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09-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第三节 市场竞争
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 公平竞争的要求:①各市场参与者地位平等;②要实行机会均等原则; ③必须实行公平交易的制度。 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做法:①以贿赂或变相贿赂的方式推销或采购商品。 ②弄虚作假,进行商业欺诈。③搭售商品。④强买强卖,欺行霸市。⑤ 编造和散布有损于竞争对手商誉和产品信誉的不实信息,损害竞争者形 象和利益。⑥侵犯其他经营者的商业秘密。⑦为排挤竞争对手进行倾销。 ⑧串通投标。 不正当竞争的两个基本特征:①违反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合理原则和市 场规则,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干扰和破坏作用。②不正当竞争行 为一般都直接和严重地损害竞争者或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第五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一、市场秩序和规则 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 与法律规范的总称。 市场秩序本质上是市场内在的各种规定性在市场运行中实现所产生的各 种具体要求的法律和规则形式。 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 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 市场规则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市场进出规则;②市场竞争规则; ③市场交易规则;④市场仲裁规则。
第一节 市场供求
二、市场供给及其弹性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 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企业的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 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③生产费用或成本;④技术水平;⑤预期。 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影响供给量的某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 性主要有价格弹性、成本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①生产周期的长短;②生产的技术条件;③ 生产的规模限制。 三、供求规律与供求机制 供求规律是反映供求状况与价格之间变化关系的规律,即供求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 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和趋于平衡的客观必然性。 供求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2022考研政治 政经重点难点分析
2022考研政治政经重点难点分析马原理包括马哲、政经、科社三部分,前几年选择题集中在马哲的唯物论、辩证法、熟悉论部分,今年对政经部分有所重视,政经部分内容庞杂、难点较多,现对其重难点做以下解析政经重点难点解析一一、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学问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确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洁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相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绽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觉,其全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绽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确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蔽在商品内部,必需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进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进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其次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第三节则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等进行了阐述。
所以,这一章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四个部分,而贯穿这一章始终的核心概念就是价值。
此外,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考生也要留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在考察商品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需区分简洁劳动和冗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改变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本章可以联系实际的原理比较多,比方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等。
应当指出,商品、货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完全适用的。
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应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和熟悉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领域消失的实际问题。
比方如何熟悉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其详细表达等等。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注意: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2.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政治经济学 导论
导论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列宁曾高度地评价了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就是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是人们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三是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2)生产关系的内容还要具体地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但它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制约来研究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1)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要从生产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揭2示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2)作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反映了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帮助学生掌握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4、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方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2、难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相关经济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如物价波动、企业盈利与亏损等,引发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例如,一件衣服能够保暖,这是它的使用价值;而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比如,裁缝制作衣服的具体劳动创造了衣服的使用价值,而在制作过程中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了衣服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某个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难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考核知识点】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存在于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3〕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所以说,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开展的?〔1〕阶级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文化背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3〕开展: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根底,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开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开展。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总体来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开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揭示着生产关系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性,即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具体内容包括: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和属性,认识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让学生掌握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商品的概念、属性,商品的价值,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难点: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商品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讲解商品的属性: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强调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 讲解商品的价值:阐述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5. 讲解货币的产生:讲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 讲解货币的本质:强调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体现和交换的媒介。
7. 讲解货币的职能:阐述货币的五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 随堂练习:以实例分析货币的职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商品的概念、属性价值、价值量货币的本质、职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品的概念和属性。
(2)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
(3)列举货币的职能,并分析其作用。
2. 答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价值的大小。
(3)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分别起到衡量价值、交换媒介、支付工具、财富储藏和国际贸易结算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一)1.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有什么重要作用?(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第三,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第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状况好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4)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共同组成物质生产总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的重要性就可以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
2.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或改造规律。
(3)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人们的经济行为绝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失败。
(4)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第二,经济规律是不能离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5)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有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案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认清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地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客观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一〕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什么是“基本国情”?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说过: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现在,我们同样可以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
那么,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国情。
一个国家的国情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资源、民族、人口等状况。
基本国情。
一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指该国的社会性质和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现阶段基本国情。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提出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思想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除了左倾教条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科学探索我国社会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成为可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萌芽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须会议上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人口多,底子薄;二是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但还不成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念的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刘诗⽩《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第7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资本的社会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产和资本的集中⽣产集中是指⽣产资料、劳动⼒和商品的⽣产⽇益集中在少数⼤企业中,使⽣产规模扩⼤。
⽣产集中是竞争的结果,⼜由于科技进步和信⽤制度的完善⽽不断得到强化。
2.⽣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形成当⽣产和资本⾼度集中时,就必然会形成垄断,⽣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竞争引起的⽣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1)⽣产和资本⽇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2)⽣产和资本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3.垄断的实质垄断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家对⽣产和市场进⾏操纵和控制,以保证获得⼤⼤⾼于⼀般平均利润的垄断⾼额利润。
垄断在形成以后就成为⾃由竞争阶段之后的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基础。
考点⼆: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见表7-1)★★★★表7-1 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考点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见表7-2)★★★★★表7-2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考点四:垄断与竞争(见表7-3)★★★★表7-3 垄断与竞争考点五: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私⼈垄断资本和垄断组织在社会经济⽣活中占据了⽀配地位私⼈垄断资本及其组织在急速发展中已经成为这个历史阶段上资本主义经济最重要的经济现象,⽀配着社会再⽣产过程中⼏乎所有的重要环节。
⾦融资本和⾦融寡头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从⾃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融寡头凭借强⼤的经济实⼒,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操纵着国家的政治,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3.资本输出(见表7-4)表7-4 资本输出(1)国际垄断同盟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国际垄断同盟就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协定成⽴的国际性的联盟。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发⽣的变化①以跨国公司为主要代表的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并逐步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材料产地的重要⼯具。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
3、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工人的工资待遇等,引发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处境。
(2)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其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3、商品与货币(1)讲解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通过具体的商品实例,让学生理解商品的这两个属性。
(2)解释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说明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结合历史上货币形式的演变,让学生明白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4、劳动价值论(1)深入阐述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2)讨论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5、剩余价值论(1)讲解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重点解释资本家如何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手段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如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6、资本积累(1)阐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2)探讨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难点(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引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它的任务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阐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1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一)1.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有什么重要作用?(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第三,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第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状况好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4)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共同组成物质生产总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的重要性就可以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
2.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或改造规律。
(3)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人们的经济行为绝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失败。
(4)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第二,经济规律是不能离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5)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有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有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某几个社会共同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
第三,有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社会分工。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基础。
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为什么说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的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或局部)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他们自己的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自己决定。
所生产的产品也归他们自己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又是私人(或局部)劳动。
(2)私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其中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通过商品交换,私人(或局部)劳动如果能转变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或局部)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商品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这一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什么极其重要的意义?(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理解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以及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于指导当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出售也是按这一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的。
如果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生产的单个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出售商品时又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为基础去出售,因而他投入的劳动不仅全部能收回,而且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也就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生产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管理、降低消耗等,从而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6.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时,才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1)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
它是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最后才发展为货币形式的。
(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其他三种职能都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5)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才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7.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是什么?(1)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转手而形成的。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多少,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的价格总额。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8.为什么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也就是商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2)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3)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价格与价值一致。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就是由于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9.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有哪些?这一规律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实现在当今有何重要意义?(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的规律。
(2)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取决于社会的需求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现实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它是由社会在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且这种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种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即提出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这就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生产部门。
二是取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决定着生产各种一定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也就是,当社会对某种产品提出需求时,在该生产部门应投入多少社会劳动,就取决于该部门的生产条件,即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
这些生产条件就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量在各部门的分配。
(3)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实现,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价值规律的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分散的商品经济中,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二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是在依靠价值规律调节的同时,国家对经济也进行了干预,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与以往的剥削制度有何区别?(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3)不变资本,就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其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5)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6)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的产物,而只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