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文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东西湖职校教育改革创新案例
案例名称:“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案例简介:2008年、2009年,学校分别与武汉鑫天源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武汉鸿星原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纯净水生产线”和“数控加工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德育与职业指导处刘保民处长,湖北省教育厅张金元副厅长、职成处雷礼金处长,武汉市教工委靳雁书记等领导的高度赞扬。2010年11月,学校继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职校之后,再上台阶,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之一。
一、案例背景与政策依据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轨时期,劳力密集型、粗放型和低附加值型产业将逐步被高新技术型、集约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取代,这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此,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GDP连续多年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名列榜首,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现在辖区内有大小企业300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客观上需要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缩短企业用人培训周期。
(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制约中职校技能训练的一个瓶颈就是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
不能完全对接,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形成“两难”的局面。
综上所述,学校决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引入企业化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东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的概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构建真实的企业化运行环境,以教学生产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能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师和“能学会做,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东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结构示意图:
2.“四个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技能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身份和职业身份对接。
3.“四大任务”:依托教产结合,完成“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校本教材开发”四大任务。
三、案例实施途径
(一)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经过双向考察后,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提供设备和厂房,企业提供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负责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线布置厂房;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带领师生安装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在保障合作互赢的基础上,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并约定双方的职责。企业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教产结合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以及提供教学见习机会。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在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生产之前,学校在企业的配合下,完成学生双基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模块的训练,初步具备从事真实生产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产结合”项目
东职“教产结合”模式流程:1.企业承接生产订单;2.企业提供原材料并提供岗位实训工位;3.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生产工艺流程,学校教师协助学生解决部分理论知识问题(解答和提供咨询);4.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学校教师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并学习相关生产技能,做好资料收集工作;5.企业质检员负责检验学生生产的产品,以此作为学生技能考核的标准;6.企业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和学校指导老师一起提供教学信息反馈,便于完善教学内容和校本教材开发。7.为合作企业和其它相关企业输送经过培训、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
四、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
1.实现了四个优化:
(1)优化了实训基地:近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大力支持我校基地建设,先后投资3500万元用于新建技能实训大楼,扩建和改建原
有的实训场所以及购买新的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共有2459个工位,1600余万元的设备,每个专业均有自己独立的实训基地。
(2)优化了师资队伍:一方面,校企合作单位选派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生产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结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参与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了职业技能,积累了生产经验,锻炼了动手示范能力。目前,数控、汽修、电子电器等特别适合开展教产结合的工科类专业中,拥有高级技师资格的教师占90%以上。
(3)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生产项目需要进行创新,用实训操作手册和项目工艺流程图(校本教材开发)代替传统的教材。校本教材中特别注意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2011年,学校承担的市级重点研究课题《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与实验研究》获得市级A 等优秀的成绩,作为课题研究成果呈现之一的11本校本教材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4)优化了校园文化:学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有益补充,实训场所的布置、规章制度、标语以及现场管理等等完全按照企业6S要求运行,学生进出学校必须出示胸牌,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的氛围初步形成。
2.实现了“三个提高”
(1)提高了师生技能水平,提升了学校形象
师生在真实企业场景下进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很快,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师生获奖比以往明显增多,国家级金奖也有了突破,2010年下半年,学校有13人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第一名或金奖,2011年,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捷报频传,仅6月—7月,就有28人次获奖,有力提升了学校形象。
(2)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校内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东西湖区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到地方产业链中,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环节,初步形成了“产学结合,以产促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纯净水除了满足全校5000余人(在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