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和城市聚落(共28张PPT)
类型少、数量少、 不够便利 人口数量多、 人口密度小、农民
人口数量少、 人口密度大、工人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利于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度适中、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聚落的分布
平原多,高山、荒漠少
?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多,经济较发达, 因此聚落多。 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困难,因此聚落少或无
具有墙厚、窗小 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降水丰富,地面潮湿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沙特阿拉伯 乡村民居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当地气候特点 极度严寒
民居建筑特点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蒙古包用毛毡和毛 皮搭建,搭建和拆卸都非常方便,适宜移动。
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窗户大小与气温的关 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竹楼、窑洞、冰屋)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以种植业生产为主,是农村 B图人们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工作,是渔村 C图人们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工作,是林场 D图人们从事放牧,以畜牧业为生,是牧村
一、城市聚落的形成 二、城市聚落的定义: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三、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经典课件:第一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经典课件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比较
乡村
自然景观
农田等自然风景美丽
建筑物(高度、 密度等)
低,稀疏
公共设施(类 型、数量、便 利程度等)
少、 少、 不够便利
人口(人口数 量、人口密度、 职业等)
少、 小、 农民
城市
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好 山区地形复杂
聚落风格特色的形成原因
因纽特人冰屋 沙漠土房 (墙厚窗小)
聚落建筑物风格 受自然环境影响
云南竹楼
南方房屋尖顶
陕西窑洞
福建客家土楼
八 卦 受历史、民族、文化、 村 战争等人文因素影响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中国南方乡村
中国北方乡村
挪威乡村
爱尔兰乡村
美国乡村
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A图人们从事农业耕作,农村; B图人们从事渔业捕鱼,渔村; C图人们从事林业种植,林场; D图人们从事牧业放牧,牧村。
乡村与城市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乡村聚落:
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 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山上 水边
平地
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靠海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资源丰富
对比图1—17、1—18村落形态特点, 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团状、块状
条带状
规模大、房屋密集人口多 规模小、房屋和人稀少
品位高 节奏较快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案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乡村和城市的变迁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项目导向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乡村与城市变迁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居民,讨论乡村与城市变迁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与城市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引入相关经济学原理,简化解释乡村与城市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5.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理解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用于传授乡村与城市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乡村与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乡村与城市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在讲解乡村与城市的变迁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比如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的乡村或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看到变迁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说明他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4)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与乡村与城市相关的学术文章、案例分析等,拓宽知识视野。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2乡村与城市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新人教版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1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一、聚落的含义与分类1.含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并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分类:聚落的主要类型为乡村和城市。
二、乡村聚落1.含义: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表现(1)分布与形态: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表现(举例)①乡村聚落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②乡村聚落的形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平原地区的村落密集,多呈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一般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③房屋建筑: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图见课本P10)(3)生产生活方式①成因(关系):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
②举例:平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傍水而居的乡村,人们有的主要从事渔业;山区的乡村,人们有的从事林业;高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牧业。
(图见课本P10)三、城市聚落 1.形成(1)基础: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
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乡村聚落――→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聚落2.城市景观的特征(或:与乡村景观的区别)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楼房高而密集(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交通发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密集呈网状),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人口密集),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3.城市功能(1)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特色不同:①有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以政治活动为主,如北京;②有的城市工商业发达,偏重于经济活动,如上海;③有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如法国巴黎;等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乡村与城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乡村和城市的区别和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乡村与城市的奥秘。
2.拓展建议:
(1)观看纪录片《乡村与城市》,并撰写观后感,深入思考乡村和城市的发展问题。
(2)结合教材配套练习册,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关于乡村和城市的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4)开展乡村和城市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亲身感受乡村和城市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5)积极参与乡村和城市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乡村和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纪录片《乡村与城市》: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了我国乡村和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对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帮助。
(2)教材配套练习册:练习册中的习题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完成练习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3)网络资源:搜索引擎中关于乡村和城市的新闻报道、论文、图表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案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乡村和城市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城市经典课件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下面四个人的话分别反映了 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联系。
(1) “下个月我们歌舞团要去澳门演出。”文化联系
(2) “喂!陈老板吗?我们这里需要一吨山东苹果,
图1-29 查询外地信息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物产联系
图1-30 不同区域的物资流动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5、结合图片说一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别体现 在什么方面?
大学生在农村支教 文艺慰问演出 贸易投资洽谈会
人才联系 文化联系 经济联系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温州有哪些优势? ➢哪些劣势? ➢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加强与外
地的合作?
做生活的有心人,为社区和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社区小调查 区域差异产生交流的需要
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本地的优势劣势 区域间应加强联系、 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图1-31 不同区域的人员流动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才联系
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展示一下你的调查表 说一说你的调查结果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请列举本地和外地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事例,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方面 经济 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住博会、广交会、华交会 政治
文化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1、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 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1、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D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落属(1于乡)聚落村可聚以落分,为三乡处村聚和落城的市选两址大从类交,通按因照素这分种析沿划,河分共,同分图点布中是,A、地B、势。C平三处坦聚
B (2该)A地、B处、在C三两地条最河可交能汇优先处发,展交为通城便市的利是,有利于,理人由和是物资的集散 。
建筑特点
东架南屋结论亚:的房屋高建筑终,体年现炎出当热地多的自雨然环境的上热特点下,分防二 潮层 湿,通风散
西亚的村庄 终年炎热干燥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 凉快
因纽特人的 冰屋
终年严寒干燥
就地取材,半球形, 门小,墙体厚,保暖
黄土高原的 窑洞
干燥少雨
就地取材,黄土直立 性强,冬暖夏凉
西傣结环双族论境版竹纳 楼: 的的房 特炎屋 点热建 。多雨筑,体现双潮层湿出,当通地风散自热然,防
化工业 运输业 (物流业) 商业 服务业 文化产业 旅游业
科技产业
往来在区域之间课前作业
展示一下你的调查表 说一说你的调查结果
请列举本地和外地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事例,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方面 经济 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住博会、广交会、华交会
政治
确立援藏干部制度、
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乡村与城市课件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因素。 2.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乡村与城市 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内容 的异同。 3.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 存在,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第一课时 乡村聚落
自学指导1(3分钟) 阅读课本P9-P10页,回答以下问题:: 1.村落的概念 2.回答书本P9页上的问题,并思考造成 两个村落形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和沙特阿拉伯 的乡村民居各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具有这样的特点? 4.思考书本P10页的问题(参考图册相 关内容)?
第三课时 往来在区域之间
自学指导3(2分钟) 阅读课本P14-P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发生联系的原因。 2.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主要在哪些方面?
你经常去超市吗?为什么有许多外地产品? 以下物产来自哪里?哪些是本地的?哪些 是外地的? 商品 陈醋 茶叶 花生 葡萄 榨菜 杨梅 干 产地 山西 浙江 山东 新疆 四川 浙江 为什么一些外地调运的产品为什么不能 在本地生产,要调运外地商品呢?
结合地图册P8以及生活经验 说说城市景观有哪些特点?
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 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 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 ……P11
思考:每个城市都是个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吗?
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 有少,特色和功能各异。
3.不同特色的城市 (1)政治活动为主:北京、华盛顿……
(2)文化积淀厚重:西安、巴黎……
(3)经济活动:上海、纽约、鹿 特丹……
4.城市的多种功能
A中关村 大学科技单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 中分布,人们多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乡村与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首先,通过讲解乡村与城市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其次,分析乡村与城市的特点,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然后,介绍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化社会,乡村与城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最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乡村与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历史等学科,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信息意识、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乡村与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乡村与城市的基本概念,增强对地理信息的敏感度,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乡村与城市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针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的教学,我们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他们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教案
《乡村社会学》:该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乡村的发展、乡村社会结构以及乡村问题,适合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乡村与城市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思考乡村与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弘扬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村与城市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村与城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作业反馈:
1.阅读材料: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乡村与城市的起源和古代城市的发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批改和反馈。
2.案例分析: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所熟悉的乡村或城市案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3.城乡差异调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城乡差异的调查,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批改和反馈,并给出改进建议。
4.保护乡村文化的建议: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关于如何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建议,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批改和反馈,并给出改进建议。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环节,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乡调查的实践活动,准备调查问卷、录音设备等器材,保证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案.doc
-在学生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
1.提问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乡村与城市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问评价也可以检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又要保证他们能够回答出来。
-乡村和城市的规划:学习乡村和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了解如何合理规划乡村和城市。
-乡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乡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乡村和城市的国际比较: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模式,探讨其借鉴意义。
板书设计
1.乡村与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较慢,人口密度较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案.doc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乡村与城市”。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乡村和城市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
1.乡村和城市的定义: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城市是人口规模较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乡村与城市的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乡村与城市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乡村或城市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书籍:《城市规划原理》、《乡村发展策略》等,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乡村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适合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
(2)学术论文: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乡村和城市研究的学术论文,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问题研究》、《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等,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1)组织学生进行乡村或城市考察,亲身体验乡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加深对乡村和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2)开展乡村或城市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与乡村和城市相关的书籍、论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和城市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规划、乡村建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乡村与城市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对乡村与城市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乡村和城市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发展、区别和作用等。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村与城市》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身边实例,列举出不同区域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联系。
2.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理解区域间交流的必要性。
2. 通过要求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世纪教育网
1.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2.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2学情分析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系统性知识相对缺乏,此时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最为熟悉的例子入手,让学感受不同区域间交往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间联系的内容
难点:区域间联系的必要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乡村与城市》(共24张PPT)
高、密集
多样 多 方便 多 大
复杂
造成乡村与城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劳动生产方式
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规人模群纵宏熙横大攘交的的错公商的共业交建中通筑心网络 错看落不有见致的的地林下园管绿道地系统
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
一、城市聚落景观的
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 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 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 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城市 聚落
差异
形态与分 布的差异
房屋构造 的差异
生产方式 的差异
自然环境 的差异
乡村与城市
阅读课本9到11页,完成下列填空
1、一般来说,城市聚以
活动为主,
如我国的
;有的城市工商业发达,偏重于
活
动,如我国的
;有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在_______方面富有特色。
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河湖)不同
平原村落
想一想
为什么这个 村落建在高 山上?
在山区为了避免 洪涝灾害,许多 村落建在高地上
尼罗河沿岸村落
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说说下列民居的特点、作用,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因纽特人——冰屋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 保温
气候严寒
黄土高原——窑洞
利用黄土,凿洞而居 冬暖夏凉
3、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
。
4、目前,全世界已有
的人居住在城市里。
5、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面的工作。
、
和
等方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乡村
城市
景观
房屋稀疏,有大片农田, 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环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七年级上册课件:1.2.1乡村和城市——乡村聚落(共13张PPT)
△问题与思考: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 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 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比一比
乡村聚落的特点: (3)由于一课
干旱地区的村落
乡村聚落
思考:为什么要把房 屋建在高山上?
思考:为什么要把房 屋建在湖泊边上?
比一比
山区:带状分布
平原:团状分布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特点: (1)分布和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
境的相互关系。
村落分布特点
洪涝区
高地上
干旱地 水源充足且供 区 水方便的地方
自然环境特点
避免洪涝威胁
气候干旱,降水稀 少,水资源不足
比一比
依山傍水,有大面积的农田和 旱地,生长着许多农作物
高楼大厦密集分布,交通网 络纵横交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1.2.1 乡村聚落
塘栖二中 褚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
即村落, 是乡村地区人 们的居住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 生产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
水网密布的村落
看一看
因纽特人的小冰屋 福建土楼
徽式建筑 新疆的平顶屋
比一比
傣族民居
沙特阿拉伯乡村民居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特点: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云南傣 族民居
沙特阿 拉伯乡 村民居
竹木搭建,悬离地 面,屋顶呈三角形
具有墙厚、窗 小的特点
降水丰富,地 面潮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第1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一、聚落的含义与分类
1.含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并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分类:聚落的主要类型为乡村和城市。
二、乡村聚落
1.含义: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表现
(1)分布与形态: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表现(举例)
①乡村聚落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乡村聚落的形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平原地区的村落密集,多呈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一般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③房屋建筑: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图见课本P10)
(3)生产生活方式
①成因(关系):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
②举例:平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傍水而居的乡村,人们有的主要从事渔业;山区的乡村,人们有的从事林业;高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牧业。
(图见课本P10)
三、城市聚落
1.形成
(1)基础: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
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乡村
聚落――→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城市
聚落
2.城市景观的特征(或:与乡村景观的区别)
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楼房高而密集(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交通发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密集呈网状),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人口密集),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
3.城市功能
(1)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特色不同:①有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以政治活动为主,如北京;②有的城市工商业发达,偏重于经济活动,如上海;③有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如法国巴黎;等等。
(2)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例如,有的城市不仅拥有高科技园区,而且还有商业区和大面积的生活小区。
如北京有高科技园区(中关村地区)、商业区(王府井,从事商业活动为主)、生活区(方庄小区,居住为主)。
(图见课本P12)
4.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特色 (1)生产: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
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2)生活:在休闲时间里,人们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外,还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及成因。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是()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A.① B.②C.③D.④
3.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
下列聚落特点能反映炎热干旱气候特征的是()
4.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5.城市不但是人们从事现代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现代生活方式的橱窗。
下列体现城市聚落特点的是()
①高楼林立,交通发达②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③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④人口密度小,流动性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造成中国云南的傣族民居和沙特阿拉伯的民居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多少B.生产方式差异C.社会活动迥异D.自然环境差异
7.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里出现了乱张贴的广告、传单,这时你应()
A.忍气吞声,照样居住B.等待别人去清理
C.与社区领导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D.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8.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
B.城市聚落的特色与功能整齐单一
C.出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D.城市聚落有着完善的生产设施和生活文化设施
二、非选择题
1.读右边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图中A、
B、C三处聚落属于________聚落。
(2)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这样选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________聚落,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的是________地,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图________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图________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2)简要叙述南方民居、黄土高原的窑洞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2节往来在区域之间
1.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1)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其他区域相联系。
而不同的区域,其自然和人文
环境不同,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有所不同。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如新疆盛产葡萄,山东盛产花生,浙江盛产茶叶……
2.区域联系的内容: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如:
(1)人才交流:城市优秀教师支持西部偏远地区教育(到甘肃支教)。
(2)技术交流:医学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指导。
(3)经济交流:到农村卖彩电、冰箱、汽车、电脑。
(4)信息交流:网上查找就业信息。
3.开展区域交流与联系的事例: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北煤南运工程等。
4.区域交流的目的(作用)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组来到了“珍珠之乡”——山下湖镇,记者看到许多外地商人来到珍珠市场洽谈生意,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A.人员交流B.经济交流C.文化交流D.信息交流
2.5月,丽水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张志军带领全体援疆教师开展“送课讲学”交流活动。
从区域交流角度看,丽水市选派教师到新疆支教属于()
A.技术交流B.信息交流C.经济交流D.人才交流
3.下列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深圳华为的电子工业产品销往海外
B.教师通过网络下载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
C.广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D.新疆人到深圳卖新疆产的葡萄干
4.小林暑假去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市旅行,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引领现代时装潮流的世界时装之都,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的古迹和建筑,使他流连忘返。
小林去的是()
A.巴黎B.东京C.伦敦D.纽约
5.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A.某著名艺术团来台州演出B.小王和网友交流信息
C.爸爸去外地做生意D.李老师去贵州支教
6.下列事例不属于区域间合作的是()
A.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B.宁波城里的“家电下乡”
C.北仑中学新疆内高班D.小明自己家种的橘子供邻居食用
7.社区小店的货架上摆满了产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在每种商品下面都贴有标签,注明了产地。
细心的小康发现其中一个标签贴错了,这个贴错的标签是()
A.西湖藕粉——杭州B.鲁花花生油——山东
C.椰子汁——新疆D.茅台酒——贵州
二、非选择题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属于________聚落类型。
(2)该村农民想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农家乐休闲游,请从图中找出实施该项目的两个有利条件。
(3)你认为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什么物产与其他区域进行联系?
参考答案
第1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A 6.D7.C8.D
二、非选择题
1.(1)乡村城市乡村
(2)沿河分布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生活便利
(3)城市B B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2.(1)1 2
(2)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好,窑洞就地取材,造价低,冬暖夏凉。
第2节往来在区域之间
一、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D7.C
二、非选择题
1.(1)乡村
(2)交通便利;乡村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等。
(任写两个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茶叶、大米、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