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d52f0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7.png)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e6c9e0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5.png)
路面设计说明半径小于12Om的平曲线均设置超高,超商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方式,即当超商横坡大于路拱坡度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本次设计采用最大超高值为6$。
3、路基路面加宽方式本路段路基加宽情况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中有关规定执行,凡平曲线半径W250m的路基路面均应进行加宽,曲线平曲线按照小交通农村公路规定值加宽。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堤设计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当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不小于蝴的台阶。
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腐质土等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绿化或取弃土场还林、迂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环保绿化施工单位利用。
全线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块石土、坡积碎石土、漂卵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邂过规定要求的士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本次设计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2.0米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一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第三级及以下采用1:2.0。
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
2、一般路量设计对部分路段须开挖的路基,路堡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原路的边坡坡率、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形式。
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原则上弱风化至微风化岩层采用1:O.1〜1:0.5的坡率,强风化层采用1:0.5〜1:LO的坡率,全风化土(碎石土层)则枭用1:1〜1:1.5的边坡坡率。
全线的路堑边坡超过8米高时,每8米为一级,且在每8米高或坡度变化处设有2.0米宽的碎落台。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2a180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9.png)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fb6a7bbf7ec4afe05a1df6c.png)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一、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 D32-2012);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新建山区三级公路现状路基宽度7。
5米:由0.5米(土路肩)+2X3.25米(行车道)+0。
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于路中桩,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路中桩.二)、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
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
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4、路基边坡(1)路堤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a1df3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9.png)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5cbec7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4.png)
路基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路基按<>(jtgd30-2022)设计。
1、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三级公路,路基宽7.5m。
2.路基土为砂土,重力为??18kn/m3,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与墙背摩擦角?=/2.3、当设计挡墙等构造物时,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允许承载力?? 0?= 450kpa,基础摩擦系数为f=0.45。
4、挡墙采用浆砌片石挡墙,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 A=22kn/m3,砌体容许压应力为??A.600kpa,容许剪切应力[?]=100KPA,容量许拉应力[?wl]=60kpa。
5.0~2m为土层,2~8m为碎石层,8~25m为强风化岩石。
二:边坡设计设计了两幅图,一幅是路堑,另一幅是半填半挖边坡。
路堑路堤左侧的设计地面线与实际地面线高差较小,因此直接对边坡进行分级,坡度接近1:1.5,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右侧由于设计道路线与实际道路线高差较大,先在下方设置重力式挡土墙,高度约7,7m,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宽1.5m,墙底宽2.66M,在距墙趾0.49m处制作一只高0.2m、宽0.41m的凸形猎鹰。
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整体砌筑,挡土墙坡度为1:0.75,坡度较陡。
所以在斜坡上种植有框架的草。
路堑路基边坡设计基本完成。
另一个半填半挖路基左侧较高。
为避免大填大挖,直接修建路肩挡土墙。
该挡土墙仍为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高9.14米,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1.5米。
为了增加抗滑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凸形鹰架,右侧边坡非常缓慢,设计的路面线与自然地面线正好相交,因此可以直接在侧面做一个截水沟,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3:边坡稳定性分析将上述的挡土墙的数据很边坡数据输入李振岩土软件的挡土墙稳定性分析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如发现不合理就改数据知道合理为止。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0ea92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d.png)
路基、路面说明1路基设计1.1设计原则(1)详细研究该地区的公路建设条件,充分借鉴和吸收已建、在建的同类项目勘察设计成功经验及建设精髓,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生态公路。
(2)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进行测设,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
(3)结合该项目特点,遵循《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的原则,加强路基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计,以增加路容美观,减少路基病害。
(4)应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与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2一般路基设计a)路基标准横断面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m,其中中央分隔带3.0m,行车道2×2×3.75m,左侧路缘带2×0.75m,右侧硬路肩2×3.5m(含路缘带0.5m),土路肩2×0.75m。
b)路拱横坡采用中央向两侧倾斜的双向路拱坡度,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标高;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横坡为2%,主线土路肩横坡为3%。
c)路基超高当平曲线半径采用值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500m时,设置超高。
路基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边缘旋转方式(土路肩横坡保持原有横坡度向外倾斜不变)。
为防止路面滞水,影响行车安全,设置超高应使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
d)边坡坡率结合路基所在地段的地形、水文及填高情况,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填方路基高度H≤8m时,坡率1:1.5;当8m<H≤20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每8m一级,上部8m 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路堑边坡设置原则: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路堑顶层边坡采用1:0.75~1:1.25坡率;弱风化岩质边坡坡率依岩石风化程度为1:0.3~1:0.75;膨胀土路堑段采用1:1.5。
当挖方H≥8m时,采用阶梯形边坡,每8m一级,并设宽2m边坡平台,平台上设截水沟。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5717af4bb68a98270fefa8e.png)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1 、一般填方路基设计(1)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见表3-1:(2)当路基放坡受限时,可将边坡适当收陡,通过设置路肩墙挡土墙等支挡结构收缩边坡。
(3)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
本项目原地面清除表土厚度按0.3m计,考虑在清理场地后,进行填前夯实。
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
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
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或土质挖方路段,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路床范围,应按下路床的要求(压实度≥96%)处治。
当路基外侧为鱼塘及其它浸水路段时,排水沟外的填土边坡坡率为 1:1.5。
2 、一般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设计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以路基稳定为前提,合理控制挖方深度。
土质挖方深度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土质情况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兼顾土石方平衡、工程造价等进行设计。
石质挖方则综合考虑岩石的岩性、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本着边坡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和防护工程紧密结合。
本项目小冈出入口K8+725附近存在挖方,最大挖方高度为30m。
(2 )一般路堑边坡坡率本次设计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对一般路堑边坡采取适当加固或少加固的原则确定边坡坡率,具体如下:3 、过水塘、鱼塘路基设计在池塘(鱼塘)或常年积水地段施工时,一般先做排水处理,排干塘水,然后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才能填筑路基。
但对个别面积大的池塘,可考虑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并晒干后再填筑路基。
围堰可用草袋或其它可行方法修筑。
在一般情况下,围堰顶宽1.0~2.0m,高度以超过常水位50cm 为宜。
4 、桥梁台背路基处理台背或墙后填料宜采用中粗砂,宜采用水密法压实,不允许采用大型机械振动压实,且应满足最小强度要求及 96%的压实度要求。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20885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7.png)
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DK824+301.49~+430.54,长129.05m。
(前接湘东萍水特大桥,后接省界萍水特大桥) 二、设计类型:不良地质路基及深路堑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丘陵,相对高差20~40m,丘坡自然坡度10~15°,植被发育,最大挖深约21m 。
(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表层为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厚度约0~3m ,硬塑。
上部基岩为:T3a 砂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夹煤层灰岩,全~弱风化。
浅部全、强风化混杂,不能见清晰界面,部分地段开挖即见强风化基岩碎块。
厚度约25~50m 。
该层部分地段底部发育灰岩,具溶蚀作用,岩溶发育。
岩层产状120°∠35 °。
下部为P1m 灰岩。
弱风化,青灰~ 灰白色,岩质坚硬,岩溶发育,溶洞内无填充或泥质填充。
(三)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1. 煤层采空区。
线路右侧120m 左右T3a 地层中存在露天开采煤坑和煤洞,背离线路向北开采,线路位置未见开采迹象,勘探孔亦未见较厚煤层,经评估开采区基本对线路无影响,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层核查,发现异常及时反应。
2.岩溶本工点发育两套地层,上覆T3a 以砂、砾岩为主夹炭质岩、灰岩等成分,砾岩及灰岩中均有岩溶发育,勘探孔遇到溶洞,因地层以夹层形式存在,总体为弱风化。
3.地质构造本工点T3a 与P1m 为断层接触关系,上覆T3a 地层岩性混杂,软硬不一,同时岩性破碎,风化极度不均。
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
(四)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设计依据:(一)地基处理:DK824+301.49 ~+315.49 、+416.54 ~+430.54 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
(二)不良地质:本段存在岩溶,地下可能存在采空区,+315.49+416.54 段采用注浆加固。
(三)支挡工程设计参数:1. 桩板墙相关岩土设计参数:γ=20kN/m 3 、φ=35°,地基系数:m=8MPa/m2 。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5c3a8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d.png)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边沟、截水沟与排水沟1)一般规定(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对路侧安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确定。
(2)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
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3)将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时,应设置排水沟。
(4)截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得小于0.3%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对水沟进行加固。
截排水沟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2)材料要求(1)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其强度不得小于MU30。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其他要求必须符合片石相关要求。
(3)水沟沟身应采用低强度等级且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水泥,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15;盖板混凝土采用C30砼。
(4)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5)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3)艺流程(1)边沟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地基处理→沟体修整→验槽→砌筑沟底→砌筑沟帮→沟帮、沟底抹面或勾缝→砂浆养护→制作、运输盖板→清除边沟淤积及沉降缝封缝→安装盖板→找平外露边沟顶面。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6335b058f5f61fb6366604.png)
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1、路基横断面布置:6.5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2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25米;7.0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5米。
2、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圆曲线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进行加宽。
3、本项目属于改造工程,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路中线旋转。
二、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0.75~1:1,石质1:0.3~1:0.75,视具体地质情况对软弱或破碎岩层挖方设置2m宽度的平台。
填方路基原则上利用挖方中土、石作填料(其强度CBR值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机质土,湿度过大以及高膨胀性的粘土不能用作填料(必要时应作改良处理),填方边坡坡度取值1:1.5~1:2。
对于挖方高度大于30m的边坡,对于填方高度大于20m及斜坡路堤等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确定处治设计方案。
2、路基压实标准本项目的路基压实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表3.2-1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上路堤80~150 3 ≥93下路堤150以下 2 ≥90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3、填挖边坡及其防护设计填方路基本线由于基本属于新线,纵坡设计考虑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进行高程控制。
填方边坡最上级采用8m高度与1:1.5坡率,以下各级边坡均采用10m高度,坡率从1:1.75至1:2,坡脚视地形情况进行加固处理。
挖方路基挖方边坡的高度与坡率视具体岩土性质而定,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每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m~10m,坡率范围为1:0.75~1:1,平台宽度2.0m,平台仅用于软弱或破碎岩质及土质挖方。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c25a73af8c75fbfc67db20b.png)
路基设计说明书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以安全稳定为原则,兼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协调、舒适的设计理念。
2)根据项目区的特点,灵活选用路基横断面型式及设计参数,因地制宜,避免过多开挖山体,减少高填深挖路基,控制工程规模,节省工程造价。
3)充分考虑机械化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
4)防止地质灾害对路基、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危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处治方案安全经济、施工方便、顺应自然、并尽量与周遍环境景观相协调。
1.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1)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设计任务书:全线采用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双向二车道,设计速度为60km/h, —般路段路基宽度12m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
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见表-1。
路基标准横断面技术指标表2)路基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规定,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渐变采用线性渐变方式,渐变段布设于缓和曲线段。
1.3超高方案超高渐变段按直线渐变,并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行车道、硬路肩分别绕旋转轴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外侧土路肩横坡保持向外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w 4%时,内侧土路肩保持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4%时,内侧土路肩与行车道保持一样的横坡。
旋转方式:先将外侧车道绕中央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2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2.1 一般路基1)填方路基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填料类型等综合确定。
当边坡高度H w8.0m时,坡率为1 : 1.5,采用流线型路基横断面型式;当边坡高度8.0m v H w20.0m 时, 采用折线形横断面型式,8.0m以上边坡坡率为1 : 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 : 1.75,变坡处不设平台。
第二部分-路基设计
![第二部分-路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fae6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e.png)
第二章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2.1.1 路基横断面布置由横断面设计(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7m,其中路面跨度为6.00m,土路肩宽度为0.5×2=1.0m。
;路面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2.5%.图2-1 路基横断面图2.1.2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拟建道路为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20km/h。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 GD 30-2004,路基宽查表,选用一般值7m。
为整体断面形式,车道宽3m,土路肩为0.5m。
其标准横断面形式见设计图纸。
该工程位于平原微丘区地下水位于路面下,临界高度Ho>H,路基保持干燥状态,查路堤边坡坡度表,取边坡坡度1:1.5.直线形边坡。
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4.0.4的要求.表2-1 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标准表2-2 路堤土最小强度和压实标准2.1.3 路基处理(1) 一般路基处理原则:路基河塘地段,先围堰清淤、排水,然后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并回填灰土至原水面,路基底部采用石灰土处理,路床顶面以下0-80cm采用石灰土处理;路基高度≤2.0m路段,清除耕植后,将原地面挖至25cm深压实后才可填筑,路床顶面以下均采用掺石灰土处理;路基高度>2.0m 的路段,路床顶面以下0-60cm采用石灰土处理层,对于路基中部填土的掺灰,又施工建立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路基压实度的前提下,决定处理的土层及掺灰量。
(2) 路床处理((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①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上路床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取晾晒,掺石灰等技术措施。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坡度一致。
②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或土基良好时,可直接利用作为路床,并应整平,碾压密实。
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松散,渗水,湿软,强度低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或掺石灰处理或换填渗水性土等措施,处理深度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de90a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1.png)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
总的来说,本文介绍了通村水泥路公路基路面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S3-1的设计原则、设计依据、宽度、标高、超高和加宽、边坡坡率、填料和压实度等内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加强排水设施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以确保公路改建后路基稳定、排水畅通、无大病害、便于养护。
设计标准:
轴载:BZZ-100;
基准期:20年;
路面结构:
根据交通量调查及附近已完相关公路设计资料,确定本项目路面结构型式为:
挖土方路段:
面层:18cm厚水泥砼面层
垫层:8cm厚填隙碎石
基层:20cm手摆片石
填方及挖石方路段:
面层:18cm厚水泥砼面层
垫层:8cm厚填隙碎石
路基、路面结构层的弯沉值要求:
路面工程的原材料要求:
水泥砼面层:
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均可。
要求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符合表5规定。
要求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符合表6规定。
3)垫层施工4)面层施工。
24米路基设计说明
![24米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99339cd6137ee06eff918a2.png)
设计说明1 设计标准、技术规范1.1 设计标准1.1.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1.1.2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4.50m、46.00m。
1.1.3 桥面宽度:24.50m宽: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0.5m( 中间带) +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46.00m宽:6m(人行道)+16m(桥面净宽)+2m(中央带)+ 16m(桥面净宽) +6m(人行道)。
1.1.4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1.5 环境类别:Ⅰ类。
1.2 技术标准及规范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行业标准和规范:1.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2.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2.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061.2.8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1.2.9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1.2.10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1.2.11 《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缝装置》(JT/T 723-2008)1.2.12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 535—20041.2.13 《钢板网》GB/T 3896—19991.2.1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1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1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 /T B07-01—20061.2.17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20051.2.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20022 桥面铺装2.1本设计图桥面铺装底层为9厘米厚钢筋混凝土,10厘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厚度为路面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中面层厚度之和),两层之间设置1cm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路基分段设计说明1
![路基分段设计说明1](https://img.taocdn.com/s3/m/002463fff8c75fbfc77db24c.png)
分段设计说明代表里程(K478+034.5~K480+720)一、设计范围:K478+034.5~K478+ 148.6,长114.1米;K478+201~K478+653.25 ,长452.25米;二、耐久性与抗侵蚀性设计K478+034.5~K480+720段,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段内路基工程所用混凝土性能、注浆技术要求等必须严格按“梅怀二线施路集-04图”进行施工。
三、土石方及基地填筑设计1、填料设计(1)基床表层本段基床表层采用0.6mA组填料(或0.5m厚A组填料+0.1m厚中粗砂(符合A 组填料)+一层复核土工膜)填筑,路基挖方中的符合调料要求的A组调料填筑,调配方案详见路基调配表,绕行地段详见“贰路(2015)3001-II”图,并行地段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3图”.(2)基床底层本段基床底层采用路堑挖方、隧道弃碴中符合填料要求的A、B组填料填筑,调配方案详见路基调配表,主要技术要求绕行地段详见“贰路(2015)3001-II”,并地段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3”。
(3)路基本体本段路堤本体采用路堑挖方、隧道弃碴中符合要求的A、B、C组填料填筑。
主要技术要求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1”。
2、弃方设计本段弃碴场,详见第三册“区间铁路用地及排水系统设计图”。
弃碴场表面复垦处理,坡面采用撒草籽绿化,弃碴场下方设置挡碴墙,挡碴墙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18”图;弃碴场周边及中部设置截、排水沟,截、排水沟沟型为梯形,底宽0.6m,深0.6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顺接于自然沟渠内。
3、压实标准及施工工艺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及填筑施工工艺详见相应规范、规定及“梅怀二线施路集-01”图。
采用挖除换填地段的压实度满足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
4、石方爆破K479+602.5~K479+612.5,K480+230~K480+327.2,YDK480+370~K480+470,K480+510~K480+590段内石方爆破Ⅴ级次坚石采用静态爆破,Ⅳ软石采用机械开挖,并于K480+230~K480+327.2,YDK480+370~K480+470,K480+510~K480+590既有线右侧设置防护排架。
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说明
![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db036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0.png)
3 道路横断面及路基设计3.1 横截面布局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按照公路《规定》和《标准》设计。
路基总宽度为100,000 24.5m,桥梁和隧道的路基断面设置在以后的桥梁和隧道设计中规定。
表 3.1 路基宽度组成车道宽度(米)中间带宽度(m)硬肩(米)土肩(米)路基总宽度(米)3.75×2+3.75×2 0.5+2.00+0.5 2.5+2.5 0.75+0.75 24.53.2 路基设计3.2.1一般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断面形式图 3.1 填土路基剖面图(2) 填料选择这段路地处山区,可以填满挖出的土石。
碎石土强度高,水稳性好,易碾压,透水性好,有利于路基的排水。
填料芯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护坡不低于20MP a ),石方爆破时应采用相应的爆破工艺,根据石料分为三类。
配比:①路基主填料要求石料粒度不超过25 cm,为粗粒层;②细料如石屑,为细粒层;③用于修坡的巨石,主要是粒径为5m0.3-0的巨石。
扁平的石头。
道路路基层先进行表面处理,去除表土15cm。
分层铺装和分层轧制。
每层的厚度40cm约为100%,由大辊轧制而成。
在与路基接触的层上填充厚厚的砾石和石屑过渡层。
40 cm当相邻断面填有不同材料的土壤时,采用坡接。
(3) 压实标准路基土充分压实后,变得相当致密,可降低压缩性、透水性和体积变化,提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消除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压实变形。
驱动负载的干湿效应。
路基压实标准见表表 3.2 路基压实标准(%)路基顶以下深度(cm)0~30 30~80 80~150 >150 压实标准≥96 ≥96 ≥94 ≥93 基础压实度≥90%。
2)开挖路基设计(1) 开挖路基断面形式图 3.2 开挖路基剖面图(2)开挖路基的处理在半填半挖的路段,开挖面积多挖多40cm压,使底部回弹模量相同。
在全开挖的路段,只挖了充足的空间,用底基水泥粉煤灰碎石进行找平处理。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6c6db47b0717fd5370cdc1a.png)
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 1 - / 20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段的路基边缘,结构尺寸为:宽度×高度为60cm×60cm的矩形浆砌边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DK824+301.49~+430.54,长129.05m。
(前接湘东萍水特大桥,后接省界萍水特大桥) 二、设计类型:不良地质路基及深路堑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丘陵,相对高差20~40m,丘坡自然坡度10~15°,植被发育,最大挖深约 21m 。
(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表层为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厚度约 0~3m ,硬塑。
上部基岩为:T3a 砂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夹煤层灰岩,全~弱风化。
浅部全、强风化混杂,不能见清晰界面,部分地段开挖即见强风化基岩碎块。
厚度约 25~50m 。
该层部分地段底部发育灰岩,具溶蚀作用,岩溶发育。
岩层产状 120°∠35 °。
下部为 P1m 灰岩。
弱风化,青灰 ~ 灰白色,岩质坚硬,岩溶发育,溶洞内无填充或泥质填充。
(三)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1. 煤层采空区。
线路右侧 120m 左右 T3a 地层中存在露天开采煤坑和煤洞,背离线路向北开采,线路位臵未见开采迹象,勘探孔亦未见较厚煤层,经评估开采区基本对线路无影响,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层核查,发现异常及时反应。
2.岩溶本工点发育两套地层,上覆 T3a 以砂、砾岩为主夹炭质岩、灰岩等成分,砾岩及灰岩中均有岩溶发育,勘探孔遇到溶洞,因地层以夹层形式存在,总体为弱风化。
3.地质构造本工点 T3a 与 P1m 为断层接触关系,上覆 T3a 地层岩性混杂,软硬不一,同时岩性破碎,风化极度不均。
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
(四)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设计依据:(一)地基处理:DK824+301.49 ~ +315.49 、 +416.54 ~ +430.54 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
(二)不良地质:本段存在岩溶,地下可能存在采空区, +315.49+416.54 段采用注浆加固。
(三)支挡工程设计参数:1. 桩板墙相关岩土设计参数:γ=20kN/m 3 、φ= 35°,地基系数: m=8MPa/m 2 。
2. 挡土墙工程:路堑挡土墙岩土设计参数:γ=20kN/m 3 ,φ= 35°, f=0.3 ,σ0 =200kPa 。
五、工程措施:(一)地基表层处理1. 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排水疏干措施和整平地面,路堤地段清除表层种植土,按规定回填、压实,压实标准同路基本体要求。
2. 路堤地面横坡大于 1 : 10 地段采用挖台阶处理,台阶宽不小于 2.0m ,高不大于0.6m ,详见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二)地基加固处理1 . DK824+301.49 ~ +315.49 、 +416.54 ~ +430.54 段地基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加固,桩径 1.0m ,桩长应伸入灰岩不小于 1.5m ,且应保证桩底以下完整基岩不小于 5m ,正方形布臵。
桩间距 5.0m ,详见横、纵断面图。
桩顶设 C35 钢筋混凝土板梁,厚 1.0m ,板梁尺寸为 14m×14m 。
2 . +315.49 ~ +416.54 段基底冲击压实处理,路基采用压力注浆处理:(1) 注浆孔平面布臵:采用矩形布臵,横向布臵 5 孔,纵向孔间距 5.0m 。
(2) 加固深度:孔深钻入灰岩不小于 5m ,若施工过程中遇溶洞,应至溶洞底板下 1.0m ;注浆套管嵌入基岩 0.5m ,用水泥砂浆固结成一体。
(3) 注浆用水泥采用 P.O42.5 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若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采用P.S.A 32.5 级及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浆液水灰比 1 : 1 。
(4) 注浆孔遇到空洞时,采用中粗砂材料等回填至溶洞充填满后才能进行注浆。
(5) 注浆完成后,注浆钻孔采用 C15 混凝土回填封闭饱满。
注浆整治施工中要贯彻边探边灌、探灌结合的原则,选取钻孔总数的 30% 做为先导勘探孔,进一步探明采空区及岩溶发育情况,以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周围是否有水利设施和地下水位情况,有异常时应及时上报。
3 .地基处理相关细部要求详见《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
(三)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1 .桩板墙: DK824+323.875 ~ +406.125 段左侧设 C35 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支护, 1 种桩型。
计 17 根,桩截面 2.25m×2.5m ,桩间距 5m( 中 - 中 ) ,桩长 14 ~ 15m 。
锚固桩桩身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侧沟平台以上部分于桩两侧设厚 0.4 、宽0.3m 牛腿,牛腿长度随桩悬臂段长变化。
锚固桩基坑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护壁,厚0.3m 。
桩间土开挖面进行临时防护;桩间板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现场预制的槽形板,支承于桩侧牛腿上。
板背设 0.2m 厚砂砾石夹一层 RCP-X715D ( A )型复合排水网垫反滤层( 0.2m 的全墙无砂混凝土块反滤层),板下设 0.3m 厚 C25 混凝土基础。
锚固桩及桩间板详细设计见横断面设计图、正面设计图、结构设计图和《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
2 .路堑挡土墙:DK824+310 ~+323.875 、+406.125 ~+425 段路堑左侧,DK824+330 ~ +410 右侧设 C30 片石混凝土挡墙防护,墙高3 ~ 5.0m ,墙胸、背坡率1:0.25 ,墙背设 0.2m 厚砂砾石夹一层 RCP-X715D ( A )渗排水网垫反滤层,挡墙基坑采用 C15 片石混凝土回填。
墙高> 4m 墙背采用临时防护。
3 .挡土墙每 10 ~ 20m 设一伸缩缝,缝内沿墙前、墙背与墙顶填塞沥青麻筋,深不少于 0.2m 。
4 .边坡框架锚杆: DK824+310 ~ +415 段左侧一级边坡、 +335 ~ +395 左侧二级边坡、 +365 ~ +385 左侧三级边坡设采用长 10m 框架锚杆防护,锚杆孔径 110mm ,单孔锚杆分别采用 2 根 25mmHRB335 钢筋,间距 3.0m ,锚孔采用 M30 水泥砂浆灌注,框架内采用 C25 混凝土植草窗内喷播植草防护。
5 .一般地段路堑边坡加固防护:(1) 堑坡高 H≥8m 时,每高 8m 处设 C25 混凝土边坡平台,平台宽见横断面,平台内侧设截水沟。
一、二、三级边坡坡率分别为 1 : 1.5 、 1.75 、 1.75 。
(2) 土质路堑边坡除采用 C25 混凝土拱型截水骨架内植草、种植灌木防护外,其它土质路堑边坡地段均采用立体植被网内植草、种植灌木防护。
灌木窝距 0.6m*0.6m ,每窝 2 株。
(3)骨架净间距 3.0m ,主骨架厚 0.8m ,顶面留截水槽。
(4)DK824+310 ~ +415 左侧路堑边坡每隔 11.9m 设一道支撑渗沟,渗沟宽 1.5m 。
6 .路堤边坡加固防护:(1) 路堤边坡坡率: 1 : 1.5 。
(2) 路堤边坡采用空心砖内客土植草、种植灌木防护地段,沿路堤两侧坡面纵向每 10m 左右设臵一条横向排水槽。
7.路堑侧沟平台上每隔 2m 设臵一处盛土坑,坑内栽种灌木,每处两株。
8.DK824+310 ~ +425 左侧、+330 ~ +410 右侧坡脚栽种爬墙虎,每隔 2m 一处,每处两株。
9 .路堑侧沟外侧平台宽 2.0m ,采用 C25 混凝土砌筑,厚 0.3m 。
10 .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
( 四 ) 路基填料设计1.桥桥间短路基表层及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 5% 水泥填筑。
2. 路基填料相关细部要求、压实标准等详见《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
( 五 ) 过渡段路基1.桥桥间路基应按规定设臵过渡段。
2.过渡段设臵形式、填料设计要求及压实标准详见《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
( 六 ) 路基排水工程1.路基面、路肩及路肩上电缆槽底的防排水严格按《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详图集》施工。
路基面无砟轨道支承层以外采用沥青混凝土封闭,厚7cm ,路肩上电缆槽切割开后,底部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水层,上回填洁净碎石排水层,洁净碎石排水层左右两侧均设臵 RCP-X715D(A) 渗排水网垫反滤层,将基床中水通过护肩底部的排水孔引出路基外。
电缆槽安放后,电缆槽与填料间的缝隙采用 C25 混凝土回填,路基面上的沥青混凝土应盖住切割缝内的 C25 混凝土,电缆槽中水通过护肩中设臵的排水孔引出路基外。
2.侧沟、排水沟、天沟等排水系统工程详见路基横断面及线站排水设计平面图。
3.路基边坡横向排水槽将路基面水引排至侧沟或坡脚以外排水沟。
4.DK824+310 ~+415 段左侧路堑挡墙(桩)顶平台)以上 1.0m 处设 1 排RCP-10NG(A)(φ=0.1m) 排水斜孔,排水斜孔深 12m ,仰角 10°,纵向间距 5m 。
5 .堑坡平台及支挡平台设 C25 混凝土截水沟,水沟底宽 0.4m ,深 0.3m 。
( 七 ) 路基相关工程1.路基与站后接口相关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设臵及贯通地线、过轨电缆预埋管、声屏障基础、电缆槽(含电缆井)等,应与路基同步施工,施工前做好工序策划与接口管理工作。
2.路基两侧电缆槽设计详见《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与其它专业接口设计参考图》。
3.路基相关工程细部设计包括设臵位臵、结构尺寸、施工工序、主要工程数量等,详见相关专业设计图及说明。
路基相关工程施工时,要求不得损坏及污染路基。
( 八 ) 路基变形与稳定监测系统: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
其它详见纵断面监测断面布臵。
六、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地质资料核对(含地下水) , 特别是地基条件以及各类型过渡段的横、纵向变化情况的核对,并经设计单位确认,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正式工程施工。
2.根据该段地表水、地下水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的情况,施工前应进一步验证水的侵蚀性 , 工程用水严禁采用侵蚀性水 , 施工应考虑侵蚀性对工程的影响 , 并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3.施工前应作好系统排水工程,防止降水和地表水浸润基床和路基本体。
4.路堑开挖前应先修好天沟等临时排水设施,避免表水对开挖边坡产生冲刷或浸泡,尤其是每一开挖层的坡脚要加强防排水措施,严禁浸泡坡脚,以免引起边坡溜坍、失稳。
堑顶为斜坡时,应进行施工核查,如堑顶斜坡存在松散易坍滑的土体或其他不良地质体,应清除干净或报设计单位变更设计;对堑顶易松动的落石、块石或危岩必须全部清除干净,对难以清除者应采取加固措施,或及时提出报变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