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与黎曼几何-16-宇宙常数的故事

合集下载

宇宙学中的基本常数

宇宙学中的基本常数
波长变长 膨胀
(从光子观点:ρ=n hν∝a-4,n∝a-3,所以ν∝a-1,λ∝a)
若a(t)随时间增加,则z大于0,观测波长大于 发射波长,称为宇宙学红移。对于近邻天体,可将a(t) 展开成幂级数a(t0)[1+ (t-t0) H0+…]. 于是有:cz =cΔλ/λ= H0(t 0-t 1)c+…=H0d+…
从数学上可以证明,满足宇宙学原理的时空一定是RW度规
R(t)为标度因子,描述曲率半径随时间的演化, R(t0)=Rc,0 k=1 正曲率,k= -1 负曲率,k=0 平直几何
弗里德曼方程 1922
设宇宙物质由理想流体描述,将其能量动量 张量(ρc2,-p,-p,-p)和R-W度规代入场方程 得弗里德曼方程
哈勃图(1929)
哈勃
天体距离的测定
三角视差法:以地球绕 日轨道直径为基线测量 一天体在天球上的视差 角位移,则
d=206265 AU(日地 平均距离)/π(角秒)
此法最为简单可靠,但 只适合银河系内距离小 于1kpc(卫星测量)的 恒星(1pc相应于π=1 角秒的距离,称1秒差 距,约3.26光年)。
a(t)=R(t)/R(t0)
弗里德曼
将以上两方程联立可得
再加上物态方程 得密度的演化:
w=0
W=1/3
W= -1 ρ=常数
基本宇宙学参数
哈勃参数:H(t)是用物理距离x(t)=a(t)r定 义的(r为共动距离,a(t)为标度因子)
哈勃参数今天的值H0称为哈勃常数
密度参数:物质或能量密度与临界密度之比
宇宙距离阶梯
一级示距天体: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零点可用三角视差定标, 称为一级示距天体,尽管其光度可达太阳的10万倍,也只在 近邻星系(d≈20Mpc)中能够看到。为了更精确地测定哈 勃常数,需寻找光度更高、能在更远看到的标准烛光。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量子论1905年3月写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的观点》,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扩充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即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即涨落现象),光则表现为粒子。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个微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征。

这篇论文还把L. 玻耳兹曼提出的“一个体系的熵是它的状态的几率的函数”命名为“玻耳兹曼原理”。

在论文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电现象,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R.A.密立根予以实验证实。

“由于他的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子运动论1905年4月、5月和12月他写了3篇关于液体中悬浮粒子运动的理论。

这种运动系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于1827年首先发现,称为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3年后,法国物理学家J.B.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

这使当时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者F.W.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创新纪元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理论。

这是他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为了克服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以洛伦兹为代表的老一辈物理学家采取修补漏洞的办法,提出名目众多的假设,结果使旧理论体系更是捉襟见肘。

爱因斯坦则认为出路在于对整个理论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黎曼几何
【最新版】
目录
1.广义相对论的概述
2.黎曼几何的概念
3.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的关系
4.广义相对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正文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 20 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它将引力从一种力场作用下的质点运动,转变为物体在弯曲的时空中自由运动的描述。

这种理论的提出,使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有了全新的理解,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黎曼几何,是一种基于黎曼积分的几何理论,它的基本概念是度量,即给定一个空间,定义其上的距离或角度。

黎曼几何与欧几里得几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允许空间中的曲率存在,从而能够描述更广泛的物理现象。

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在一个弯曲的时空中进行的,而这个弯曲的时空的几何特性正是由黎曼几何来描述的。

换句话说,广义相对论的物理本质是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它解释了水星轨道的进动,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并且为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等天体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广义相对论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如嫦娥一号、二号探测器的轨道设计,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技术等。

第1页共1页。

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的⼀个关于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关系的理论。

它分为狭义相对论和⼴义相对论两个部分。

那爱因斯坦是怎么创⽴的呢?下⾯我们就⼀起来看看吧!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的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了⼀个想法,如果⼀个⼈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这种事可能发⽣吗?与此相联系,他⾮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

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

17世纪,笛卡尔⾸次将它引⼊科学,作为传播光的媒质。

其后,惠更斯进⼀步发展了以太学说,认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中。

与惠更斯的看法不同,⽜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顿认为,发光体发射出的是以直线运动的微粒粒⼦流,粒⼦流冲击视⽹膜就引起视觉。

18世纪⽜顿的微粒说占了上风,然⽽到了19世纪,却是波动说占了绝对优势,以太的学说也因此⼤⼤发展。

当时的看法是,波的传播要依赖于媒质,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光波的媒质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也叫光以太。

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的努⼒,形成了成熟的电磁现象的动⼒学理论——电动⼒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将光和电磁现象统⼀起来,认为光就是⼀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统⼀起来。

以太不仅是光波的载体,也成了电磁场的载体。

直到19世纪末,⼈们企图寻找以太,然⽽从未在实验中发现以太。

但是,电动⼒学遇到了⼀个重⼤的问题,就是与⽜顿⼒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致。

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顿时期就已经有了。

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顿⼒学框架的,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遇到了困难,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个恒量,然⽽按照⽜顿⼒学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适⽤于⼒学的相对性原理是否适⽤于电磁学?例如,有两辆汽车,⼀辆向你驶近,⼀辆驶离。

Finsler几何和宇宙常数

Finsler几何和宇宙常数

物理学为什么要引进新的几何?
初等几何和微积分

牛顿利用初等几 何和微积分的数 学工具,依据行 星运动的三定律 ,得出了著名的 万有引力公式。
伪黎曼几何

爱因斯坦利用黎曼几 何加上狭义相对论的 时空结构要求假定了 有引力场存在的时空 ,构成号差为2(或 -2)的伪黎曼几何 ,成功地发展了牛顿 的引力理论。并得到 天文观测证实。
Continuous Processes and The Catastrophe


The Newtonian theory and 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only consider smooth, continuous processes. The catastrophe theory, however, provides a universal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all jump transitions, discontinuities and sudden qualitative changes.
The Hamilton Principle

Definite Lagrangian
1 ,, q s , t ) L(q1 ,, qs , q

or briefly
and
, t ) L ( q, q
, t )dt S L (q, q

The Energy
The Momentum
2
2
2
2
2
2
4
4 1/ 2
The Finsler geometry

The Finsler metric function concerns tangent bundles TM of an n-dimensional differentiable manifold M (Asanov, 1996) .

宇宙学常数问题的解释

宇宙学常数问题的解释

宇宙学常数问题的解释宇宙学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也被称为宇宙学Lambda项,是描述物质和能量密度对宇宙膨胀和加速影响的一项参数。

它在广义相对论中被引入,以解释宇宙膨胀的现象。

本文将对宇宙学常数问题进行解释,带您深入了解它的来源、意义及研究进展。

一、宇宙学常数的起源及意义宇宙学常数最早由爱因斯坦在1917年引入。

当时,爱因斯坦正试图构建一个静态宇宙模型,以解释他的广义相对论。

为了保持宇宙静态的假设,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负压力的项,即宇宙学常数,以抵消引力的作用。

然而,在后来的观测和研究中,宇宙学常数维持宇宙静态的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

宇宙学常数的意义在于描述了宇宙空间的几何性质,以及宇宙膨胀和加速的原因。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在时空中存在且均匀分布的能量,其作用类似于暗能量。

宇宙学常数越大,对应的暗能量越强,宇宙的膨胀和加速越明显。

宇宙学常数的正值表示引力的斥力作用,而负值则表示引力的吸引作用。

二、宇宙学常数问题的提出宇宙学常数问题是指理论计算得出的宇宙学常数值与实际观测到的暗能量值之间的巨大差异。

根据精确的宇宙学观测数据,暗能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约七成,而宇宙学常数的理论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差了多达120个数量级。

这一巨大差异使得宇宙学常数问题成为目前理论物理学中最困扰学者的之一。

三、宇宙学常数问题的挑战与解决宇宙学常数问题的提出给物理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解决宇宙学常数问题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重新审视和改进宇宙学模型及相关的理论。

科学家们通过引入新的物理机制、修正引力理论或提出新的暗能量机制等方式,试图解释和预测宇宙学常数的值。

另一种解决宇宙学常数问题的方式是通过更精确的观测和实验,获取准确的宇宙常数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实验设备的提高,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宇宙背景辐射、引力波、星系分布等信息,以获取更准确的宇宙学常数值,并对它的物理意义做出更深入的解释。

宇宙常数及其对宇宙演化的影响解析

宇宙常数及其对宇宙演化的影响解析

宇宙常数及其对宇宙演化的影响解析宇宙常数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在宇宙的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宇宙常数的定义、性质,并分析它对宇宙演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宇宙常数。

宇宙常数,通常用符号Λ表示,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个参数,它描述了空间的曲率和宇宙的膨胀速度。

它的物理单位是逆平方米,即m^{-2}。

宇宙常数最初由爱因斯坦引入,以使其方程在宇宙静态时具有解,但后来爱因斯坦发现这个引入看起来是不必要的,他将其称为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

然而,近年来的实验观测以及理论研究表明,宇宙常数可能不为零且非常小,这引发了人们的兴趣。

宇宙常数的值决定了宇宙的性质和演化。

宇宙常数对宇宙演化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首先,宇宙常数影响宇宙的膨胀速度。

根据爱因斯坦的方程,宇宙的膨胀速度与宇宙常数成正比。

如果宇宙常数为正值,那么宇宙将加速膨胀;如果宇宙常数为负值,宇宙将减速膨胀。

这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宇宙常数对宇宙的曲率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的曲率与宇宙常数相关。

如果宇宙常数为零,宇宙的曲率为零,意味着宇宙是平坦的。

如果宇宙常数为正值,宇宙的曲率为正,意味着宇宙呈现为闭合的球体。

如果宇宙常数为负值,宇宙的曲率为负,意味着宇宙是开放的。

这也是宇宙常数对宇宙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影响之一。

此外,宇宙常数还与宇宙的能量密度有关。

根据爱因斯坦的方程,宇宙的能量密度与宇宙常数和曲率有关。

宇宙常数的存在可以影响宇宙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宇宙的演化。

这也是宇宙常数对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学参数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

最后,宇宙常数对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也有一定影响。

宇宙常数的存在会影响宇宙的扩散,进而影响了物质的聚集和星系的形成。

宇宙常数的值决定了宇宙演化中物质结构的大小和分布。

因此,宇宙常数可以看作是调控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总结起来,宇宙常数是一个描述宇宙曲率和膨胀速度的参数,对宇宙演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中的一条基本规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两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在黎曼几何学中不承认平行 线的存在,它的另一条公设讲: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黎曼几何的模型是一个经过适当“改 进”的球面。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是三种各有区别的几何。这三种几何各自所有的命题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公 理体系,各公理之间满足和谐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因此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
黎曼几何
几何学术语
01 简述
03 内容
目录
02 创立 04 应用
黎曼几何(riemannian geometry)是非欧几何的一种,亦称“椭圆几何”。德国数学家黎曼,对空间与几何 的概念作了深入的研究,于1854年发表《论作为几何学基础的假设》一文,创立了黎曼几何。
简述
黎曼几何是德国数学家黎曼创立的。他在1851年所作的一篇论文《论几何学作为基础的假设》中明确的提出 另一种几何学的存在,开创了几何学的一片新的广阔领域。
感谢观看
内容
黎曼的研究是以高斯关于曲面的内蕴微分几何为基础的,在黎曼几何中,最重要的一种对象就是所谓的常曲 率空间,对于三维空间,有以下三种情形:
◆曲率恒等于零;
◆曲率为负常数;
◆曲率为正常Βιβλιοθήκη .黎曼指出:前两种情形分别对应于欧几里得几何学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而第三种情形则是黎曼本人的创 造,它对应于另一种非欧几何学。黎曼的这第三种几何就是用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所作任何直线都与该直线相交” 代替第五公设作为前提,保留欧氏几何学的其他公理与公设,经过严密逻辑推理而建立起来的几何体系。这种几 何否认“平行线”的存在,是另一种全新的非欧几何,这就是如今狭义意义下的黎曼几何,它是曲率为正常数的 几何,也就是普通球面上的几何,又叫球面几何。该文于黎曼去世两年后的1868年发表。

爱因斯坦 黎曼几何

爱因斯坦 黎曼几何

爱因斯坦黎曼几何爱因斯坦黎曼几何________________爱因斯坦黎曼几何又称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明的一种理论。

它是通过将物理学和几何学相结合,以几何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万有引力,而不是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学方式。

它也被称为时空几何学,因为它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它被认为是一个全新的物理学理论,它改变了人们对物理学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爱因斯坦黎曼几何是一种用来描述和解释万有引力的理论,它将物理学和几何学相结合,以几何的方式来表达宇宙的规律。

在该理论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一个宇宙。

它也改变了人们对重力的看法,认为重力不再是一个力,而是一个形式。

爱因斯坦黎曼几何中重要的概念是弯曲时空,它表明了时空不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

这意味着在这个弯曲的时空中,物体的运动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而不是根据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

另外,爱因斯坦黎曼几何还认为宇宙中有一个叫做“黑洞”的物体,它是一个只吸引物质,不发射任何能量的物体。

黑洞可能是由于大量能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而形成的,以至于吸引周围所有物质到其中。

此外,爱因斯坦黎曼几何也预测了宇宙大小、扩张速度、平衡性、平衡时间、时间维度、多元宇宙和多维度宇宙等概念。

这些概念使得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宇宙。

总之,爱因斯坦黎曼几何不仅使人们对物理学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

它使人们能够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

### 为什么要学习爱因斯坦黎曼几何爱因斯坦黎曼几何是一门很重要的物理学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够使我们深入理解宇宙的奥妙,有助于我们思考大问题。

因此,学习爱因斯坦黎曼几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而且能够使我们对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学习爱因斯坦黎曼几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

该课程不仅教我们如何用几何的方式来表达物理学的原理,而且还教我们如何用数学来表达物理学原理。

黎曼几何的创立与应用--

黎曼几何的创立与应用--
19 世纪前半叶,正是几何学的黄金时期。综合的摄影几何学得以复兴、解 析几何体系逐渐成熟,非欧几何的创立挣脱了欧氏几何的思想枷锁。而黎曼的几 何思想这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在几何上,黎曼受到的最深远的影响无疑来自于高 斯。1827 年高斯发表《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经过复杂的计算 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Gauss 曲率 K 只依赖于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而与曲面 第二基本形式无关。这就是 Gauss 绝妙定理。高斯绝妙定理的意义在于,如果我 们把参数曲面的定义域记为 D,它是 R 中的一个开子集,其中的点的坐标记为 (������1, ������2),那么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Ⅰ是在区域 D 上坐标������1, ������2的二次微分式 :
一、非欧几何的产生 自从公元前 3 世纪欧几里得著述《几何原本》,它所构建的几何体系就一直 被认为是“物质空间和此空间内图形性质的正确理想化”[1],它代表着人们直 观而先验式的数学观。2000 年来许多数学家以欧氏几何公理为基础在其上建立 起了数学的大厦。然而在此期间数学家们一直对一个问题耿耿于怀,这个问题来 自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也称平行公设)。 第五公设: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有一侧的两个同侧内角的和小 于两直角,则这两条直线适当的延长后就在同侧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的那一侧相 交。 它的叙述过于冗长和复杂,这与数学简明之美是不相称的。而且欧几里得本 人似乎也不太喜欢它,他在“证完了不需要平行公设可证的所有定理之后”才开 始使用平行公设。[2]因此在欧几里得以后的每个时代里,各国的数学家中都有 人试图寻求一个更加自然的公设来代替它或者通过证明第五公设来实现“排除任 何谬误的欧几里得”,而非欧几何的发展就在数学家们试图证明欧氏几何的真理 性中开始了。 在许多数学家的各种努力尝试中,萨凯里、克吕格尔、兰伯特等人的研究走 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一种假设如果不引起矛盾的话,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几 何”[3]他们算是非欧几何的先行者。真正突破欧氏几何束缚的是高斯,小包耶 和罗巴切夫斯基。高斯最早认识到存在非欧几何,然而因为不想受到攻击他并未 声明。在高斯去世后整理出的与朋友的通信中,人们才了解到他的想法。小包耶 在独立工作得到非欧几何体系后将成果发给高斯。在这个年轻人急于得到高斯肯

广义相对论发展简史

广义相对论发展简史

广义相对论发展简史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并迅速成为科学界的焦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广义相对论的发展历程,从爱因斯坦的理论提出到后来对理论的验证和拓展。

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引力的本质。

他发现牛顿的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一些异常情况,如水星轨道进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开始进行他的大胆假设:引力并不是由质量之间的作用力产生的,而是由物体弯曲时产生的空间-时间弯曲引起的。

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他开始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

1915年,爱因斯坦正式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理论。

这个理论表明,质量和能量会使得时空弯曲,而物体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

它还提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场方程,描述了物质和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具有宇宙学的意义,它可以用来解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最初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实验证据逐渐支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其中,1919年的日食观测实验证明了引力可以使光线偏折,正是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

这个实验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广义相对论的声誉,使其成为当时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

随后的几十年里,广义相对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

1930年代,霍金辐射被预言为一种宇宙现象,当黑洞发生时,会有粒子从黑洞中发射出来。

这一预言在1970年经过实验证实,进一步确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同时,广义相对论也为黑洞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后期,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扩展到了宇宙学领域。

爱因斯坦最初假设了宇宙是静态的,而现实中宇宙是在膨胀的。

这导致了他引入了宇宙学常数来解释这一现象。

然而,后来的观测数据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而不是停滞不前。

这一发现是对广义相对论一个重要的挑战,也引出了暗能量的概念,用于解释加速膨胀的原因。

近年来,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理论物理学家们正在探索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引力波和引力透镜效应等现象。

爱因斯坦的数学故事。

爱因斯坦的数学故事。

爱因斯坦的数学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以下是关于爱因斯坦与数学的一些故事:
1.十二岁时,爱因斯坦自学了欧几里德几何,并对它的严密性产生了深刻的印
象。

欧几里德几何的清晰明了和逻辑上的完备性给爱因斯坦留下了难以形容的印象,并对他后来的科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一种新
的数学方法——张量分析,来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张量分析的正式诞生,张量分析的方法后来成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

3.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面临了一个难题:如何描述引力场的弯曲。

他最终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黎曼几何来解决。

黎曼几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数学工具,但爱因斯坦通过艰苦的努力,成功地掌握了它,并将其应用于他的理论中。

4.有一次,爱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休息,他的朋友来看望他,并顺手拿起一本
数学书来看。

当朋友要离开时,爱因斯坦突然叫住他,让他等等。

原来,爱因斯坦看到书中有一题他觉得很有意思,想要做做看。

朋友看后嘲笑道:“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会做吗?我来考考你。

”说完他将题目念了出来,爱因斯坦听完,不加思索地说出了答案。

朋友惊呆了,那道题是书中的一道难题,他曾经花了好长时间才解出来。

对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历程

对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历程

对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历程宇宙学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是一个研究宇宙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来描述宇宙学结构或描述宇宙代数构成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有关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可追溯之前几百年。

1. 1630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基雅维利曾提出,物体在大自然中受到一种外力的作用,使它们保持在宇宙中的平衡。

他还通过实验发现,宇宙间的交互作用并未随着物体之间的距离而减 sub。

他提出的这种恒定的力量被成为“马基雅维利常数”。

2. 1873年,维也纳大学物理学教授海森堡将马基雅维利常数和质量混合在一起,把它描述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

后来,他将其称为“海森堡常数”,并且提出海森堡常数是实现宇宙大一致的原因。

3. 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大一致理论(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大一致理论是宇宙描述的一种新模型。

他把海森堡常数归结为宇宙形成时的假设,这个假设被称为“爱因斯坦常数”,爱因斯坦常数能够提供宇宙结构的韧性,使它能够展现出它的宇宙大一致性。

4. 1919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宇宙定律:相对论。

在相对论中引入了爱因斯坦常数。

爱因斯坦认为,它能够作为一种恒定的暗能量,用来抵消宇宙拉力,保持宇宙学结构的稳定性。

5. 199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宇宙结构中存在着一种异常的“暗能量”,它的存在似乎与爱因斯坦常数的存在有关。

从那时起,科学家在密切研究宇宙学常数的物理意义,尤其是与宇宙学演化有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它是一种多学科研究宇宙演化的重要工具。

当前,科学家正继续调查宇宙学常数,让我们更加了解宇宙中暗能量的分布,以及宇宙学演化过程。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的描述引力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由于它们所在的四维时空的曲率引起的。

在这种观念下,引力不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而是物体沿着弯曲时空的自由下落运动。

黎曼几何在这背景下扮演了重要角色。

黎曼几何是一种研究曲率的数学工具,它研究的是弯曲的空间,而不是欧几里得空间(即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在广义相对论中,黎曼几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时空曲率的方法。

通过黎曼几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因斯坦场方程,这是描述引力如何改变时空曲率的方程。

广义相对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它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需要考虑广义相对论的效应。

由于引力使时空弯曲,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变化。

这种效应被称为“引力红移”。

如果不考虑这种效应,GPS的定位精度会受到影响。

此外,广义相对论还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它与量子力学相结合,促使了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

而黑洞研究、宇宙学等领域也离不开广义相对论的指导。

总之,广义相对论是我国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引力的认识,还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宇宙的常数;宇宙演化的规则之谜(什么是宇宙常数)

宇宙的常数;宇宙演化的规则之谜(什么是宇宙常数)

宇宙的常数;宇宙演化的规则之谜标题:宇宙的常数与宇宙演化的规则之谜在整个宇宙的漫长历史中,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宇宙中存在的常数以及这些常数对于宇宙演化的规则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课题涉及到物理学、宇宙学等多个领域,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和探索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宇宙中被认为是恒定不变的物理常数,比如光速、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等。

这些常数被认为是宇宙中普适的规律,它们决定了许多物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例如,光速被视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引力常数则决定了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这些常数的存在和数值似乎是宇宙运行的基础,但科学家们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常数的数值恰好是如此,而非其他数值。

其次,宇宙演化的规则也是一个深奥的谜团。

从大爆炸到宇宙膨胀,再到星系的形成和毁灭,宇宙的演化历程充满了许多未知和神秘。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建模,试图揭示宇宙演化的规律和过程,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

比如,暗能量和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宇宙的加速膨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力量?这些问题挑战着我们对宇宙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探索宇宙的常数和演化规则之谜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从天文观测到实验室模拟,从理论推导到数值计算,他们不断努力突破自己的认知界限,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面纱。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会有一天能够揭示这些谜团背后的真相,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总的来说,宇宙的常数和宇宙演化的规则之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我们对于探索宇宙的渴望和求知欲却是无限的。

或许,正是对这些未知的探索和追求,让我们更加热爱并珍惜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宇宙。

愿科学家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常数和演化规则之谜。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黎曼几何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是描述引力现象的一种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物体不仅被局部所影响,还受到整体引力场的影响。

而这个引力场是由质量和能量的分布,同时也被质量和能量的分布所影响。

广义相对论建立在黎曼几何的基础上。

黎曼几何是一种非欧几何学,在欧几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的特点是将直线延伸为曲线,并且有了度量的概念,使得几何学可以用来描述弯曲的空间。

广义相对论中的关键概念是时空的弯曲。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质量和能量会弯曲时空。

这种弯曲可以想象为一个弹性的橡皮膜,质量和能量就像在上面放置的物体一样,会产生凹陷或凸起,而其他物体则按照这个凹陷或凸起的形状运动。

引力就是由这种时空的弯曲所产生的。

黎曼几何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工具。

它通过度量和曲率来描述空间的性质。

度量是指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黎曼几何引入了度量张量来描述这种关系。

曲率则是指空间的弯曲程度,黎曼几何通过曲率张量来描述空间的弯曲。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被描述为一个四维的弯曲空间。

我们可以用坐标来表示时空中的点,而坐标的取值则决定了点在时空中的位置。

与黎曼几何不同的是,广义相对论使用度规来度量点之间的距离。

度规是一个二阶协变张量,通过它可以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引力场方程,它描述了物质分布与时空的关系。

这个方程由爱因斯坦场方程给出,它表达了时空的曲率与能量质量分布的关系。

这个方程可以通过求解黎曼曲率张量和能量-动量张量的关系得到。

广义相对论的一些重要预言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例如,引力会使光线弯曲,这在1919年的日食观测中被证实。

此外,引力还可以产生时间的延时效应,使得位于引力场中的物体的时钟比远离引力场的物体慢。

总结一下,广义相对论是描述引力现象的一种理论,它建立在黎曼几何的基础上。

黎曼几何提供了度量和曲率的概念,用来描述时空的性质。

广义相对论将质量和能量的分布与时空的弯曲联系起来,通过引力场方程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对论与黎曼几何-16-宇宙常数的故事

相对论与黎曼几何-16-宇宙常数的故事

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在1917年的一篇文章中引入了宇宙常数一项。

场方程看起来并不是很复杂,解起来却异常困难。

我们暂时忽略宇宙常数的一项,考察一下引力场方程包含的物理意义。

如今我们很难体会和揣摸爱因斯坦当时的真实思想,但可以从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物理知识出发,首先重新认识一下场方程到底意味着些什么。

为方便起见,将方程在此重写一遍: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广义相对论,不妨先回忆一下狭义相对论。

相对于经典牛顿力学而言,狭义相对论否认了速度(即运动)的绝对意义。

那就是说,当我们在狭义相对论中谈及速度v时,一定要说明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而言的速度,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

到了广义相对论中则更进了一步,因为广义相对论取消了惯性系的概念,速度不仅没有了绝对的意义,连速度对惯性系的相对意义也没有了。

比如说,在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弯曲时空中,我们只能在同一个时空点来比较两个速度(或任何矢量),而无法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除非我们将它们按照前面介绍过的黎曼流形上平行移动的方法移动到同一个时空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解释黎曼几何和张量微积分等等数学概念。

因为在(伪)黎曼流形上,每个不同的时空点定义了不同的坐标系,使用它们,才能正确描述广义相对论中弯曲时空的精髓。

或许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得更清楚一些:狭义相对论将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统一成了“4维时空”,广义相对论则将平直的时空变成了带着活动标架的“流形”。

当然,在流形上的一个很小局部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忽略时空的弯曲效应,近似地使用狭义相对论的概念,但那只是在两个粒子相距非常小的时候才能成立。

最后与爱因斯坦在一起工作过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有一句解释广义相对论的名言:“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体如何运动。

”“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这点从方程(2-16-1)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方程的右边是给定世界的“物质”分布,它决定了方程的解,即度规张量,也就是表征时空如何弯曲的几何度量。

爱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数的历史评述

爱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数的历史评述

爱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数的历史评述汪红翎【摘要】系统探讨了爱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数的过程, 考查了爱因斯坦对待宇宙常数的复杂态度, 就当今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而言, 对宇宙常数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4(006)005【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宇宙常数;宇宙学;真空能量【作者】汪红翎【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09一、引言伽莫夫曾经说过:“很久以后,在我和爱因斯坦讨论宇宙学问题时,他认为,引入宇宙常数是他一生所干的最大的一件蠢事。

”[1] 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至今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或大爆炸宇宙模型。

他不仅是一个广为人们喜爱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作品销路极广,被译成多种文字,因而爱因斯坦说自己在引入宇宙常数上犯了他毕生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件事,几乎是人人皆知的。

或许是爱因斯坦和伽莫夫在科学史上的显赫地位,宇宙常数曾一度声名狼藉。

然而宇宙常数并未从此销声匿迹,不少科学家没有因为宇宙常数是爱因斯坦抛弃了的东西,就真的把它扔进垃圾堆。

例如,著名宇宙学家霍金对宇宙常数就极有兴趣。

霍金在题为《宇宙常数和弱人择原理》的演讲中指出,在弱人择原理的情形下,宇宙常数应该是存在的。

英国天文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爱丁顿至死不悔地预言:“宇宙常数等于零,这暗示着回复到不完全的相对论,这与回复到牛顿理论一样用不着思考。

”[2](P315)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宇宙正处在加速膨胀阶段。

天文学家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和引力透镜等观测遥远天体,获得了精确的数据。

观测结果都倾向于一个平坦的宇宙,而且宇宙学家认为,一个正的宇宙常数对所观测到的数据有最好的拟合结果。

因此几乎所有宇宙学家都相信宇宙常数的存在,并期待宇宙常数在宇宙学上有更多的观测效应。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1. 引言广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的一种关于引力的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时空的弯曲,引力是由物体弯曲时空所产生的效应。

为了描述时空的曲率,黎曼几何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数学工具。

黎曼几何是一种研究曲面性质的数学分支,它提供了描述时空曲率的数学框架。

2.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 等效性原理等效性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石,它指出在自由下落状态下的物体无法感知到重力场的存在。

这意味着引力可以被等效为加速度。

例如,一个在电梯中的人会感到自己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但实际上这是因为电梯向上加速所产生的效果。

2.2 时空的弯曲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和能量会使时空发生弯曲,形成引力场。

这种弯曲可以用黎曼几何中的曲率来描述。

曲率是指曲面的弯曲程度,可以通过黎曼张量来计算。

2.3 时空的度规时空的度规描述了时空的几何结构,它决定了时空中的距离和时间的测量方式。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度规由黎曼张量和度规场决定。

3. 黎曼几何的基本概念黎曼几何是一种研究曲面性质的数学分支,它提供了描述时空曲率的数学框架。

下面介绍黎曼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3.1 曲面曲面是一个二维的几何对象,可以用二维坐标系来描述。

在黎曼几何中,曲面的性质可以通过度量张量来描述。

3.2 曲率曲率是指曲面的弯曲程度。

在黎曼几何中,曲率可以通过曲率张量来描述。

曲率张量的分量表示了曲面上不同方向的曲率。

3.3 流形流形是一种广义的几何对象,它可以用局部坐标系来描述。

在黎曼几何中,时空被视为一个四维流形。

3.4 黎曼张量黎曼张量是描述流形曲率的数学工具。

它的分量表示了流形上不同方向的曲率。

黎曼张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克氏符号和度规张量来完成。

4. 广义相对论中的黎曼几何应用广义相对论将黎曼几何应用于描述时空的曲率。

以下是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重要应用:4.1 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方程是引力场方程,它描述了引力场的弯曲效应。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黎曼几何摘要:1.广义相对论的概述2.黎曼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3.黎曼几何在广义相对论中的应用4.广义相对论的现代发展和影响正文: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15 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引力现象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宇宙和引力的认识有了全新的理解,也为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将引力不再看作是一种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是质量引起的时空弯曲所导致的现象。

黎曼几何是一种非欧几里得几何,它的特点是度量具有张量性质,即度量的分量可以随着坐标的变换而变换。

黎曼几何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但在广义相对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爱因斯坦在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受到了黎曼几何的启发。

他发现,黎曼几何的度量可以解释为时空的度量,从而将黎曼几何引入到广义相对论中,作为描述时空结构的基础。

在广义相对论中,黎曼几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黎曼几何的度量可以用来描述时空的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现象的核心概念。

其次,黎曼几何的张量运算和弯曲性质可以用来推导广义相对论中的物理定律,例如著名的测地线方程。

最后,黎曼几何的高维扩展也为广义相对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例如高维时空和黑洞物理中的应用。

广义相对论自提出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宇宙和引力的认识,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理论和发现,都与广义相对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黑洞和引力波的发现,以及对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探讨,都离不开广义相对论的指导。

总的来说,广义相对论和黎曼几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广义相对论的发展离不开黎曼几何的理论支持,而黎曼几何也在广义相对论中找到了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在1917年的一篇文章中引入了宇宙常数一项。

场方程看起来并不是很复杂,解起来却异常困难。

我们暂时忽略宇宙常数的一项,考察一下引力场方程包含的物理意义。

如今我们很难体会和揣摸爱因斯坦当时的真实思想,但可以从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物理知识出发,首先重新认识一下场方程到底意味着些什么。

为方便起见,将方程在此重写一遍: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广义相对论,不妨先回忆一下狭义相对论。

相对于经典牛顿力学而言,狭义相对论否认了速度(即运动)的绝对意义。

那就是说,当我们在狭义相对论中谈及速度v时,一定要说明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而言的速度,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

到了广义相对论中则更进了一步,因为广义相对论取消了惯性系的概念,速度不仅没有了绝对的意义,连速度对惯性系的相对意义也没有了。

比如说,在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弯曲时空中,我们只能在同一个时空点来比较两个速度(或任何矢量),而无法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除非我们将它们按照前面介绍过的黎曼流形上平行移动的方法移动到同一个时空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解释黎曼几何和张量微积分等等数学概念。

因为在(伪)黎曼流形上,每个不同的时空点定义了不同的坐标系,使用它们,才能正确描述广义相对论中弯曲时空的精髓。

或许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得更清楚一些:狭义相对论将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统一成了“4维时空”,广义相对论则将平直的时空变成了带着活动标架的“流形”。

当然,在流形上的一个很小局部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忽略时空的弯曲效应,近似地使用狭义相对论的概念,但那只是在两个粒子相距非常小的时候才能成立。

最后与爱因斯坦在一起工作过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有一句解释广义相对论的名言:“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体如何运动。

”“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这点从方程(2-16-1)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方程的右边是给定世界的“物质”分布,它决定了方程的解,即度规张量,也就是表征时空如何弯曲的几何度量。

后一段话则说的是:弯曲的时空中粒子将如何运动。

考虑在度规为g ij的时空中有一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试验粒子”。

先澄清一下这一句话中提到的两个概念:所谓试验粒子,就是说它是一个理想的点粒子,这个粒子的能量和动量很小,以至于它的存在丝毫不影响原来时空的度规张量。

所谓自由落体,就是说粒子的运动除了受到引力引起的时空弯曲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作用力。

这样的试验粒子应该沿着测地线运动。

这时,粒子的速度矢量相应地沿着测地线平行移动。

对应于平坦空间,测地线是弯曲空间中最接近直线概念的几何量。

用2维球面来理解弯曲时空。

两个人从赤道上的不同点出发,都一直向北走。

如果他们原来习惯了平坦空间的几何,他们会以为他们的运动方向是互相平行的,因而相互距离应该保持不变。

然而,在球面上实验后却会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对这个事实,他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一是认为有一种力将他们推得互相靠近,另一种则是想象成是由于空间弯曲的几何原因。

这两种解释是等效的,正如广义相对论中将引力等效于时空弯曲一样。

爱因斯坦建立了引力场方程后,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蜂拥而上,使用各种数学方法研究方程的解,将其与牛顿经典理论比较,用以解释各种天文观测现象。

在那个时代,宇宙学还只能算是一个初生的婴儿,物理和天文学界基本上公认宇宙的静态模型。

所谓“静态模型”,并非认为宇宙中万物静止不动,而只是就宇宙空间的大范围而言,认为宇宙是处处均匀各向同性的,每一点处朝各个方向看去都会有无穷多颗恒星,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扩大或缩小。

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运算结果,宇宙并不符合上述的静态模型,而是动态的,有可能会扩张或收缩。

爱因斯坦为了使宇宙保持静态,在引力场方程式中加上了公式(2-16-1)中的第三项【1,2】。

当初,爱因斯坦及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万有引力是一种吸引力,如果没有某种排斥的“反引力”与其相平衡的话,整个宇宙最终将会因互相吸引而导致塌缩。

因此,宇宙的命运堪忧。

当爱因斯坦在他的方程(2-16-1)中引入第二项,使其满足守恒条件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方程中可以加上与度规张量成正比的一项而仍然能满足所要求的所有条件。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这一项来使得他的方程预言的宇宙图景成为静态、均匀、各向同性的呢?爱因斯坦假设这个比例常数Λ很小﹐在银河系尺度范围都可忽略不计。

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有意义。

不过,爱因斯坦的想法很快就被天文学的观测事实推翻了。

首先,物理学家证明了,即使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提供了一个能暂时处于静态的宇宙模型,这个静态模型也是不稳定的。

只要某一个参数有稍许变化,就会使变化增大而往一个方向继续下去,最后使得宇宙很快地膨胀或塌缩。

后来,在1922年,前苏联宇宙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1888-1925),根据广义相对论从理论上推导出描述均匀且各向同性空间的弗里德曼方程【3,4】,在这组方程中,不需要什么宇宙常数,得到的解却不会因为互相吸引而塌缩,而是给出了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模型。

没过几年,哈勃的天文观测数据证实了这个膨胀的宇宙模型【5】。

在弗里德曼“宇宙空间是均一且各向同性”的假设下,宇宙的空间度规ds部分,可以写成一个空间曲率为常数的特殊三维空间度规ds3,与一个时间标度因子a(t)的乘积:(2-16-2)原来的爱因斯坦引力场张量方程的未知函数是度规张量g ij,需要通过(2-16-1)的16个方程求解出来。

方程右边的能量-动量-压力张量表达式也很复杂,一般求解根本不可能,甚至连有意义的讨论都很困难。

只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将方程简化后,再来估计和定性地讨论解的性质。

弗里德曼假设的表达式(2-16-2)就是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范围内简化了的度规张量。

这儿的未知函数只剩下2个:空间度规ds3和时间标度因子a(t)。

并且,满足均匀各向同性条件的空间度规ds3,只有3种情形,可以分别用一个参数k来描述。

k只能取3个值:1、0、-1,分别代表球面、平面、及双曲面几何。

基于弗里德曼条件假设的对称性,能量动量张量T ij也只需要考虑对角线上的4个元素: 和3维压力矢量p。

如此一来,引力场方程(2-16-1)在不考虑宇宙常数(Λ=0)的情形下,简化为如下2个弗里德曼方程:弗里德曼方程是关于宇宙空间的时间因子a(t)的变化速率及变化加速度的微分方程,a(t)是一个无量纲的函数,用以描述宇宙在大尺度范围内的膨胀或收缩。

一开始时,爱因斯坦不怎么瞧得上弗里德曼的工作,认为只不过由此可以满足一下数学上的好奇心而已。

但后来,弗里德曼根据这个方程,第一个从数学上预言了宇宙的膨胀。

再后来,一位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也是宇宙学家的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1894-1966),独立得到与弗里德曼同样的膨胀宇宙的结论。

1929年,哈勃宣布的观测结果证实了这两位科学家对“宇宙膨胀”的理论预言,并由此而否定了引力场方程中宇宙常数一项的必要性。

哈勃的观测事实,令爱因斯坦懊恼遗憾不已。

爱德温·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公认的星系天文学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

他的观测资料证实了银河系外其他星系的存在,并发现了大多数星系都存在红移的现象。

重要的是,哈勃发现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v = H0D (2-16-5)式中的v是星系的运动速度,D是星系离我们的距离。

从多普勒效应(图2-16-1a)知道,如果光源以速度v运动的话,观察者接受到的光波波长与光源实际发出的光波波长有一个等于v/c的偏移。

哈勃观测到来自这些星系的光谱产生红移,说明这些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见图2-16-1b。

比如说,光源远离的速度是3000公里/秒,即光速的百分之一,观测到的波长也将向低频方向(红色)移动百分之一。

图2-16-1:多普勒效应和哈勃定律哈勃定律说明,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而去的速度就越快。

仔细一想,这描述出的正是一幅宇宙不断扩展膨胀的图景。

其中的比例因子H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常数,后来被认为随时间而变化,叫做哈勃参数。

但实际上它是随时间的天文数字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不用在意,只对研究宇宙的历史等宇宙学问题有关。

总之,当时的天文学家将H0称之为哈勃常数。

根据2013年3月21日普朗克卫星观测获得的数据,哈伯常数大约为67.80±0.77 千米每秒每Mpc。

哈伯参数与弗里德曼方程中的时间因子a(t)有关,即所以,根据弗里德曼的预测和哈勃的实验证实,宇宙并不是稳态的,是在膨胀的。

而弗里德曼的结论本来就是从没有包含宇宙常数的爱因斯坦方程式推导而来的。

爱因斯坦在方程中加进的宇宙常数Λ一项成了一个多余的累赘。

爱因斯坦对此耿耿于怀,撤回了他的“宇宙常数”。

据说他在与物理学家伽莫夫的一次谈话中对此表示遗憾,认为这是自己“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错误。

”【6】宇宙的确在不断地膨胀,但这膨胀的速度是否变化呢?是加速膨胀还是减速膨胀?这个问题关系到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用弗里德曼方程中的时间因子a(t)来表示的话,宇宙膨胀说明a(t)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不为零。

加速膨胀还是减速膨胀的问题则与a(t)对时间的二阶导数有关。

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这又导致了不同的宇宙演化模型。

1998年,两个天文学家研究小组对遥远星系中爆炸的超新星进行观测,发现它们的亮度比预期的要暗,即它们远离地球的速度比预期的快。

也就是说,从几十亿年前的某个时刻开始,宇宙的膨胀速度加快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膨胀的宇宙中。

新的观测结果使得人们又将那个被爱因斯坦引入又摒弃了的宇宙常数“Λ先生”请了回来。

不过,这次“Λ先生”的起死回生,与爱因斯坦当初的对错无关,也完全不是爱因斯坦先知先觉预言到的结果。

因为实际上,物理学家们认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是与宇宙中“暗能量”存在的事实有关的。

暗能量在引力场中起的作用,正好与爱因斯坦原来引进的Λ一项类似,因而才又把Λ一项加进了方程。

暗能量的来源,则是量子场论所预测的真空涨落。

而量子论,正是爱因斯坦一生中始终怀疑也从未接受的理论。

参考资料:【1】Einstein,Albert (1917). Kosmologische Betrachtungen zur allgemeinenRelativitätstheorie(Cosm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KoniglichPreuß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Sitzungsberichte (Berlin): 142–152. 【2】Einstein,Albert (1997).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AlfredEngel,translato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3】Friedman,A (1922). "über die Krümmung des Raumes". Z. Phys. (in German) 10(1): 377–386.【4】Friedman,A (1999). "On the Curvature of Space". General Relativity andGravitation 31 (12): 1991–2000.【5】Hubble,Edwin, "A Relation between Distance and Radial Velocity amongExtra-Galactic Nebulae" (1929)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ume 15, Issue 3, pp. 168-173【6】G.Gamow, My World Line — An Informal Autobiography, Viking Press, New York (1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