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西方新闻自由及对我国的启示
比较中美两国的媒体自由度。
比较中美两国的媒体自由度。
比较中美两国的媒体自由度媒体自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人民的关注下已经成为了人权、社会治理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中,中美两国的媒体自由度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本文旨在比较中美两国的媒体自由度,从政策法规、政府审查和新闻报道等各个角度进行探讨,展现两国媒体自由度的现状及差异。
1.政策法规中美两国关于媒体自由的政策法规对比如下:中国:中国《宪法》第35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国的《出版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新闻出版方针,维护国家统一、实行审查制度。
”中国的媒体监管法规包括《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1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
美国: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限制言论和媒体自由的法律或法规。
”美国的媒体监管法规包括《美国电视广播法》、《美国互联网出版法》和《美国通信法》等相关法规。
可见,中美两个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上有所差异。
虽然两国的宪法都授权了言论和媒体的自由,但是中国的出版法规定了审查制度和党的新闻出版方针的贯彻,同意或者否决一切新闻信息发表。
而美国宪法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限制言论和媒体自由的法律或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护了媒体的自由。
2.政府审查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都受到了政府审查。
但是,两国的审查标准和程度差别较大。
中国: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接收并审核发布新闻的申报,政府可以在新闻发表之前进行一定的审核和审批。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有监督新闻内容和谴责误导群众的权力。
中国的网民需要经过实名认证才能在网络发言,这也就意味着,网民在网上的发言需要受到政府的审查。
美国:美国的政府审查相对较少。
美国政府唯一权力就是要求新闻媒体不能泄露不应该公开的国家机密。
因此,美国的新闻媒体通常能够自由高效的新闻报道总体来看,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均受到政府审查,不论是政府审批还是执法监督等都给新闻的发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
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新闻自由的定义和重要性1.定义新闻自由2.媒体的角色和责任3.新闻自由对社会的影响三、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1.政治民主的基石2.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3.保障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4.监督政府和公共权力四、我国新闻自由的现状和挑战1.政策法规的保障2.实际操作中的困境3.网络传播的冲击五、结论正文: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和公民在法律框架内,不受政府、政治势力或其他集团的干扰,自由地获取、传播和评论信息的权利。
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对于维护民主、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民主的基石新闻自由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民主国家中,政府权力需要受到监督和制衡,以确保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新闻自由使得媒体和公民能够自由地获取和传播信息,揭示政府工作中的不当行为和失误,从而有效地监督政府,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二、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新闻自由有助于社会进步和创新。
媒体在新闻自由的环境下,可以自由地报道和评论各类社会现象,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公民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激发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保障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新闻自由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的关键。
在新闻自由的环境下,公民可以获取多元化的信息,充分了解社会状况,从而行使自己的知情权。
同时,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实现意见的碰撞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监督政府和公共权力新闻自由有助于监督政府和公共权力。
媒体在新闻自由的原则下,可以对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客观、独立的报道和评论,揭示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五、我国新闻自由的现状和挑战我国政府在立法和政策层面,为新闻自由提供了保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新闻自由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要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和恶意舆论;另一方面,要应对网络传播带来的巨大挑战,确保新闻自由在网络空间得到有效实施。
中西方文化差异给我们的启示
中西方文化差异给我们的启示人类社会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给我们的启示,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西方文化差异告诉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理解、自由与责任的界定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集体的利益和整体的稳定,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差异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他人。
中西方文化差异启示我们要注重沟通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语言、礼仪、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中西方文化差异告诉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注重倾听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表达方式,耐心理解对方的意图。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才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西方文化差异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发展的平衡。
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团队合作和个人发展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的发展和竞争,追求个人的价值和成就;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追求整体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
这种差异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既注重个人的发展,也要注重团队的合作。
只有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西方文化差异告诉我们要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管理。
中西方文化在时间和空间的管理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强调时间的线性和分秒必争;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时间的弹性和灵活性,强调时间的循环和自然流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告诉我们,我们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利用,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过分追求时间的高效率。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空间的管理,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要侵犯他人的权益。
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启示
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启示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中国改变自身形象的时刻,随着改革的深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其影响不仅仅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给了西方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中中西方文化交流对中国和西方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文化交流的启示。
一、文化的相互了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那些被封闭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充满新奇和惊讶的时期。
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始被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接受西方的电影、音乐、时尚、艺术和其他文化元素。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让中国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化,也让西方对中国有了更多的认知。
而这样的相互了解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这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交流的真正意义在于相互了解。
二、文化的渗透和融合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渗透和融合。
在中国文化中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影子,在西方文化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元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交流。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维护好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本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谦虚的姿态中西方文化交流一定是相互的,必须有谦虚的姿态。
两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需要真正地谦虚、倾听和学习。
谦虚不是简单的虚伪,而是一种智慧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交流。
四、塑造时代人物中西方文化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批时代人物。
这些人物既有那些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人物,也有那些从西方带回去中国的理念,也包括那些把中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人物将成为文化交流中重要的节点,将他们的成就传承下去。
五、揭示文化开放的价值文化交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开放,开放源于文化交流。
一个开放的国家必须拥有开放的心态,这对于不断前进的世界来说尤为重要。
在思想和观念的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开放已经成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六、启示: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模式。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由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透视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1、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更关注重大题材,很多报道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人物。
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西方媒体则更关注个人,以个体为视角,更多报道普通人的经历和生活。
中国新闻奖设立了特别奖,这一奖项可以反映评奖评委对某一类型题材的偏好。
中国新闻奖一共设立了14次,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有关先进人物或重大事件的报道,题材都属于当年的宣传热点或者国家大事。
普利策新闻奖则着力于报道个人的生存状态。
2、重宣传与重客观中国媒体坚持“喉舌论”的政策指导,新闻媒体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
使用“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手法,虽然报道“实事”,但是仍要“说话”,说符合党性的话。
西方新闻媒体讲究客观性报道,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报道新闻事实。
客观性的兴起与人们普遍厌倦了政党报刊的恶斗有关,所以客观性的首要要求就是彻底排除党派偏见,强调中立和无党派色彩,可以说,这跟中国媒体强调党性几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3、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三类,即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等。
对2006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科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14项获奖作品中无一正面,负面作品达到了11件,占总数的79%,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
中国的新闻媒体奉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西方新闻价值观则强调“揭黑”。
西方新闻界向来有“扒粪运动”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镀金时代”,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兴起。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分析中西新闻价值差异产生的原因2.1 文化背景首先,中西新闻价值产生的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中国以“儒学”作为国学,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提倡“和”、“仁”等观念,实际上是在推崇集体主义观念。
而西方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认为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自由和负责是新闻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新闻界的自由意味着媒体有权利自由地获取并传播信息,报道事实真相,发表意见和评论。
而新闻界的负责则强调媒体应当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信息进行审核和筛选,以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公正。
只有自由与负责充分结合,新闻界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界的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它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使人民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
新闻界通过报道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为公众提供多元的思想和意见,促进舆论的自由发展。
自由的新闻界还能够监督政府的工作,揭露腐败和不当行为,为社会公正发声。
没有自由的新闻界,人民就无法公正地评判政府的工作,无法监督政府的权力,社会就会缺乏对政府的制约和平衡。
新闻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报道,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进行无视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新闻界的负责要求媒体秉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对信息进行审查和筛选。
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媒体应当深入调查与验证信息,避免误导公众或者给公众带来恐慌和伤害。
媒体应当注重公众利益,尊重个人隐私,遵守法律法规,不以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商业利润。
只有这样,新闻界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并非绝对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问题上,新闻界的自由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限制应当是有法律依据的,并且权衡各种利益的结果。
新闻界自身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机制,以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情况发生,避免以新闻之名行非法之实。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在新闻界的自由发展的也应当做到自律和负责,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政府应当为新闻界的自由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外国传媒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启示
外国传媒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启示外国传媒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自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国传媒开始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外国传媒的倡导和冲击,不仅改变了中国传媒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传媒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启示。
影响一是补足不足。
外国传媒在内容品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领先世界,它们的优秀品质对中国传媒的借鉴和学习大有裨益。
比如在新闻生产和报道技术上,外国传媒能够运用多种报告手段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手段对同一事件进行多角度报道。
在此基础上,中国传媒需借鉴外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制作技术,提高自身新闻报道质量。
二是丰富内容。
外国传媒在报道方面拥有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这些可以为中国传媒的报道提供有利的素材来源,丰富新闻内容,使新闻报道更有价值。
当中国传媒的报道仅拘泥于条理和事实核心披露时,外国媒体以其多角度和深度报道的特点,打破条条框框,给报道注入更多生动活泼的元素,赢得受众关注和认可。
三是提升竞争力。
目前,中国传媒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而外国传媒的全球性和国际化业务已形成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技术和文化领域。
这时,中国传媒要与国际同行进行竞争,就需要吸取和运用外国传媒的经验和技术。
在这种国际化竞争中,中国传媒要注重对外国传媒业务的研究和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启示一是理念更新。
外国传媒在对外报道和文化传播中弘扬人文精神,注重新闻职业道德,追求公正、客观的价值取向,这些全都可以为中国媒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关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等方面的素质提供积极启示。
二是技术转型。
近年来,外国传媒积极推进媒体创新,注重各种技术及资源的整合,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新闻报道和制作的质量,这些都能为我国传媒机构的技术转型提供一些参考。
三是开拓市场。
外国传媒在国际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大量的营销网络和渠道,尤其是在文化和娱乐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传媒应眼前需求,加速对本国传媒品牌网络的布局,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下面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法国大革命以及现代时期六个阶段对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进行浅析。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新闻自由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为新闻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雅典,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新闻媒体也可以自由报道各种事件。
罗马时期,新闻自由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罗马的《公报》每天都会刊登政治、军事以及社会新闻,虽然审查制度也存在,但整体上来说,新闻自由得到了一定的尊重。
中世纪:中世纪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低谷时期。
在教会权威至上的统治下,新闻传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言论自由极其有限。
在这个时期,唯一能够传播信息的渠道是教会,盲从教会是普遍现象。
在这个时期,民间社会也开始了一些尝试,比如通过庙会、市集等形式传播信息。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教会对新闻传播的严格控制,大量的新闻媒体开始崭露头角。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新闻传播更方便,人们可以更容易获取信息,从而打破了教会对于新闻传播的控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也对新闻自由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开始用文学形式来揭露社会现实,发表对当政者的批评。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高潮期。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理论。
启蒙时代的新闻自由思想家们强调言论自由对于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为新闻自由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时代出现了大量的新闻媒体,如《交易所新闻报》、《评论家报》等,新闻自由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闻自由思考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闻自由思考作者:杨幸芳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8期[摘要]中西新闻自由观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渗透的文明类型、受众群体以及对于新闻自由的认识等方面。
对于当今中国的新闻自由,应当从多个方面作独立思考:其一,新闻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的新闻自由也不外如是,包括自由和制约两个方面;其二,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自由,又要以动态的思维来思考中国的新闻自由;其三,准确定位当前中国实行新闻自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其四,冷静对待西方对中国新闻自由的质疑并予以有理有据的回击。
中西新闻自由观的差异与冲突,实质上就是中西文化、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关键词]新闻自由比较研究双刃剑文明冲突[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09-02在新闻学发展史上,新闻自由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
西方新闻自由最初被表述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成文源头可上溯至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与1791年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
中国的新闻自由观念是由外国传教士传入,国人最早提出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
此后,随着中西接触的频繁,方有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及孙中山等人对西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进行研习,将其中部分理念引入中国,付诸于各种报刊活动中。
概括说来,20世纪90年代迄今,中西学界对于新闻自由及其相关问题也已进行过多番探讨与研究,成果颇丰,仁智各见。
[1]然而,将新闻自由放在中西文明冲突的全球化背景之下,以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中西新闻观,进而对当今中国新闻自由作出深刻思考并发表新见地,却尤为少见。
鉴于此,笔者不啻简陋,欲通过本拙文比较研究中西新闻自由观之差异,并得出本人对于新闻自由尤其是中国新闻自由的几点独立思考。
一、中西新闻自由观比较研究受诸如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在新闻自由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实质性差异。
在该部分,笔者将对此一一展开论列。
美国新闻自由观对中国传媒发展启示
美国新闻自由观对中国传媒发展的启示摘要:美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新闻史的典范,起家晚于欧洲一些国家,但随后的发展速度和观念却引领着世界新闻发展的方向。
而有一种观念始终贯穿在美国的新闻传播发展之中,那就是:新闻自由的观念。
中国的新闻事业正方兴未艾,那么如何在不断前行中把握方向,就要取经于欧美一些优秀的新闻理念,笔者在这里主要论述美国新闻自由观发展对中国传媒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言论自由人民权利出版自由一、美国新闻自由观溯源美国新闻传播史可以说是起源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起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对殖民地的言论控制非常严格,但这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报纸的出现,反而更刺激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为报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报纸自出现就体现了“自由”的思想倾向。
第一份报纸就体现了新闻言论自由1690年,美国的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在波士顿诞生。
创办人本杰明·哈里斯原是英国的出版商,读者可以在传阅时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
这就是美国新闻自由观的萌芽。
第一次为新闻自由声讨18世纪30年代,有了“诽谤法”。
一旦被认为犯有煽情性的诽谤罪,就要被判处监禁。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曾格案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美国人民为了捍卫自由的新闻观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并且这一结果可能会影响到美洲大陆每一个生活在英国政府统治下的“自由人”。
这为美国以后的新闻自由思想奠定了深厚基础。
新闻自由观以法律形式得以肯定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同时也是美国第三任总统。
在独立战争后,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就出版自由与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作为此次辩论的结果,1789年国会通过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这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新闻自由,使新闻自由的思想在人民和政府的心中扎下深根,强化了公民维护自身新闻自由的意识。
现当代美国新闻自由意识当今社会,美国的新闻传播业已经成为世界新闻传播的领军人物,其发展如此迅速、如此完备并非是偶然的,除去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这与对新闻的认识特别是对新闻自由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中外记者价值观
中外记者价值观
中外记者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新闻报道的目的,中国记者更倾向于把新闻报道作为宣传的工具,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社会效应,而西方记者则更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和公众效应。
2.对于新闻报道的原则,中国记者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而西方记者则主张“自由、公正、客观”。
3.对于新闻报道的方式,中国记者倾向于使用正面报道,强调新闻的积极面,而西方记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负面报道,强调新闻的批判性。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中国有着深厚的官僚文化传统,新闻媒体被视为政府的喉舌,记者的价值观自然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
而西方则有着深厚的民主文化传统,新闻媒体被视为社会的公器,记者的价值观自然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记者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目的、原则和方式上。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对记者价值观的影响。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自由与负责是新闻界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
自由是新闻界的生命线,它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和真实,让新闻能够成为社会监督的利器、民主政治的支柱。
自由也需要被约束和规范,需要在负责的框架下行使,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关于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是一个辨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新闻界的自由是不容置疑的。
自由是新闻的灵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它保障了新闻工作者对真相的追求,保障了新闻内容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在一个自由的新闻环境中,新闻工作者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调查报道,可以揭露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可以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从而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透明。
新闻的自由是无上的,也是不可动摇的。
自由也需要被负责所约束。
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新闻工作者在行使自由的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需要对社会、对公众负责。
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不被利益和权力左右,不传播虚假信息,不渲染负面情绪,不对个人和集体进行恶意诋毁。
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严,避免对个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只有在负责的框架下行使新闻的自由,才能让新闻成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成为人民的守望者。
在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尤为重要。
职业操守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和底线,是新闻报道能否具有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职业操守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真相。
在新闻报道中,真相是最基本的要求。
新闻工作者应当致力于发现真相、还原真相、传播真相,而不是随意捏造、篡改甚至散布假消息。
只有真相才能让新闻成为公众的眼睛和耳朵,才能让社会舆论具有公信力。
职业操守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保持客观和公正。
客观和公正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保障了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新闻工作者应当摒弃个人偏见和立场,专注于客观的事实报道,避免对事件进行主观的解读和评判,不偏不倚地为公众提供信息。
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早期新闻传播异同及其原因
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早期新闻传播异同及其原因——杨瑢新闻学1502班201530402128【摘要】人类诞生以来,信息传播一直都是十分有利的生存工具。
从简单的口耳相传,到书信,到电话,到报纸,再到今天的广播电视互联网,新闻传播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
中西方对新闻自由观念认识的不同源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源于不同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源于中西方杰出新闻研究者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精神核心特质的差异。
【关键词】:新闻传播中国西方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把这些思想融合起来,促成了我们把道德观念与人格价值置于生命之上的观念,这是一种利他的社会观念,即道德礼义至上,强调的是社会的群众意识与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群众,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则以商业气息为主,西方人多信仰耶稣基督,古希腊指着学派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体现了他们注重的是,“人”这个个体的文化传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分离性与独立性。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所倡导的就是,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人的权力是与生俱来的,享受权利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和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文化理念正好相反。
通过对各自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其对各自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得知我国与西方新闻传播大不相同。
在唐代人的著作和有关史籍中,已经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至于“报”“状”等名词则出现的次数更多。
唐代是中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当时有朝廷发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
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而“状”则有实物可考。
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的《邸报》条中说明了“邸报字见于史书,盖始于此时”。
宋代的邸报内容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战报等。
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小报”,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论新闻自由
论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或者说新闻自由权,通常意指政府立法保障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
然而,这只是它表面上最基本的含义,纵观世界历史,新闻自由常常与政权更替,反抗暴政,民族独立,民意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制度等一切关于人类进步的历史相交融,并且以后将继续与之更加密切的联系下去,因此论述将比较广泛。
一新闻自由的必然性和不可限制性首先,新闻自由主要是指三个主体之间的角力,妥协,和斗争的产物,他们分别是政府,公众,媒体。
它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关于“洞中人”的学说,即应有一群少数智者来引导人民,来防止群体无意识的暴动。
自此,无论中外,在封建集权主义制度的统治下,新闻便无所谓自由,因为出版发行的权力通常被统治阶级紧握在手中,与之相合的便是在集权主义下的为其服务的理论学说,柏拉图的国家目标学说,马基雅弗利的国家安全学说,霍布斯的国家主权学说,还有黑格尔的国家意志学说。
历史进入人类近代史,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相继爆发,民主,平等,自由等自由主义理论被用来当做武器来推翻封建阶级和之后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所当然的,新闻自由被提出和争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事例便是美国独立战争前期,发生在美洲殖民地的著名案例,面对英国的“知识税”,作为印刷商的曾格确实力不从心,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个伟大的律师为他辩护,而他的辩护词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其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这种做法是由政府实行的,旨在剥夺人民对那些当权者独断专行的企图提出抗议和控诉的权利。
正是那些人伤害和压迫在他们统治下人民,激起人民的呐喊和控诉,然后再将人民的控诉作为新的压迫和起诉的根据……法庭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那位可怜的印刷商的事业……不是的!它的后果会影响到美洲大陆上的每一个自由民,这是最重要的事业,是自由的事业,这一自由就是要把事实真相讲出来,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专断权利的自由……“-------安德鲁.汉密尔顿这不得不说是新闻史上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自此萨姆.亚当斯在各大报纸发表演说,造就舆论,佩因的《常识》册子漫天飞舞,最后到列克星敦的枪声。
中西新闻自由比较
中西新闻自由比较作者:高小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1期摘要:新闻自由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每一个不同的角度,每个不同的人,會得出各方面不同的价值。
我来重点分析的是,中西方新闻自由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而导致这种不同的内部深层次原因有国家体制、制度的不同,还有不同民族之间文化思想风俗观念的巨大差异,导致对新闻自由的追求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新闻自由呈现的形式也就千差万别。
关键词:新闻自由;政治环境;制度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63-02从古至今,新闻人对新闻自由的追求和由此做出的牺牲贡献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但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因而新闻自由也是一种相对的自由。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相对条件下追求的新闻自由,在此做一下比较,探讨彼此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中国(一)看新闻自由不能浮于表面,表象的差距实质是内在的显现。
因此分析新闻自由要看所处国的体制背景,这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它奠定了新闻事业的基调,根据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我将中国归于“集权主义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前者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为公众的利益服务,所以国家对报刊严加控制,违反某些规则的加以重处。
后者则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有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是发布“指示”的工具,几乎专用于宣传和鼓励。
在一点上,我国毫不回避,将新闻事业定为党的喉舌,宣传工具,极其重视的是新闻媒体的党性。
相对新闻性这个新闻事业的本性来说,我国更加注重政治性。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拒绝私人创办大众传媒。
早在毛泽东同志时代,由整风运动已然确立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方向,即党性原则的重要性,它丢掉新闻本来的功能,即传递新闻信息,反而成为一种宣传鼓动工具,但重政治轻信息自古传下来的。
从我国新闻事业诞生之初,洋人办报除了传教,宣传等等,一些做的好的商业报纸已经非常重视新闻的本质特点,即新、快、真、重等等。
中国新闻与外国的不足与启示
中国新闻与外国的不足与启示
新闻写作不仅仅只是单纯地记录,需要注意的是一份好的新闻稿不仅仅能够全面深刻地概括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话题,同时还能体现作者的态度和思想。
这一点体现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上就是一个提炼主题,表情达意的过程,通常每条新闻背后都会隐含着一定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意义,而报道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向大众说明其中的问题。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就决定了新闻立意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体制所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是新闻报道的重点。
而西方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西方社会在经济发达所带来的物质享受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关于生存的恐慌,以及生命的威胁。
所以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在丰裕的物质环境条件下,生存的自然空间、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死亡的威胁都是新闻工作者作为敏感的问题。
新闻材料具体来讲就是记者通过走访从而得到的各个形态、各个侧面的信息。
新闻选材就是在这些备用的新闻材料之中选择有用的新闻事实材料。
对于新闻选材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来判断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将一般事物和有价值的新闻事物做到心中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对于新闻事件的选材上,中国普遍关注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
会化问题,而西方媒体则将镜头聚焦在那些消极、悲观、血腥、刺激、狂热的事实材料。
启示
新闻报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所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发展在今后要努力冲破这种文化上的障碍,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活力和生机。
初中生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心得体会
初中生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心得体会在这几年中,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变化莫测,作为一名初中生,我逐渐意识到关注这些时事的重要性。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世界不仅是为了好奇心,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一、为什么要关注时事1.1 开阔视野首先,关注国内外时事能让我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例如,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某个国家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这让我意识到,自然环境是多么脆弱,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这种了解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环境,也让我明白,虽然我身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但全球的联系是紧密的,大家都是这个地球村的一部分。
1.2 增强责任感其次,关注时事也让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
比如,当我看到新闻中提到的青年人参与社会运动,为自己的国家发声,心中不免感到一阵振奋。
他们在为改善社会、争取权益而努力,这种勇气激励着我。
我开始思考,作为年轻一代的我,是否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二、如何关注时事2.1 多渠道获取信息关注时事的方法有很多,我通常会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比如,我喜欢看一些新闻网站的即时报道,特别是那些深度解析的文章,能让我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虽然有些信息可能会被夸大或偏见,但我会尽量多对比几家媒体的报道,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2.2 参与讨论我还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事。
我们会在课间聊起最近的热点话题,比如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等。
这种讨论不仅能让我加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还能听到不同的观点。
大家的看法和思考方式各有千秋,碰撞出的火花让我意识到,真相往往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
2.3 积极反思关注时事后,我会反思这些信息与我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例如,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教育公平的问题,我发现身边的一些同学在教育资源上的确存在差距。
这让我感到不安,心里开始思考,是否能通过一些小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支持的同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美新闻传播之比较研究
中美新闻传播之比较研究新闻传播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中美两个大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对中美新闻传播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政府监管与独立性中美两个国家在新闻传播中的政府角色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新闻传播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遵守国家的宣传导向和政策要求。
而在美国,新闻传播享有较高程度的独立性,媒体拥有广泛的言论自由和报道自由。
二、媒体所有权与市场竞争在所有权方面,中国的媒体多数由国家所有或直接控制,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
而美国的媒体多由私人拥有和运营,存在着广泛的市场竞争。
三、新闻报道与思想导向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在思想导向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媒体通常以正面宣传为主,突出国家的成就和正面形象。
而在美国,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客观、平衡和批评精神,媒体角色更加突出。
四、媒体技术发展与网络传播中美两国在媒体技术发展和网络传播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在互联网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微信、支付宝等的普及率极高。
而美国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谷歌、脸书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五、民众参与与信息获取中美两国的民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向民众传递信息;而在美国,民众通过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参与度更高。
六、国际传播与形象塑造中美两国在国际传播和形象塑造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中国通过国家层面的宣传和文化输出来推广中国形象,如“一带一路”和国际奥运会。
而美国通过媒体报道和全球媒体公司的影响力来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
政府角色、媒体所有权、新闻报道、媒体技术发展、民众参与和国际传播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体制和模式。
通过对中美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和互学互鉴的机会,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
中西方新闻自由中文化差异的比较性研究
中西方新闻自由中文化差异的比较性研究摘要:新闻自由一直是新闻学界较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笔者利用归纳、对比等手段,搜集中国以及西方新闻新闻界对新闻自由的论述,结合历史资料,对中外新闻自由观中的不同文化语境进行历史的纵向分析与现实的横向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新闻自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研究新闻自由是新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媒体和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领域所享有的自由权利。
新闻自由,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
一、西方文化下的新闻自由观新闻自由在理念和理论上的起源可以归结为1644年出版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其“出版自由”理念对后世影响极大。
弥尔顿的基本观点是: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部分。
人的理性高于一切,可以不受限制地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理念思想。
他还指出,权力是需要被限制的,真理需要的是自我修正与完善而不应被权力压迫和垄断。
西方新闻自由在实践上应用始于17世纪,在18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思想被应用于政治学和法学当中。
例如法国政治学说中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孟德斯鸠一个是卢梭。
孟德斯鸠于1748年写成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引出应保障公民的言论和思想自由的论点。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
以此为基础,1789法国大革命期间,掀起了一场关于出版自由也就是新闻自由的运动。
在长时间的历史推进中,西方新闻自由观经历了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过程。
在当代,经过数百年民主制度的培育,新闻自由的信念在西方社会已经根深蒂固。
J.阿特休尔针对美国的情况指出:“的确,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之根深蒂固,有如对宗教教义的信仰一般。
以至于在美国,人们把它赞誉为‘美国生活方式’的本质性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西方新闻自由及对我国的启示新闻自由思潮理论虽然不像西方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已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有关新闻自由的讨论却也是由来已久。
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标榜本国新闻“绝对自由”的同时,不断指责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的不自由。
加之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纷纷涌现,进一步促进了大众传媒的繁荣,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新闻自由的本质、把握好新闻自由的“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
标签:新闻自由;国家安全;新闻真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虽然有关新闻自由的定义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新闻自由是指媒体人搜集、发布、传播、出版新闻的自由。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的解释是:“新闻自由,亦即出版自由,属公民民主权利中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
”[1]从广义上看,新闻自由也应当包括公众的言论自由。
由此可见,新闻自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试从分析当今中西方新闻自由发展的现状出发,找出当前新闻自由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寻求发展新闻自由的路径,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应有之义。
一、新闻自由的缘起新闻自由的思想由来已久,1644年,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就指出: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有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
而禁止好书的出版,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2] 。
《论出版自由》的出版标志着新闻自由思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
美国著名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说:“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
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马克思也曾说过:“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
”[3]201同时,新闻传播面向大众的特征,也就决定了新闻自由并不只与新闻工作者关系密切,也与大众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中西方新闻自由发展的现状在西方,这里主要以美国为例,标榜自己的国家是真正拥有新闻自由的国度。
“西方国家从总体上讲,历来有尊重新闻自由的传统,比较重视以法律的形式来处理涉及新闻自由的问题。
在近20年中,尤其在冷战之后,西方国家在倡导新闻自由的同时已带上明显的政治目的,开始作为影响和干涉他国的一种手段。
”[4]而中国经历过相当漫长的封建时期,社会主义历史仅有六十余年,新闻自由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解决和改善的地方。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虽然新闻自由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最终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在美国,电视台及新闻出版行业归私人所有,独立于国家政权,不受国家的控制,这就使得西方的媒体拥有很大的独立性,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标榜本国新闻自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受其资本主义国家性质的局限,媒体出版行业仍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权和商业利润的驱使,进而做出违背新闻自由初衷的行为。
在中国,新闻报刊素有党和政府的喉舌之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政府对新闻行业的高度重视。
我们能够从新闻广播、报纸杂志上看到很多宣传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新闻报道,这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国家主旋律。
当然对于有些亲美派和“臺独” “藏独”人士别有用心地抹黑中国的新闻报道的行为,我们也要认真甄别,坚决地予以斗争。
三、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说新闻自由在中国是存在的,实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行业始终追求的目标,只不过目前我国新闻自由发展的“度”还不够。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过30余年,人们的思想,包括整个国家政策的转变也需要时间。
在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但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是由于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素养不高,受到金钱诱惑所引起的,也与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发展新闻自由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同时,把握好新闻自由的“度”,切实维护好国家的安全。
2.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确保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新闻消息除了具有时效性、简捷性等特性,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便是真实性。
近年来诸如质疑董存瑞炸碉堡这种恶搞和诋毁人民英雄事件的出现,更是凸显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新闻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新闻发布机构拥有发布新闻的相对独立性,这就意味着媒体有可能为了发行量和博取大众的注意力而向大众展示一些虚假信息。
二是新闻机构有可能受到政治权利的操控。
新闻媒体总是要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同时,媒体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监督政府行为的有力武器。
3.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保障公民隐私权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鼓励新闻报刊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能够深入挖掘事情真相。
但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不受约束的自由,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也是如此。
发展新闻自由不能侵害公民的隐私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注意的问题。
2011年,美国的“窃听门”事件爆发,《世界新闻报》被迫关停,传媒大亨默多克和他的新闻帝国也轰然倒塌。
所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过程中,切记要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和保护公众隐私的问题。
四、中西方新闻自由发展现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启示当今中西方的新闻自由总体都在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成就,也存在问题。
美国的新闻自由度比较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正效应,但另一方面美国的新闻自由仍然会受到资本主义性质的限制,无法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
在中国,发展新闻自由的历史相对短暂,但成效颇丰。
新闻自由扩大了公众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话语权,促进了信息的流动。
从长远来看,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领导,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法律法规的约束、新闻从业者良好的职业操守、公众的素养不断提高等因素多方面的配合。
1.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取得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自然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包含着坚持新闻自由、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1842年《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中就曾尖锐地指出:“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3]111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
2.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国家的新闻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在我国,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我们从不否认新闻自由的阶级性特征。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遵循党性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前提,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新闻自由和党在根本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
3.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保持新闻行业的相对独立性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给予新闻媒体行业足够的空间。
新闻自由只有摆脱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保持新闻行业的相对独立性,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列宁在1905年撰写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创办自由的报刊而且我们一定会创办起来。
所谓自由的报刊,是指它不仅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利主义,甚至也擺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在宏观层面的领导下,保持新闻报刊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使新闻报刊成为监督党和国家的有力武器。
4.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一方面会导致新闻消息泛滥,使新闻的真实性受损。
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也极容易产生新闻垄断寡头,如果不对新闻传播加以及时监督和改正,媒体机构和媒体工作者就会在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做出有违新闻自由的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发挥群众对新闻自由的监督作用,既是保证其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保证新闻自由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需要。
相信有了公众对媒体的监督,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闻自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新闻自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状况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发展新闻自由的模式,而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新闻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参考文献:[1]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4.[2]弥尔顿.论出版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屈秀飞.中西方新闻自由的比较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