 皮肤 ,再采 用 一次 性 气 管插 管 固定 器妥 善 固定 2 两 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导管, 每2 4 h更换 一 次 固定 器 , 并 及 时清 除 颜面 部 汗渍 、 油 渍 。气 外 脱管 率 和肺 部感 染 低于 对 照组 , P<0 . 0 5 )。 管 切 开患 者 每 班检 查 导 管 系带 的松 紧度 , 以能容 纳 一 手指 为 宜 , ( 表 2 两组意外脱 管率和肺部感染率比较 系带 要 打死 结 , 每 天 更换 敷 料 2 次, 污 染潮 湿 时 及时 更换 。 1 . 2 . 1 . 2 镇 静 与 约 束 :对 于短 时 间 内无 法拔 管 且 烦躁 的患 者实 行 药 物 镇静 治 疗 。对 于 意识 不 清 有拔 管倾 向者 予 约束 带 约束 上 肢

优化人工气道的护理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

优化人工气道的护理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

优化人工气道的护理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人工气道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护理措施,对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正确的护理策略和不当的实施方法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优化人工气道的护理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尤为重要。

优化人工气道的护理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1. 选择适合的人工气道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不同的人工气道类型具有不同的护理要求和禁忌症,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确保气道通畅: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是护理的关键步骤。

定期清除气道分泌物、使用吸痰设备进行气道吸引以及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等都是确保气道通畅的常规措施。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气囊扩张技术等提高通气效果。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人工气道使用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气压伤害和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定期检查气道引流情况,注意患者的体位和饮食等,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人工气道的参数和位置。

4. 护理技巧与培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护理技巧,如准确评估和记录患者的气道情况、正确使用吸痰设备和人工气道管理工具等。

另外,为了提高护理效果,还需定期进行培训和技能更新,以掌握最新的护理策略和理论。

实施效果评估是优化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护理效果可以有效了解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反应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1. 气道通畅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吸音等指标来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

通畅度良好的气道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

2. 并发症评估: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气压伤害、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定期检查气道引流情况和体温变化,并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以及肺部感染、创口感染等体征。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气囊上分泌物吸引的注意事项
挤压简易呼吸器及气囊充气、放气的时机正确 反复操作时,可让患者休息2-5分钟,酌情予以吸氧 1991-2010年7篇随机对照研究1647例患者入组,声门下吸引,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对死亡率未降低
内容5:预防VAP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 孙微微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系统对VAP定义为:患者经气管切开或是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通气,通气时间48h以上或停止机械通气或去除人工气道48h之内出现的肺炎
何谓集束化护理?
循证医学
综合方案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各种临床疾患。
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01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注意事项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
湿化
01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价值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于RICU人工气道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RICU病房中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9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

研究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RICU停留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同时,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对于RICU人工气道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RICU;人工气道;临床价值人工气道所指的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在上呼吸道植入导管从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1】。

人工气道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气道堵塞、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对RICU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RICU病房中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9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

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38.5±7.6)岁。

对照组中有男27例、女20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39.1±7.9)岁。

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施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47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执行各项任务,确保人工气道导管的固定与通畅。

研究组50例患者则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气管导管护理:标记患者的气管导管与门齿的距离,定时观察导管的深度,正好固定工作、避免导管发生移位。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

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8例(9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2例(80.00%)。

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54±1.46)d,ICU治疗时间(18.30±2.12)d,满意度(78.30±3.24)分。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10±1.21)d,ICU治疗时间(14.62±1.95)d,满意度(91.22±2.05)分。

对照组VAP6例(15.00%),肺部感染3例(7.50%),意外脱管1例(2.50),合计10例(25.00%)。

观察组VAP1例(2.50%),肺部感染1例(2.50%),意外脱管0例(0%),合计2例(5.00%)。

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更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和ICU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治疗时间;满意度;并发症前言:人工气道是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措施,在ICU危急重症患者中常见,但使用人工气道后患者呼吸道湿化、咳嗽以及加温等功能会减弱,且造成呼吸道免疫力降低[1]。

因此临床护理要更加重视人工气道护理,保证呼吸道湿化效果,充分引流,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集束化护理是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融合多种护理方法加强人工气道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为研究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8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22/18,年龄(63.95±3.53)岁,其中气管插管36例,气管切开4例。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 效降低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五、人工气囊的管理
目的;
1、施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 2、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 吸道。 3、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的 平稳。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询证
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临床疾患。 疾病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
业人员学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究所(IHI)和美国 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 化护理以减少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护理人员的管理 手卫生 床头抬高 口腔护理 人工气囊的管理 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胸部物理治疗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一、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管理 1、需要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2、制定相关的一些指引 3、建立技术操作规范 4、建立相关的制度 5、加强质控 6、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二、手卫生 1、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接触患者要带手套,接触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八、胸部物理疗法 1、翻身扣背
每2小时翻身一次,采用左右侧位45度交替进行,翻身时 配合胸部扣背,促使粘附气管壁痰移动,利于痰液排出。 2、机械辅助排痰 3、体位引流
使病变部位放在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方向 朝下,促使分泌物 引流。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九、人工气道的护理 1、预防非计划拔管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六、气道的湿化 气道湿化不足可导致: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滴入量,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适当调整速度。
护理中注意事项
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 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
•人工鼻不必每天更换,对某些患者 ,可1周更换一次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八——人工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吸痰原则: • 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吸痰时机:
适时、按需吸痰
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 • 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 • 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 • 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 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 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经鼻插管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②不适于急救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 等
勤洗手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三——抬高床头
• 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预 防中心均推荐:
• 1、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VAP,尤其利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
• 2、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胃肠道返流,改善呼吸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VAP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研究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研究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研究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

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意外拔管、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护理前后PaO2及PaCO2等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意外拔管7例,呼吸机相关肺炎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2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PaO2、PaCO2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行集束化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肺通气、换气功能,降低意外拔管、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不良事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标签: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护理方式人工气道建立可以使重症监护室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常用抢救手段。

但是,维持患者人工气道时,会使患者丧失呼吸道屏障功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发生意外拔管,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

集束化护理是根据循证依据实施的护理方式,每项护理操作均经临床证实,临床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中,取86例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研究,根据入住ICU先后顺序分组研究,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先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0.2±7.5)歲;后入住ICI患者设为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71岁,平均(51.6±6.9)岁。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 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人工气道是指通過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

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

人工气道管理的策略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管理的策略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管理的策略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是指通过人工途径建立的通气通道,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常在手术过程中或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使用,但在患者长时间依赖人工气道的情况下,管理人工气道的策略与最佳实践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管理人工气道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

同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气道通畅:确保气道通畅,避免气道梗阻和堵塞。

- 患者舒适度: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疼痛,提供舒适的人工通气体验。

- 患者安全: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吸入事件等。

2. 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在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

常用的人工气道类型包括:- 气管插管:是最常见的人工气道类型,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 气管切开术:适用于需要长期气道管理的患者,如慢性呼吸衰竭。

- 气管插管替代物(例如:喉罩、皮质气管插管等):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无法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预期通气时间和预期并发症等因素。

3. 维持气道通畅为确保气道通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清洁气道:根据患者情况,定期拭取气道分泌物。

- 吸引气道分泌物:采用抽吸或冲洗等方法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 气道吸痰:对于需要维持通气功能的患者,定期进行气道吸痰,预防气道阻塞。

4. 防止感染防止感染是管理人工气道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下是预防感染的最佳实践:- 手卫生:操作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洗手液。

- 消毒措施:使用符合规范的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 换管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标准操作程序,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的管道和配件。

5. 特殊情况下的管理策略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呼吸突然暂停、氧合不良或呼吸困难等,需要采取特殊的管理策略:- 不断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氧合、通气和呼吸参数,及时发现问题。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在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获得性感染疾病,其指的是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接受48h机械通气且至拔管后48h发生的肺炎[1]。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临床上VAP发生率约为6‰~52‰,发病率较高,其既会将患者上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2]。

而通过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可对VAP予以有效预防[3]。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ICU收治的24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即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5.4±2.5)岁;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4.1±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1)抬高床头。

即采取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床头抬高30°~45°,为促进痰液引流,可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

(2)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行口腔护理4~6次,即采用氯己定溶液漱口。

(3)严格无菌操作。

即医护人员需在进行六步洗手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且接触后也需洗手,也可佩戴无菌手套完成护理操作。

(4)负压吸引。

即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为<150mmHg,以便将声门下至插管气囊间存在的分泌物有效清除。

对气囊压力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PRTEX进行监测,使其保持在25~30cmH2O。

监测频率为4小时一次,而在变化体位、吸痰以及鼻饲前后30min左右需及时监测。

(5)加强管理呼吸机管路。

即定时排空集水瓶,并使其处于环路最低位,对管路中冷凝水予以及时清除,以防其倒流。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2-11-23T11:40:51.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林艳[导读]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

林艳(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ICU 江苏丹阳 212300)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在ICU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常用的急救措施。

但在人工气道建立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UEX是指插管自行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我院UEX 发生率为6.4%。

可它的意外脱出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入住ICU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同时人工气道的护理不当则会继发感染,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鉴于此,我们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12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19~78(52.0±9.4)岁。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4例,颅脑外伤36例,复合外伤38例。

经口气管插管78例,气管切开50例。

人工气道维持时间56~624(182.0±69.6)h。

按入院时间段,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58例分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分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及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其内容包括预防UEX和预防肺部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1.2.1 预防UEX ①UEX风险评估:当人工气道建立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UEX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连续动态的评估和交接。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人工气道指的是经鼻腔、口腔连接于呼吸道的导管气体通 道,是与呼吸机连接的关键途径,其存在的主要功效是确保呼吸 道通畅,防止患者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气道堵塞以及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1]。而 VAP是一种较严重的 医院感染,是机械通气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2]。如果在实施人
工作单位:1.510150 广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510285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章晶晶: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8-08-04
ApplicationofClusterNursingInterventiononPatients’ArtificalAirwayinIntensiveCareUnit ZHANG Jing-jing,LIUFang IntensicecareUnit,Zhujianghospitalof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discusstheclinicaleffectofclusternursingonartificalairwayforpatientswithICU.Methods 86patientswith artificialairwayinourhospitalfromJune2016toJune2017wereselectedasresearchsubjects,andallofthemwereequallydividedintocon 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groupbad43cases.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andpatientsinob servationgroupweregivenclusternursingintervention,timeofmechanicalventilation,ICUcheck-inandcomplicationsrates,satisfactionof 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 BothmechanicalventilationandICUoccupancyweresignificantlyshorterinobservationgroupthanthose i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incidenceofaccidentaltuberemovaland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 Thepatientsatisfactionin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ThroughapplicationofclusternursinginterventionforpatientswithICUartificialairway,notonlycaneffectivelyshorten thetimeofmechanicalventilationandICUstay,butalsoreducetheincidenceofintubationrelatedcomplicationsandimprovepatientssatis faction. Keywords:Clusternursingintervention;intensivecareunit(ICU);artificialairway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生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62-02人工气道是为了防止气道堵塞保证患者正常呼吸而通过鼻腔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置入人工气道期间,意外拔管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针对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

我院自2015年初将这一理念引入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便利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68例气管插管,29例气管切开;25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44例原发病为脑血管意外,12例原发病为心肺复苏,另有10例多发复合伤以及6例其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气道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 天数、住院天数,并降低VAP的发生率。
编辑版ppt
4
何谓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 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 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 愈后,这一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文化引入 床边管理并作为实践指南为ICU患者普遍存 在的某种疾病制订最佳护理方案。
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由医 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 的集合。
编辑版ppt
5
何谓集束化护理?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 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 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 各种临床疾患。
Hillier B,Wilson C,Chamberlain D,et al.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oral care, produc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A literature review[J]. AACN advanced critical care, 2013, 24(1): 38-58.
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 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 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编辑版ppt
15
提醒
评估插管深度、记录 胶布浸湿情况 口腔护理、更换固定 时需2人操作
编辑版ppt
16
内容2:气囊管理
朝阳市第二医院 张智慧
编辑版ppt
17
气囊的作用
低容高压气囊 (high pressure low volume cuffs)
编辑版ppt
8
集束化护理的国内现状
集束化护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护理人员意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对预防方 案执行的重要性;
简单的操作步骤相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 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化护理。
宋凌霞,张咏梅,卢美玲,等. 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Meta 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029): 30-33.
编辑版ppt
9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编辑版ppt
10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人工气道固定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编辑版ppt
1
辽宁省第四届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第一小组
内容概要
引言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文献支持
小结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何谓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植入导 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 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编辑版ppt
11
内容1:人工气道气道固定
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 种宇
编辑版ppt
12
人工气道的固定 (Securing artificial airway)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经口气管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牙 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
23
气囊压力不足的并发症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编辑版ppt
24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 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 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编辑版ppt
20
不同体位时气囊压力不同
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 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半卧位时压力最小为(23.0±7.6)cmH2O 右侧卧位时压力最高为(28.0 ±9.9)cmH2O
编辑版ppt
21
气囊压力过高的并发症
循证医学
集束化护理
护理措施
编辑版ppt
6
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
“集束化护理”首先是作为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而 被引进ICU
“集束化护理”已经广泛存在于急 危重症护理中
编辑版ppt
7
集束化护理在国外的发展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 行病学专业人员协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 究所(IHI)和美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 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以减少HAP / VAP的发生。VAP住院患者全面的口腔卫生一 贯被认为是预防VAP关键
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正常气管粘膜
气管粘膜溃疡 编辑版ppt
22
气囊压力过高的并发症
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
气管食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的表现:
✓ 进食呛咳 ✓ 剧烈胸痛 ✓ 呼吸困难 ✓ 肺部感染 ✓ 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
编辑版ppt
气管后壁的膜性 结构缺少前侧壁 软骨结构的支撑 ,压迫后易出现 黏膜损伤,发生 人工气道最严重 的并发症——气 管食管瘘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气囊的作用
密闭固定气道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编辑版ppt
19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理想的气囊压力——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 间的漏气,又可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 性损伤,即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 的最小压力,相应的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 积(MOV)
编辑版ppt
13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 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 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 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编辑版ppt
14
注意事项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 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