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裱术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书画作品常用术语

书画作品常用术语

一、书画作品常用术语:1、宣纸未裱称软片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5、横式称横披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7、册页称开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团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二、书画作品规格名称●斗方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呈正方形,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约一尺见方),称为“小品斗方”,或者:“斗方小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以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起。

●三开呈正方形,尺寸不等,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

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对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称”。

清明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中具有熟练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互生辉。

落款切忌宣兵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有余地。

装裱概述

装裱概述

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书画保存,不装裱可不是个好方法。

本文带大家看看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装裱过后,都是什么样子。

立轴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会更加延长作品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立轴(上图),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的几种装裱样式如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诗堂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古代书画装裱的宣和裱

古代书画装裱的宣和裱

古代书画装裱的宣和裱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

装裱也一是门艺术。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书画作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

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

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

它的做法之一是,除画心前后镶黄绢隔水和以青绿色绫作天头外,笺纸拖尾,签条贴在前隔水左上方,按固定位置铃盖六枚骑缝章和一方内府收藏章(称为“宣和七玺”)。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梁师阂《芦汀密雪图》卷,较完整地保留了“宣和裱” 的原貌。

这种装式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七枚印章的作用。

尤其是当撞边、转边、套边三种卷轴装式同时并存时,人们很难再从几乎统一的接镶顺序及镶料颜色上去辨认“宣和裱”的本来格式。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立轴也有了“宣和装”。

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它的通常做法之二是:画心镶接隔水之后,四周套镶古铜色绢边,再镶接天地头(亦有将左右两条古铜色绢边,直通天地头的做法)。

宋张训礼《围炉博古图》的画面上,有一用竹竿挑起的立轴裱件,其装式特点与上述“宣和裱”基本相似,唯张氏所画立轴的两条边看不清楚,隔水上下也无窄边。

另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上,有几个儿童正在观看一幅展开的墨竹立轴;画心上下各镶一条饰料,左右镶通天边。

这些实例告诉人们,宋代的立轴,业已存有几种装式,在尚未单独命名时,统称为“宋式裱”或“宋裱”,还是比较恰当些。

实际上,那种铃盖“宣和七玺”的“宣和裱”卷轴,早已不复存在了(复制品除外),现在所指的“宣和裱”,大都是对立轴而言。

图解中国书画装裱成品的名称和特点大全

图解中国书画装裱成品的名称和特点大全

图解中国书画装裱成品的名称和特点大全图解中国书画装裱成品的名称和特点大全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

本篇带大家一起看看装裱后的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都是什么样子的。

【立轴】(上图)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一色装(上图)二色装(上图)三色装(上图)诗堂装(上图)间隔一色装(上图)锦眉装(上图)集锦装(上图)宋式(宣和)装(上图)装框两色装(上图)【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条屏、通景屏】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

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

四屏条(上图)通景屏(上图)【镜片】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

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下三图)【册页】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

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

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横披】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

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

装裱视频资料整理

装裱视频资料整理

装裱技术一、名词解释1.画心:画心即要装裱的作品,所有的工具为它而设,所有的材料围绕在它周围。

整幅装裱成品可称为一个“裱件”。

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也用来指半成品。

当画心镶上大部分材料后就可称之为“裱件”了,也叫做“画件”。

2.天头、地头:是裱件的主要部件,不管是何种品式,只要是立轴裱件,都有天地头。

天地头的两端都有天杆、地杆。

天地杆可使字画方便的悬挂和收卷。

天杆上系有丝带,用于悬挂和收卷后的系扎。

地杆两端装有轴头,使裱件美观,方便。

3.上隔水、下隔水:上下隔水分布在画心上下两端。

一般由浅色锦绫裁成。

4.边:画心左右两边的锦绫称之为“边”。

一般与上下隔水同色。

天地头、上下隔水、边都是由“锦绫”裁切而成。

5.锦绫:锦绫是锦和绫子统称。

整幅的锦绫被裁切成各种镶料,镶嵌在画心周围。

6.局条缝:画心周围镶有一个深色的细线框,称之为“局条缝”。

局条:局条由色宣裁切而成。

镶在画心四周。

装裱时画心和上下隔水及左右两边垫接,就留下一条细细的“局条缝”。

7.包边:整幅裱件的两边包有宽度一致的“包边”。

裱件包边是为了美观和不起层。

包边条也是有色宣裁切而成。

包边和前面的上局条、拼接局条缝,都是装裱工作中的细心活,需要多学多练才能够镶的均匀平直。

裱件背面:8.褙纸:由较厚的宣纸做成,画心和所有的镶料都依附在褙纸上,是整个裱件的主体。

9.包首:褙纸上端贴有一块与天地头花色相同的锦绫。

当画轴收卷时,包首包在外面,保护着画轴不受污损。

10.画签:包首的上面紧靠天杆贴有画签。

画签的作用是供书写书画作品的名称、作者、日期等等信息。

一般由仿古宣做成,宽度在2到3厘米,长度为裱件宽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11.角绊:在地轴上粘有两个角绊。

角绊起一个固定地杆作用,一般由锦绫的边角余料做成。

12.胶膜:胶膜通过机器的加热产生粘性,然后各部分通过胶膜一层层的组合在褙纸上,粘合、整平一次完成。

前面所说的各种原料,如锦绫、色宣等等,是在附上胶膜之后,才被裁成了天地头、隔水、局条、角绊等各个部件。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

装裱也一是门艺术。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书画做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

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

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的书画作品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书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

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这件珍贵文物,"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二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 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 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 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
等。 (五) 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
五 装裱程序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 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
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 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 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 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 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 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 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 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 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什么是装裱?装裱是指对书画的装饰,这种独特的传统工艺,早在1500年前的晋代就已经进入萌芽阶段。

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自晋代以前,装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禙。

”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装裱行业兴盛,出现了诸如明人周嘉胄所著《装潢志》等装裱专著,《历代名画记》中《论装禙裱轴》是最早论述装裱的文章。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装背、装褫、装褙、裱褙”等,但“装裱”一词是在众多称谓中最为通用、易懂的名词,也是以上术语的统一称谓。

装潢更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诞生与发展以及社会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完整的艺术门类。

一、书画装裱的作用一幅书画作品,大多都书写或绘画在易破碎的宣纸及绢上。

这些材质轻薄柔软,不易保存易于破碎,又因墨色的胶质作用会出现皱褶不平,断裂,折痕等。

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只有经过托裱画芯,使之平贴。

再根据书画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

使色彩更加丰富突出,更能增添作品的艺术性,显示出用笔的气势,墨色的神韵,层次与意境的体现。

衬托出章法布局的巧妙构思,领略其书法墨迹及丹青妙笔,而且能更好地延长书画的使用寿命。

装裱技术是中国高雅、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保护修复行之有效的传统特殊技法,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诞生与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完整的艺术门类。

所以说中国的书画装裱修复艺术不仅能保护书画,还起到了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二、装裱中不同的形制、款式书画装裱的规格大小不一,有横、竖、单幅、双幅(对联)、多幅(屏式),根据这些不同的规格,设计出不同的装裱形制和装裱款式。

按照画件的形体规定的式样称为形制,如轴、卷、册三大类。

根据字画的面积大小、形状及内容分别装裱成画片、条幅、手卷和册页等形式称为款式。

装裱的不同款式又称品式或装式,即在同一形制中,也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名称。

(一)立轴的品式立轴的装裱品式有10余种,可分为条屏、独景屏、通景屏、对联。

字画装裱种类

字画装裱种类

字画装裱种类
1. 传统装裱:传统装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装裱方式,是使用酥油纸、麻布等材料将字画安装在卡纸上,再加上各种色绢、丝幛,图案精巧、富有装饰性。

这种装裱方式的优点是保护画面,耐久性好,缺点是效果比较古朴,不太容易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

2. 现代装裱:现代装裱是一种新型的装裱方式,相对于传统装裱来说更加简洁、时尚。

通常使用木框、玻璃、丝绸、纸板等材料,根据画作的大小和需求进行精细的加工,很好地保护了字画的品质。

3. 电脑装裱:电脑装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装裱方式,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字画版面的设计和制作。

由于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精密处理,因此在图像处理和色彩还原上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够很好地还原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4. 现代涂鸦装裱:现代涂鸦装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装裱方式,通常是在墨水喷洒的画作等进行特殊设计和加工,既能保护画面还能让画作更具艺术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现了画作的性格和特点。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书画术语详解

书画术语详解

书画术语详解书画术语详解一幅画画好之后,经过装裱完整,其各个部位有专业的名称术语。

在鉴赏作品的时候,需要对书画术语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就跟随店铺一起去了解了解吧!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

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延伸阅读】国画以勾勒为皴的方法以线为主的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形式特征之一。

而在下面介绍的方法中,线条并不用来勾勒物象的轮廓,而是描画物象的结构,以此表现它的体态与特质,即国画以勾勒为皴的方法。

以勾勒为皴和线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山石脉络纹理的'构成表现与质感、量感、体积感的表现放在统一的构架和表现方式中完成,而后者则是在初步完成山石基本脉络的构成表现之后,用与其不完全相同的表现方式进行质感、量感、体积感的构建。

这种以勾勒为皴的表现方法的难度在于,因为是用同一种线形与线性进行表现,所以“平”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装裱小知识

装裱小知识

装裱小知识写字画的材料纸本比绢本要容易保存和修复,收藏旧字画宜选择纸本作品。

所谓纸本是指写或画在宣纸上。

纸的质地可分为生纸和熟纸,宣纸多为生纸类,熟纸类又有笺本、金笺、粉笺、腊笺等。

一般以生宣质地最好,既容易修复,而熟纸类质地易折断,修复后也看得出痕迹。

选择绢、绫本等材质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品相的完整性,如芯子发黑或破损严重者,想要修复如初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是极稀少、极难得的作品,一般不宜收藏。

1.装裱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丝绢或宣纸作成。

其材料质地纤雹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

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作为装裱,称之为"裱褙"尔后逐渐美化,四边镶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以为外缘装饰。

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布置于大堂客厅,居室书斋,水阁回廊,与建筑物的空间和谐统一,组成多种美感实体,生色增辉。

2.修复传统的修复手段为:揭、洗、补、接、全色。

揭,是指揭尽原裱的复褙纸和托纸。

托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在整个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环,稍有不慎,或揭穿画芯,或揭伤画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洗,如果画面发霉、脏污、水渍斑斑,影响观赏,要根据不同情况洗烫干净,使其恢复原先的面貌。

接,字画补好破洞后,应根据原来缺损前的画意、字形,接好笔,使其如出一辙,看不出破绽。

全色,这是修复字画的最后一道关键程序。

接补后的笔致,要与画面的原先颜色、墨色统一协调,底子相合,看不出接补的痕迹。

字画装裱技术装裱古旧字画,需经过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矾挣全色、刺制裱绫、镶嵌绫绢、转边扶背、砑光上杆等多道工序。

但主要可分为:修复画心、品订裱式等。

修复画心古旧字画有的残损,有的污脏,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去污。

画心因烟熏尘染,质地变黄变黑,如画面颜色稳固,可将画心放入清水内浸泡,隔时换水,即可明净。

污迹较重,可用热水浸泡,或缓缓浇淋开水。

画面颜色受潮返铅的,可用双氧水涂抹消除。

中国书画的装裱种类

中国书画的装裱种类

中国书画的装裱种类
一、中国书画的装裱种类
1、中国书画的装裱可分为平装裱和立体裱。

平装裱:书画所装裱的框架的面板外形是平板状的,用来装裱中国书画。

一般是用木板结构,背面用玻璃保护,此种方式装裱的作品可以用在书架、墙上。

立体裱:立体裱是把书画在面板上展示,具有立体分层的形式,使作品更加显著突出,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价值。

2、另外,中国书画的装裱还可以分为简装裱和精装裱。

简装裱:简装裱是把书画装在框架上,框架可以是木板或者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织物材料,一般只有书画本身,没有合成的附件。

精装裱:精装裱是把书画装在框架上,框架可以是金属、木板或者织物等材料,这种装裱方式多用于展览,也可以用于装饰,书画本身有的精美附件,比如金彩绘画,贴纸,织边等多种装饰。

总而言之,中国书画的装裱一般可以分为平装裱、立体裱、简装裱和精装裱等几种。

每种装裱方式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书画装裱的框架外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夺,以便使书画更加美观大方。

中国美术之装裱知识

中国美术之装裱知识

中国美术之装裱知识中国书画的装裱起源很早。

古人喜用屏风,屏风画也需装裱才能帖上屏风框架。

秦汉时的屏风就是经过裱褙的。

后汉书记录,汉恒帝时有《列女屏风》等。

当时都是用粗的麻纸、布或帛等在书画背后复裱一层以起加固保护作用。

后来,因旧屏风上拆下的书画,需要保存,就发展成了真正意义上装裱。

装裱书画既为了保护,又为了给书画以美观的装潢。

但古代书画华美的装潢还有另一层意义,对帝王而言,是为了显示其威仪。

秦代就提出了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说法。

至唐代李世民时,据《唐六典》记载,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秘书省有装潢匠九人,专职官方装潢。

而且,装潢形式也有严格规定,《名画猎精录》中记述: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例皆用白檀香为身,紫檀香为首,紫罗褫织成带,以为官画之标志。

当时日本派使臣来我国学习书画装潢,唐太宗亲自指定张彦远对他们教授,可以说,日本现今的书画装潢,表现的应是唐代的制法。

宋代往往有画意不全的绢本立轴,是因从屏上拆下再装之故,也有边上注有某画第几幅等字样,说明是残缺屏障改装的。

北宋时对装潢十分重视,装裱师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北宋有文思院,设六种待诏,装裱师即为其中之一,列入正式的官职。

至北宋宋徽宗时,在画院中将装裱师设为提举官,同时颁布了正式的装潢格式。

宋代装裱格式十分严格,据宋高宗《翰墨》志记载:纸书绢素,备成卷帙,皆用皂鸾鹊术锦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

绍兴御府时,除了对装裱外表有严格规定外,还对具体操作技巧订有规章制度。

宋时民间装裱之风盛行。

由于装裱师位列官职,所以,装裱是一件近乎风雅的事,比如米芾、王诜等,也都兴致勃勃地清洗、装裱、修改自己收藏的书画。

就此,米芾在他的著作《书史》和《画史》中,都有记述。

书画装裱有以下几种形式: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

立轴画心的四周,一般由圈档 (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 (紧*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 (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 )、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 (裱贴于天头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 (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 (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粉刷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嵌入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反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反面砑光时摩擦画违。

(十六)其他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手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装裱材料(一)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二)绫、绢、锦、锦绫、夏布等。

(三)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面粉、明胶、明石等。

四书画装裱品式(一)立轴、中堂(二)春联(三)横披(四)条屏、通景屏(五)镜片、扇面(六)手卷(七)册页五装裱程序制浆--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 --混合原料--嵌入--清裁大边--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违(裱覆违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系绦(串丝带) --扎带--粘签条六裱件质量的评论高下评论高下裱件质量的规范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绵软谐调。

详细可以分为:(一)工艺精细,镶口匀细。

(二)展挂平整大方,银幕光滑干净。

(三)画脸颜色搭配谐调。

(四)手抚摸时的感觉绵软,厚薄适度。

(五)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七古代书画装裱论著(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二)北宋米芾《书史》、《画史》(三)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四)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五)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六)清朝邹一桂《山包画谱》八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情势不同,对于不同情势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装裱知识

装裱知识

装裱知识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裱糊名词解释

裱糊名词解释

裱糊名词解释裱糊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装裱工艺,它是将纸质作品贴在绢或者纸张上,并且使用糊水进行加固和保护的过程。

裱糊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人们就开始使用糊水来保护书籍和绘画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裱糊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裱糊的过程中,使用的糊水通常是由糯米粉、鱼胶、石膏粉等材料混合而成。

这种糊水具有很好的粘合性和耐久性,可以有效地保护作品不受损坏。

同时,糊水的韧性也能够使得作品在运输和展示的过程中更加稳固。

裱糊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将作品放置在平面上,然后用刷子将糊水均匀地涂在作品的背面。

接着,将作品贴在绢或者纸张上,并且使用刮子将其压平,并且挤出多余的糊水。

最后,需要将作品晾干,并且进行修整和装裱。

在裱糊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专业术语需要了解。

其中,最重要的是“背衬”。

背衬是指将作品贴在绢或者纸张上的过程。

在背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出现气泡和皱纹,以保证作品的平整度。

此外,还有“点糊”、“擦糊”、“抹糊”等词汇,它们分别指的是在裱糊过程中的不同步骤和方法。

裱糊工艺不仅可以用于保护绘画作品和书籍,还可以用于制作屏风、挂屏、卷轴等装饰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裱糊工艺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裱糊工艺,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并且将其展示给更多的人们。

总的来说,裱糊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工艺,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裱糊的基本术语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框二色装:画心上下镶接绫隔水之后,左右镶与天地头相同质料的绫边。
屏条: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通景屏:亦称集景屏、连屏、海鳗。几条或若干条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画或字,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亦称推式。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 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平开册页: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
对联: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 为青湖色;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 贉 ”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转边册页:其嵌身料为绢或绫,不是采用通常的套边,而是以转边的方法解决脱丝毛边,故称转边册页。
册面:既本册页的封面与封底。
中国装裱术语名词解释 2008-11-17 15:26:5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竖式装。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
半绫装:画心由绫圈框、纸天地头装饰。
纸镶绫边装:画心由一色纸料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绫边。
绫镶绢边装:画心由绫天地头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绢“通堂边”
集锦装:二幅以上小型画心,同由一块镶料装饰,或镶接或挖联。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转边卷:画心与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绫或绢中,在镶接带小边的尾纸。
套边卷:画心按顺序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粘包仿古色棉连纸条即“套边”,再接镶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