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汇报交流.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2.小组合作交流(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3)展示交流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2.课件出示场景1:(1)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即提出问题: 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3)汇报交流.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课件出示场景2(1)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2)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收获)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_()?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三.看书质疑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3.想一想,填一填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新课: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5+2.30.9+6.2_.1+3.62._+0.49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三.实践活动: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1.86元1.00元5._元9.47元四.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摘果游戏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五.全课归结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第4课时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加法0.37+0.5810.9+7.8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二.新课: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出数据信息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_.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4.回顾对比: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四.练习作业.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第5课时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教学内容:课本P97__P98第4__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6+5.40.6+0.80.36+0.40.9–0.70.8–0.41–0.6老师小结口算情况.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

4 ⋯ 2 乘 2 个十 1 ⋯ 5 个十减 4 个十
2 2 52
4 1 2 ⋯ 剩下的 1 个十
和 2 个一合起 来是 12
26 2 52
4 12 1 2 ⋯ 2 乘 6 个一
0
计算正确吗?
26
×2
平均每班种 26 棵,2 个班 种的是不是 52 棵呢?
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 除数相乘来验算。
12÷3= 120÷3=
12 个十除以 3 是 4 个十, 就是 40。
3 如果把例 1 中的 60 张换成 66 张,每人得到多少张?
66÷3=22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10 张
60÷3=20 6÷3=2 20+2=22
10 张 10 张
3
42
6 256 24
16
12
4
42
×
6
结合题目,说说
竖式中每个数表 +
4
示的实际意义。
答:可插满 42 页,还剩 4 张。
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1.从被除数的 ___ 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 被除数的前 ___ 位数 , 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 除前 ___ 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___。
5 857
4 635
17
4 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 6 张照片。把 256 张照片插到这本相
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 5 6÷6 = 42 (页)⋯⋯ 4 (张)
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1 6 256
2024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2.2 一位数整除三位数

一位数整除三位数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
128
2 256
2.再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除得的商写
2
在十位上;
5 4
3.最后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写在个
16 16
位上。
0
课后作业
1.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7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3
3 3
6 6 0
变式训练
3 商店卖了524元的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千克?
4 524÷4= 131(千克)
答:一共卖了131千克。
131
5 24 4 12 12
4 4 0
4元/千克
变式训练
4 育才小学一共有726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每6人 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726÷6=121(组)
121 6 726
171
5
855 5
35 35
验 算:
17 ×3
85
1 5 5
5 5
0
159
4 636 4
23 20
36 36
0
验 算:
159 × 2 34
636
选自教材20页做一做1题
2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417 ÷ 3= 139
925÷ 5= 185
139
3 417 3
11 9 27 27 0
验算:
128
256 2
5 4
16 16
16除以2得8,商8写在 个位上。
5个十除以2,商是2个 十,2写在十位上。
1表示1个十,和个位 上的6合起来继续除。
0
列竖式计算。 256÷2= 128
128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东、西、南、北:教材第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出示课题:东西南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出示例1课件情境图,完成填空。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
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6.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背儿歌:(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左面是____,右面是____。
(2)南风是从____吹向____的风。
四、课堂小结在你回家的路上辨一辨四个方向,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第2课时教学内容平面图: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过学生填图活动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动画王国吗?要想进入动画王国必须打开密码锁 才能进去。(课件出示)同学们讨论。进入了动画王国美羊羊真诚的欢 迎我们的到来。可是美羊羊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因为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它正在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呢。
板块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我们先来看看美羊羊的衣橱里有哪些衣服吧! (课件出示)为了等会讨论方便,先要确定衣服的名字,这是一件短衣 、长衣、 长裤 、 短裙 、长裙。这里有几件上装和几件下装?
板块四、运用知识,巩固提高。 1、早餐的搭配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下面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2、拓展应用(搭配) 老师有一些帽子和围巾,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一猜,老 师可能会有几顶帽子和几条围巾?(一顶帽子搭配一条围巾)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 习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我们先来听听小精灵的提示: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是什么意 思?好的如果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是一种穿法,你猜猜这些衣服一共有 多少种穿法?谁来猜猜?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到底有多少种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刚才我们 只是进行了猜测,那么,接下来我们亲自来配一配。把两件上装和三件 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美羊羊自己选择,好吗?在操作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合作提示。
b.用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第1件下装分别搭配 2件上装,表示1个2。第2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装,就有2个2。第3件下 装分别搭配2件上装,就有3个2了。2+2+2=6。(连线并计算) 师:先确定上衣就算2个3是多少,先确定下装就算3个2是多少,都可以 用3×2=6表示。看来,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 师:在搭配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选定上装与下装搭配,还可以先选定下装 与上装搭配。只要有序的进行思考,就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P41-59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1、能准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单元教学安排:1、口算乘法(一)。
(P41例1,练习九1—4题)2、口算乘法(二)。
(P41例2,练习九5—7题)3、口算乘法练习。
(练习九8—12题)4、笔算乘法(一)(P46例1,练习十1—4题)5、练习课(练习十5—9题)6、笔算乘法(二)(P49例2,练习十一1—4题)7、练习课(练习十一5—10题)8、解决问题(一)(P52例3,练习十二1—5题)9、解决问题(二)(P53例4,练习十二6—9题)10、练习课(练习十二10—17题)11、整理和复习(P58,练习十三)总第一课时主备人:杨清敏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口算乘法(一)P41例1,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1、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
2、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乘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口算练习:30×3 20×6 20×4 13×3 2×4 200×49×50 120×2 40×7 2×3 23×2 400×2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
教学准备:准备“东、南、西、北”四个字贴、课件。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关于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描述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初步感知东南西北1)寻找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方位词汇,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辨认方向。
出示图片《方向歌》,帮助学生记忆方位词汇。
2)明确教室中的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教室中的四个方向,贴上方位词汇。
3)观察学校平面图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通过图示来辨认方向,巩固研究。
4)游戏巩固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研究,提高学生对方向的敏感度。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方向的相对性,发展了空间观念。
板书:东←→XXX→西←→北。
游戏2:2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学变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问:从刚才2名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在这个游戏中,两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然后另一名同学变化方向也指同一方向。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所指的方向始终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5)体会方向的相对关系。
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预设:我在××同学的南边,在××同学的北边,在××同学的西边,在××同学的东边。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位置与方向(一)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1.通过观察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能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今天我们就去参观参观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 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用自己所掌握了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及各建筑物的位置。
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利用这一矛盾,引出新课的教学学习。
二、探索新知1.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在感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具体位置。
(1)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现在是早晨,我们又朝着太阳,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我们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教师强调:我们面向的方向是东,背对的方向是西。
(2)师: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手,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方指的方向是南。
(学生相互说说两手指的方向)教师强调:我们前面是东方的时候,左手指向北方,右手指向南方。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图读题。
提问: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大门分别在校园的哪一面?指名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教师讲解:小明站在校园中央,他面向图书馆,体育馆在他背对的方向,教学楼在他的左面,学校大门在他的右面,再依据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可确定出校园内建筑物的方向,即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学生在教材上填写答案。
(2)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XXXX教师电子备课(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学科:数学册数:下册教师姓名:XXXX任教班级:三(X)班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位置与方向(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本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 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 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是对先前"方向"这一知 识的补充与延伸。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 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板块一、复习旧知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在方格中,有字典、书包、电脑、水、画笔(架)、跳绳、铅笔盒和钢琴。 闹闹来了,他正在寻宝,猜一猜他会最先寻找到什么。他怎样走才能寻到这 件宝呢?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课件随学生汇报演示。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 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 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再创造”新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1-92页内容的“认识小数和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内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复习整数师:同学们,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抢答哟!(1)你们今年几岁?(2)一年有几个月?(3)咱们班有多少人?(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9、12、55都是整数)2、引出小数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些数,一起来认识认识。
请看大屏幕。
(出示幻灯片)这些数是小数。
师:大家看,这些数与整数在书写上有什么区别呢?......,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设计意图:以抢答、谈话的形式引入,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借助米尺,学习新知(一)、读小数师:在哪儿见过的小数最多啊?(超市)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超市逛逛。
马上六一了,咱先到文具区去看看。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文具的价格呢?(抽学生读)【师生共同总结读法。
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①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称之为“小数点”。
师强调:小数点是个小圆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②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
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师:同学们,咱再到生活区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火腿肠的价格是5.98元,咱该付多少钱呢?每瓶牛奶的价格是0.85元,咱该付多少钱呢?2、大家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3、咱们认识了超市中的小数,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数学》是我国小学学生数学课程的一套规范性教材。
本教材是按照普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数学传统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下册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与认识数字的特殊性质”、“加减法的计算”、“长度、重量和容积的比较”、“简单的二维几何”、“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数据和图表的处理”的多个知识点。
本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通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材特点1.强调理解和应用本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感性认识,逐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能熟练运用。
同时,加强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贴近学生实际本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授数学知识,注重知识内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3.多元发展本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合作精神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学科上获得知识,更能在生活中活用数学。
三、教学建议1.落实启发式教学依照《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理念,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实现“理解-应用-延伸”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贯彻“体验性学习”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强化差异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育。
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进行不同的当堂教育,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和任务目标。
四、总结《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内容丰富饱满。
教材贯彻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启发式、探究式、体验性教学,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板书设计(含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板书设计年月日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6-P4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今天来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家都很开心,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2007年3月20日15时30分3秒)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①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
(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
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出示植树节图片。
(3月120)六一节(6月1日)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31X7+30X4+28=365天31X7+30X4+29=366天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是三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以及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内容。
该教材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同时,该教材也对计量单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的含义及其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该教材采用了“体验-探究-理解-运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探究等,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是一本富有特色、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的教学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探究性学习,采用了“体验-探究-理解-运用”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下几种:1. 讲解法:通过演示、解释等方式,让学生听懂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2. 练习法:学习数学需要不断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制作练习册、出题、组织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练习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3.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主发现,让他们从实际情境中发现所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
例如,让学生在课上制作计量单位的测量器具,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4. 模拟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模拟商店、秤重、称量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 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五、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算竖式 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 算理,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操 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历笔算 过程,并逐步抽象出笔算除法的基本模型。通过动画演示、深入辨析,突破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 力,让学生主动体验验算的好处。教学时,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尝试 和体验。在课堂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 要加以辅导和帮助,共同总结出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64÷4 72÷6 96÷8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笔算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3主题图) (1)师: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课时内容,本课学习的内容教材第17页例3 及“做一做”,练习四第5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上课开始就安排 了一些笔算训练,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一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所用时间也比较多,大约占本册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19课时)。
这册教材的编排与三年级上册一样,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因此仍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还要指出的是,这一册教材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又如,教学简单的路线图时,教材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
在这些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
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的进货计划,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例2──让学生通过对所提供的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习另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同时学习分析统计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在练习中也注意安排了有关“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习题(第41页第3题、第45页第4题)。
这样的安排为达到使学生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