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1)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精选5则)(优秀版)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一):基本状况文杰,男,13岁,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
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
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
透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样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明白家庭作业怎样做,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问题表现透过反复观察,发现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
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做卫生时态度用心,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
原因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程度要深于轻度学习障碍者,因为轻度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
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矫正,透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
辅导对策及过程第一阶段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务必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我向家长个性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推荐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第二阶段老师在班上有意识地开展活动。
比如:跳绳、踢毽子、滑冰、传球比赛等,引导该生融入群众活动中,并产生兴趣,发展孩子的运动潜力,协调左、右脑平衡发育,家长则每一天抽出必须时间,陪孩子玩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
训练孩子背书。
因为背书能够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潜力,并能丰富他的词汇。
在训练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背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再背古诗,然后背课文。
在背的过程中,如果背不上来,也不强制,我就与他一齐.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该生进步很大,此刻已能与老师同背较长的课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1. 案例一: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在一所小学里,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研究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设立放松区:学校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放松区,供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使用。
这个区域内有舒适的座椅、放松音乐和一些放松活动,帮助学生们缓解研究压力。
- 鼓励合作研究:学校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研究,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聘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2. 案例二:培养积极的心态一所小学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学校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研究和个人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机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培养适应能力:学校通过组织一些适应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们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 提供正面反馈:学校重视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表扬,鼓励他们在研究和生活中取得进步。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 案例三:加强家校合作一所小学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包括:- 家长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教授家长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家长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支持和指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 家校沟通: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 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一些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规章制度,如限制研究时间、鼓励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通过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5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5篇)案例一:社交退缩学生背景:小明,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优秀,但在课堂上和与同学互动时表现得很害羞,经常独自一人玩耍。
观察现象:小明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也常常回答得不够自信。
在与同学玩耍时,他总是选择独自一人或者跟随其他同学,很少主动发起游戏。
心理分析:小明可能存在社交退缩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对社交环境的不适应。
辅导计划:1. 与小明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2. 鼓励小明参加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增加他与同学互动的机会。
3. 教授小明一些社交技巧,如如何主动发起游戏、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案例二:学习压力学生背景:小红,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但近期成绩有所下滑。
观察现象:小红最近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她在做作业时常常分心,效率低下。
心理分析:小红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和紧张。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家长、老师或自身的期望。
辅导计划:1. 与小红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她的学习压力来源。
2. 教育小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3. 引导小红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她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案例三: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背景:小华,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上课时经常分心,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干扰。
观察现象:小华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被周围的同学的动作或声音吸引。
他在做作业时也经常跳来跳去,无法专心完成任务。
心理分析:小华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注意力分散或者缺乏自律。
辅导计划:1. 与小华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的分心原因。
2. 教授小华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如定时任务、专注训练等。
3. 鼓励小华参加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围棋、乒乓球等,以提高他的注意力。
案例四:情绪波动学生背景:小李,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优秀,但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哭泣或者生气。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境一般,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常常忽略了对他的关心和陪伴。
最近,班主任发现小明的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敏捷度下降,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并且容易哭泣。
造访家长得知,小明在家常常一个人待着,没有朋友,父母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
辅导目标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提升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社交技巧,调整学习态度。
辅导步骤1.接触阶段:与小明进行初次接触,简单问候并介绍自己,让小明感到安心和尊重。
2.了解问题:以问候为开始,与小明聊天,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等,进一步了解他面临的问题和困扰。
3.核心问题探究:通过与小明沟通,发现他的心理问题与缺少父母关爱和社交经验有关。
与其分享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让他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理解情绪的起因和表达方式,并告诉他这些是正常的人类经历,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绪问题。
4.自信心建立: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
通过鼓励和肯定他的成绩和努力,提醒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重新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心。
5.情绪调节训练:针对小明情绪波动大、容易生气、哭泣等问题,进行情绪调节训练。
教授他常见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和有效沟通等。
同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帮助他找出合适的方式表达感受。
6.社交技巧培养:鼓励小明主动参与班级和课余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提醒他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尝试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同时,给予他一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的积极性和社交技巧。
7.学习态度调整:针对小明在学习上的问题,与他一起分析原因和制定改善计划。
鼓励他关注自己的学习进步,与他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同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
8.持续跟踪与支持:通过与班主任、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小明的进展和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1.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张某,男,是我班的学生,头脑聪惠,语言表达能力很好。
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危机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5)经常简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6)经常忘事。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危机了。
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简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危机偏差。
父亲教育方式简单残忍,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
由于孩子注意力简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
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灵敏、风趣、喜悦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对学习的期望: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准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3篇
⼩学⼼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3篇 ⼩学⽣⼼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加强⼩学⽣⼼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理健康发展,已经形成共识。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篇1 ⼀、基本情况 蔡施婷,⼥,⼩学⼆年级,班级中等⽣,性格耿直,脾⽓倔强,有些以⾃我为中⼼。
虽说是⼀个⼥孩⼦,可她的个性却⼀点不像⼥孩⼦,顽⽪、好动,喜欢接⽼师的话,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
她想学却不勤奋,有⺫标但缺乏毅⼒。
⼆、分析思考 每个⼈都有⾃⼰的优点和缺点,⼩学⽣正处于成⻓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只要对他们进⾏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实施有效的教育⽅法。
从蔡施婷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以⾃我为中⼼,是⼀种狭隘的、不健康的⼼理表现,是部分⻘少年⾝上存在的普遍现象,⽽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偏差。
不守纪,单纯地从她⾝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
对待学⽣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年学⽣不加分析判断⽽追求的另类呢。
从蔡施婷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头、卖弄⼩聪明,迫切想表现⾃我的⼀种⽅式。
三、帮助⽅法 在帮助学⽣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帮助其克服缺点。
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法同时进⾏: (⼀)热情谈⼼。
通过这种⽅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少冷淡。
其⺫的是调整⼼理、平和⼼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及周围的⼈、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一、家庭背景陆明,男,六年级学生。
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而母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二、平时表现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
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具体事例本学期开学后的某一天,陆明没有及时回家,一直到晚上7点多,他母亲也没等到他,就给我打了个电话,于是我们一起去寻找他。
通过与他母亲的交谈才知道,他今天上学前因无理取闹被他母亲打了一顿,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于是我们到各处去寻找他的踪影:学校里、同学家、网吧间……一直到9点半都没找着。
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刻把此事向学校领导汇报。
姚校长冒雨赶过来,和我们一起分析、寻找,并报了警。
10点半时,终于在浏河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位不愿意回家的学生。
四、心理探因陆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
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五、矫正措施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
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
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辅导结果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建立自信和提升幸福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探讨不同情境下的有效辅导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变故引发的心理问题在某所小学里,我遇到了一个名叫小明(化名)的学生。
他曾经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但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明显的压抑情绪。
他妈妈最近因工作调动无法陪伴他,父亲则因疾病住院。
针对小明这种情况,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需要与他进行面对面交流。
通过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他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
其次,要尽量提供稳定而温暖的环境。
给予小明安全感和支持,鼓励他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感受,并通过正面思考来应对困境。
通过针对小明的心理辅导,我们看到他逐渐恢复了自信,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家庭变故带来的压力。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面对家庭变故引发的心理问题时,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并提供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交焦虑引发的自卑情绪在另一所学校中,我遇到了一个名叫小芳(化名)的学生。
她无法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总是害怕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和课余状况。
这种社交焦虑使得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心理辅导方法主要围绕增强小芳的自信心展开。
首先,我鼓励她多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在实施辅导过程中,我也借助家长和老师们的支持,为小芳创造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
通过渐进式暴露法和积极肯定鼓励等技巧,帮助小芳逐渐摆脱社交焦虑。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焦虑,并建立起与同学们的友谊。
她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并且在班内外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遭受社交焦虑困扰的学生来说,提供正面支持和适当引导是帮助他们恢复自信的重要方法。
三、学业压力带来的情绪问题我还曾遇到一个名叫小华(化名)的学生,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因为高考制度改革而感到沉重压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案例:张华,男,7岁,一年级的一名学生。
5岁时,爸爸、妈妈因犯毒被送进监狱,现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工人,工资较少,生活较为艰苦,加上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只能照顾他的生活,无力辅导他的学习。
家离学校较远。
由于小小年纪父母就不在自己身边,因此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同学,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
同时,又存在着较强的求好心理,为了向同学们证明他很行,他经常招惹同学,抢走同学的东西,防碍同学的正常活动。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业经常不能按时的完成,作业质量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较少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分析张华的具体情况1、家庭情况特殊,缺少父母的关爱2、有较强的自卑心理3、有较强的求好心理4、经常招惹同学5、抢同学东西6、妨碍同学正常活动7、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8、作业不能按时完成9、作业质量差10、上课注意力不集中11、较少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确定目标行为1、每天晚上8点之前完成家庭作业(假设下午4点放学)2、每天作业得到良好的等级(待作业水平基本稳定后将良好提升到优秀)3、每节课集中注意力,不走神,保持注视老师的状态4、每天至少回答一次老师提出的问题5、明确学习目标,每次考试达到70分以上(成绩稳定后,目标成绩向上提升)6、每天和同学和谐相处①、不抢、不扔同学的东西②、和同学一起玩耍并且不捣乱③、不和同学打架三、强化物物质奖励:棒棒糖、彩色橡皮,铅笔,卷笔刀、悠悠球、铅笔盒、可供选择的笔记本、可供选择的漫画书、玩具等活动奖励:去动物园或者去游乐场玩、去监狱探望父母社会奖励:老师关爱的笑容、拥抱、抚摸、表扬、关注等四、代币制交换系统代币:老师特制的“你真棒”字迹印章行为表现(获得代币制数量)强化物(需要代币制数量)一天不抢、不扔同学的东西(+1)老师的特殊关注,如口头表扬、抚摸、投以赞许的目光等(2)一天不和同学打架(+2)一天都可以和同学一起玩耍且不捣乱(+3)棒棒糖、彩色橡皮、铅笔、卷笔刀(5)一节课不做小动作(+1)一节课不往窗外看(+1)悠悠球、可供选择的笔记本(20~30)一节课看着老师(+1)课堂作业得到“良好”(+2)铅笔盒、10元以下的玩具(40~50)家庭作业得到“良好”(+3)每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1)可供选择的漫画书(70~80)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5)认真服从老师的命令(+1)10元以上的玩具(120~150)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本(+1)抢、扔同学东西(-1)去动物园或游乐场玩(200~220)故意妨碍同学正常活动(-2)故意破坏班级公物(-5)去监狱探望父母(280~300)故意破坏同学的东西(-3)交换系统一(学校)行为表现(获得代币制数量)强化物(需要代币制数量)每天准时7点起床,7点半上学(+2)棒棒糖、彩色橡皮、铅笔、卷笔刀(5)每晚8点之前完成家庭作业(+3)整理自己的书包、玩具(+2)选择喜欢的水果或零食(15) 整理自己的床铺(+1)饭前便后主动洗手(+2)吃饭不拖拉,不让饭菜掉到桌上或身上地上与朋友一起踢球(25)(+2)随地丢垃圾(-2)赖床一次(-2)爷爷奶奶带着去公园玩(30)家庭作业不整洁(-2)交换系统二(家)代币兑换:本代币系统每周兑换一次,如果张华不愿兑换,可以积攒兑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范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范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怕研究的孩子XXXXXX是一名小学学前班学生,她害怕研究,成绩逐渐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干扰同学上课,没有研究兴趣。
她的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她的研究。
针对这个案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个别谈心:教师要与XXX个别谈心,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多表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XXX的进步进行及时、热情的表扬,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教师要指导家长对策,帮助孩子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案例二:XXXXXX是一名小学学前班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他刚开学时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一周后开始逃避研究,甚至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
针对这个案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倾听:教师要倾听XXX的心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问题所在。
2.理解:教师要理解XXX的处境和情感,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3.引导:教师要引导XXX积极面对问题,鼓励他勇敢地面对挑战。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实现心理健康。
经过和XXX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他对研究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父母在外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他的研究,而爷爷奶奶也没有能力和意愿去帮助他。
在学校里,他感到自己的研究成绩不好,又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导致他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他的研究厌恶情绪不断加重,导致他对研究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于研究缺乏热情和动力。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研究压力越来越大,作业量和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的书包也越来越重。
这些因素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小学生感到研究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对某些科目产生了抵触心理。
他们常常找各种借口逃避研究,导致研究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怕学习的孩子陆启苗,女,小学学前班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作业,不写家庭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她。
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她,对她放弃了。
母亲也很忙,即使想管她,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她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
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她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
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吴昊,男,5岁,小学学前班学生,单亲家庭。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小学生是一个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心理辅导。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小学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自卑情绪。
小明是一个内向而腼腆的小学生,他在班级中总是不敢与同学们交流,也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经过与小明的交流,我发现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都持有较大的自卑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采取了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对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
同时,我还鼓励他多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学们交流,通过实际行动来增强自信心。
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后,小明的自卑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他也变得更加活泼和开朗。
案例二,小红的焦虑情绪。
小红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但她总是过分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焦虑不安,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小红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
首先,我告诉小红,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我鼓励她学会放松自己,适当调整学习压力,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我还建议她和家长进行沟通,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我的辅导下,小红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她的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三,小杰的行为问题。
小杰是一个爱发脾气、不服从管理的小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捣乱,与同学们发生冲突。
在与小杰的交流中,我发现他的行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父母的忽视。
针对小杰的情况,我首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建议他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能量。
同时,我还与小杰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
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后,小杰的行为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他也变得更加懂事和乐观。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案例一:关注内向学生,提升自信心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有一名内向学生小明,平时成绩优秀但胆小、不敢发言,与同学交流较少,显得孤独。
措施1. 教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小明沟通,关心他的生活和研究,鼓励他参加课堂讨论。
2. 设置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互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接纳自己。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引导,小明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关系融洽,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案例二:引导网瘾学生,培养良好惯背景五年级学生小华,因父母工作繁忙,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
措施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生活状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2.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瘾的危害。
3. 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华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
4. 设立监督机制,鼓励小华自我管理,逐步减少游戏时间。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逐渐摆脱网瘾,培养了良好的生活惯,成绩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案例三: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背景六年级学生小丽,来自单亲家庭,性格敏感,容易受到影响,对人生价值观产生困惑。
措施1. 教师与小丽建立信任关系,关心她的生活,给予心理支持。
2. 开展家庭美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丽解决内心的困扰,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丽的成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引导,小丽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性格变得更加坚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总结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案例1: 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压力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最近他感到非常焦虑和紧张,因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他担心自己无法应对考试压力,导致成绩下降。
解决策略1. 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倾听他的担忧和焦虑。
2. 教导小明一些应对考试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
3. 建议小明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以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过度压力。
4. 鼓励小明寻求帮助和支持,让他知道他不必独自面对困难。
案例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情绪激动,容易发脾气和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种行为给她和她的同学带来了困扰。
解决策略1. 与小红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她情绪失控的原因和触发点。
2. 教导小红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和积极表达情感。
3. 在课堂上进行情绪管理的训练,例如角色扮演和情感识别活动。
4. 鼓励小红与同学分享她的感受,以促进理解和合作。
案例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背景小李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导致他对研究和参与课堂活动缺乏积极性。
解决策略1. 与小李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和自尊心的问题。
2. 培养小李的自信心,鼓励他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夸奖他的努力和进步。
3. 提供给小李一些适合他能力水平的任务和活动,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鼓励小李与同学分享他的优点和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简要描述。
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和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提要:从yy的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和最脆弱的时候精品请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yy的心事一、案例基本资料姓名:yy(化名);性别:女;年龄:15岁;二、问题概述悲观厌世,常抱怨人情冷漠,觉得自己是世上多余的人。
不能接纳自己,常想一死了之。
三、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yy小时不在父母身边,是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她并不疼爱,常常无端对她发脾气,对她露出厌恶的情感。
上小学,yy跟父母住在一起,由于早先的成长环境不利,小小的yy已养成一些坏毛病,因此父母认为这个女儿很不乖巧,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好,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了yy的古怪脾气。
上初中后,父母开始闹离婚,yy长大了,但心事更重了。
2、学校生活yy读小学时,由于成绩不好,好动,说谎,班主任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因此经常打骂她,所以yy不喜欢老师。
进入初中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她对同学仍有高度的戒备心,认为同学都很虚伪,势利,爱向老师打小报告,而同学却都觉得她有点古怪,反复无常。
渐渐地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人活在世上还得处处有防人之心,这样的生活实在没有意思,逐渐出现被班集体遗弃终将被社会淘汰的感觉。
3、个性与兴趣性格内向,脾气古怪,有双面性。
爱好文学,看书,写作。
四、分析与诊断1、成长环境造成人格障碍幼年时,由于奶奶的厌恶,使年幼的yy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和爱,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恐惧。
上小学时,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并未弥补幼时的心理创伤,反之父母认为这个女儿不乖巧,并不疼爱。
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和,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yy的古怪脾气。
一次,yy偷了家里的钱到外面买零食吃,被父母发现后,挨了一顿刻骨铭心的打,还罚跪了整整一天一夜,不许哭,不许睡觉。
加之小学表现欠佳,老师的告状对yy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在她的内心深处播下的全是“恨”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一: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
我家孩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
是女孩。
长得十分可爱,可就是脾气实在让我们受不了。
因为我们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现在是交给婆婆和公公带的。
可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孩子了,现在在长辈面前不讲礼貌,在学校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想要什么得不到满足,她甚至还会发狠打人和咬人……公公婆婆实在是太溺爱了,有求必应,都7岁了,我发现他越来越懒了,穿衣,吃饭,睡觉,上厕所还都依赖爷爷奶奶。
可是我们的工作实在很忙,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求回答!答:首先,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完全忽略孩子的教育。
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能把教育权完全交给长辈们。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孩子长大了,或者祖辈离世了,你们再想介入孩子的成长,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就非常困难。
“现在你没有付出,将来可能就要加倍的付出。
”第二,多跟你的公公婆婆谈一谈,统一一下教育观点。
双方应该先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再探讨出相应的教育方式,然后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上的分歧,维护父母的威信!第三,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
7岁前的孩子,只要给与相应的鼓励,还是很愿意做一些事的,如果现在不给她做,她就永远没法尝试。
如:让孩子给下班回家的父母端一杯水,吃饭前帮忙摆凳子,碗筷……最重要的,是你要下定决心,去执行,去坚持!不然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叛逆期的时候,那就相当不好办了。
问题二:您好,我家孩子今年11岁,上五年级了。
前一段时间开家长会,老师反映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于是他爸爸在家监督他了几天。
发现孩子做作业老是磨蹭的不得了,爸爸都气得打孩子屁股了。
关于孩子为什么磨蹭,以及孩子磨蹭怎么办?答:我先举个例子:小孩从出生开始就在度过窗口期,从走路开始,说话、吃饭、写字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内完成。
如果被破坏,比如出生后就蒙上眼睛,学习走路的时候强迫他始终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
该学习说话的时候,堵住他的耳朵,再或者是,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家长的疏于管教,那么可能某些东西就再也学不会了。
这就好像那些狼孩、猪孩,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在他们的窗口期内他们没有学到人类应有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所以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再学会人类的生活模式了。
不要认为上面的例子是危言耸听。
和上面的家长一样,除去一些天性使然的成分,你们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定有忽略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教育问题。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看看有没有效果。
1.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可以相应奖励和惩罚(如: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
写不完则不能够看电视。
当然这个同样需要坚守你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次的同情,或者经不住孩子的死缠烂打坏了规矩。
坏一次规矩,孩子心中就会存在侥幸,那样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过来的)2.话术。
不要认为话术只存在政界商界的谈判。
本身教育孩子也是在斗智斗勇(如:利用孩子攀比的心理,跟孩子说:“看,我刚刚碰到你同学小明的妈妈了,小明的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回他妈妈带她看电影去了。
但是切记不要说成带有比较性质的话式:“看,小明多么多么优秀,你怎么怎么不行之类的……”)3.从爱好或其他入手。
孩子写作业磨蹭。
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本质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
所以最好利用他的爱好去培养去持续,高效的完成一件事(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回家以后可以先让他认真的画一幅画,不论好坏,第一让孩子静下心来,第二可以慢慢培养他的习惯。
当然,这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那么得到的效果则会相反)问题三: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是男孩,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
成绩中上。
上周经不起请求给他配了一部小米手机。
据我了解他们班上同学有三分之一都配了手机。
可是我还是不放心,他现在没事总是捧着个手机看。
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学习,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该不该给他收回来,或者控制……我现在有些后悔。
怎么办?回答: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收回来,或者总是限制他。
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
让你的教育更加艰难。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原则问题,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做决定前考虑清楚,并且坚持原则。
同理,既然已经买了,你再去阻拦他,限制他。
比如没收回来,或者只能在家里用,或者天天跟他唠叨,要少玩手机……只会激起他的叛逆之心。
手机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鸦片”,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时不时的看一看,吃饭时看,睡觉时看,开车时看,工作时看……何况孩子。
但是谁也阻止不了这个社会的风潮“倒行逆施”将手机化有为无。
你能做的,只是接受现实,并且适应它,利用它更好的教育孩子。
下面说几点建议:1.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加强对这类事情的教育,与时俱进,制定相关的班规。
2.利用聊天软件如:微信,QQ。
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有些话当面不好说,可以在聊天软件上说。
有些精品的故事,文章也可以推送给孩子。
3.手机确实是他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小学六年级打开它,确实早了点。
在生活和接触中,渗透给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让他坚守自己的原则至关重要。
问题四: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让家长去学校陪读,不然就带回家。
我很心烦,不知道怎么办。
前几天听家委会的家长告诉我的,还问我给老师送礼了没有,他们都送了……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暗示我要送礼。
回答:先说说你的担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教师这个职业圈子相对封闭,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都相对单纯,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沾的不多。
你给他礼物他可能会收下,也会稍微关注一些你的孩子。
但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就算他是在暗示你给他好处,其他家长也都心知肚明。
以大部分人的思维,谁会去出这个头。
你要么下决心把他扳倒,让他无法对你的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要么接受现实,和他搞好关系。
再说说孩子的问题:你有着百分之八十家长都同时存在的问题。
没有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只不过你的问题体现的更早。
参考昨天我在文章里说的如下:1.关于习惯。
12岁以前,去花时间和孩子相处吧,通过陪伴,在生活中渗透给孩子好的习惯。
不是教,是渗透。
2.关于沟通。
一定要平等,你做一件错事,是希望领导把你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再拿出一堆比你优秀的人作比较。
还是好好跟你说:“哥们这回你失误了……你应该多考虑考虑,怎么去做……”3.关于原则,在习惯养成阶段,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要因为经不起孩子的死缠烂打,放弃原则。
放弃一次,就等于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侥幸的种子……你就被看透啦。
4.所谓坚持。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论。
所以就看你想怎样,能不能坚持。
问题五:七岁的小孩竟然拿了大人100块钱,怎么教育?怎么办?答:首先,问题要重视,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如果你不想把孩子养成一个没有主见,自卑的傻子!先要弄清楚原因。
七岁的孩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本质差,道德不好。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对不起,实在帮不了你。
构成问题很可能是以下的几点原因。
1.孩子上了小学,班里的同学对某些东西有攀比行为。
这需要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就攀比之类的事情在班里进行普及教育。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当然教育方式最好不要说教,而是旁敲侧击的鼓励某些孩子,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之类的话题来引导。
2.学校周边商店的“诱导”,小孩很有可能去了学校附近的某些商店,看上了喜欢的“东西”而又明白家长不会满足,从而做了这件事。
现在的商人都不傻,一般不会故意引诱孩子犯错。
所以你大可以去这些商店问一问,和他们做朋友,多多“关照”你的孩子,同时也好更清楚的了解孩子。
3.以上两种情况大多会同时存在。
所以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如何去处理。
问题六:你好,我是一个七岁小学生的妈妈,今天他们的班主任找我谈话了,说你的儿子看上去很忧郁,我心里很着急。
我该怎么办?答:很多问题都是在“变化”的时候出现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变化”点。
孩子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加上可能在小时候,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造成了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恐惧……1.依然要和老师沟通,在班里多鼓励孩子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
小学生大都比较“势力”,老师表扬多了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2.你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但不是出问题以后。
大人们总不能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常在出现问题以后,集中时间去突击解决问题。
这样治标不治本!当你们以为孩子好了,一切恢复正常以后。
孩子会特别失落,想办法引起你们的关注……于是经常性的出问题,你要不想折腾,就试试。
3.多花点时间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
比如:画画,音乐……但是千万不要给报一堆兴趣班。
这就和你要每天兼职打好几份工似的。
问题七:您好!我的女儿婷婷新学期刚刚上初三,我一直很关注她的成长。
小学的时候,她性格、成绩各方面都很好。
但是上初中以来,我发现她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
最开始的时候是爱买漂亮衣服穿,拍写真照,做指甲,打耳洞,这些我都由着她。
后来就开始化妆,而且越画越浓。
每天早上上学前都花一个多小时在整理妆容,14岁的小姑娘,看起来都像20多岁。
我真的很担心,她太注重外表了,影响到学习。
更让我担心的是,我很怕她轻浮起来,不懂得保护自己,走上弯路。
说她不听,话重一点就跟我吵架。
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回答:首先,既然她已经不听你的话了,而且说重一点就吵架。
你认为你还能通过说教改变你女儿的态度吗?答案是肯定的。
不能!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推送,肯定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另类,过于偏向孩子,觉得家长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这也是大错特错!我认为:孩子该管!但不是什么都管。
你必须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并坚持这个原则,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自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婴儿都会对美有所触动。
这是人性!十四岁的孩子爱美很正常,但现在的社会资讯太过于丰富……而似白纸般素雅的美,又如何抵挡得住绚丽多彩的渲染呢?当然你在这里是有过错的。
首先在少儿时期,认为孩子听话,性格成绩都不错,而缺失了一些对审美的培养。
其次,在她一步步变化的过程中,写真姑且不说。
染指甲,打耳洞,这本身就是与她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你或许有过担忧,却没有干预……在她的潜意识里,或许觉得你在这方面对她没有要求,所以一再对你的教育底线进行试探,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你若强加阻拦,既然已经发生,给你几点建议:1.慢慢消除子女对家长的对立看法。
2.为子女建立自信心,告诉她:无需打扮,你本来就很美!3.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问题八:我儿子今年6岁半,平时在家胆子很大,一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很霸道,强势,他就总被吓得大哭,不敢说话。
我在的时候他稍微胆子大一点。
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强,老师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
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和我们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引导孩子!回答:孩子之所以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又变成了“受气包”,这两种角色的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