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文字版
湖北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湖北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湖北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有:
1. 孝感市一中课堂革命:孝感市一中是湖北省重点中学,该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堂革命活动。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武汉市第七中学课堂革命:武汉市第七中学是湖北省著名的高中之一,该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堂革命实践。
学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随州市第一中学课堂革命:随州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著名的中学之一,该校积极推行课堂革命。
学校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典型案例在湖北省的课堂革命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通过课堂革命,湖北省的学校正在逐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创新的典型事例

教育创新的典型事例
1. 嘿,你知道吗?可汗学院那可是教育创新的厉害角色啊!就像给知识插上了翅膀,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免费学习各种课程,这多牛啊!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就好比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多爽啊!
2. 哇塞,编程猫的出现简直太赞了吧!它让孩子们像玩游戏一样学编程,这不是创新是什么?孩子们在那里面就像小小程序员,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数字世界,多有意思!
3. 有没有听说过翻转课堂?这可真是个新奇玩意儿!老师不再是一味地讲,学生们在家先学,到了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不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攻克知识的城堡嘛!
4. 那个 STEAM 教育可太厉害了呀!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就像打造了一个超级知识魔方,让学生们全方位发展,这多有创意啊!
5. 现在有些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哇哦,学生们围绕一个项目去探索、学习,这不就像是小小探险家去寻找知识宝藏嘛,多带劲啊!
6. 嘿,你看那些虚拟现实教学,学生们戴上头盔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直观地学习各种知识,这和传统教学比起来,简直太酷了吧!
7. 还有呢,有些地方搞起了社区学习中心,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交流,就像一个温暖的知识大家庭,多温馨啊!
8. 在线教育平台也很了不起呀!无论你在哪里,都能随时上课,这不是像有个随身老师嘛,多方便!
9. 博物馆教育也很有特色啊!学生们在博物馆里看着那些真实的展品学习历史文化,这可比在书本上看生动多了吧,就像穿越了时空一样!
10. 现在很多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程,哇,这就像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多有挑战性和乐趣啊!
我觉得教育创新真的太重要了,它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应该大力推广和发展!。
大胆改革谋发展 职业学校写传奇——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

古、 陕西 等地 , 学校招生 规模 连续 1 O余 年居武汉 市 同类 学校
前 列。 同时 , 东职人秉 承“ 有条件要 上 , 没有条件创造 条件也要
米标 准塑胶运 动场 , 添置乒乓球 台 、 羽毛球场 等 , 修建公 寓式 的新食 堂宿舍 综合楼 , 让学生在 紧张的学习之余 , 享受生 活和
学校精神 : 团结 协作 , 求真务 实 , 与时俱进 , 无私奉 献 , 以人 为 本, 民主和谐 。 学校校训 : 立德 , 求知, 健身, 创业 。 育人理念 : 上 学 即上班 , 突出职业道德 ; 上课 即上 岗 , 强化职业技能 。
自1 9 8 4年建校 以来 , 历经 3 0多年 的改 革发展 , 学校完成
境 的熏陶功能 ; 不断 完善生活 和娱 乐设施 , 给 每问实训 室 、 教 室配备空 调 、 电视 机 、 投影仪 , 给每间寝室安 装空调 , 修建 4 0 0
南省海 V I 农垦 中专 、 新疆农 四师伊犁职业技术 学校 、 华航 集团
等 联合 办学 , 生 源辐射 至新疆 、 安徽 、 河南 、 江西 、 江苏 、 内蒙
二、 基础 建设 篇—— 工欲 善 其事 必先 利其 器
优美 的环境 对人 有着 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 用 , 从建校 伊始 , 学校 就一直 致力 于 “ 三 园” 行动 , 即将学校 打造 成师 生 的“ 学
园、 乐 园和家园” 。 在学 园建设 中 , 学校充 分认识到 “ 书本上实 验 , 黑板 上耕
大胆改革谋发展
职业学校 写传奇
湖北省武汉市 东西湖职业技术 学校 改革发展 纪实
■ 本刊 特 约记者 /郑立 平 通 讯 员 /王 志强
葱郁吴家 山下 , 逶迤汉江 水旁 ,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 开发 区腹地 , 坐落着 一所 占地约 2 0 0亩 , 在校生 5 0 0 0多人 , 教职工 近4 0 0名 的现代化学校 , 它就是武汉市东西 湖职业技术学校 , 首批 国家级重 点职 校 、 首批省级示 范职 校 、 首批武汉 市群众满
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材料五篇

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材料五篇篇一: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XX市第二中学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
此项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学情的教育评价改革办法。
XX市第二中学进行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在校学习期间全方位、全过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是对初中学生三年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一、评价方法组织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评价组、学生综合素质年级评价组、学生综合素质班级评价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学生有异议重新考虑成绩。
评价小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做出全面的描述。
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将对各班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和公示。
二、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
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建立《XX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关的档案,学校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评价维度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
各维度等级的人数控制在:A等35%以内;B等45%以内;C、D等一般不超过20%。
1、思想道德方面主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制定公平、客观的评价量表,主要从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讲文明礼貌、注重仪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节约用电、用水,讲卫生、不乱吐乱扔、热爱生命等方面进行评价。
东西湖职校近五年改革发展创新总结

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创新发挥引领作用一、基本情况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首批省级示范职校、首届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
学校处于武汉三大开发区之一的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学条件优越。
占地面积180余亩,建设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施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现有在校生5000多名,教职员工400多名,是武汉地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职校之一。
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武汉市民主管理(五星)单位、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招生\资助先进单位等重要称号。
学校管理科学严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胆改革创新,实现了政府认可、企业信赖、家长满意的办学目标,成为东西湖区教育系统靓丽的名片,武汉市职业教育的旗帜,湖北省职业教育的窗口。
二、改革发展与示范引领(一)以体制改革为基点,激活专业能动性和主体性1.推行体制改革在组织上运用微变革,尝试柔性化、扁平化和项目化调整。
在制度上,以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为着力点,以教学作为切入点,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评价制度等进行深入改革。
从2011年开始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公开招聘各专业负责人,并启动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2014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化,实行专业主任负责制,并在专业建立党支部,专业成为教育教学以及改革创新的主体,实现“小基层盘活大治理”。
2.实行项目化管理最为核心的改革内容为项目化管理,即“谁主管谁负责”。
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大型建设项目和改革创新项目,均由专业提出论证、组织调研,并形成可行性报告,经学校组织学校相关人员、社会专家、企业人员等开展研究并确定。
由项目主体实施,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跟踪、评估。
3.着力重点专业建设食品专业、养老护理成为国家级重点(示范点),电子、数控、汽修、护理、学前5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职业或省品牌专业,计算机专业成为市级重点专业(该专业实力在全市前列,由于受一所学校省级重点专业比例的限制,目前仅为市级重点),这样的专业优势,在武汉市是少见的,全省也不多见。
大数据教育改革创新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某高校积极开展大数据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该校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以下成果:1. 构建大数据教育平台该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大数据教育平台,为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平台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理工科、文科、艺术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开发大数据课程该校组织教师团队,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大数据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和技能。
3. 创新教学模式该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大数据课程融入传统课堂。
教师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该校与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5. 举办大数据竞赛该校定期举办大数据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竞赛内容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案例成效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大数据教育改革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具备了较强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 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大数据教育改革创新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能够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促进产学研结合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该校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提升学校知名度该校在大数据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教育创新的例子 3篇精选(最新)

武汉市坚持以师德为先,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典型引领、专项治理、职业文化四个维度,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
制度与考核相关联。
出台《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将师德表现与事业单位考核关联,建立问责机制。
发现与辐射同推进。
搭建典型发现平台,开展年度教师、最美乡村教师评选。
发挥典型辐射作用,举办师德巡回报告,建立“杨小玲小组”等。
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教育书人楷模、2名全国最美教师。
治理与绩效相挂钩。
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投诉查处率达到100%”列为市政府绩效目标。
师德与文化共生长。
倡导教师读书文化,成立“阅读、成长、幸福”读书分享会和“D40武汉教师读书联盟”;关爱教师心理健康,以江南、江北两个点带动17个区级工作室的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看点:在教育的世界里,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创新。
在全球范围内,敢于打破传统的学校,他们中的每一所都颠覆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和创新学校不断涌现。
在斯坦福教育论坛期间,三位嘉宾们敞开心扉与观众分享在走向“教育者”一路上的挫折和收获。
他们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他们的过去充满着怎样的迷茫?他们又将如何走好脚下的路?Ophelia Ma: One child at a timePresidio Knolls School初中部创校老师马鸣燕 (Ophelia) 在演讲的开始便说道,“老师”这个角色,并不是她学教育的初衷。
Ophelia去哈佛教育学院读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了解教育史以及教育研究结果去影响中国的教育政策并且影响整个国家孩子们的未来。
那时,Ophelia追求的是政策改革带来的大规模影响。
研究生毕业后的Ophelia回国后却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实践的经历中她反而常常思考读研是不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呢?原来在读研期间,Ophelia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n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这样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育综合改革 典型材料

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材料
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材料是指一些成功实施教育改革的学校或地区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下是一些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材料的例子:
1. 北京市海淀区:该区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推进“管办评分离”,实行校长职级制、教师绩效工资等措施,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2. 上海市浦东新区:该区在教育改革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江苏省南通市:该市在教育改革方面实施了“一校一品”战略,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该区在教育改革方面注重学校内涵建设,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数字化教育、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其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
同时,这些案例也表明,教育改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1. 夏津县智慧校园建设:夏津县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将教学设
备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推动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升级。
同时,通过师
生互动、家校互动等方式,加强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2. 广州市越秀区“美人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幼儿园教师的
素质和能力,提升幼儿园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通过专业培训和
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有爱心、
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教师。
3. 上海市学校“互联网+教育”:该项目旨在推进K12教育的信
息化和智能化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构建全生态的
教育平台,实现了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4. 北京市丰台区“三育人”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全面育人、
德育为先、学业为本、生涯规划”为主要理念,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
展和个性化发展。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范
建设等多项措施,培养有责任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的优秀人才。
5. 广东省东莞市“阳光体育”教育项目:该项目主要目的是为
了促进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全面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优化体育教学和管理方
式等措施,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进步发展。
东西湖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文字版

“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东西湖职校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案例名称:“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案例简介:2008年、2009年,学校分别与武汉鑫天源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武汉鸿星原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纯净水生产线”和“数控加工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德育与职业指导处刘保民处长,湖北省教育厅张金元副厅长、职成处雷礼金处长,武汉市教工委靳雁书记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0年11月,学校继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职校之后,再上台阶,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之一。
一、案例背景与政策依据(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轨时期,劳力密集型、粗放型和低附加值型产业将逐步被高新技术型、集约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取代,这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此,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GDP连续多年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名列榜首,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现在辖区内有大小企业300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客观上需要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缩短企业用人培训周期。
(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制约中职校技能训练的一个瓶颈就是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不能完全对接,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形成“两难”的局面。
综上所述,学校决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引入企业化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东西湖”模式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东西湖”模式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第04期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特点,逐步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东西湖”模式,受到各界关注。
现以该模式为实例,谈谈构建以农广校为主阵地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一、“东西湖”模式构成与解析武汉市“东西湖”模式,是以东西湖区农广校为主体核心,以职业农民为培训对象,以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农业标准化示范片(园)区、农业科技展示园区为实训基地,以新型职业农民之家、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等“六个”支点为手段的跟踪服务网络,以提升新型主体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专业技能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四种”创新教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而构建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一)“东西湖”模式的主体核心是农广校为什么说“东西湖”模式的主体核心是农广校,主要体现在内、外在组织形式上:一是从内在组织形式上看,实施主体是农广校。
2013年初,东西湖区委、区政府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地区推动”的要求,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以区委街道、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广校和有关企业、合作社实训基地法人为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挂靠区农广校,农广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履行区政府职责,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格认定、规划制订、基地认定及牵头组织实施。
二是从外在组织形式上看,培训主体表现的还是农广校。
无论是建立实训基地、跟踪服务网络,还是训前建立学员学籍信息档案,训后建立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始终由农广校组织协调,整个培训工作始终离不开“东西湖农广校”的标识。
自信教育,让学生立起来

自信教育,让学生立起来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经验材料中职生由于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等原因,普遍缺乏自信,没有动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如何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既是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破解之题,也是职业学校肩负的重任。
“励志点亮人生,自信成就未来。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将“将学生有自信”作为办学目标之一,把“自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灵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全面看待和评价学生,努力让快乐和激情成为东职人的气质,让每一位学生的梦想都有放飞的希望。
学校通过开展明星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重新构建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让学生有自信的底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类、社团类等综合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玩出花样、玩出水平,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发挥身边的激励作用,展示“看得见”的榜样、编印励志校本读物、评选年度“东职之星”,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
而以“活动”为核心的“引导”“激励”机制,俨然成为该校自信德育这一亮丽风景中最绚丽的色彩。
一、技能,让学生天涯敢走重新构建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学校提出了“今朝一技之长在手,明日天涯海角敢走”教育口号,不再以“分数”论英雄,以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把“操行评定”计入期末总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学习成果”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勇闯天涯的底气。
1.让学生动起来。
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和生产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完成整机拆装,完成零部件机加工生产,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学习像打游戏,让深奥和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浅显和生动。
在实训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做一个车模型,一个实用报警器,展览柜中放满了学生的实习作品,这些物件成为学生自信的见证。
校企合作联盟的成立,现代学徒制开始试点,给技能为主的培养方式注入活力,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学生以“学生”“学徒(准员工)”双重身份在学校、企业学习并接受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避免了单调乏味的学习纯知识性的东西,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使学生较快适应岗位,自信融入社会。
三教改革创新案例

三教改革创新案例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三教改革的魅力和影响力呢。
一、教师改革方面的案例就拿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来说吧。
以前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
但是现在不一样啦。
老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他不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而是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来讲课。
比如说在讲市场营销的时候,老师直接把一些知名企业的营销方案拿出来分析。
这可太酷啦。
而且呀,老师还会邀请企业里的营销人员来给我们做讲座,让我们能够直接和行业内的人交流。
这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还有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她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语法和单词的教学模式。
现在她更强调口语和实际应用。
课堂上经常组织小组讨论,让我们用英语去交流不同的话题。
这样一来,我们的口语能力提升得特别快呢。
以前我们总是不敢开口说英语,现在都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啦。
二、教材改革的例子我们的一些教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教材很多内容都比较陈旧。
现在有了新的教材,内容更加与时俱进啦。
就像我们的计算机课程教材,以前讲的软件版本都很老,现在教材里都是最新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方法。
而且呀,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拓展知识,像计算机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之类的。
这让我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学科的前沿动态。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棒啦。
三、教法改革的情况在教法上,很多课程都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下课堂老师讲解重点知识,线上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一些预习作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补充知识。
比如说我们的数学课程,线上平台有很多有趣的数学动画和解题小视频。
这让我们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枯燥。
而且这种混合式教学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安排学习,提高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会因为在课堂上没听懂就一直落下功课。
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创新呢。
三教改革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改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呀。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焦点之一。
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面,分别介绍一些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一、小学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某省某市一所小学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增加了实践课程、社团活动等非传统学科,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
2. 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实施某市一所小学推行个性化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
学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课程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学习成绩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初中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1. 科技教育的推进某省某市一所初中将科技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倡导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和研究。
学校设立了科技实验室,提供各种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技技能。
学校还定期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和展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文化课与艺术课程的融合某市一所初中探索将文化课与艺术课程相融合,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还将艺术元素融入到文化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和理解。
三、高中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1. 追求学术创新的科研项目某市一所高中通过开设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
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并邀请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8年7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范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示范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家。
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范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通过国内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着的提升。
益趣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为例

益趣课程体系是主体教育理念向实践延展的重要途径,其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既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现实追求。
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注重目标导向,理念引领,系统建构实施,将益趣元素融入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之中,旨在培养兴趣广泛、情趣高雅、志趣不凡的快乐少年。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三模块益趣课程体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人生发展。
一、益趣课程体系的背景与追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体教育”思想浪潮遍及全国各地许多学校,东西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也在此契机之下加入了国家级“主体教育”实验的行列,先后开展了五轮教改实验。
在主体教育理念的高位引领之下,实小始终践行“给孩子们一个坚实的人生支点”的办学理念,追求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在学校建设方面获得了优异成绩。
益趣课程体系作为主要成果之一,主要是指有助于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交往兴趣与自理能力的特色化学校课程体系。
在主体教育的探索步入下一阶段之际,提炼益趣课程体系成果,推广主体教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对主体教育理念的实践延展自1997年加入“主体教育”改革行列以来,实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经历了五轮教育改革:在“小学生主动发展”(1997-2000年)的摸索中,建立了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活动体系;在“推动学校变革,促进学生主动发展”(2001-2005年)阶段,构建了六大系列校本课程与六大学校节日;通过“校本研究与学校文化建设”(2007-2011年)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十二月节”德育活动;“主体教育模式中的学校活动文化建设”(2011-2015年)的研究则深入学科教学与德育活动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文化系统。
“聚焦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益趣课程建设”(2016年至今)是实小第五轮教改实验的主题,也是近年来实小开展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
选择建设益趣课程体系作为本轮教改主题,一方面是从学校主体教育的当前发展阶段出发,另一方面是基于主体教育理念向实践延展的不懈追求。
以茶为媒,创新区域劳动教育路径

摘要: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正在推行“励·新”德育品牌构建,立足本土历史文化土壤,挖掘区域育人元素,探索出具有临空港特色的立德树人之道。
为践行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育人信念,我校在东西湖区德育大方向的引领下,以茶为媒,践行劳动创新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中,探寻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发展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助力本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区域劳动教育;茶文化;路径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在《意见》的指导下,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励·新”德育的引导下,我们以茶为媒,结合本区特色资源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以茶为媒,创新区域劳动教育路径■武汉市吴家山第六小学李纤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冲突。
第二,班本德育课程开发要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班级生活)出发,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解决儿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其三,生命立场。
生命立场,就是班本德育课程开发者以“生命”的视角看待、审视班本德育课程。
基于生命立场的班本德育课程开发必须做到:第一,班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生命活力的人,有生命智慧、生命情感、生命态度、生命境界的人。
第二,班本德育课程要充分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唤醒师生的生命激情,把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放在首位。
其四,经验立场。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跑道,是一段过程,是一种“履历”,是一种经验。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优质教育之武汉东西湖 改革示范全国领先 三十载铸就职教品牌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论坛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X期
主题词: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优质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总校;省级重点专业;一所;人社;示范专业;教育发
摘要:<正>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含武汉市东西湖普通中专学校、武汉市护理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职校、首批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学校。
2014年3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确立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一所分校,总校校区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
走灵性教育之路r办人民满意学校r——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办学特色掠影

走灵性教育之路r办人民满意学校r——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
山第三小学办学特色掠影
张雪琴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2页(P封2,1)
【作者】张雪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创办于1995年。
二十多年来,学校秉持“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办学思想,从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发展成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占地1.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289平方米,在校学生2092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2人,区学科带头人18人,区优秀青年教师3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人本管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治校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拥有“矫健的身姿、敏捷的思维、美好的心灵、自如的交往”的人,初步形成了灵性教育模式。
学校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了一批业务精湛、特色突出的灵慧教师;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灵动课堂,成为武汉市高效课堂改革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开发灵性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了学生健康快乐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雏鹰展翅正当时——武汉市吴家山三中自主创新教育走笔

雏鹰展翅正当时——武汉市吴家山三中自主创新教育走笔
吴宣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创建于1997年,系东西湖区区属单设初中学校。
6年来,学校沐浴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确立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立足“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行“三
特”(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办学规模由建校初的6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23名教职工.发展为今天的48个教学班、2600名学生、179名教职工。
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国家“普九”新一类标准.并建成了集广播、电视、电脑、监控为一体的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和全塑胶跑道的学生运动场。
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中小学办学实力50强学校、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学校。
经过5年的实践,学校
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吴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7
【相关文献】
1.雏鹰展翅正当时——武汉市吴家山三中自主创新教育走笔 [J], 吴宣
2.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锐意创新追求卓越 [J], 杜涛
3.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J],
4.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J],
5.伴学生成长享教育快乐--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东西湖职校教育改革创新案例
案例名称:“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案例简介:2008年、2009年,学校分别与武汉鑫天源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武汉鸿星原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纯净水生产线”和“数控加工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德育与职业指导处刘保民处长,湖北省教育厅张金元副厅长、职成处雷礼金处长,武汉市教工委靳雁书记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0年11月,学校继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职校之后,再上台阶,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之一。
一、案例背景与政策依据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轨时期,劳力密集型、粗放型和低附加值型产业将逐步被高新技术型、集约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取代,这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此,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GDP连续多年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名列榜首,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现在辖区内有大小企业300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客观上需要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缩短企业用人培训周期。
(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制约中职校技能训练的一个瓶颈就是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
不能完全对接,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形成“两难”的局面。
综上所述,学校决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引入企业化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东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的概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构建真实的企业化运行环境,以教学生产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能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师和“能学会做,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东职“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养模式结构示意图:
2.“四个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技能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身份和职业身份对接。
3.“四大任务”:依托教产结合,完成“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校本教材开发”四大任务。
三、案例实施途径
(一)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经过双向考察后,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提供设备和厂房,企业提供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学校负责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线布置厂房;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带领师生安装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在保障合作互赢的基础上,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并约定双方的职责。
企业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教产结合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以及提供教学见习机会。
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
在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生产之前,学校在企业的配合下,完成学生双基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模块的训练,初步具备从事真实生产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产结合”项目
东职“教产结合”模式流程:1.企业承接生产订单;2.企业提供原材料并提供岗位实训工位;3.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生产工艺流程,学校教师协助学生解决部分理论知识问题(解答和提供咨询);4.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学校教师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并学习相关生产技能,做好资料收集工作;5.企业质检员负责检验学生生产的产品,以此作为学生技能考核的标准;6.企业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和学校指导老师一起提供教学信息反馈,便于完善教学内容和校本教材开发。
7.为合作企业和其它相关企业输送经过培训、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
四、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
1.实现了四个优化:
(1)优化了实训基地:近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大力支持我校基地建设,先后投资3500万元用于新建技能实训大楼,扩建和改建原
有的实训场所以及购买新的设施设备。
目前,学校共有2459个工位,1600余万元的设备,每个专业均有自己独立的实训基地。
(2)优化了师资队伍:一方面,校企合作单位选派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生产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结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参与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了职业技能,积累了生产经验,锻炼了动手示范能力。
目前,数控、汽修、电子电器等特别适合开展教产结合的工科类专业中,拥有高级技师资格的教师占90%以上。
(3)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生产项目需要进行创新,用实训操作手册和项目工艺流程图(校本教材开发)代替传统的教材。
校本教材中特别注意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
2011年,学校承担的市级重点研究课题《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与实验研究》获得市级A 等优秀的成绩,作为课题研究成果呈现之一的11本校本教材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4)优化了校园文化:学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有益补充,实训场所的布置、规章制度、标语以及现场管理等等完全按照企业6S要求运行,学生进出学校必须出示胸牌,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的氛围初步形成。
2.实现了“三个提高”
(1)提高了师生技能水平,提升了学校形象
师生在真实企业场景下进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很快,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师生获奖比以往明显增多,国家级金奖也有了突破,2010年下半年,学校有13人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第一名或金奖,2011年,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捷报频传,仅6月—7月,就有28人次获奖,有力提升了学校形象。
(2)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校内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东西湖区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到地方产业链中,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环节,初步形成了“产学结合,以产促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
纯净水除了满足全校5000余人(在校师生)
的免费饮用以外,还实现了对外销售,年销售收入十万余元;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的机械零部件直接销往日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等专业通过承接来料加工、开展对外服务和培训,2010年共创收60万元(不含节约的教学实训成本),学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明显得到增强。
(3)提高了学校社会满意度,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生自信心提升了,技能水平增强了,质量规格提高了,得到了企业的青睐。
主动来校洽谈合作的企业明显增多,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率达到98%,对口率也上升到70%以上,稳定率上升为60%。
学校办学吸引力增强了,在近几年随着生源自然下降引发的白热化招生大战中,学校仍保持了年招生2000人以上的规模,始终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由于学生参与实训的劲头足了,不和谐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学生的流失也从几年前的10%降低到目前的2%,学校在东西湖区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达95%,2011年,学校获得东西湖区“群众满意中小学”称号。
(二)启示:
1.“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技能与岗位的对接,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职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增强中职校办学吸引力,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
2.“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了学生好动、喜欢动手的身心规律。
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熟悉企业管理、熟悉岗位操作要求,能缩短就业时企业培训时间,甚至可以直接上岗。
为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创设了基地,有效解决了教师下企调研或者挂职锻炼操作上的困难,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更新方面有了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有了根基和实验论证条件。
3.“校企合作,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节约了教学实训成本,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实力,
更好的发挥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吸引了企业参与办学、参与教学管理,实现学校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
2011年,学校被东西湖区认定为优化投资环境重点建设单位,担负着为武汉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培养人才的重任,下一步,学校将深化和完善教产结合模式,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