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讲解
浅谈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
浅谈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SOLO分类评价法是近两年出现在各地高考中的一类新题型,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其核心内容和本质内涵是评价历史思维的相对宽度和深度,它提供了新的分析历史思维能力的视角和方法,既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展现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体现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
它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引领历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
标签:SOLO分类评价法特点评分标准解题方法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综第41题评论(评述)题分值12分,评分标准是SOLO 分类评价法。
教师了解SOLO分类评价法,对讲评试题及指导学生答题有很大帮助。
一、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Structu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缩写为SOLO。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而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根据这种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各层次具体表现如下: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跳到答案上。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这些思路是孤立的,未能形成有机联系。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高度分析并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类评价法提供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分别代表了学生对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后两个层次则考查学生的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是理论思维的飞跃。
solo类答题技巧
辩证分析的示例:一方面,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另 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第四层次:有逻辑层次且能辩证地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车发明的影响, 给4分。示例: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工 业革命的进程,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第一步:圈出关键词,联系知识点(见划线部分) ▲第二步:组织答案。做到: ①材料+知识点。“拖着一条条长蛇般的烟尾”,说明火车发明会 造成环境污染 ②多个观点(角度),由浅入深:“拖着一条条长蛇般的烟尾”, 说明火车发明会造成环境污染。是消极影响,“跨越大陆铁路的 路堑、桥梁和车站,形成了公共建筑群”“铁路是人类经由技术 而取得巨大胜利的标志” ,是积极意义。 ③写出不同观点(角度)之间的联系。如积极影响两个方面的内 在联系,火车发明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工业革 命的进程。
【评分标准】:本小题采取分层评分方法,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孤立地列举火车发明的表层影响,给1分。示 例: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改变了城乡 面貌等。
第二层次:能从较深层次或多角度分析火车发明的影响, 给2分。较深层次的示例: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等。多角度的示例:方便了人们的出 行,改变了城乡面貌等。
“SOLO”类题目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不固定 2.解题技巧: 第一步:圈出关键词,联系知识点 ▲第二步:组织答案。做到:
①材料+知识点 ②多个观点(角度),由浅入深 ③写出不同观点(角度)之间的联系。 ④逻辑无误。 第三步:围绕主题,总结升华。(有的题目没有)
材料:史蒂芬孙的人生是从作为泰恩赛德(注:地名)“机器师” 开始的……铁路拖着一条条长蛇般的烟尾,风驰电掣地跨越乡村, 跨越大陆。铁路的路堑、桥梁和车站,已形成了公共建筑群……铁 路是人类经由技术而取得巨大胜利的标志。——[英]霍布斯鲍姆 《革命的年代》 设问:根据材料分析史蒂芬孙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solo评价题应对策略
按照框架的顺序展开论述,确保内容连贯、层次分 明。
03
在论述过程中,注意使用实例、数据等支持观点, 增强说服力。
04
SOLO评价题的备考
策略
积累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总结词:扎实基础
详细描述:SOLO评价题往往涉及学科的多个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确保在答 题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问题。同时,提高理解能力也是关键,考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分析和 逻辑推理能力。
SOLO评价题应对策略
contents
目录
• SOLO评价题概述 • SOLO评价题的常见类型 • SOLO评价题的解题技巧 • SOLO评价题的备考策略 • SOLO评价题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SOLO评价题概述
01
SOLO评价题的定义
SOLO评价题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结 果的结构化评价方式,旨在评估学生 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它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将 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从而为学 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SOLO评价题的特点
结构化
SOLO评价题通常由一系列有逻辑关 联的问题组成,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 入思考。
层次性
SOLO评价题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不 同的层次水平,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理解程度。
开放性
SOLO评价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 进行批判性思维。
针对性
SOLO评价题知识或技能。
SOLO评价题的应用范围
学科领域
SOLO评价题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 领域,如数学、科学、历史、地 理等,用于评估学生对该学科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育阶段
评估目的
SOLO评价题适用于各个教育阶段, 包括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为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 导。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方法。
SOLO分类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进行评价。
本文将通过SOLO分类评价方法来评价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信息安全四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按照这四个方面来进行SOLO分类评价。
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得所需的信息,包括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浏览电子书、查阅数据库、采访人物等。
在SOLO分类中,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未达标层次:学生无法根据需求获取所需的信息,包括无法使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搜索工具。
2.基础层次: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信息渠道和搜索工具获取信息,但是对于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等问题知之甚少。
4.精通层次: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各种信息渠道和搜索工具,并且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获得所需的信息,例如利用人脉和社交媒体等。
同时,学生能够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5.超越层次:学生能够主动开拓信息渠道和搜索工具,具有较强的信息源创造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包括对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转化、表达和应用等过程。
在SOLO 分类中,学生在信息加工方面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未达标层次:学生无法对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分析、整理和转化。
5.超越层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信息加工的全过程,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信息交流1.未达标层次: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加工的信息传递给他人。
2.基础层次:学生能够将所加工的信息以简单的形式传递给他人,但是表达存在困难和不准确的情况。
4.精通层次:学生能够以多种方式将所加工的信息传递给他人,例如使用语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讲解
SOLO评分法及解题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
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
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
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
这个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根据学生总体上的思维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对学生的每个反应进行分类。
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能力素质。
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中可以采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
SOLO分类评价方法是一种衡量学生能力的评价模式,它从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过程出发,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不同认知能力水平。
SOLO分类评价方法分为四个阶段:单一观点(Pre-structural)、相关观点(Uni-structural)、多维观点(Multi-structural)和关联观点(Relational)。
在知识方面,可以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分为四个阶段:
1. 单一观点(Pre-structural):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没有理解,无法准确描述、解释和应用相关概念和知识。
4. 关联观点(Relational):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与其他学科和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出创新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1. 单一观点(Pre-structural):学生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运用能力,不能熟练地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2. 相关观点(Uni-structural):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但仅限于表面层面。
通过采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素质,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SOLO分类评价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SOLO题的做法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Biblioteka (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
SOLO题其实就是材料分析论证题。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给你一道例题看一下吧:
例题1: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
solo分类评价法
solo分类评价法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
其中,solo表演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那么,如何评价一场solo表演的好坏呢?这时候,solo分类评价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一、技巧类评价要评价solo表演的技巧水平。
这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在音乐方面,要评价乐器演奏的技巧、音乐感知度、音乐表达能力等。
在舞蹈方面,则要评价身体协调性、舞蹈技巧、舞蹈表达能力等。
在戏剧方面,则要评价演员的表演技巧、角色塑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通过评价技巧水平,可以客观地判断表演者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意类评价要评价solo表演的创意水平。
这包括表演主题、表演形式、舞台设计等方面。
在表演主题方面,要评价主题的独特性、关联性、表现力等。
在表演形式方面,则要评价形式的新颖性、时尚性、创造力等。
在舞台设计方面,则要评价舞台的布置、灯光效果等。
通过评价创意水平,可以判断表演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类评价要评价solo表演的情感表达。
这包括表演的情感传递、情感共鸣、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情感传递方面,要评价表演者能否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
在情感共鸣方面,则要评价表演者能否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方面,则要评价表演者能否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表演展现出来。
通过评价情感表达,可以判断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演效果。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方法。
通过评价技巧、创意和情感三个方面,可以全面地评价一场solo表演的好坏。
当然,每个人对于好坏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也就需要评价人员有比较客观的标准和准则,才能做到公正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才能够适应和应对未来的社会需求。
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关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是一种用来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分类方法。
它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从最简单的多结构到最复杂的终结结构,分别是多结构、关联结构、序列结构、内嵌结构和终结结构。
SOLO分类评价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评价中,来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SOLO分类评价法也可以被用来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组织、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如何利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呢?下面将介绍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中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多结构阶段: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多结构阶段的学生表现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简单识记和记忆,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概念和原理。
在信息意识方面,他们能够知道信息技术的基本作用和影响;在信息组织方面,他们能够简单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类;在信息获取方面,他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一些基本的信息;在信息交流方面,他们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表达。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比如课堂笔记、单元测试、小组讨论等。
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突破初中几何推理教学难点的案例研究
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突破初中几何推理教学难点的案例研究引言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涉及到很多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其中几何推理更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几何推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导致他们在应用所学知识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为了解决初中几何推理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案例研究,探索如何利用这一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对几何推理的理解和应用。
一、SOLO分类评价法的概念和原理SOLO分类评价法是指结构化的客观学习产出评价法,其全称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它是由新西兰学者Bigg和Colli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来评估学习者认知深度的评价方法。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学习者的认知深度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未结构化的(Pre-structural)、部分结构化的(Uni-structural)、多重结构化的(Multi-structural)、关联结构化的(Relational)、扩展抽象的(Extended Abstract)。
这五个层次代表了学生对某一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应用程度,由表层到深层逐渐提高。
SOLO分类评价法的原理是基于Bloom的认知层次分类,它关注学习者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结构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作业、讨论、讲解等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将其所处的认知深度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来设计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
2.1 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几何推理传统的几何推理教学注重对几何定理和方法的机械记忆,学生往往停留在表层理解的层次上,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而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几何推理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认知深度,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几何推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分类评价试题(solo)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
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 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 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 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论据数量(定量))
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 (捏合论据(定性))
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方法指导
四、法治试题中的“solo”类举例1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永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4分
参考答案 水平1:只简单给出合适的评价。 水平2:从道德和法律作用的方面进行正确评析。 (定量) 水平3: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进行正确评析,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定量+定性)
59岁男子共88008人。
(摘自《会稽志》)
1119年—1125年,王仲嶷担任会稽太守,围湖造田约130平方公里。宋高宗南渡后,政府承湖周回(围)358里全部填平。
(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农业经济史》)
北宋时期(960 年—1127年)与南宋时期(1127年—1276年)比较,鉴湖地区水灾与旱灾分别增加4倍
1.历史题应用最多,法治试题比较少;
2.总体两种形式:(1)自拟观点,结合材料,进行论证;
(2)已由观点,结合材料,进行论证。
3.答题要注重:论据数量(定量)+ 捏合论据(定性)
二、“solo”类试题举例1(自拟观点)
1.材料: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
奋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
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素养,核心素养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SOLO分类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来评价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SOLO模型的基本概念SOLO模型是由大卫·比加特(David B.Justice)和约翰·柯林斯(John A.Collins)于1982年提出的,是一种对学生认知深度的评价模型。
SOLO模型将学习过程分为五个层次:预结构层(Prestructural)、单结构层(Unistructural)、多结构层(Multistructural)、关联层(Relational)和扩展层(Extended)。
SOLO模型的每一层次都从低到高,学生的认知深度随着层次的提升而增加。
预结构层(Prestructural):学生没有理解概念或者知识点。
关联层(Relational):学生在多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应用。
扩展层(Extended):学生能够将多个概念或知识点进行创新性地整合,形成新的理解或应用。
通过SOLO模型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显示思维过程:学生必须要清楚自己在思考问题时,是按照SOLO模型中的哪一个层次在想,在考试中可能需要学生在每一步表达出思考方式。
2. 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分级:将学生思维过程分级,给予相应的分数或评价,既可以数值化,也可以用字给出评价。
3. 激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采用SOLO模型进行测评,可以给学生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探索与学习科技知识,从而进一步深入思考,提高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中,可以按照SOLO模型的五个层次进行评价,具体如下:例如,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最新 赏析SOLO分层评价试题及解题策略-精品
赏析SOLO分层评价试题及解题策略SOLO分层评价试题在近几年各地的中高考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它的评分方法简易可行,能有效检测学生思维含量的高低,给主观题的分层评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能够运用到所有的主观题题型。
下面,本文以2016、2017两年绍兴中考试卷中的SOLO分层题为例,赏析此题型的魅力,探讨解题的策略。
一、试题展示现表象2017绍兴中考25题: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
材料: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问:那一天,烽火燎原。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
(6分)这就属于SOLO分层评价。
第一层次:能从单个角度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年抗战历程的重要节点。
如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这属于SOLO分层评价的单点结构。
第二层次:能从两个角度或有逻辑地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的重要节点。
如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这属于SOLO分层评价的多点结构或关联结构。
第三层次:能多角度、有逻辑地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的重要节点。
如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战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虎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的重要节点。
这属于SOLO分层评价的最高层次的拓展抽象结构。
二、题型解读析本质SOLO分层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心教授比格斯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SOLO分层评价法是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根据SOLO分层评价法,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
浅谈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摘要:solo分类评价法是近两年出现在各地高考中的一类新题型,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其核心内容和本质内涵是评价历史思维的相对宽度和深度,它提供了新的分析历史思维能力的视角和方法,既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展现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体现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
它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引领历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法特点评分标准解题方法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综第41题评论(评述)题分值12分,评分标准是solo分类评价法。
教师了解solo分类评价法,对讲评试题及指导学生答题有很大帮助。
一、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structu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缩写为solo。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而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根据这种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各层次具体表现如下: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跳到答案上。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这些思路是孤立的,未能形成有机联系。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高度分析并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高考历史solo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solo题解题技巧Solo题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从上述分类法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
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针对“质”的评价与针对“量”的评价的确大有区别。
例如,传统高考历史题目中的主观题评卷,我们就习惯于把答案细分为若干个采分点来打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
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SOLO分类评价力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其能力层次的划分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能力类型,也适用于所有的主观题题型。
下面就分别以材料题和问答题为例,说明SOLO 分类法是如何划分历史题目的能力层次的。
例题1: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LO评分法及解题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
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
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
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
这个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根据学生总体上的思维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对学生的每个反应进行分类。
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2.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3.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4.关联结构(relation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
5.拓展抽象结构(extended abstract)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类评价法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
运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我们尝试对下面的一道历史题目进行评分.举例:近曰,在朋友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
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
假设本题总分为8分,哪么各层次评分细则如下:1.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
2.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2分。
3.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4分。
4.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陈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6分。
5.基于对历史现象或史实的深刻理解,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的,属拓展抽象结构,可得满分。
上述题目答案可以这样组织:“正义”、“和平”、“人道主义”是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它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这些做法是反人类,非人道的.哈里王子纳粹服饰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义感,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因此他的行为必然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
以上答案是从“道义”的角度论述的。
该题还可以从法西斯政权性质的角度去分析。
如学生可结合史实,指出“法斯西主义鼓吹暴力和强权,其政权本质:对内公开实行极权统治,血性或压人民;对外,积极推行侵略政策,挑起战争。
这种恐怖统治必然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必然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结合例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运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的前三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史实识记的多寡,这是量的问题;而后两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表现。
这样学生的思维层次能得到有效区分,同时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表现的空间。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命制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既保留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能准确测量个性发展倾向与水平的相对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贴近现实、彰显人文精神”•“能充分体现历史的广博与深刻的内涵”这种“结果开放、思路开放的主观题”,能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题目的理解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地给出力所能及的答案”,能让“不同学习者有机合展示与自我能力水平相符的解答过程”,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例题: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根据SOLO分类法,学生的回答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前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
如: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
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
2.单点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
如: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
答(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3.多点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如: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
4.关联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如: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
如: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
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
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
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二:应对1、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讲求思维层次的点—线—面—体(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要点(2)对所有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类SOLO评价法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逆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3)组织表述的先后次序,明确条理层次观点与材料缺一不可,逻辑无误最好能用两个以上材料证明一个观点不仅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能说明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及至上升到理论层面追述其原因或影响2、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例题: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表里此工人劳动时间长,工人受剥削严重工厂制度建立初期童工处境尤为恶劣因工人受剥削压迫严重,工人阶级就已经开展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在工厂中所受限制颇多,某些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工厂制度过于苛刻工人最初有散漫的习性工人最初有捣毁机器破坏设备的先例彼工厂制度对形成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人中有童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
没有充裕的休息,工人竞争很激烈,机器开动时分钟后大门即关闭,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深受资本家、工厂主剥削。
任何工厂中的物件被损坏,不计较元凶,都由工人赔偿。
工人的工资往往拿不到规定的数目,工厂主千方百计找出工人的不足。
工人的工作由监工监督,毫无人身自由可言,苛刻工人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
总的而言,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拿出卖劳动力而获得微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在工厂中处处受监视、压迫,毫无地位可言,是社会最底层的受剥削民众。
工厂每天规定工人的上班时间,这体现了工厂制度使工人纪律性、组织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