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状况(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最原始的乡村城堡阶段(以城为主)
1、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夏朝初期)的过渡时期,部落联盟阶段。
2、《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邑,造五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子》:“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3、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
4、特点:与一般的村落有某些区别,但其生产与生活状况又与乡村无明显的差异。
二、城、市分离(发展)阶段
1、时间:始于夏,迄于西周前期。
2、城:对外具有防御性作用,对内具有政治中心职能。市:固定的生产物的交换场所。
3、特点:“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单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其性质、功能等相互有别。
三、城、市合一阶段
1、时间:西周至春秋时期。
2、《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
《韩非子·爱臣》:“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羽虽众,不得臣士卒”。
3、作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中心。
4、特点:
a.行政、生产、文化、居住、交通等系统开始在空间统一。
b.城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工肆之人”
c.政区的划分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d.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
1.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统治阶级用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 ----傅筑夫
2.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与“市”从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的复合体。
3.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
4.城市代表一种不同于乡村生活方式的经济生活。
2)美国城市发展特点
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型性和典型性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很少受外来的、不确定的因素的干扰。
•美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市场经济对城市化的影响直接而强烈;在国家的每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美国城市发展史说明:新的资源、技术和商业组织即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产物:新的技术、资源、商业组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边疆城市化时期
1、16世纪前北美已有许多小的印第安人聚落。
2、但美国最初那些较大的城镇都是作为欧洲经济前哨站点而建立的。西班牙
殖民者最先留下了印记:1583年在佛罗里达建立了城镇;1610年新墨西哥的圣达菲是最早规划的社区,新西班牙最北部的行政管理中心。
3、其后150年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商业中心、传教区和要塞。
包括洛杉矶、圣奥古斯丁、圣安东尼奥、圣巴巴拉、圣迭戈和旧金山等。
4、荷兰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1610-1664)
5、法国贸易站:魁北克、蒙特利尔、底特律、圣路易斯、新奥尔良。
6、英国殖民统治最终奠定了美国城市体系最坚实的基础
边疆城市化时期的城市体系:
从门户城市(geteway cities),包括:
出口的大宗日用品的集中地
进口生产资料的散发地
新领土的公共政府
到运转口岸(entrepots):东海岸的大港口
到内陆的门户城镇
组成联邦时(1776)的人口:纽约25000,费城24000,波士顿16000,纽波特12000
2、商业城市化时期(1790--1840):西部领土和沿岸大城市
1、1787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内容偏向城市性的生产和交易,因此刺激
了城市体系的发展:
城镇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国内投资的比例大大增加,回流欧洲的利润减少
政府职能增强,哥伦比亚特区开始建设
制定西部扩张政策,使边疆城市发育成当地的服务中心
2、一些城市通过比较优势而专业化,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最显著的增长发生在联系新的西部领土与大西洋沿岸大城市、位于沿河战略点的城市。同时东海岸的商人开通了五大湖、哈德逊河、密西西比河系运河网。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间贸易的增长,有些城市和区域通过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而专业化。制造业开始推动东部主要港口的发展。
3、移民为边疆、成长中的港口和内陆门户提供人口。至美国大革命时期,殖
民人口达到250万:超过50万的非洲奴隶,25万拥有苏格兰和爱尔兰血统的人,20万德裔人口。
4、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进城市化。为日益增加的城镇人口提供充足给养;解
放了农民和从事农业的工人,使他们可以迁入城内,同时扩大了消费者力量(见图表) 。
1840年,美国城市体系已经独立并逐渐形成一个经济整体。各城市人口人口:纽约391 114,费城、波士顿93 000,华盛顿特区20 000
3、早期工业发展与城市体系重组时期(1840--1870):工业革命、能源(煤炭、钢铁、铁路)
1、美国从贸易经济向成熟农业和萌芽期工业经济转变。原因:一是源自欧洲
西北部工业革命中心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机构;二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机械化带来的拓荒能力的提升。
2、自1840年起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爱尔兰大饥荒;英国“放任主义”政
策;因为农场土地大面积经营带来的农业合理化都推动了移民运动。
3、许多新工业技术要求特殊的区位,这个时期的城市化带动新城镇出现:能
源地—吸引大能耗的工业、矿业城镇—为工业经济提供煤矿、交通枢纽—新的经济空间中航道和铁路的重要节点、重工业城市—重工业对大量原材料的依赖使它们必须临近原料输出地区。
4、新城市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蒸汽动力的内河船和铁路系统。“火车”时
代将城市体系扩大到整个大陆,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同时也调整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组成形式。
未来产业带雏形出现:纽约-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费城-匹兹堡-辛辛那提-路伊斯威尔
5、至1875年,超过15座城市有10万以上人口。纽约为130万。
4、工业城市化时期(1870-1920):制造业、银行、电讯、电力、铁路、市内大容量交通、城市改造、土地利用区划、电车郊区
1、工业资本稳定积聚,交通和通讯日益高效,城市体系不断巩固,经济分工
更加明显。
2、铁路系统发展惊人。推动了工业在大城市的集中,促进了城市间的贸易和
分工。引导了西部大开发。一些城镇成为地区性中心。
3、死亡率下降,本土人口自然增长,移民激增(1890-1910年间超过1200
万)。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4、至1870年,制造业带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19世纪末,制造业带停止
扩张,但城市间关系更加紧密。1920年制造业已成为国家心脏,大都市区开始形成。工业区位论影响城市增长和发展方式。
5 、消费品需求大量增加,银行系统合理化,电讯邮政系统效率提高,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