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在中国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七、八十年。
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是1915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巴尔扎克短篇集《哀吹录》,收有四个短篇《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由著名的早期翻译家林纾(林琴南)与陈家麟用文言意译,虽然文字很生动,情节也吻合原作,但删节不少。
《哀吹录》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17 年,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法兰西之部”里,收有巴尔扎克的短篇《男儿死耳》,虽然亦是用文言文翻译,但比林纾的翻译更为信达,而且编有巴尔扎克小传,为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这位法国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简况,并且较公允。
巴尔扎克像
五四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到了三十年代,《世界文库》不但译载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而且在第八期上由穆木天翻译了他的《小于人间喜剧总序》,还有几幅巴尔扎克的画像。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也在1936 年第一次出版,是蒋怀青译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收有八篇短篇小说,王任叔写了前言《巴尔扎克》,并附有《巴尔扎克重要作品目录》,还把《人间喜剧》中六个场景的中、外名称作了介绍。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是《欧也妮·葛朗台》,1936 年由穆木天翻译,当时文章《欧也尼·葛朗代》。
客观地说,解放前翻译的巴尔扎克的译作品并不算多,但翻译的论述巴尔扎克的文章却为数不少,西蒙、法郎土、圣·佩甫、显克维支等著名人物的论述都介绍翻译成了中文。
还出现了中国文人对巴尔扎克的评述,有的还相当有份量。
解放后,尤其五十年代,曾有计划地介绍过外国文学。
巴尔扎克一些重要作品,如
1。
中国四大吝啬鬼李梅亭
中国四大吝啬鬼李梅亭--钱钟书,《围城》徐复祚--卢至,《一文钱》监河侯--庄子,《外物》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
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另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吝啬鬼——严监生,以及附会的中国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地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
作者: 戴思杰 余中先 子晓
出版物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
页码: 49-51页
主题词: 戴思杰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 小说 文学评论
摘要: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17岁的我和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8岁的阿罗,在小学读了三年书后,还没来得及上中学,就被迫做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成都来到了荥经县天凤山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寨里插队落户.我和阿罗的父母那时侯都被当做了阶级敌人.我父亲是医治肺病的医生,母亲是寄生虫病专家,他们俩都在成都医院工作.而阿罗的父亲则是全国闻名的牙科医生,曾经为毛泽东主席及其夫人做过假牙,而且还为蒋介石看过牙.他们当时的罪名全都是"资产阶级臭权威".。
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影响
当代中国作家受哪位外国作家影响最大当今的中国作家们(以50后、60后为主体,70后、80后为其次;应该还包括一些导演等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受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与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即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乃至90年代初,在长达七八十年当中,我们肯定是受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萧洛霍夫、屠格涅夫、歌德、席勒、雨果、左拉、巴尔扎克、福楼拜、斯汤达、拜伦、哈代、狄更斯、海明威、福克纳、泰戈尔、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等西方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影响比较大了;而在当下,在最近的二十来年里,我们则受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更大,比如波特莱尔、里尔克、博尔赫斯、萨特、加缪、赛林格、贝克特、海勒、普鲁斯特、菲茨杰拉德、艾特玛托夫、乔伊斯、戈迪默、帕斯捷尔纳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杜拉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马尔克斯等等。
那么,究竟其中哪一位对我们影响最大呢?我认为还是马尔克斯和他写的那一部《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及其“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自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至今,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不光深远而巨大地影响着中国作家、中国文坛,还深远而巨大地影响着全世界几乎所有东、西方国家的作家和整个世界文坛。
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家的影响力都无法与他相比。
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将现实主义和浪漫(幻想)主义、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当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民间故事、《圣经》典故等)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
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
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
《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2、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记载我国从有传说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不仅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司马迁,而且让他到各地去游历,去认识社会,考察古迹,增加实际知识.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历史和大好河山,立志要为祖国和后世写出一部<<史记>>.他官至太史公时,由于受李陵案的牵连,被免官并受了残酷的腐刑.但他为了继续完成<<史记>>的编写,忍辱发奋,终于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用十六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伟大名著<<史记>>.这部二千多年前的不朽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九五六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3、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
因称李翰林。
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中国文人之死
8.邓 拓
1912年生,福建闽侯人。1930年入党。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等职。这位十八岁就参加革命、大学期间写出二十万字的《中国救荒史》、主持首部《毛泽东选集》编辑出版工作、为了理想奋斗了几十年的知识分子,无论如何想不通自己竟然是叛徒。一个为党工作了一生的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人民的敌对分子,邓拓是致死都不明白的,与其活着受人冤枉,不如一死。5月17日晚,邓写下《致北京市委的一封信》和《与妻诀别书》后,于5月18日自缢身亡,成为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的生,四川成都人,毕业于西南联大,解放前
参加反抗国民党的地下斗争,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解放后曾任共青团重庆市统战部长。与杨益言合作的长篇小说《红岩》影响巨大。小说《红岩》出版后,罗广斌的名气虽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总是构成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文化大革命”成为他悲剧人生的开始,于1967年跳楼自杀。
古代的文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真理而献身,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无论是嵇康还是贾谊,都表现出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精神极端孤洁的一面。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意气,亦可“头颅掷处血斑斑”。
时至今日,文人之死依旧上演。上个世纪末,海子的自杀是最震撼文坛的一件事情。海子自杀后,他的好朋友西川说:“你可以鄙视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这是对诗人崇高的精神给予的最好评价。海子的自杀,宣告了传统已一去不复返。海子的自杀,迫使人们深刻反省“麦子”这一典型、独特的意象,也重新审视了当代诗人和诗歌的艰难处境。
9.杨 朔
1913年生,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杨朔是广为人知的作家,他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让人耳熟能详。1968年8月3日,杨朔逝世。关于他的死因,有各种传言,目前还是一个谜。直到1975年12月,杨朔去世7年后,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骨灰盒里仅放置了杨朔生前使用的老花镜和一支钢笔。
国外文学名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国外文学名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国外文学名著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从古至今,众多国外文学名著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为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与传播1.古代时期:早在公元前,希腊、罗马等国的文学作品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罗马的《奥德赛》等。
2.中世纪时期: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阿拉伯地区的文学作品逐渐传入中国,如《一千零一夜》等。
3.近现代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西方文学名著如潮水般涌入。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4.当代时期: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更多国外文学名著被译介到中国,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村上春树的作品等。
5.文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灵感。
许多中国作家在学习、借鉴国外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如鲁迅的《阿Q正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果戈里《死魂灵》的影响。
6.艺术领域:国外文学名著为中国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电影、电视剧、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从中汲取了灵感。
7.哲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中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黑格尔、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作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8.语言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的译介,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翻译家们为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不断创新翻译技巧,提高了中国翻译水平。
9.文化交融: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
通过阅读国外文学名著,中国人更加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
10.价值观传播:国外文学名著中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近十年国内巴尔扎克传播述论——写在巴尔扎克诞辰220周年之际
第40卷第5期2019年10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H e n g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o .5V o l .40O c t.2019近十年国内巴尔扎克传播述论 写在巴尔扎克诞辰220周年之际蒋㊀芳(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南衡阳㊀421002)摘㊀要:在2009 2019年里,我国的巴尔扎克译介是重以经典惠受众;巴尔扎克研究则是表面繁华,徒有其表.巴尔扎克传播以立体交叉式的传播范式,基于接受的传播维度,成就了虚实相织的传播现实.这样的现实是巴尔扎克在中国的百年之行发展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对大众的接受有着现实意义,但对巴氏研究走向深入却有所制约.在中法文化交流健康发展的时代,国内巴尔扎克传播者有义务将研究推向深入,将传播推进繁花似锦的天地.关键词:巴尔扎克;传播;中法文学;交流中图分类号:I 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G0313(2019)05G0045G011收稿日期:2019G09G05作者简介:蒋芳(1967 ),男,湖南衡东人,教授,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㊀㊀今年,是巴尔扎克诞辰220周年,也是这位文学巨人走入华夏大地的第105年.在中国,他给了受众以映像,给了文学以影响.曾经,笔者 以翔实的原始资料和实地走访以及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1]21,如泥瓦匠一般,历时八年之久,于2009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史㊁接受史的专著 [2]1 «巴尔扎克在中国»,对他的华夏之行作了梳理和述说.时光又过去了十年.虽然拙著曾为国内学者 研究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全面的参考[1]21,但时过境迁,如今国内巴尔扎克传播究竟走入了怎样的境地?我们有必要再次将这段时间的传播情状加以整理和总结.一㊁译介:重以经典惠受众国内的巴尔扎克译介走过了95年的岁月之后,翻译界不再盲目跟风,而是以冷静务实的态度来继续推进巴尔扎克的中国之行.近十年里,译者新译微乎其微,复译则多元共生.真正冲击受众眼球的是各式各样的旧译新印.粗略统计,按不同出版社不同出版年计算,有译本300多种,涉及译者(包括编译㊁改编㊁改写者)达110余人,参与发行机构上百家.1 译者译作十年中,国内发行的译本涉及面很广,包括巴尔扎克的小说㊁戏剧㊁散论.«人间喜剧»和«都兰趣话»均位列其中.«人间喜剧»中的96部小说在此阶段流通的有近60部,三大类风俗研究 哲理研究 和 分析研究 无一类缺席. 风俗研究 六个 生活场景 全部涵盖.刊印频率较高的是«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邦斯舅舅»«幻灭»«贝姨»«夏倍上校»«幽谷百合»等.其中,«欧也妮×葛朗台»单行本发行近90种,与另一作品合订本近40余种;«高老头»单行本近70种,与另一作品合订本30余种.它们共同占有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场份额.众多译本中,我们读到了一些非常熟悉的译者名字,如蒋怀青㊁陈占元㊁高名凯㊁傅雷㊁郑永慧㊁艾珉㊁张冠尧㊁施康强㊁王文融㊁袁树仁㊁资中筠㊁罗芃㊁郑克鲁㊁韩沪麟㊁罗新璋㊁梁均㊁沈志明㊁许渊54冲㊁李玉民等.他们的译作占领了本时期的大半个江山.傅雷的译作因其 脉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笔通俗㊁通畅㊁大众化,读者喜爱,受众欢迎 [3]73,一直被奉为国内巴氏译作的经典.再版中几乎每个出版社都予以力推,它占据了国内巴氏作品发行市场三分之一强.其他译者因各自的特殊贡献,译本也得到了再次推广.蒋怀青«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最先在1936年经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国内发行最早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结集本之一.该书完整的体例,全面具体而又科学的内容安排,为读者了解巴尔扎克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4]93陈占元翻译的«农民»初版后连印了三次,曾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广为传阅 [5]133,作为该作品的首部汉译本,再次重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高名凯在1950年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完成了巴尔扎克26部小说的翻译,是 «人间喜剧»最早的系统呈现者 ,他的作为让读者初次领略到了«人间喜剧»的 浓密与茂盛 [6]89G92.再次推出他的译文,能让我们感受到高名凯在传播巴尔扎克上的卓越成就.郑永慧是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钱袋»«苏城舞会»«猫球商店»的最先翻译者.1953年,他翻译的这三部短篇以«钱袋»为名由国际文化服务社刊行,至今成为了«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首卷的小说开篇作品.他的译作一直被受众所喜爱,旧译重印很有必要.艾珉㊁张冠尧㊁施康强㊁王文融㊁袁树仁㊁资中筠㊁罗芃等是«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重要传播者 八人小组 成员,他们的翻译 以傅雷的翻译风格为标杆,追求高质量,出精品,力求为广大读者送上一份既能保持原汁原味㊁又能满足众人口味的精神大餐 , 在巴氏作品汉译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3]353重版中自然不能忽略他们.郑克鲁是当今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他最先翻译的«长寿药水»«家族复仇»«柯內留斯老板»收入了中译本«巴尔扎克全集»中,他曾经翻译的19部巴氏作品在国内流传较广.因其地位和影响,将他的译作再次刊行符合所需.韩沪麟㊁罗新璋㊁梁均㊁沈志明㊁许渊冲㊁李玉民等都有译作收入«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他们的名字在国内巴氏作品翻译界并不陌生,其译本单行本在前期就有发行,再次重印也就习以为常.至于其他一些熟悉的身影,如罗国林,许钧㊁徐和谨㊁管筱明㊁李金波㊁黄慧珍㊁林一鸣㊁周宗武㊁王振孙㊁叶雨寒等,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有巴氏译本出版.此时译作再次重印,说明译作质量得到了初步肯定.诸多译者的旧译重印,并非都得到了读者的一视同仁相待.傅雷翻译的14部巴氏小说全部以经典被推出,高名凯翻译的19部小说全部被重印,郑克鲁翻译的近20种巴氏作品以«郑克鲁文集 译作卷»形式收入,郑永慧翻译的10部巴氏长中短篇都被重版.可以说,他们是译作种类数量上的领先者.就出版机构来说,传播傅雷译作的机构有35家,传播郑克鲁的有12家,传播罗国林的有10家,传播许渊冲的有10家,传播郑永慧的有7家,传播许钧的有5家,在传媒关注度上,他们最抢眼.综而观之,傅雷㊁郑永慧㊁郑克鲁等的译本最受欢迎.2 出版发行译本的发行离不开出版社,本阶段上百家出版机构,均以不同形态为国内巴尔扎克传播倾注热情.第一种情形,是选择巴氏作品1~3部经典(主要是«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的同一译本或不同译本,以精美的包装㊁独居匠心的设计来加以推广,吸引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感受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魅力和思想的深邃.这种形态占大多数,涉及出版社有60余家.第二种情形,是发行多种巴氏译作单行本,数量在4~9种不等,主要选择巴氏有影响的中长篇小说,涉及出版社近20家.第三种情形,则是在发行巴氏经典作品单行本基础上印发中短篇结集本,或策划多卷结集本,有10余家,如巴蜀书社 傅雷译作全篇注释本 系列㊁北京日报出版社 傅雷译巴尔扎克作品集 ㊁海峡文艺出版社 高名凯译文集 ㊁花城出版社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㊁江苏文艺出版社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 系列㊁人民文学出版社 傅译精华 巴尔扎克选集 ㊁商务印书馆 郑克鲁文集 译作卷 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傅雷译巴尔扎克经典作品 ㊁上海三联书店 巴尔扎克集 ㊁文汇出版社 «人间喜剧»精选集 ㊁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巴尔扎克小说集 ㊁中央编译出版社 巴尔扎克文集 等,它们一同成就了本阶段巴氏译作传播的繁荣.3 译介表征仔细考量该时期巴氏译作传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以 经典 惠受众是传播界共同的美好愿景.十年来的巴氏作品传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出64版策略,都没有离开 经典 二字.从巴氏各作品的地位来看,全方位㊁广范围发行的«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是作者代表作,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其他一些长中篇单行本,是«人间喜剧»中有着独特地位的重要作品;至于少数短篇单行本更是巴氏短篇的佳作.传播中也有巴氏创作中排位不靠前的作品,但它们同样是另一种经典,即翻译经典.因为傅雷的翻译是巴氏作品中译本的楷模,高名凯㊁郑永慧㊁郑克鲁是国内著名的巴氏传播者,他们的译作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是除傅雷之外的另一种经典.这样一来,两种经典成就了此时巴氏作品的广泛传播,共筑了巴氏译作传播的胜景.因此,经典之作与经典之译是传播者共同确立的标准,以 经典 赏读者㊁惠受众,更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第二,新译与复译继续发挥着添砖加瓦与推波助澜的作用.严格说,该时段的新译和复译是势单力薄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其存在.它们同样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该时期唯一一部新译作品是«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该作品不是巴尔扎克个人作品集,而是1840 1842年分期刊登在当时法国杂志上的讽刺文章㊁故事和小说的汇编.它经过配以插图,加上副书名 现代习俗研究 后,分两册由黑泽尔出版社发行.2018㊁2019年,我国海天出版社分两册将佩健㊁周梦凡㊁房美与程毓凝㊁张颉文㊁孙毅㊁朱子璇分别翻译的中译本推出,其中收入巴尔扎克撰写的故事有 心烦意乱的英猫 驴子指南 非洲狮游巴黎 和 二兽之恋 等.这些可读性很强的动物故事,既适合家长讲给孩子听,也能够引起读者深思.因为每个故事都有很深的社会寓意,通过 借用动物的形象,让人附属于动物 不失公正㊁明朗和灵活 地批评 时代的不足,包括各个时期㊁各个国家的弊端 .[7]1这类作品作为巴氏创作的补充,对读者全面了解巴尔扎克有着添砖加瓦的作用.复译巴氏作品在国内很早就有出现,到21世纪前十年达到高峰.本时期的译者没有因应接不暇的复译本广泛存在而打消再次复译的念头,而是继续用自己的言语来重新选译巴氏经典之作.据不完全统计,有50余人(包括编译㊁改编㊁改写者在内)涉足该领域,且集中在«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上.大多数复译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选择复译,或因所学语言实践历练,或因对巴尔扎克的一腔热情.翻译质量普遍不高,用 徒有其表 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好在该阶段有两位著名翻译家在复译上用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亮光.一位是郑克鲁,他复译了«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早年,他曾因不愿步他人之后尘,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对巴尔扎克作品的参悟,选译了巴氏的中短篇小说.[8]132G133如今,他将复译目光投向巴氏经典长篇上,一是在于他的翻译生涯自巴氏作品始,对巴尔扎克有所偏爱;二是他认为 重译旨在更新原有的译本语言,提高其在新时期的可读性 ,能够 给予读者完整的审美对象,并勘正原有译本的谬误,还原真实. [9]正因为这,他的复译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首肯,多家出版社争相发行.有的冠之为权威译作,有的称之为名家名译.另一位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㊁亚洲荣获国际译联 北极光 杰出文学翻译奖的第一人许渊冲,他在鲐背之年复译了«高老头».其初衷源自他的翻译理论与主张.在他看来,翻译临摹的不只是画卷中的人物和风景,更是真正的人物和风景.他运用这种主张,试图通过修改旧译中的错误,完善旧译中的表达,在各个方面更贴近原作,实现他的翻译理想,最终达到超越傅雷的目的.[10]鉴于此,他的翻译态度以及他的翻译思想,使这部复译作品收获了不菲的读者,有诸多出版机构为之倾注热情.诚然,国内巴氏作品翻译走过了漫长之路后,复译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众多读者在阅读了傅雷的经典译本以及其他翻译家的名译之后,再次面对这些良莠不齐㊁品种繁多的各类译本时,有了更多的比较㊁甄别和选择.身处世界多极化㊁经济全球化㊁文化多样化的当今社会,读者们希望以现代人的阅读思维和方法去感受不一样的巴尔扎克.对于那些 地道的中国化的译文,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嫌其烂熟,他们读外国小说时更乐意同时读到外国的句法和表达方式,认为这才是原汁原味.好比上西餐馆吃牛排,他们宁可要带血的 [11].因此,即使这些复译(除名家之外)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她依然在为巴尔扎克作品传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编辑与出版者的精心策划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摊开本阶段发行的各种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辑与出版者的悉心设计与良苦用心.他们将巴氏译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包括文本内容㊁译作形式㊁封面设计等,给读者以琳琅满目之感.除«巴尔扎克全集»和«人间喜剧»全卷本未成系列刊印74外,其他种类与样式一应俱全.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讨受众欢喜,他们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精准施策.面向学界,推出的是全译㊁直译,系列结集本;面向普通读者,则加以插图㊁美绘,用精装㊁典藏本来吸引人;面向青少年者,他们以彩绘本增强直观感受,以改编本㊁改写本提高阅读兴趣,以双语本㊁中英对照本来促进学生学习语言与品读名著两不误,以黑皮本㊁红皮本冲击阅读者视觉,加深对巴氏作品的记忆.为了有利于学界了解译者,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许多单行本都有 译本序 .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上不出偏差,编辑与出版者根据教育部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阅读规定,针对高中生㊁初中生㊁小学生年龄差异,分别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无障碍阅读本 名师点评本㊁导读本㊁伴读本,还有子母本㊁漫画本.为了发挥名人效应,他们不惜请来著名文学家㊁作家㊁教育专家㊁全面阅读倡导者㊁说书名师㊁省市教研员来主编㊁点评㊁导读㊁推荐㊁朗读等.如王蒙㊁贾平凹㊁柳鸣九㊁曹文轩㊁朱永新㊁纪连海等人就名列其中.甚至还在译作后附加思考题㊁练习题㊁测评题,读后感㊁阅读记录栏,想方设法扩大流通市场.可以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内巴氏作品译介比新中国成立前要丰富得多,比建国后三十年要广泛得多,比20世纪后二十年要繁荣得多,比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绚丽得多.二㊁研析:繁华?浮华!近十年国内的巴氏研究与巴尔扎克文学地位不相称.表面看来热热闹闹,繁花似锦,但透过外象观其本质,以 浮华 二字来形容毫不过分.1 文章呈现该时期研析文章呈现的形式有出版的专著㊁发表在各类报纸期刊上的文章㊁各高校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置于译本前的序言等.有限的专著中,除艾珉的«巴尔扎克传»㊁黄晋凯的«巴尔扎克长短录»㊁和建伟的«马克思人文精神与西方经典作家关系研究»等之外,其余都是拼凑而成的巴尔扎克传记类普及本.而艾珉的著作是前期«巴尔扎克:一个伟大的寻梦者»的再版,黄晋凯的论著则是以往不同时期发表的论述文章的集结,和建伟的专著里关于巴尔扎克的论析只有两篇文章,有的还在相关期刊上发表过.因此,专著类研析文字新观点少之又少,微乎其微.而 译本序 之类文章属介绍性的文字居多.因此,期刊上的文章成为了研析的重头戏,高校的博士硕士论文变成了 关键少数 .近10年里,200余种期刊发表了各类巴氏研析文章300多篇,涉及作者300多人,年发文数都在30篇以上,最多达50余篇.全部文章中,有90余篇是介绍作者生活与创作或者有感而发的普泛类文字.真正属学术类论文在半数左右.就研究者来说,发文最多的是宁波大学杨德煜博士,他的6篇论文围绕巴尔扎克 贵族身份 ㊁ 作品中的错误 ㊁ 死因 ㊁创作中的 洛尔情结 ㊁作品中的 真实与想象 以及«投机商»对贝克多的创作影响等展开.就期刊来看,学术争鸣的主阵地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类权威期刊和大学学报都乃偶一为之,而那些以登载文学创作类作品为主的非学术性主流媒介如«青年文学家»«作家»«北方文学»«短篇小说»«芒种»«文学教育»等,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与辅导的大众读物充当了主力军.可喜的是,高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中有所突破,20余篇文章里有对巴氏创作的深入思考与系统探究.2 观照视点综览研究文章,学者一如既往地以巴氏单篇作品㊁«人间喜剧»㊁巴尔扎克作为观照层面.他们运用社会学㊁历史学㊁政治学㊁经济学㊁哲学㊁美学㊁教育学等研究方法,藉之以叙事学㊁传播学㊁精神分析学㊁符号学㊁翻译理论㊁博弈理论㊁释意理论等,对巴尔扎克作立体观,试图通过自己的言说发现新的内涵与存在价值.他们不单注目于作者作品之内,还在比较文学研究上频繁使劲:他们将巴尔扎克与曹雪芹㊁托尔斯泰㊁许地山㊁波德莱尔,«高老头»与«包氏父子»«红楼梦»,高老头与李尔王㊁高愚溪,拉斯蒂涅与高加林㊁骆驼祥子,葛朗台与严监生㊁夏洛克㊁曹七巧㊁泼留希金,«欧也妮 葛朗台»与«米德尔马契»«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喜剧»与«茶馆»«聊斋志异»«史记»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又从译介学角度来解读傅雷㊁穆木天㊁高名凯㊁黎烈文㊁郑永慧㊁许渊冲㊁陈瑜清等对巴氏作品翻译的实践个案及理论应用;他们以巴尔扎克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作为研究点,来概写其情状,并探求巴氏作品对他国作者创作的影响.平行研究㊁传播研究㊁影响研究㊁翻译文学研究在这得到了广泛运用.84这种多层面㊁多角度㊁多方法㊁广视野的研究路径,是对国内20世纪后二十年㊁21世纪前十年巴尔扎克研究的继承与弘扬.2 1㊀单篇作品上,«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依然是研究重心,对它们的解读雄霸了全部研究的半壁江山.阐释文章虽辐射到巴氏20余部作品,但百分之九十还是围绕«高老头»和«欧也妮 葛朗台»而谈.«高老头»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研究者关注的是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金钱主题的表现,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并以此来解读巴尔扎克的金钱观㊁人性观㊁道德观㊁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㊁女性观与 隐含作者 ,以及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㊁真实理论㊁现实主义原则;高老头㊁伏脱冷㊁拉斯蒂涅㊁鲍赛昂夫人等人物形象的意蕴及各自的特征也在观照视野范围内. 高老头的父爱 又一次成为研讨焦点,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㊁不同层面发掘父爱悲剧的形成原因.«欧也妮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 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一直受研究者热捧.作品的金钱主题㊁异化主题㊁审美价值㊁选择性误读㊁环境描写㊁语言表达㊁人物塑造,以及作者的思想矛盾等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葛朗台㊁欧也妮等人物性格引多人注目.葛朗台的吝啬鬼形象,再一次毫无悬念地被研究者反复言说.关于其他单部作品的少量阐释文章,份量较轻.针对«贝姨»,分析的是于洛男爵形象㊁贝姨悲剧㊁作品的叙事模式,以及作者的人性观;围绕«幻灭»,探讨的是吕西安的悲剧人生㊁作品对中国现代的启示㊁讲授该作品的情感教育策略;阐释«驴皮记»,关注的是主题思想㊁哲学意味和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诠释«幽谷百合»,主要考究幽谷㊁百合与女主人公的关联,德 莫瑟夫夫人的形象,作品的爱情表达和作者的爱情观;解读«萨拉辛»,集中在爱与美的忧愁㊁ Z 的哲学分析㊁杀人事件的 水仙花 情结等方面;研究«夏倍上校»,在人物塑造㊁人格较量和人物的符号学分析上展开;探析«赛查 皮罗多盛衰记»重点在信贷模型上作出深究.至于其他几篇,对«沙漠里爱情»«投机商»«无神论者望弥撒»«乡村医生»«猫打球商店»«禁治产»«假面具中的爱情»的解读,研究单一,形单只影.表面看来,解读单部作品的文章数量很多,但作者都是散兵游勇㊁各自为政.除了论析高老头的父爱㊁葛朗台的吝啬与嗜金如命等相对集中外,其他皆为研究者一时兴起偶然而作.随感式㊁应急式㊁任务式文章充斥着相关版面,高质量㊁深思考㊁新创见的文章较少出现.2 2㊀对«人间喜剧»的系统探究和对巴尔扎克的全面认识,是学界阐释作者的重头戏和核心关键.«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付诸全部心血构筑起来的文学大厦,对它的系统把握有利于了解作者的创作个性.因而有研究者以它为观照点来阐释作品㊁解读作者.但有人认为,研究巴尔扎克就应该直面作者,应将他的创作和作品连同一起来分析.于是乎,该时段出现了近30篇研究«人间喜剧»的文章,而以巴尔扎克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达130余篇.这些文章阐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品的主题㊁思想内容,如社会性㊁思想底蕴㊁宗教思想㊁金钱观㊁金钱主义㊁拜金主义㊁金钱主题㊁欲望主题㊁异化主题㊁人性善恶等;二是作品创作艺术,如典型化㊁叙事方式和策略㊁象征美学向度,基督教情怀,洛尔情结,创作美学,建筑艺术㊁结构艺术㊁塑造人物的艺术,信贷书写㊁经济视角㊁环境描写的意义㊁语言特色等;三是不同的形象,如巴黎形象㊁不幸婚姻中的女性形象㊁野心家形象㊁医生形象㊁上层妇女形象㊁农民形象㊁商人形象㊁道德形象㊁资产阶级形象等;四是巴尔扎克创作风格,如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五是对巴尔扎克相关考证,如作品中的错误,贵族身份辨析,死因探讨等;六是他者对巴尔扎克创作的认知与评价,如马克思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与评价,西方文学批评家对他的认知;七是国内重点传播者对巴尔扎克的译介㊁接受与传播,如傅雷㊁穆木天㊁高名凯㊁诸侯㊁郑永慧等;八是巴尔扎克在中国的当下意义,如中国的巴尔扎克现象,巴尔扎克对当今文学的意义,巴尔扎克作品的教学策略等.相比较而言,虽然对巴尔扎克的探究与对«人间喜剧»的解读在内容上有较多重合之处,如作品的思想内容㊁艺术个性㊁人物形象和现实主义成就.但前者比后者研究范围更宏大,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视点更多样,研究内容更丰富.3 发展创获细读每篇研析文字,绝大部分都是在早已形成的既定视域内徘徊.其内容或关注作者的创作思想㊁94。
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
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法国文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中许多经典之作也在中国影响深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
1.《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一部童话小说,被誉为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简洁纯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小王子从自己的小行星出发,到不同星球上旅行,逐渐领悟人类的虚伪和渴望友谊与爱情的故事。
《小王子》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感人的故事被中国读者广泛传阅,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2.《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也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船长因遭遇海难而漂流到荒岛上,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与自然进行搏斗的故事。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引起了中国读者对人类本质和生存状态的深思。
3.《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品《悲惨世界》也是中国读者熟知的一部法国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以法国19世纪社会动荡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纠葛和悲喜交加的生活。
雨果以其饱满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引发了对人性、正义和爱的思考。
4.《三个火枪手》亚历山大·迪慕亚的《三个火枪手》也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巨著之一。
这部历史冒险小说以法国17世纪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达尔塔尼昂与他的三位好友在政治阴谋和爱恨纷乱的时代中的冒险经历。
《三个火枪手》以其紧凑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一部备受推崇的作品。
5.《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也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这部作品以19世纪法国巴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妓女与一个年轻的贵族青年阿蒂伽斯之间的感情纠葛。
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影响
当代中国作家受哪位外国作家影响最大当今的中国作家们(以50后、60后为主体,70后、80后为其次;应该还包括一些导演等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受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与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即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乃至90年代初,在长达七八十年当中,我们肯定是受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萧洛霍夫、屠格涅夫、歌德、席勒、雨果、左拉、巴尔扎克、福楼拜、斯汤达、拜伦、哈代、狄更斯、海明威、福克纳、泰戈尔、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等西方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影响比较大了;而在当下,在最近的二十来年里,我们则受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更大,比如波特莱尔、里尔克、博尔赫斯、萨特、加缪、赛林格、贝克特、海勒、普鲁斯特、菲茨杰拉德、艾特玛托夫、乔伊斯、戈迪默、帕斯捷尔纳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杜拉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马尔克斯等等。
那么,究竟其中哪一位对我们影响最大呢?我认为还是马尔克斯和他写的那一部《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及其“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自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至今,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不光深远而巨大地影响着中国作家、中国文坛,还深远而巨大地影响着全世界几乎所有东、西方国家的作家和整个世界文坛。
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家的影响力都无法与他相比。
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将现实主义和浪漫(幻想)主义、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当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民间故事、《圣经》典故等)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国内高老头父爱研究述评--毕业论文
【标题】国内高老头父爱研究述评【作者】练华【关键词】巴尔扎克《高老头》父爱研究述评【指导老师】杨欣【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05)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享有“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美誉。
他的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座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更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使小说从通俗文学成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也使法国小说登上了欧洲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峰,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这部系列小说,丰富而深刻地描绘了剧烈变革中的法国社会生活、深入挖掘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情百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尤以《高老头》最具代表性,国内首次将《高老头》译介给中国读者的是傅雷,他的译本迄今为止最早以也最为流行,他在1963年首译的《高老头》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8年又重新出版, 累计将《高老头》三次重译,至今无人企及。
此外,还有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韩沪麟、李恒基的译本,以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冠尧的译本。
《高老头》译介到中国之前,国内研究界对此投注的目光并不多,但伴随着国内《高老头》译本的逐渐增多,研究者们不单只关注书中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罪恶的金钱关系,而且由于小说中高老头没有原则的给予和不计回报的付出,为了这份“伟大的父爱”,他付出了一切却成为爱的牺牲品,学者们便纷纷将目光聚焦在高老头的父爱上各抒己见。
由此,研究高老头父爱的学者队伍也不断壮大,出版了不少观念新颖、颇具研究价值的论著。
关于高老头父爱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出版方面,迄今为止国内没有出版专门的著作,主要以期刊论文的形式来阐释,分析最多的要数悲剧原因的探析,包括时代因素和高老头自身的浓厚封建宗法性质两方面;此外,也有研究者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高老头的父爱,从正反两个角度看待高老头的父爱;另,还有学者将着力点放在《人间喜剧》的“中心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罪恶的金钱关系)上,同时也在揭示金钱罪恶的基础上挖掘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还有与高老头相较的人物系列,展示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了《高老头》的思想内涵。
那些渐行渐远的民国翻译大家
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经历了从“善译”,到“信、达、雅”,再到“宁信而不顺”等种种理论上的进化和争议。
在此种学术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民国翻译家,多数已经谢世,那个以“强国”为翻译宗旨的时代渐行渐远。
但近几年来,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相。
如何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
前辈们已经将许多世界名著译出,供我辈分享。
他们往往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以一种魔术般的“通感”,完成文学翻译这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同时又隐匿于文字幕后,为作者做嫁衣,为读者开路,有着成人之美的君子风范。
罗念生:他搬来了一座奥林匹斯山1933年,罗念生登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了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古希腊戏剧四门课程,成了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他的足迹踏遍了希腊半岛的南北东西,游历了爱琴海上的大小岛屿。
爱琴海上明蓝的天空,雅典城上环绕的紫色云冠,希腊人民的好客情谊,尤其是古代希腊留传下来的文化光华……都铭记在他的心中。
在一堂欧洲文学史课堂上,教授詹姆森先生提及“冷门”文学,对古希腊文学评价极高。
罗念生便尝试翻译了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原文《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成为他的第一部古希腊戏剧译著。
内容深奥、典故繁多……这都是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困难之处,而罗念生却默默坚持了六十多个年头。
抗战时期,在四川乡下昏暗的油灯下,随时有飞机轰炸、到处躲警报、生活没有保障的日子里,甚至有时连一张必需的书桌都没有,罗念生却从未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翻译了大批古希腊戏剧作品,出版了《希腊漫话》《芙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亚妇人》等翻译作品。
罗念生去世前,心里想的还是翻译《荷马史诗》,按说这部史诗他早应该翻译,但是他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还没有资格,因此他等了几十年,晚年才开始翻译。
很遗憾的是,命运却不给他时间了。
杨宪益:中西合璧的“神雕侠侣”在中国的民国翻译家中,有这么一位奇人。
傅雷的翻译思想
二.重译者
文学的对象既然以人为主,人生经验不丰富,就不 能充分体会一部作品的妙处。而人情世故是没有具 体知识可学的。所以我们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 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 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切,才能 亦步亦趋地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 给读者听
------《傅雷论翻译》
译前阶段——
首先,傅雷强调要审慎选择原作。傅雷选择原作的标准 是:原作要与译者性格相近,气质相投,译者喜爱。 译中阶段——
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采用西洋 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使中国读者体 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再创造,既不是完 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不是独具“神韵”的 “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 利,和谐地融为一体。
翻译巨匠傅雷
1
简单介绍
2
主要作品
3
独特的翻译理论
4
创新的翻译风格
生平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一代翻译 巨匠,中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他几乎译遍法国 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 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 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20世纪60 年代初,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成为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
语言风格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 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 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
“磨刀哇!磨刀哇!” “鸟栗子呕!” “卷饼 ,太太们,卷饼 !” “修锅子,补锅子!” “船上来的鲜鱼呕!鲜鱼呕!” “有旧衣服,旧金线,旧帽子卖 ?” “甜樱桃啊甜樱桃!” 最妙的是皮安训用鼻音哼的“修阳伞哇”! 几分钟之内,哗哩哗啦,沸沸扬扬,把人脑袋都胀破了。你一句,我一 句,无非是瞎说八道,像一出大杂耍。
中国著名作家[1]
中国著名作家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名著:①《骆驼祥子》(长篇小说)②《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③《茶馆》(话剧) ④《龙须沟》(话剧)2、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名著:①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②《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③《阿Q正传》3、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名著:①《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②《三寄小读者》(散文集)③《寄小读者》(散文集)4、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名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
5、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辩证求真,全面系统,阐释精当——评蒋芳的《巴尔扎克在中国》
差异 。因此 , 传播 与接 受 巴尔 扎克 时 , 定 存在 对 巴 尔 在 必 扎克 阐释的差异 。《 巴尔扎克在 中国》 一书 , 范 地运用 了 典 辩证 求真的思维方式 , 具体实践 了这一 学术批评方法 。 前 言 中为 了全 面 准确 地描 述 与评 价 巴尔 扎 克在 中国 行走 的全貌 , 先从 客体 的角 度勾勒 巴尔 扎克 在 中国行 走 首 的足迹 , 然后从 主观 上分 析 在受 众心 里 的 巴尔扎 克 , 后 最 又从 本体与受 体 、 观与 客 观、 性 与非 理 性三 个 方面 全 主 理 面综 合考察 巴尔 扎克 在 中 国近百 年行 走 历程 的得失 。这 样多 角度 、 层 面的 辩证 思考 , 可 以真 实 而全 面 地反 映 多 就 巴尔 扎克在 中 国的真 实 面貌 。还 有 , 翻译 、 介 过 巴尔 扎 评 克作 品的 翻译 家 、 评 家不 在少 数 , 批 在对 巴尔扎 克 的传 播 与接 受过程 中, 纾 、 木 天 、 霞村 、 林 穆 徐 黎烈 文 、 成 、 云 盛 韩 波、 高名凯 、 傅雷 、 陈原 、 占元 、 陈 李健吾 、 程代熙 、 柳鸣九 、 金 嗣锋 、 郑克鲁 、 昌龙 、 杨 孟宪文 、 艾珉 、 八人 小组 、 立波等翻 周 译、 评介过 巴尔 扎克 的大量作 品。在探讨 国内这 些巴尔 扎 克译 者 、 评论者 、 研究 者在 巴尔扎 克 的译 介 、 播 、 究 和 传 研 接受 中的 贡献 和 特 点 时 , 者不 但 客 观描 述 所 论 者 的 贡 作 献, 分析其特点 , 注意指 出其不 足 。既 注意考 察传 播者 、 还 接受 者的 个人 因素 , 注意 联 系 社 会 历史 文 化 背 景 。这 又 样, 读者阅读 时就可 以在 心 中留下 巴尔扎克 在 中国的多 维 立体 图貌 。又 如在 探 讨新 中 国成 立前 、 中 国成 立后 3 新 0 年 、O世纪 最后 2 2 O年 、1世 纪最初 1 四个 时期 巴尔 扎 2 O年 克在 中国传播与接 受的具体 特点 时 , 芳从 浩繁 的资料 中 蒋 归 纳概括 了各 期 的特 点 , 注意 在对 比分 析 中揭 示成 绩 , 并 指 出不足 。如第二章第 三节 , 体分析 了新 中国成立后 在具 3 O年我 国在 巴尔扎克传播上 “ 又辟新径 ” 的成就后 , 辩证指 出“ 评界很少从 审 美方 面对 作 品进行 剖 析 , 们较 多 的 批 他 是从 阶级分析的角度来 审视作 者 , 将作 品 中资 产者 真情 的
傅雷翻译的影响与启示
2019年5月第35卷第3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y,2019Vol.35No.3傅雷翻译的影响与启示宋学智宫妍(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考察傅雷翻译活动的成功路径可以发现,傅雷最初作为一个翻译名家确立了在我国译界的地位,随后作为一个翻译巨匠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影响,继而,作为一个翻译大师在语言层面、文学层面和文化层面均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傅雷在追求文学翻译的艺术境界的道路上,有思想、有精神,最终形成自己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傅雷之所以取得卓越的翻译成就,与他超越了单纯的翻译家身份,集文学批评家、音乐评论家、美术鉴赏家等称号于一身,有莫大关联。
只有在相邻的门类中触类旁通,在更大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思考,在独特的艺术性与普遍的艺术性之间相互参悟,才能真正把握艺术之道,从而做出不凡的成就。
关键词:傅雷;交叉学科;影响与启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19)03-0111-060引言傅雷在我国翻译界,诚如柳鸣九所言:“堪称一两个世纪难得出现的一两位翻译巨匠。
”(宋学智,2018:1)这样的翻译名家及其翻译活动在中国产生了远远超出翻译领域的巨大影响,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梳理、总结和研究。
1一个翻译名家的诞生及影响傅雷从1929年开始其翻译活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以《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贝多芬传》确立了自己优秀翻译家的地位,为自己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尤其当时的进步青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商务印书馆付梓出版后,于1945至1948年间,又在上海骆驼书店连出四版,其中,1946年就出了两版。
同样对于《贝多芬传》,上海骆驼书店1946年就出了两版,随后1947年和1948年又两度再版,在罗曼•罗兰的几个传记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是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下,《约翰•克利斯朵夫》曾引起无数读者的争购传阅。
影响、反响与回响——《巴尔扎克在中国》评介
巴尔扎克 曾宣称 自己要作 法 国社会 的“ 书记 ” 蒋 芳则 ,
师。在他诞辰 2 0周年 的今天 , 的《 间喜 剧》 然让人 作 了 巴尔 扎 克 中国 之 行 的 “ 记 ” 1 他 人 仍 书 。这 部 “ 究 的 研 究 ” 注 研 , 高山仰止 , 肃然起敬 。漫步在这座神奇的文学殿 堂 , 无论心 重传播 的路径与受 众 的反响 , 将研究 内容 锁定 在 中国对 “
版社 ,0 9年 6月) 20 不负众望 , 以翔实 的史 料令人信服地 勾 事因人心贪婪而千奇百怪 , 他的刻 画因 内涵丰 富而备受 瞩 勒 了巴尔扎克漫步华夏大地 的身影 , 生动地记 载 了他一 串 目, 的描写 因独具特 色而饱含争议 ……对他 的兴趣与关 他
无 数 的 大众 读 者 , 成 就 了 大量 的理 论 研 究 者 。 也
万方数据总第期孙建芳影响反响与回响??这样一位纵横世壮阔与辉煌是和风细雨式的润物无声还是狂风暴雨式的雷霆万钧是一夜春风的花开遍地还是循序渐进的错落有致是激情洋溢的热烈拥抱还是含羞带涩的的半推半就巴尔扎克在中国以优秀学术专著的水准勾勒了百年来巴尔扎克在中国的行走足迹梳理了学界对他的译介研究及其对中国文人学人的影响与渗透清理了国内巴尔扎克研究的家底和现状为巴学的发展作了基础性的准备为读者了解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史提供了较为厚实的依据且为中国的巴尔扎克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史坐标系
读者最先熟悉的西方文学经典形象 ?诸多 问题都萦绕在读 众人等 , 光怪 陆离的人 间乱象 , 悲欢离合 的芸芸众 生 , 酸甜 者 的啮海 中。当我们为这些纷 繁复杂 的头绪丽伤 神之 时 , 苦辣 的百味人生……巴尔扎克用文字垒砌的高度证明着 自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1、林纾,字琴南。
1852年生。
福建闽县人。
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
曾任教京师大学堂。
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
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
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
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
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
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
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范文7篇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范文7篇著名文学家的故事(篇1)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那不一定!”巴尔扎克摇摇头,非常自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从今天起,给你两年的期限,搞不成,就得学习法律,你敢答应吗?”“敢!”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整天埋头写作。
这期间,他写了一个历史剧,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於是,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总是来得最早,离开最晚.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边看边记,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合起来把他轰走了.巴尔扎克写起*来就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
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从窗户跳进屋里,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部小说,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著名文学家的故事(篇2)1819午,巴尔扎克中学毕业,进入大学学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在中国【摘要】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茅盾等中国作家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与巴尔扎克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
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愧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
近30多年来, 我国巴尔扎克传播更是迅速发展。
译介和研究巴尔扎克等呈全景式、嵌入式和峰峦式特征。
这一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是当今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宜的文学接受环境所造成,是传播者及受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要求,也是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回归所必需,更是我国现实与《人间喜剧》的对接所铸就。
【正文】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的创作为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
他艺术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显示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人间喜剧》是【1】“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我从这里(《人间喜剧》),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性由此可见。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都在注意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所以说巴尔扎克是和现实主义连在一起的,他之流入中国也与我国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倡导,对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介绍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西方的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新文学作者对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有着怎样的观照,他们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接近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的,这是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巴尔扎克来到了中国。
但是在新文学初期,这位西方文学巨人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和他的入门弟子左拉相比,他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当时,鲁迅对法国作家的【2】“享乐气息”不以为然,所以中法两位现实主义巨人擦肩而过。
然而事实上,“享乐气息”在巴尔扎克的艺术世界里表现的相当充分。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对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做过比较,他说“在欧洲每年出版的五万本书中,请您打开任何一本来看,它们谈些什么呢?谈的是幸福。
女人想有一个丈夫,或者某人想发财,想有权力和受人尊敬。
对于狄更斯的人物,一切追求的目的,只是大自然怀抱里的一座漂亮的小住宅和绕膝欢跃的一大群儿孙。
巴尔扎克的人物所热衷的是高楼大厦、贵族头衔和百万金钱。
这种思想倾向,与鲁迅为人生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相距甚远,鲁迅难以从巴尔扎克艺术世界中是取思想滋养来构建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方面他们却有着相通之处。
鲁迅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不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人,认为“中国还没郁附好手段的小说家。
”具有这样高超手法的作家,他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在【3】“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
鲁迅在这里寻出了巴尔扎克塑造典型人物的奥秘,表现了鲁迅对巴尔扎克艺术匠心的理解。
其实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
他们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4】的典型综合的方法:“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5】中国另一位杰出作家茅盾不仅在创作方法上, 而且在创作主旨和总体风格上都和巴尔扎克有着相通的地方。
茅盾称“读过不少巴尔扎克作品”,很早就把巴尔扎克奉为“写实主义的先驱”,并折服于那一对“洞瞩一切”的“锐眼”,“看到了底里,看到了背面”,“看见人的灵魂的秘密”【6】。
他们在创作意识上、思维和表现方式及艺术风格上都存在着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茅盾跟巴尔扎克一样,在创作上表现了浓厚的历史趣味和自觉的历史意识。
茅盾和巴尔扎克都十分喜爱、推崇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都以描写表现自己的历史时代为己任。
巴尔扎克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7】茅盾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社会对于我们的作家的迫切要求,也就是那社会现象的正确而有为的反映,每每想到这一些,我异常兴奋。
”他要为“中国近十年之戏剧留一印痕”【8】。
这种自觉的历史意识,使得茅盾的创作比任何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更接近巴尔扎克。
其次,茅盾的小说也具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编年史的方式”。
在三十年代写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就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政治、经济变动的“历史”整体性,或采用“人物再现”法, 如《蚀》中曾尝试过的。
这种种方式,显然是从《人间喜剧》中受到启发的。
第三,茅盾在小说中对社会的解剖也与巴尔扎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巴尔扎克那特有的历史穿透力、洞察力和社会的剖析力量,历来深得中国作家的赞赏。
王蒙就惊叹于这位大师的解剖力量,他说“年代,我也曾一晚上一晚一地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与托尔斯泰不同,读他的作品我感到的不是共鸣而是惊心动魄。
没有比把生活精确而又深刻地写出更令人震惊的了。
我总觉得,巴尔扎克是用外科医生的解剖刀来写作的。
”【9】对社会现实作深刻的剖析认确是《人间喜剧》的一大特色。
而这种剖析力量来自作家的洞察力,来自对现实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社会、历史的理性的科学分析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描绘,正是在这诸多方面,我们看到了茅盾与巴尔扎克的内在联系,看到了《子夜》与《人间喜剧》的一种相似性。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的三大部分总称为三大研究。
他象哲学家和科学家那样细致地观察、剖析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法律的奥秘、宗教的效用,精细地探寻人们内心的秘密,探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
茅盾也具有巴尔扎克式的“社会学家”伪气质,他跟巴尔扎克一样重视创作中的科学的观察分析精神,也主张创作的真正动力应该是一种在对社会生活作细密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析的渴望,也常以科学的命题作为自己的创作出发点,带有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社会分析的特色,这在他的一些小说如《蚀》、《子夜》、《腐蚀》等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这一点是与巴尔扎克相通的。
茅盾剖析社会也多以经济作为切入点,这也与巴尔扎克、左拉相似。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正由此而通向改《子夜》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影响了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再来看看近二十年来巴尔扎克在我国的传播。
1978年后,国内的巴尔扎克传播,无论是作家作品译介还是研究都已形成浓郁的氛围。
60多年的蓄势,让其奋然向前,30多年的培植,使其行之更远。
到今天,这位文学巨人走遍了我国神州莽莽大地,走进了中华民族的千家万户。
作品译介在巴尔扎克传播中历来是份量最重的部分。
新时期的巴氏译介同样繁花似锦。
译作数量和质量步步攀高,译介面迅速拓宽,译介者逐渐出新,出版机构急遽增多。
除书信及1828年前未以巴尔扎克署名的小说外,其它作品尽展人前。
繁多的出版机构为独具匠心的译者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巴尔扎克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创设了条件。
它们各尽所长,互为补充,在我国巴尔扎克传播史上频添异彩。
从巴尔扎克走入国门时候起,学者们对他的观察、思考从未间断过,待沉思化为争鸣时,研究巴尔扎克遽然升温。
几百篇文章里,有涉猎作者20余篇作品的单篇论。
研究走向多视角时,重点并未被遮掩。
许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众多目光投向《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著,仅此两项论文占三分之一强,达150余篇。
随着比较文学在我国的复兴,解析的思路走进开拓,比较文学学者将巴尔扎克研究纳入了他们的范围。
80年代初期有关现实主义问题的探讨,使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割裂、相对立的思想得到破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原则、艺术方法相结合的可能性遭到否定,现实主义的真正内涵得到彰显。
历史发展到需要从根本上动摇形而上学文艺思想的根基时,实事求是的时代必然在文学上要召唤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精神在艺术原则上的具体体现。
当现实主义的文学如火如荼地发展时,面对现实,批判丑恶、呼唤美好的理性激情在流荡。
文学中对人的现实性、人的尊严、人的良知、人的价值的肯定,表达了人道主义的精神理想。
作品里从控诉极左政治路线到抨击封建特权、官僚主义,从揭露时弊到呐喊改革,从诛伐残暴到呼唤真善美,表现了文学再现历史真实的美学价值。
这种以人为描述对象、以反映历史真实为审美取向的创作风格,与以刻画一个时代两三千人物形象的《人间喜剧》而著称的、且甘愿充当法国社会这个“历史家”“秘书”【10】的现实主义大师的创作手法正好是一脉相承。
明晰了这种关系,我们就再也不会怀疑文学界对巴尔扎克的欢迎程度,再也无需为普通读者的热情相待而绞尽脑汁地寻找原因。
是这样,巴尔扎克为我们中国人,也为全人类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它激起了包括翻译家、批评家、作家和普通读者在内的中国几代探求者的兴趣,这种探索远没有结束,只要人类的精神创作没有停止,只要人类与书本的阅读关系依然存在,巴尔扎克的影响就不会消失,人们对这座“富矿”的探索就不会止息。
【注释】【1】恩格斯,一八八年四月初致玛·哈哈克奈斯的信。
【2】鲁迅,《忽然想到(十)》。
【3】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1934.8.6)。
【4】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5】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6】茅盾,《西洋文学通论》第98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7】《人间喜剧·序》。
【8】茅盾,《虹·跋》。
【9】王蒙,《如实招来》,《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