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函数复习与小结三学案

合集下载

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第一章章末小结(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会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关系.
3.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与函数的本质.
4.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洞悉问题的考察点,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含参问题的讨论,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方法策略
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例1已知集合A={a,a+b,a+2b},B={a,ac,
A=B,求c的值.
解:若a+b=ac,且a+2b=a2c,
消去b,则有a-2ac+a2c=0.
显然a≠0,否则集合B的元素均为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所以1-2c+2c=0,得c=1,这时B={a,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若a+b=a2c,且a+2b=ac,
例5设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x1<0且x1+x2>0,则()。

集合复习与小结

集合复习与小结

集合复习与小结教学目标巩固集合、子、交、并、补的概念、性质和记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其概念和性质做题.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其概念和性质做题.教学过程复备栏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问题:1.集合的含义与特征;2.集合的表示与转化;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含分类)1.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的全体,称一个集合.2.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和无穷集两类.3.集合的表示.二、集合表示法间的转化高中数学解题的关键也是看“四化”.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子集:AB定义为,对任意x∈A,有x∈B.表现图为A在B中包含着.2.补集:CSA={x|x∈S,且x A}.表现图为整体中去掉A余下的部分.3.交集:A∩B={x|x∈A,且x∈B}.表现图示为A与B的公共部分.4.并集:A∪B={x|x∈A,或x∈B}.表现图示为A与B合加在一起部分附表:集合的三种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 ={x|xA,或x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CSA=韦恩图示性质AA=AAΦ=ΦAB=BAABAABBAA=AAΦ=AAB=BAABAABB(CSA)(CSB)=CS(AB)(CSA)(CSB)=CS(AB)A(CSA)=UA(CSA)=Φ.容斥原理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 card(A)+card(B)- card(A∩B).四、例题选讲例1 定义集合A-B={x|x∈A,且xB},则当A∩B=时,A-B=_________;A∩B不空时呢?解:(1)A;(2)CU(A∩B).例2 给出下列说法:(1)方程+|y+2|=0的解集为{-2,2};(2)集合{y|y=x2-1,x∈R}与集合{y|y=x-1,x∈R}的公共元组成的集合为{0,-1};(3)区间(-∞,1)与(a,+∞)无公共元素.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___.解:对于(1),解集应为有序实数对,错;对于(2){y|y=x2-1,x∈R}=与集合{y|y=x-1,x∈R}=R,公共元素不只0与-1两个,错;对于(3)区间(-∞,1)与(a,+∞)无公共元素取决于1与a的大小,错.故正确的个数是0.例3 已知集合M={x|x=3m+1,m∈Z},N={y|y=3n+2,n∈Z},若x0∈M,y0∈N,则x0,y0与集合M、N的关系是.解:方法一:变为文字描述法M={被3除余数为1的整数},N={被3除余数为2的整数},余数为1×余数为2→余数为2,故x0y0∈N,x0y0M.方法二:变为列举法M={…,-2,1,4,7,10,13,},N={…,-1,2,5,8,11,…}M中一个元素与N中一个元素相乘一定在N中,故x0y0∈N,x0y0M方法三:直接验证)设x0=3m+1,y0=3n+2,则x0y0=9mn+6m+3n+2=3(3mn+2m+n)+2,故x0y0∈N,x0y0M.例4 已知集合A={x|=1}是单元素集,用列举法表示a的取值集合B解:集合B表示方程=1有等根或仅有一个实数根时a的取值集合.⑴有等根时有:x2-x-2-a=0①且x2-2≠0②;①△=1-4(-a-2)=0, a=-9/4,此时x=1/2适合条件②,故a=-9/4满足条件;⑵仅有一个实数根时,x+a是x2-2的因式,而=,∴a=±.当a=时,x=1+,满足条件;当a=时,x=1也满足条件.综上,.五、回顾小结本节课对集合一章进行了总结,要在理解集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更为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六.布置作业教后反思。

集合与函数概念数学教案及反思

集合与函数概念数学教案及反思

集合与函数概念数学教案及反思集合与函数概念数学教案及反思怎么做好数学教案是很多高中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集合与函数概念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实习作业》。

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

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

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准备】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

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1 集合的概念介绍集合的定义与性质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讲解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等1.2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规律介绍集合的性质:互异性、确定性、无序性讲解集合运算的规律:分配律、结合律、德摩根律等第二章:函数的基本概念2.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的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象法等2.2 函数的性质与分类介绍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讲解函数的分类: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第三章: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1 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讲解函数图像的斜率、截距、开口方向等基本特征分析函数图像的单调区间、极值点等关键信息3.2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讲解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的判断与证明分析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值问题、不等式问题等第四章:反函数与复合函数4.1 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反函数的定义:若函数f将x映射到y,则其反函数将y映射到x讲解反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等4.2 复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复合函数的定义:由两个或多个函数组合而成的函数讲解复合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等第五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5.1 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函数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一值时,函数值趋近于某一值讲解函数极限的性质:保号性、有界性、夹逼性等5.2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介绍函数连续性的定义:若函数在某一点的左右极限相等,则函数在该点连续讲解函数的间断点:跳跃间断、无穷间断、振荡间断等第六章:导数与微分6.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介绍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讲解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6.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介绍微分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与坐标轴之间的距离讲解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第七章:导数的应用7.1 单调性与凹凸性讲解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导数大于0表示函数单调递增,导数小于0表示函数单调递减介绍凹凸性的概念:一阶导数的符号变化判断凹凸性7.2 极值与最值讲解极值的概念:函数在某一点的局部最值介绍最值的存在性定理:函数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必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第八章:积分与累积量8.1 定积分的定义与计算介绍定积分的定义:函数在区间上的累积量讲解定积分的计算: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8.2 积分的应用讲解积分的应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质心计算等第九章:多元函数与向量微积分9.1 多元函数的概念与计算介绍多元函数的定义:含有多个自变量的函数讲解多元函数的计算:偏导数、全导数等9.2 向量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介绍向量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向量场、散度、旋度等第十章:数值计算与函数逼近10.1 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介绍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插值法、数值积分法、数值微分法等10.2 函数逼近的方法讲解函数逼近的方法:泰勒展开、插值法、最小二乘法等重点和难点解析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需要重点关注各种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应用。

05集合复习与小结

05集合复习与小结
2.能用集合中元素的特性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
探究问题一:集合的表示方法与集合关系
(1) (2)
(3)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拓展训练:(1)已知全集 ,则正确表示集合 和
关系的维恩(Venn)图是()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探究问题二:集合的运算
【小结】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3)已知集合
(4)如果A={-3,4},B={ },B A,你能求出实数 的值吗?试一试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复习与小结探究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能用集合中元素的特性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
一、问题导学:
1.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知识树吗?动手填写完整。
2.思考探究: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大于2且小于3的全体实数用集合怎样表示?
(2)如果集合A中有3个元素,集合B中有2个元素,那么
中最多有几个元素?最少有几个元素?
中最多有几个元素?最少有几个元素?
《集合》复习与小结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复习一遍教材P2—P11,总体把握本章知识构架;完成导学案的知识树,时间不超过20分钟;
2.限时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书写规范;
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教案章节:一、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教学步骤:1. 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集合例子。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不同表示方法的运用。

3. 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唯一元素。

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教学步骤:1. 引入函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函数的定义。

2. 讲解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含义。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教学步骤:1. 引入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和运用。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解决问题。

集合与函数复习小结一学案

集合与函数复习小结一学案

1.2.12 集合与函数章末复习与小结(1)【学习目标】1.能画出集合知识框架图,说出并记住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和内在联系;2.能解决集合间的关系、集合间的运算等两方面的问题;3.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学习重点】 解决集合间的关系、集合间的运算等两方面的问题.【难点提示】准确求解有关集合的综合性问题【学法提示】1.请同学们课前将学案与教材145P -结合进行自主学习(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表格、符号、观察、思考、说明与注释、例题及解答、阅读与思考、小结等都要仔细阅读)、小组讨论,积极思考提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2.在学习过程中用好“九字学习法”即:“读”、“挖”、“举”、“联”、“用”、“悟”、“总”、“研”、“会”,请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讲解与表达.【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1.知识框架 (请同学们亲手用框图或表格的形式展示出集合、函数的知识框架).2.知识要点:阅读教材,独立填写集合单元知识要点.(1)集合:①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 , ;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集合A ,记作 ;如果元素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集合A ,记作 ;③集合的表示法: , , .(2)集合间的关系名称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示 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 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为集合B 的 .或相等 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 ,且集合B是集合A 的 ,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 B A =⇔真子集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 ,且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或注意: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 ,即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③对于集合A 、B 、C ,如果B A ⊆且C B ⊆,那么 .(3)集合间的运算 ①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概念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交集 由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x B A =⋂ 并集 由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x B A =⋃补集 设U 是全集,集合U A ⊆,由U 中所有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中的补集. |{x A C U = }②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性质交集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运算性质 补集的运算性质B B A A B A ⊆⋂⊆⋂,φφ=⋂=⋂A A A A , A B B A ⋂=⋂⇔=⋂A B AB B A A B A ⊇⋃⊇⋃, A A A A A =⋃=⋃φ, A B B A ⋃=⋃ ⇔=⋃B B A =⋂)(AC A U =⋃)(A C A U=)(A C C U U =⋂)(B A C U =⋃)(B A C U请再判断一下集合知识框架是否清晰?知识要点是否理解准确、记忆清楚?容易出错的问题是否明确?没问题了吧!那下面我们就运用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来探究数学问题.3.快乐体验(1)已知集合66|,*,|*33A x Z x N B Z x N x x ⎧⎫⎧⎫=∈∈=∈∈⎨⎬⎨⎬--⎩⎭⎩⎭, 设全集U A B =⋃,则集合U C A 含有的元素个数是( )A . 4B .5C . 6D . 7(2)满足M ⊆{a 1, a 2, a 3, a 4},且M ∩{a 1 ,a 2, a 3}={ a 1,a 2}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 . 1B . 2C .3D .4(3)设全集{}5,4,3,2,1=U ,集合{}{}5,2,4,3,2==B A ,则=⋃)(A C B u ( ) A .{}5 B .{}5,2,1 C .{}5,4,3,2,1 D .0 (4)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 .(a +b )∈ A ;B .(a +b ) ∈B ;C .(a +b ) ∈ C ;D .(a +b ) ∈ A 、B 、C 任一个.(5)已知A={1,2,a 2-3a -1},B={1,3},A =⋂B {3,1}则a 等于( )A .-4或1B .-1或4C .-1D .4二、典例赏析例1设全集U={}0,1,2,3,A={}20x U x mx ∈+=,若{}2,1=A C u ,则实数m=_________.解:解后反思 解答该题的入手点、关键点、易错点在哪里?变式练习 设集合{}|3|,3-=a A ,集合{}b a B ,,2=,若{}1=⋂B A ,则集合B A ⋃的真子集个数是( )A . 15B . 12C . 7D . 3例 2.设}01)1(2|{},04|{222=-+++==+=a x a x x B x x x A ,若B B A =⋂,求a 的值.思路启迪:想一想集合A 、B 是什么集合?B B A =⋂意味着集合A 、B 有什么关系?集合B 中的方程的解又该是怎样的?解:●解后反思(1)B B A =⋂等价于_________;(2)B B A =⋃等价于_________.(3)你注意到空集对解题的作用了吗?●变式练习 设}01)1(2|{},04|{222=-+++==+=a x a x x B x x x A ,若B B A =⋃,求a 的值.解:例3.若集合{}121|,052|+≤≤+=⎭⎬⎫⎩⎨⎧<-+=m x m x B x x x A ,且A B ⊆,求实数m 的范围.思路启迪:想一想集合A 、B 是什么集合?B B A =⋂意味着集合A 、B 有什么关系?集合B 中的方程的解又该是怎样的?解:●解后反思 分类讨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即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确定分类标准,然后对每一类分别求解,再综合得出答案.通过对例3的研究,你体会到这一数学思想的运用了吗?例3同时体现了集合的图形语言,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想一想,你是否能对集合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能进行恰当的转化?●变式练习 已知集合{}{}a x x B a x x A 34|,32|≤+-=<-=.(1)若φ=⋂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21|<≤=⋂x x B A ,求实数a 的值.解:三、学习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集合基本题型有集合间的关系和集合间的运算等两方面,你是否清楚了集合的概念、关系、运算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法?2.认清集合的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借此能够使问题得到直观具体的解决,如利用数轴、韦恩图等. 合理分类,条理清晰,使思维更加流畅.结合例2再体会一下空集在解题中的作用?四、学习评价1.设A={x 0152=+-∈px x Z },B={x 052=+-∈q x x Z },若A ⋃B={2,3,5},A 、B 分别为( )A .{3,5}、{2,3} ;B .{2,3}、{3,5} ;C .{2,5}、{3,5};D .{3,5}、{2,5}.2.设全集U={x x 为小于20的非负奇数},若A ⋂(C U B )={3,7,15},(C U A )⋂B={13,17,19},又(C U A )⋂(C U B )=φ,则A ⋂B= .3.已知集合A={a 关于x 的方程x 2-a x +1=0,有实根},B={a 不等式a x 2-x +1>0对一切x ∈R 成立},求A ⋂B .解:4.已知集合A={a 2, a +1,-3},B={a -3,2a -1,a 2+1},若A ⋂B={-3},求实数a . 解:5.若不等式x 2-a x +b <0的解集是{32<<x x },求不等式b x 2-a x +1>0的解集. 解:6.集合A={(x,y )022=+-+y mx x },集合B={(x ,y )01=+-y x ,且02≤≤x },又A φ≠⋂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函数的表示方法、域和像的概念。

3. 能够运用集合和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补集)、集合的运算(并、交、差)。

2.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函数的域和像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和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举例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

2. 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3. 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域和像的概念、函数的性质。

4.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集合和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和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和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集合和函数的概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集合和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熟练运用相关性质进行问题分析。

2. 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集合和函数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算和性质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能否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1. 针对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复习,思考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2. 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寻找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3. 针对教学难点,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运算和函数性质。

高三数学复习学案(第1-5章)(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和对数、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复习学案(第1-5章)(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和对数、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复习学案(一)集合知识要点一、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和两种,表示符号为和.3.集合的表示法:、、.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A⊆B,B⊆C,则A⊆C;2.对于集合A,B若A∩B=A∪B,则A=B.3.要注意∅的特殊性,在写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记空集和它本身.4.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个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三、集合的基本运算常用结论(1)A ∩∅=∅,A ∪∅=A ,A ∩A =A ,A ∪A =A .(2)A ⊆B ⇔A ∩B =A ⇔A ∪B =B ⇔∁U A ⊇∁U B ⇔A ∩(∁U B )=∅ 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 ⇒q ,则p 是q ,q 是p 的 . 2.如果p ⇒q ,q ⇒p ,则p 是q 的课前热身1、若1=a ,集合{}2<=x x A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a ≠⊂B .{}A a ≠⊂ C .{}A a ∈ D .A a ∉2.若a ∈R ,则“a =1”是“|a |=1”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全集U ={-2,-1,0,1,2},集合A ={1,2},B ={-2,1,2},则A ∪(∁U B )等于( )A .∅B .{1}C .{1,2}D .{-1,0,1,2} 4.设集合M ={-1,0,1},N ={x |x 2≤x },则M ∩N =( ) A .{0} B .{0,1} C .{-1,1} D .{-1,0,1}5.已知集合A 有5个元素,它们所有非空子集的个数是( ) A .32 B .31 C .30 D .256.已知集合{}{}21,1,0,23A x x B a ===--,且A B ⊆,则a 的值是 .例题解析[例1]、设集合{}{}{}7,4,1,2,1,4,22=+=+-=B a A a a U ,若U B A = ,则=a 。

教案0106:《集合》回顾与小结(2课时)

教案0106:《集合》回顾与小结(2课时)

《集合》回顾与小结(1)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的概念。

2、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

4、理解两个给定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已知集合的补集。

5、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一、集合与元素1、集合的概念:某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Φ)。

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某班级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学生; (2)高个子;(3)不超过10的正数; (4)充分接近2的实数。

2、下列集合中,哪些是空集?哪些是有限集?哪些是无限集?(1){x |x-1=0}; (2){x |x ²+1=0,x ∈R };(3){x |x+1>0}; (4){(x ,y)|x+y+1=0}。

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

”与““∉∈ 例: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1______{1}; (2){a ,b ,c}______{a ,b}; (3)2______{1,3,5} (4)Φ______{1,2,3}; (5){x |x 是偶数}______{x |x 是能被2整除的数}。

二、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a ,b ,c ,…}例: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6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²-x-6=0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2x+5≤3的整数解组成的集合。

2、描述法:{x |x 的共同属性}例: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大于3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x ²+4>2的解集; (3){1,3,5,7,9} (4)平行四边形组成的集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等。

2.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域与值域等。

3. 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等)。

2.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对应关系)、函数的域与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2. 使用PPT、黑板等教学手段,清晰展示集合与函数的图形和运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1. 集合的基本概念:1.1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使用。

1.2 讲解集合的运算,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并集、交集、补集的图形演示。

2. 函数的基本概念:2.1 讲解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是对应关系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

2.2 举例说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并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图形演示。

3. 课堂练习:3.1 针对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3.2 老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并解释疑惑。

4. 总结与复习:4.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2 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错误,加强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集合与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分析案例中的集合运算和函数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互动与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集合与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攻略

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攻略

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攻略一、要点回顾1、知识梳理(1)集合:集合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在探讨与集合有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其元素是否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相等关系、子集关系、真子集关系,要注意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运算主要有交、并、补。

(2)函数:①函数是一种由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按一定对应关系所构成的映射。

其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就看其三要素是否一样。

②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列表法和图像法都比较直观,而解析法则可以简明、全面概括变量间的关系,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

③函数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单调性和奇偶性。

对于单调性的判断主要根据定义和图像,也可以直接利用一些常见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作出判断,奇偶性的判断应先考虑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判断与的关系得出结论。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利用这一点可以方便作出画像。

④我们学的函数主要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它们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一次函数在R上都是递增或递减的、二次函数以对称轴为分界线两边单调性相反、幂函数当时,图像在第一象限是递增的、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当底数时,都在定义域内递增,时在定义域内递减。

在比较大小及判断单调性时常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而对于对数函数来说,其真数大于零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⑤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横坐标称为函数的零点,该零点其实也就是方程的根,所以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

对于一个图像在区间上上连续的函数,如果,则在区间内至少有一零点,它只能作存在性的判断,其个数还要结合函数图像的单调性来确定。

该方法反过来是不一定正确的,即若成立,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对于方程的近似解或零点据区间范围,我们常用二分法,即先找一零点所在区间,再每次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经过比较两端点函数值是否符号相反,不断进行下去,值到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小区间的方法,其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用到的。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高一数学集合小结复习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小结复习教案

一. 教学内容:集合小结复习二. 学习目标1、巩固集合、子、交、并、补集的概念、性质和记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集合的运算包含了集合表示法之间的转化及数学解题的一般思想3、了解集合元素个数问题的讨论说明三. 知识要点(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含分类)1、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的全体,称一个集合2、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和无穷集两类(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子集:A ⊆B,定义为对任意x∈A,有x∈B,表现图示为A在B中包含着2、补集:UA={x|x∈U,且x ∉A},表现图示为整体中去掉A余下的部分3、交集:A∩B={x|x∈A,且x∈B},表现图示为A与B的公共部分4、并集:A∪B={x|x∈A,或x∈B},表现图示为A与B合在一起的部分记作(UA) (U(A (UA) (U(A (((三)集合表示法间的转化图示法直观化符号表示法属性描述法文字描述法具体化列举法简单化熟悉化↓−−→−−−−←↑【典型例题】例1、(1)已知全集,U R =且则()U C A B 等于( )A. [1,4)-B. (2,3)C. (2,3]D. (1,4)-解:集合{}{}||1|2|31A x x x x x =->=><-或, 所以{}|13U C A x x =-≤≤ 集合{}{}2|680|24B x x x x x =-+<=<<,所以()U C A B 为(2,3]答案为C (2)设集合{}22,A x x x R=-≤∈,{}2|,12B y y x x ==--≤≤,则()RC AB 等于( )A. RB.{},0x x R x ∈≠ C. {}0 D. ∅解:[0,4]A =,[4,0]B =-,所以(){0}R R C A B C =,故选B 。

(3)已知集合{}|110,P x N x =∈≤≤集合{}2|60,Q x R x x =∈+-=则P Q 等于(A ){}1,2,3 (B ){}2,3 (C ){}1,2 (D ){}2解:集合{}{}2|603,2Q x R x x =∈+-==-,所以答案为D.例2、已知集合A ={x ︱ax 2+2x +1=0,a ∈R ,x ∈R }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求出这个集合; (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小结与复习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小结与复习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 1:集合部分.① 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② 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③ 表示:列举法{1,2,3,…}、描述法{x |P } ④ 关系:∈、∉、⊆、⊂ 、= ⑤ 运算: A ∩B 、A ∪B 、C U A⑥ 性质:A ⊆ A ; Φ⊆ A ,….⑦ 方法:数轴分析、Venn 图示.复习 2:函数部分.①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② 单调性: f ( x ) 定义域内某区间 D , x 1 , x 2 ∈D ,x 1x 2时, f ( x 1 ) f ( x 2 ) ,则 f (x ) 的 D 上递减 ; x 1 x 2时, f ( x 1 ) f ( x 2 ) ,则 f ( x ) 的 D 上递增;③ 最大(小)值求法:配方法、图象法、单调法.④ 奇偶性:对 f ( x ) 定义域内任意 x ,f ( x )f ( x )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 (x ) f ( x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特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 1 设集合 A {x | x 2 ax a 219 0} , B {x | x 2 5x 6 0} , C {x | x 22 x 8 0} . (1)若 A B = A B ,求 a 的值;(2)若A B ≠Φ ,且 A C =Φ ,求 a 的值;(3)若 A B = A C ≠ Φ,求 a 的值.例 2 已 知 函 数f ( x ) 是 偶 函 数 , 且 x ≤0 时 ,1x f x 1x +=-(), (1)求 f (5) 的值; (2)求 f ( x )0 时 x 的值; (3)当 x >0 时,求 f ( x ) 的解析式.例 3 设 函 数221x f x 1x+=-() (1)求它的定义域; (2)判断它的奇偶性;(3)求证: f ( x ) 在[1, ∞)上递增.※ 动手试试练 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练 2. 将长度为 20 cm 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多少?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运算:交、并、补;2. 集合的两种研究方法:数轴分析、V enn 图示;3.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解析式、值域;4. 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的研究.2322(1)()(2)()21(1) 0(3)()()(4)()(1) 0x x f x f x x x x x x x f x a x R f x x x x +==-+-≥⎧=∈=⎨+<⎩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高一数学 集合的小结与复习 教案

高一数学 集合的小结与复习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小结与复习课【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掌握集合的有关根本义概念,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 2.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 3.掌握集合的运算(交、并、补);4.再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各种思想方法〔数形集结合、补集思想、分类讨论〕的运用.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1.对于集合的问题:要确定属于哪一类集合〔数集,点集,或者者某类图形集〕,然后再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2.关于集合中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形式,然后再进展运算. 3.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多根据集合的的互异性处理,有时需要用到分类讨论、数形集结合的思想.4.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穿. 【精典范例】例1. 设U={1,2,3,4,5},且A∩B={2},()U C A B ={4},()()U U C A C B={1,5},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 .3∈A ,3∈BB .2∈UC A ,3∈B C .3∈U C B ,3∈AD .3∈U C A ,3∈U C B分析:按题意画出Venn 图即可找出选择的分支.【解】画出满题意足Venn 图:由图可知:3∈A 且3 B ,即3∈A 且 3∈U C B ,∴选C. 点评: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假设选A ,那么3∈A∩B ,与A∩B={2}矛盾,……显然这种方法没有Venn 图形象直观,这也突出数形集结合的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追踪训练一1. 设U={x|0<x<10,x ∈N+},假设A∩B={3},()U C B A ={1,5,7},()()U U C A C B={9},求集合A ,B.【解】A={1,3,5,7},B={2,3,4,6,8}.2.某校有A 、B 两项课外科技制作小组,50名学生中报名参加A 组的人数是全体学生人数的3/5,报名参加B 组的人数比报名参加A 组的人数多3人,两组都没有报名的人数是同时报名的人数的1/3还多1人,求同时报名参加A 、B 两组人数及两组都没有报名的人数. 【解】同时报名参加A 、B 组的人数为21人, 两组都没有报名的人数为8人. 例2:全集U=R ,集合A={x|x2-x-6<0}, B={x|x2+2x-8>0},C={x|x2-4ax+3a2<0}, (1)试求a 的取值范围,使A∩B ⊆C ; (2)试求a 的取值范围,使U U C A C B C ⊆分析:U=R ,A=〔-2,3〕,B=〔-∞,-4〕∪〔2,+∞〕,故A∩B=〔2,3〕,U C A = 〔-∞,-2]∪[3,+∞〕,U C B =[-4,2],()()U U C A C B =[-4,-2],x2-4ax+3a2<0即(x-3a)(x-a)<0, ∴当a<0时,C=〔3a ,a 〕, 当a=0时,C=∅, 当a>0时,C=〔a ,3a 〕, (1) 要使A∩B ⊆C ,集合数轴知,0233a a a >⎧⎪≤⎨⎪≥⎩解得1≤a≤2; (2) 类似地,要使U U C AC B C ⊆必有342a a a <⎧⎪<-⎨⎪>-⎩解得423a -<<-【解】解答过程只需要将上面的分析整理一下即可. 点评:①研究不等式的解集的包含关系或者者进展集合的运算时,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性,便于分析与转化.②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在分类时要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那么. 追踪训练二1. 设A={x|x2-x-2<0},B={x||x|=y+1,y ∈A},求:R C B ,A ∪B ,A∩R C B ,()R C A B R C B ∩R C A【解】R C B =〔-∞,-3]∪[3,+∞〕∪{0};A ∪B=〔-3,3〕; A∩R CB ={0};()R C A B =〔-∞,-3]∪[3,+∞〕.2. A={x|-x2+3x+10≥0},B={x|m≤x≤2 m -1},假设B ⊆A, 务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实数m 的取值范围:〔-∞,3〕.例3:集合A={x|x2+4ax-4a+3=0},B={x|x2+(a-1)x+a2=0},C={x|x2+2ax-2a=0},其中至少有一个集合不是空集,务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假设从正面入手,要对七种可能情况逐一进展讨论,相当繁琐;假设考虑其反面,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即三个集合全是空集. 【解】当三个集合全是空集时,所以对应的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解, 即2122223164(43)0(1)40480a a a a a a ⎧∆=--+<⎪∆=--<⎨⎪∆=+<⎩解此不等式组,得312a -<<- ∴所务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32-,或者者a≥-1. 点评:采用“正难那么反〞的解题策略,详细地说,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的全体视为全集,求出使问题反面成立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的补集便为所求.【师生互动】。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小结(2)教案 理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小结(2)教案 理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课题:集合与函数概念小结(2)【上接1.2~20】 课时:021 课型:复习课12、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f x f x -=- (2)偶函数:()()()()f x f x f x f x -===-注意: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②由于任意x 和x -均要在定义域内,故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所以我们在判定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③若奇函数的定义域中有零,则其函数图象必过原点,即(0)0f =.④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区间而言,它是“局部”性质;而函数的奇偶性是对整个定义域而言的,它是“整体”性质⑤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3)证明和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步骤: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一般步骤:①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 ②确定()()f x f x -与的关系; ③作出相应结论:若()()()()0,()f x f x f x f x f x -=--=或则是偶函数; 若()()()()0,()f x f x f x f x f x -=--+=或则是奇函数.(4)奇偶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5)函数()f x a +为奇函数可推得: (6)函数()f x a +为偶函数可推得:(7)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非空,则有奇函数与偶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奇函数与奇函数的成绩是偶函数,偶函数与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

13、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对称性: (1)函数的轴对称:定理1:如果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 推论1:如果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a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推论2:如果函数()y f x =满足()()f x 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y轴)对称.特别地,推论2就是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它是上述定理1的简化. (2)函数的点对称:定理2:如果函数()y f x =满足()()2f a x f a x b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推论3:如果函数()y f x =满足()()0f a x f a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推论4:如果函数()y f x =满足()()0f x 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0,0对称.特别地,推论4就是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它是上述定理2的简化.二.典型题讲解:[例1]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11∈A ,1≠a 且1∉A.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 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a1∈A. 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⑴2∈A ⇒ -1∈A ⇒21∈A ⇒ 2∈A ∴ 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1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a-11即12+-a a =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⑶a∈A ⇒a-11∈A ⇒ a--1111∈A ⇒111---a a ∈A ,即1-a 1∈A⑷由⑶知a∈A 时,a-11∈A, 1-a 1∈A .现在证明a,1-a 1, a -11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a -11,即a2-a+1=0 ,方程无解,∴a ≠a -11②若a=1-a 1,即a 2-a+1=0,方程无解∴a ≠1-a 1③若1-a 1 =a -11,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11.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 [例2]:设集合A={a |a =12+n ,n ∈N +},集合B={b |b =542+-k k ,k ∈N +},试证:A B .证明:任设a ∈A,则a =12+n =(n +2)2-4(n +2)+5 (n ∈N +),∵ n∈N*,∴ n +2∈N* ∴ a∈B 故①显然,1{}*2,1|Nn n a a A ∈+==∈,而由B={b |b =542+-k k ,k ∈N +}={b |b =1)2(2+-k ,k ∈N +}知1∈B,于是A≠B ②由①、② 得A B .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 (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例4]:【15年北京理科】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下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消耗1升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B .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C .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消耗10升汽油D .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 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解析】试题分析:“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A 中乙车消耗1升汽油,最多行驶的路程为乙车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值,A 错误;B 中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燃油效率最高,所以甲最省油,B 错误,C 中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甲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10km,行驶80km ,消耗8升汽油,C 错误,D 中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 由于丙比乙的燃油效率高,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选D.考点:1.函数简单应用问题;2.对“燃油效率”新定义的理解;3.对图象的理解.[例5]:(15年天津理科高考题改编)已知函数()()22,2,2,2,x x f x x x ⎧-≤⎪=⎨->⎪⎩ 函数()()2g x b f x =-- ,其中b R ∈,若函数()()y f x g x =- 与x 轴恰有4个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A )7,4⎛⎫+∞⎪⎝⎭ (B )7,4⎛⎫-∞ ⎪⎝⎭ (C )70,4⎛⎫⎪⎝⎭(D )7,2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22,2,2,2,x x f x x x -≤⎧⎪=⎨->⎪⎩得222,0(2),0x x f x x x --≥⎧⎪-=⎨<⎪⎩, 所以222,0()(2)42,0222(2),2x x x y f x f x x x x x x x ⎧-+<⎪=+-=---≤≤⎨⎪--+->⎩, 即222,0()(2)2,0258,2x x x y f x f x x x x x ⎧-+<⎪=+-=≤≤⎨⎪-+>⎩()()()(2)y f x g x f x f x b =-=+--,所以()()y f x g x =-与x 轴恰有4个交点,等价于方程()(2)0f x f x b +--=有4个不同的解,即函数y b =与函数()(2)y f x f x =+-的图象的4个公共点,由图象可知724b <<. 考点:1.求函数解析式;2.函数与方程;3.数形结合. 三.课后检测《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1、以下四个关系:φ}0{∈,∈0φ,{φ}}0{⊆,φ}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2、若{}{}|02,|12A x x B x x =<<=≤<,则A B ⋃= ( )A .{}|0x x ≤B .{}|2x x ≥C .{}02x ≤≤D .{}|02x x <<3、若{}21,,0,,b a a a b a ⎧⎫=+⎨⎬⎩⎭,则20092009b a +的值为( )A .0B .1C .1-D .1或1-4、在下列四组函数中,f (x )与g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xxy y ==,1 B .1,112-=+⨯-=x y x x yC .55,x y x y ==D .2)(|,|x y x y ==5、函数x xx y +=的图象是( )A B C D 6、设集合{}06A x x =≤≤,{}02B y 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4 集合与函数章末复习与小结(3)
【学习目标】
1.能表述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定义,会根据定义、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2.会依据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求函数最值及研究函数的图象特征;
3.通过解题学习,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并记住知识点,会依据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求函数最值及研究函数的图象特征.
【难点提示】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性运用问题
【学法提示】1.请同学们课前将学案与教材145P -结合进行自主学习(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表格、符号、观察、思考、说明与注释、例题及解答、阅读与思考、小结等都要仔细阅读)、小组讨论,积极思考提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学习过程中用好“九字学习法”即:“读”、“挖”、“举”、“联”、“用”、“悟”、“总”、
“研”、“会”,请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讲解与表达.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知识框架 回忆函数单元的知识框架,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2.知识要点 阅读教材,独立填写函数单元知识要点.
(1)单调性与最值:①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设区间I D ⊆,若对任意
12,x x D ∈,当12x x <时,总有 ,那么函数)(x f y =为D 上的 (等价定义:1212
()()0f x f x x x ->-); 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设区间I D ⊆,若对任意12,x x D ∈,当12x x <时,
总有 ,那么函数)(x f y =为D 上的 (等价定义:1212
()()0f x f x x x -<-). ②对于任意I x ∈,存在I x ∈0,使得 ,则函数)(x f y =在0x x =处取得
最大值)(0x f ;对于任意I x ∈,存在I x ∈0,使得 ,则函数)(x f y =在0x x =处取得最小值)(0x f .
③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图象法的基本步骤 ;
定义法的基本步骤是 ;复合函数法 .
④单调性的价值在于“由自变量x 的变化就可确定函数值y 的变化规律或反之也成
立”.那么单调性的常见应用 .
●深挖概念(1)单调性是函数的 性质,即在定义域的区间D 上的函数值变化规律;
理解定义时要把握两点:①12,x x 的任意性 ;②1()f x 与2()f x 大小关系的恒定性.
所以,单调性问题的实质就是不等式的恒成立,即 (链接2)
(2)奇偶性 ①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 对于任意I x ∈,都有 (代
数特征)⇔ ⇔(图象特征))(x f y =为奇函数;对于任意I x ∈,都有 (代数特征)⇔ (图象特征)⇔)(x f y =为偶函数.
②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图象特征法的基本步骤 ;定义法的基本步骤 ;
③利用运算法则: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 函数,两个奇(偶)函数之
积、商为 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积、商为 函数.
④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 性质,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定义域关于 对称.
⑤若函数)(x f y =是奇(偶)函数,根据其图象特征可知,我们只需研究函数在y 轴
左侧或右侧部分的性质.那么奇偶性的常见应用有 .
快乐体验 1.已知增函数)(x f 与减函数)(x g 定义在同一区间上且0)(≠x g ,则有( )
A.)()(x g x f +递减 ;B .)()(x g x f -递增;C.)()(x g x f ∙递减;D. )
()(x g x f 递增. 2.若)(x f =-x 2+2a x 与g (x )=1
+x a 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范围 ( ) A .(-1,0)∪(0,1) B . (-1,0) ∪(0,1] C . (0,1) D . (0,1]
3.已知函数)(x f 是偶函数,x ∈R,当x <0时,)(x f 单调递增,对于x 1<0,x 2>0
有|x 1|<|x 2|,则( )
A .f (-x 1)> f (-x 2)
B .f (-x 1)< f (-x 2)
C .f (-x 1)=f (-x 2)
D . |f (-x 1)|<| f (-x 2)|
4.若定义在R 上函数()f x 在(8)+∞,
上为减函数且函数(8)y f x =+为偶函数,则( ) A.(6)(7)f f > B.(6)(9)f f > C.(7)(9)f f > D.(7)(10)f f >
5.已知()f x 是R 上的增函数,设()(1)(1)F x f x f x =--+,则()F x 是R 上的(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先减后增的函数
D .先增后减的函数
6.证明函数y =
证:
二、典型例析
例1.研究下列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132)(2+-=
x x x f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2)判断函数2()1
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思路启迪:(1)回忆一下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有哪些方法?132)(2+-=
x x x f 对应的
内外层函数是什么?(2)你记得哪些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2()1
x f x x =
+有关吗? 解:
●解后反思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方法有哪些?入手点、关键点、易错点在了那里?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有哪些?其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又有哪些?(链接1) ●变式练习 (1)已知函数5)(2++=x mx x f 在),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函数ax x f -=
2)(在]1,0[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范围 ;
例2.判定下列函数奇偶性(1)()f x =;(2)22(1),(,5)()(1),(5,)x x f x x x ⎧-∈-∞-=⎨+∈+∞⎩. 思路启迪:想一想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哪些方法?定义域有什么限制条件?
解:
●解后反思 (1)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有哪些?你能说出各种方法的解题步骤吗?
(2) 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定义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呢?
●变式练习: 判断函数2()1
x x f x x -=-的奇偶性; 解:
例3.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x ≠的一切实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y R ∈都有 ()()()f xy f x f y =+,且当1()0,(2)1x f x f >>=时,,(1)求证:()f x 为偶函数;
(2)求证()()0,f x +∞在上是增函数;(3)解不等式(1)(2)0f x f x +--≤.
解:
●解后反思:(1)这是一道什么题型?求解的关键点、入手点在哪里?
(2)你是否已清楚了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关系?会用它解相关问题了吗?
●变式练习: 已知函数f (x )在定义域R 上不恒为零,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y R ∈都有()()()f xy yf x xf y =+,(1)(1),(1)f f -求:的值;(2)判定()f x 的奇偶性;
解:
三、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吗?通过解题学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的经验和体会?了解解答有关函数问题的思想方法、套路、入手点、关键点、易错点了吗?还有什么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吗?如: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一关系来解题?本节数学课美在哪里?
四、学习评价
1.偶函数()f x 在(0,)+∞上递减,若(2)0f =,则不等式()0f x x
<的解集是( ) A.(2,0)(0,2)-⋃;B .(,2)(0,2)-∞-⋃ C .
(,2)(2,)-∞-⋃+∞ D .(2,0)(2,)-⋃+∞ 2.已知偶函数)(x f 在区间],0[a 上是单调函数,且满足0)()0(<∙a f f ,则方程0)(=x f 在区间],[a a -内的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3.偶函数)(x f 在),0[+∞是增函数,则满足)31()12(f 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31(
B . )32,31[
C .)32,21(
D . )32,21[
4.设函数)1,1(,5)(3-∈+=x x x x f ,如果2(1)(1)0f a f a -+-<,那么a 的范围是 .
5.若函数23()1
x f x x --=+在区间(,)a -∞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范围是 . 6.已知函数x
a x x x f ++=2)(2,),1[+∞∈x ,(1)当1a =时,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1[+∞∈x ,不等式0)(>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范围.
六、学习链接
链接1: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①取值②作差③变形④定号⑤判定,下结论.
链接2.增函数的实质: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减函数的实质: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