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虾稻共生实施方案
虾稻共生实施方案虾稻共生是一种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引入虾类,利用虾类在稻田中的捕食害虫和杂草的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
虾稻共生实施方案是指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虾稻共生种植和管理方案,以保证虾稻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首先,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是虾稻共生实施方案的基础。
水稻品种要选择耐水淹、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以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
而虾类品种要选择适应水稻生长环境、对害虫和杂草有较强捕食能力的优质品种,以保证虾类在稻田中的生存和捕食效果。
其次,合理的水稻和虾类养殖密度是虾稻共生实施方案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水稻生长条件和虾类的生态特性,确定出最佳的养殖密度,既要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又要保证虾类的正常捕食和生长。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虾稻共生系统的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此外,科学的水稻和虾类管理措施也是虾稻共生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在虾类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管理、合理投喂、定期清理虾塘,保证虾类的健康生长。
只有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虾稻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合理的收获和销售策略是虾稻共生实施方案的收尾工作。
在收获水稻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虾类,避免对虾类造成伤害。
在销售产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虾稻共生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水稻品种、虾类品种、养殖密度、管理措施、收获销售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
只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保证虾稻共生系统的有效运行,达到增产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希望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虾稻共生实施方案,推动虾稻共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稻虾共作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种养模式,是将虾类和水稻作物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水域内共同生长、共同利用水和饲料,达到产生双重效益的目的。
稻虾共作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水域面积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稻虾共作的技术原理、优点和常用的种养方法。
一、稻虾共作的技术原理稻田是虾类理想的生长环境,其中主要原因是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质和低分子有机酸,这些物质可为虾类提供良好的食物基础。
此外,稻田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虾类的生长发育。
稻虾共作将虾类引入稻田,虾类通过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和粪便、残骸等有机物,为水稻提供了免费的有机肥料。
水稻通过吸收虾类排泄出来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虾类在稻田中的身体运动可以增加水域中空气的氧气含量,促进水分的流动,改善水质环境,健康有机的情况下进行,稻虾共作有助于减少施药,养殖环保和生态友好。
二、稻虾共作的优点1、提高养殖效益:稻虾共作利用水稻田,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产业效益,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2、节约土地:虾类和水稻的生长可以共同利用一个水域,可以节约土地,并且可以在毒物残留在土地上的情况下进行,更加健康有机。
3、增加产品种类:稻虾共作的优点是在同一水域中养殖多种产品,如水稻、虾、鱼、藻类等等,从而实现多种生物的生态系统。
4、促进水稻生长:稻虾共作通过虾类排泄物的作用,增加了水稻的有机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5、提高水质:虾的摆动可以促进水流,增加水质氧气含量,并且虾类能够吃掉池塘中的粪便,有效防止水域受到污染,让虾稻共生更加健康。
6、柔化水质:虾类的泥巴翻动能有效软化稻田土壤,增加水稻根系的呼吸排泄作用,促进水稻生长,避免土壤板结和硬化。
三、常用的种养方法1、对虾养殖:对虾是最为适合共生的虾种之一,选用对虾的原因是对虾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广泛的水质环境。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距田埂1米处,内要3米踢一处1.5米低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等待藤蔓开卖后,在寒冷的夏季起著遮阴消暑的促进作用。
在养育虾沟和田间里必须栽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集中为不好,这样有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纳。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亡墙,以免小龙虾逃离现场。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每天晚、晚秉持巡田,观测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取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主要分散在水稻晒太阳田、用药和登轮防害方面。
稻虾共作的养殖技术
稻虾共作的养殖技术摘要:采用稻虾共作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之中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并大幅度减少虾养殖所带来的水源浪费以及污染,进而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稻虾共作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为稻虾共作养殖技术的运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虾共作;养殖技术;小龙虾1养殖田块养殖田块选择远离污染源,不含砂土生态环境良好的场地。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田块面积应保持在30-50亩为宜。
2养殖方法1-2月沿稻田田埂四周挖沟,沟深0.8米左右,沟宽3-4米,每个塘块的沟留一3米宽度的埂通稻田,便于水稻生产季节大型机械的进入,坡比1∶1.5,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米,埂宽5-6米,顶部宽2-3米。
对虾沟、大田,暴晒5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全田及沟泼洒消毒,消毒一周后载植伊乐澡、轮叶黑澡、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每隔2-3米栽植一簇,以星状分布,既可净化水,也可为虾提供饲料和虾蜕壳提供隐蔽场所,同时方便水草生长过旺时期的管理[1]。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防逃网的高度不低于40厘米,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治敌害生物随水流入。
虾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施发酵过的农家肥100-200㎏/亩,养殖中保持水质透明度30-40厘米。
3-4月中旬,待水草扎根发芽,水温达12℃以上、连续晴天,每亩投放7000-10000尾规格整齐的虾苗,规格为200尾/㎏,虾苗要体格健壮、光泽度好、活动能力强。
虾苗的投放后投喂以麸皮、豆渣等植物性蛋白饵料为主,投喂量应为存塘虾总量的1-2%,每天傍晚投喂饵料应在田埂边四周平台浅水处,投喂结束2-3小时后沿投喂点巡查,根据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投饵量和种类,随着投喂量的增加会加重虾的肝脏负担,要在饵料中掺加护肝健肠胃的药物。
由于虾的生长就是蜕壳的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钙离子,在蜕壳高峰期间用纳米氧+特力钙(1+1用4亩)混成颗粒状均匀撒在塘里,补充蜕壳和硬壳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稻虾共养计划书
稻虾共养计划书项目背景稻虾共养是一种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的养殖方式,通过将稻田与虾塘相结合,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和虾塘的养殖效益。
此种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用于饲料的成本,增加农田的物质循环利用。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稻虾共养方式,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 提高养殖虾的养殖效益 - 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实施步骤为了实现稻虾共养的目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实施:一、选址和准备1.选择农田和虾塘的合适位置,并考虑土壤条件和水质。
2.对农田进行基本的土壤改良和调整,使之适宜稻田的种植。
3.对虾塘进行适当改造和修理,确保其能够满足养殖虾的基本需求。
二、种植水稻1.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种植。
2.进行稻田的耕种和改良,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的水分管理。
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4.做好稻田的灌溉和排水工作,维持适宜的水位和环境条件。
三、养殖淡水虾1.选用适宜的淡水虾种类进行养殖。
2.对虾塘进行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水质参数,确保虾的生长和健康。
3.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疾病和污染的发生。
4.适时投放合适的饲料,遵循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四、管理和监测1.建立科学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的养殖管理和农田的种植管理。
2.定期监测土壤和水质的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和种植的策略,优化项目的运作。
预期效果通过稻虾共养计划的实施,我们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 1. 稻田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提高,农民的收入将明显增加。
2. 养殖虾的养殖效益将提高,有利于虾农的盈利。
3. 减少农田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
4. 水环境将得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将得到维护。
风险与挑战在实施稻虾共养计划时,我们面临以下风险与挑战: 1. 稻田和虾塘的资源争夺: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和水资源,使之互补共生。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与虾塘进行结合养殖的新型生产模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概念、优势、适宜地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稻和虾共同养殖在同一片田地中的养殖模式。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水稻田中放养虾,实现水稻与虾共生,相互促进,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天然的虫害防治,而虾在水稻田中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提高了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下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目的。
二、优势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有效地将田间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农田的浪费。
2. 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水稻与虾共生的方式,可以减少虾的饲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3.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水稻和虾共生养殖模式下,通过水稻的自然生长和虾的捕食,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4. 促进农田生态平衡。
水稻和虾共生养殖模式下,可以形成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了土壤的改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 增加农田产量。
通过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适宜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适用于水稻产区和对虾养殖区相互结合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等。
在这些地区,水稻种植和虾养殖的基础条件比较好,适宜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四、关键技术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中,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通常选择一些具有抗倒伏能力和适应力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增加整体的产量。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一、地理条件道路通畅,水电配套,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旱涝无忧。
二、稻田改造1、选择稻田集中连片区进行改造,与四周的普通农田水系隔开。
适宜的稻田单块面积为20亩左右,以便投食、管理、捕捞。
2、沿稻田周围开挖宽2-3米、深0.6-0.8米、坡比达到1:1.5以上的环沟,田沟要占到稻田面积的10-15%。
3、在进水口设置80目的双层筛绢网布,在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
三、清野消毒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泼洒,或亩用茶籽饼浸出液10-15公斤进行全池泼洒。
四、施肥1、亩施500公斤充分发酵的有机肥+15公斤过磷酸钙,然后旋耕土壤,将肥料埋入10-20厘米的土层中。
2、施肥后有利于培养水草及饵料生物,还可以作为水稻的基肥。
3、养殖过程按时用光合细菌、EM菌加强改底。
五、种植水草1、施肥次日,沿环沟浅水处移栽伊乐藻。
移栽前用福乐灵杀灭青苔,并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
2、移栽的水草以每3-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的间距为1-2米(水草的移栽面积要占到稻田面积的60-70%),移栽后亩施20公斤磷酸二氢钾。
3、育苗中、后期,适当追施氨基酸类生物肥,这样既能确保水草正常生长,又能培育天然饵料。
六、放养虾苗1、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2、投放虾苗:于3月份中下旬投放虾苗,规格为80-100尾/斤的幼虾,投放量为30-40公斤/亩,投放前要用3-5%盐水对苗种消毒3-5分钟。
七、管理1、防逃:田埂用网片+塑料薄膜构建防逃墙,高度达到60-70厘米,底部埋入30-40厘米。
2、防鸟:开春后,在稻田中拉线驱鸟,防止虾苗被捕食。
3、投喂:投喂小麦、玉米、小杂鱼等饵料,日投喂量为为虾苗体重的3-5%,均匀泼洒投喂即可。
八、捕捞捕捞时间为4-6月份,于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原则为捕大投小,轮补轮放,地笼投放位置应每隔2-3天更换1次。
九、翌年苗种来源未捕完的龙虾进入环沟后,可通过人工调控水位的方法诱导繁殖。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 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 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 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 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 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 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 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 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 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 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 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 30cm~40cm埋入泥土中。
技术 交流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文/殷建平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 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 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 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 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 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 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 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 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 污染。
稻虾共作在生产中多使用灯光诱 虫杀虫,禁用农药,加之龙虾在稻田 中生长,吃掉大量害虫和虫卵,其活 动还能为水稻根系松土,粪便被水稻 吸收,促进了水稻生长;水稻光合作 用产生的大量氧气,又有利于龙虾生 长。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基本不用 或少量使用,生产出的稻谷达到有机 稻谷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稻谷品质, 对提升稻谷价格,提高 养殖户经济效 益等多方面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 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同一水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一种综合性养殖模式,它采用了稻虾共生的自然规律,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间隙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养殖技术。
下面简述其主要技术点:1. 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
水稻的种植选择杂交稻或一二季稻,密度一般控制在亩2400-3600株之间,根据养虾密度的大小可适当调整。
养虾的品种选择巨型沼虾,每亩养殖口上限为20千克。
2. 稻虾共生区域的划分。
将水稻田划分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生态稻虾交错区。
其中,生态养殖区是虾池区域,生态种植区是稻田区域,生态稻虾交错区为两者合并区域。
3. 养虾培育及投养虾苗。
以4月初、7月初、9月初分三个时期投养虾苗,每次养虾苗10千克/亩左右。
投放前需对养殖区进行彻底清淤,并适量喂料增加虾苗营养,提高虾苗活率。
同时要定期清池,加强水质管理。
4. 稻田管理。
及时抽稻杆、除草收割、调整田间水位等对养殖虾有利的措施。
同时,为提高水稻和虾的产量,亩施厩肥40公斤,缓释肥150公斤,氮素、磷酸钾肥分别施用75公斤、22公斤、22公斤。
5. 养殖技术。
虾的养殖密度一般在80-180只/亩之间,对虾的饲料需求量每周为虾重的1%,饲养管理主要涉及水质监测、氧气供应、饵料投放和养殖工具清洗等方面。
6. 病害防治。
虾病症状表现多样,针对不同的病情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一般采用隔离、消毒、清仓、增氧、加强管理等方法,如虾死亡初期,及时清除死虾,加强虾池清洗和大量换水等处置。
7. 收割及加工。
在双季稻区进行围网,在收成期迅速将虾池虾捞出或引导到水稻田区,依次进行收割。
去壳后的虾可通过深度加工产生多种佳肴和营养品,也可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售。
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了稻虾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养虾虾池的有机物及虾粪成为稻田与水中“天然肥”和有机肥源,钾、磷等矿质物互相补充,水稻生长也因此更健壮,稻虾兼收的效益较突出,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稻虾共养标准化
小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其产量的不是水体的容积和面积,而是平台面积和坡面面积,水稻田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大面积的平台。
1选址.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
2.开挖环形沟:沿稻田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环沟,沟宽3~4米,沟深1~1.5米。
稻田面积达到100亩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8米。
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以上,埂宽3~4米,顶部宽2~3米,有45度的坡度。
3.环沟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50~100公斤/亩或聚维酮碘带水20厘米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4.水草栽种围沟面积的50%应栽植水草,大田面积的30%应栽植水草。
水草以伊乐藻为主,种植时间以11月中下旬为宜,不宜过迟。
5.虾种投放选择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雌雄性个体重在35g 以上,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亲虾。
亲虾按雌雄2: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宜水温,然后投放在环沟和毌间沟中。
初次养殖的稻田每亩投40-60斤,已养的稻田每亩补投10~20斤。
6幼虾投放4~5月每亩投放80~120尾/斤幼虾50~100斤左右,相当于3~4厘米的幼虾1万尾。
7.投饲管理坚持四定三看原则8.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换水,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9.疾病预防预防为主,定期改底,饲料中投vc葡萄糖多维或中草药,定期泼Em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生物菌10.捕捞捕大留小,减少存塘密度。
稻虾共养指导方案
稻虾共养指导方案1. 简介稻虾共养是一种农田综合利用的养殖方式,通过将稻田和虾塘进行联合养殖,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介绍稻虾共养的基本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指南。
2. 稻虾共养的概念稻虾共养是在水稻田中同步养殖虾类的一种农田综合利用方式。
通过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类,可以实现土地的双重利用,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 稻虾共养的优势稻虾共养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经济效益:通过稻虾共养,可以增加虾的产量和收益,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环境友好:稻虾共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的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好。
•土壤改良:虾类的排泄物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产量。
•水资源利用:稻虾共养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稻虾共养的步骤4.1 准备工作在开始稻虾共养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农田:选择平坦且土壤肥沃的农田用于稻虾共养。
•种植水稻:在农田中适时进行水稻的种植。
•准备虾苗:选择适合稻虾共养的虾苗品种,并进行合理的养殖准备。
4.2 养殖管理在稻虾共养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养殖管理工作:•控制水位:根据水稻和虾类生长的需要,合理控制水稻田的水位。
•施肥管理:根据水稻和虾类的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适时养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如打草、浇水等。
4.3 收获与销售在稻虾共养养殖周期结束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收获与销售工作:•收获水稻: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适时收获水稻,并进行后续的加工或销售。
•收获虾类:合理安排虾的捕捞时间,收获虾类,并进行加工或销售。
•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将水稻和虾类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5. 可行性分析在实施稻虾共养之前,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土地评估:评估农田的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等,确保能够适应稻虾共养的需求。
稻虾共生实施方案
稻虾共生实施方案
稻虾共生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实现稻田与虾塘的双重
效益,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介绍稻虾共生的实施方案,包括选址、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实施稻虾共生模式,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
首先,选址是实施稻虾共生的关键环节。
在选址时,应选择水质清洁、土壤肥
沃的稻田作为生态养殖基地,同时要考虑到稻田与虾塘的位置关系,便于管理和利用。
选址时还要考虑到水源的供给和排放,确保充足的水源供给和排水畅通。
其次,种植是实施稻虾共生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时,应选择适合稻虾共生的水
稻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浇水、除草,保证稻田的生长环境。
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稻田的健康生长。
再次,养殖是实施稻虾共生的关键环节。
在养殖时,应选择适合养殖虾的品种,合理投放虾苗,同时要注意虾塘的养殖密度和水质管理,保证虾的健康生长。
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虾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最后,管理是实施稻虾共生的重要环节。
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稻田和虾塘的
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同时要注意稻田和虾塘的协调管理,保证稻虾共生模式的顺利实施。
总之,实施稻虾共生模式需要综合考虑选址、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确保稻田和虾塘的双重效益。
希望本文介绍的实施方案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实施稻虾共生模式,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农田环境条件下,对稻田与虾苗进行综合种养,实现双赢的良好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态因素综合作用,加强要素汇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新型种养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适宜的稻虾组合(一)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应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稻品种。
应选择早成并且生长旺盛的品种,特别是在春季播种时选择早熟品种。
早稻一般选择杂交早稻,或者先熟的本地品种,中晚稻选择籼稻或糯稻等品种。
选择适宜品种的淡水虾,如锦鲤、斑节虾、大尺蚌、淡水龙虾等;同时注意虾苗的生源和规格,以高活、健康、大小均匀的虾苗为宜。
(三)时间安排的选择时间安排应以虾苗最好的生长时期和稻田生长的发育和需求为基础,选择天气稳定的时期,尽量利用稻田的处境,抓住有效时机。
二、合理的稻虾配置(一)浅水驯养法浅水驯养是稻虾综合种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驯养淡水虾最好选择3-5厘米的水深,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零度抗冻法在寒冬季节,水稻与虾苗的供养必要通过完全零度抗冻方式进行,不但可以大幅提高虾苗在冬季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欣赏到冬季水稻的优良品质。
三、科学的肥料使用(一)化肥的施用化肥就是地球人工合成肥料中的钾、磷、氮三个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肥料活性物质,通过增加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快速并增加产量。
(二)有机肥的使用首先,加强土壤有机质含量。
科学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强度,降低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同时还能制造出健康绿色的水产品。
此外,有机肥能提高水稻、虾的抗性,增强品质,扩容大笑产。
四、虾蚕互灭在稻田里养虾,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桨形目的谷螟和各种蚕害,这些害虫会对稻田和虾的标号造成严重危害。
而虾蚕互灭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综合防止措施。
先用虾类饲养的虫饵喂养一些花蛾的蛹、鸟粪蝶的幼虫等虫子,然后再将这些虫饵放进水稻田内,等待蚕害自动迁离或互相消灭。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虾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水稻的种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水稻的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湿润的环境,因此通常选择在水田中进行种植。
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中,水稻的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方式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会做一些调整,以适应与虾养殖结合的需求。
1.水稻品种的选择在进行水稻的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在进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与虾养殖结合的水稻品种,例如抗寒性好、耐淹水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的水稻品种。
2.水稻的栽植和管理水稻的栽植和管理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对于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水稻的栽植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质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定期进行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良好。
3.水稻的收割和收获水稻的收割和收获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时,可以根据虾养殖的需求时间来确定水稻的收割时间,以保证水稻和虾养殖的协调发展。
二、虾的养殖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中,虾的养殖是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部分,虾的养殖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
1.虾苗的选种和放养在进行虾的养殖时,首先要选用健康的虾苗,并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合理的放养。
对于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来说,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与水稻共生的虾种,例如对环境适应性强的虾种。
2.虾塘的建设和管理虾塘是虾养殖的重要场所,虾塘的建设和管理对于虾的生长和养殖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时,可以根据水稻的种植情况,同时合理布局虾塘,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保证虾的生长环境良好。
(完整版)虾稻共作技术
一、虾稻共作技术“虾稻共作”,它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具体的说,就是种一季中稻,养两季虾,即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
(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电、路三通,保水性能好的稻田,面积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 —4 m,沟深1m—1.5m。
稻田面积达到5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防逃塑料膜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高处,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m2)、田螺(投8—10个/m2),河蚌(放3—4个/m2)等。
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养殖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667 m2投放20 kg—3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2)水稻栽种;(3)种植水草;(4)虾苗的投放;(5)投喂;(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7)稻田管理;(8)排水和收割水稻;本技术通过田间的改造,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得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完成稻虾共生的模式,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达到互惠互利,良性循环;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书1.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涝,土壤肥沃而不淤的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沿稻田周围开挖环形养虾沟,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平面1-1.5m,埂宽为1.5-2m,坡度45-55度,环形养虾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有防逃装置,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用高度为60cm的钙塑板或石棉瓦围栏,下端埋入土中20cm。
(2)水稻栽种: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能茁壮生长以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6月上旬在中央水稻种植区进行插秧移栽,移栽密度为60*60cm,一亩4000株左右,水位保持在5-10cm;秧苗栽插后2-3周,水稻进入分蘖前期,控制中央稻田的水位在15-20cm,在此水位基础上根据株高逐渐提高水位,但以水位不能淹没心叶为准,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45cm-50cm;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55-80cm;(3)种植水草:在养虾沟中种植易乐藻和轮叶黑藻,覆盖率在25%-30%,田埂内侧四周种植水花生;养虾沟中注水,加水40-50cm深,随着易乐藻长高直到水位加至高于田面15-20cm;(4)虾苗的投放:投放时,养虾沟水位不高于中央稻田的种植区,使虾苗全部进入围沟中;按每亩投放12000-16000尾1.2-1.5cm的虾苗至养虾沟内,虾苗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放虾苗时对虾苗进行消毒,放入4%的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5)投喂:放养3天后开始投喂,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进行喂养,每天投放一次,每次的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温度高于20度时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次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第二次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至9月底结束;幼虾补投:第一次捕捞结束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2000-3000尾;亲虾留存:第二次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7)稻田管理: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氮肥12-15kg、磷肥6-7kg、钾肥8-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水稻虫病害防治;(8)排水和收割水稻: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降至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养虾沟里的水水位保持在10-15cm,即可收割水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龙虾的专用饲料的蛋白的含量在2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改造完成后,在养虾沟内注水、施肥,肥料为每亩20-30kg生物有机肥。
技术说明书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食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尤其是对小龙虾的热爱只增不减;小龙虾繁殖快、养殖周期短,同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很高,广泛存在于我国淡水中;然而水体污染严重,导致野生小龙虾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野生资源的过量捕捞和落后的人工养殖技术,引起种质资源的退化和产量的降低。
水稻种植在我国面积广泛,生态种植养殖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是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得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所以,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内容1.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涝,土壤肥沃而不淤的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沿稻田周围开挖环形养虾沟,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平面1-1.5m,埂宽为1.5-2m,坡度45-55度,环形养虾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有防逃装置,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用高度为60cm的钙塑板或石棉瓦围栏,下端埋入土中20cm。
(2)水稻栽种: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能茁壮生长以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6月上旬在中央水稻种植区进行插秧移栽,移栽密度为60*60cm,一亩4000株左右,水位保持在5-10cm;秧苗栽插后2-3周,水稻进入分蘖前期,控制中央稻田的水位在15-20cm,在此水位基础上根据株高逐渐提高水位,但以水位不能淹没心叶为准,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45cm-50cm;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55-80cm;(3)种植水草:在养虾沟中种植易乐藻和轮叶黑藻,覆盖率在25%-30%,田埂内侧四周种植水花生;养虾沟中注水,加水40-50cm深,随着易乐藻长高直到水位加至高于田面15-20cm;(4)虾苗的投放:投放时,养虾沟水位不高于中央稻田的种植区,使虾苗全部进入围沟中;按每亩投放12000-16000尾1.2-1.5cm的虾苗至养虾沟内,虾苗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放虾苗时对虾苗进行消毒,放入4%的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5)投喂:放养3天后开始投喂,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进行喂养,每天投放一次,每次的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温度高于20度时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次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第二次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至9月底结束;幼虾补投:第一次捕捞结束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2000-3000尾;亲虾留存:第二次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7)稻田管理: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氮肥12-15kg、磷肥6-7kg、钾肥8-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水稻虫病害防治;(8)排水和收割水稻: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降至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养虾沟里的水水位保持在10-15cm,即可收割水稻。
进一步地,所述小龙虾的专用饲料的蛋白的含量在25%-30%。
进一步地,所述稻田改造完成后,在养虾沟内注水、施肥,肥料为每亩20-30kg生物有机肥。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田间的改造,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得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完成稻虾共生的模式,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达到互惠互利,良性循环;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2.实施例1: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涝,土壤肥沃而不淤的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沿稻田周围开挖环形养虾沟,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平面1-1.5m,埂宽为1.5-2m,坡度45-55度,环形养虾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有防逃装置,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用高度为60cm的钙塑板或石棉瓦围栏,下端埋入土中20cm。
(2)水稻栽种: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能茁壮生长以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6月上旬在中央水稻种植区进行插秧移栽,移栽密度为60*60cm,一亩4000株左右,水位保持在5-10cm;秧苗栽插后2-3周,水稻进入分蘖前期,控制中央稻田的水位在15-20cm,在此水位基础上根据株高逐渐提高水位,但以水位不能淹没心叶为准,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45cm-50cm;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55-80cm;(3)种植水草:在养虾沟中种植易乐藻和轮叶黑藻,覆盖率在25%-30%,田埂内侧四周种植水花生;养虾沟中注水,加水40-50cm深,随着易乐藻长高直到水位加至高于田面15-20cm;(4)虾苗的投放:投放时,养虾沟水位不高于中央稻田的种植区,使虾苗全部进入围沟中;按每亩投放12000-16000尾1.2-1.5cm的虾苗至养虾沟内,虾苗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放虾苗时对虾苗进行消毒,放入4%的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5)投喂:放养3天后开始投喂,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进行喂养,每天投放一次,每次的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温度高于20度时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次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第二次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至9月底结束;幼虾补投:第一次捕捞结束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2000-3000尾;亲虾留存:第二次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7)稻田管理: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氮肥12-15kg、磷肥6-7kg、钾肥8-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水稻虫病害防治;(8)排水和收割水稻: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降至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养虾沟里的水水位保持在10-15cm,即可收割水稻。
本技术通过田间的改造,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得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完成稻虾共生的模式,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达到互惠互利,良性循环;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