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数与中位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同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不可能都是同一个数?试举例说明。
教师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总结。(发布在公告栏上)
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通过计算说明:学生12: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都是23.5
学生13:我认为众数有实际意义,它能说明尺码是23.5的鞋好卖。
学生16:平均数都一样,都是135。优秀率乙班要比甲班好一些。甲班第28个人的成绩是149,乙班第28个人的成绩是151,它后面的数都超过150,所以乙班优秀的人数要比甲班多。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学生2:不对,因为300元不能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
学生2:因为老板每月2200元,而剩下的22人的工资之和也只有4700元,这样放在一起计算不公平,它把所有工人的平均工资都提高了。
学生2:去掉老板和学徒的工资,求剩下的21个人的平均工资——219元比较合适。
学生3:我认为用领的工资反映比较合理,220元比亲戚的工资低,但比工人的工资高,处于中等水平。
学生4:我认为小张是当工人的,应该用工人的工资反映比较合理。
新课伊始,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
激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因为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它可以提示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问题是知识递进的需要,也是学生在先前的探索活动中产生的疑点。在问题的情培中发现,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众数与中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没有大量的计算,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引出中位数和众数概念;并理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的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数据个数为奇数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但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是为了避免信息技术的形式使教学目标淡化,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
1、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出示目标](前文有,略)(通过网络广播向学生展示)
[出示学习思考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问]定义中位数时,为什么要补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练习](通过网络广播向学生展示)
1、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问]为什么?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通过网络观察部分典型问题,进行个别点评。
[评价]分析正确,有理有据,那么你以为应该根据什么反映工资比较合理呢?
教师选择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讨论重点实验广播,让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已不能反映这样一组数据的特征。
[评价]大家分析的都不错,尤其是学生3和4的分析很有见解。用“大多数人的工资”以及用“中等水平的工资”来反映比较合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中位数、众数(展出课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首先我们一起看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多媒体网络课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
[内容]王老板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王老板、6个亲戚;工作人员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徒。现在需要增加一名新的工人。小张应征而来,与王老板交谈。王老板说:“我们这里的工资很高,平均每月300元。”小张工作一个月后,找王老板说:“你骗了我,每一个工人的工资都不超过2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超过300元呢?”王老板说:“平均工资是300元,不信你可以看工资表。”
(多媒体展示数据)请大家根据表中的数据讨论:
(1)王老板说每月工资是3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
(2)平均工资3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
(3)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
边听教师讲解,边看引导画面。
听讲,思考问题。此问题激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学生非常兴奋,思非常活跃。
生1:平均工资是300元,老板没有欺骗小张;
①在一次数学考试中,2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
70
80
100
60
70
90
50
80
80
70
70
90
80
90
80
70
90
60
80
80
求这次考试的众数。
②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个数: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Biblioteka Baidu
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
(2)指出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唯一的吗?
学生9:平均数的中位数都是唯一的,众数不一定。
学生10:例如一组数1、1、2、2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5,但众数却是1和2。
学生1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能为同一个数。例如;1、1、1、1四个数。
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教师作为主导作用参与到论坛中去,以让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正确的认知结构。
学生5: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中间的一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生6:因为在这一组中80出现了7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80。
学生7:将这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5,所以中位数是15。
学生8: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强调的“出现次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的一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