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合集下载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制动器是用来减速和停止运动物体的一种装置。

在设计制动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制动力的大小、制动距离的要求、制动器材料的选型、热力学效应以及制动器的结构设计等等。

首先,要确定所需的制动力大小。

制动力是指制动器施加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减速度和停止的时间。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力:制动力=质量×减速度其中,质量是指运动物体的质量,减速度是要达到的减速度。

根据这个制动力,可以选择适当的制动器结构和材料。

其次,要确定制动距离的要求。

制动距离是指从开始制动到停止的距离,它的大小决定了制动器制动的效果和占用的空间。

制动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距离=初始速度²/(2×减速度)其中,初始速度是运动物体开始制动时的速度,减速度是物体的减速度。

根据这个制动距离,可以调整制动器结构和制动参数的设计。

然后,要选择适当的制动器材料。

制动器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以保证制动效果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制动器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还需要考虑制动温度的影响,因为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能导致制动器材料的热膨胀、软化或者燃烧。

最后,要进行制动器的结构设计。

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动器类型(如摩擦制动器、液力制动器和电磁制动器等),确定制动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设计制动器的摩擦面积和接触面形状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制动器的尺寸、重量和安装方便性,以保证制动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在制动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制动器的可靠性、维修性以及制动器和运动物体之间的适配性。

制动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的试验验证。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扭矩: 领蹄:111ϕ∂⨯⨯=K r F M δ从蹄:222ϕ∂⨯⨯=K r F M α求出1ϕ∂K 、2ϕ∂K 、1F 、 βθ2F 就可以根据μ计算出制 动器的制动扭矩。

一.制动器制动效能系数1ϕ∂K 、2ϕ∂K 的计算1.制动器蹄片主要参数:长度尺寸:A 、B 、C 、D 、r (制动鼓内径)、b (蹄片宽)如图1所示; 角度尺寸:β、e (蹄片包角)、α(蹄片轴中心---毂中心连线的垂线和包角平分线的夹角,即最大单位压力线包角平分线的夹角,随磨擦片磨损而增大);μ为蹄片与制动鼓间磨擦系数。

2.求制动效能系数的几个要点1)制动时磨擦片与制动鼓全面接触,单位压力的大小呈正弦曲线分布,如图2,m axP 位于蹄片轴中心---毂中心连线的垂线方向,其它各点的单位压力σsinmax ⨯=P P ;2)通过微积分计算,将制动鼓 与磨擦片之间的单位压 力换算成一个等效压力, 求出等效压力的方向σ 和力的作用点1Z 、2Z (1OZ 、2OZ ),等效力 P 所产生的摩擦力1XOZ (等于μ⨯P )即扭矩(需建立M 和蹄片平台受力F 之间的关系);实际计算必须找出M 与F 之间的关系式:ϕ∂⨯⨯=K r F M3)制动扭矩计算蹄片受力如图3: a. 三力平衡领蹄:111OE H M ⨯=从蹄:222OE H M ⨯=b. 通过对蹄片受力平衡分析(对L 点取力矩)()1111G L H b a F ⨯=+⨯()1111/G L b a F H +⨯=∴()11111/G L OE b a F M ⨯+⨯=111ϕ∂⨯⨯=K r F M∴ 1111G L OE r B A K ⨯+=∂ϕ 同理: 2222G L OE r B A K ⨯+=∂ϕc. 通过图解分析求出1OE 、2OE 、11G L 、22G L 与制动器参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1ϕ∂K 、1ϕ∂K 。

3.具体计算方法: 11-⨯=∂ργϕKl K ; 1'2+⨯=∂ργϕKl KrBA l +=; rC B K 22+=1) 在包角平分线上作辅助圆,求Z.圆心通过O 点,直径=ee e r sin 2sin4+⨯画出σ角线与辅助圆交点,即Z 点等效法向分力作用点。

盘式制动器制动计算

盘式制动器制动计算

盘式制动器制动计算
1.制动力矩计算
制动力矩是盘式制动器产生制动力的重要指标,是制动器设计的基础
参数。

制动力矩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T=Fr*r
其中,T为制动力矩,Fr为制动力,r为制动器半径。

制动力的计算
涉及到车辆的质量、速度和制动时间等因素,常用的计算公式为:Fr=m*a/n
其中,m为车辆的质量,a为减速度,n为制动数(通常取2)。

2.摩擦力计算
Ff=μ*N
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制动盘方向的力。

摩擦系数是制动材料的重要参数,需要通过试验或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确定。

3.温升计算
ΔT=Q/(m*Cp)
其中,ΔT为温升,Q为制动器吸收的热量,m为制动器的质量,Cp
为制动器的比热容。

制动器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Ff*v*t
其中,v为车辆的速度,t为制动时间。

4.设计参数计算
A=T/(μ*p)
其中,A为制动器的有效面积,p为盘式制动器的接触压力。

以上为盘式制动器制动计算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得到盘
式制动器的设计参数和性能参数,实现对盘式制动器进行合理设计和选型。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还需要考虑制动器的热稳定性、耐磨性、抗
褪色性等因素,在设计和选用制动器时综合考虑,以确保制动器的安全可
靠性和使用寿命。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电机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力矩的数学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是指电机在制动状态下所能产生的力矩大小。

在制动过程中,电机通过反向施加力矩来减少或停止旋转。

电机制动力矩的计
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1. 首先,需要确定电机的特性参数,包括电机的额定电流(Ir),额定速度(N)以及电机的电磁转矩常数(Ke)。

2. 其次,根据电机的特性参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机的制动力矩(Tb):
Tb = (3 * Ir * Ke) / N
其中,Tb表示制动力矩,Ir表示电机的额定电流,Ke表示电机的电磁转矩
常数,N表示电机的额定速度。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制动力矩可以用于评估电机在制动状态下所能产生的
力矩大小。

了解电机制动力矩的大小对于设计和控制电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电机在制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停止或减速。

需要注意的是,电机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化模型,实际应用中还可能
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摩擦力、惯性等。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制动力矩是指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对旋转物体产生的阻力矩,用于控制物体的速度和停止。

在机械系统中,制动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产生制动力矩来控制和减速机械装置的运动。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制动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计算制动力矩所需的相关参数。

理解制动器的基本概念对于计算制动力矩是至关重要的。

制动器是一种用于控制机械装置运动的装置,通过对旋转物体施加摩擦力来减速或停止物体的运动。

制动器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制动盘和制动器。

制动盘是连接到旋转物体上的一个圆形盘,在制动过程中通过制动器施加的摩擦力来产生制动力矩。

制动器则是用于施加摩擦力到制动盘上的装置。

在计算制动力矩时,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参数:1.制动器的摩擦系数(μ):摩擦系数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无单位量,它表示制动器所能提供的制动力相对于制动盘上所施加的压力的比值。

摩擦系数越大,制动力矩越大。

2.制动盘的半径(r):制动盘的半径是指从制动盘中心到边缘的距离,它决定了制动器对于旋转物体施加的力矩大小。

制动盘的半径越大,制动力矩越大。

3.应用于制动盘上的制动力(F):制动力是施加在制动盘上的力,通过制动器产生摩擦力来控制旋转物体的速度和停止。

制动力越大,制动力矩越大。

通过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制动力矩(τ)的公式如下:τ=F*r*μ其中,τ是制动力矩,F是施加到制动盘上的力,r是制动盘的半径,μ是制动器的摩擦系数。

实际计算制动力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动器和应用场景来确定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和制动力。

制动器的摩擦系数通常通过试验测定得出,而制动力则取决于需要控制和减速的机械装置。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或者模拟计算来获得合适的制动力。

综上所述,制动力矩的计算是通过考虑制动器摩擦系数、制动盘半径和施加在制动盘上的制动力来实现的。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所需的制动力矩,从而实现对机械装置的减速和停止控制。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动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自动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很好用

自动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很好用

自动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很好用
制动力矩是指在制动器或刹车系统中转化为制动力矩的力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异,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

第一种公式是通过计算制动力矩的产品来获得。

制动力矩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制动力矩=制动力×制动臂长度
其中,制动力是刹车系统施加在制动器上的力的大小,制动臂长度是指从制动器作用点到制动器旋转轴心的距离。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力通常是通过制动踏板上的压力来提供的。

压力可以由踏板行程或踏板力来估算。

制动臂长度可以通过测量制动器组件的距离来确定。

第二种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是通过计算制动功来获得。

制动功是制动器所需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制动功=制动力×制动距离
其中,制动力是刹车系统施加在制动器上的力的大小,制动距离是指车辆由制动开始到停止所经过的距离。

制动功也可以通过计算制动力矩和制动角度的乘积来获得:
制动功=制动力矩×制动角度
制动角度是指制动器所需旋转的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制动力矩时,对于不同的应用和系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额外因素。

例如,汽车制动系统还需要考虑阻力系数、速度、摩擦系数等因素。

此外,制动力矩的大小也受到制动器设计、制动力的大小以及制动系统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总结起来,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计算制动力与制动臂长度的乘积或计算制动功来获得。

但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系统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公式和参数,并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制动器术语及关键数据计算方法

制动器术语及关键数据计算方法

制动器术语及关键数据计算方法制动器是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减速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在制动器中,有一些术语和关键数据是了解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和进行计算的基础。

1.制动器术语:- 制动力(Braking Force):制动器产生的阻力,用于减速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 制动系数(Braking Coefficient):制动器的性能指标,是制动力与垂直于制动轮的垂直反作用力的比值。

- 制动力矩(Braking Torque):制动器产生的扭矩,用于减速或停止车辆的旋转运动。

- 制动衰减(Brake Fade):长时间制动过程中,制动力和制动效果的减弱现象。

- 制动盘(Brake Disc):制动器中的旋转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与制动蹄接触以产生制动力。

- 制动片(Brake Pad):制动器中的摩擦材料,与制动盘接触,产生摩擦力以制动车辆。

- 制动蹄(Brake Caliper):固定制动片的部件,适应制动盘的旋转运动,并通过液压或机械力使制动片与盘产生接触。

2.关键数据计算方法:-制动力计算方法:制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力=制动系数×垂直于制动轮的垂直反作用力。

-制动系数计算方法:制动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或测试获得,通常以摩擦系数(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来表示。

摩擦系数可以通过试验台上的摩擦试验仪获得。

-制动力矩计算方法:制动力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力矩=制动力×制动半径。

制动半径是指制动盘中心轴线到制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制动片厚度计算方法:制动片厚度根据制动器的使用和磨损情况来确定。

通常制动片厚度应符合制动系统制造商的规定,以确保安全有效的制动性能。

-制动片寿命计算方法:制动片寿命取决于车辆的使用情况和制动系统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制动片的平均寿命为2万至4万公里。

但具体的制动片寿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更换。

为了确保制动器的正常工作,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对于制动片、制动盘等关键部件,建议在制动片磨损到规定极限时及时更换,以保证安全可靠的制动性能。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力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制动性能。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是制动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如下:\[ M = F \times r \]其中,M表示制动力矩,单位为牛·米(Nm);F表示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r表示制动器半径,单位为米(m)。

制动力矩是制动器产生的力矩,它是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对车轮产生的制动力的力矩。

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制动器半径。

制动力是制动器对车轮施加的制动力,它是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力。

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器的制动压力和摩擦系数。

制动器半径是制动器摩擦面的半径,它是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对车轮产生制动力的作用半径。

盘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器,它由制动盘、制动钳和制动片组成。

制动盘固定在车轮上,制动钳固定在车轮悬挂系统上,制动片安装在制动钳内。

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器卡钳会夹住制动盘,产生制动力,从而使车轮减速或停止。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设计和分析制动系统时进行制动力矩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制动力矩的大小需要满足车辆制动的要求,包括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制动温升等方面的要求。

制动力矩的大小与制动器的设计参数密切相关。

在设计制动器时,需要考虑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制动器半径。

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器的制动压力和摩擦系数。

制动器半径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制动要求和制动器的安装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制动力矩的计算需要考虑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制动压力、制动盘直径等因素。

制动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制动性能,因此在设计和分析制动系统时,需要对制动力矩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在制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制动力矩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盘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设计和分析制动系统时进行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制动扭矩:领蹄:111=K r F M δ从蹄:222=K r F M α求出1??K 、2??K 、1F 、βθ2F 就可以根据μ计算出制动器的制动扭矩。

一.制动器制动效能系数1??K 、2??K 的计算1.制动器蹄片主要参数:长度尺寸:A 、B 、C 、D 、r (制动鼓内径)、b (蹄片宽)如图1所示;角度尺寸:β、e (蹄片包角)、α(蹄片轴中心---毂中心连线的垂线和包角平分线的夹角,即最大单位压力线包角平分线的夹角,随磨擦片磨损而增大);μ为蹄片与制动鼓间磨擦系数。

2.求制动效能系数的几个要点1)制动时磨擦片与制动鼓全面接触,单位压力的大小呈正弦曲线分布,如图2,maxP 位于蹄片轴中心---毂中心连线的垂线方向,其它各点的单位压力σsinmax ?=P P ;2)通过微积分计算,将制动鼓与磨擦片之间的单位压力换算成一个等效压力,求出等效压力的方向σ 和力的作用点1Z 、2Z (1OZ 、2OZ ),等效力 P 所产生的摩擦力1XOZ (等于μ?P )即扭矩(需建立M 和蹄片平台受力F 之间的关系);实际计算必须找出M 与F 之间的关系式:=K r F M3)制动扭矩计算蹄片受力如图3: a. 三力平衡领蹄:111OE H M ?=从蹄:222OE H M ?=b. 通过对蹄片受力平衡分析(对L 点取力矩)()1111G L H b a F ?=+?()1111/G L b a F H +?=∴()11111/G L OE b a F M ?+?=111=K r F M∴ 1111G L OE r B A K ?+=同理: 2222G L OE r B A K ?+=c. 通过图解分析求出1OE 、2OE 、11G L 、22G L 与制动器参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1??K 、1??K 。

3.具体计算方法: 11-?=ργ?Kl K ; 1'2+?=ργ?Kl KrBA l +=; rC B K 22+=1) 在包角平分线上作辅助圆,求Z.圆心通过O 点,直径=ee e r sin 2sin4+?画出σ角线与辅助圆交点,即Z 点等效法向分力作用点。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操作力矩的公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汽车在制动时所需要的力和能量,从而使得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更高。

它的计算公式为:制动力矩 = 重力× 加速度× 汽车质量× 轮子半径其中,重力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加速度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减速)度数;汽车质量是指汽车的质量;轮子半径是指汽车轮子的半径。

例如,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重力为10N,加速度为2m/s2,汽车质量为1000kg,轮子半径为0.5m时,制动力矩就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制动力矩= 10N×2m/s2×1000kg×0.5m = 10000N·m上文中的公式是计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综合平均制动力矩,仅供参考,实际制动力矩还取决于汽车本身的特性,比如汽车质量、轮子尺寸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另外,此计算公式不能反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瞬间制动力矩,因此也无法准确表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动力矩。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考虑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操作力矩、转动惯量、轮胎阻力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大小。

此外,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路面状况、天气状况等,这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大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考虑这些外界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大小。

总之,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只能反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综合平均制动力矩,并不能准确表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大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考虑汽车本身的特性、外界因素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大小。

自动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

自动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
制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矩的计算涉及多个关键参数,包括制动鼓直径(或半径R)、制动蹄片宽度、包角α0、起始角β等。这些参数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公式相互关联,共同影响最终的制动力矩。首先,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出α1、α2、α3等中间角度值,进而利用这些角度值和摩擦系数f、凸轮轴位置h等参数,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BF1和BF2两个关键值。最终,制动力矩M的计算依赖于BF1和BF2的乘积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如气室工作气压P、气室有效面积S、气室效率η等。整个计算过程需要精确测量和严谨的数学运算,以确保制动力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制动力矩是指车辆运动中受到的扭矩,通常用来衡量汽车制动系统的效果。

它不仅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还影响着车辆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汽车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值得我们重视。

一、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F R = M,这里,F为制动力矩,R为轮毂半径,M为轮胎提供的最大制动力矩。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F = G P,这里,G为车辆重量,P为重心高度。

另外,当宽轮毂和车轮花纹相匹配时,可以使用A,B两个参数来更精确地计算F,其中A为轮毂最大承载负荷,B为轮毂宽度。

二、应用制动力矩的公式当计算制动力矩时,必须充分考虑汽车的重量,轮毂半径,宽度等参数。

通常情况下,重量越大,所需要施加的制动力矩越大;轮毂半径越小,制动力矩也越大;轮毂宽度越宽,制动力矩也越大。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参数,计算出最佳的制动力矩来保证车辆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三、制动力矩的实际意义制动力矩的正确计算可以使车辆的安全性有显著的提高。

也就是说,它提高了车辆在制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动距离及时间,从而使车辆在制动时有更大的安全距离。

此外,制动力矩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操控性能。

如果制动力矩不够,可能会导致汽车无法正常制动,甚至会发生危险的情况。

因此,正确的计算制动力矩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制动力矩的正确计算对于保障车辆安全和操控性能时至关重要的,它是汽车制动系统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制动力矩的公式可以简化为:F R = M,它是根据车辆重量、轮毂尺寸、轮毂最大承载负荷等参数来计算出最佳的制动力矩来保证车辆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驻车制动设计计算

驻车制动设计计算

219式中ϕ——该车所能遇到的最大附着系数;q——制动强度e r ——车轮有效半径。

一个车轮制动器应有的最大制动力矩为按上列公式计算结果的半值。

奥龙、德御系列车采用的是斯太尔前轴、后桥,制动器采用的是斯太尔领从蹄鼓式制动器,如图13.5所示,制动器的规格为前φ420×160/后φ420×185,制动器结构参数及制动力矩见表13.1、表13.2,由于奥龙、德御车制动系统中没有安装气压感载调节阀,所以整车制动力不可调节,对同一系列车,整车制动力分配系数为定值,所以,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相差较大,制动效率较低,前轮可能因抱死而丧失转向能力,后轮也可能抱死使汽车有发生后轴侧滑的危险。

图13.5 领从蹄鼓式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因此,对奥龙、德御系列车来说,可以通过调整轴荷分配来调整重心位置,使车辆满载情况下的同步附着系数接近可能遇到的路面附着系数,才能获得稳定的制动工况。

表13.1 斯太尔前、后制动器结构参数表13.2 斯太尔前、后制动器在各种制动气压下的制动力矩4.驻车计算图13.6为汽车在上坡路上停驻时的受力情况,由此可得出汽车上坡停驻时的后轴车轮的附着力为:结构参数 STEYR (前) STEYR (后) L(mm) 155mm 155mm a(mm) 160mm 160mm M(mm) 38mm 38mm 摩擦片包角0β 95° 110° 摩擦片起始角 29°8′ 21°39′ 制动臂长l(mm) 122 145 摩擦片宽b(mm) 160 185 制动鼓半径(mm) 210 210 ()a MP P 0 0.5 0.6 0.7 0.8 m N M u ⋅ٛ/)(1前 10811 12974 15135 17299 m N M u ⋅ٛ/)(2后13573 16287 19002 21717220图13.6 汽车在上坡路上停驻时的受力简图)sin cos (12ααϕϕg a h L Lg m Z +=同样可求出汽车下坡停驻时的后轴车轮的附着力为:)sin cos (12ααϕϕg a h L Lg m Z −=′ 根据后轴车轮附着力与制动力相等的条件可求得汽车在上坡路和下坡路上停驻时的坡度极限倾角α,α′,即由αααϕsin )sin cos (1g m h L Lg m a g a =+ 求得汽车在上坡时可能停驻的极限上坡路倾角为:g h L L ϕϕα−=1arctan 汽车在下坡时可能停驻的极限下坡路倾角为:gh L L ϕϕα+=′1arctan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第7.13.3条要求, 在空载状态下,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机动车在坡度为 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的 1.2 倍以下的机动车为 15%)、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 0.7 的坡道上正、反两个方向保持固定不动,其时间不应少于 5 min 。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与摩擦盘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减慢汽车运动。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是评估制动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从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制动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制动器主要由刹车盘(或鼓)和制动钳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被压缩并传递到制动钳中,使制动钳内的活塞发生运动。

制动钳的活塞会通过制动片将摩擦力传递到刹车盘上,从而减慢车辆的运动。

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是指制动器对车轮的制动力矩。

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会产生一个力矩,从而减慢车轮的转速。

制动力矩的大小决定了车轮的制动效果。

二、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如下:制动力矩=制动力×刹车半径。

1.制动力的计算制动力是指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其大小取决于刹车系统的设计和制动器的性能。

制动力的计算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因素:-车辆的质量:车辆的质量越大,所需的制动力就越大。

-刹车系统的设计:刹车系统的设计决定了制动力的输出方式和传递效率。

-刹车片材料和状态:刹车片的摩擦系数与制动力密切相关。

另外,刹车片的磨损状态也会影响制动力。

-刹车系统的液压压力:制动液的压力越大,制动力越大。

2.刹车半径的计算刹车半径是指刹车盘(或鼓)的半径。

刹车半径的大小决定了制动力矩的大小。

刹车盘(或鼓)的半径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或者根据制动器的设计参数确定。

三、制动力矩计算的实例假设一个汽车质量为1000千克,制动力为3000牛顿,刹车盘的半径为0.3米,测算制动力矩。

首先,根据制动力的计算公式,制动力=3000牛顿。

然后,根据刹车半径的计算公式,刹车半径=0.3米。

最后,根据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制动力矩=制动力×刹车半径=3000牛顿×0.3米=900牛顿·米。

因此,这个汽车的制动力矩为900牛顿·米。

架空乘人装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架空乘人装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架空乘人装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制动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摩擦力来减速或停止装置运动。

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制动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制动力矩是指制动器在制动状态下产生的力矩大小。

力矩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其计算公式为力乘以垂直于力的距离。

在架空乘人装置的制动器中,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2.制动器的半径:制动器的半径是指制动器作用力的杠杆臂长度。

在制动器中,通常以制动鼓或刹车盘的半径作为制动器的半径。

3.制动器的制动力:制动器的制动力是指制动器施加在运动装置上的力大小。

制动力的大小通常由制动器设计的厂商提供,也可以通过实验得到。

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M=F×R
其中,M表示制动力矩,F表示制动力,R表示制动器半径。

例如,假设架空乘人装置的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为5000牛,制动器半径为0.2米,则可以使用以上公式计算出制动力矩:
M=5000×0.2=1000牛·米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结论:制动力矩的大小与制动力和制动器半径成正比。

当制动力和制动器半径增加时,制动力矩也会增加。

提高制动力矩可以增强制动器的制动性能,从而提高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制动器的磨损程度、润滑情况等。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架空乘人装置的制动器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制动扭矩:
领蹄:
从蹄:
求出 、 、 、
就可以根据 计算出制
动器的制动扭矩。
一.制动器制动效能系数 、 的计算
1.制动器蹄片主要参数:
长度尺寸:A、B、C、D、r(制动鼓内径)、b(蹄片宽)如图1所示;
角度尺寸: 、 (蹄片包角)、 (蹄片轴中心---毂中心连线的垂线和包角平分线的夹角,即最大单位压力线包角平分线的夹角,随磨擦片磨损而增大);
1.964
0.574
0.5803
( )

1099/2467
1346/2781

1662/3400
1240/2782
( )

971/2179
1188/2456

1468/3003
1090/2448
202/453
250/516
178/400
221/456
305/625
230/5166
270/552
203/455
JN161
420
1.2094
0.4805
2.158
0.5822
0.27
注:1.对于凸轮式气制动,蹄片轴作支承 =0.4时, 均为2左右, 均为0.58左右,
2.行程相同,磨损相同,
宏观看:
3.对于油刹和楔块式制动器
资料介绍的BEF即
领蹄:
从蹄:
4.带蹄片轴的气刹式制动器
;
5.对带蹄片轴的油刹制动器及楔形制动器:


1)在包角平分线上作辅助圆,求Z.
圆心通过O点,直径=
画出 角线与辅助圆交点,即Z点等效法向分力作用点。
2)Z点:P与 的合力

(制动鼓对制动踢的作用合力)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用于计算机动车辆的制动力矩。

它可以帮助驾驶员在不同情况下估计和控制车辆的制动性能。

该公式有助于计算制动力矩,使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以降低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核心思想是把车辆的总体情况分解为车辆的质量、车速和制动器的效率三个因素,用这三个因素的乘积来衡量车辆的制动力矩。

具体而言,计算公式如下:制动力矩=车辆质量×车速2×制动器效率。

由于车辆质量和制动器效率是固定的,所以只有车速会影响制动力矩的大小。

因此,驾驶员在控制车速时就能够很好地控制车辆的制动力矩。

如果车速太高,制动力矩也会相应增加,造成车辆制动不足的风险;如果车速太低,制动力矩也会降低,造成车辆制动器不够有效的风险。

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从而降低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

由于车辆的质量、车速和制动器效率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力矩,因此,驾驶员在控制车速时应格外小心,以确保汽车能够安全地制动。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

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原创版)目录1.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概述2.制动力矩的定义与作用3.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推导4.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应用5.结论正文一、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概述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是电机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交流电机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

制动力矩是电机制动系统的核心参数,直接影响着电机制动效果和制动过程的稳定性。

因此,掌握电机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对于研究和设计电机制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动力矩的定义与作用制动力矩是指电机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阻碍电机转动的力矩。

制动力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电机在制动过程中能够迅速、稳定地减速或停止转动。

2.提高电机制动过程的能量利用率,将电机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减少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保证电机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因制动力矩不足而导致的电机制动失效。

三、制动力矩计算公式推导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电机的动力学和电磁学原理。

在此,我们简要介绍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1.根据电机的动力学原理,电机的转矩可以表示为:T = 9550 * P / n,其中 T 为电机转矩,P 为电机的功率,n 为电机的转速。

2.根据电机的电磁学原理,电机的转矩可以表示为:T = k * i * a,其中 k 为电机的转矩常数,i 为电机的电流,a 为电机的磁场强度。

3.将上述两个公式联立,可以得到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T_b = k * i * a,其中 T_b 为制动力矩。

四、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应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计算和优化电机制动系统的性能参数,提高电机制动效果和制动过程的稳定性。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电机制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根据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可以合理选择制动器的尺寸和材料,提高制动效果。

2.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根据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可以实时监测电机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变化,确保电机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制动力矩范围

汽车制动力矩范围

汽车制动力矩范围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汽车制动力矩的定义
2.制动力矩的计算
3.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
4.制动力矩的范围
正文
汽车制动力矩是指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力矩,它的大小决定了汽车制动的效果。

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制动力矩 = 制动器效能因数×制动器输入力。

其中,制动器效能因数是由制动器的领蹄和从蹄的制动效能因数相乘得到的,而制动器输入力则是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力量。

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制动器的效能因数,二是制动器输入力。

制动器的效能因数与制动器的设计和制造有关,它反映了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效果。

制动器输入力则与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路况有关,它决定了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度。

汽车制动力矩的范围取决于制动器的设计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

第1页共1页。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正常STR 后)一 后制动效能因数鼓式制动器的主要几何参数1 后制动器结构参数:(领从碲式、凸轮驱动)制动鼓直径(半径R ) φ420(R210) mm 制动蹄片宽度: 185 mm摩擦片包角α0 : 110° 摩擦片起始角β: 35° 凸轮轴位置h : 315 mm 制动蹄支承点坐标a(e): 160(38) mm 制动器调整臂长L : 145 mm 制动凸轮渐开线基圆直径(2r): φ25 mm2 其它参数计算:︒=36.13ae arctg γ︒+=36.481γβa︒+=36.158102ααα︒+=72.2062103ααα︒=36.10323α︒=552α5.16422'ea a +=3 效能因数计算:1) 单个领蹄的制动效能因数B f R aA Rh f BF ⨯-⨯⨯='12)单个从蹄的制动效能因数Bf RaA Rh f BF ⨯+⨯⨯='2上两式中:866.02sin2sin4cos sin 3300=⨯⨯⨯-=αααααA896.02cos2cos130'=⨯⨯+=ααRaB3) 整个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因数21214BF BF BF BF BF +⨯=计算分别取摩擦系数38.035.0=--f f时时当38.035.0==f fBF 1 =1.44 BF1 =1.687BF 2 =0.53 BF2 =0.56BF =1.55 BF =1.682二 后制动力矩计算1 气室输出力: η⨯⨯=S P F式中:P---气室工作气压。

取P=0.6MpaS---气室的有效面积 η---气室效率. 取η=0.9气室输出力如下表:2 凸轮轴对蹄端推力之和P=P 1+P2FrL P P ⨯=+221式中:P1---凸轮轴对领蹄端的推力P2--- 凸轮轴对从蹄端的推力 F------气室输出力 L-----调整臂长,r-----渐开线凸轮轴基圆半径 P 1+P2的推力如下表:(单位:N)3 后制动器的输出力矩η⨯⨯⨯=R P BF M式中:BF---制动效能因数 P-----两蹄张开力,P =P 1+P2 R-----制动器半径, R=209.85mm η---制动器效率,取η=0.75时当35.06.0==f MPaP后制动器:M=1.55×59194.8×0.210×0.75=14450.93Nm 时当38.06.0==f MPaP后制动器:M=1.682×59194.8×0.210×0.75 =15681.59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420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正常STR 后)
一 后制动效能因数
鼓式制动器的主要几何参数
1 后制动器结构参数:(领从碲式、凸轮驱动)
制动鼓直径(半径R ) φ420(R210) mm 制动蹄片宽度: 185 mm
摩擦片包角α
0 : 110° 摩擦片起始角β: 35° 凸轮轴位置h : 315 mm 制动蹄支承点坐标a(e): 160(38) mm 制动器调整臂长L : 145 mm 制动凸轮渐开线基圆直径(2r): φ25 mm
2 其它参数计算:

=36.13a
e arctg γ
︒+=36.481γ
βa
︒+=36.1581
02ααα
︒+=72.20621
03ααα
︒=36.1032
3
α
︒=552
α
5.1642
2'
e
a a +=
3 效能因数计算:
1) 单个领蹄的制动效能因数
B f R a
A R
h f BF ⨯-⨯

=
'
1
2)单个从蹄的制动效能因数
B
f R
a
A R
h f BF ⨯+⨯

=
'
2
上两式中:
866.02
sin
2
sin
4cos sin 3
3
00=⨯⨯⨯-=
αααααA
896.02
cos
2
cos
130'
=⨯⨯+=ααR
a
B
3) 整个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因数
2
1214BF BF BF BF BF +⨯=
计算
分别取
摩擦系数38
.035.0=--f f



38.035.0==f f
BF 1 =1.44 BF
1 =1.687
BF 2 =0.53 BF
2 =0.56
BF =1.55 BF =1.682
二 后制动力矩计算
1 气室输出力: η⨯⨯=S P F
式中:P---气室工作气压。

取P=0.6Mpa
S---气室的有效面积 η---气室效率. 取η=0.9
气室输出力如下表:
2 凸轮轴对蹄端推力之和P=P 1+P
2
F
r
L P P ⨯=
+221
式中:P
1
---凸轮轴对领蹄端的推力
P
2--- 凸轮轴对从蹄端的推力 F------气室输出力 L-----调整臂长,
r-----渐开线凸轮轴基圆半径 P 1+P
2的推力如下表:(单位:N)
3 后制动器的输出力矩
η⨯⨯⨯=R P BF M
式中:BF---制动效能因数 P-----两蹄张开力,P =P 1+P
2 R-----制动器半径, R=209.85mm η---制动器效率,取η=0.75

当35.06.0==f MPa
P
后制动器:
M=1.55×59194.8×0.210×0.75
=14450.93Nm 时
当38.06.0==f MPa
P
后制动器:
M=1.682×59194.8×0.210×0.75 =15681.59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