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doc
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所谓材料型问答题,就是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延伸。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材料题和问答题有打破界线的趋势,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
可见,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在实践中,学生对于此类题型普遍认为“难”,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题型。
为此,本文结合一些高考题,介绍这类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材料型问答题的出现及其发展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延伸的材料型问答题,首次出现于1991年高考历史试卷,此后,每年的高考历史问答题中都有这种类型的题目,且分值逐渐增加(1991年9分,1993年、1994年10分,1995年14分,……,2005年广东卷26分)。
2006年广东卷三个问答题都是这类题型,分值达到36分。
如:第29题: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组织编修了《四库全书》。
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第30题: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第31题: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所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
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这三个问答题,都是先给出与答题有关的重要信息(材料),要求学生依据信息回忆课本,按问题要求组织答题。
再者,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
因此,作为考生和指导复习的老师,注重研究、探索此类题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材料型问答题的概念和特点1、材料型问答题是列出材料,针对材料多方设问的一种问答题。
高中历史材料型问答题解题四步法学法指导
历史材料型问答题解题四步法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常考的考题之一,其分值在该学科的总分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但往往有些考生在这方面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审题不仔细;无法联系教材,进行知识迁移;组织答案不规范,缺乏条理性等等。
事实上,要答好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寻找它的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1. 材料来源广泛。
历史典籍、文件、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皆可成为试题的来源。
2. 设问层次化。
所引用的材料或文献之间,联系密切,反映事物的本质。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需要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文字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二、解题方法材料型问答题变化多端,但只要认真观察、实践,就会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审、联、选、定四步法,供大家参考。
为说明其解题思路,现以2005年全国卷I的第39题(原题部分略)为例进行说明:图8中B城市为万隆。
1955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分)(5)简述周恩来是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6)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4)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6)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第一步:审1. 审清设问。
首先是审清题型、明确设问与材料、材料与教材的关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题答题技巧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题答题技巧
1.理解题干:认真阅读题目,理解要求和条件。
注意关键词和限定词,弄清楚考察的是哪些知识和能力。
2.分析材料:对于给出的材料进行逐条分析,注意其中的信息和细节,并与题目要求对比,找到与答案对应的信息。
3.确定答案:根据对题目和材料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确
定最合适的答案。
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4.逻辑严谨:答案必须符合逻辑和语法要求,表述清晰、连贯,避免
出现歧义或语病。
5.呈现规范:在写答案的过程中,遵循常规的格式和规范。
要注意书
写整洁、字迹清晰、排版合理。
及时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存
在错误或理解上的偏差。
材料题解题技巧及答案
【解答材料解析题三步骤】1.读——解题的基础(1)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第二遍审读问题,带着问题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①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问题。
因为所问问题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阅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②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能够给出某种暗示和引导。
2.找——解题的关键(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
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涉及的哪课、哪一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课本知识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
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
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答——解题的落脚点(1)按问作答。
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均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2)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所学知识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
浅议材料分析型简答题的解答技巧
浅议材料分析型简答题的解答技巧初中思想品德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并还能以知导行学会“怎样做”。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题,简答题往往以材料分析型呈现,所提供的材料主要以文字材料类、漫画类、图表数据类、图文结合类试题为主,学会分析解答,成为了中考的制胜法宝。
下面就该类题目的解答,谈谈一般的解题步骤:一、看设问,明确答题方向1.学会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在设问中抓关键词语,或找到限制性词语。
3.把握设问的形式,明确答题方向。
(1)体现、反映类(是什么)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问形式如:①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②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③材料告诉你什么道理?答题对策:思品知识+材料中的做法。
这类题目一般分值较低,只要用教材中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稍加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2)原因、意义类(为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说明的是教材中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或以国家的时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
设问形式如: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②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③开展**活动有何重大意义?④……对青少年有什么危害?等。
答题对策:根据思品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案的语句中不一定要出现“因为……所以……”的形式,但它们之间必须是因果关系。
常用到的关键词有“是……的需要”“有利于……”“有助于……”等。
(3)启示、打算类(怎么做)“怎么做”是学思品知识点的落脚点,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从国家、社会或个人角度)应该“怎么做”,不能只停在教材理论的层面上,还应与重大时事新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规范回答。
设问形式如:①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②这件事对你有何启发?提建议、对策,指明措施、方法等也属于这一类型。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
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文综学科的恐惧。
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进入倒计时复习阶段时,很多考生出现了明显的高原现象,即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学习效果不明显,心理高度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这是学习进行到后期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是学习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
政治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政治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问答题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观题,要做好问答题,就必须掌握解问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总结,共分为四步:第一阅读材料分层,第二识类型,第三看设问,第四组织答案。
具体如下:第一、阅读材料是做好问答题的最起码要求高考问答题大多数是材料题,要想把题目做好,先要仔细阅读材料,边读边分层,最好一个句号或一个分层为一层(如果有几个句号的意思是相同的则可归纳为一层),然后概括各层的意思(特别要抓关键词),最后归纳整个材料的内容。
第二、识类型问答题的类型无非是5种类型:(1)直接型(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2)理解说明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某一现象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3)比较关系型(分析事物的特点或相互关系或异同点)。
(4)辨别评析型(着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材料解析型(常见的几种情况:从一个或若干个材料中归纳出观点;或者用一个或若干观点去分析材料;或者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结合)。
第三、看设问这是做好问答题的关键。
要看清楚题目问什么,有什么规定性(即审题范围,条件)。
这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
具体如下:1. 对于“是什么、体现什么道理”比较容易,如某一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只要能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出有关的原理即可,一般不需要深入阐述。
但要注意有时问题中是问“体现哪些道理”它涉及的是多个方面的知识点(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需要结合相应的材料来分析说明。
2. 对于“为什么”我们就要从必然性(原因),和影响性(意义、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后果:积极后果、消极后果)等几方面来回答。
3. 对于“怎么办”,即我们对题目所提供的现象或观点采取的态度或措施。
如果题目中的观点正确或为良好现象,那么我们应怎么样坚持和发展;如果题目中观点错误或为不良现象,那么我们应怎么样避免、克服。
4. 对于“谈谈你的看法”,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思路回答。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贵州邹远航材料型问答题也叫“材料题”,就是指依托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设计的问答题。
材料型问答题是材料与问题的完美结合,回答方式主要有根据材料作答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两种方式,回答内容有背景或原因、作用、影响、措施、特征或特点等,同学们在做材料型问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
看问题要注意看问题的提示性语言,明白问题的思维类型;看问题的中心语(主干语);看问题的时间、地点、性质、频率等限制语;看问题的需要回答的项目;看问题的种类,即看问答题由几个子问题组成等。
看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如果是图片材料,要注意看图片本身和图片上或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它们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如“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组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2003年上海卷)参考答案提示: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
又如“观察下面三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 ②这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2004年高考历史卷江苏卷)参考答案:①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其中①③的答案是根据三幅地图的文字信息和特征作出判断的(图一有“周”、“城濮之战”、吴、越、郑、山戎等有效信息,图二秦赵燕长城、长平、马陵等有效信息,图三有咸阳、连接东西的长城、南部三郡等有效信息。
)如果是表格材料,要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如表格中有对比性的文字、数字等,那有可能要回答“特点”、“变化”、“表现”、“趋势”及思考“原因”等,如“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001年高考文综江浙卷)参考答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材料题答题技巧
开放性问题答题技巧
两国交往类:1、中X两国要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友好往来, 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2、中X两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两国争端,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任意两点,言之成理均 给分)
◇如何应考◇
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不能放过引文、标题和出处)
2、构思答题要点:搜集组织相关知识点 (利用材料是关键,回归教材是根本) 3、书面作答:序号化、段落化、看分值; (清楚美观是关键,防止错别字)
A
B
◇如何应考◇
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不能放过引文、标题和出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技类: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代化类:1、落后就要挨打;2、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 提高综合国力,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训类(应该怎么做):1、政治上(依法治国,民主与法制建 设)……;2、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3、 文化上(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教育)……
答题秘诀:利用和提炼材料
◇如何应考◇
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不能放过引文、标题和出处)
2、构思答题要点:搜集组织相关知识点 (利用材料是关键,回归教材是根本) 3、书面作答:序号化、段落化、看分值; (清楚美观是关键,防止错别字) 4、以不变应万变(活题死答) 答题要领:题看清 字认真 不空题 点要分
材料题解题技巧
6、认真检查。题目答完后,对题目 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 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 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 误。
【特别提醒】
① “后果”:在历史学科中,“后果”可 理解为就是“结果”,是中性词。而“最严 重的后果”则要从坏的角度考虑。
② “原因”:可从主(客)观方面;内(外) 因方面;国内(际);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分析;也可从根本原因、直接原 因、主要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方面 来分析。
●认真读“材料” 1、要特别注意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 和“省略号两边”的信息。 它们往往能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 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帮助缩小答题范围。而省略号删去的是与 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 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要将材料的基本信息点与教材的基本史实、 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 节相关联,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回 答问题就不难了。
答案尽量用学科语言,知识性语言,尽量 不用口语化语言、生活性语言、描绘式语言。 如:太平在国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规模巨 大的、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历史学科阅卷评分,只把“反侵略反封建的农 民运动”看着给分点,而不会看重“轰轰烈烈 的、规模巨大的、波澜壮阔的”这些描绘性语 言。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解题。如果抛开材料信 息、纯粹以教材内容答题,就失去了材料解析 题应有的价值。(论从史出)
第四、注意题干问题后的分数暗示。问题后 面标注的分数,实是暗示该问答案的详略, 给分点的多少。如上述38题中的“(16分)、 (8分)、(10分)”即是分数暗示。
二、如何解读材料解析题题干 此以2002年高考文 综试题38题为例,介绍解读材料解析题题干的要领。该题 的题干是:(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 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16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 政策有何根本差异。(8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 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10分)
提高高考材料问答题得分率的技巧
提高高考材料问答题得分率的技巧
材料问答题是大部分高考科目测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传统文字材料问答和仿真材料问答两类。
如何有效提高材料问答题的得分率?
首先,要学会分析给定的材料问答题,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仔细观察材料中体现的主题和内容,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及时制定一套自己的答题策略,有效地将答题时间投入到重要的问题上,如重要的材料分析问题,以及对细节问题的深入探讨。
此外,在答题过程中,要创造更多的有效思维方法,深入挖掘材料中所隐含的观点。
从一定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深层思考,以此来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注意文字的表达简洁清晰,不要繁琐赘述,务必遵守文体的表达规范,合理排列答题的文字框架,以此来争取更高的得分率。
最后,通过反复的训练,学会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的效率。
在正式考试之前,建议正式考试前多参加一些模拟考试,熟悉各类材料问题的解题技巧,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之中提高得分率。
通过以上技巧的运用,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提高材料问答题的得分率。
只要考生坚持努力,将自己的每一课知识用到高考中,就一定
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新课程背景下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新课程背景下,材料型问答题成为历史评价中主观试题的核心题型,这种题型考察能力相对全面,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对考生答的评价有较大弹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该题型功能还将进一步加强。
因此,从日常教学及评价出发,将材料型问答题的类型、基本要求、提问方式加以整理,在明晰相应特点基础上,注意答题事项,掌握答题方法,实践中便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一、叙述类题型题目命制特征: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过程、结果,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作系统归纳叙述。
信息提示语:题目中常会有“简述”、“概述”、“综述”、“试述”、“列举”、“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等一类词语。
答题注意事项:一般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表达即可。
第一,围绕题目要求知识要点作答,叙述条理、周密。
第二,题目中有“综述”、“概述”一类词语,要考虑到时间跨度及知识纵向联系,叙述概括性要强。
例1阅读下列材料欧洲联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欧洲共同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11日,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欧是如何由“一盘散沙”变为“亲密兄弟”的?回答这一题目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叙述,无须展开。
第一,初步联合阶段,从个别经济合作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到1957年《罗马条约》再到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于能共同体,最后1967年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第二,进一步加强合作,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农业政策再到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作,合作不断加强。
第三,合作不断深化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扩大了一体化范围;1 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变为其政治经济双重性组织,欧洲合作从经济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合作更为广泛紧密。
七年级物理材料题答题技巧
七年级物理材料题答题技巧
物理中的材料题是一种需要理解和分析文本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的题型。
下面是一些七年级学生在回答物理材料题时可以使用的技巧:
1. 仔细阅读材料
在回答物理材料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
确保你对文本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注意关键词
在阅读材料时,特别要注意关键信息和关键词。
明确理解关键词有助于你确定问题的要求和相关的数据。
3. 提取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将材料中的重要数据和事实记录下来,这样可使之后的问题回答更加方便和准确。
4. 理解问题要求
每个问题都有特定的要求。
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你明确理解要求。
如果有多个子问题,逐一解答并确保你回答了所有问题。
5. 使用逻辑和推理
物理材料题可能需要通过推理和逻辑来得出答案。
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和问题的要求,运用逻辑思维,推导出合理的结论。
6. 划重点和归纳
为了更好地理解材料和问题,你可以在阅读材料时划重点。
通过划出关键句子或关键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整理和归纳。
这样做也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回顾材料,并回答问题。
7. 用自己的话回答
在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材料中的句子。
通过用自己的话解释和回答问题,可以表明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七年级物理材料题的一些建议和技巧。
请在练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祝你学业进步!。
政治材料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政治材料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一、具体解题方法:第一步:首先认真审查材料和设问。
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明确考查什么知识点。
其次认真审查设问:一是知道设问的类别。
如:是什么(含义、概念、内容、表现、本质等)为什么(理由、原因、意义、必要性、重要性、作用、影响)怎么做(解决途径、应该怎么做、提出建议、倡议等)二是知道设问的限制性条件,从主体限制(国家、社会、公民、青少年、家庭、学校)还是从内容方面限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二、评析题①审材料和设问:设问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评析)、设问的限制性条件(从权利义务的关系角度)②联系教材知识、材料和生活实际。
回归教材、联系材料,知道考查的要求和内容、答题的角度和范围③第三步:明确答题思路,科学组织答案。
答案做到四化:序号化、段落化、术语化、层次化(先教材,后材料,由里到外,由小到大,由现象到本质)答题步骤(1)判断行为(2)教材知识点(3)运用教材知识点评析材料中的行为(4)结合材料表明应该怎么做三、是什么(what)1.常见设问:是什么、说明什么,体现什么,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2.解题思路:①提取: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即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等。
②定点:筛选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进而确定考点。
③作答:作答时要做到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
因此,准确描述知识点是关键。
四、为什么(why)1.常见设问:为什么、意义、作用、必要性、重要性、关系等。
2.作答格式:①现状:目前……(答所提问题的国情或现实,材料反映有的可以抄材料)②作用、地位:(课本中考点的地位,或用此句代替:是……的需要。
)③意义(重要性)“……(抄题目)”有利于(促进、推动)……。
在解答中,一般由小到大(个人、社会、国家)。
个人角度围绕(德、智、行等);国家角度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作答,并充分挖掘材料。
五、怎样做( how)1.how常见设问:“如何”或“怎样”“建言献策”等字眼来设问。
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技巧一、高中政治材料题主要提问方式: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 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方法与技巧(一)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例1、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
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参考答案: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
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3如果题干从不全面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③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④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例3、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贵州邹远航
材料型问答题也叫“材料题”,就是指依托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设计的问答题。
材料型问答题是材料与问题的完美结合,回答方式主要有根据材料作答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两种方式,回答内容有背景或原因、作用、影响、措施、特征或特点等,同学们在做材料型问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
看问题要注意看问题的提示性语言,明白问题的思维类型;看问题的中心语(主干语);看问题的时间、地点、性质、频率等限制语;看问题的需要回答的项目;看问题的种类,即看问答题由几个子问题组成等。
看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如果是图片材料,要注意看图片本身和图片上或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它们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如“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组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2003年上海卷)参考答案提示: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
又如“观察下面三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②这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2004年高考历史卷江苏卷)参考答案:①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其中①③的答案是根据三幅地图的文字信息和特征作出判断的(图一有“周”、“城濮之战”、吴、越、郑、山戎等有效信息,图二秦赵燕长城、长平、马陵等有效信息,图三有咸阳、连接东西的长城、南部三郡等有效信息。
)如果是表格材料,要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如表格中有对比性的文字、数字等,那有可能要回答“特点”、“变化”、“表现”、“趋势”及思考“原因”等,如“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001年高考文综江浙卷)参考答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又如“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003
年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是通过两个表格来设问的,参考答案是“快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再如:“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如果是文字材料,要注意鉴别文字类型:如果是古文字(文言文)材料,要注意结合古汉语知识大体读懂古文字意思,必要时可用红笔在古文字材料关键处划线划分层次,以利于理解和提炼信息要点;如果是现代文字材料,则重点要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如果是欧化文字材料,即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文字材料(也叫“译文”),则要特别注意西方人“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及幽默性的、隐蔽性的说左右而言他的语言技巧,学会独到分析,仔细品味,观察辨别,准确提炼材料观点。
另外,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字材料,还要注意文字材料开头、结尾、省略符号两边文字信息及文字材料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引文作者、书名等信息的解读等。
总之,先看问题,再看材料的目的是带着目标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尽可能提炼有效信息。
(2)回顾教材,综合考量。
看问题看材料并不意味着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材料只是提供了问题答案的引子,要完整回答问题,尤其是要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教材帮助,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 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其10分答案“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就是教材上的知识。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教材上的知识能够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帮助判断材料观点正误和解答材料问答题,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材料与教材的结合,尽量通过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相应知识,回答问题时注意综合考量,结合作答。
(3)草拟提纲,简明扼要。
材料型问答题一般是“小切口,深分析”,同学们在看完问题阅读完材料联系到教材相应知识点后,为避免丢三落四现象发生,同学们在写全答案前,一定要注意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要注意要点齐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自己知道答题思路,要点心中有数就行了,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草拟提纲如下:①表明观点:赞成、反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够准确和全面。
②证据支撑:若赞成,可从历次列强侵略(“冲击”)和中国人学习西方(反应)层次性(器物、技术、制度、思想)一一对应作答;若反
对,可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阶级属性、经济基础出发,突出强调中国发展的内部动力而非外部驱动即可;若持“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准确和不够全面”态度,可从外因角度肯定,从内因角度否定的思考方法进行解答。
③强化观点。
(4)写明答案,注意层次。
如“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参考答案示例如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准确和全面。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该答案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层次感强,史论结合到位。
其他“赞成”答案或“反对”答案也应该如此,笔者不再举例赘述。
[高考试题演练]
(2013高考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分)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2分)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资本主义萌芽。
(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