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42张)
合集下载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 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 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 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二、文学艺术
知识链接 结合材料思考:三国至隋唐取得众多文化成就的原因
材料1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
术世界。······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
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 进士科考时务策、贴经、杂文。天宝以下杂文专试诗赋,进士科实际已成为
材料二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 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 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所唐派进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 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 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文 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隋唐统一经济文化繁 荣;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 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是时代的反映
宏观考察,从魏晋至盛唐,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整体性特质:魏晋南 北朝的文化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多 元发展,不断地创立文化新念、开辟文化新领域。而盛唐文化则具有一 种“集大成”性,即在淘汰、吸收、再创的机制中,将魏晋南北朝的文 化开拓推入成熟、丰艳的境地。
材料二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 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 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 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二、文学艺术
知识链接 结合材料思考:三国至隋唐取得众多文化成就的原因
材料1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
术世界。······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
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 进士科考时务策、贴经、杂文。天宝以下杂文专试诗赋,进士科实际已成为
材料二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 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 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所唐派进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 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 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文 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隋唐统一经济文化繁 荣;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 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是时代的反映
宏观考察,从魏晋至盛唐,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整体性特质:魏晋南 北朝的文化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多 元发展,不断地创立文化新念、开辟文化新领域。而盛唐文化则具有一 种“集大成”性,即在淘汰、吸收、再创的机制中,将魏晋南北朝的文 化开拓推入成熟、丰艳的境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科技
据教材叙述列表归纳三国至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并指出其特点。
时代 作者 西晋 裴秀 南朝 祖冲之 北朝 贾思勰 隋朝 李春
唐朝
僧一行 孙思邈
领域 地理学 数学 农学 建筑学 印刷术
军事 医药学 天文学 医药学
主要成就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已有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武则天时得到发展 禅宗影响很大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 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 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 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 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 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 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 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 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5
魏晋玄学
又称新道家,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
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 , 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 政
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兴盛
魏晋 南北朝
唐朝
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文学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田园诗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特点: 多元化、兴盛繁荣 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 3、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文化宗教政策 4、中外文化交流密切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推动; 6、在此前文化发展基础之上。
本课小结
多元化的思想
三
国
至
隋
唐 的
兴盛繁荣的文学艺术与科技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 寺院,位于日本奈 良市西京,公元759 年由中国唐朝高僧 鉴真主持修建,被 日本政府定为一级 国宝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取经回归图
鉴真东渡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探究设问3:这一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1)三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大篆 楷书
小篆 隶书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兰亭序》摹本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 北朝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方面成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和科技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就
文学成就 1、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 1、诗歌创作黄金时代,2000多位诗人、
安文学;
近五万首诗歌;
2、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2、“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南朝骈文;
3、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
4、南北朝民歌
主义等风格
艺术成就 1. 书法——
本课小结
多元化的思想
三
国
至
隋
唐 的
兴盛繁荣的文学艺术与科技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 寺院,位于日本奈 良市西京,公元759 年由中国唐朝高僧 鉴真主持修建,被 日本政府定为一级 国宝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取经回归图
鉴真东渡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探究设问3:这一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1)三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大篆 楷书
小篆 隶书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兰亭序》摹本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 北朝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方面成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和科技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就
文学成就 1、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 1、诗歌创作黄金时代,2000多位诗人、
安文学;
近五万首诗歌;
2、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2、“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南朝骈文;
3、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
4、南北朝民歌
主义等风格
艺术成就 1. 书法——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1张ppt)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统治者:借助佛教和道教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二)佛道兴起,儒学危机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社会问题: 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 钱财; 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 重威胁政府利益; 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莲,开巩僧固舍儒,学一主花流一思世想界的,统一治叶地一位如。来。 《虎溪三笑图》
措施: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虎建溪纲三常笑来”反的对故佛事教是的当观时点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 势的一种反映。
带来的 思考2: 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问题
统治者和民间对此有什么措施?
材料3 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 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 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 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 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 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 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220年 三国
280年 魏晋
581年 隋朝 618年 唐朝
907年
四个角度: 思想 文学艺术 科技 中外交流
挖掘思想发展、文化繁荣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三教发展概况
自学探究1: 阅读课本45页,根据表格,梳理汉至隋唐儒佛道的发展状况。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儒学繁盛:汉武帝时 期,儒学正统地位确 立,呈现繁盛之势。
道教兴起:东汉末年兴 起,本土宗教。
佛教传入: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
魏晋 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 南北朝 吸收佛道,有新发展 “贵儒”和“尊道” 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统治者:借助佛教和道教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二)佛道兴起,儒学危机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社会问题: 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 钱财; 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 重威胁政府利益; 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莲,开巩僧固舍儒,学一主花流一思世想界的,统一治叶地一位如。来。 《虎溪三笑图》
措施: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虎建溪纲三常笑来”反的对故佛事教是的当观时点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 势的一种反映。
带来的 思考2: 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问题
统治者和民间对此有什么措施?
材料3 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 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 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 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 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 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 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220年 三国
280年 魏晋
581年 隋朝 618年 唐朝
907年
四个角度: 思想 文学艺术 科技 中外交流
挖掘思想发展、文化繁荣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三教发展概况
自学探究1: 阅读课本45页,根据表格,梳理汉至隋唐儒佛道的发展状况。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儒学繁盛:汉武帝时 期,儒学正统地位确 立,呈现繁盛之势。
道教兴起:东汉末年兴 起,本土宗教。
佛教传入: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
魏晋 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 南北朝 吸收佛道,有新发展 “贵儒”和“尊道” 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佛道的发展 1.汉代:本土兴起;外来传入;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 ①道:传播 ②佛:盛行 ③儒:正统地位受冲击 儒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隋唐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佛道的发展
1.汉代:本土兴起;外来传入;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三、科技 ——特点:领域广泛、实用性强、世界领先、唐朝高峰
四、中外文化交流 ——特点:交流空间范围广;领域广泛;佛教地位特殊;双
1.异域文化的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
向交流
2.中华文明的外传 :宗教、经贸、政治 ——东亚文化圈形成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唐朝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巨大影 响,东亚诸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区)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 圈”,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中国式典 章制度是东亚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①道:尊崇 ②佛:禅宗 ③儒:复兴
三教合一
原因 :佛教盛行威胁封建统治 魏晋至唐的 表现 :南朝范缜;三武灭佛;唐朝韩愈 反佛与灭佛
影响 :…,增加劳动力和税收,维护封建统治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建安文学
人生哀伤与英雄壮志交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道:传播 ②佛:盛行
佛道盛行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原因:魏晋社会动荡;佛道教义 符合民众和统治者的需求
影响:①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
③儒:正统地位受冲击
远;②…;③…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佛道的发展 1.汉代:本土兴起;外来传入;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 ①道:传播 ②佛:盛行 ③儒:正统地位受冲击 儒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隋唐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佛道的发展
1.汉代:本土兴起;外来传入;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三、科技 ——特点:领域广泛、实用性强、世界领先、唐朝高峰
四、中外文化交流 ——特点:交流空间范围广;领域广泛;佛教地位特殊;双
1.异域文化的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
向交流
2.中华文明的外传 :宗教、经贸、政治 ——东亚文化圈形成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唐朝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巨大影 响,东亚诸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区)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 圈”,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中国式典 章制度是东亚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①道:尊崇 ②佛:禅宗 ③儒:复兴
三教合一
原因 :佛教盛行威胁封建统治 魏晋至唐的 表现 :南朝范缜;三武灭佛;唐朝韩愈 反佛与灭佛
影响 :…,增加劳动力和税收,维护封建统治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建安文学
人生哀伤与英雄壮志交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道:传播 ②佛:盛行
佛道盛行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原因:魏晋社会动荡;佛道教义 符合民众和统治者的需求
影响:①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
③儒:正统地位受冲击
远;②…;③…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思—想—活 向跃达,《呈唐现代多长元安特与征西。域文明》 2《唐文本学草艺》术是与世科界技上成最就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魏唐晋代至 的隋艺唐术时,期在的绘中画外与文书化法交、流雕图塑示与石刻以及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其中既有对于南北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于域外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新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唐朝 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道家最受尊崇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 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此表显示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有何特点? 多元共生、有新现象
魏晋玄学 魏晋之际出现的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家用老庄的 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 产生万物的根本。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二。、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
中唐华代典 的章艺制术度,、在思绘想画文与学书、法生、活雕方塑式与和石文刻化以的及观音念乐形与态舞深蹈刻等渗方入面日,本都、取朝得鲜了和前越所南未,有最的终辉以煌中成华就文 ,明其为中基既础有、对以于汉南字北为朝表文征化形的成继了承东与亚发文展化,圈也。有对于域外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新
—文—学袁 艺行术霈成等就主突编出《,中达华到文新明的史高》峰第;二卷
文《化齐高 民峰要兼术收》并是蓄中领国先现世存界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政其治极: 社国会家各统方一面与,制隐度约完皆备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魏晋时代的文学艺术)成为追求审美价值、 已河有南雕 洛版阳印龙刷门术石,窟《宾金阳刚中经洞》的是佛世像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3张ppt)
唐朝
④ 盛唐 .
中唐 ⑩晚唐 .
山水诗 “诗仙”李白 ⑨“诗圣”杜甫.
孟浩然⑥春晓 .王维⑦ 山居秋暝. ⑧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吏”“三别”
白居易 《琵琶行》《长恨歌》
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
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风格如此不一样?
雄奇飘逸,
想象丰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 白
道教广为传播 受儒学影响 主张③ “贵儒”“尊道”.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④ . 本土化 南朝无神论思想家⑤ 范缜 .反佛 北魏北周统治者几度灭佛
儒学家提出“⑥ 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朝
三教并行 韩愈提出⑦ 复兴儒学 .
奉老子为祖先 道教最受尊崇
有时灭佛,但未从根本上 被遏制 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 ⑧禅宗 对后世影响最大
激昂奔放
社会发展影响诗歌的创
作,而诗歌的创作又反
沉郁顿挫, 语言精练细 腻,感情真
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 甫
挚动人
0
0 0
0
二、文学艺术
2.书法
(1)汉字的演变
(2)书法艺术
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时,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④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 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 名。
(1)多元共生,三教合一趋势明显
右图绘佛、道、儒三教的 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 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中释氏跌坐 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 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不能取代的功能。
现
材料一:佛佛教的教幻教想义能给力苦、迷难人人的民方以法精都比神传慰统藉的中国
儒道学说高超得多。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 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
统行治,者以便:达借到助“佛涅教槃”和境道界教。麻佛醉教这人一民套,说维明护苦难统和治解
决苦难的学说……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 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 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朱绍侯《中国古实 材料二: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
代史》
唯物
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 于死亡的恐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史观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传统民族文化影响,人们需要对生老病死的解释
地显示出受了中国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中国科技吸收外来的的东西要少得多。例如,据阿拉伯史籍可
知,盖伦的著作由一位中国医生带回中国,可在中国史籍中根本没有盖伦著作传人的影子,可见它在中
国根本没有引起注意和发挥影响。
——王烔华等:《中国传统文化
十二讲》
①科技内容:实用性强,忽视理论研究; ②科技使用:重农抑商,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进一步转化的动力; ③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④研究方法:主要为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创新; ⑤主要成就: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但对外来吸收较少。
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 影响 养僧尼的经济负担;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使得佛教几经摧残而致衰
微不振,佛教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人教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课件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学习主题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
1. 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 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 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 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况 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 ,即自然主义,反映在文学上 的建安文风,尚清峻,崇通脱。清峻即文章简约、立意严明,通脱 即随心所欲、自然成篇。文尚情随顾忌就少,显然是重自然、轻名 教的一种表现。东晋画师顾恺之不仅善写丹青,而且擅长画论,尤 妙人物肖像,其神来之笔在于画龙点睛,反映了绘画中包含的哲学 思辨,即末与本、形与神的辩证思维。书圣王羲之的行、草把书法 艺术推向高峰,一扫汉隶沉稳、厚重的呆板笔法——这种笔法适应 了儒家拘守家法的需要。王羲之崇尚老子的自然主义,庄子的达观 通脱,使书法艺术解脱了礼法的束缚,从玄学中得到启发,形成柔 媚矫健的风格,遒劲温婉,舒展自如,可谓得自然之精灵,融巧思 之堂奥,他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绝非偶然。
1. 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魏晋玄学思潮
唐朝《高逸图》(局部) 画中山涛(右二)、王戎(右四)、刘伶(左三)、阮籍(左一)为竹林七贤中人。 他们席地而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曹魏时期,何晏、王弼在注 《庄子》《周易》《论语》时,一反两汉经学繁琐、僵硬的学风, 摒弃谶纬阴阳灾异之说,以老庄思想赋予儒家经典新的内涵,援道 入儒,儒道合流,建立起一个新的思辨哲学体系——玄学。与两汉 重渊源和宗派,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立思考清谈,玄学取代 经学,老子取代孔子,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主题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
1. 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 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 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 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况 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 ,即自然主义,反映在文学上 的建安文风,尚清峻,崇通脱。清峻即文章简约、立意严明,通脱 即随心所欲、自然成篇。文尚情随顾忌就少,显然是重自然、轻名 教的一种表现。东晋画师顾恺之不仅善写丹青,而且擅长画论,尤 妙人物肖像,其神来之笔在于画龙点睛,反映了绘画中包含的哲学 思辨,即末与本、形与神的辩证思维。书圣王羲之的行、草把书法 艺术推向高峰,一扫汉隶沉稳、厚重的呆板笔法——这种笔法适应 了儒家拘守家法的需要。王羲之崇尚老子的自然主义,庄子的达观 通脱,使书法艺术解脱了礼法的束缚,从玄学中得到启发,形成柔 媚矫健的风格,遒劲温婉,舒展自如,可谓得自然之精灵,融巧思 之堂奥,他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绝非偶然。
1. 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魏晋玄学思潮
唐朝《高逸图》(局部) 画中山涛(右二)、王戎(右四)、刘伶(左三)、阮籍(左一)为竹林七贤中人。 他们席地而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曹魏时期,何晏、王弼在注 《庄子》《周易》《论语》时,一反两汉经学繁琐、僵硬的学风, 摒弃谶纬阴阳灾异之说,以老庄思想赋予儒家经典新的内涵,援道 入儒,儒道合流,建立起一个新的思辨哲学体系——玄学。与两汉 重渊源和宗派,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立思考清谈,玄学取代 经学,老子取代孔子,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5张ppt)
论……所以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变化,其苍白贫困的本质便立即暴露出来了。
——马良怀《崩溃与重儒建学中自的身困缺惑陷—:—理魏论晋性风、度思研辨究性》不足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
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社会动荡
禅宗唐至朝五实祖行弘三忍教下并分重为政南策宗,惠主能要和从北政宗治神需秀要,出时发称。“统南治能者北利秀用”儒。家六祖 惠能君主臣张父佛子心之人义人来皆巩有固,统创治顿,悟也成要佛用说佛,道一来方安面定使社繁会琐,的缓佛和教矛简盾便。易于传播, 一方面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马,克他垚被《视世为界禅文宗明的史真》正创始人。
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
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统主治阶者级:的麻法醉宝人。民,维护统治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魏晋至唐灭佛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 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谏迎佛骨表》
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目的和解决措施。
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措施: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什么?
新教材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35张)
(3)曲折:反佛斗争 ①原因: 佛教盛行, 广修寺庙,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4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文学艺术
1.文学 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_建__安__文__学__、东 晋陶渊明的_田__园__诗__、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李白、_杜__甫___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 为“诗仙”和“诗圣”。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
24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 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 的经济技术合作。
25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8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中外文化交流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社会才会进步
1.佛教 (1)从东汉中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_天__竺___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东晋__法__显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3)唐朝高僧__玄__奘__在贞观初年西行天竺取经。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__西__域__、印度 文化, 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 (4)唐朝高僧_鉴__真___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__空__海__来长安求法,回国时带 走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4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文学艺术
1.文学 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_建__安__文__学__、东 晋陶渊明的_田__园__诗__、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李白、_杜__甫___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 为“诗仙”和“诗圣”。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
24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 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 的经济技术合作。
25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8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中外文化交流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社会才会进步
1.佛教 (1)从东汉中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_天__竺___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东晋__法__显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3)唐朝高僧__玄__奘__在贞观初年西行天竺取经。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__西__域__、印度 文化, 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 (4)唐朝高僧_鉴__真___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__空__海__来长安求法,回国时带 走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19张ppt)
唐《行脚僧 像》,敦煌莫 高窟,现存法 国吉美博物馆
根据唐代相关文献记载,玄奘法师(602?— 664)身高“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严若 神,美丽如画”。
——(唐)《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 “贞观三年(629年) 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大唐西域记》
佛中 光国 寺 大 殿 唐日 招本 提 寺
双向馈赠
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 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 佛经翻译成汉文。
•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 至天竺,搜集大批梵文经典。
• 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 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
三、三国至隋唐文学艺术、科技
青莲居士、 谪仙人
《杨大眼造像记》 《多宝塔感应碑》
(北魏 龙门石刻)
(唐朝 颜真卿)
——改编于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
二、文化的双向馈赠—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敦煌莫高窟
← 428窟的飞天 乘马车巡游的西方太阳神
为什么新版初中 教材要更换原来的玄 奘像呢?
旧版教材的“玄奘像”(左图,镰仓时代 14世纪 《玄奘三藏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 新版教材的“玄奘像”(右图,201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玄奘特种邮票”)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2、佛教的中国化
比较两尊佛像,你会有什么发现?
云冈石窟(北魏)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唐)
目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见其亡母生 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 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 泣…… 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念《盂兰盆经》,用百味饭 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
阅读教材46-47页,哪些文 学艺术成就能体现文化多元或 融合的特征?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5张ppt)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
的幸福。
——柏杨 《中国人史纲》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 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 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 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 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 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需求
③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 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
终极目标的缺陷
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
④统治者支持
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 有。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思考2: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梁武帝四次出家, 人称“菩萨皇帝” 僧人从此吃素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思考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 动荡,人们需要精神寄托
②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 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 需求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思考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 动荡,人们需要精神寄托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 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 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
②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 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史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 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 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 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 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知识讲解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 (1)汉武帝时期:儒学__正__统____地位确立,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 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 ,自身开始吸收 ___佛__教___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 隋 朝 : ___儒__学__家___ 提 出 儒 、 佛 、 道 “ 三 教 合 归 儒 ” , 主 张 以 __儒__学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至隋唐三教发展示意图
南北朝时期寺院的发展 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 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 布局。 思考:“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提示:佛教盛行。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高僧__空__海____ 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2)唐朝高僧__鉴__真____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 法。 3.其他方面文化交流 (1)唐都城__长__安____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 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 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42张)
医学
(1)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_千__金___方__》,全面总结历代 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2)唐高宗时编修的《_唐__本___草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 家颁行的药典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代表 目的 主张 影响
韩愈 维护封建统治 用儒家的_天__命__论_和_封__建___纲__常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特点
文学 形式
文学有了很大发展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__安__文学、东晋陶___渊__明__的田园诗、 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西晋地图学家_裴__秀___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 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 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__版__印刷的方 火药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战__争__,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_地__球___子__午___线__长度
隋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 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唐 _吴__道___子__被尊为“画圣”
背景
佛教广泛传播
代表
山西大同的_云__冈__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 敦煌的_莫__高___窟__等
地位
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数学 农学 地理 建筑
南朝_祖__冲___之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齐__民__要___术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农书
东汉末年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 隶书、草书、_行__书__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朝时期 东晋_王__羲__之___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角2 儒学复兴运动
材料二 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 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 冲击。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 “志于古道”。时宪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 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 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 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一生所撰碑志铭文近八十篇,有关与骄藩斗 争的约达二十篇。主要记述平藩征战之胜利与功臣之业绩,赞颂了全国统 一安定。
视角1 佛教兴盛威胁统治
材料一 韩愈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宪宗(805—820年在位)说,佛教的流 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而无益。他着重指出:“佛 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 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于是他断然提出:“以 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并表 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数学:南朝祖冲之较准确地确定了圆周率。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 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 整的农书。 (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 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 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 (1)建筑: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 唐朝 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
1.隋文帝的混合意识形态 《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地巩固了统一局面,关键在于 他发挥了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从十六国到北朝,南下的北方民族的汉化过程中,儒家思 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提倡汉儒的 思想、习俗、礼仪,包括帝王正统化的礼仪程序、恪守孝道的儒家伦理以及经学教育, 使南北都能达成共识。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法家思想。隋文帝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他的 重要辅佐大臣高颍被《通典》的作者杜佑赞誉为管仲、商鞅一类的人物。混合意识形 态的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隋文帝的崇佛,不是个人的信仰,而是针对北周武帝灭佛引 起百姓反感而采取的政治手段,他的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活动都显示了理想君主和佛的捍 卫者的作用,以及乐善好施的作用。鉴于南北朝时期无论北方与南方佛教信仰风靡一时, 隋文帝的这种举措,显然有助于漫长的分裂局面的结束与统一局面的形成。
——据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论》整理
3.中华文化圈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 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 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 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 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 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 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 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 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 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主张“禁佛”的原因。
[解读]根据材料一“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 而无益”可知,韩愈认为佛教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根据材料一“佛本夷狄之 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可知,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来事物与中国不同; 根据“‘……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 情’,故不宜敬奉”可知,韩愈认为佛教违反纲常伦理;根据材料一“佛如有灵, 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可知,韩愈反对宗教迷信;最后,结合韩愈作为 唐代儒学大家的身份可知,其对佛学的反对,也是因为佛教的兴盛和发展,甚至 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 [结论] (1)原因:佛教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佛教是外来事物与中国不同;佛教 违反纲常伦理;反对宗教迷信;复兴儒学的需要。
(3)影响: 佛教文化 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危机与复兴
(1)危机: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复兴:唐中期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
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
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 建安文学 、东晋陶 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2)唐朝:诗歌。 李白 、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 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书法 (1)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 晋大书法家 王羲之 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以颜 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结论] (2)原因:佛道盛行冲击了儒学;有家风家学渊源,受儒家典籍的熏 陶;时代复古思潮的影响。
环节二 唐朝的文化成就
材料 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 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 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 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 书法名家辈出。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
素养目标(教师备用)
[主题立意] 文化盛世。
[教学环节及目标] (1)道教、佛教的发展与儒学复兴——宗教多元、儒学复兴。概括儒学、道教与 佛教的发展情况,理解儒学受到冲击及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运用史料分析儒学复 兴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文学艺术和科技——博大精深,世界领先。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时期的 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运用史料分析文学艺术特点与时代的关系,理解科技成就的 世界领先地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中外文化交流——宽容开放、兼容并包。结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明确交往的主要国家。利用多种史料厘清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概括唐朝时期中 外文化交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图证史] 唐朝的火箭
[拓宽度]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 (2)交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使唐朝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图证史] 从服饰看唐文化的传播
课堂探究
主题探究 史料教学
环节一 道教、佛教的发展与儒学复兴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顾恺之提出“ 以形写神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 (2)隋唐: ①题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 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②代表人物:唐朝的 吴道子 被尊为“画圣”。 4.石窟艺术 (1)原因: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广泛传播。 (2)代表: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 莫高窟等。
——曾俊伟、曾晓峰《韩愈爱国主义思想初探》
[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愈复兴儒学的原因。
[解读]根据材料“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 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等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佛道冲击儒学、家风家学渊源、受儒家典籍的熏陶、 时代复古思潮的影响等方面概括韩愈复兴儒学的原因。
——樊树志《国史概要》
2.北周武帝灭佛 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发展很快,僧侣不须纳税服役,部分寺院积聚起雄厚财富, 控制着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灾难时,不但不对灾民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吞并土地。 北周武帝执政后,为实现天下一统,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诏废佛,把北周 境内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充作以后伐齐的 军费之用;同时把近百万的僧侣、僧祇户、佛图户编入民籍,进行生产;又选其 中壮丁为兵,扩大府兵队伍。建德六年平北齐后,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据 《历代三宝记》称:“周武帝一世……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 切佛塔,扫地悉尽,融括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 宅,三力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周武帝灭佛,达到了他的预期 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是“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 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2.中国佛教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 (2)唐朝高僧 鉴真 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3)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3.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 (1)唐都城 长安 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 时的国际大都会。 (2) 新罗、日本 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 广州、泉州 等南方港口 城市定居。
(3)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战争 , 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观测:唐朝天文学家 僧一行 ,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5)医药学: 孙思邈 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 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高僧来华: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 翻译成汉文。 (2)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 典。唐朝的高僧 玄奘 ,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3)伴随 佛教 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