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首先来清晰阐述这个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就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接下来幽默风趣地解释这个规律。
我们可以把生产力比作一个人的脚,生产关系就是鞋子。
脚在不断长大(生产力发展),如果鞋子(生产关系)不跟着变大,那脚就会被挤得难受,甚至无法走路,这时候就得换双合适的鞋子了。
再把经济基础想象成地基,上层建筑就像是盖在地基上的房子。
如果地基不稳(经济基础薄弱),房子(上层建筑)就容易摇摇欲坠;而如果房子的结构不合理(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也会对地基造成损害。
我们可以从历史发展中找到很多实例。
比如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主要是依靠农民的手工劳动,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形成了封建的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农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发展等,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就逐渐束缚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生产关系,于是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等巨大变革。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摘要:
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3.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正文:
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生产力方面,奴隶社会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如耕种、纺织等。
生产关系方面,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和剥削为特点。
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则负责生产,生产成果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上,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维护其统治地位。
法律上,奴隶制法律主要用于维护奴隶主的权益,对奴隶进行严格管制。
思想上,奴隶社会盛行迷信和宗教信仰,奴隶主阶级通过宗教思想控制奴隶的精神生活。
文化上,奴隶社会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简单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三、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决定了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巩固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思考题思考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思考2:(2008·江苏单科,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 B解析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C、D项错误。
二、知识突破(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的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具有人的属性。
第二、生产力具有社会性。
第三、生产力具有客观性。
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2、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内容或结构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地位如何)等三个方面组成。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要素,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劳动,通过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合理组织,创造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的关系、雇佣与劳动的关系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基础的演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和艺术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形成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
3.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往往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上层建筑的观念和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4.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我们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规律。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规律的变迁。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关系,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二,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决定着每一社会的性质,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质的联系。
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引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新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与生产力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便出现了与生产力发展的不相适应。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注意: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 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 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 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
16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
23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土地
.
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石器
铜器
铁器
机器
.
7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2)、殷代早期青铜斧
原始社会 石器
(3)、战国时期铁农具
奴隶社会 青铜器工具
(4)、18世纪初的蒸汽机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资本主义社会 大机器生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原始社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那么,“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生产关系指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 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 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 面的关系。(最简单的说,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并举例说明。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并举例说明。
譬如,奴隶主假若具有电子手拷脚镣(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少养猎狗,就会允许奴隶在更大范围上活动,而对待奴隶也可能减少了打骂关押。
譬如,假若粮食亩产从80斤提高到了800斤,则奴隶主可能允许奴隶吃饱喝足了,而奴隶也降低了逃跑、暴力冲突等事情,进而发展下去,奴隶可能在较大原野上自由活动。
生产力内部,包含人际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互相地历史地决定,统一于人类社会生活。
其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主要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的人际关系,互相的地位、作用,互相的交往态势。
其中,整体上而非个体上看来的阶级,阶级关系,阶级围绕社会财富在分配的地位,是主要内容。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就是各种生产关系及其附属,及其衍生。
这同样不是指物,不是指财富。
上层建筑,就是人们的政治生活。
其中,包括政治制度,包括人们如何对待使用政治制度,等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人们的经济生活决定政治生活,人们在经济当中的地位作用习惯势力,决定在政治当中的地位、作用、习惯、势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思考题思考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思考2:(2008·江苏单科,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 B解析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C、D项错误。
二、知识突破(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的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具有人的属性。
第二、生产力具有社会性。
第三、生产力具有客观性。
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2、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内容或结构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地位如何)等三个方面组成。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史学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3、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 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 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蒸汽磨代 表的生产力比手工磨代表的生产力先进 B、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资本主义社 会比封建社会进步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 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 4、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 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 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压制 C、新的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 D、中国 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
•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 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 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 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 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 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 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 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 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 演进。 • 恩格斯修正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 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 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 3、历史上几种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制生产关系:完全的人身占有。 封建制生产关系:不完全的人身占有即租佃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练习与思考
•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 历史现象是 A、农民广泛使用铁农具 B、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C、逃亡 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各国 变法后确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古代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元朝及以前它在历史上主要起进步作用。 明清时期则主要起阻碍作用。 • 进步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和政治的安定局面。 • 消极作用主要在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扼杀民主思想和人们的创造力。
疑点解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疑点解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2、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或结构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地位如何)等三个方面组成。
(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生产方式顾名思义,即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
例如,生产一批商品采用纯手工,机器还是电脑智能?这就涉及生产力;生产过程中你是老板还是受雇用的员工?产品归你所有还是被别人占有?你们在劳动过程中是团结互助平等关系还是剥削压迫关系?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决定。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只是对生产力来说,叫作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叫作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政治生活常识内容)(二)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文化生活常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现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4、四、四者关系1、框架3、表格五、典型例题1、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答:“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1、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
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范围很广,品种规格十分复杂,涉及许多部门,分类的方法也很多。
按购买者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类。
4、经济基础即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思想、观点体系或意识形态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6、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经济基础是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而上层建筑的变化则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经济基础由两个方面构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生产关系包括所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关系,而生产力则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创造的生产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当生产力的发展与现有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社会就会进入一个革命的时期。
革命旨在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理论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通过各种形式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有的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通过政权的建立和运行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法律制度则是为了保护私有制而存在的,它既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也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的对象。
意识形态和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哲学和科学等观念形态,是上层建筑中对经济基础的解释和合法化。
文化则是社会共同的精神产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集团的文化特征。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密切的。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而上层建筑则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者·生产对象·生产手段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生存地位·分配)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思想·艺术·宗教·文化传媒·道德)(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前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工具越先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是讲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劳动产品的分配等方面是不是平等,存不存在剥削。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这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构成经济基础,如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只能说是生产关系而不能说是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用以维护经济基础的一切东西。
如军队、法律、哲学、艺术等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等等之类的东西吧。
你可以这样想,盖房子把经济基础当地基,在他上面盖的就是上层建筑,地基怎么样,上层建筑就要
相应地怎么建,上面的好与赖都与地基息息相关,因此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就内容看,这一规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其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谢谢大家!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断扩大。
能力测评1 请你标出生产力的要素:
王小二利用拖拉机把荒山改造成果园。
劳动者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 系
•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人的因素
人
类
利
改
用
造 自
怎么改造
生 产 力
然 的 能 力
生产工具
加
生
工
产
物的因素
资
改造什么
料
劳动对象
原始人
劳 动
农民
者
产业工人
使用
石锄
生
产
铁犁
工
具
拖拉机
加工
劳 动 对 象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建国初期人 民公社制的较高的生产关系形式同农业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是不相适应的。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决定生 产关系。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土地
石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铜器
铁器
机器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高一政治教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oc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3)二者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二者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②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基本上相适应时,会巩固经济基础,反之会削弱经济基础。
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较区别:(1)联合的性质不同。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为基础,实行资本联合,资本从属于劳动。
入股职工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劳动者。
股份制则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
入股者未必是劳动者,本企业的职工也未必都是股东。
(2)所有制实现形式不同。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所有制性质不变。
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姓“公”还是姓“私”。
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果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股权设置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设集体股、职工合作股等,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股份制企业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社会募集型还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谢谢大家!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断扩大。
能力测评1 请你标出生产力的要素:
王小二利用拖拉机把荒山改造成果园。
劳动者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原
始
原始的互助合作
社 会
的
生
产
关
系
平均分配消费品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 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 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旧生 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的必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 系
•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人的因素
人
类
利
改
用
造 自
怎么改造
生 产 力
然 的 能 力
生产工具
加
生
工
产
物的因素
资
改造什么
料
劳动对象
原始人
劳 动
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 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 生产工程中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 的总和。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 上层建筑的分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 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 政治上层建筑: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 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 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 思想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 教、文化传媒等等。 •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上层建筑是建立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 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