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俗节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拜织女 喜蛛应巧
5、中秋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 嫦娥奔月。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 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 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 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 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 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6
寒食节
•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 过的习俗)。 • 来源: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 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 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 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 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 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 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因此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 风俗。
7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 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 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 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 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8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 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9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 舍不得楚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 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 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0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 传统习俗。粽子又叫 “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 多。 一直到今天,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 姓家家都要浸糯米、 洗粽叶、包粽子,其 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会街节”是阿昌族 的一种传统节日,主要是 人们进行物资交流,青年 男女进行社交和表达感情 的机会。耍青龙、玩白象, 是会街节期间最隆重最精 彩的娱乐活动。民间艺人 制作的白象、青龙,一般 用竹木编扎,彩纸裱装, 活灵活显,表现出阿昌人 民的勤劳智慧和对幸福生 活的憧憬。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是公历的四月中旬, 一般持续3至7天。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 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 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 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 习俗流传下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 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 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20
节日习俗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冬至有宰羊、吃 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南方冬至则有吃米团、 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还有 祭天祭祖的习俗。
节日习俗
• • • • •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扫尘
28
春节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中国结,古称络子,是 一种装饰手工艺品,是一种 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 久,影响巨大,甚至传到周 边国家如日本结、朝鲜结。 宋代词人张先有词“心 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形容失恋后的女孩思念故人、 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 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 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 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 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22
“年”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 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 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 ”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 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 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 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 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 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 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 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 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 的习惯。
祭灶节(也称“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
1、元宵节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 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 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 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 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 续 ,因此又称“上元 节”。在古书中,这一天 称为“上元”,其夜称 “元夜”、“元夕”或 “元宵”。而元宵这一名 称一直沿用至今。
4
2、清明节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 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 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在清明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多要祭扫,以此祭 祀祖先。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 上行人欲断魂。”显示出清明节凄清气氛的特点。 2008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公众假期,放假一天。 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12
4、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来源 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 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 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 以乞巧为主,故人们称这之 为“乞巧节”、“少女节”。 2006 年 5 月 20 日,七夕 节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
节日习俗
• • • • • • • • • • 穿针乞巧 喜蛛应巧 投针验巧 种生求子 天河夜话 拜织女 拜魁星 晒书晒衣 贺牛生日 吃巧果
21
8、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 夕夜、除夜、岁除等。每年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 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 “除夕”。它与春节(正月 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 旧迎新的日子。这一天常常 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 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 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 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 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
23
节日习俗
• • • • • • • • • 吃年夜饭 发压岁钱 拜年 守岁 燃爆竹 挂灯笼 贴年画 贴窗花 祭祖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央电视 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 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 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 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
29
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
我国除汉族之外,其它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总 共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各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 文化,民俗节日因此也各有各的特色。
阿昌族的会街节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 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 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 属宗教集会。
我国的民俗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各个传 统节日渗透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 民族悠久历史一脉相承的见证,是中华人民 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重要的传统节日
11
插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 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 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 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 门眉,悬于堂中。 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 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辟邪。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 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 传的“卫生节”,在这一天洒扫 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 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这些 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
风俗习惯
·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 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 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 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
·浴佛
在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 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 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 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 逢人便泼。
9、春节
• • • •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发端:虞舜时期,已有4000余年 定型:西汉时期 适用范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 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 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 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 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 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 永远的精神支柱。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 但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3、端午节
•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龙舟 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 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 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 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 是为了驱瘴避邪。 •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2009年被联合 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节日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 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 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 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 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冷的食品。
18
民间习俗
• • • • • 登高远眺 吃重阳糕 赏菊 饮菊花酒 插茱萸
19
7、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 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 冬至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 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16
节日习俗
• • • • • • 祭月 赏月 拜月 吃月饼 赏桂花 饮桂花酒
古人祭月
6、重阳节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 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 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重阳又称“踏秋”,重阳这天所有 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 萸、赏菊花。 •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 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 清明、中元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 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清明节(4月5日前后)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冬至(12月22日前后) 除夕(腊月廿九或卅) 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我国四大 传统节日,是我国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