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一)

1.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有什么重要作用?

(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第三,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第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状况好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4)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共同组成物质生产总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的重要性就可以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

2.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或改造规律。

(3)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人们的经济行为绝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失败。

(4)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第二,经济规律是不能离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5)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第一,有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有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某几个社会共同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

第三,有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基础。

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为什么说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的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或局部)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他们自己的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自己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他们自己所有。因此,他的劳动又是私人(或局部)劳动。

(2)私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通过商品交换,私人(或局部)劳动如果能转变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或局部)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商品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这一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什么极其重要的意义?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理解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以及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于指导当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出售也是按这一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的。如果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生产的单个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出售商品时又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为基础去出售,因而他投入的劳动不仅全部能收回,而且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也就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生产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管理、降低消耗等,从而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6.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时,才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1)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它是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最后才发展为货币形式的。

(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都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5)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才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7.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是什么?

(1)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转手而形成的。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多少,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