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2024版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2024版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化,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景象。
0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会稽郡,杭州地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汉代时,
杭州地区经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03
唐宋时期
唐代时,杭州因运河的开通而成为江南交通枢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宋代时,杭州更是成为南宋王朝的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
化繁荣、商业兴旺。
现代杭州的腾飞与辉煌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 中心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杭州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 名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城市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城市的国际 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杭州还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独特 的城市魅力。
产业结构
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均GDP也较高
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 业、金融业等产业也发
展迅速
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打造创新型城

未来趋势
继续加大创新和人才引 进力度,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CATALOGUE
杭州历史沿革
古代杭州的起源与发展
01
良渚文化时期
早在5000多年前,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
06
CATALOGUE
杭州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经济引领下的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
杭州将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杭州市介绍

杭州市介绍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历史沿革
杭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南宋以来,杭州 市一直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经济发展
杭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杭 州市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
杭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
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
杭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 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的
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环境保护
杭州市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打造更 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05
美食与特产
美食介绍
杭州面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叫化童子鸡
杭州面是杭州的传统特色小吃 ,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而闻名。面筋道有弹性,汤头 浓郁,特别是以大闸蟹、甲鱼 等制作的杭州面,味道鲜美无 比。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代表性菜品 之一,以新鲜的草鱼为主料, 配以醋、糖、姜等调料,口感 酸甜适中,鱼肉鲜嫩。
现代的杭州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 都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 中心。
文化遗产
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良渚文化遗址、宋城、雷峰 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杭州市在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 术价值。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 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龙 井茶制作技艺、杭州剪纸等。
风景名胜
物流业
杭州市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和城市配送方面。杭州市已经 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城东新城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成下沙片区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三水共导篇总结: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塘栖 良渚
临平
余杭
下沙 主城
江南城
义蓬 瓜沥
1913年起,杭州开始 拆除城墙,修建道路,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钱塘江大桥
浙赣铁路
沪杭铁路 杭甬铁路
建国后:浙江省——杭州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 二五期间奠定了杭州的 工业基础。
工业区的布局:河道、 铁路等交通要道左近。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工 业的介入使得杭州的城 市职能和结构更加复杂。
祥符桥 化工区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建筑1
浙江省地图
杭州是浙江省 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长 三角南翼的中 心城市。
杭州八区图
现杭州市分为上城区、下 城区、江干区、拱墅区、 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 和余杭区八个区,地图成 蝴蝶形状。
杭州老城区地图
上城区、下城 区、西湖区、 拱墅区、江干 区为老城区。
六井
吴越:杭州第一次建都,钱氏保境安民, 拓建城垣,修筑海塘,功在千秋。
两套城垣: 罗城(外城):防御 子城(内城):皇城 南北展而东西缩,号 称腰鼓城。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北宋:两浙路——杭 州府——钱塘县、仁 和县
至北宋时,杭州有 “东南第一州”之称。 人口达20余万,已是 东南的商业大郡。
杭州
运河篇总结:
城市沿运河轴线,南北向发展,保持“腰鼓城” 之态数百年。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中河
朝天门
御街
大 中枢官署 内
市场
小河
中山 路御 街
东 河 贴沙河
格局背景
Pattern and background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秦汉六朝:
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春秋战国初期,今天的杭州地区尚属吴、越两国 的边境拉锯地区.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秦代,这个地理单元终于在行政上与全国实现了统 一. 史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 灭楚降越后,于吴、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辖20多个县,并在地域近中心设 置钱塘县,钱塘县即是今杭州市的前身,从此拉开了杭州作为城市的历史新篇章. 刘宋泰始年间(465 - 471 年) 之前,钱塘县治所在的城市聚落已经沿江干水运路线自柳浦向北拓展到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一带,并设置 “新城戌”兵营. 六朝时期钱塘县治治所及其城市聚落的建设与拓展,为隋代及其以后历代杭州城市的建 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北宋的“东南第一州”:
北宋时期,杭州已经成为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杭州人口增加了一倍。城市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唐以 来,杭州逐渐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城市商业也十分繁荣,神宗熙宁十年杭州超过广州南海郡。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江河运输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宋太宗端拱二年设立市舶司,杭州成为全国散打对外 贸易港之一,“道通四方,海外诸国,物资丛居,行商往来,俗用不一”。 总之,五代至北宋前期,杭州已成为“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的大都会了。
六 井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吴越国的首府杭州:
吴越国地分十三州一军,定都杭州,别名西府,或称西都。这是杭州作为封建帝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1949年将杭州市定为省直辖市和省会所在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将杭州市定为浙江省直辖市和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8区。

将杭州市上城等5区改为区公所将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5区的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市区面积为252.835平方公里。

撤销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等三区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原属建德专区的分水、桐庐两县划归临安专区管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4个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

将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杭州市建立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笕桥、上塘、古荡等10个区建制。

将杭州市所辖杭县改由省直辖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临安专区,所属新登、富阳两县由省直辖;桐庐、分水2个县划归金华专区;1950年1953年1951年1952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为南宋古都、浙江首府,杭州因运河而兴,后发展为以西湖为中心,再到以钱塘江为轴跨江发展、拥江发展的特大城市,其版图在历史沿革中不断变化。

回望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余年里,杭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调整变更,市辖区数量、市区面积不断增量扩张,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提升,正向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

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将原中城区并入上城、下城2个区。

将建德县部分区域划入寿昌县管辖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杭县,将原杭县瓶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管辖,其余35个乡镇和余杭县的闲林乡划归杭州市管辖。

撤销遂安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淳安县,两县合并定名为淳安县。

撤销于潜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昌化县。

撤销余杭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安县。

撤销新登、分水两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桐庐县。

撤销寿昌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建德县。

宁波专区的萧山县划归杭州市撤销建德专区及区划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所属的临安、昌化两县划归嘉兴专区管辖;开化、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富阳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杭州历史变革详解

杭州历史变革详解

杭州现貌 历史变迁 影响因素 对比周管 发展现状 规划展望
草创阶段(隋朝时期) 1.修建城池
隋开钱 塘江沿岸的江干一带筑城,建立了 杭州州治。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 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 的凤凰山麓,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 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 奠定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和浙东、浙西 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 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 区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 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 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至武汉成都 海运贯通 形成“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 台温闽广等地 出镇江北通淮泗
格局
杭州现貌 历史变迁 影响因素 对比周管 发展现状 规划展望
鼎盛时期(南宋时期) 修建宫城 扩城修垣 兴建封建礼制建筑 居住空间发生转变 商业网络形成 园林建设 城厢发展 城市格局
都城采用了宫城、罗 自南宋定都临安城以来,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 城两重城的型制。临安城 钱氏三次增筑杭州城时, 南宋临安进行了大量的园 工商业更加发达,城市人口 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 的主体结构继承了吴越西 已经基本确定了杭州城的西界、 林建设,数量之多甲于天下。 成倍增长,导致城市过于拥 “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 府的“南宫北城”的格局。 北界和东界,后唐同光二年, 当时临安不仅财宝敛聚,而 挤,致使城郊发展了很多的 城市发展的需要。至南宋 在吴越国的子城基 南宋统治者在扩建 宫城偏处南城垣下,城市 又确定了南界。南宋时期扩展 且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 市镇,如嘉会门外的浙江市, 临安城,这种“市坊制” 临安城旧“市坊制” 础上修建宫城,“周围 宫城的同时,陆续兴建 规划方向转向宫城北。将 东南城垣,使临安城进一步扩 画师和造园巨匠,他们凭借 北关门外的北郭市,江儿头 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 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 九里”,设有两座城门。 郊、庙、宫、观,使礼 吴越西府的主轴线辟为御 大。扩建后的临安城 ,南跨吴山, 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 的龙山市等,形成了一定规 巷制”所代替。将以往因 商业网所代替。 制日趋完备。 道,祖社分置御道左右。 博取了全国造园之长。 北达武林,右临钱塘江,左傍 模的居住聚落。 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 虽然形式多变,但主体结 西湖,南北长约十四里,东西 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 构仍旧保持了传统形式。 宽约五里。 地段的办法来组织城市聚 居生活。

杭州市行政区划ppt

杭州市行政区划ppt

经济发展
文化教育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经济强区,拥有众多高 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金融、商贸 、旅游等产业发达。
上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质的 教育资源,包括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中国 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
下城区
历Hale Waihona Puke 沿革下城区自秦代置县以来已有2000多 年历史,曾是杭州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之一。
生态保护优先
杭州市的行政区划强调生态保护优 先,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山水 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推动绿 色发展。
02
杭州市各区介绍
上城区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上城区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曾是南宋皇城所在地,是杭州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部偏南,东临钱塘江 ,西依西湖,南接萧山区,北靠拱墅区、 余杭区。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安区
地理环境
临安区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地处太湖源头的天目 山脚下,生态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
临安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天目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安古城等。
ABCD
经济发展
临安区以旅游业、林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 推进绿色发展。
教育资源
临安区拥有多所知名大学和中小学,为当地居民 和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萧山区
01
02
03
04
地理环境
萧山区位于杭州市南部,地处 钱塘江南岸,是杭州市的交通
枢纽和物流中心。
经济发展
萧山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拥有 多家知名企业和工业园区。
旅游资源
萧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如湘湖风景区、跨

杭州简介

杭州简介

风景名胜
• 西湖十景(曲桥闻春
雷,南风观秋月) 断桥残雪
• 新西湖十景(翠霞环
龙溪,云雨飞虎山) 雷峰夕照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舍其杭(方舟)于此,因有"余杭"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舍其杭(方舟)于此,因有"余杭"、" 禹杭" 禹杭"之名。春秋时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又属楚。秦并天下,于始皇二十 五年( 222)设钱唐县。西汉承秦制,仍称钱唐。新莽时改称泉亭县。东汉复改为钱唐县,属吴郡。 五年(前222)设钱唐县。西汉承秦制,仍称钱唐。新莽时改称泉亭县。东汉复改为钱唐县,属吴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4县,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4县,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 废郡为州,首次有"杭州"之名,并将城池由灵隐山下迁至柳浦西(今江干) 废郡为州,首次有"杭州"之名,并将城池由灵隐山下迁至柳浦西(今江干)。辖钱唐、余杭、富阳、 盐官、于潜、武康6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大业三年(607)改为余杭郡。唐武德元年(618) 盐官、于潜、武康6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大业三年(607)改为余杭郡。唐武德元年(618) 置杭州郡;武德四年(621)因避国号讳,改"钱唐" 钱塘"。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置杭州郡;武德四年(621)因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8 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8 县。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于893年建都杭州,历5帝共86年。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分设 县。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于893年建都杭州,历5帝共86年。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分设 钱塘、仁和两县;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 钱塘、仁和两县;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 盐官9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宫于杭州,改名临安。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于此,称行在 盐官9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宫于杭州,改名临安。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于此,称行在 所,历8帝共148年。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下临安,复改名杭州。元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 所,历8帝共148年。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下临安,复改名杭州。元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 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以钱塘、仁和二县分治)。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置浙江行省, 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以钱塘、仁和二县分治)。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置浙江行省, 仍为省治。明改称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杭州府城设钱塘、仁和两县,为浙江省兼杭 嘉湖道治所。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1914年设道制, 嘉湖道治所。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1914年设道制, 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属各县归钱塘道管辖。1927年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 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属各县归钱塘道管辖。1927年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 江省,仍为省会。1949年 江省,仍为省会。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杭州,5月24日成立杭州市人民政府。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杭州,5 24日成立杭州市人民政府。

08、杭州历史地理 满清杭州

08、杭州历史地理 满清杭州

八、满清杭州清承明制,有清一代均称杭州府,但杭州府隶属浙江行省多有变更,清初隶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顺治十五年(1658)改属为浙江行省,康熙六年(1667)复改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七年(1668)又复属为浙江行省,此后隶属又略有变动,及至乾隆十九年(1754)直至清末,最后被确定为隶属于闽浙总督、浙江行省、杭嘉湖道,为浙江省省会及杭嘉湖道治所。

清初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杭州府下辖九县:钱塘、仁和、富阳、余杭、临安、於潜、新城、昌化和海宁;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宣统二年(1910),因海宁县升为州,而辖八县一州;及至清末宣统三年(1911),因裁撤钱塘、仁和两县,归并杭州府直辖,故下辖六县一州。

尽管上隶下辖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动,但杭州府的地域范围在清代一直未变。

1、雉堞袭旧,增筑满营清代杭州城墙沿袭明城墙,其范围界限没有变化,明末有人作了统计,其计算结果为:“杭州城计九千八百五十三堞。

万历四十年(1612),每堞用鱼脊石版一片覆之,堞每高六尺,长一丈八尺”。

1但有清一代,还是有多次维修城墙的记录。

顺治十五年(1658)总督李率泰“并女墙二垛为一”,2因此,清代杭州城墙的女墙垛口较宽,从保存至今、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旧照片可以看到这一城墙改造的结果(参见旧照片《古钱塘门》)。

康熙五年(1666),“永昌门毁,总督赵廷臣重建”,3又以“永昌门为李自成号,改曰望江门”。

4康熙八年(1669),“清泰门圮,知县何玉如捐俸鼎新”。

5康熙二十四年(1685),“巡抚赵士麟以城久颓坏,楼橹俱圮,捐俸,委府卒靳襄、宋德深等修造”,6“而雉堞既崇,翠彩复丽屹然,称天险焉”。

7雍正五年(1727),“巡抚李卫修城”。

8“自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后,城垣修治,均无案牍可稽。

同治三年(1864),省城克复,大加善治。

其后岁时修葺见于档案者:同治十三年(1874),通判刘梓材修庆春门城墙……;光绪元年(1875),副将康荣诏修清泰门城墙……、知县程钟瑞修艮山门城墙……;(光绪)三年(1877),同知陈锡永修凤山门城墙……、知县倪望重修钱塘门城墙……、又修涌金、清波两门城墙、又修庆春门城墙……、同知宗修涌金门城……;(光绪)九年(1883),同知唐怿榕修清泰门城墙……、知县庄殿华修涌金门起至云居山钱王祠一带城墙……。

浙江杭州的历史沿革

浙江杭州的历史沿革

浙江杭州的历史沿⾰(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曾乘⾈航⾏经过这⾥,并舍其余杭(“杭”是⽅⾈)于此,故名“余杭”。

⼀说,禹⾄此造⾈以渡,越⼈称此地为“禹杭”,其后,⼝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归⼊楚国的版图。

秦统⼀六国后,在灵隐⼭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七年⼗⽉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钱唐,临浙江,⽔波恶……。

”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万松岭修筑了第⼀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

因外族相继⼊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湖”之称。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的名刹。

随后有⽅⼠许迈及葛洪等⼈在武林⼭下、韬光、宝⽯⼭⼀带进⾏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胜⽔也渐次开拓。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次出现 隋王朝建⽴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年,在凤凰⼭依⼭筑城,“周三⼗六⾥九⼗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研究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研究

其次,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的湖光山色到现在的文化 景观,西湖的文化价值逐渐得到了提升和发扬。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 使西湖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 景点的命名和开发,都反映了文化在西湖风景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功能也不断增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湖作为 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为了满足游客的 需求,景区管理部门不断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游客能够 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西湖的美景。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西湖的人工地形造景艺术具有独特的 魅力。例如,苏堤春晓,其筑堤堆岛,分水成景的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形成 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另外,通过就土造势,师法自然的处理手法,西湖的微 地形和假山也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观赏点。
此外,“时空借景,四时变幻”也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形造景艺术的亮点。借 助自然的光影变化和季节更替,西湖的景色也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春天,万物 复苏,花开满园;夏天,荷叶连连,荷花争艳;秋天,枫叶满山,丹桂飘香; 冬天,雪覆山川,银装素裹。每个季节,西湖都能给游客带来新的惊喜。
一、历史沿革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书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 对西湖进行过赞美和描述,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宋代,西湖成为 了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场所,苏东坡、欧阳修等文化名流在此留下了许多名篇 佳作。
在明清时期,西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明朝弘治年间,杭州知府李东 阳对西湖进行了全面的疏浚和修缮,使西湖更加美丽。清朝时期,西湖的整治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园林建筑得以修建和翻新。
这些传统风景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深远影响。道家文 化强调自然、和谐、平衡,这在西湖的传统风景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苏 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等景点的命名,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城市建设史-06宋元时代的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06宋元时代的城市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
七、辽上京
1、规划结构明确,皇权思想突出。 三重城垣,大内、皇城、汉城及外 廓,有明显的主轴线。 2、分区规划 ★大内:设有主要宫殿。 ★皇城:设有国家官署行政区,以 宫城为中心,中轴对称,十字型道 路骨架,有四门。 ★汉城:汉族居民主体的居住生活 区,有城墙与皇城分隔开来。既重 皇权又有番汉掺合,是该城市布局 的一个显著特征
3、城市总体布局:三套方城,南北长,东西短
★最内皇城,也称大内(紫 禁城),周围五里,宫城居中, 四面开门,南正门为宣德门, 是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 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城外有护 城河;
★第二重里城,又称内城, 四面有10个门,城门均设置瓮 城,外有宽阔城壕。里城内主 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 店、作坊、瓦子等; ★最外罗城(外城),周围 40多余里,每百步,设马面、 战棚,布置商业、作坊、寺观 民居、瓦子等。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
• 三、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新现象
6、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物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宋金以 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 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洛阳、开封等一些重要城市后 期逐渐衰落。 7、除元大都等少数城市外,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 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北 宋
十 国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
• 一、宋元时代社会历史背景
北宋(开封)统一了中国,但一开始就受到北方辽(契丹族) 、金(女真族)等威胁。后来金灭了辽和北宋,宋高宗退守江南( 南宋、临安),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之后蒙古族兴起,灭金、南宋 ,并征服了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东部,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元朝。

杭州新城县今昔考

杭州新城县今昔考

杭州新城县今昔考袁氏家谱网袁资友武夷山《袁氏家谱》记载:我祖世居杭州新城县百丈村。

看《富阳县志》,所谓杭州新城县,或叫新登县,只是历史上存在的县,故址位于今浙江西北部的富阳市,总面积629平方公里。

新城县是新登县的原名,公元226年由富春县析出。

公元907年,改名为新登县。

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

1961年8月,新登并入富阳县。

1958年10月新登县建制撤销。

1961年12月,原新登、富阳地从桐庐县析出,合臵富阳县(现为富阳市)。

经查,历史上的新城县百丈村,现名富阳市渌渚镇杨袁村,位于新登百丈山东南向。

一、杭州新城历代沿革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杭州复降为州。

同年,从杭州划武康县还属湖州,划桐庐县还属睦州。

太平兴国四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10道,杭州属两浙道,次年罢道,并改杭州镇海军节度为宁海军节度。

太宗至道三年(997),设路、州、县三级,分全国为15路,杭州属两浙路,为路治所在。

州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富春县复名)、於潜、新城(新登县复名)、盐官、临安(安国县复名)、昌化(吴昌县改名)9县。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

高宗绍兴二年(1132),分两浙路为东、西两路,浙西路治临安府。

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升赤县(京都),辖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盐官、昌化7县为京畿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即宋恭帝德祜二年),元军攻占临安府,没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

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

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臵总管府。

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

杭州路治钱塘、仁和县,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新城、於潜、昌化8县和海宁州(由原盐官县改建)。

二、杭州新城袁氏由来东安袁氏(即新登袁氏或新城袁氏)来源于汝南袁氏,其发展分二个时期:第一时期,南北朗时刘宋尚书袁氏第十一世祖袁粲随司马渡江南迁,遂举家迁居浙江东安(今富阳新登),唐末避乱于桐庐桐君山,之后迁居分水桐江侯浦。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

杭州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城市概况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杭州素以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著称于世。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城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是举世闻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城南“一江流碧玉,两岸染红霜”壮丽的钱塘江依城而过;城北和东北面为杭嘉湖平原,沃野千里,田园如画;京杭运河等十余条古河道和数不清的池塘纵横在城乡之间,一派水乡城市风光。

目前杭州仍保留着这种“依江带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特有环境风貌。

吴山、宝石山一南一北锲入市区,遥相呼应,与城市、湖面构成了极其优美的城市空间轮廓线。

天赋的自然条件加以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杭州独特的风貌。

浙江:杭州城市风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二、历史沿革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萧山区跨湖桥一带就产生了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的、发展水平很高的跨湖桥文化,使杭州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约5300—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祖先创造了以玉器、黑陶为特征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文明起源阶段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文化,使杭州成为史前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大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文明的圣地。

杭州,雷峰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杭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二千二百多年。

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县,属会稽郡,是杭州最早的建制。

王莽时(公元9-23年)改钱唐为泉亭县,东汉时恢复旧名钱唐县,属吴郡,县治从灵隐山迁至宝石山东面,后又置钱塘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唐郡,设置杭州。

开皇十一年,州治从宝石山麓迁至凤凰山下,依山筑城,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杭州作为大运河南端的起讫点,地位日益显要,经济逐渐繁荣,到隋朝末年,杭州已发展成为珍异所聚、商贾辐辏的商业都市。

杭州是哪个省

杭州是哪个省

杭州是哪个省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方面,为您介绍杭州所在的省份——浙江省。

一、地理位置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浙江省中部偏北,东临上海,南接福建,西南界靠近江西,北界与安徽相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8°01′-31°17′。

二、历史沿革杭州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时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杭州是南宋(1127-1279年)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和富庶的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杭州一直是中国文化、商业和政治的中心之一,曾多次成为中国的首都。

三、经济发展1. 传统产业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杭州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几十年里,杭州经济以传统的丝绸、茶叶、丝绸织造和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为主导发展起来。

其中,杭州的丝绸产业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品质的产品享誉全球。

2. 新兴产业近年来,杭州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一直处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前沿。

杭州是中国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杭州还拥有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浙江大华等,为杭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杭州也以其发达的服务业而闻名。

旅游业是杭州最重要的服务业之一,西湖景区被誉为中国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此外,杭州还发展了健康医疗、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多个服务领域,为城市的经济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文化和旅游杭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

作为千年古都,杭州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如西湖、灵隐寺、六和塔等。

这些古迹和景点不仅是旅游资源,也体现了杭州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杭州的传统文化也是独具匠心的。

茶文化是杭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井茶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而且在全球享有盛誉。

杭州还有自己的美食文化,著名的杭帮菜以清淡、鲜美的口味著称。

杭州知识

杭州知识

杭州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省,副省级城市,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

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

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还是五代吴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中文名称:杭州外文名称:Hangzhou City别名:杭,,,杭城,等行政区类别:,省会城市所属地区:,下辖地区:8个,2个县,3个政府驻地:杭州市环城北路318号电话区号:0571邮政区码:310000地理位置:南沿,下游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870.04万(2010年)方言: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url灵隐寺,等机场:火车站:杭州站,杭州东站,杭州南站等车牌代码:浙A地区生产总值:7,011.8亿元(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78,156.5元(2011年)市树市花:市树:,市花:现任市长:邵占维著名学府:、等杭州城标杭州市(本地吴语读音(IPA):愂tsei)简称,中国浙江省,副省级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科教中心,副中心城市和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的金融中心和行政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古时杭州曾称“”、“”、“”等。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处南缘,拥有约2300年的建城史,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

、、以及周边丘陵构成了杭州的山水美景。

自古以来,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素有“东南第一州”之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赞美西子湖之美。

活跃的多元化经济和发达的文化教育使杭州成为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市花:桂花市树:香樟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东临杭州湾,南与、相接,西南与相接,北与、两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宣城交接。

从城市史看杭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从城市史看杭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发 掘利用与融合创新 ,为其 杭 州 人 有过 许 多 这 样 的 巨大 创 痛 :唐 大 历 十年 海 城 市升 级寻 求深 层次 的文化 动 力 。 潮漂荡州郭五千余家 , 船千余 只, 全家陷溺者百余 户 ; 咸 通 元 年 海 水 曾 冲决 入 杭 城 ; 政 和 八 年 , 唐 宋 汤村 海 溢 , 民居 田庐 凡 数 十里 ; 坏 明永 乐 元 年 , 汤 杭 州市 区 的陆地 成 形 ,受 近 千万 年 来 的海 水 镇 、方 家塘 沦 于 江 者 四百 余 户 ,溺 民居 及 田四千 和 钱塘 江水 冲击 、 沙 沉 积作 用 , 过 数 次 海 陆 沉 顷 ; 泥 有 永乐九年海又决 , 流移六千 四百余户 , 田一 陷
为独特 内涵的城 市审 美文化 。 在历 史长河 中 , 社会 政治的 变革与经济的进 步是推 动杭 州城 市文化 兴盛的根 本
基础 , 来移 民及 其文化则加速 了杭 州城 市文化 的重组与 变革 , 外 创造 了新的城 市文化精神 。历代杭 州城 市建 I 设, 在极 大改 变 了城 市外观 和 空间格局 的 同时 , 有效 适应 了当时城 市人 口的急剧 增 长和经济 的发展 , 激 了 刺 城 市区域 内部 职能的分化 , 使杭 州在政 治、 I 经济、 文化等发 面成 为全 国闻名 的大都市。
关 键 词 : 州 ; 市 史 ; 市 文化 杭 城 城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2 55 F 9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2 5 2 1 )4 0 3 — 5 1 7 — 3 9(0 1 0 — 0 7 0
深 厚 的文 化 底 蕴是 一 个 城 市 悠 久历 史 的璀 璨 曾经 过 沧海 桑 田 的巨大 变化 。 结 晶 , 是 未来 发展 用 之不 尽 的文 化资 源 。今 天 杭 也 海 潮 和 钱 塘 江 潮 的 破 坏 力 也 是 非 常 巨大 的 , 州 在极 力 打造 生 活 品质 之 城 、休 闲 之都 、宜 居 城 给杭 州 带来 过无 数 的灾 难 。堤岸 溃 蹋 , 水 倒灌 , 海 市 、 境友 好 型都 市 和 文 化 之都 时 , 环 都离 不 开 对 其 平 地 陆 沉 、 塘崩 溃 、 海 田禾 淹 没 , 舍 漂流 , 庐 历史 上

杭州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型与发展

杭州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型与发展

杭州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型与发展作者:张本效李科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与质量提升,是杭州市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利好和基础条件。

这些重要的外部条件推动和诱导着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由建国后的初始状态,一步步升级为具有“样板”意义的先进典型。

本文从系统梳理杭州市城市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及管理职能的转换与更替入手,透视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期对新形势下特别是G20峰会成功召开后,杭州市城市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些许启迪。

一、杭州市城市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53年6月1日成立的杭州市环卫处。

当时,杭州市环卫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道路清扫、垃圾粪便收集清运和销售,是杭州市卫生局管理下辖的一个职能部门。

1980年1月,杭州市环卫处划归杭州市城建局。

1983年10月,杭州市城建局撤销,成立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环境卫生管理处。

1984年9月,建立杭州市市容管理办公室(简称“市容办”)。

1989年10月,撤销杭州市市容办和杭州市环卫处,成立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系杭州市城市管理的协调机构,由杭州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和协调杭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负责城市街面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同时,杭州市各区也相应成立了区城管办。

1991年6月,杭州市城管、环卫两部门分开设立,成立杭州市环卫处,归属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定员25人(1991年9月,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体制,杭州市设立城管监察大队,归属杭州市城管办。

区设城管监察中队,由区政府委托区城管办代管)。

1994年9月15日,撤销杭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建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2001年9月9日,成立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03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浦 丘陵
沉积平 原
钱塘江
杭州的初期发展。
Development
草创阶段(隋朝时期)
隋朝的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却起了奠基作用。 改名杭州 隋开皇9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改钱唐郡为杭州,这是杭州名称之始, 移州治余杭,第二年还治钱唐。 修建城池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凰山下的柳浦即今钱塘江沿岸的 江干一带筑城,这是杭州筑城的最早记载。建立了杭州州治,“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国 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功能分区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 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 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开通运河 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 和浙东、浙西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区 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的作用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
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
湿润。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气候
这些杭州特有的环境均影响了杭州从古至今的建筑规划布局。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杭州的发展上升阶段。
Development
定型阶段(吴越时期(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唐至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杭州地位逐渐上升,城区不断拓展。 “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 隋代杨素始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 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钱镠在州治、节度使治所的基础上营建宫城,保持了隋唐以来的这一 城市布局,体现了“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格局特色.此后南宋在杭州建都,营建宫城与 扩展杭州的外城,也效仿并继承了这一古制,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吴越杭州城的城市格局,给 后来的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城市型制 杭州城凡三重,子城、内城、罗城,规模宏大,城区面积较唐时扩 大一倍以上.经过几次扩建以后,整个杭州城南北修长,东西较为狭窄,形似腰鼓 ,故当 时有人又称杭州城为“腰鼓城” .这是古代杭州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钱塘县:始皇“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四百二十里从狭中 渡”。当时转塘、袁浦、周浦一带当时为一片汪洋,而钱唐则为 灵隐山中的小县。
海湾 灵隐
丘陵
杭州的诞生。
钱塘江
Beginning
萌芽阶段(秦汉-六朝时期)
西汉初,江潮淤积,钱江南移。有”钱唐有武林山,武林水。此时钱唐为会稽郡 治。
东汉时,郡议曹华信在今清波门云居山麓至钱塘门一带筑塘,塘成后西湖逐渐形 成。华信所筑大塘大致与今湖滨路南山路吻合,实为西湖第一堤。时西湖叫做明圣湖。 后钱唐县移至明圣湖北,宝石山东,这是至隋初建州之前大约500年间钱唐县治的所 在。
杭州全面发展的时期。
Weak
衰落阶段(元明清时期)
元灭南宋后,杭州城的政治地位下降,由国都京城降为一般的府州城市.期间几经战火,城市破 败严重,虽有复兴发展,但始终没有超越南宋临安城的建设成就。 城市南缩东拓,中心北移 元末张士诚据杭州,改筑杭州城垣.东则自艮山门至清泰门向东 拓展三里,括市河于城内.南则自候潮门以西缩入二里,截凤凰山于城外,以和宁门为南门.南 宋宫城在宋末被火焚毁,元、明政治统治中心移至涌金门与清波门之间的杭州府治。 城中之城 清代杭州城市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城中筑 城.顺治七年(1650年),“增筑满 洲驻防营于城内西北隅,周十里,凡五门”.因内驻八旗军及其家眷,故俗称“旗下营”.清代 满营的修筑,是杭州城市政治中心北移的必然结果。 城厢进一步发展 始于南宋时期的城厢地区继续发展,新增了如沙田市、米市、横塘市、 昭庆寺市、松木场市、德胜桥镇市、拱宸桥市等等。
体现在城市规划思想方面就是《管子》中提出“因天材,就地利”、出其自然、顺 乎规律的规划思想,它与《周礼》的礼制等级规划思想一起,共同形成我国古代两种重 要规划思想体系。
杭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古代杭州城市建设无法完全体现《周礼·考工记》的筑城思想, 不规则的形似“腰鼓”的城墙、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体现了“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 思想。
刘宋泰始年间(465-471年)之前,钱塘县治所在的城市聚落已经沿江干水运路线自 柳浦向北拓展到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一带,并设置“新城戌” 兵营.
六朝时期钱塘县治治所及其城市聚落的建设与拓展,为 隋代及其以后历代杭州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江干沉积,钱塘江发育除良好的天然港口,水路兴盛,促进商业发展, 导致县址东进。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革沿
development and history
Introduction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相接,西南
与衢州相接,北与湖州、嘉兴两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
省宣城交接。
——区位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
古代建筑规划思想在杭州的应用。
前期的古代杭州——斗争、拓展 随着西湖和杭州陆地的不断形成,杭州城由从西湖群山中走出,落址于凤凰山下.隋朝所建的州
治城经唐朝百年盛世,规模没有发生变化。吴越时期,杭州城隋朝州治城的“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 拓展为吴越西府的“凡七十里”.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以北、东为主,整个城市南北修长、东西狭窄, 形似“腰鼓”,奠定了杭州几千年来的城市格局.前期的古代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在与自然的斗 争中不断拓展和发展。(图左) 中期的古代杭州———充实、完善
总结:秦代山中小县—— 魏晋县址东进 ——隋代修筑城垣
Pesk
鼎盛阶段(南宋时期)
兴建封建礼制建筑 南宋统治者在扩建宫城的同时,陆续兴建郊、 庙、宫、观,使礼制 日趋完备在宫城左侧建太庙,右侧建社稷坛,符合“左祖右社”的惯例。 居住空间发生转变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 城市发展的需要。至南宋临安城。“市坊制”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巷制”所代替。 将以往因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段的办法来组织城市聚居 生活。 商业网络形成 临安城旧“市坊制”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商业网所代替。传统的集 中市制改变成以全城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坊巷的商业网点所组 成的商业网。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如瓦子、茶楼、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内。
杭州在挫折中前进探索。
Conclusion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古代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就是宫城居于全城核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大型封 建礼制建筑、中轴对称、官民不相参,体现了对这种皇室的尊崇,形成了尊卑有序的城 市格局。正如《周礼·考工记》中所规制的“匠人营国”制度一样。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自然,“道法自然”的观念使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观 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 还是道家,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高度统一的,都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 存共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就是对这种和谐关系的反 应,杭州“湖城一体”的城市格局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阐释。
正确规划 错误道路
意识的觉醒 历史的遗失
杭州的发展在历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历经浮沉。
Beginning
萌芽阶段(秦汉-六朝时期)
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春秋战国初期,今天的杭州地区尚属吴、越两国的边 境拉锯地区。 至秦代,这个地理单元终于在行政上与全国实 现了 统一.史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灭楚降越后,于吴、 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辖20多个县,并在地域近中心设置钱 塘县*,钱塘县即是今杭州市的前身,从此拉开了杭州作为 城市的历史新篇章。
历经北宋的稳定发展,南宋定都杭州,古城由一般的府州城市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入了巅峰时期.城市功能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不断充实和完善古城的整体 空间.市坊制的解体,最终形成了开放的坊巷式居住区和多层次的商业网.由于城市人口成倍增长使城 郊发展了很多的市镇,城厢地区形成。(图中) 后期的古代杭州———重组、外拓
杭州全面发展的时期。
Pesk
鼎盛阶段(南宋时期)
园林建设 南宋临安进行了大量的园林建设,数量之多甲于天下.当时临安不仅财宝敛聚, 而且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画师和造园巨匠,他们凭借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博 取了全国造园之长.因此在园林设计上“因其自然,辅以雅趣”,形成山水风光与建筑空间交 融的风格,在我国园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城厢发展 自南宋定都临安城以来,工商业更加发达,城市 人口成倍增长,导致城市过于拥 挤,致使城郊发展了很多的市镇,如嘉会门外的浙江市,北关门外的北郭市,江儿头的龙山市 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居住聚落。 城市格局 都城采用了宫城、罗城两重城的型制.临安城的主体结构继承了吴越西府的 “南宫北城”的格局.宫城偏处南城垣下,城市规划方向转向宫城北.将吴越西府的主轴线辟 为御道,祖社分置御道左右.虽然形式多变,但主体结构仍旧保持了传统形式。
杭州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一个环境宜人的宝地。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 杭州这片土地上进行建筑活动,规划用地。一步一步的形成了今天的杭州。
古杭州发展
萌芽时期 秦汉—六朝
草创时期 隋
定型时期 五代十国吴越国
发展盛期 南宋杭州城
衰退期 元—清
近现杭州发展
民国发展
风景疗养城市 1953-1958
重工业综合城市 大跃进时期
总结:秦代山中小县—— 魏晋县址东进 ——隋代修筑城垣
Development
定型阶段(吴越时期(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唐至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杭州地位逐渐上升,城区不断拓展。 城市空间向东北扩展 隋建杭州城,城南部属丘陵,且近钱塘江,城西则濒西湖.在杭州城市的 扩展发展上,由于杭城的南部与西部受到江、湖的限制,不宜扩展,于是便向城市的东部与北部 扩展.钱镠对杭州城进行了三次扩建,周围达35km。 建设西湖 自唐代李泌凿六井,白居易浚西湖筑捍湖堤后,西湖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钱镠专门设有一千人的撩湖兵疏浚西湖,同时在西湖的内外建造了大量的寺院、 佛塔.丰富了杭州的城市空间,同时也为杭州日后在文化上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形成城市的主轴线 钱镠在扩建杭州城的同时,也规划了杭州城市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南端 是吴越国的王宫,北端则为市坊、民居群,这条主轴线是同盐桥河基本平行的主 干道,一河一 道自南至北,纵贯杭州城.此后,这条城 市中心轴线,千余年来未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