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Sports Pedagogy and Training(040303)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应达到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校体育院系的专业师资和公共体育教学的师资、健身教练员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掌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1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在校期间必须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训练工作的能力。
5.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原理,认识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现状与改革方向,探究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新理论和新观念,掌握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必需的科学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体育教学与训练实习,利用专业外语的知识与能力广泛深入地借鉴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撰写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1. 青少年运动锻炼与健身:主要导师介绍卢昌亚教授:男,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健身,专长运动生理学,曾在《美国膜生物学杂志》和《体育科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曾经于1987年~198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访问学者。
担任主要课程有:运动生理学、青少年身体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与专业英语等。
潘国建教授:男,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健身,专长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物力学,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体育教育训练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doc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部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教育训练学 (2)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硕士 (8)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教育训练学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学科代码:040303)一、学科概况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学多年发展过程中两者结合而成的新学科。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多年来在体育课程建设与管理、运动训练与竞赛领域研究成果卓著。
1998年起在全国率先确立“健康为本,重在健身”的教学改革理念,提前四年执行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创设了“选项课+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社会反响强烈。
在学科发展方面,办出了效益、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2007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
二、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从事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等方面。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服务社会,积极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服务;2.全面掌握现代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并能结合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能胜任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等工作;4.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运动专项能力。
三、研究方向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以2.5年为主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代码(040303)
社会研究 方法 体育统计 学 运动心理 学 体育摄像 技术与 分析 高级运动 生物化 学 体育社会 学 健康教育 学 体育产业 社会体育 学 乒乓球 网球 羽毛球 体育管理 学 计算机文 献检索
学 学 开课学期 考核 备 注 时 分 1 2 3 方式
54 3
3
考试
36 2
2
考试
36 2 2
考试
18 1
2
考试
36 2 2
考试
36 2
2 考试
36 2 36 2
2 考试 2 考试
36 2
2
考试
36 2 36 2 36 2
2 考试 2 考试 2 考试
36 2
2 考试
36 2 2
考试
课课
10285010 文献阅读
1
考查
必修
10285011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1考查Leabharlann 环节10285012 实习活动
2
考查
位
04030005 运动训练学
04030310 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课 学 位 专 业 课
学学 时分 144 4 18 1 18 1 36 2 36 2 54 3 36 2 36 2
开课学期 12 3 44 2 2
2 2 3 2 2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备注
36 2
2
考试
144 6 2 2 2 考试
苏州大学 硕士研 究生培 养方案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续)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 程名称
非选
学 修
位
04030002 04030003 04030004 04030006 04030008 04030010 04030011 04030012 04030013 04030014 04030015 04030016 04030017 10285013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040303)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doc
32
பைடு நூலகம்
2 科学社会主义
32
3 外语
216
4 发表论文
5 学术活动
6 运动训练学专题(3~4 个专题)
32
7 运动生理生化专题(3~4 个专题) 32
8 运动生物力学专题(3~4 个专题) 32
9 体育测量与评价
32
10 教学理论专题(3~4 个专题)
32
11 计算机与多元统计
32
12 运动心理专题(3~4 个专题)
学时
32 32
216
32 32 32 32 32 32 32 16 16 16 16 16 16 16 48 48 48 48 48 48 48
32
学分
2 2
8 1 1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3 3 3 3 3 3 3
课程性质
公共课 公共课
公共课 公共课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公共专业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类别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须 必须
限选 8 学分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学校体育方向必修 体育管理与经济方向必修 体育法方向必修 体育史方向必修 体育信息方向必修 社会体育方向必修 体育新闻方向
必须
备注
应用心理学专业(040203)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1 自然辩证法
32
2
32
2
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学科门类:教育学(04)一级学科:体育学(0403)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具有多种学科交叉和涉及多种知识领域的特点。
河海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拥有研究生院和教育部批准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尤其近年来主持了7项省部级课题;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博得了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尤其近几年来,对体育建设的投入达4000万。
我们不仅在校内与共管、医院等学院和部门建立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协作关系,而且也与校外的相关机构如体育类院校、运动学校和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专业运动队等取得了一定横向联系,为打造一条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相关学科优势和条件特点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层次人才的标准为基本原则,以注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以更能广泛适应普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体育教学、科研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需要为基本目标。
掌握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了解本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跨学科结合,独立科研以及再学习的能力;掌握和了解本学科在普通高校的基本作用与发展趋势,并具有独立从事对本学科专业的管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文字与语言的交流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运动训练与管理的研究
2、体育保健教育与方法学研究
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