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第一节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 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 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清谈、服药和饮酒,组成了 魏晋风度。
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 魏晋风度之服药与饮酒。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 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 魏晋社会流行起来。
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绘画理论著作。
4
.
南方: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6年—420年)。 南朝(420年—58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 与东西晋并称“六朝”。 北方: 五胡十六国(311年—439年) 北魏(439年—534年) 534年 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改号北齐;西魏改号北周。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南朝陆张 陆探微,吴人,约生于晋末宋初,活动在刘宋孝武帝到南齐武帝
时(453——493)。他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画风上又有所发展。 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 的审美趣味。后人评价他,常常把他与顾恺之、张僧繇放在一起,说: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陆在“骨法用笔”上有突 出的成就,作品未见传世,但其画风可以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 画《竹林七贤》和《羽人戏虎》和当时的石窟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
绘画题材包括道释、山水及同时代的名士肖像 。 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提出塑造人物最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
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将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如何使人的形象传神——意识到人物面部刻画的重要性,又以眼睛最
为关键。眼睛之外,他还注意到了其他因素,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 与环境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影响。
9
.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多宋代摹本,全卷分为三 个部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 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 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这一富有文学性的《洛神赋图》,描写了人的情感活动,在古代绘 画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3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出 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对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列女仁智图》系宋摹本,图中人物仪态风度和《女史箴图》一致, 但《女史箴图》用线较细秀,人物服装很少墨染;而《列女仁智图》 线描较粗,风格劲健,衣褶部分晕染较多,在量感和明暗变化的表现 上有所前进,通过眉、眼、嘴的微妙差别及身姿仪态,表现了复杂的
性格特征。
10
.
11
.
12
.
13
.
14
.
15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丰 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 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主的造 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 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立画科发展;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专业画家在画史 上不仅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而且画家论风的风气渐 盛,出现了顾恺之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
1
.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一、概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我 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 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 交融、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唐 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丰满。
25
.
3、彪炳千古的“六法论” 东晋以后,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接连问世,如顾恺之的《画评》、
6
.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
2、东晋顾恺之(346年—407年) 诗赋、书法、绘画皆所擅长,并有“三绝”(才、画、痴绝)美誉。
“迁想妙得”命题 其绘画理论作品《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均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8
.
《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现存九段。 主要通过线条表现人物形象,发展了自战国以来就形成的“高古游 丝描”,线描匀细而富于节奏感,犹如“春蚕吐丝”、“春云行空、流 水行地”,绵延不断而又舒缓自然。图中人物形象,脸形虽略微圆胖, 却近于鹅蛋形,身形修长苗条,正处于向六朝时“秀骨清像”过渡的阶 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