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个人。有鉴于此,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于2005年1月9日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以下简称《教改纲领》),确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全的成人”为独中教育的主要目标。
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舞蹈学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AAHPERD)根据适能(fitness)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真正完整的健康应由五个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
(一)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体发展、身体照顾,发展正向身体活动的态度与能力。
(二)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有能力调适压力,具备自制与自律的能力。
(三)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包括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的能力。
(四)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五)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对社区生活改造有贡献,能关注文化和社会事件与接受公共事物责任的能力。
这五个安适状态彼此相辅相成,才能达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因此体育的目标显而易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而非竞赛的胜利者而已;意即每位学生皆应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并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因此,学校须确立“体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份”的观念,坚持按教育规律在每一个年级、每一班实施体育课,以达致《教改纲领》所提出“爱惜身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
(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建议
(一)策略
1.培养与提升体育师资
《管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之计,莫如树榖;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从谋求国家永续的发展来考量,种稻、植树当然重要,但唯有培养人才才是根本之道。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家的经营,同样也适用于体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与培养。
无论学校拥有多么豪华、齐全的运动设备与器材,若是没有专业的体育师资好好地策划善用与系统管理有关设备,这些设备就如同虚设。因此有计划的培养专业的体育师资,才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长远之计。各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升师资:
(1)积极让现任体育老师参加在职培训;
(2)保送或鼓励有志于体育教育专业之本校毕业生,往该专业深造。
2.将体育行政组织定名为“体育处”,直接参与行政会议
“体育处”是一个综合性的行政部门,它集“教务”(体育课,校队赛事与考试)、“联课”(校队活动)、“学校行政”(校内运动竞赛)为一体,故它必须与各有关单位紧密联系、协调合作,方能妥善完成其任务。至于目前已直接参与行政会议的33所独中体育处,当务之急是开始草拟或是继续完善本身的行政规章。规章的确立与经验的文字化,不但是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与他校交流的有效工具。
3.发展校本体育课程系统
列体育课为正课,依据体育课程目标,考量体育师资、设备、场地、器材等条件情况,拟定各年级学年教学计划(针对项目、时数、进度、教材内容作一完整性的规划),发展出本校的体育课程系统,确保学生经过六年中学体育课的教导,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
4.定期举办各项校内运动竞赛或活动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常说,新一代年轻人是“草莓族”,不堪一击,缺乏抗挫能力。抗挫能力的培养无法透过教科书或课堂教学来落实,但若通过各种活动来实践养成,尤以运动竞赛输赢立见的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只要加上正确竞赛观念——例如奥运理想所示:“奥运精神不在于取胜,而在参加;不是要赢别人,而是要全力以赴。”的辅导,肯定能让我们的学生乐于面对竞争与胜败,且会越战越勇。参加比赛,本就不是学校运动代表队的专利,而且运动竞赛富有教育价值,因此学校有必要把校内运动竞赛办好。
5.维护与提升体育设备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须常年拨出经费预算,以维护与提升体育设备,使体育课与活动可以在安全的运动设施与场所及充足的运动器材下,顺利且有效率地展开与进行。
(二)课程安排
每周1节40分钟体育课是目前独中普遍状况,2节体育课虽然的确是比较理想,但在现阶段体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故想尽办法上好每周1节的体育课,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消极地干等体育课变成2节课后,才想办法把它上好。
1.选择球类项目成为体育课内容
“体能的提升”是体育的基本目标。体能可分成2种,即“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顾名思义,竞技体能的提升只是有助于竞技成绩,适用于运动员,它基本上对健康没有多大助益。因此,体育课所要提升的是健康体能,建议各校依据本身的体育设备与师资状况,尽量选择球类项目成为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因为球类项目(例如篮排羽乒等),不但是一项综合性体能的运动,且充满趣味性;它们的普遍性,使学生毕业后还可以继续保持运动的休闲习惯。
2.田径项目不宜成为体育课内容
基本上,田径项目中除了慢跑之外,其余项目皆是属于竞技体能的培养。根据统计,我国独中校园内最多只有一个沙坑或跳高垫,若是选择上跳高或跳远,全班40多人,排队轮流跳,一节课下来,大家勉强只有跳1次的机会。而且学生们在众目睽睽的压力下,往往会力不从心或随便应付了事,老师一定会不太高兴说两句,再加上学生们渐渐等待得不耐烦,最后还会产生纪律问题。更可惜的是,学生毕业后还不能藉着这2项运动来保健身体。
(三)教学方式
1.依据学生身心成长及动作发展之个别差异及不同运动项目之特征,指导学生对该项运动之基本能力与正确技术之学习,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原则,奠定终身参与运动之基础。
2.宜加强运动伤害预防与处置,且明确化偶发事件之紧急处理程序。
(四)教学评量
评量项目应包括情意、技能、体能三方面。评量应能兼顾形成性与总结性结果,采用主观与客观、质与量并重的多元评量方法,并明确订定评分标准,且不宜设置不能达到的上限标准。有关评分标准须不断审核与调整之。
1.情意(建议20-30%):包含上课参与、学习态度、运动服装等。
2.技能(建议40-50%):2至3项,以能提升对技能的掌握、能引起学生课后练习之项目为佳。
3.体能(建议20-30%):1至2项,与健康体能要素有关之项目。
4.其他(建议10%):体育常识笔试、体育专题报告等等(适合每周有2节体育课的学校,且须经过教师指导,才可实施此评量)。
(五)排课时间
除非各校拥有室内体育场馆,否则鉴于体育老师与学生的生命安全,室外体育课应该尽量安排在早上时段进行,才是比较合理、卫生的。