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复习资料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诗的个人感悟或描绘春天的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韩愈诗选》、《唐宋八大家文选》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韩愈及其作品。
-视听资料:提供关于唐代文化的纪录片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5.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
-分组讨论
-互动提问
-诗词朗诵
-情境创设
-课后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来自5分钟)目标:引起学生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早春有什么印象?古人是怎么描绘春天的?”
展示一些关于早春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简短介绍诗人韩愈及其创作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唐宋诗词选》、《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等,选取与早春相关的诗词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古诗词鉴赏类的视频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韩愈诗词的讲解和赏析。
-文化背景资料:收集有关唐代社会风貌、文人墨客交往的故事,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诗词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体会古人的创作心境。
过程: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其描绘的早春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古汉语的精炼与优美。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
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深入探讨,准备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单元复习资料
行:háng银行 xíng行走,本课读 xíng
2.看注释
(1)薇:野豌豆
(2)雨[yù]:下雨,落下。雨雪,下雪。
3.解诗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
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一、会背《采薇(节选)》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知背景 《采薇(节选)》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 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和心情。原诗共六章, 本诗节选的是第六章:归途之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
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从渭 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即使骑马也要用半年的时间。
二、会背《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解诗意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 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5.知诗人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雅”“颂”三大类。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悟诗情 《采薇(节选)》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戊边战 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思想感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是《诗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一、古诗汇总在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有不少古诗呢。
这些古诗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二、古诗具体介绍1. 石灰吟作者介绍:作者是于谦。
于谦是明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这首诗也体现出他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锤:捶打,敲击。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是在写石灰的开采、烧制和用途,实际上是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充满力量。
2. 竹石作者介绍:郑燮,也就是郑板桥,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首诗也是托物言志之作。
诗中的竹子象征着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诗人通过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介绍:杜甫,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
《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程来讲,其同学生以后的成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小偏整理了《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我会写:侯hó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脉mò:脉脉脉脉含情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多音字: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形近字:宫(宫廷)官(官员)侯(王侯)候(等候)栖(栖息)柄(把柄)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二、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单元复习资料课件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人文主题
★春天 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十首古诗词,包括《采薇
(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 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 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 乐》,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天的多彩,并借春抒情, 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赞春、诵春之情。
三、《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读准音 “潜”这里读qián “重”(chóng)重新(zhòng)沉重这里读zhòng
三、《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看注释(1)乃:于是,就。(2)潜:飘洒。(3)晓:早晨。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 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 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六、《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读准音:“重”这里读chóng 2.认清形 :“洲”的左边有“三点水” 3.看注释
(1)泊船:停船靠岸。泊,停泊。(2)绿:吹绿。 3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采薇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5. 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学习的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采薇》的学习内容,包括诗句解读、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个人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采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进行仿写或创作,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古诗词朗读与感悟: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采薇》,掌握其韵律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增强了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创作背景的把握:理解《采薇》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画面。
举例:在解读“是用之行,是用之止”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字的古代用法,联系上下文,解释其表达的是对生活节律的遵循。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诗经》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创作背景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采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薇亦作止”所蕴含的季节变化和生产活动关联。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能力。
3.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诗经》的背景和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采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重点复习ppt课件
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 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公园里,正进行菊展,到处是盛开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菊花,这让我想起了诗句“不是花中 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这 是元稹写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四、诗海拾贝
1、《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2、《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杜甫。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宋词,作者辛弃
疾。
4、《天净沙·秋》体裁元曲,作者白朴。
欢这样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磨。(刘禹锡)《望洞庭》冬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5、妈妈的 生日,我会用这句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中秋节的夜晚,明月
当空,合家举杯同庆,这会让人想起古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表达想念不 能团聚的亲人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真让人感慨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 词。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古诗词复习PPT)
CONTENTS
目 录
拼音复习 佳句赏析 课文回顾
拼音复习
pīn yīn fù xí
易读错的字。
wèi
渭城
lú
鲈鱼
huàn
浣纱
qián
潜伏
jī
屐齿
jìn
浸透
sū
酥糖
fēi
柴扉
fēi
雨雪霏霏
多音字。
zǎi (刊载) 载
zài (载重)
zhāo (朝霞) 朝
拓展练习
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维,字摩诘,与_孟__浩__然__合称“王孟”,有“诗 佛”之称。宋代苏轼评价曰:“味摩诘之诗,_诗__ _中__有__画__;观摩诘之画,_画__中__有__诗__。”
(2)_《__采__薇__(__节__选__)_。》”选自《_诗__经__•_小__雅__》。《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总__集__,又称 “_诗__三__百___”。
赏析:诗人通过触觉和视觉描写,点出初春小雨,以“润 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雨的特点。
句子赏析。
4.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诗句中“君”的意思是你,“出没风波里”的人是 渔者。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关切和同情。
句子赏析。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诗人用“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 其传神,让人感受到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 态变化,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明月何时照我还”中 诗人用疑问的语气,想象出了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夜喜雨》
课 文 回 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综合性(第六单元+古诗)复习资料1.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是指在走七步的时间内吟成的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闻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方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方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化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境况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与斥责。
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写的是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宠爱之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诗人通过送别挚友时的说明,说明了诗人亵渎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斥陷害自己的恶权力屈从,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单独漫步,观赏鲜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酷爱和对自由华蜜生活的无限憧憬。
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物诗,诗人借着吟咏石灰,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恒久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画的竹子特殊出名,这是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所题的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
千锤百炼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那种坚决坚韧、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整理1.《采薇(节选)》昔xī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fēi。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雪:指下雪。
雨,这里读yù。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2.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们仿佛看到了两个好朋友难分难舍的场面,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关心、不舍的复杂情感。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qián)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员,所以叫“锦官城”。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呈:恭敬地送上。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
酥,酥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章 古诗词和文言文毕业总复习|人教新课标() (共53张PPT)
解析:题目重点是针对诗意理解,特别是诵读水 平的考查,看看我们的古诗词朗读能力如何。这类题目 提示我们在古诗文的阅读中要结合对语句的理解,认真 体会其中的韵味,反复练习,通过声调、停顿读出作品 的意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四道题中,第1、2、4 句出自唐诗,第3句出自宋词,两种文体在停顿方面有 所不同,这是在朗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中第3句正 确的停顿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3.(×)
过关演练
一、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早发白帝城》——杜牧 B.《梅花》——王安石 C.《暮江吟》——白居易 D.《回乡偶书》——贺知章
二、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门泊/东吴/万/里船
B.白云/深处/有人/家
C.床前/明月/光
D.劝君/更尽/一/杯酒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
五、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春潮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春江 )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 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忽如一夜( 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二题要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解释 词语;第三题是古诗文中常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要注意体会修辞的特点;第四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可 结合自己熟悉的诗句,加以理解叙述;第五题要充分地 理解全诗的含义,抓住“碧玉”“妆”“万条”“绿丝 绦”等重点词语,结合自己对春天景色的印象进行表达, 注意抓住春天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6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
• • • •
菽
萁 釜 煎 急
豆
豆杆 锅 煎熬 急迫
诗意理解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 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 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在《七步詩》中,‘豆’和‘萁’比喻什麼?
兄弟之情 朋友之情 父子之情 答案
“萁”指的是曹丕
“豆”指的是曹植
诗作寓意: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 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 酷迫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本自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
《七步诗》的表达特点
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 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 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曹 丕;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 互排挤斗争的残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洛阳亲友如相问,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 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 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 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 味无穷。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 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 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学古诗,我们更要会运用古诗里的名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声: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词专题总复习》部编版
5、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 百思不得其解,我以为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
真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6、豪放派诗人苏轼写的《题西临壁》有 两句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
理,这两句是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还有两句是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要只看局部,还 要看到整体,这两句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才始送春归—— 又送春归去
唐代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杨万里 元稹 王安石 王维
读古诗,填修辞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拟人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问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 作有《行路难》、《将 进酒》、《梁甫吟》、 《静夜思》等诗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杨万里 元稹 王安石 王维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洛阳城里见秋风——
六年级六单元古诗知识点
六年级六单元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了许多古诗,积累了诗词的知识与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六年级六单元的古诗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1.《咏鹅》《咏鹅》是北宋文学家韩愈的作品,以描写鹅的形象赞美孩子天真可爱为主题。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平仄韵律的把握和动静相间的描写手法。
学生需熟悉诗的全文,了解诗的词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同时能够理解诗中描写鹅的动作和性格特点。
2.《春晓》《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郊的作品,以描写春天的早晨为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
学生应注意抓住描写手法,认识到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孟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作品,以描写草原和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为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草原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陷入困境的担忧。
学生应理解其中的深意,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并注意到诗中的意境和才情。
4.《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描写北国风光和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河山、动物等元素,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学生应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味作者的对故乡的思念。
5.《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以描写夜晚寂静的思绪为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学生应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语言之美,同时能够体味到李白在远方旅行时的寂寞之感。
以上是六年级六单元的一些重要古诗知识点,学生们可以通过熟读这些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以下是一些学习这些古诗的方法和技巧:1.背诵:定期背诵这些古诗,能够加深对诗意和诗句的理解,同时提高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注解阅读:阅读古诗时,可以参考注解来理解生僻的词句和典故,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咱们一起来复习梳理一下吧。
首先,在古诗词方面,《采薇(节选)》这首诗以回想的方式抒发了一位戍边战士归途中的感慨。
通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理解和背诵这首诗时,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变化。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友人去西北边疆时所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这首诗,要体会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厚的情谊。
《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是韩愈写给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展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在现代文方面,《匆匆》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比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我们在复习时,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
《那个星期天》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一个星期天里的等候过程,展示了“我”从满怀期待到逐渐失望的心理变化。
这篇文章在心理描写上非常出色,我们要学习这种细腻的心理刻画方式,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综合性学习部分,“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让我们有机会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涯,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等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关于语文要素,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以及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知识梳理姓名: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写倡议书。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代曲名九曲:虚指,弯弯曲曲。
簸:颠簸意思: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我要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到牵牛织女家。
我们可以从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中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逆流而上,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郭:山村酒旗:酒招子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意思: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茫茫烟雨之中。
《江南春》这首诗抓住黄莺、绿树、红花、山村、酒旗、寺庙、楼台、烟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和向往。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杨骥苔:青苔畦: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排:推开闼:门意思:茅屋被主人经常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推开门,两座青山把青色送到了眼前。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描写了茅屋、花木、小河、田地、高山等景物,写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清幽,表达诗人对湖阴先生高雅品性的赞赏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对偶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松青来。
”这句话是对偶句,对偶句的特点是上下两行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十首古诗复习资料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字词说明 1. 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品。
3.漉:过滤。
4.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句释义《七步诗》的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
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茎原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明 1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2 、涧 : 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3、闲 : 沉静。
4、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沉静,无声,忧如空无所有。
5、闲:沉静。
译文:一、春天的夜晚十分沉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二、春天沉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零。
沉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感觉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不时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宏亮的鸟鸣。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 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当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节气的冷雨。
连江:满江。
4.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5.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6.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7.孤:独自,孤单调人。
8.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9.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储蓄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贞洁。
译文抵达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破晓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远在洛阳的亲友若是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贞洁像玉壶中的冰相同。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综合复习--复习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综合复习--复习资料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复习第一部分:词语天地1.读读记记。
沦陷虐杀晦暗娓娓动听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难堪勤勉身临其境印象文雅惩戒寂静赫然矜持迫不及待沐浴馥郁色彩斑斓绿阴如盖琳琅满目掐人中铭刻邮戳信笺馨香2.按要求写词语。
(1)六年的时光一闪而过,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时间的飞逝?()(2)光阴似箭,六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对某个同学肯定比较熟悉,请你围绕某位同学,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形容外貌神态的()。
形容个性品质的()。
形容彼此关系的()。
形容内心祝福的()。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分别,我真有些()。
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少年。
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
在临别之际,我祝愿每一位同学()。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这四篇文章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
《忘不了的笑声》记录是的(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但回忆老师的表现重点是不一样的。
《难忘的启蒙》赞扬老师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
《老师领进门》回忆的是老师的(才华横溢) 和对学生的 (循循善诱)。
《作文上的红双圈》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
2)、《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
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
“启蒙”的意思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我”受到了哪些启蒙?(爱国),(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勤勉),(严格要求学生)。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教版六年级下册语⽂:第六单元知识梳理第六单元考点梳理考点⼀:词语积累1.常考词语娓娓动听⾝临其境戛然⽽⽌引⼈⼊胜迫不及待⽆怨⽆悔铤⽽⾛险忐忑不安稚⽓未脱语重⼼长朝⼣相处依依不舍桃李满门恭恭敬敬⼗年树⽊,百年树⼈2.与⽼师有关的四字词语呕⼼沥⾎良师益友诲⼈不倦春风化⾬循循善诱⾔传⾝教好为⼈师因材施教为⼈师表授业解惑考点⼆:与⽼师有关的名⾔◇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堂前更种花。
◇⼀⽇为师,终⾝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鹤发银丝映⽇⽉,丹⼼热⾎沃新花。
考点三:毕业赠⾔1.毕业赠⾔的类型◇激励性赠⾔:崇⾼的理想是⼀个⼈⼼上的太阳,它能照亮⽣活中的每⼀步路。
◇祝愿性赠⾔:愿你成为⼀粒奔跑的光⼦,在晨曦中拥抱⾦⾊的黎明;愿你变成⼀卡跳跃的热能,在燃烧中找到⽣命的价值。
◇怀念性赠⾔:蓝天上缕缕⽩云,那是我⼼头丝丝离别的愁绪,但我的胸怀长空⼀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鞭策性赠⾔:以“勤奋”作航船,以“善良”作风向标,以“创造”作风帆,愿你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2.毕业赠⾔⽰例☆同学之间的赠⾔:(1)赠给悲观的同学:⽣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所想的那样糟糕,愿你笑对⼈⽣,⼀帆风顺。
(2)赠给惰性较强的同学:不要学花⼉把春天等待,要学燕⼦衔着春天飞来。
(3)赠给缺乏⾃信的同学:⽣活如汪洋⼤海,只有你扬起⾃信的风帆,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4)赠给意志脆弱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的钢,是因为它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5)赠给不善⾔谈的同学: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
(6)赠给粗⼼的同学: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
☆学⽣给⽼师的赠⾔:(1)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知识的⽢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
在这不寻常的⽇⼦⾥,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2)海⽔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综合性(第六单元+古诗)复习资料
1.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是指在走七步的时间内吟成的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着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与斥责。
2.鸟鸣涧作者: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诗人通过送别朋友时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欣赏鲜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物诗,诗人借着吟咏石灰,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永远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所题的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歌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8.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描写了当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9.浣溪沙(词牌名,不是题目,是作者按‘浣溪沙’的调子所填的词)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的小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意:(小序的意思)游历蕲水清泉寺,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上阕:描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脚下,溪岸边的兰草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
沙净无泥,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绵绵,寺外传来布谷鸟的阵阵啼。
下阕:借景抒怀。
写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谁说人老只会变老,不可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执着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烦恼、感慨时光的流逝了。
这首词描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自己不服老、自强不息、执着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是一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活到老、学到老啊!)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卜算子》是词牌名。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篇诗文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类似,都是表达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来人们用这首诗来比喻朋友之间的友谊很深。
上阙: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
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
下阙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和人巧妙地结合,“送春归”“送君归”,表示好友与春同归,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祝愿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1、《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
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演讲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2.《老师领进门》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
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4.《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
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5.《作文上的红双圈》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
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
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
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6.《给老师的一封信》中,作者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7.《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中,小作者回忆了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事:①(上小学第一天);
②(三年级时的运动会);③(六年级的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