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介绍共22页
青海省博物馆介绍

敦煌经卷
馆藏“敦煌经卷” 馆藏“敦煌经卷” 该经卷系隋或唐初写就,是佛经《羯摩经》抄本。 该经卷系隋或唐初写就,是佛经《羯摩经》抄本。写本纸 质较细,有韧性,经过染黄,略有水渍,按纸质色泽行字, 质较细,有韧性,经过染黄,略有水渍,按纸质色泽行字, 皆合隋、唐规制。它用34张宽 张宽25.2~26.6厘米,长49.3~ 厘米, 皆合隋、唐规制。它用 张宽 ~ 厘米 ~ 49.5厘米的染黄纸相互连缀而成,全长 米,共16790余 厘米的染黄纸相互连缀而成, 厘米的染黄纸相互连缀而成 全长17米 余 卷首略有残缺。 羯摩”为梵文译音,意为“作业” 字。卷首略有残缺。“羯摩”为梵文译音,意为“作业”, 羯摩经》是一部有关佛教戒律和忏悔内容的经典。 《羯摩经》是一部有关佛教戒律和忏悔内容的经典。
青海省主要的博物馆
1.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2.青海民俗博物馆 马步芳公馆 青海民俗博物馆(马步芳公馆 青海民俗博物馆 马步芳公馆) 3.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4.西宁湟中县博物馆 西宁湟中县博物馆 5.西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西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6.西宁市植物园 西宁市植物园 7、果洛州博物馆 、 8、海北州博物馆 、 9、海西州博物馆、10、黄南州民族博物馆 、海西州博物馆、 、 青海省著名博物馆大概有25个 等。青海省著名博物馆大概有 个,在此我 只列举10个 只列举 个。
青海省博物馆
概况:青海省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58号 概况:青海省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 号, 新宁广场东侧,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 平方米, 新宁广场东侧,占地面积 平方米 内设主、 平方米。 厅9个,展出面积 个 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 平方米 为民巷41号 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 为民巷 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 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 核心景观有: 青海省史前文明展》 藏传佛教艺术展》 可爱的青海》 个展览 个展览, 展》、《藏传佛教艺术展》、《可爱的青海》4个展览,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 民族、 历史、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 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 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 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 余件。 达47000余件。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 余件 新馆开放以来, 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 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2001年5 年 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日
参观青海省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参观青海省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参观青海省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篇一」观后感——青海省博物馆2015年10月6日,我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青海省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青海的文化,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
这一天带给了我们很多。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
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也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
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
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曾获得第五届(2001~2002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提名奖。
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
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
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
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
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
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其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为西宁古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
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青海这座博物馆收藏618米长的巨幅唐卡,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青海这座博物馆收藏618米长的巨幅唐卡,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提到藏族、藏文化,是不是首先会想到西藏?其实传统意义上的西藏不止是西藏,还包括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的西藏,这些省份的西藏和西藏一样,都有着极富特色的藏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
我们在西宁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里,就见识到了全世界最长的唐卡巨作“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整幅画卷长618米,宽2.5米,是以彩绘的形式,内容囊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民族生活等等诸多方面的大型唐卡,气势恢弘。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又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宁城北区经二路36号,是世界上唯一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收藏、保护、展示、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
馆藏文物4万件,是一家以藏医药为主题和藏文化为特色的民营博物馆。
步入博物馆,首先来到的是藏医史馆,这个展厅通过介绍二十八位历代著名藏医名家的辉煌历史、事迹、名著,以及藏医工具、器械等,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神秘的藏医药文化。
曼唐展厅内悬挂着八十幅珍贵的曼唐。
大家应该都知道藏族的唐卡,而专门用来表现藏医学内容的唐卡,藏语称为曼唐。
这幅曼唐描绘的是“人体的生理病理”,用树的根、干、枝、叶,形象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穿过古籍文献展厅,来到藏医药标本展厅,陈列柜内展示着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藏药历史悠久,既吸收了中医药学,又融合了印度医药学,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药体系,成为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
博物馆内还有药师佛千佛殿、藏经阁等展厅,不过最值得细览的还是“彩绘大观”展厅,这幅长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的巨幅长卷,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整幅长卷上绘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所有画面均绚丽多彩、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这幅“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由四百多位藏、蒙、汉学者、专家、顶尖工艺美术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
青海博物馆观后感

青海博物馆观后感
最近我去了青海省博物馆,对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博物馆,展示了青海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发现。
青海省博物馆的藏品非常丰富,涵盖了青海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参观了古代史部分,其中包括了古代时期的铜器、玉器、陶器和瓷器等。
这些展品展示了青海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让我对古代青海的社会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古代史部分,我还参观了青海地区的近现代史部分。
我看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展品,例如青海省的建立者马家骏的铜像和青海民主革命的纪念馆。
这些展品让我了解了青海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青海人民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斗的历史。
青海省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也非常有趣。
我参观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陈列展览,另一个是互动展览。
在陈列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展品、拍照和阅读介绍来了解展品的历史和文化。
在互动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和玩一些小游戏来了解更多关于展品的信息。
这种展览方式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
最后,我认为青海省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也非常美丽。
博物馆的建筑非常独特,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总的来说,青海省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博物馆。
它的藏品丰富,展览方式有趣,外观设计美丽。
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参观这个博物馆,了解青海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青海省博物馆导游词

青海省博物馆导游词篇一:博物馆解说词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解说词(20XX年1月10日)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
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
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XX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XX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
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XX年6月,20XX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
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
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介绍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介绍
1、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介绍: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
博物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场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参观者。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是全西北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博物馆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2、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共两层,现有大地宝藏、盐湖奇葩、蔚蓝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带等24个展厅,既有高原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等大型景观,也有本地特有的标本。
展品以动植物姿态标本,矿石、盐结晶标本为主。
馆内的“青藏高原”立体沙盘是全西北最大的立体沙盘,其后是“大美青海”的立体沙盘,让人能够直观的看到青藏高原及青海的地形特征及分布状况。
青海省博物馆馆藏海兽葡萄纹铜镜辨析

562022年第3期铜镜,古代又称“照子”,是古人照面用具。
关于我国始铸铜镜的年代,多有传说记载。
《轩辕黄帝传》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
”《玄中记》中记载:“尹寿作镜,尧臣也。
”虽然从记载中我们无法找到最早铸造铜镜的人,但可以看出铜镜的铸造年代是比较久远的。
黄帝时期距今约有5000年,属于部族社会解体时期。
1977年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遗址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是青铜时代齐家文化的遗存,是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铜镜之一,距今4000多年。
该铜镜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镜背面有凸起的弦纹两周,两周弦纹间饰一个不规则的七角星,角之间又饰以斜线纹。
中部镜钮残损,可能是铸镜时未铸好,或是使用时损断。
镜边缘处有两个不规则的相邻小孔,可用以系绳配挂。
出土实物与典籍资料互证,说明我国铜镜史可追溯到青铜时代。
中国古代铜镜自青铜时代开始,历经各朝各代,于清代末期被玻璃镜取代,走过了近4000年的历史,中国4000年的铜镜史造就了丰富的铜镜纹饰,铜镜的造型和纹饰蕴含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思想。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铜镜的形制出现了极大的突破。
除最常见的圆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铜镜数量增多,另外还有方形、亚字形、八角形等其他形制。
隋至初唐时期,铜镜纹饰及布局仍有汉晋遗风,以瑞兽、铭文为主,镜背常刻有浮雕式的龙虎、麒麟等瑞兽。
四神纹、十二生肖纹也较为流行。
盛唐之后,铜镜纹饰出现新的变化。
铭文逐渐消失,瑞兽纹由静态趋向动态,并出现忍冬、蔓草、葡萄、禽鸟等元素,开始形成以花鸟为主题的纹饰,同时出现了人物故事纹、蟠龙纹、双鸾纹等新的纹样。
这一时期的瑞兽图案逐渐摆脱汉晋时期对五行学说及神学思想的崇拜,将瑞兽与葡萄纹、禽鸟纹和花卉纹饰相结合,体现出更多人情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从对神性的崇拜转移到对生活的观照。
在唐代的铜镜中,以海兽葡萄纹镜的数量最多,流行地域最广。
青海省博物馆游记作文

青海省博物馆游记作文
今天,我们到青海省博物馆去参观,参观的内容有: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
一进博物馆,我们就看到了四个用石头雕成的佛像,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就想去摸一摸。
旁边有两个大铜钟,它们一个是在用石头雕成的,上面还有三条龙在腾云驾雾。
另一个是用铜做的,上面有五个小人骑着五匹马。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它就是古代的大金文字——藏文。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楼,三楼里面有许多精美的文物。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青海历史与文化展”了。
我们先看到了唐卡艺术精品展。
那一幅幅唐卡画,描绘出了藏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场景,唐卡上精美的花纹、色彩、人物和故事都使人赞叹不绝。
最让我惊奇不已的是一个玻璃房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佛像和法器,特别漂亮。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丝绸之路”展。
看!那一块块漂亮的地毯就是从新疆运来的羊毛和丝织品做的。
—— 1 —1 —。
博物馆里的中华文明系列报导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博物馆里的中华文明系列报导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摘要:一、引言1.介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报导的目的和意义二、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历史与背景1.博物院建立的初衷2.博物院的发展历程三、博物院内藏品的介绍1.藏传佛教文化展品2.藏族民俗文化展品3.青海地区特色文化展品四、博物院在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方面的贡献1.文化传承与保护2.文化研究与交流3.文化推广与教育五、结束语1.总结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价值2.展望博物院未来的发展正文:一、引言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一座集藏传佛教文化、藏族民俗文化及青海地区特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丰富的藏族文化珍品,见证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今天,让我们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珍贵藏品。
二、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历史与背景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于2006 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8000 平方米。
博物院的建立旨在保护和传承藏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以及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了解藏族文化的平台。
自成立以来,博物院已收藏各类珍贵文物近万件,为人们展示了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博物院内藏品的介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内藏品丰富,涵盖了藏传佛教文化、藏族民俗文化及青海地区特色文化等多个方面。
1.藏传佛教文化展品: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院收藏了大量与藏传佛教相关的文物,如唐卡、佛像、佛教经典等,展示了藏传佛教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藏族民俗文化展品:藏族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博物院展示了藏族服饰、民间工艺品、民族乐器等民俗文物,让人们领略到藏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3.青海地区特色文化展品:青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博物院还收藏了许多青海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遗产,如蒙古包、哈萨克毡房等,展示了青海地区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四、博物院在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方面的贡献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在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简介作文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简介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这可是个超级有趣又充满知识宝藏的地方呢!一走进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自然王国。
这个博物馆的外观就很有特色,在周围的建筑里显得特别亮眼,像是在大声说:“我这儿可有好多宝贝等你们来看呢!”馆内的展览是按照不同的自然资源类型来划分区域的。
首先是矿产资源区,哇哦,这里就像一个矿石的大观园。
各种各样的矿石摆在那里,闪着不同的光泽,有的像星星掉进了石头里,亮晶晶的。
那些矿石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有的像小刺猬,有的像花朵,它们可都是大自然这位超级艺术家的杰作。
而且这些矿石可不简单,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它们见证了青海大地底下的神秘宝藏。
再往前走就是地质展区啦。
这里能让你了解到青海的地质构造是多么的复杂和奇妙。
巨大的地形模型展示着青海的山川河流是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
你能看到山脉是怎么像巨人一样慢慢崛起的,河流又像是大地的血脉,蜿蜒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地质历史书,只不过这本书是用泥土、岩石和灯光写成的。
说到青海,怎么能少得了水资源呢?在水资源展区,那简直就是一片蓝色的小世界。
有模拟的青海湖景象,湖水清澈得仿佛能看到湖底的每一粒沙子。
还有关于青海河流的介绍,从涓涓细流到奔腾的大河,它们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无数的生命。
这里还有互动体验,你可以去感受一下水流的力量,就像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水利工程师。
生物资源展区那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动植物乐园啦。
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活过来跟你打招呼。
有高原上特有的藏羚羊标本,它们那优美的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高原的自由和辽阔。
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鸟儿标本,像是一群被时间定格的小歌唱家。
这里不仅有标本,还有关于这些动植物生活习性的介绍,让你了解到它们是如何在青海这片土地上生存和繁衍的。
这个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酷的地方,就是它的多媒体展示。
通过大屏幕、虚拟现实等技术,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青海的自然灾害,比如沙尘暴来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风在耳边呼啸;地震的时候,脚下的地面似乎都在晃动。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详细介绍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详细介绍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经二路,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被列为青海省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以恢宏的气势成为青藏高原对外宣传的又一张名片。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961.88平方米,主场馆总建筑面积14692.76平方米,辅助设施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54.41平方米,容积率0.82,建筑密度29.8%,绿化率30%。
其中展示区域面积10000平方米。
博物馆主体大楼为20米高,分为三层,第一层层高为6米5,第二和第三层层高为8米;博物馆展示的主题展厅有地质地貌,高原风情,植物,动物。
第一层为展品制作与保存,科普活动与学术报告,后勤支撑与管理,安保监控等。
第二和第三层为公共展示空间,第二层为中庭,地质地貌厅,影像厅和餐饮休闲厅;第三层为植物厅、机动展厅和动物厅。
展品主要为动物姿态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血管铸型标本、植物蜡叶标本,木材特型标本,矿石标本,盐结晶标本,生物模型,自然景观复原(生境柜),互动参与机械及电子展品等。
每天容纳参观者人数为2000人,每年可达60万人。
青海博物馆附近的景点

青海博物馆附近的景点
青海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东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以收藏、研究和陈列青海各民族历史文化和青海地方历史文物为主要任务。
分设文物、自然、民族民俗和地方文献四个展览厅。
馆藏文物10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珍贵文物1.2万余件。
青海省博物馆的前身是青海民族学院历史陈列室,建于1958年。
1964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青海视察工作,将陈列室更名为“青海民族民俗陈列室”,同时成立了“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63年9月正式成立了青海省博物馆。
1964年1月4日,正式对外开馆,定名为“青海民族民俗陈列室”。
当时陈列范围为青海省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和生产生活用具等。
陈列内容由一个基本陈列、六个专题陈列和三个临时展览组成,基本陈列包括青海历史文物展览、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宗教文物展览和部分地区民族风情展览。
—— 1 —1 —。
青海博物馆教案幼儿园

青海博物馆教案幼儿园青海省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陈列的藏品有四十多万件。
该馆始建于1958年,原名西宁市博物馆,1988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1991年更名为“青海省博物馆”,1994年成立“青海省博物馆学会”并在此挂牌办公。
1995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1996年11月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强全国地、县级博物馆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精神,本馆实行免费向社会开放。
2004年5月,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启动。
2005年9月19日,新馆正式开放。
现有文物库房2间,面积约400平方米;文物展厅3个,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其中2个临时展厅分别位于一楼大厅两侧,面积1200平方米;多功能报告厅1个,面积550平方米;专题展览厅6个(4个基本陈列和3个特别展览),共计16个展室;临时展厅8个;配备观众休息区座椅100张。
自2006年以来每天接待人数均达到7000至8000人次,年参观人数超过120万人次。
参观第三展厅时,孩子们都惊呆了,那么小的青蛙居然那么大,就像电影里的变形金刚似的;很小很漂亮的贝壳上布满了花纹;许多种鱼类可真多啊……这些让他们大饱眼福!最后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表演起蝌蚪跳水的游戏呢!我想:也许只有来到青海才能看到这么奇妙的生命吧!不仅如此,孩子们还用稚嫩的语言赞美着家乡美丽的风光和各族同胞之间浓厚的民族情谊。
我们先去了珍宝馆,虽然孩子没去过,但还是非常兴奋。
从青海古老灿烂的历史说起,讲到青海悠久璀璨的文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青海远古文明与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息息相关,我们华夏文明与祖国文明血脉相连,今天的繁荣富裕离不开祖国的统一,而维护统一则需要我们团结友爱,民族团结互助,社会安定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同样青海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处于民族融合交汇的前沿,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高度文明,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民族团结、睦邻友好是保证一个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夏都博物馆简介

夏都博物馆简介
夏都博物馆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宁张公路,是一座以展示青藏高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2013年5月正式开馆,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
夏都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的历史文物、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青藏高原的古董和古器物,如铜器、陶器、玉器等。
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和艺术品等,展示了青藏高原的历史和文化。
夏都博物馆的建筑外观设计也很有特色,采用了青藏高原传统的建筑元素和风格,如青砖、青瓦、藏族装饰等。
整个建筑气势恢宏,给人以高原独特风情的感受。
作为西宁市的一个重要文化景点,夏都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该博物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为人们提供了了解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机会。
三江源头,西海乐章——青海省博物馆馆藏16件珍宝

三江源头,西海乐章——青海省博物馆馆藏16件珍宝青海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唐宋属吐蕃,元朝属宣政院管辖,清朝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东侧,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4932件,以新时期彩陶和民族宗教类文物最具特色,涉及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
以下就对青海省博物馆馆藏的16件珍宝进行盘点。
1.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此器高12.5厘米,口径24.2厘米,底径9.9厘米,为泥质红陶,敛口,卷沿,略鼓腹,小平底。
黑彩纹饰。
在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群舞人体图形,分别为11人和13人。
人物身着圆球形装束,形象与大通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的人形略有不同,但画面都用简洁明快的构图,生动描绘出一幅原始人群集体舞蹈的场景。
1975年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此盆构图巧妙、画面简洁、人物造型生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绘有人物舞蹈场面的画面,在艺术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中国原始社会人物风情的重要历史资料。
2. 马家窑文化彩陶靴此彩陶靴通高11.6厘米,口部呈圆形,直径为6.6厘米,口微侈,与这里出土的彩陶罐的口部相仿。
从整个造型来看,分为靴靿、靴面和靴帮、靴底三部分,靴靿与靴帮、靴面之间用两条曲形的条纹相隔,而靴面靴帮与靴底有明显的衔接痕迹。
靴帮与靴底的连接处呈向外突出的内纳状,应该是反绱工艺的证明。
靴底厚0.4厘米至0.6厘米,头部呈圆形,跟部呈方折形。
1989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柳湾墓地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此靴衔接连贯的靴帮与靴底,流畅而清晰的缝合痕迹,古朴简约的纹饰,以及靴帮和靴筒饱满而圆润的曲面,无不印证着河湟先民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将鞋的历史推衍至三千年之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国宝级文物。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佚名
【期刊名称】《青海人大》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青海省博物馆是我省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2001年5月1日新馆开馆后我们便把展示地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国内一流陈列精品作为立馆之本,把营造舒适、良好的参观氛围定为长远发展目标,向国内一流博物馆服务与管理看齐。
因而自建馆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充分利用馆藏,不断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展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69.276.3
【相关文献】
1.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开馆谱新篇
2.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联合青海日报社开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党日活动
3.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4.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看人类文明史观
5.基于高中地理资源开发的馆校课程研究——以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