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7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7页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1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六、练一练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些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9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课本P8习题11.2第1、2、6、7题.§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析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难点: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72的课文.2.仔细观察投影表中的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是直线.(2)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过两点的直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而过两点的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代表的是线段,另一个却是直线.(3)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而角平分线指的是一条射线.3.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代表线段还是代表射线或直线?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代表线段, 这些线段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上.二、做一做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高.(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提出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哪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那里?)观察这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点在直角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中线.(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让他们画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看看这些三角形的中线在哪里)?观察这三条中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在三角形内.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这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观察这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有何关系?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它们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并且交于一点.三、议一议通过以上观察和操作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并加以总结且与同伴交流.四、练习1.课本P5,练习1.2.2.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五、作业1.P8-P9 习题11.1第 3.4.8§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课前准备:小木条8个,小钉若干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想一想课本P6投影出来二、做一做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三、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掌握乘法中的基本运算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定律。

2.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习题纸、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

重点讲解正数相乘、零乘任意数等特殊情况。

3. 计算练习: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计算并解答。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4. 理解巩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将其具象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用乘法计算并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题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并且,在练习和解题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教学设计城关一中薛玉梅一、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数学活动3,隶属“综合与实践”领域。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研究等边三角形。

本节活动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中许多相等的线段或角,如两底角平分线、两腰的中线、两腰的高等。

而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可以比较容易地证明这些结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十二章已经系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章学习了轴对称后,又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这样,学习先学习轴对称内容,有助于学对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为本节活动可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更多的运用性质1和性质2,而忽略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运用。

三、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或角。

2. 数学思考: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或角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认识图形的全过程,完成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或角。

难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或角。

五、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以“活动——参与”法为主,辅之以“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法。

学法指导:独立工作法与教师引导下活动法相结合。

六、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出新的问题来激发学习积极性,导入课题。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教学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教学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你能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这个规律吗?
(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 58×52;63×67; 752;952。
3021; 1224; 7224; 5609
分析: a+b=10
(10n+a) (10n+b)
=100n2 +(a+b)×10n+a·b
n×(n+1)×100+a·b=
100n2 +100n+a·b
∵日历中下一行与上一行数字相差7(一周7天),
不妨设4个数字为:a,a+1,a+7,a+8;
小贴士:
(a+7)(a+1)-a(a+8)=(a2+8a+7)-(a2+8a)=7.
∴ 任一个月历都满足以上规律.
方框必需框住4个数字,含有空格的 方框不合题意.
四、梳理新知,小结新课
活动1::观察以下式子,你能写出一般规律吗?你能用 本章知识证明你的结论吗?
活动2:计算下列两个数的积,你有什么发 现?你能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这个规律吗?
活动3:观察下列展开式的系数或常数
活动4:日历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数字满
(a+b)4=1·a4+4a3b+6a2b2+4ab3+1·b4求(a+b)5展开后各项的系数; 足的规律,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规律加以证明.
观察
设字母,写代数式
我们任意选择其中所示的方框部分,将
每个方框部分中4个位置上的数交叉相乘,
再相减,如:7×13-6×14=7,17×23-
16×24=7,发现结果都是7.
再选择两个类似的部分试试,验证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年(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年(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年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____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____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

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五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

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

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做到举一反三。

2、充实基础,学会思考。

中考时基础分很多,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做到熟练、正确、迅速。

上课要边听边悟,敢于质疑。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

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

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还重视数学方法的考察。

如:配方法、判别式等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

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研读了《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

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三、习题。

1、初三下学期刚开始,每一周末安排一次综合练习。

让学生开始接触中考题型、题量,3月底后就每周一次综合模拟测试。

2、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练习。

教研组初中数学活动记录

教研组初中数学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初中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2)备课过程:本次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首先,教研组长对《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接着,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勾股定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③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利用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④拓展延伸,提升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课堂观摩(1)观摩内容: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2)观摩过程:本次课堂观摩由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勾股定理。

观摩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活动 平面镶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活动 平面镶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活动平面镶嵌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活动平面镶嵌教学设计平面镶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平面图形的镶嵌,镶嵌的条件.能力目标:1、通过积极探索平面图形的平面方形,晓得任一全系列等三角形、四边形或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2、通过学生活动积极探索正多边形方形的条件,探究两种边长成正比的正多边形可以方形的条件.情感价值目标: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一定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起点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自学了多边形内角和科学知识,这为本节活动课起至着铺垫促进作用.该活动课的内容彰显了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价值的一个方面,也在研发、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教学难点:探究两种边长成正比的正多边形方形的条件.【教学准备工作】1、学生分组:6人2、多媒体教学图片.【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每小组准备若干个彩色的全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各种地砖照片)老师:在这些地砖中有哪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等.老师:为什么它们就能够挂满地面,砌成美丽的图案呢?恳请同学们想一想工人铺地砖时必须特别注意什么?第1页(学生各抒己见)平面镶嵌概念提出:从数学角度看,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就叫作平面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1.用一种或几种全等图形进行拼接,2.各顶点处各内角的和就是360,3.相连多边形存有公共边.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一)、同种正多边形的镶嵌:老师:(1)用若干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若想形成方形图形?”学生六人为一小组,动手比拼一拼。

(学生动手实践得出正三角形能够进行镶嵌.)老师:正三角形为什么可以铺成一个平面?(学生说道理由,通常学生不能从堆叠点处去考量。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数学活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数学活动】教学课件

知识回顾
筝形的定义: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叫做“筝形”. 筝形的性质: 1.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 2. 至少有一组对角相等; 3. 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且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4. 筝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易错点一
筝形有一条性质是 一条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筝形这条性质要结合具体的图形和已知条件才知道哪条对角 线垂直且平分另一条对角线,并不是互相垂直平分.理解并 熟记筝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拓展探索
筝形除了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外 还有其他的性质吗?
拓展探索
如图,在筝形ABCD中,AD=CD=3,AB=CB=5,你 能求出筝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吗? 解:筝形ABCD的周长为
AB+BC+CD+DA=5+5+3+3=16.
拓展探索
连接AC,将筝形ABCD分割为上下两个
三角形,即△ADC和△ABC,但是无法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第十二章
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教材呈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3页--数学活动2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研究“筝形”; 2.经历“筝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先猜想再到严谨的 推理论证),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知识准备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同学们,请问这是一 个 筝形吗?
性质探究
筝形具有什么性质呢?怎么研究呢? 研究几何图形可以从边,角,对角线等角度 研究.
性质探究
性质探究
观察,折叠,测量等方法猜想出筝形的性质: 1.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定义规定的性质) 2.至少有一组对角相等; 3.筝形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且垂直平 分 另一条对角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1) (2)
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8练习.
【探研时空】
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难点:应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
3.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__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展示引例:20__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目的:通过以上用笔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感到笔算的麻烦与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活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活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活动
在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活动中,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索与发现: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某些数的平方根有特殊的性质。

2. 知识与技能: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3. 问题与解决: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4. 合作与交流: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海淀区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国家级教改实验区,承担着教改的重任。

作为实验区的数学实验教师,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我们需深入研究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三个目标维度在数学学科中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着重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重点工作1. 借课改东风,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三个意识:第一,要树立保底意识,使每一节课都尽可能作到精心准备。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第二,增强优化意识,改进和提高常规教学质量。

常规课体现了大多数教师、大多数课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提高的潜力也最大。

我们需作到勤于反思,善于学习,不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适应教改新形势,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常规课上得更好。

优化与改进常规课的过程是教学改革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探索精品课程的课程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

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学习,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

我们需要注意改进和研究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2. 调整角色、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再先进的思想、再完善的课程、再优秀的教材,也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实施。

我们则需注意调整角色,学会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

数学组初中教研活动记录(3篇)

数学组初中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2)备课流程:a. 主备教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b. 小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补充内容。

c. 教研组长总结,确定最终备课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教师:张老师(2)观摩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3)观摩流程:a. 张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b. 观摩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学经验分享(1)分享教师:李老师(2)分享内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分享流程:a. 李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和技巧。

b. 全体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效果显著,主备教师精心准备,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最终形成的备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2.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张老师的课堂展示精彩纷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教学经验分享环节,李老师分享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发言,认真交流,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注重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

2. 课堂教学观摩要注重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吸收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3. 教学经验分享要注重实用性,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 11.3 数学活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 11.3 数学活动】教学课件
......
满足镶嵌原因 60°×3+90°×2=360° 60°×4+120°×1=360° 90°×1+135°×2=360° 60°×1+150°×2=360°
......
探究三:一种多边形平面镶嵌
问题4 用一般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能否进行 平面镶嵌?四边形呢?
三角形
探究三:一种多边形平面镶嵌
探究二:两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
问题3 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 形......中取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镶嵌 成一个平面图形?
正三角形 正方形
60°×3+90°×2=360°
探究二:两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
60°×4+120°×1=360°
正三角形 正六边形
60°×2+120°×2=360°
凑成360°(共顶点处
60°×1+150°×2=360° 拼成360°)
有空隙
有重叠
探究一:一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
问题2 分别剪一些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 形、正六边形......如果取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 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
60°
⊙ 60°
60°
60°
60°
60°
共顶点处的六 个角和为360°
探究一:一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
正方形
90° 90°
120°×3=360°
......
4.用两种多边形镶嵌,不能与正三角形组合的正多边形是( D )
A.正方形
B.正六边形
C.正十二边形
D.正五边形
60°×3+90°×2=360°
要点: 1、正多边形内角的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区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区一等奖】

数学活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分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十五章分式数学活动执教者:蔡华静电话:第十五章 数学活动——探究比例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进行比例的变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想、举例验证、证明等探究比例的性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比例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证明等探究比例性质的过程,培养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勇气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比例的性质教学难点:比例的合比、分比和合分比性质及等比性质的证明和简单运用。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同学们看过《名侦探柯南》吗老师也有个与你们相同的爱好。

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

让我们一起过一把当侦探的瘾帮助警察办案吧。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一家大型商场的黄金失窃了。

第二天早上,刑侦人员经过仔细勘察,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枚犯罪嫌疑人留下的长25cm 的脚印。

根据这枚脚印警察很快推断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你知道警察是怎么推断的吗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小常识,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为7∶1。

学生会列出不同的方程(设犯罪嫌疑人身高为cm )这些是方程也是我们小学学过的比例式。

显然四个数没有变,可是数的位置不同,形式不同。

但都依然成比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1、温故知新比例的定义:如果有两个数a 与b 的比等于另外两个数c 与d 的比,那么这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

记作:a ∶b=c:d 或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 、b 、c 、d ”叫做这个比例的 项 ,两端的两项“a 和d ”叫做比例的 外项 ,中间的两项“b 和c ”叫做比例的 内项 。

比例的意义 比例在生活中很常见,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脚长的比为7:1,拳头与心脏的比为1:1等,再比如咱们的国旗。

国旗法中规定国旗大小有五种型号。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数字运算规律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数字运算规律 》
数学活动 探究数字运算规律
【活动一】
观察下列式子: 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35×35=3×4×100+25=1225 …… …… 思考:
1.相乘的两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Fra bibliotek【活动一】
观察下列式子: 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35×35=3×4×100+25=1225 …… …… 思考:
【课堂反思】
回顾刚才探究规律的过程,想一想活动1与活动2所 得到的规律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决问题】
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的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 式中的两位数与三位数具有相同的组成规律, 我们称这类等 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成为“数字对称 等式”: (1)52×____ =____×25;(2)___×396=693×____。 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 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 (含a、b)。
我探究 我成长 我快乐
谢谢!
2.认真观察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活动一】
观察下列式子: 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35×35=3×4×100+25=1225 …… …… 思考:
3.根据本章所学的整式知识,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出你所得 到的规律,并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长方形纸片沿 实线对折
将蓝色和红色的 三角形区域沿虚 线剪掉
展开后得 到筝形
活动2:观察发现、猜想性质
请同学们观察裁剪下的“筝形ABCD”,试用测量、
折叠等方法你能猜想出哪些结论? 把它记录在表
格中.
A
探究对 象
猜想结果
对称性 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 B

AB=AD,BC=CD
D O

∠ABC =∠ADC
连接BE.求证:∠ABE=∠CBE.
A
D
分析:在AB上截取AF=AD,
连接EF.
F
E
B
C
活动5:小结反思 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思想及方法: 1、用观察、测量、折叠等方法研究筝形的性 质; 2、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研究四边形提供方法:围绕边、角、对角 线)
概念学习
筝形的定义: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A
用几何语言表示:
在四边形ABCD 中,
B
D
AB =AD,BC =DC,
则四边形ABCD 是筝形 .
思考:筝形有什么性质?
C
活动1:折一折、剪一剪、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动一动手,按下面的方法剪出一个筝形. 并在筝形纸片上标出字母A、B、C、D.
(1) AC⊥BD;
对角线(2) AC平分BD,即 BO =DO;
C
(3) ∠BAC=∠DAC,∠BCA=∠DCA.
你能证明这些猜想吗?
未命名1.gsp
活动3:证明猜想 得出性质
猜想:∠ABC =∠ADC ? A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B =AD,BC =DC.
B
D
求证:∠ABC =∠ADC.
活动5:小结反思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 制作一个美丽的风筝.
筝形的魅力将把我们引入一 个奇妙的世界,请同学们关注数 学中的美,关注身边的数学!
∠BCA =∠DCA ?
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 =AD, A
BC =DC,对角线AC与BD相交与点O.
求证:AC⊥BD,BO=DO,
∠BAC =∠DAC,∠ACB =∠ACD.
B
O
D
如何进行证明呢?……
C
活动3:证明猜想 得出性质
性质: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
且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A
证明:∵△ABC ≌△ADC(已证)
∴ ∠BAC =∠DAC,∠BCA =∠DCA.
在△ABO和△ADO中, AO=AO
B
O
D
∠BAC =∠DAC
AB=AD
∴ △ABO ≌△ADO(SAS).
C
∴ BO=DO(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OB=∠AO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OB ∠AOD 180(平角的定义)
1
1
= AC • OB + AC • OD
2
2
1
B
D
O
= AC • (BO+ OD)
2
= 1 AC • BD = 1 ×6×9 = 27
2
2
C
“筝形”ABCD的面积: S = 1 BD• AC
2
活动4: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5.如图,四边形ABCD,AB=AD+BC,∠DAB
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E,且点E是DC中点,
“四边形”问题
“三角形”的问题来研究.
活动4:学以致用 应用性质
1.已知筝形ABCD的周长是50cm ,AB=10cm,则BC=_1_5_cm.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已知 ∠ABC=100°,∠DAC=60°,则∠ADC=__1__0_0_°,∠ACB=___2__0_°.
3.如图,筝形及对角线组成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有:
_△__A_B__C_≌____△__A_D__C_,__△__A__B_O__≌___△__A__D_O__,__△__B_C__O_≌___△__D_C_O.
4.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AC=9,BD=6,那么筝形ABCD的面
积为多少?
5.如图,四边形ABCD,AB=AD+BC,∠DAB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
E,且点E是DC中点,连接BE.求证:∠ABE=∠CBE.
A
A
A
A
A
D
B
DB
DB O
D B
O
D
E
C
第1题
C
第2题
C
第3题
B 第C4题
C
第5题
活动4:学以致用 应用性质
4.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AC=9,S = SΔABC + SΔADC A
∠AOB ∠AOD 180 2 90
AC⊥BD(垂直的定义)
活动3:证明猜想 得出性质
归纳得出“筝形”的性质如下:
(1)筝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2)筝形两组邻边相等; (3)筝形至少有一组对角相等; (4)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且垂 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归纳方法:
转化为
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数学活动 ---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易门县浦贝中学 熊丽琴
A
B
D
C
筝形
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究“筝形”的 性质;
3、通过探究筝形性质的过程,初步了解在解决四边 形问题时,我们常把它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研究.
如何进行证明呢?……
C
活动3:证明猜想 得出性质
性质:筝形至少有一组对角相等
A
证明:连接AC,
在△ABC和△ADC中,
AB = AD,
B
D
BC = DC,
AC = AC(公共边)
∴△ABC ≌△ADC(SSS). C
∴∠ABC =∠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活动3:证明猜想 得出性质
猜想: AC⊥BD,BO=DO,∠BAC =∠D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