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对其他模式的照抄照搬。
一、民俗文化的消亡和变异的几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旅游业正迅猛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使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这种变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族、异地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因而,民俗风情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过去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原因而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具有相对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就逐渐被同化、冲淡以至于消亡。
如民居建筑以干栏式建筑民居为主的傣族地区干栏属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作柱、楼板和墙,茅草盖顶,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现今傣族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墙都用砖、石砌筑或用泥土夯筑,屋顶盖上瓦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楼了。
屋内陈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已开始用组合柜、沙发、地板胶、地毯等,与汉族城市居民无异。
饮食方面,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入了异地的饮食文化,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饮食需要应运而生的由西餐厅、咖啡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指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以传统手工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文化保护不足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威胁。
2.商业开发过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当地乡村的原生态和传统特色。
一些传统建筑被改造成商业化的景点,不再有传统的文化魅力,游客只能看到商业化的景点,而无法领略到纯粹的当地风情。
3.游客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游客量也在逐渐增加。
大量的游客会给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压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也会因此受到破坏。
1.加强文化保护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需要加强文化保护。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加强对当地管理者和居民的文化传承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限制商业开发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和纯粹性,需要限制商业开发的范围和程度。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当地的商业开发行为,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发展生态旅游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生态旅游。
地方政府可以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原生态的民俗旅游资源,提供给游客更加纯粹的乡村体验。
4.提倡有序旅游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提倡有序旅游,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门票限量制、游客数量限制等措施,引导游客有序观光,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我出生在一个充满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家乡,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下文将为您介绍我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
一、传统文化1.1 传统建筑在我家乡,保存着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建筑,如古老的宅院和庙宇。
这些建筑物通常以木质搭建,融合了传统的雕刻和彩绘技艺,在细节上彰显出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1.2 民俗活动我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俗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将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表演、龙舟比赛和花灯游行等。
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也是人们交流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1.3 传统手工艺我家乡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享誉于世。
陶瓷、刺绣、纸扎等工艺技艺代代相传,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家乡的染色技艺闻名于世,出产的印染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鲜艳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二、旅游资源2.1 自然景观家乡位于山水环抱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如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碧水翠山、秋天的金黄稻田和冬天的雪景等,每一幅自然景色都充满了诗意和绘画般的美丽。
2.2 历史遗迹我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古代的城池遗址、碑刻铭文和古战场等都是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荣光和智慧。
2.3 地方风味除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外,我家乡还以其独特的地方美食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烹制出各种口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无论是酸辣鱼、黑胡椒牛排还是香辣蟹,这些美食都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游客需求,成为他们品尝家乡美食的最佳选择。
三、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我家乡将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应用得淋漓尽致。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家乡独特的传统文化,还能领略到异域风情和自然美景。
比如,期间我们会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欣赏精彩的表演以及参与民俗活动。
第八讲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②酒。 白酒 酱香型:贵州茅台酒 窖香型(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 剑南春 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黄酒: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也是中国特有的 酿造酒。 代表是浙江绍兴的加饭酒和沉缸酒。
③中药。(和国画、京剧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中药材:指经过加工炮制可以直接供药房配 剂和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 代表: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 中成药:指经精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 代表:云南白药、山西定坤丹、大活络丹
川菜
特点:取料广泛,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 小烤、干煸见长,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 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代表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 煮肉片、锅巴肉片、怪味鸡块
粤菜。
特点: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烹调方法 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 独擅焗、煀、软炒等,调味重清脆鲜爽而突 出原味。 代表菜:三蛇龙虎会、白云猪手、脆皮乳猪、 东江盐焗鸡、潮州冻肉、爽口牛丸、太爷鸡
之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 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民俗 活动主要有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
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 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 节日。端午节主要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二)中国主要民族的民俗简介 1、汉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 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 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风俗活动的主要有:操 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 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1. 引言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地方美食、欣赏传统表演等方式,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著名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旅行者提供参考。
2. 海南黎苗风情村海南黎苗风情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重点民俗旅游村之一。
这里生活着黎苗族民众,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例如编竹筐、织黎锦等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黎苗特色美食,体验到黎苗族的独特民俗风情。
3. 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是中国四川省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
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土司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土司府邸、土司庙宇等历史建筑,了解土司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此外,汉源土司城还以其特色的民俗活动而闻名,例如土司招待、轿子担行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云南丽江古镇云南丽江古镇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保留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风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丽江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品尝纳西族传统美食、观赏民俗表演等。
此外,来到丽江古镇还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民俗活动,例如古城游、纳西长街民俗杂耍等。
丽江古镇是一个让人沉浸在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中的好地方。
5. 内蒙古草原文化体验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民俗文化。
来到内蒙古草原,游客可以住在蒙古包中,感受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参与到马球比赛等传统活动中。
此外,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内蒙古草原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蒙古族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6. 总结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完整版)9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

要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家以保护,只能传承于活人,要 有青年一代去继承、应用、创新,使民俗文化的血脉得以活 跃,而不是窒息在珍藏中。
(四)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 手段来抢救、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俗风情的变异
第三节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发了一批以深邃文化内涵为依托 ,拥有优美园林环境以及优质服务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 村、民俗博物馆、古街、古城等人文景观。
它们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主 要有:
(一)深圳锦绣中华
深圳锦绣中华夜景
(二)传统服饰
(三情旅游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历史 的瑰宝。
一方面,要进行抢救和保护,特是那些濒于失传和不再 普遍存在的部分,包括民间传说和艺术、民间服饰、婚嫁、 传统建筑和淳朴的民风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特别是那些文化价值高 、参与性强、社会经济效益好、开发利用比较容易的风味餐 饮、民族工艺、居民旅馆、节庆活动、娱乐歌舞等。
一般来讲变异的情况有两种: a. 民俗风情庸俗化 b. 伪民俗
(六)保持淳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与旅游者所属民 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民俗风情的地方特色越浓,越有吸 引力。因此,必须努力保持其真实性,力求突出本民族的特 点。
同时,还应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力戒矫揉造作,为表 演而表演,为经济利益而降低水准,去迎合旅游者的趣味。
深圳锦绣中华
(二)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
(三)昆明云南民族村
昆明云南民族村
宝岛台湾的民俗和旅游

宝岛台湾的民俗和旅游引言台湾是一个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宝岛,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作为一个融合了中华文化、南洋风情和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地方,台湾的民俗风情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台湾的民俗特色和旅游胜地,带着读者领略这个迷人的宝岛。
一、台湾的民俗特色1. 中华文化的传承台湾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各种民俗活动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开展。
例如,春节是台湾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庆祝活动,包括拜年、舞龙舞狮、放烟火等。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在台湾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习惯。
2. 华侨文化的独特魅力台湾是华侨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许多华侨后裔在台湾保存和开展了自己的家乡风情和传统习俗。
例如,潮州人在台湾保存了潮剧和潮州音乐,闽南人那么传承了闽南文化,将其融入到民俗活动和节庆中。
3. 台湾原住民文化的传统力量台湾原住民是台湾独特的文化群体,他们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在台湾的各个山区和部落,游客可以体验到原住民的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
此外,原住民的庆典和部落祭祀也是台湾民俗文化中的亮点。
二、台湾的旅游胜地1. 台北市台北市是台湾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城市。
游客可以在台北市欣赏到现代化的建筑和购物中心,还可以参观诸如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此外,台北的夜市也是无法错过的景点,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道地的台湾美食。
2. 高雄市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是台湾的经济中心之一。
高雄有着壮丽的港湾美景,著名的景点包括士林官邸、旗津岛、六合夜市等。
此外,在高雄可以乘坐登山列车前往阿里山,领略到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
3. 台中市台中市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最大的内陆城市。
台中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游客可以参观两岸婚纱文化村、台中港中正纪念堂等。
此外,位于台中市的日月潭景区也是台湾最美丽的湖泊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
4. 垦丁垦丁是台湾著名的海滩度假胜地,位于台湾的南部。
全国旅游资源类型

全国旅游资源类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各地区都拥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建筑等多种类型。
以下是全国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中国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高原、秀美的湖泊和壮丽的大海。
例如,位于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等都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点。
2.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的活动和创造形成的景观。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也为其提供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古典园林等都是中国著名的人文景点。
3. 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代表特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建筑物。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是历史建筑。
例如,北京的天安门、山西的木塔、福建的土楼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建筑。
4. 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指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或景观价值的地点。
中国有着丰富的名胜古迹,如长城、武当山、黄山等。
这些地点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色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指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如西南地区的藏族风情、西北地区的回族风情以及东北的满族风情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俗村、品尝当地美食、欣赏传统表演等方式体验到丰富的民俗文化。
6. 温泉度假中国拥有众多的温泉资源,有些温泉还具有特殊的疗养功效。
例如,位于四川的乐山大佛附近的峨眉山温泉、位于浙江的西南官温泉等都是中国著名的温泉度假胜地。
7. 海岛旅游中国东部沿海及南海地区拥有众多美丽的海岛,如海南的三亚、福建的鼓浪屿、山东的威海等。
这些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海滩度假胜地而吸引着游客。
总而言之,全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建筑、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温泉度假和海岛旅游等多种类型。
这些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享受休闲度假,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的地。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名词解释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名词解释1.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传统节日等。
这些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2.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滩等)、人文景观(如历史古迹、建筑物、文化遗址等)、特色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以及民俗风情等。
3.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意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增加人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4.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类型4.1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指民间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刻、陶瓷、剪纸等。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以当地人民的生活、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为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游客可以通过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来了解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4.2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各异,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观赏民间舞蹈演出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舞蹈表演,还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4.3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
观赏民间音乐演出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4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重要节日活动,通常包括庆祝活动、仪式、游行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一、引言民俗特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它以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机会。
然而,要实现民俗特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明确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一)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民俗特色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反映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群体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独特元素和现象。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地域性、传承性和文化性等特征,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因素。
(二)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营销等活动,将潜在的民俗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1、文化性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文化,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2、参与性游客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亲身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增强旅游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原真性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持民俗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舞台化,让游客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民俗风情。
4、可持续性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一)文化人类学理论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演变,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和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和规律,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经济分析的工具。
简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特点(一)

简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特点(一)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特点一:丰富多样•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和民俗等特色,让游客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文化。
特点二:地域性强•不同民族的风情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比如藏族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等地,而哈萨克族的旅游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
特点三: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通常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熏陶。
比如,在云南的丽江古城,游客可以欣赏到纳西族的民居建筑,同时还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玉龙雪山。
特点四:世代传承•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通常是世代相传的,这意味着游客可以亲眼见证和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比如躲避节、火把节等。
这样的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特点五:文化交流•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游客可以与当地居民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传统和文化。
这样的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还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和谐发展。
特点六:独特风味•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中的民族美食、手工艺品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购买到地道的手工艺品,增添旅行的纪念价值。
以markdown格式的标题副标题形式,简述了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特点。
文章遵守了不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的规则。
特点七:历史底蕴•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遗址和历史建筑等,了解民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特点八:活动丰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文化表演、民俗游园、传统工艺体验等,让游客可以动手动脑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特点九:精神追求•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追求,比如草原民族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强调自然和谐的生活观念等。
通过旅行,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云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这些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吸引力。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应该积极推动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云南的民俗风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投资,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和质量。
同时,培训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云南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旅游宣传片、旅游展览会等,向游客展示云南的魅力和特色。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等合作,提升云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云南的自然环境非常宝贵,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
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环境。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将会更加繁荣和受欢迎。
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1. 概念旅游资源是指为满足人们旅游需求而存在的一切自然、人文和社会条件。
它包括各种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特色小吃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因素。
2. 特点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例如,自然景观可以通过恢复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来使其再生产。
人文资源也可以通过传承和保护来延续。
这一特点使得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 非物质性与传统的物质资源不同,旅游资源具有非物质性。
它主要包括景观、民俗、文化等非物质的东西。
这使得旅游资源在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3) 可拓展性旅游资源的可拓展性是指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例如,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这种可拓展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地域性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地域性是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
3. 分类旅游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1) 按自然属性分类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山水景观、海滨风景、自然保护区等。
山水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和瀑布等,海滨风景包括海岸线、沙滩和珊瑚礁等。
自然保护区则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区域,如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
(2) 按人文属性分类按照人文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历史文化遗址、古镇村落、民俗风情等。
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古墓葬、城池遗址和寺庙等。
古镇村落则是指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传统习俗的村镇。
民俗风情则是指各地的传统节日、手工艺品和民间舞蹈等。
(3) 按经济属性分类按照经济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型、文化资源型和社会资源型。
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如山水风景和自然保护区等。
中国的旅游与旅游资源

中国的旅游与旅游资源旅游是一种人们休闲度假和文化交流的方式,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中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自然风光中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赋予了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
从北方的雄伟的长城到南方的美丽的桂林山水,从西部的神秘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浩渺的黄河三角洲,中国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
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二、世界文化遗产与历史名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古典园林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而世界文化遗产仅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的冰山一角,许多历史名城如杭州、成都、南京等都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风情独特,各地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四川的川剧、北京的京剧、云南的苗族跳花篮等都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表演形式。
此外,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也吸引了许多游客。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体验和交流来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中国名胜古迹众多,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胜地。
例如,黄山的奇松、怪石和云海景观,张家界的玻璃桥和奇峰异石,西藏的布达拉宫和珠穆朗玛峰等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通过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秘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五、旅游发展的挑战与前景在中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仍然需要加强,例如交通网络和酒店设施的改善。
其次,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旅游从业者的责任意识。
最后,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的提高是提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随着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扩大和国际旅游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旅游业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分布在乡村地区,具有独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体验和享受。
下面将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1. 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山水风光、植被景观等自然元素为主要特色的资源。
这类资源通常包括山川湖泊、森林草原、花海瀑布等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寨沟等知名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美,享受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带来的放松和愉悦。
2. 文化遗产类文化遗产类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的资源。
这类资源通常包括古老村落、传统建筑、历史遗迹等文化景观,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感受乡村生活的原始韵味。
3. 乡村体验类乡村体验类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农耕体验、民俗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资源。
这类资源通常包括田园风光、农家乐、手工艺品等体验项目,如采摘水果、制作农家菜、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亲身参与农耕活动,感受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手工艺,体验简单而纯朴的乡村生活。
4. 特色美食类特色美食类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当地特色美食为主要吸引力的资源。
这类资源通常包括农家饭菜、地方小吃、野生食材等美食,如徽菜、川菜、湘菜等地方美食。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品尝地道美食,了解当地饮食文化,享受不同口味和风味的美食盛宴。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助于游客更好地选择和体验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充分感受乡村的魅力和风情。
不同类型的资源各有特色,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希望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走进乡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地道美食的美味,共同见证乡村的繁荣和进步。
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构成

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构成
一、概述
乡村民俗旅游是指以乡村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乡村民俗
旅游资源构成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乡村民俗旅游资源
构成。
二、自然资源
1. 地理位置:乡村民俗旅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大部分都处
于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
2. 自然景观:包括了各种山水景观、湖泊景观、森林景观、河流景观等,其中以农耕文化遗产最为突出。
3. 生态环境:乡村民俗旅游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三、人文资源
1. 历史遗迹:如古代建筑群落、古战场遗址等。
2. 民族风情: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如苏州园林、扬州四大名楼等。
3. 乡村民俗:乡村民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农耕文化、手工艺文化、民间信仰等。
4. 原生态生活方式: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如采摘果蔬、制作特色美食等。
四、社会经济资源
1. 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 特色产品: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特色产品,如扬州糕团、安徽徽州砖茶等。
3.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稻种植、果蔬种植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等多个方面。
在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时,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加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民族大学旅游资源鉴赏期末大作业专业班级:08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P081914375 姓名:马雪婷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并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族信仰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资源也不仅限于静态的地貌旅游资源,水色风景的观光等,动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民俗风情就是最具有活力的一旅游资源,她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丰富了我国的旅游活动,下面将浅谈一下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民俗风情就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
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是最具有活力的旅游资源,因为她鲜活,奇异,充满无穷魅力。
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
从文身,文面到耳环,项链;从茅草裙,遮羞布到比基尼,防弹衣;从手抓饭,牛血酒到三明治,蜗牛宴;从石穴,树巢到阁楼,别墅;从挥矛迎客,碰鼻致礼,挤眼示情到亲切握手,热情拥抱;从跳火接,晒佛节到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全面地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情,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真是表露。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一般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型:1,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
2,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
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
二,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1,广泛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
民俗广泛存在于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民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过程,广泛存在于任何季节和时间。
民俗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
处于不同的地域,演绎不同的民俗风情。
如在美丽的苗乡,常常会碰到一队队青年男女聚集在山坳,路旁,村边对歌的快乐景象。
一些地域性很强的生活习俗更让人感觉新鲜,有趣。
例如新西兰人最流行的见面礼是“碰鼻礼”。
2,自然性:无论是服装,饮食,居民,交通用具,还是很会礼仪。
节日节庆,宗教信仰活动,凡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民俗事项和载体,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真是反映。
任何背离真实性原则的“创造”,还有盲目的“现在化”都会造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
民俗旅游资源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于真实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人们的生活原貌,让旅游者感受到一种未加雕琢的“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
当游客走进北京四合院,和主人一起包饺子;走进蒙古包喝一口香喷喷的奶茶;和傣族人一起过一次泼水节,这一切都是不需要排练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质朴和自然。
3,丰富性:民俗风情是长期延续和积累逐渐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风尚习俗。
其涵盖面广,内容多。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例如,“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等,这些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风俗习惯都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感受。
4,参与性:民俗旅游资源不同于地貌旅游资源,只能具有观赏价值。
民俗旅游即可观又可参与。
许多游客去旅游少不了飞机,火车,轮船等参与,但是在其同时如果可以感受一下原始交通工具的滋味,定会别有风味。
在林海雪原里,可以感受一下狗拉雪橇,还有牛皮船,羊筏子等,这些形式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不仅引起游客的好奇还能使传统历史得到传承。
三,民俗风情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本身具有三大功能,即历史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这些功能在旅游中都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转变为旅游功能。
第一,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
通过民俗风情旅游,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历史的知识。
民俗学家把民俗称为活的社会“化石”,把民俗事项作为“历史的教材”。
第二,满足猎奇和求新求异的心理。
民俗风情具有极大的民族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
一个地方司空见惯的事情,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却十分新奇第三,沟通民众感情和心灵。
民俗风情充分表露了民众的感情和心理,并充满了民众的智慧。
作为异族或异地人的旅游者,到民俗地区去旅游,必然要和当地人进行各种交往。
在交往中,总会接触到许多新奇的事物、新奇的思想,使人引起心灵的颤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交往中,还可以相互了解,加深感情,增进友谊。
因此民俗旅游是沟通民众感情和心灵的良好途径。
第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
美丽的异地风景和纯朴的民俗风情,尤其是许多民族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互帮互助等良好社会习尚,往往使游人感叹不已,并从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这就是民俗教育功能的体现。
第五,发展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
越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其与外界较为隔绝,越能够保留相对古老的纯粹的民俗事项,因而这样的地区发展民俗旅游条件极佳。
民俗旅游资源越独特,越纯朴,对旅游者吸引力就越大。
而我国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自然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旅游事业对当地大有裨益。
四,民俗旅游资源分布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目前对旅游影响较大的民俗,主要有各民族各地区的民居、服饰、饮食、节日、歌舞、神话、传说、史诗等方面。
民居是普通老百姓的休息场所。
这些居民建筑土生土长,不拘一格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带有醉人的乡土气息的地方色彩,体现了特定人群的价值观和美学观。
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世界各国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因地取材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房屋建筑式样,根据民居景观式样可分为洞穴式(如北方的窑洞),干栏式(如傣族的竹楼;泰国的高脚屋),帐篷(如蒙古包),长屋,庭院住宅等。
服饰的发展,受很多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
其次,服饰还与当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其三,服饰的传承,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文化紧密相联系。
服饰主要由服装与饰物两部分组成,即一部分是由上衣,裤,帽,鞋袜等。
组成的服装,另一部分是由人体的头,手,足,颈等部位所佩戴,刻绘和装饰的各种饰物组成。
如色彩艳丽的蒙古袍;做工精细的藏袍;维吾尔族的绣花帽;纳西族人的七星披肩;苗族人的银首饰;日本人的和服;印度的沙丽;阿拉伯妇女的面纱等。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在标志,是游客最能直接体验到的异域风情。
中国烹饪在世界上独享盛誉,是世界三大烹饪流派(另有法国和土耳其)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四绝之一。
中国有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其实京、沪菜和其他许多菜系也都很有名,所以中国又有十大菜系甚至是十二菜系之说。
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不同地方的茶,不仅含有当地风情的味道,还能间接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
最能体现风土民情和民俗习惯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岁时节俗,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方面体现都非常突出。
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的火把节,泼水节,新米节,开斋节,雪顿节等等。
外国除了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习俗,如日本的樱花节,美国的感恩节,西班牙的关牛节,泰国的龙眼节,等节日不仅活跃了民众生活,也让旅游者丰富了知识,感受不同的异国风情。
最后少数名族信仰,禁忌,节日及娱乐民俗也是多姿多彩的,诸多民俗风情使游客的旅游形成更加丰富多样性,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观光那么枯燥乏味。
四,民俗旅游的注意事项1、要入乡随俗,入乡问禁2、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严加甄别3、要保持纯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民俗有良俗与陋俗之分4、把握最佳时机,强调体验性【结论】地域和文化构成了千差万别的民俗风情,这些差异使旅游者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可使游客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体验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丰富,服饰、饮食、民居、婚恋、宗教信仰、岁时节会,民间游戏这些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俗风情成为旅游资源取之不尽的宝库。
民俗风情可以亲身感受、亲自体验、给旅游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通过这次写论文,我翻阅了一些有关旅游资源的书本,了解了诸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对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佤族的新米节,西班牙的关牛节等等,总而言之,这次论文写作扩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对中国传统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李鼎新,艾艳丰.旅游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曹诗图,曹文贵.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张国洪编著.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