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第6章 热锻工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气割法
当其他下料方法受到设备功率或下料截面尺寸的限制时,采 用气割法。 利用气割器或普通焊枪,把坯料局部加热至熔化温度,逐步 使之熔断。 设备简单,便于野外作业,可切割各种截面材料,尤其适用 于厚板材料。 缺点是切割面不平整、精度差、端口金属损耗大,效率低。
(二)根据力的来源 1.手工锻造 仅用于零活和修理或初学者对基本操作技能 的训练。 2.机器锻造 空气锤、蒸汽—空气锤、无砧座锤、高速锤、电 液锤、水压机、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螺旋压力机、扩孔 机、冷镦机、热镦机、辊锻机等。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二、锻造生产的分类(续)
(三)根据使用工具与工艺 自由锻 叉杆锻件的自由锻 模锻 金属坯料在模具内塑性变形,可生产形状复杂锻件, 且模锻件尺寸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适合 于中小型锻件的大批量生产。 1)坯料在模具内变形特点: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 2)使用锻造设备:锤上模锻、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螺 旋压力机上模锻、平锻机上模锻、水压机上模锻和高速 锤上模锻等。 3)按模锻工具及工件的相对运动方式,锻造又可分为普 通模锻、辊锻、横轧、斜轧、摆辗和径向锻造等。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剪切法
坯料局部被压扁、断面不平整、剪切面有毛刺和裂纹。 带支撑的剪切下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冷折法
先在待折断处开一小缺口,在压力F作用下,缺口处产生应 力集中使坯料折断。气割或锯割、电火花切割。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砂轮片 切割法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内容简介:
在了解锻造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本章介绍锻造原材料的 下料方法、锻前加热的目的与方法以及温度范围的确定,认 识一些基本的热锻设备。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锻造用原材料及下料方法; 2.了解锻前加热的目的与方法。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一节 锻造工艺特点
一、锻造生产的重要性
锻造是塑性加工的重要分支,它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对材 料施加外力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尺寸、 组织和性能的锻件。 锻造生产是机械制造工业中提供毛坯的主要途径之一。锻 造生产的优越性在于:它不但能获得金属零件的形状,而且能 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般对于受力大的重要机械零件,大多用锻造方法制造。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三、锻造的发展趋势(续)
3.模锻过程计算机模拟和工艺、模具的CAD/CAM。为工 艺优化、模具结构优化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 据。 4.发展省力成形工艺。锻造优点是锻件内部组织比较致密,性 能高于铸件及焊接件,缺点是需要较大的变形力。 省力方法: 1)降低流动应力:超塑性成形和液态模锻 2)减少接触面积:旋压、辊锻、楔形横轧、摆动辗压 3)减小应力状态系数:与塑性加工类型、接触摩擦及变形体 几何参数等有关。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
锻前材科准备:一是选择材料;二是按锻件大小切成一定长 度的毛坯。 目前锻造用原材料主要包括碳素钢、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其 合金等。 按加工状态分为钢锭、轧材、挤压棒材和锻坯等。 大型锻件和某些合金钢的锻造一般直接用钢锭锻制,中小型 锻件一般用轧材、挤压棒材和锻坯生产。 模锻件的质量除与原材料有关外,还与锻造工艺有关。
力学性能:总趋势是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残余应力逐步消 失,但也可能产生新的内应力。过大的内应力会引起金属开裂。
物理性能:导热、导温、膨胀系数、密度等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化;550度以上金属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即有火色变化。 化学性能:金属表层与炉气或其它周期介质发生氧化、脱碳、吸 氢等化学反应,结果生成氧化皮与脱碳层等。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六节 少无氧化加热-介质保护加热
气体介质保护加热:惰性气体、不完全燃烧的煤气、天然气、石 油液化气或分解氨等。且使炉内呈正压,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液体介质保护加热:熔融玻璃、熔融盐。 固体介质保护加热:将特制的涂料涂在坯料表面,加热时涂料熔 化,形成一层致密不透气的涂料薄膜,且牢固的粘结在坯料表面, 把坯料和氧化性炉气隔离,从而防止氧化。且坯料出炉后,涂层 可防止二次氧化并有绝热作用,可防止坯料表面降温,在锻造时 可起润滑剂作用。有玻璃涂层、玻璃陶瓷涂层、玻璃金属涂层、 金属涂层和复合涂层等。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一、锻造生产的重要性(续)
锻件:效率最高,塑性变形后消除了内部缺陷。 铸件:尽管能获得较准确的尺寸和更复杂的形状,但是难以消 除内部缺陷;抗压强度高但韧性不足。 机加工件:精度最高、表面光洁,但内部流线被切断,容易造 成应力腐蚀。
铸件
机加工件
锻件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二、锻造生产的分类
少无氧化火焰加热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六节 少无氧化加热-炉气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六节 少无氧化加热-快速加热
包括:火焰炉中的辐射快速加热和对流快速加热,感应电加热和 接触电加热等。 理论依据:采用技术上可能的加热速度加热金属时,坯料内部产 生的温度应力、留存的残余应力和组织应力叠加的结果,不足以 引起坯料产生裂纹。 可通入保护气体(惰性气体)和还原气体。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二、锻造生产的分类(续)
(一)根据变形时的温度(续) 3.温锻温锻的金属变形温度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和室温 以上的温度范围内,温锻是一种少无切屑塑性成形工艺。
4.等温锻指模具和坯料要保持在相同的恒定温度下,为了 实现这个要求,模具必须带加热和保温装置。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二、锻造生产的分类(续)
按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方式可分为电阻加热和感应加热。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三节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电加热
电阻炉加热
电阻加热 接触电加热 盐浴炉加热 感应加热 交变磁场作用
辐射传热
低电压大电流
对流和热传导
趋肤效应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三节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
金属加热时产生的变化
组织结构:大多数金属不但发生组织转变,其晶粒还会长大,严 重时会造成过热和过烧。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五节 金属的加热规范
加热温度:包括装炉温度、各个阶段的保温温度及出炉温度。 尺寸小、塑性好、导热性高、热膨胀系数小材料-高温装炉。 保温时间按材料性能和坯料尺寸确定。 出炉温度一般比始锻温度要高一些。 加热速度:单位时间内表面温度上升的度数。也可用单位时间内 金属热透的厚度来表示。 加热时间:毛坯从开始加热至始锻温度时所需的时间。不包括毛 坯在始锻温度下的保温时间。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其他下 料方法
1.摩擦锯切割 2.电机械锯割 3.电火花切割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三节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
金属毛坯锻前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 力、使金属易于流动成形,即提高可锻性,并获得良好的锻 后组织。
锻前加热方法对提高锻造生产率,保证锻件质量以及减 少能源消耗等都有直接影响。
(一)锻造方式:一般模锻、多向模锻、专用模锻、精密模锻。
(二)结构形式: 1、锤类:蒸气——空气模锻锤、对击锤、液压锤 2、压力机类: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摩擦压力机、液压螺旋 压力机、电动螺旋压力机、模锻液压机、多向模锻液压机
(三)切边设备:曲轴压力机和液压机
•锻造液压机
优点:通用性强,费用低、适用范围广。 缺点:劳动条件差,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三节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电加热
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而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电 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炉温控制准确、加热质量好、工件氧 化少、劳动条件好、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但设备投 资大,电费贵、加热成本高,目前在我国大量应用还受到一 定限制。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五节 金属的加热规范
加热规范是指规定加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炉温和时间的关系。 加热规范主要内容有:装炉温度、低温和高温区的升温速度、保 温阶段的保温时间、加热至始锻温度的最高炉温和所需总的加热 时间。 加热规范制定原则:为保证坯料加热质量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 和节省燃料,力求加热过程越快越好。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七节 锻造设备
根据其工艺性质锻造设备分为:自由锻设备和模锻设备。 自由锻设备:锻锤和水压机。40kg,65kg,…,1t,2t,3t等。
模锻设备: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和平锻机。 其发展趋势是:压力机上模锻逐步取代锤上模锻。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七节 锻造设备
一、模锻设备分类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六节 少无氧化加热-少无氧化火焰加热
定义:在燃料(火焰)炉内,可以通过控制高温炉气的成分和性 质,即利用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中性炉气或还原性炉气,来 实现金属的少无氧化加热。
敞焰少无氧化加热:燃料分层串级燃烧。毛坯表面氧化少,成本 低,但不能防止脱碳,可见度差等。 平焰少无氧化加热:平焰烧嘴燃烧。具有加热升温快,炉温分布 均匀等特点。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三、锻造的发展趋势
1.压力机模锻代替锤上模锻。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压 力机(曲柄压力机和螺旋压力机)比模锻锤更易实现机械 化、自动化以及提高模锻件的精度和锻模寿命。 2.发展精密模锻工艺。精密模锻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 量比普通模锻件高。精密模锻可在高温或中温下进行,也可在 冷态下进行。例如:精锻齿轮的齿形精度与切削加工的相当, 精锻叶片的叶身部分只需要后续磨削和抛光。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六节 少无氧化加热
通常称金属烧损量在0.5%以下的锻造加热为少氧化加热。
称金属烧损量在0.1%以下的锻造加热为无氧化加热。 少无氧化加热除了可减少金属氧化、脱碳外,还可显著提高 锻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减少模具磨损等;是实现精密锻造必 不可少的配套技术。 快速加热
利用介质保护加热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二节 锻造用材料及下料方法-锯切法
锯床下料极为普遍,虽效率低,锯口损耗大,但下料长 度准确,锯割断面平整,是一种主要的下料方法。有圆盘锯、 带锯、弓形锯等。 圆盘锯是由电动机带动带齿的锯盘旋转并移动,将棒料 切断。
弓形锯是由电动机带动带齿的锯条作往复移动,将棒料 切断。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利用电动机带动薄片砂轮高速旋转,并同坯料待切部分发 生剧烈摩擦,产生高热使金属变软甚至局部熔化,在磨削作 用下把金属切断。 适用于切割小截面棒料、管材以及异形曲面材料。其优点 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下料长度准确,切割端面平整,切 割效率不受材料硬度限制,可以切割高温合金、铝合金等。 缺点:砂轮片消耗量大,容易崩碎,切割噪音大。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四节 金属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开始锻造温度(始锻温度)与结束锻造温度 (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 基本原则:保证金属有较高的塑性、较低的变形抗力,得到高质 量的锻件;锻造温度范围尽可能宽,以便减少加热火次,提高锻 造生产率。 基本方法:运用合金相图、塑性图、抗力图及再结晶图等,从塑 性、变形抗力和锻件的组织性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 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验证与修改。
按所采用的热源不同,金属毛坯的加热方法可分为火焰 加热与电加热两大类。
第六章 锻造工艺概述
第三节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火焰加热
定义:利用燃料在加热炉内燃烧产生热能对坯料进行加热。
燃烧产生高温炉气(火焰),通过对流、辐射和热传导 使坯料被加热。
在低温(650 ℃以下)炉中,金属加热主要依靠对流传热, 在中温(650—l000℃)和高温(1000 ℃以上)炉中,金属加热则 以辐射方式为主。
(一)根据变形时的温度 1.热锻指终锻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的锻造过程。变形过 程中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同时存在,属于动态再结晶。
2.冷锻指室温下进行的体积塑性成形。可以避免加热出现的 缺陷,精度和表面质量高,强度和硬度高。但变形抗力大, 需用较大吨位设备,多次变形时需增加再结晶退火和其它辅 助工序。主要局限于低碳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薄件及小 件加工。 其成形方式有实心件正挤压、空心件正挤压、反挤压、 复合挤压和镦粗。 冷轧丝杆、长丝杆的轧制、冷镦六角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