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 一字而可以三声四声,若《易》爻之上下无常,而唯变所 适也。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 者什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之三。以其什之七,而知无 人未尝无入声也,以其什之三,而知入声可转为三者也。 ——《音学五书· 音论》
顾炎武的这种看法,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同,并 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相同,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 就属于同一声调。
上古調類 中古調類
平 平
上 上
去
長入 去
短入 入
第七章 上古到隋唐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到隋唐声母系统的发展 表现在四方面: 1、舌上音的产生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到了唐代它们才从 舌头音中分化出来。分化条件: (一四)端 答打多低嫡帝都堵笃 端< (二三)知 折卓知质置株竺
注音: 被注字和注音字 重文: 古字形和今字形 谐声字:被谐字和主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是相同或接近的,如果在今音 (指中古音)中读音不同,就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 化。如童(定母)撞(澄母),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澄 母,或者都读作定母,意思是,其中一个声母在上古是不 存在的。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清人钱大昕得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声 母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此结论的证据有: (1)“非”古读作“帮”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左传》:“及甫田之北竟。”《释文》:“甫,布(帮) 五反,本亦作圃(帮)”
5、谐声字。谐声字即形声字。 童——撞蹱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 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 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声母。 具体来说,以上五种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异文: 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声训: 被释词与训释词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韵镜》、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 《古今韵会》、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人李元《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 浊、次浊四类。 每类包括的声母如下: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 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 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 来日
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分为五类,将全浊声母分为全浊和半清半浊, 半清半浊指浊擦音邪、禅。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如: 都类:都丁多当得德东 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 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
需要指出的是,声类与声母不完全相同,一 个声类有时是一个声母,有时是一个声母的条件 变体。 具体情形将于第三章《广韵》的声类和声母中介 绍。
二、关于声母的分析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 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清指什么。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五音、七音、九音对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分法见 图1: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发音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 (1)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 母进行分析
最早从成阻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母进行 研究的学者是明末清初的方以智。他在《通雅》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
16
语言的共时平面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因素的
积淀,并不是所有的音都是处于一个层面的,有的音
比较新,有的音比较古老,有的词是新词,有的词是
古语词,有些句式是新的,有些句式是古老的,所以
共时的语言平面是凹凸不平的。描写一个方言的共时
语音系统,实际上也是在做历史音韵学的工作,因为
一个方言内部的各种语音特征并不都是处在同一个层
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
究。
.
12
学习音韵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 变化状况。了解汉语语音过去的面貌,有助于我们认 识今天汉语方言分歧的现象。对汉语方言现象有一个 清晰的历史规律性的了解,是研究方言必不可少的方 面,没有音韵学的帮助,这种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各地方言演变的速度有快有慢,通过排比同一音 类的不同音值表现,就可以为方言语音的历史发展理 出一条线索。
汉语音韵学
.
1
本课程参考书目
• 丁声树、李荣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 版社。又载《方言》1981.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方言调查字表》, 商务印书馆。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焘、耿振生2004《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罗常培1962《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
被切字 ← 反切上字 + 反切下字
都[tu55] ← 当[t N] 孤[ku55] 切
又如:眷,居倦切;康,苦冈切;哀,乌开切。
根据这个原则,被切字跟反切上字必双声,跟反切
下字必叠韵。
.
23
唐代以前,人们使用反切时,多用“反”。如
“訇,呼弘反”(《玉篇》),当然也偶有用“切”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陳第的古音學 關於《毛詩古音考·自序》: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二) 王力:
(右,正接受 中國大百科 全書聘書。)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章炳麟、黃侃的古音研究 圖引自《中國大百
關於章黃學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章炳麟
著作:《國故論衡》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一) 羅常培:
2.現代漢語中,調類爲陰平的聲調,調值 是多少? 答案:視具體方言而定,比如北京話 是55,西安話是21,開封話是214。
附:第一章討論(二)
結論:
1.古代漢語聲調向現代漢語各方言聲調的 演變過程中,調類的演變可能相同,調 值的演變可能不同。
2.因此,在現代漢語各方言中,調類相同, 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不一 定相同。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2章2节 声母 音韵学课件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不可寫爲“并”
分析:幫組 幫 p 滂 pÁ 並 b bv 微 M
字 組
端組 知組 端 t
Á
讀 t Á«N35 , 不 讀
透 tÁ t定«Nd51 泥 n
五 字 組
精組 知 ¦ 徹 ¦Á 照讀組tþÁi5精5,不ts讀þ清i55 tsÁ
讀澄 ¥ a娘n51 ¤, 不 讀 t從 Ádazn35心 s 邪 z
影·
喻j 曉x 匣Ä
來l
日 ¤ü
不送氣 送氣 塞.塞擦 鼻.邊.半
擦
見組 照 tþ 穿 tþÁ 牀 dü 審 þ 禪 ü
四 字
影組 見 k 溪 kÁ 群 g 疑 N
組
影· 曉x 匣Ä 喻j
來l
第二節 聲母
一.聲、紐、字母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
三.五音和七音(一) 古人術語 今人術語
分析:
雙脣
脣音
重脣
幫p
滂 pÁ 並 b
明m
脣齒
輕脣 非 pf 敷 pf 奉 bv 微
曉x 匣Ä 來l
三.五音和七音(二) “五音”和“七音”的實質:
“五音”、“七音”不僅指發音部位,實 際上含有發音方法的内容
重脣 → 塞音:p幫組
(鼻音m、M除外)
輕脣 → 塞擦音:pf非組
舌音 → 塞音:t端組、¦知組 齒音 → 塞擦音、擦音:ts精組、tþ照組
第二節 聲母
一.聲、紐、字母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
第二章 音韻學的術語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等韻圖
第二節 聲母
一.聲、紐、字母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
音韵学课件 第1讲 绪论
使用某些工具书的需要
☆明清时期编制的一些工具书,有不少是按三十六字 母编排的,如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还有的是 按“平水韵”106韵编排的,如《经籍纂诂》、 《佩文韵府》等等;这些工具书有的已经有了现代 人编制的笔画索引,但有时仍需要按音序查检,比 如对一个字的笔画不能准确把握时,就非用音序法 不可;这就需要掌握三十六字母和“平水韵”106 韵了,要准确理解和掌握三十六字母和“平水 韵”106韵,就要学习音韵学了。
多思考,多记忆。
☆☆对音韵学的种种问题要勤于思考,对一些优秀 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的知识要多记忆,例如,经过 历代学者不懈努力考订出来的上古韵部的归字情 况,要下功夫记忆,记住这些,在阅读《诗经》、 《楚辞》、《论语》等先秦时期的诗文时,才能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像古代韵文押韵问题,古籍 中的同音通假现象等等。
音韵学选修办法
6.我不支持有的同学混成绩的 做法,上学期开“汉语史” 选修课,有90多人交了作业, 只有40多人有成绩。
7.不选的可以来听课,选修的 一定要按时听课。
参考书问题
1.建议使用《汉语音韵学论纲》,我注意以下问题: A. 注意基础知识的介绍。(说明) B. 注意研究历史,研究过程的介绍。(说明) C.注意各家不同观点的比较,择善而从。(说明) D.注重应用和联系现代汉语的实际,注重古今比较。
第一讲 绪 论
1.什么是音韵学? 2.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3.音韵学的功用。 4.怎样学习音韵学? 5.音韵学选修办法
1.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 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2.传统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传统音韵学有三个分支学科,即 “今音学”、“古音学”和 “等韵学”。
等韵学
“等韵学”是古人研究汉语语音的 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其内容 和现代汉语语音学相似。早期 “等韵学”是配合《广韵》的, 可以视为对《广韵》的一种研究。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
36
四、《广韵》的韵母系统
1、《广韵》一共有206个韵。
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
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
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 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
2、十六摄
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 十六摄。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1/3/11
.
9
宋三十六字母
.
10
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
23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 四、《广韵》的声调
.
24
▪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 ,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 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 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 ,都是较为方便的。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結構:輔音 + 元音 + 輔音 + 聲調
例:賓 pin
可以沒有
必須有
批
因
衣
pi
in
i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1.音節(二)
漢語音節結構⑵: 可以是複元音
結構:輔音 + 元音 + 輔音 + 聲調
只能是單輔音
衣
鴨
腰
賓i
ia批
i因au
pin
pi in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2.聲母(一) 聲母和韻母的位置: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第二節 語音學知識復習
一.普通語音學知識復習 二.現代漢語語音知識復習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第二節 語音學知識復習
一.現代漢語語音知識復習 1.音節 2.聲母 3.韻母 4.聲調 5.現代漢語的方言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1.音節(一) 漢語音節結構⑴:
音質
音高
音素是語音從音質角度劃分出的最小單 位。
語 音i 學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4.音標(一) 音標是記錄語音的符號。
音標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注意國際音標符號的區別特徵:
是元音,
是輔音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节
4.音標(二) 寬式標音(標示音位)
iAn An iA
Ang
本課程使用國際音標,以下不再加“
n) 彎:(wA# uan55
烏:(wu u55
n)
#)
y和w的作用是分割音節,它們有時候
表示了一個音素,如“煙”和“彎”的
拼音;有時候沒有表示音素,如“淵”
和“烏”的拼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基础一、音韵学常识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五、上古音概说(重点)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一、音韵学常识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分期时间代表音系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3、语音特征舌面元音舌位图:子夜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声纽:即声母。
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知彻澄娘,读了几年书,中了精清从心邪,深感肺腑风味(非敷奉微),做了端透定尼(泥),整天参些照穿床审禅,也弄不清帮滂并明,师父对她晓匣影喻,她却依然见溪群疑,师父无奈,叹道:不学点音韵学,来日怎能参透佛学呀。
(二)韵方面的术语韵母:对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音素的总称。
韵:指把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韵部:韵的归类单位,一般不区别声调。
韵摄:韵摄是传统音韵学关于韵的最大单位,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可归为一摄。
韵类:本来指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不仅区别韵头,而且区别声调,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目:韵书里韵的标目,即韵的代表字。
简单表示韵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韵母:韵头+韵腹+韵尾韵(韵目):韵腹+韵尾+声调韵部:韵腹+韵尾韵摄:韵腹相近+韵尾有关韵母术语的特征关系表:等与呼呼:古代音韵学家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凡韵头是[u]或主要元音是[u]的是合口呼,反之是开口呼。
注意:古汉语中的韵头只有【i】和【u】,但它们可以同时做韵头,所以只要韵母中有【u】的都是合口呼,没有【u】的都是开口呼。
后来语音演变,清代等韵学分开、合、齐、撮四呼。
(清潘耒《类音》)中古汉语现汉普通话开口呼洪音开口呼细音齐齿呼合口呼洪音合口呼细音撮口呼等:音韵学家同时从韵头、韵腹两个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提出“等”的概念。
清·江永:“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据今人研究,“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韵头【i】的有无和韵腹元音的音值上。
举例: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开口干 kɑn 奸 kan 犍 kiɛn 坚kien从韵尾的角度对韵母的分析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 、[ai]、[ia]等。
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n]、[aŋ]及广州话中的【am】等。
三[sam53]。
入声韵:指以塞音结尾的韵母,如广州话中的【ep】【et】【ok】等。
252入声韵-p -t -k三、中古音概说1、《广韵》的产生及其体例。
2、中古声母研究3、中古韵母研究4、中古声调研究1、《广韵》的产生及其体例传说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李登的《声类》,西晋吕静《韵集》, 都已失传。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朝陆法言所撰的《切韵》。
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
可惜失传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残卷。
到了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对《切韵》进行了修订。
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
《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收字大为增加,计有26194字,比《切韵》的字数(11000余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释也较详细。
《广韵》的体例1)《广韵》分二○六韵。
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置于五卷之中。
其中平声57韵,(由于所属字多分成上平声和下平声。
)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2)每卷之中所列各韵用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称,叫做“韵目”。
韵的排列顺序用序数加上韵目表示,如一东、二冬、三钟等。
3)一韵之中所含各字按声母的不同分别排列。
同声母的字唐人称之为“小韵”, 小韵也称作“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
小韵与小韵之间用“○”相隔。
4)小韵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释字义,然后是反切注音,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所含字数。
2、中古声母系统研究:从前,庄初崇生了一个女儿,叫知彻澄娘,读了些章昌船书,中了精清从心邪,做了端透定尼(泥),也弄不清帮滂并明,师父对她晓匣影喻,她却依然见溪群疑,师父无奈,叹道:不学点音韵学,来日怎能参透佛学呀。
2)中古声母到普通话声母的演变A 全浊声母清音化。
规律:全浊塞音、塞擦音:平送仄不送。
[pʰ] 庞皮盘(平声)并[b][p] 棒(上)傍(去)薄(入)[tʰ]堂田徒(平)定[d][t]宕电杜(仄)澄[ɖ]:t tʰ从[ʣ]:ʦʦʰ崇[ʤ]:ʧʧʰ船[ʥ]:ʨʨʰ群[g]:k kʰ全浊擦音:相同部位的清音。
[x] 河和孩回匣[ɣ] [x][ɕ] 谐奚玄学[ɕ] 徐寻习邪[z] [s] [sʰ] 词[ʨʰ] 囚[tʂ]植禅[ʑ] [ɕ] [tʂʰ] 成[ʂ] 诗B 精、见两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ʨ][ʨʰ][ɕ]。
规律:开合呼韵母前保持[ʦ]或[k],齐撮呼韵母前变成[ʨ]。
这是“语音同化作用”的结果。
“见”组比“精”组分化早一些,有些方言到现在“精”组仍未分化。
以上两个变化可用下面的图表表示:C 从重唇音中分化出轻唇音。
分化条件:在合口三等韵前变轻唇,其余读重唇。
[p]兵 [pʰ]普帮[p] 滂[pʰ][f]分 [f]芳[p] 傍 [m] 美并[b] [pʰ] 庞明[m][f] 肥 [ɱ] [v]尾D 知、庄、章三组合流为[tʂ][tʂʰ][ʂ]。
E 零声母的增加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余都成了零声母。
现汉普通话声母的来源P:帮并 pʰ:滂并 m:明 f:帮滂并t:端定 tʰ:透定 n:泥疑 l:来k:见群 kʰ:溪群 x:晓匣(今开合呼)精从清从心邪ʨʨʰ溪群ɕ见群邪晓匣(今齐撮呼)知澄彻澄崇生tʂ庄崇 tʂʰ初崇ʂ章禅昌船船书禅禅日ʐ疑余精从清从心邪ʦʦʰ邪 s庄崇初崇生明(否定词、与黑暗有关概念)日(柔弱、软弱的概念)ø 疑影(黑暗、忧郁的概念)余3、中古韵母研究1)《广韵》韵母系统2)平水韵3)中古到现代韵母系统的演变1)《广韵》韵母系统:206个韵目,142个韵母。
2)平水韵平水韵泛指各种将《广韵》206韵的“同用”韵归并为107或106韵的韵,也称“诗韵”。
1039年,宋祁、郑戬、贾昌朝等奉诏刊修《广韵》,定名《集韵》,合并窄韵13。
1227年,王文郁《新刊韵略》,分106韵。
1252年,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中唐之后,“平水韵”是古代文人作诗用韵的标准,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较大。
许多工具书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都是按《平水韵》106韵的顺序排列的。
“平水韵”的收字可参看教材P1078-1079《诗韵常用字表》。
3)中古到现代韵母系统的演变无论从韵头、韵腹还是韵尾来看,总的趋势是合流归并,从复杂到简单。
具体来说:A 入声韵尾(-p –t –k)的消失B 闭口韵尾(-m)的消失观察并思考:广州话的辅音韵尾与普通话韵尾的对应规律是什么?4、中古声调研究1)中古声调系统2)中古到现代声调系统的演变3)从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方法1)中古声调系统平、上、去、入齐梁时代始有“平上去入”之名,又分“平、仄”两类。
2)中古到现代声调系统的演变A 平分阴阳规律:清声母字变阴平,浊声母字变阳平。
B 浊上变去,即上声的浊声母字变去声。
C 入派四声规律:次浊声母变去声,全浊声母变阳平,清声母字无规律地分化到四声中。
“清” 多“阴”,“浊” 多“阳”,“上”中“清”与“次浊” 仍为“上”,“全浊” “去”声藏。
“去” 不变,“入” 全变,“入” 中“次浊” 为“去”“全浊” “阳”,“清”母四声藏。
用图表表示:根据上面的知识,总结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来源阴平:平声的清声母字(全部)入声的清声母字(部分)阳平:平声的浊声母字(全部)入声的全浊声母字(全部)入声的清声母字(部分)上声:上声的清声母字(全部)上声的次浊声母字(全部)入声的清声母字(部分)去声:去声(全部)上声的全浊声母字(全部)入声的次浊声母字(全部)入声的清声母字(部分)3)从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方法常用的古入声字有500多个,其中将近一半读去声,将近三分之一读阳平,百分之十五左右读阴平,还有百分之六左右读上声。
常用的推断方法:正面推断法反面排除法正面推断:A 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而读阳平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入声。
阳平的来源:a 古平声的浊声母,其中塞音、塞擦音的浊声母清化后读送气清音。
b 古入声的全浊声母和清声母。
也就是说,阳平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从古平声来的都读送气,那不送气的只能来自于入声。
例外:鼻(浊、上)该读去声。
B [ye]韵母的字,大都来自古入声。
如“虐略决学月雀血”等。
常用字中只有“瘸、靴”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