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印度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印度教和佛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种宗教均始于印度,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经过传播后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其精神内核是“不可计算”的;佛教则相对清晰,强调个体生命的解脱,传播后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中的“涅槃”概念意味着个人的超脱和完全的自由,它所鼓励的个人解脱的理念,在中国很受欢迎。

印度教的象征着生命的特定层次和宇宙体系,以及世界的不断轮回,中文常常被称为法门;佛教的基本信条是四大名著,强调戒律、慈悲和自我修行,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印度教在中国传播起始于西域长安(今西安市),大致始于公元前2世纪末。

当时,汉朝西域、中亚各国与印度贸易往来频繁,佚文记述了汉武帝甚至误将印度与罗马(Rome)等等城市相混淆的事情。

印度教在中国也有过发展,例如,在明代成化年间,宝展寺(位于今北京西山西五路口)的创立者法泉可以回顾印度宗教文化的重要之地印度瓦拉纳西(Varanasi)传经、教化,是中国早期接受佛法的重要人物之一。

佛教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采取了苦行、瑜伽、禅修等多种方法来追求人类的宁静。

佛教是一种精神性的信仰,早期的佛教信徒分布在印度河谷地带,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向外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般认为始于汉朝初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当时中央亚洲的一个吸灰漫游者(搜索者)到达了中国。

他们发现汉人生活艰苦,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事实上这个漫游者灵机一动,决定传播佛教教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经几个阶段。

首先,各个五胡部族也有各自的佛教信仰。

接着,北方的鲜卑、匈奴等等部族汉化后逐步接受佛教教义。

最后,在唐朝时,造像和塑像、经典的翻译和传播达到了巅峰,佛教信徒的数量也开始不断增多。

佛教不仅影响着文人雅士的思想家,也影响着广大民众,成为中国的社会精神。

其中,唐朝大唐皇帝明堂殿恭迎三藏玄奘定西公,蒙受私学事,由此即刻发起“西游”旺盛热潮,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个卓越的发展阶段。

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其全名为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

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

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1]。

传入中国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其信徒众多,更表现在其对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从中国佛教的来由与发展,佛教的特点与思想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1.中国佛教的来由与发展佛教,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两汉之际。

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也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

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

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

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

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

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

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唐玄奘从西方世界取得真经回来布道,诞生了属于中国特色的佛教,这个西方世界其实就是古印度,那你知道印度教对中国有多少影响吗?下面是分享的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印度的近邻,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宗教、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两汉以后逐渐频繁,隋唐时达到高潮。

宋元时期更加深入发展,明清时期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等人为的阻碍,仍然有所接触,到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传入我国,逐渐茁壮繁荣,结出丰硕的果实,由佛教孕育的佛教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很早就传入中国,但它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很少,解放前只在天津建立寺庙。

印度教大概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先后在我国边疆地区和大陆本土建立寺庙,并进行宗教活动,印度教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数学、医学在我国古代有过广泛的影响。

印度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与中国的佛教、道教进行过交流,中国藏地还出现过以印度教哲学基础;;吠檀多主义为主旨的宗教派别。

因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在回顾这种文化的交流历史中曾说:“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①这是十分确切的。

印度教与中国的关系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印度教在中国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本文试图对上述种种问题作一鸟瞰式的阐述。

一印度教传入中国的渠道与建庙活动经过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在何时传入中国边疆和内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大概与佛教同时,根据中印史籍的记录和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可以推断,印度教传入我国大概有四条渠道:(一) 是从印度科罗曼德耳海岸,经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至我国的广州、泉州或其它海港。

这条路线被称为“海上的丝绸之路”。

它已为泉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印度教历史文物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地方史籍所证明;(二) 是由印度阿萨姆(古代称为伽没洛国) 进入上缅甸。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例子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例子

我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影响远播世界各地。

我国古代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到国外,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一些典型例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影响。

一、我国古代文化在东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对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我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传入东亚各国,对当地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的风琴、茶道、园林等传统艺术形式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韩国的汉字、儒家思想等也源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越南的国画、民间传统乐器等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二、我国古代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也对中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亚地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国古代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地区。

在中亚地区,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不仅在经济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带入了我国的文化。

中亚地区的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反过来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中亚地区的艺术品、文化遗产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在中亚地区传播的重要标志,这些影响也延续至今,成为了中亚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国古代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东南亚地区。

我国的宗教、语言、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印尼的印度教、佛教、泰国的佛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重要标志。

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相互交流和影响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

四、我国古代文化在西亚和非洲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也在西亚和非洲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区。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中国历史上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在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探讨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以及这些影响带给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佛教的影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和建筑中,佛教带来了壁画、雕塑和佛寺等建筑形式,这些形式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大,并演化出自己的风格。

例如,石窟艺术中的悬空式和壁龛式都是受到佛教影响的创作手法。

在文学和语言学方面,佛教对汉语语境和语言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经典的翻译、传播和学习促进了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发展和改进。

《新唐书》称:“京师艺官,注行藏经一万五千卷。

”佛教在哲学上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的是“无我”,是全人类都有共鸣的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它强调思惟和权衡好坏、善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探索人生价值。

佛教传入中国的这些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

二、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是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它的美学、建筑和哲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印度古代艺术中的唐卡画和佛像雕塑等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些艺术形式被中国人吸收、借鉴和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

另外,在印度哲学中宗教、哲学和文化紧密相连。

这种紧密的联系体现在中国文化中的法律制度、道德标准和思想体系中。

例如,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正义、秩序、礼仪、忠诚等都有着印度哲学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印度文化元素佛教和印度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在文化、艺术、哲学、教育等领域经久不衰。

例如,佛教的影响在中国的春节民俗中得到了展示:如灯笼、花灯、年画和烟火等都是以佛教传统为基础的。

而印度文化的影响则表现为风水、易经和中医等其他元素。

除了以上形式的影响外,佛教和印度文化的思想影响也在中国深入影响着教育。

例子如有些高中使用佛教典籍进行中国古代文化探究的课程,以及大学对印度文学、哲学等进行研究的课程。

古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古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古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与古印度文明接触最为密切,古印度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极深,而这一切主要都体现在佛教传入中国这件事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古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面对世界与自我中国古人有个基本的看法,就是,万象唯心造,心意亦虚空。

中国古代只有老子、孔子那样的思想家,没有苏格拉底那样的思想家,所以中国古人的思维总是意象性多而思辩性少,直觉性多而逻辑性少。

而佛教,它那静悟冥思的方式很符合中国古人喜爱直接下结论的直觉习惯,它所包含的一些论证过程又满足了中国古人对逻辑思维的需求。

于是,中国古人不必再思考世界为什么存在,不必再思考人类自我为什么存在,更不必再到世界上实实在在的事物中寻求分析研究的乐趣,只领悟“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人们在凡尘中忙忙碌碌,每时每刻患得患失,但是,当某一个人把自己关在门内静下心来细想一想,他就有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想法:难道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吗?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外界的一切又在哪里呢?我身边这种种人和物莫非就如同梦境一样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幻觉?上面所说的这一种怀疑正是佛教的思维方式之一,有偈为证:“般若青锋流水弦,个中端的向谁言。

一朝面壁跏趺坐,懒看诸君顛倒顛。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面对宇宙万物与社会历史中国古人否定直线思维,把一切都想象成为无头无尾、永远循环往复的圆圈。

中国古代人也曾经想象过宇宙的开端,比如盘古开天地之类,但是,中国古人对永恒存在的想象并没有再深入下去,一部分人直接就认为日月星辰等实物就是自有永有的,另一部分思维较深刻的人也没有再接着追问盘古以及他所居住的混沌境界又是从哪里来的。

佛教在此又一次弥补了中国古人的思维,它认为:追问原始开端是最愚蠢的,如果有个开端的话,那么这个开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比如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人们能够确定这个圆圈的圆周是从哪里开始的吗?可见,西方人的思维是从圆心延半径向外展开,而中国人的思维是延着圆周曲线往复运动。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就与印度有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我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时,印度古人就用“秦”来称呼中国,并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

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已从印度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历史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意见: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

不管怎么说,佛教在公元前后已传到我国是比较可靠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印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到了我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达到鼎盛期。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中印之间。

为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戈壁沙漠、穿越丛林峻岭、翻过喜马拉雅山,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这是一条十分漫长、艰苦而充满危险的旅程。

不知有多少印度人和中国人未能达到终点而死在途中,据说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达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许多着名的佛教学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例如,在印度学者中,以摄摩腾(1世纪)、鸠摩罗什(5世纪)、舍那掘多(5世纪)、菩提达摩(6世纪)为代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同时还通过佛典把许多印度教文化传入中国。

在隋唐时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国,据说在6世纪,单在洛阳境内就曾有三千行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万户印度家庭。

可见,当时中印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

此外,在赴印度取经的中国佛教学者中,最着名的是法显(5世纪)、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他们不仅从印度带回了大批佛教经典,而且也向国人大量地介绍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

如,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种古代科学技艺:“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

七岁之后,渐受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

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

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

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亚洲,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极为有影响力的宗教。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两个宗教体系对于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和社会历史进程的贡献不言而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印度教和佛教对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影响,以及这两个教派在当前现代社会的地位。

一、印度教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要宗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它是一种典型的宇宙主义和多神教,崇拜无数的神和女神。

印度教与印度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印度人的日常生活、节庆、社交礼仪、建筑、文学、音乐还是绘画,都充满了印度教的影响。

印度教的文化造诣和影响无处不在,对印度文化形成和塑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哲学意义。

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和实践影响了整个亚洲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对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教的哲学理论和它所拥有的各种教义,包括转世轮回、瑜伽、行善行恶道德原则、福报命运、尊重生命等,对印度的法律、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以及整个文化和社会理念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佛教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佛教产生于印度,其兴起和发展于公元前六世纪。

佛教是一种涵盖了一系列思想、哲学、宗教、实践和艺术形式的宗教。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释迦牟尼创始的“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佛教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对亚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在整个东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其对道德、宗教和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被称为“东方文化之母”。

佛教对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北印度的国家也存在着一些佛教文化的遗产。

佛教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始终传递着向无极限追求的价值观念,它不仅提醒我们遵循自然和尊重所有生命,而且让我们思考宇宙之大、时间之长、生命之短,并且鼓励我们在肉体、思想和灵魂层面上追求和谐。

三、印度教和佛教的相互关系尽管印度教和佛教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在文化和社会历史上的相互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古代印度文化的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的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的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传奇和神话故事。

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发展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这个时期印度波斯人的到来,以及印度波斯语言、印欧语系、维达语和梵语的交融,极大地促进了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最初的印度信仰毫无疑问是原始宗教,这一宗教思想极其简单,主要以求生存为基础,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不断地发展。

后来,印度佛教的兴起对于整个印度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佛教主要着重于慈悲、反思和生命的平衡,这些思想在印度和中国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特别是关于修行和思想方面,印度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古代印度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于中国文化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对于世界宗教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梵语是印度的一种古老语言,也可以说是整个印度文化的基础。

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佛教的发展给这种语言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审美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语言学方面,梵语的复杂性和规范的语法促使印度梵科学的蓬勃发展。

在文学方面,梵语的文学作品也一直是印度文化的瑰宝,比如史诗《罗摩衍那》和《马哈巴拉塔》。

此外,还有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印度教的发展,这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另一个方面。

在印度教中,人们被划分为四个种姓,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印度文化、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印度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给中国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启迪和启迪。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印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古代印度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据文献记载,中印贸易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早在汉朝时期,东西方贸易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在当时交易的并不是和欧洲国家的贸易,而是中国和印度之间。

这种交流和贸易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丰富和多元化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也是属于印度文化和思想的一部分。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优质文档]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优质文档]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印度和中国都是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古国,二者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宗教性、延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印度文化是一种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并且印度人以善于内省和沉思而著称。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多种宗教长期存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发祥于这片土地。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7世纪,它的兴起是列国时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在宗教和思想领域的反映。

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开始急剧想外传播,在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于中国各地。

至隋唐时代,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扶持,佛教在中国继续传播,并与儒、道相鼎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可以说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魏晋南北朝为例)一、印度佛教对哲学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使得中国佛教哲学成为一只单独的思想流派。

这影响到中国人是世界观、时空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佛教与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由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发展壮大成完备成熟的宗教。

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

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

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佛教教义。

佛教与道教,一个是外来宗教,一个是本土宗教,但是二者在我国的兴起处于同一个时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但是结果却是双方共同得益,共同发展。

佛道二者能够共生共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二者具有共同点,例如在教义上,佛教和道教都主张离欲脱俗,去追随现实生活以外的东西。

从哲学上看,佛教与《道德经》也有契合点。

2、佛教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古代中国和印度作为东亚和南亚地区两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国家,其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领域。

两个国家之间在语言、哲学、艺术和宗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交流与相互影响。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的基础。

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文字传统。

在语言方面,中印两国有很多共同之处。

比如,中印两国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印欧语系。

虽然语法和词汇上存在差异,但在音韵和词义上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梵语和中文都是古代汉藏语系中的重要语言,梵文在佛教传播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哲学是中国和印度两个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以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而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为代表,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两国在哲学思想上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了人类的解脱和生命的意义。

各自的哲学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和借鉴。

此外,艺术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灿烂的绘画、雕塑和音乐艺术传统。

中国的山水画和印度的瑜伽雕塑都是两国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表达了两国民众对自然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拜。

在音乐方面,印度的印度音乐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是独特而又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们通过音乐的艺术语言传达了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最后是宗教。

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巨大,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迎接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对中国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尤其是影响了印度的修行和瑜伽思想。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涉及了语言、哲学、艺术和宗教等多个层面。

两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东亚和南亚古代文明的瑰宝。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下,印度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共通点,例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联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公元前5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中国信仰哲学的一部分。

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佛教的人文思想和传统文化相比较是有大致的异同的,他们称呼佛教为“大乘佛教”,佛经被翻译成了汉语,开创了中国佛学的历史。

佛教在中国发展着,由此也促进了汉地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当时的中国文人忙于翻译佛经,同时也翻译了一部分印度分子学、禅宗等书籍,以及一些文学作品和医学著作。

如《空性论》《四百论》等佛教著作就是来自印度。

这些书籍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中国人接受、吸收和传承。

例如,佛教概念中的“涅槃”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天下大同”有很大的相似性,表明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有过相互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思想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梵文的传播梵文是印度的传统语言,也是佛教信仰中必要的书写语言。

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一样,梵语是印度文化的精华。

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两国之间形成的文化交流中,梵文传入中国,也吸收了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一位学者王勃就在翻译完佛教经典“楞严经”后创作了《大雁塔前序》一文,这在体裁、思想、语言等方面吸收了大量印度佛经以及唐诗文学的元素,是两国之间交流的重要产物之一。

印度教萨满教传入中国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印度教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对象。

印度教被认为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对印度文化影响深远。

印度教传入中国,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印度教信仰的基本原则是宇宙的统一,这一思想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萨满教也是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一种受到动物和自然控制的灵魂,它能够掌控大量的宗教仪式。

这种传统印度文化在中国也产生了相似的表现,例如喜庆之日或丧葬日,人们会举行各种祈求或求神的宗教仪式。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朱明忠(1943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朱明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100007)摘要: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互为影响。

印度教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曾经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关键词:印度教;佛教;婆罗门天文经;婆罗门算经;婆罗门药方中图分类号:B982,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92(2011)04—0057—06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山水相依、互为比邻,两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经贸与文化的往来。

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两千年前,印度教就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虽然印度教在中国的名声没有佛教那么大,但是它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大约在公元前后,印度教伴随着佛教,就已从印度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观点: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见《魏略·西戎传》);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

无论怎么说,在公元前后,佛教就已传入我国。

至于印度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确实很难考证。

因为印度教比佛教早产生近一千年,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很深,在它的思想中糅杂着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与学说,一般人很难区分。

例如,初期佛教吸收了奥义书中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瑜伽修行”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不仅吸纳了吠檀多的哲学内容,而且实行偶像崇拜,移入了不少印度教的神灵;晚期的佛教密宗,更是大量汲取印度教性力派的思想和修行方式。

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在亚洲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它们的起源和传播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分析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探讨它们的传播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印度教的起源与传播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印度次大陆。

印度教的起源不是由一个特定的创始人所倡导,而是源自古印度阿利安人的信仰和传统。

印度教的核心信仰是多神教,信奉许多神祇,其中最重要的三位是印度三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印度教崇尚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认为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是由前世所累积的因果决定的。

在印度教的传播过程中,教义分化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而复杂。

早期的印度教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由于印度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印度教教义的宽容性,印度教融入了许多地方信仰和习俗,并逐渐扩展到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二、佛教的起源与传播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一位古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又称佛陀)所创立的。

佛陀的出生地是尼泊尔的蓝毗尼园,后来他在经历了一段修行和觉悟的过程后,开始传播他的教义。

佛教的核心信仰是四谛和八正道,主张通过禅定和慈悲为基础的修行,追求解脱和觉悟。

佛教抛弃了印度教的多神教观念,强调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教的传播与印度教有着不同的特点。

佛教最初主要以修行僧侣的方式传播,通过他们的行脚和讲经活动将佛陀的教义传遍了印度次大陆。

之后,佛教传播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

在中国,佛教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印度教和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对印度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教强调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佛教则主张的平等和解放。

这两种观念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分化,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中国建立了比较平等的社会结构。

其次,印度教和佛教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印度文明与宗教哲学思想

古代印度文明与宗教哲学思想

古代印度文明与宗教哲学思想古代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文化的国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

在古老的印度,宗教哲学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为该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古代印度文明在宗教方面非常多元化。

印度作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的母亲宗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在宗教信仰上拥有丰富的选择。

印度教的核心是对神灵的崇拜,他们相信生活中的每个事物都有神性,所有神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职责。

这种信仰让印度文化变得丰富多样,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不同的宗教和神灵来供奉。

印度教的代表性神灵如梵天、湿婆、毗湿奴等都被看作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印度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

宗教仪式和庆典贯穿于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喜庆的节日还是悲痛的场合,印度人都会通过宗教活动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崇敬与虔诚。

这无疑推动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也十分独特而且充满智慧。

最古老的印度哲学著作之一是《奥义书》,它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宇宙的起源、人类的目的以及道德伦理等。

此外,印度古代哲学还涵盖了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品,如《吠陀》、《奎隆寺》等。

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着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展开。

其中,最重要的是“梵我一体”和“轮回转世”等概念。

根据这些哲学思想,印度人相信世界是一个无尽的循环,人的灵魂会在不同的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

这种思想影响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追求解脱和平静,并认为世俗的欲望和贪婪是造成苦难的主要原因。

同时,印度哲学还关注个人发展和提升。

古代印度智者认为,通过修行、冥想和实践道德原则,个人可以达到一种精神解放的境界。

这种解脱不仅仅指的是来世的救赎,更注重个体在当下的境遇和感悟。

古代印度宗教哲学还对其他文化有所影响。

例如,佛教就是印度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

佛教教义强调人类可以通过智慧和慈悲来超越苦难,并最终达到涅槃的境地。

这种思想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佛陀的智慧和指导,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印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印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印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作者:刘博达刘一帜郭亦冰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7期摘要:文化有一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

中国与印度同属于东方文化体系,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互相影响。

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诸多领域例如宗教、哲学、瑜伽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文化绝对不是凌寒独自开,甚至独占鳌头,把自己孤立起来。

文化是以"天下为公"的。

不论肤色,不择远近,传播扩散。

人类到了今天,之所以能够进步,对大自然和社会,乃至自己的内心认识的更加细致入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文化交流。

我们的祖先曾经从印度文化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

关键词:印度文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在古代就因为互为比邻,山水相依的有利条件,很早就开始了经贸和文化的沟通与往来,根据相应史书记载,早在大约两千多年前,印度教就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虽然但是相比于佛教印度教的声望并没有那么大,但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仅仅是印度教,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中阎摩王、瑜伽术等其它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和国家公同建立形成,固然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必不可少。

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的大约在公元前后,印度教就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的时间,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与这两个观点: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中天竺和尚,“白马驼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可无论怎么说,在公元前后,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

印度教比佛教早产生近一千余年,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极为深刻,在它的思想中杂糅这许多印度教的教义学说,导致很多人不容易区分开来。

印度教的起源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印度教的起源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印度教的起源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印度教是世界最古老、最复杂、最多元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印度次大陆。

印度教对印度文化、艺术、哲学、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渗透到了许多领域,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基石。

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当时印度次大陆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部落和王国。

在这个时期,印度出现了一些古老的文化和哲学流派,如沙门制度、瑜伽哲学、吠陀经文和原始崇拜等。

印度教最早的经典被称为吠陀经,分为四个部分:利黑、萨玛、雅各尔和阿特哈尔瓦·维达。

这些经卷包含了关于神灵、生活、死亡和宇宙的哲学思想。

在印度教中,有三个主要的神灵: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灵和女神,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印度教的发展在印度教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流派:耆那教和佛教。

这两个流派对印度教的影响是巨大的。

耆那教是印度教的一个宗教分支,在公元前5世纪兴起。

耆那教强调的是生命的不确定性和痛苦的本质,认为追求解脱是摆脱苦难的唯一途径。

佛教是另一个关键的印度教分支,由释迦牟尼(佛陀)创立。

佛教强调的是四谛和八正道,即苦、集、灭、道和正见、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佛教的普及和发展对印度教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印度教不断发展和变化。

印度教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印度教深深地渗透到了印度文化的许多领域。

它对印度艺术、哲学、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艺术印度教的神话和宗教意象在印度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

在印度雕塑和壁画中,可以看到各种形象的神灵和女神。

印度教的宗教建筑也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泰姬陵、洛提深达寺和海德拉巴美琳苏德拉亚神庙等。

这些建筑物展示了印度教的宗教理念和建筑风格。

哲学印度教对印度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强调人类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修行方法。

印度教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瑜伽哲学,它提供了一种通过冥想和锻炼身体追求身心健康和解脱的方法。

印度教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印度教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印度教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印度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宗教之一,拥有超过10亿的信徒。

这一宗教的文化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影响涉及宗教、艺术、哲学、文学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文化的发展和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在当今世界发挥作用。

一、印度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印度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古代文明时期。

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印度教的宗教经典——吠陀经被写出。

在这一时期,印度教的文化内核逐步形成,建立了复杂的神祇体系、爱的哲学和关于灵魂和世界意义的宇宙论。

在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比如“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

同时,巴拉莫诺普塔所著的《露巴吉》也成为了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公元4世纪,印度教的分支——佛教和耆那教(吠舍佛教)兴起,与印度教共同存在,继续对印度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13世纪至16世纪,印度教经历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被诗歌和故事的形式广泛地流传,形成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如今,印度教的经典文献往往被赞誉为印度文学的经典之一。

二、印度教文化的主要特点印度教文化有许多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包括:1.信奉多神。

印度教的信徒相信多种形象各异的神祇。

这些神有不同的特点和职责,如维希努、毗湿奴、达尔克、阿努比斯等。

2.生死轮回。

印度教的核心哲学是“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认为,人们在死后会被“重生”,而且一个人的去世并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3.因果报应。

印度教教义认为,一个人在今生的行为会影响他/她的下一生。

这个信念通常被称为因果报应,是许多印度教徒生活方式的基础。

4.瑜伽。

瑜伽是印度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瑜伽是一种通过调节心态和呼吸来提升身体、情绪和灵魂的健康、平衡、和谐方式。

5.重视家庭。

印度教信徒通常非常重视家庭和家庭关系。

家庭被视为社会和宗教的基础。

在印度教的婚姻仪式中,新娘和新郎必须通情达理地协商对待他们未来的家庭产生的事务。

古代印度的贡献和文化传承

古代印度的贡献和文化传承

古代印度的贡献和文化传承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对世界贡献深远,其文化也在当代传承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古代印度的贡献和文化传承。

一、数学和科学古代印度的数学和科学贡献极为重要。

在数学方面,古代印度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系统,包括零的概念,这对于现代的数学和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数学中,印度发展出了一种称为“阿拉伯数字法”的计数法,这种方法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在科学方面,古代印度人对天文学、医学和气象学的研究也极为深入。

例如,他们发现了火星、水星和土星,也发展出了一种完整的医学理论,包括手术技术和药物疗法。

二、宗教和哲学古代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对全球文明影响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是佛教和印度教。

在佛教中,人们学习无我、慈悲、禅定等概念,这对于促进人类的心灵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

在印度教中,人们相信万物皆有灵魂,并强调人与自然和而不同的关系,这些思想在当今的环保运动中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

三、文化和艺术古代印度文化和艺术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宝贵的遗产。

印度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例如印度舞蹈中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形态,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具有特色。

此外,古代印度文学也给全球文化提供了重要贡献。

例如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马哈巴拉塔》在全球广泛传播,并被译成多种语言。

四、传统医学古代印度的传统医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印度人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草药疗法、按摩和瑜伽等疗法,并且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

这些传统医学的理论和疗法现在仍然在印度广泛使用,并受到全球的研究和借鉴。

总之,古代印度的贡献和文化传承非常丰富,在全球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并通过传承和发展,把这些贡献带给更多的人们,让世界更加多元、多样、美好。

儒教、佛教与印度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有多大?

儒教、佛教与印度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有多大?

儒教、佛教与印度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有多大?- 荐读 -柴静:他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儒教、佛教与印度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有多大?文:鲁楠编:先知书店在韦伯看来,若希望把握一个文明的文化特质,一个便利的方法是首先找到在这个文明当中承担社会整合和文化延续功能的主导社会阶层,常常是这个社会阶层塑造了这个文明的性格。

在他于1915年发表的《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一文中,韦伯的以下分析十分集中而明确:儒教是俸禄阶层——具有文书教养且以现世的理性主义为期性格特色者——的身份伦理。

……古印度教的担纲者是一个具备文书教养的世系种姓阶层。

……佛教的宣扬者是沉潜冥思、拒斥现世、流转四方的托僧。

……回教在初期时,是个征服世界之战士——训练有素就的圣战骑士团——的宗教。

……犹太教就是个市民的“贱民民族”(Pariavolk)……的宗教。

……(基督教)其初现时,乃一游走四方的技匠职工所持的教义……它始终不失其为独具一格的都市的、尤其是市民的宗教。

而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则以更简洁的语言概括世界诸主要宗教的主要担纲者的人物典型:儒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官僚;印度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巫师;佛教,浪迹世界的托钵僧;伊斯兰教,征服世界的武士;犹太教,流浪的商人;基督教,流浪的职工。

基于以上洞见,韦伯认为,以印度教、佛教和儒教为代表的亚洲主要宗教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亚洲主要宗教的世界观中,知识分子特质较为明显。

韦伯说,亚洲,特别是印度“是专一地以主智主义态度来奋力求取'世界观’……的典型国度”。

亚洲所有的哲学和救世论所特有的共同前提是知识,知识是通往最高救赎和达到正确行为的唯一途径。

不论是印度教的文化担纲者婆罗门、佛教的文革担纲者僧侣,还是儒教的文化担纲者士大夫,其核心角色都是受到系统古典教育,掌握知识,具有书写能力的知识分子。

●第二,以知识分子为文化担纲者的文明,往往天然致力于压制武士和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朱明忠(1943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朱明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100007)摘要: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互为影响。

印度教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曾经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关键词:印度教;佛教;婆罗门天文经;婆罗门算经;婆罗门药方中图分类号:B982,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92(2011)04—0057—06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山水相依、互为比邻,两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经贸与文化的往来。

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两千年前,印度教就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虽然印度教在中国的名声没有佛教那么大,但是它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大约在公元前后,印度教伴随着佛教,就已从印度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观点: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见《魏略·西戎传》);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

无论怎么说,在公元前后,佛教就已传入我国。

至于印度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确实很难考证。

因为印度教比佛教早产生近一千年,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很深,在它的思想中糅杂着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与学说,一般人很难区分。

例如,初期佛教吸收了奥义书中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瑜伽修行”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不仅吸纳了吠檀多的哲学内容,而且实行偶像崇拜,移入了不少印度教的神灵;晚期的佛教密宗,更是大量汲取印度教性力派的思想和修行方式。

实际上,印度教的许多思想都包含或融合于佛教之中,当佛教传到中国后,印度教的思想也自然进入中国。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遗迹,佛教和印度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四条:(1)“陆上丝绸之路”———由印度的西北部,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着天山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这条路线又被我国称之为“西域道”。

(2)“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经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至我国的广州、泉州等海港,此路线又被称为“南海道”。

(3)“滇缅道”———由印度阿萨姆地区进入缅甸,再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和西南地区。

(4)“尼藏道”———从印度向北,经过尼泊尔,穿越喜马拉雅山,进入我国的西藏地区。

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经过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时代,中印的佛教文化交流已达到鼎盛时期。

在这种交流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中印之间。

为了寻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戈壁沙漠、穿过丛林峻岭、翻越喜马拉雅山,历经千难万险。

在这条漫长、艰苦、充满危险的旅途中,不知道有多少中印的香客或学者,未能达到终点而死于半途之中,据说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达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许多著名佛教学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印度学者中,以摄摩腾(1世纪)、鸠摩罗什(5世纪)、舍那掘多(5世纪)、菩提达摩(6世纪)为代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经典翻译成汉语,同时也通过佛经把许多印度教的思想传播到中国。

在隋唐时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国。

据说,6世纪,单在洛阳境内就居住着三千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万户的印度家庭。

这足以说明当时中印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

在赴印度取经的中国佛教学者中,最著名的是晋代的法显(5世纪)、唐代的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

他们不仅从印度带回大批佛教经典,而且也向国人大量地介绍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

例如,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了他亲眼所见的印度教民俗和种姓歧视现象:“举国人民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即贱民)。

旃荼罗名为恶人,为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

”[1](P42)另外,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详细阐述了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种科学技艺:“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

七岁之后,渐受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

二工巧明,技术机关,阴阳历数。

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

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

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2](P36)他在解释印度教早期经典———四种吠陀本集时说:“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一曰寿,谓养生缮性。

二曰祠,谓享祭祈祷。

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

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

[2]此外,在我国的许多史书中,如《晋书》、《南齐书》、《梁书》、《隋书》、《新唐书》、《通典》、《文献通考》等,都有不少关于印度教的记载。

印度教传入中国后,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历史的遗迹。

在云南白族居住的剑川地区,那里有一个著名的石窟群,名为“石钟山石窟”。

在石钟山石窟的第8号窟中,人们发现石窟的正座上供奉着石雕的莲花型的女阴,当地称之为“阿盎白”,意思是“姑娘的生殖器”。

在女阴的旁边,还矗立着印度教的天王像和佛像。

专家分析,在这里曾流行过一种宗教,名为“阿吒力教”。

这种“阿吒力教”,实际上是佛教密宗与印度教性力派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因为受印度教的影响,它也盛行对男女生殖器的崇拜。

今天,在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的壁画中,也保存着许多印度教的神像。

如,莫高窟西魏第285窟中,就有一幅笑容可掬、神态鲜明的印度教象头神的画像。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有一个克孜尔镇,此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道。

在克孜尔镇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

在千佛洞的第179窟中,人们可以见到一幅有关印度教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助猕猴的本生壁画。

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印度教神灵的石雕或壁画,就是印度教传入我国的历史见证。

印度教的神庙,在我国也出现过。

据史书记载:在唐宋两代,有大量印度教商人从南海来我国经商,许多人长期居住在广州港和福建的泉州港(古称刺桐)。

为了敬拜神灵和祈求平安,这些印度教徒在广州和泉州建起了印度教神庙。

最早的记载见《唐大和尚东征记》。

该书曰:“(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广州有婆罗门寺三所,并梵僧居住,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爪哇)等船,并载香药珍宝,自在如山。

”[3]这里说的婆罗门寺,实际上就是印度教神庙。

到了宋代,泉州港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来这里的印度教商人也修建了一些神庙。

在这些印度教神庙中,供奉着湿婆大神的化身———“林伽”(男性生殖器),并定时举行宗教祭祀活动。

泉州当地人把“林伽”称之为石笋,他们对这种石笋崇拜不理解,而加以反对。

据《泉州府志·古迹》记载:大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以前,石笋崇拜出现以后,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秽物,引起官府重视,府伊曾派人去破坏之。

[3]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在泉州出土了二百多件印度教的文物,其中有大量石头制成的“林伽”像、以及毗湿努、湿婆、黑天、罗摩、吉祥天女等大神的雕像。

此外,还发现了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往事书》中神话故事的浮雕,以及用古泰米尔文写成的有关印度教的碑铭。

这说明,宋代以后印度教在泉州的活动十分活跃。

二、印度教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印度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在以前,学者们习惯于把这些影响统统都归功于佛教,却很少有人去区分哪些是佛教的影响,哪些是印度教的影响。

因为这种区分是相当困难的,你首先得搞清印度教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差别,才能分清哪些影响是来自印度教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门讨论一下,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印度教在我国的影响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主要表现在天文、医学、数学、哲学、宗教、瑜伽、文学、语言学等领域。

(一)天文学领域印度教崇尚祭祀,为了选择天时以利祭祀,它在吠陀经典中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学体系。

印度教的天文学知识,早在汉代就已传入我国。

在我国《隋书·经籍志三》中,记录着许多印度教天文学的典籍,如《婆罗门天文经》二十一卷、《婆罗门竭伽仙人天文说》三十卷、《婆罗门天文》一卷等。

[4](P108 109)这些经典都已经从梵文译成汉语,详细阐述了印度古代的天文与历法知识,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中,有“二十八宿和五星”说,“五星”指岁星、荧惑、镇星、太白和辰星。

而在印度的天文学中,有“七曜”说,所谓“七曜”,是在“五星”的基础上加上太阳和月亮。

这种“七曜”说,大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我国,曾对中国的天文历法产生影响。

《后汉书·律历中》有这样的记载:“常山长史刘洪上作《七曜术》。

甲辰诏属太史部郎中刘固、舍人冯恂等课效,复作《八元术》,固等作《月食术》,并已相参。

固术与《七曜术》同。

”[4](P109)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天文家,已接受了印度教的“七曜”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代,有一个特殊的印度家族对中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个家族就是瞿昙悉达家族,瞿昙悉达是一位印度裔华人,他的祖先在唐初就移居中国,其家族四代人都在朝廷做官,主要司管天文。

其父瞿昙罗,任“皇朝太中大夫,司津监”。

据《旧唐书·历志》记载:瞿昙罗在麟德2年(公元665年),受朝廷之命,编制了《经纬历》,经唐高宗批准,与当时的《麟德历》参照实行。

他在圣历元年(698年),又受武则天之命,以《麟德历》为基础,编制了《光宅历》。

瞿昙悉达本人,曾任“皇朝银青光禄大夫,太史监”。

他“大约在景云3年(712年)到开元6年(718年)……受皇帝委托,修理浑仪。

开元6年,又受命翻译《九执历》……开元6年至16年(728年),他编辑了《开元占经》一书。

”[1](P167 168)瞿昙悉达之子瞿昙譔,任“司天少监、司天监”,曾著《大唐甲子元辰历》。

其孙瞿昙晏,任“司天台冬官正”。

瞿昙家族,深懂印度教历法,当时的中国政府命这个家族成员利用印度算法,在不同的时间分别编制了《经纬历》、《光宅历》、《大唐甲子元辰历等》等。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印度教天文学对我国的影响。

在这四代人中,瞿昙悉达是把印度教历法引进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个。

他编制的《开元占经》,已经成为唐代一部重要的天文历算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另外,他还把《九执历》翻译成中文,《九执历》是印度天文历法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家陈久金先生,对此书进行了研究,他评论说:“《九执历》,推算交蚀的方法较为科学,确有可取之处。

”“唐朝政府翻译此书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印度算法,与汉历参照,预报日月蚀。

”[1](P168)(二)医学领域印度教的医学历史悠久,早在《阿达婆吠陀》中就有大量治病方剂的记载,后来形成了许多医药典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