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育才中学生物教案教师:颜海峰审核人:张传英课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求实、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
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框架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对“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而获得。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出现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是使人心旷神怡的原因之一,并板书出光合作用的公式,继续启发,如果在居室里放置过多的花卉是否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呢?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题。
【问题导学一】分析“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总结回答:1.步骤一中,为什么要在丙、丁中加入煮熟的种子?2.步骤二的现象,结论。
3.步骤三的现象,结论。
4.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步骤四现象,结论。
【问题导学二】自学课本P71-72,总结: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公式:3.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刚刚收获的小麦、水稻种子为什么要尽快晒干?2.大雨过后,为什么要及时排出庄稼地里的积水?【训练反馈】1.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氧,分解有机物 B.释放二氧化碳C.不能在光照下进行 D.消耗氧,释放能量2.绿色植物在夏季的白天进行()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三种作用同时进行3.新疆哈密地区白天光照强,晚上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所以结出的哈密瓜特别甜,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糖分过多B.白天光合作用的强度远超过呼吸作用C.晚上呼吸作用弱D.白天蒸腾作用强,抑制了糖分的消耗4.瓜果、蔬菜的储存保鲜道理是减少它们体内有机物的消耗,降低它们的()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二氧化碳含量【板书设计】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现象:1.呼吸作用释放热量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呼吸作用的概念:三、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教后反思】。
〖2021年整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案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2.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理解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4.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7.认同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注重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信心和勇于尝试,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为主线,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的准备: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蜡烛、澄清石灰水、软管、蜡烛、漏斗、试管、玻璃管等)(2)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我们每分每秒都再呼吸,那么植物会呼吸吗?学生提问,略。
教师总结:植物也会呼吸,而且和人一样,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一、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学生4人一组取甲、乙两个锥形瓶,在每个锥形瓶内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派代表在实验前一天,将100g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min)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不加标记)取两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的?用白色塑料袋可以吗?”小组内同学展开讨论,得出两种结论:“可以用白色塑料袋,因为绿色植物体在白色塑料袋内也能呼吸,呼吸就能产生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用白色塑料袋,因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绿色植物除了呼吸外,还可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会利用CO2,这样袋内CO2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就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师:“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呢?我这里有准备好的白色塑料袋,袋内装有同样的等量的蔬菜,现在我挤压塑料袋,请同学观察现象。
”同学们都停止讨论,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用力挤压塑料袋,问道:“石灰水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同学们齐声说。
“是不是挤压时间短?”一生怀疑地问。
师问:“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生答:“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内装有新鲜蔬菜。
”“请说你的理由?”“因为烫过的蔬菜细胞死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撰写论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情境性:本节课以我国北方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模式为背景,紧密结合实际生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应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认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3.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模式中,地膜覆盖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生产实践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保提供科学依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旨在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认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七、创新实验的优点及不足
1、低成本,生活化:实验器材少且来源于生活,便于学生在课 后自备实验材料,验证不同种子的呼吸作用,可充分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更简洁,更环保:虽然是三实验合一,但是实验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效果更明显,而且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可以重复使 用不浪费。
谢 谢!
3、更直观、更科学:一套装置验证了四个实验现象,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了热量
不足点:
实验时间长,没法在10分钟时间内展示整个实验过程,但 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值得推广、也能推广的创新实验,所以 我和我的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们的实验教学有帮助, 谢谢!
四、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五、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及装置
萌发黄豆种子、 炒熟黄豆种子、 大小塑料瓶各2个、 澄清的石灰水适 量、带有阀门输 液管2根、小烧杯 2个、蜡烛2根。
六、实验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实验: 将两个大塑料瓶分
别编号为甲、乙,在实 验开始前一天,用镂空 的小塑料瓶装入萌发的 种子100g套在甲瓶内; 用另一个镂空的小塑料 瓶装入炒熟的种子100g 套在乙瓶内,盖上带有 探针式温度计的瓶塞, 检查气密性。
贵州省贵州省第九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 能创新大赛活动(初中生物组)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初 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我和我的老师对这 节内容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我们的 创新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有机物彻底分解时所发 生的物质变化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课说课稿
探究呼吸作用实验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二、实验器材器材:矿泉水瓶、温度计、医用脱脂棉、保温桶、保温杯、注射器、酒精检测仪、轻质黏土、打孔器、标签纸、蜡烛、火柴、玻璃棒、100mL量筒、细口瓶、烧杯、胶头滴管、电子天平、滤纸、药匙药品:安琪酵母、葡萄糖、氢氧化钙(试剂纯)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实验装置生活化本实验主体材料为常见生活用品,如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用打孔器将瓶盖打孔代替橡胶塞,并且还能通过挤压矿泉水瓶促进气体排出代替了加水排气法,简化了实验装置。
(二)实验药品安全化实验所需药品简单、易获得且无毒、无腐蚀性。
如,酒精检测药品——重铬酸钾和浓硫酸,均为不易取得,并且有很大危险性的。
所以本次实验规避了这些药品的使用,以此体现实验药品的安全化。
(三)实验操作绿色化尽管严格控制了实验药品的危害性,但还是采用了封闭的实验装置——塑料瓶加盖,并用轻质黏土封口及注射器的使用。
确保实验产生气体不外溢,不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能保证收集气体时的严谨性,以此确保实验操作绿色化。
(四)实验结果信息化本实验运用了化学物质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如,酒精的浓度采用酒精检测器检测。
同时经反思,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也可通过传感器记录,免于书面上的记录造成的误差,捕捉反应现象背后的微观数据,以此做到实验结果信息化。
(五)实验现象VR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到实验中,基于当前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大背景下,本课程尝试引入VR技术,对采集到的酵母菌图像进行处理。
但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引入何种器材,都有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成本过高。
通过对蚊香的阅读分析,我们发现生活中最常见的VR技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3D影像技术。
为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我们用3DMAX制作出酵母菌的简图,将图像置于绘声绘影的视频轨迹中,多次复制,并变换其形态。
实验创新金点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创新设计
徐彬(指导教师:蔺燕)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滨州市 256800
创新实验目的:
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仪器及用品:
大钟罩(2个)培养皿(2个)生长旺盛的花卉(1盆)新制的石灰水(100毫升)小蜡烛(2支)黑布(两块)火机(一个)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图1的现象:左图石灰水混浊度大,
右图混浊度明显小。
(图1)
图2的现象,左图小蜡烛很快熄灭,
右图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图2)
实验操作:
1、将花卉摆放在讲桌上左侧,旁边放置一个培养皿;讲桌右侧只放置一个培养皿。
2、在两个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3、取两个大钟罩,把左侧花卉和倒入石灰水的培养皿用大钟罩罩起来,右侧用大钟罩罩住倒入石灰水的培养皿。
4、两个大钟罩均用黑布盖严。
5、30分钟后,取下黑布,观察两培养皿内石灰水的变化,记录现象。
6、点燃两只小蜡烛分别迅速放入两个大钟罩下。
7、观察两只小蜡烛的燃烧情况(看哪只蜡烛先熄灭)。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该实验取材方便,现象直观,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既让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例如卧室内少养花卉。
《植物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植物的呼吸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通过呼吸,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开释氧气,并产生能量。
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对于理解植物发展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设计目标1.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植物呼吸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设计内容1.植物呼吸的基本原理介绍:通过教室讲解和资料阅读,让学生了解植物呼吸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植物呼吸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呼吸的过程,并记录数据。
3.实验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植物呼吸的规律。
四、作业要求1.完成植物呼吸的基本原理介绍。
2.设计并完成植物呼吸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作业流程1.预习: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植物呼吸的基本原理。
2.实验设计:学生根据老师指导,设计植物呼吸实验,并准备实验材料。
3.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5.作业提交:学生将实验报告提交给老师进行评阅。
六、评判标准1.完成植物呼吸的基本原理介绍,准确理解植物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2.设计合理的植物呼吸实验,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
3.数据分析全面,结论合理,实验报告内容清晰、完备。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行设计植物呼吸实验,拓展实验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数据分析结果。
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植物呼吸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呼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呼吸作用”探究性实验案例
“呼吸作用”探究性实验案例吕群静(顺昌县岚下中学353203)探究性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
所谓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即对某一问题通过深入探索和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生物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提出假设,亲自参与设计实验,练习确定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学会观察现象、记录和整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思考能力、准确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非常重要。
人教版初中第七册(上)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教学:主要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向学生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充当了“听”,“看”两个角色,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怎样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呢?笔者根据生活中的“萝卜久了空了心,山芋窖内多水珠”的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能产生水分”的探究意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小组讨论、班级总结,从中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如下。
1 探究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1.1 目的要求甲乙①探究呼吸作用是否分解有机物②练习设计对照实验1.2 假设: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1.3 材料用具:萌发的种子、煮熟的萌发种子、烧杯、天平、玻璃罩1.4 方法步骤①甲烧杯装有萌发的种子,放在天平的左盘,乙烧杯有等量煮熟的萌发种子,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保持平衡。
②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并罩上玻璃罩。
③24小时后,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1.5 结论:本实验的假设成立,从而得出结论。
1.6 讨论: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其中有机物能被分解利用。
煮熟的萌发种子没有生命活性,而萌发的种子有旺盛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强,能分解有机物多,所以甲装置变轻,结果支持实验的假设。
2探究呼吸作用产生水2.1 目的要求①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水②练习设计对照实验2.2 假设:呼吸作用能够产生水分。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设计邹传龙乔宁宁韩章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青岛266112)摘要通过创新实验装置、观察策略、问题设置、探究思路等,优化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既动手又动脑,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自主构建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第3单元第5章第2节中的内容。
教材中用3个独立的有关种子萌发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了能量,放出了二氧化碳,需要氧的参与,然后构建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而对于“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分解时还产生了水,有机物的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内部”并没有进行持续探究。
另外,3个独立的演示实验装置,仪器和材料众多,操作复杂,降低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因此,笔者从实验装置、观察策略和问题设置以及探究思路等维度对该实验进行了创新,用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课中既动手又动脑,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自主构建概念,发展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能力。
1创新实验装置,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应做到实验设计多样化。
例如,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低消耗、低(无)污染的教学实验(口。
创新实验装置,利用废弃保温材料、塑料杯、透明硅胶盖、温度计、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等组装仪器(图1"。
该装置可以整体性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通过观察对比透明硅胶盖内壁水珠的含量,学单培训后即可完成实验,成功率较高。
使用麻醉后的蚯蚓进行实验,脱手、受伤风险小,较为安全。
3.2节省快速实验所需蚯蚓可自行捕捉,也可在网上购买,价格便宜。
且蚯蚓易于保存饲养,购买后保持泥土湿润,蚯蚓可存活较长的时间。
蚯蚓吞噬细胞体内吞噬实验,只需约1h左右即可开始观察。
3.3符合伦理蚯蚓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实验操作,受痛苦较小;蚯蚓被截断后可再生出尾部,伤害较小,实验使用后的蚯蚓,基本上等苏醒后就会再生,可减少学生的惧怕心理。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猜想和推理、观察、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4.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严谨和求实,并让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有关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教学难点呼吸作用概念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若干支,试管若干支,装有煮熟种子、萌发种子和干燥种子的透明保温杯(生活中常用的双层透明保温水杯即可)各一个,温度计3支,洋葱根、叶呼吸作用装置各一套。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玉米生长图,请学生欣赏。
2.添加积水,创设问题情景,请学生推测猜想:如果玉米长期淹水,生长状况会怎样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并寻求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根部缺水将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后,教师继续启发,植物的其他器官进行呼吸吗?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2.学生探究实验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1)小组充分讨论,大胆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2)相互交流补充,通过合作学习,筛选优化实验设计。
学生们的设计大胆,方法多样,例如,①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瓶塞上插有玻璃管,通过玻璃管向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②有的直接将澄清的石灰水装入广口瓶中,用纱布包住萌发的种子,将纱布袋悬挂于瓶内,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三,验证设想,体味科学研究的过程。
4.探究实验四:种子呼吸时放出热(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种子的保温杯内的温度计示数,并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呼吸放出热(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的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未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呼吸作用?(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保温杯的温度有何特点,说明什么问题(4)师生共同归纳:只要有生命活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呼吸作用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实质。
2、教学难点(1)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么这些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新课讲授1、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与光合作用相反,植物细胞还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一:种子呼吸时释放能量教师准备两个保温瓶,一个装入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入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内温度升高,而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内温度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呼吸时释放能量的结论。
(2)演示实验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教师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在容器的顶部连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一段时间后,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学生观察到装有萌发种子的容器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煮熟种子的容器连接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一、创新实验目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课本的原实验为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较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我经过多次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两个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形式、装置、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二、实验原理: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空饮料瓶(营养快线饮料瓶,选择的原因是口比较大)、用过的洗手液瓶(手压型)、橡皮管、止水夹、试管、澄清的石灰水、燃烧匙、蜡烛、火柴、植物体的六种器官(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等)、黑色的塑料袋。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将本实验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一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如萝卜的根、菠菜的叶、花瓣等),将这些材料平均分为两组(新鲜的和煮熟的或者萌发的和煮熟的)放在甲、乙两个饮料瓶内,其中装有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瓶外包上黑色塑料袋。
将6组实验放在温暖的地方。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等量的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空的洗手液瓶内,拧紧瓶盖,洗手液瓶瓶口连接上橡皮管,关上止水夹。
五、实验设计说明:(一):实验操作1、将装有实验材料的甲、乙饮料瓶内放置24小时后,打开甲、乙两瓶的瓶塞,将点燃的蜡烛快速放入两瓶,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六个小组实验操作方法相同)。
分析实验现象:放入甲瓶内的蜡烛立即熄灭,放入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2021年12月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课标中第四个主要的重点内容,它与光合作用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同时与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密切相关。
本节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节,学生刚刚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多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只会进行光合作用,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我将本节中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转换为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化抽象为直观,从做中学,让学生明白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程3.科学探究:设计并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验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推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4.社会责任:围绕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教学难点:呼吸作用概念的归纳、总结五、实验设计思路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及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
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共识,通过对呼吸作用的分析,揭示呼吸作用的过程与普适性。
结合光合作用,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关注环境保护,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六、实验器材演示实验材料: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保温瓶、灵敏温度计、橡皮泥实验1材料: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塑料袋、输液管、塑料试管或西林瓶、标签纸、橡皮筋、澄清的石灰水实验2材料:零食瓶、小木棒、细铁丝、蜡烛、打火机、标签纸小实验材料:吸管、塑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七、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探究分析种子呼吸作用现象演示实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能量实验1: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实验2: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吸收氧气小实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2.总结出呼吸作用的过程八、实验创新与教学过程(一)实验创新设计实验1: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方式的改进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增加了对照实验(2)实验装置的改进原装置:装置器材较多,组装操作复杂,玻璃器皿易碎,橡皮塞打孔难改进装置:塑料袋玻璃瓶输液管有阀门的玻璃管西林瓶小试管优点:易获取、安全经济、便于学生操作;可以更好的控制排气的节奏与速度;在家都能做实验,可以实现重复实验。
说课教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说课教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2)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3)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观察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验观察。
(2)教学难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好奇心。
(2)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除了光合作用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2)新课导入:介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及其重要性。
(3)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作用现象。
(4)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和过程。
(2)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学生能分析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透明塑料袋、二氧化碳检测仪等。
(2)教学课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拓展(1)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现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步骤1.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介绍:(1)通过课件展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二、能力方面
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
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
2.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准备:演示实验相关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
【教学方法】
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
因此,以演示实验为依托、从分析实验想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
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
一、创新实验目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课本的原实验为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较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我经过多次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两个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形式、装置、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空饮料瓶(营养快线饮料瓶,选择的原因是口比较大)、用过的洗手液瓶(手压型)、橡皮管、止水夹、试管、澄清的石
灰水、燃烧匙、蜡烛、火柴、植物体的六种器官(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等)、黑色的塑料袋。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将本实验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一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如萝卜的根、菠菜的叶、花瓣等),将这些材料平均分为两组(新鲜的和煮熟的或者萌发的和煮熟的)放在甲、乙两个饮料瓶内,其中装有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瓶外包上黑色塑料袋。
将6组实验放在温暖的地方。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等量的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空的洗手液瓶内,拧紧瓶盖,洗手液瓶瓶口连接上橡皮管,关上止水夹。
五、实验设计说明:
(一):实验操作
1、将装有实验材料的甲、乙饮料瓶内放置24小时后,打开甲、乙两瓶的瓶塞,将点燃的蜡烛快速放入两瓶,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六个小组实验操作方法相同)。
分析实验现象:放入甲瓶内的蜡烛立即熄灭,放入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将装有实验材料的甲、乙两瓶放置24小时后,将连接橡皮管的玻璃管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打开止水夹,用手轻轻下按洗手液瓶的开关,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甲瓶内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瓶内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实验形式的创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传统意义的演示实验教学,老师和学生正如讲台上下的位置一样处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老师是实验课堂的“主宰”,学生在座位上听、看,好好地“听”老师讲,好好的“看”老师表演,但是很多实验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样就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因此,建议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
实验去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加了创造体验,加强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增强了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2、实验材料的创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教材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正在萌发的种子”,实际上植物体的每一个活器官都在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既然如此,在处理“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这个实验时,在把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的同时,还让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了萝卜的根、菠菜的叶、新鲜的花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来分别实验,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这样除了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一结论外,还得出了“植物体的每一个活器官都在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这一结论,并让学生分析为何在放置新鲜的和煮熟的菠菜叶的瓶外包括上黑色塑料袋,能及时联系上节内容“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谓“一石三鸟”。
当然,经过尝试,不同器官的呼吸强度上是不同的。
在同样环境相同时间下,豆苗的呼吸作用最为旺盛。
3、实验方法的创新——变灌水排气法为手压排气法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课本实验是通过漏斗向保温杯中倒入清水,使保温杯内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从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器材的连结、固定繁琐不说,通常情况下,清水中会溶解部分二氧化碳,或者漏斗上面的棉球塞的的不严导致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从漏斗口逸散,会降低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而使实验操作不成功。
同时,进行实验分析时,学生对通过漏斗向保温杯中倒入清水的目的理解比较困难。
从平时在洗手时下按瓶盖
得到启示,这样能否将气体排出来呢?经过尝试,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这样操作更简单、更直观地看到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4、实验器材的创新——变废为用
实验装置简单,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容易取得。
选择喝完的营养快线饮料瓶(选择的原因是口比较大,点燃的蜡烛不会将瓶壁烤化)代替广口瓶来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选择空的洗手液瓶,通过手压可以很方便的将气体排出。
以上器材简单易取,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安全、达到了同样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